CN209558537U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8537U
CN209558537U CN201920239645.9U CN201920239645U CN209558537U CN 209558537 U CN209558537 U CN 209558537U CN 201920239645 U CN201920239645 U CN 201920239645U CN 209558537 U CN209558537 U CN 209558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indoor unit
conditioner indoo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96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汉杰
陈良锐
彭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96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8537U/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30590A priority patent/KR102332307B1/ko
Priority to JP2019556275A priority patent/JP703084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9/080150 priority patent/WO2020172940A1/zh
Priority to EP19778418.4A priority patent/EP3722685B1/en
Priority to US16/499,587 priority patent/US1163521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8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8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出风门组件、第一开关机构、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的第二出风口,出风门组件设于第二出风口处,在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出风门组件与机壳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第二出风口的前侧且出风端呈环形,经过第二出风口的中心点的水平面为参考面,出风通道的位于参考面上方的部分和下方的部分分别为上出风通道、下出风通道,上出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一调节风道区,第一开关机构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立体出风效果且可以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常用的空气调节设备之一,用于调节室内的环境温度(部分空调器同时还具备调节环境湿度、净化空气等功能)。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运行时,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单一,导致室内环境温度不均匀。另外,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室内底层温度会较低,容易感到脚冷,降低了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立体出风效果且可以提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出风门组件,所述出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且与所述机壳相连,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出风门组件与所述机壳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所述出风通道的所述出风端呈环形,经过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中心点的水平面为参考面;所述出风通道的位于所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为上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位于所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为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一调节风道区;第一开关机构,所述第一开关机构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门组件上;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空调器工作时,通过使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端呈环形,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朝向四周出风,结合第一出风口朝向前出风,可以实现空调器的立体出风效果,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开关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的打开和关闭,在空调器制冷运行时可以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出风量,且经第一调节风道区吹出的风具有将冷空气微向上顶的作用;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可以关闭该第一调节风道区,使得热风通过出风端的与下出风通道对应的部分向下吹到地面,从而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与所述出风通道在同一平面投影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1/2,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上出风通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通道的所述出风端的周向排布;第一连杆,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均与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在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时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依次搭接,在所述第一开关机构打开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限定出适于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门组件包括:出风门支架,所述出风门支架位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机壳相连;出风门,所述出风门包括门体和设在所述门体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出风门支架相连,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门体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开,所述出风门支架、所述出风门和所述机壳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门支架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门支架上形成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通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出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在所述出风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门体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开,以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出风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配合,以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门支架和所述连接座中的一个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出风门支架和所述连接座中的另一个上具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导向槽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部均形成为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出风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出风门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出风门支架上且与所述连接座相连。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座的周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门体的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壁面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一部分内壁面,所述门体的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壁面形成为导流面,在由所述门体的中心至所述门体的外周沿的方向上,所述导流面朝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方,所述下出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二调节风道区;所述出风门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调节风道区的第二开关机构,所述第二开关机构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门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下出风通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调节风道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以构成制冷剂循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空调器的立体出风效果,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并且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可以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冷模式时的出风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冷模式时第一开关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热模式时的出风示意图一;
图6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热模式时的出风示意图二;
图7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开关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出风门关闭第二出风口;
图9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出风门打开第二出风口;
图10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门组件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门组件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出风门关闭第二出风口;
图1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门组件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出风门打开第二出风口;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冷模式时第一开关机构和第二开关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空调室内机处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开关机构和第二开关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面板部件11;上面板部件111;第一出风口111a;第二出风口111b;第三出风口111c;下面板部件112;背板部件12;进风口12a;顶盖部件13;底座部件14;
换热器部件2;
风道部件3;风道安装板30;第一风道件31;第一风道31a;第一风轮31b;第一电机31c;第二风道件32;第二风道32a;第二风轮32b;第二电机32c;第三风道件33;第三风道33a;第三风轮33b;第三电机33c;
出风门组件4;出风门支架41;支架本体411;环形通道411a;安装部412;安装腔412a;导向槽412b;连接筋413;出风门42;门体421;导流面4211;连接座422;导向部4221;驱动机构43;
第一开关机构5;第一导风板51;第一连杆52;
第二开关机构6;第二导风板61;第二连杆62;
出风通道7a;出风端70a;上出风通道71a;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下出风通道72a;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
开关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出风门组件4、换热器部件2、风道部件3和第一开关机构5。可选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也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具体而言,机壳1上形成有进风口12a、第一出风口111a和第二出风口111b,第二出风口111b位于第一出风口111a的下方,换热器部件2和风道部件3设在机壳1内。在空调器工作时,第一出风口111a和第二出风口111b均打开,风道部件3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2a进入机壳1内,并与换热器部件2换热,空气与换热器部件2换热后至少从第一出风口111a和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空调室内机100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机壳1的横截面大体呈圆形,机壳1包括前后设置且相互连接的面板部件11和背板部件12以及分别设在面板部件11的上下两侧的顶盖部件13、底座部件14,面板部件11包括上面板部件111和下面板部件112,由此通过将面板部件11设置成包括上下相互相连的上面板部件111和下面板部件112,可以提高面板部件11的结构强度。进风口12a形成在背板部件12上,第一出风口111a和第二出风口111b均形成在上面板部件111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换热器部件2和风道部件3均设在机壳1内且沿气流流动方向排布。
继续参照图2,风道部件3包括风道安装板30、第一风道件31、第一风轮31b、第一电机31c、第二风道件32、第二风轮32b、第二电机32c、第三风道件33、第三风轮33b和第三电机33c。第一风道件31、第二风道件32和第三风道件33均设在风道安装板30上,其中第一风道件31和第二风道件32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且相对排布,第三风道件33位于第一风道件31和第二风道件32的下方。第一风道件31具有第一风道31a,第一风轮31b设在第一风道31a内,第一电机31c与第一风轮31b相连且位于第一风轮31b的后侧;第二风道件32具有与第一风道31a相对且连通的第二风道32a,第二风轮32b设在第二风道32a内,第二电机32c与第二风轮32b相连且位于第二风轮32b的前侧;第三风道件33具有第三风道33a,第三风轮33b设在第三风道33a内,第三电机33c与第三风轮33b相连且位于第三风轮33b的前侧。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转动时朝向第一出风口111a送风,第三风轮33b转动时朝第二出风口111b送风。
可选地,第一风轮31b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二风轮32b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三风轮33b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
其中,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的旋转方向可相反,且其送风方向可相同,均朝出第一出风口111a送风。如,第一风轮31b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风轮32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第一风轮31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风轮32b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均朝向第一出风口111a的方向流动,
由于第一风轮31b、第一电机31c、第二风轮32b和第二电机32c构成对旋风机,即第一风轮31b的叶片的倾斜方向和第二风轮32b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互为导叶,降低(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或消除(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在相同的转速的情况下)了气流切向的旋转速度(即由动压转化为静压),提高了对旋风机对空气的做功效率,并且经过两个风轮的气流均朝向出风口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较之于单一的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对旋风机中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不管是以不同的速度反向旋转还是相同的速度反向旋转,对旋风机均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送风。
其次,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出风的输送范围。因为当一个风轮以较高的转速转动且另外一个风轮以较低的转速转动时,较高转速的风轮起主导作用,基于单级轴流或斜流风机的叶片气流出口角度设计偏离旋转轴方向,使得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散风效果,因此,由第一出风口111a流出的风的角度范围较大,从而实现广角送风。另外,同样基于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散风效果,可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一风轮31b和第二风轮32b的转速,使其差速旋转,从而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避免了冷风由第一出风口111a流出后直吹用户从而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体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无需使用带微孔的导风板即可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风量损失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广角送风和无风感送风,可使得对旋风机的其中一个风轮对应的电机不工作,另一个风轮仍朝出风口一侧正向送风。另外,为了实现广角送风和无风感送风,也可使得对旋风机的其中一个风轮向机壳1内侧反向送风,另一个风轮仍正向送风。其中,“正向送风”为在风轮的作用下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反向送风”为气流往机壳1内侧吹入。
出风门组件4设于第二出风口111b处且与机壳1相连,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出风门组件4与机壳1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7a,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前侧,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呈环形,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的中心轴线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经过第二出风口111b的中心点的水平面为参考面。出风通道7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为上出风通道71a,出风通道7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为下出风通道72a,上出风通道71a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例如可以仅是上出风通道71a的一部分为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也可以是整个上出风通道71a为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
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气流通过出风通道7a后通过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吹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实现第二出风口111b的环向出风,从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风可以向第二出风口111b的四周流动,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朝向四周出风,结合第一出风口111a朝向前出风,可以实现空调器的立体出风效果,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
可选地,上述整个出风通道7a可以均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前侧,由此从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风流过出风通道7a并通过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吹向室内;上述出风通道7a可以是一部分位于机壳1内,此时第二出风口111b内限定出的空间可以看成是出风通道7a的一部分,出风通道7a的另一部分穿过第二出风口111b并延伸至第二出风口111b的前侧,由此机壳1内换热后的气流流经出风通道7a的上述一部分后,穿过第二出风口111b并流入出风通道7a的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前侧的部分,最后通过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吹向室内。
第一开关机构5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第一开关机构5可活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通过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可以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关闭时,出风端70a的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关闭,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仅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例如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在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打开时,出风端70a的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打开,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整个出风通道7a的对应的整个出风端70a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增大出风量。
可选地,第一开关机构5可以是可移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开关机构5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第一开关机构5也可以是可转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开关机构5的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
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
例如,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参照图3和图4,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以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整个出风通道7a的对应的整个出风端70a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增大制冷出风量。并且,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具有将冷空气微向上顶的作用,从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冷空气对于第一出风口111a的出风具有微向上顶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制冷时温度的均匀性。
再例如,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参照图5-图7,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以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仅可以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例如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热风通过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朝向下可以吹到地面,同时避免或减弱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将第一出风口111a吹出的风向上顶,从而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11a处可以设置第一导风组件,第一导风组件可以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百叶,每个第一百叶均可转动且每个第一百叶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每个第一百叶的下游端朝向上转动,使得每个第一百叶可以将气流朝向斜上方导引;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参照图7),可以控制每个第一百叶的下游端朝向下转动,使得每个第一百叶可以将气流朝向斜下方导引,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改善温度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游”、“下游”均是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而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在空调器工作时,通过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的出风端70a呈环形,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朝向四周出风,结合第一出风口111a朝向前出风,可以实现空调器的立体出风效果,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开关机构5,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的打开和关闭,在空调器制冷运行时可以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出风量,且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具有将冷空气微向上顶的作用;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可以关闭该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使得热风通过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向下吹到地面,从而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与出风通道7a在同一平面投影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1/2,其中上述平面垂直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中心轴线,第二出风口111b的中心轴线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由此,将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与出风通道7a在同一平面投影的面积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保证第二出风口111b的出风量,同时可以提高出风的舒适性。
可选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与出风通道7a在同一平面投影的面积比值为1/3,由此可以更好地同时兼顾和满足出风量及舒适性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7,第一开关机构5可转动地设在上出风通道71a内,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由此,通过第一开关机构5的转动,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的打开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7,第一开关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51,即第一开关机构5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导风板51,第一开关机构5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51,每个第一导风板51均可转动地设在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由此,通过将第一开关机构5设置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51,可以使得第一开关机构5的结构简单。例如,在第一开关机构5包括一个第一导风板51时,通过一个第一导风板51的转动,可以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一开关机构5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51时,通过多个第一导风板51的转动,可以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的打开和关闭。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第一开关机构5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51和第一连杆52。多个第一导风板51沿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的周向排布,每个第一导风板51均与第一连杆52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连杆52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在连杆移动时,可以同步带动多个第一导风板51转动,从而方便地实现多个第一导风板51的同步转动。在第一开关机构5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时多个第一导风板51依次搭接,由此通过第一连杆52的移动以带动多个第一导风板51转动至依次搭接的位置,从而可以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在第一开关机构5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时,相邻两个第一导风板51之间限定出适于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气流可以通过该气流通道流向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并吹出至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图12,出风门组件4包括:出风门支架41和出风门42,出风门支架41位于机壳1内且与机壳1相连,出风门42包括门体421和设在门体421上的连接座422,连接座422与出风门支架41相连,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门体421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前侧且与第二出风口111b间隔开,出风门支架41、出风门42和机壳1之间共同限定出出风通道7a。由此,通过设置的出风门支架41,方便了出风门42的安装,同时通过将出风门42设置成包括上述门体421和连接座422,方便了出风门42与出风门支架41之间的连接,并且门体421的外周沿与机壳1之间限定出上述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可选地,第二出风口111b和门体421均可以呈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4、图7及图10,第一开关机构5可活动地设在出风门支架41上,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由此,方便了第一开关机构5的安装,例如可以将第一开关机构5安装在出风门支架41上,在将出风门支架41安装在机壳1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7及图10,出风门支架41上形成有环形通道411a,环形通道411a构成出风通道7a的一部分。环形通道411a(例如环形通道411a可以为圆环形)与第二出风口111b(例如第二出风口111b可以为圆形)可以同轴设置,即环形通道411a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出风口111b的中心轴线重合,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构成上出风通道71a的一部分,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构成下出风通道72a的一部分。第一开关机构5可转动地设在环形通道411a内,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由此,方便第一开关机构5的安装,同时通过第一开关机构5的转动,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的打开和关闭。
例如,在图4和图7的示例中,出风门支架41上形成有环形通道411a,环形通道411a构成出风通道7a的一部分,环形通道411a为圆环形,第二出风口111b为圆形,环形通道411a与第二出风口111b同轴设置,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构成上出风通道71a的一部分,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构成下出风通道72a的一部分。第一开关机构5可转动地设在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
其中,第一开关机构5包括上述的多个第一导风板51和第一连杆52,每个第一导风板51均与环形通道411a的内壁可转动地相连,每个第一导风板51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连杆52大体沿左右方向延伸,每个第一导风板51均与第一连杆52可转动地相连。由此,通过第一连杆52的移动,可以带动多个第一导风板51的同步转动。在多个第一导风板51依次搭接时,多个第一导风板51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在相邻两个第一导风板51之间限定出适于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时,打开了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气流可以通过该气流通道流向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并吹出至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8-图12,出风门42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在出风门42位于打开位置时,门体421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前侧且门体421与第二出风口111b间隔开,以打开第二出风口111b;在出风门42位于关闭位置时,门体421与第二出风口111b配合,以关闭第二出风口111b。由此,通过出风门42的前后移动,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二出风口111b的打开和关闭,在空调器工作时,出风门42向前移动至打开位置以打开第二出风口111b;在空调器不工作时,出风门42向后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关闭第二出风口111b,可以防止外部灰尘等杂物进入至机壳1内。
可选地,参照图10-图12,出风门支架41和连接座422中的一个上具有导向槽412b,出风门支架41和连接座422中的另一个上具有与导向槽412b配合的导向部4221,导向部4221配合在导向槽412b内且导向部4221和导向槽412b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移动。由此,出风门42移动时,通过导向槽412b和导向部4221的配合,使得导向部4221和导向槽412b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对出风门4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出风门42沿设定方向稳定移动。
可选地,参照图10-图12,导向槽412b和导向部4221均形成为环形。由此,可以增大导向槽412b和导向部4221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导向部4221和导向槽412b在垂直于前后方向上的平面上均可以相互限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出风门42移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0-图12,出风门组件4包括:用于驱动出风门42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43,驱动机构43设在出风门支架41上且与连接座422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43方便出风门42的移动,并且通过将驱动机构43设在出风门支架41上,方便了驱动机构43的安装,例如可以将驱动机构43安装在出风门支架41上,再将出风门支架41安装在机壳1内,同时也有利于整机的各个部分的模块化。
可选地,参照图10,驱动机构43为多个且沿连接座422的周向排布。由此,可以更稳定地驱动出风门42稳定均衡地移动。
例如,在图10-图12的示例中,出风门支架41包括支架本体411和与支架本体411相连的安装部412,支架本体411上形成有通孔,安装部412位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内周壁间隔开,安装部412的外周壁与通孔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上述环形通道411a,安装部412的外周壁与通孔内周壁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筋413相连,多个连接筋413沿环形通道411a的周向间隔设置。
安装部412的中部朝向前凸出以在安装部412的后侧形成安装腔412a且安装腔412a与安装部412的外周壁间隔开,驱动机构43为三个且三个驱动机构43组成三角形,三个驱动机构43容纳在该安装腔412a内,三个驱动机构43的连接端分别穿过上述安装部412与连接座422相连。该安装腔412a的周壁与安装部412的外周壁之间限定出环形的导向槽412b,连接座422上具有与该导向槽412b配合的导向部4221,导向部4221呈圆筒形,导向部4221插入至导向槽412b内,在出风门42移动时,导向部4221沿着导向槽412b前后滑动,从而可以实现出风门42的稳定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出风门42与出风门支架41之间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即出风门42相对出风门支架41固定,出风门42始终处在打开第二出风口111b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3、图5、图6和图12,门体421的朝向第二出风口111b的壁面构成出风通道7a的一部分内壁面,门体421的朝向第二出风口111b的至少一部分壁面形成为导流面4211,在由门体421的中心至门体421的外周沿的方向上,导流面4211朝向前倾斜延伸。由此,通过在门体421上设置导流面4211,通过导流面4211的导向作用,可以将气流朝向第二出风口111b的四周且朝向前导引,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改善第二出风口111b的出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开关门8,开关门8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机壳1内,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1a。由此,通过开关门8的移动,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出风口111a的打开和关闭,在空调器工作时,开关门8可以向上移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1a;在空调器不工作时,开关门8可以向下移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111a,从而可以防止外部灰尘等进入机壳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参照图13-图15,机壳1上还形成有第三出风口111c,第三出风口111c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下方,下出风通道72a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例如可以仅是下出风通道72a的一部分为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也可以是整个下出风通道72a为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出风门组件4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的第二开关机构6,第二开关机构6可活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
通过第二开关机构6的活动,可以实现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关闭时,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仅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例如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与上出风通道7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在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打开时,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整个出风通道7a的对应的整个出风端70a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增大出风量;或者,在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打开时,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仅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例如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
可选地,第二开关机构6可以是可移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机构6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第二开关机构6也可以是可转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机构6的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
由此,在空调器工作时,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并且,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机构6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
例如,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参照图14),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以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且通过控制第二开关机构6的活动,以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具有较大制冷出风量,并且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具有将冷空气微向上顶的作用,从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冷空气对于第一出风口111a的出风具有微向上顶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制冷时温度的均匀性。并且,由于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冷风通过上出风通道71a朝向斜上方吹出,同时可以避免或减弱下出风通道72a吹出的风将第三出风口111c吹出的风向下压,从而更好地改善制冷时温度的均匀性。
再例如,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参照图15),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以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且通过控制第二开关机构6的活动,以打开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具有较大制热出风量,并且下出风通道72a吹出的风具有将热空气微向下压的作用,从下出风通道72a吹出的热空气对于第三出风口111c的出风具有微向下压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制热时温度的均匀性。并且,由于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热风通过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朝向下可以吹到地面,同时避免或减弱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将第一出风口111a吹出的风向上顶,从而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可选地,第三出风口111c处可以设置第二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可以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百叶,每个第二百叶均可转动且每个第二百叶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可以控制每个第二百叶的下游端朝向上转动,使得每个第二百叶可以将气流朝向斜上方导引;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每个第二百叶的下游端朝向下转动,使得每个第二百叶可以将气流朝向斜下方导引,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改善温度均匀性。
可选地,参照图14和图15,第二开关机构6可转动地设在下出风通道72a内,例如第二开关机构6可转动地设在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内,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由此,通过第二开关机构6的转动,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的打开和关闭。
例如,在图14和图15的示例中,出风门组件4包括上述的出风门支架41和出风门42,出风门支架41上形成有环形通道411a,环形通道411a构成出风通道7a的一部分,环形通道411a为圆环形,第二出风口111b为圆形,环形通道411a与第二出风口111b同轴设置,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构成上出风通道71a的一部分,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构成下出风通道72a的一部分。第一开关机构5和第二开关机构6均可转动地设在环形通道411a内,第一开关机构5设在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第二开关机构6设在环形通道411a的位于上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
其中,第一开关机构5包括上述的多个第一导风板51和第一连杆52,多个第一导风板51沿环形通道411a的周向排布,每个第一导风板51均与环形通道411a的内壁可转动地相连,每个第一导风板51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连杆52大体沿左右方向延伸,每个第一导风板51均与第一连杆52可转动地相连。由此,通过第一连杆52的移动,可以带动多个第一导风板51的同步转动。在多个第一导风板51依次搭接时,多个第一导风板51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在相邻两个第一导风板51之间限定出适于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时,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气流可以通过该气流通道流向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并吹出至室内。
继续参照图14和图15,第二开关机构6包括:多个第二导风板61和第二连杆62,多个第二导风板61沿环形通道411a的周向排布,每个第二导风板61均与环形通道411a的内壁可转动地相连,每个第二导风板61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连杆62大体沿左右方向延伸,每个第二导风板61均与第二连杆62可转动地相连。由此,通过第二连杆62的移动,可以带动多个第二导风板61的同步转动。在多个第二导风板61依次搭接时,多个第二导风板61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在相邻两个第二导风板61之间限定出适于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时,打开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气流可以通过该气流通道流向出风通道7a的出风端70a,并吹出至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相连以构成制冷剂循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实现空调器的立体出风效果,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并且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可以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参照图2-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空调器当前的工作模式;
根据空调器当前的工作模式以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参照图3和图4,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以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整个出风通道7a的对应的整个出风端70a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增大制冷出风量。并且,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具有将冷空气微向上顶的作用,从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冷空气对于第一出风口111a的出风具有微向上顶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制冷时温度的均匀性;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参照图5-图7,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的活动以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仅可以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例如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热风通过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朝向下可以吹到地面,同时避免或减弱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将第一出风口111a吹出的风向上顶,从而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制冷运行时,可以具有较大制冷出风量;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可以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3-图15,机壳1上形成有第三出风口111c,第三出风口111c位于,第二出风口111b的下方,下出风通道72a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例如可以仅是下出风通道72a的一部分为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也可以是整个下出风通道72a为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出风门组件4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的第二开关机构6,第二开关机构6可活动地设在出风门组件4上。
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参照图14),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打开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且第二开关机构6关闭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具有较大制冷出风量,并且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具有将冷空气微向上顶的作用,从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冷空气对于第一出风口111a的出风具有微向上顶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制冷时温度的均匀性。并且,由于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冷风通过上出风通道71a朝向斜上方吹出,同时避免或减弱下出风通道72a吹出的风将第三出风口111c吹出的风向下压,从而更好地改善制冷时温度的均匀性。
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参照图15),控制第一开关机构5关闭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且第二开关机构6打开第二调节风道区721a,此时从第二出风口111b流出的气流可以从出风端70a的除去与第一调节风道区711a对应的部分流出至室内,此时可以具有较大制热出风量,并且下出风通道72a吹出的风具有将热空气微向下压的作用,从下出风通道72a吹出的热空气对于第三出风口111c的出风具有微向下压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制热时温度的均匀性。并且,由于可以使得第二出风口111b吹出的热风通过出风端70a的与下出风通道72a对应的部分朝向下可以吹到地面,同时避免或减弱上出风通道71a吹出的风将第一出风口111a吹出的风向上顶,从而提高室内底层的空气温度,提高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出风门组件,所述出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且与所述机壳相连,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出风门组件与所述机壳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所述出风通道的所述出风端呈环形,经过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中心点的水平面为参考面;
所述出风通道的位于所述参考面上方的部分为上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位于所述参考面下方的部分为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一调节风道区;
第一开关机构,所述第一开关机构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门组件上;
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与所述出风通道在同一平面投影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1/2,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上出风通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包括:
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通道的所述出风端的周向排布;
第一连杆,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均与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在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时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依次搭接,在所述第一开关机构打开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限定出适于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门组件包括:
出风门支架,所述出风门支架位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机壳相连;
出风门,所述出风门包括门体和设在所述门体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出风门支架相连,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门体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开,所述出风门支架、所述出风门和所述机壳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门支架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门支架上形成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通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调节风道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在所述出风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门体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侧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开,以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出风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配合,以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门支架和所述连接座中的一个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出风门支架和所述连接座中的另一个上具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导向槽在前后方向上可相对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部均形成为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出风门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出风门支架上且与所述连接座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座的周向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壁面构成所述出风通道的一部分内壁面,所述门体的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壁面形成为导流面,在由所述门体的中心至所述门体的外周沿的方向上,所述导流面朝向前倾斜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方,所述下出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二调节风道区;
所述出风门组件还包括: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调节风道区的第二开关机构,所述第二开关机构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门组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机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下出风通道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调节风道区。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以构成制冷剂循环。
CN201920239645.9U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558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9645.9U CN209558537U (zh)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20197030590A KR102332307B1 (ko) 2019-02-25 2019-03-28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JP2019556275A JP7030842B2 (ja) 2019-02-25 2019-03-28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PCT/CN2019/080150 WO2020172940A1 (zh) 2019-02-25 2019-03-28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EP19778418.4A EP3722685B1 (en) 2019-02-25 2019-03-28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US16/499,587 US11635213B2 (en) 2019-02-25 2019-03-28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9645.9U CN209558537U (zh)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8537U true CN209558537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9645.9U Active CN209558537U (zh)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85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869A (zh) * 2019-02-25 2019-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006321A (zh) * 2019-11-07 2020-04-14 张彩萍 一种实验室用柜式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869A (zh) * 2019-02-25 2019-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812869B (zh) * 2019-02-25 2023-09-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006321A (zh) * 2019-11-07 2020-04-14 张彩萍 一种实验室用柜式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2869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287987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0810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44903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03655A (zh) 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
CN107166517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952001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884871A (zh) 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
CN2070810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0810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1465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55853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477671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6890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940572A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62679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62679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555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6890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558509U (zh) 转筒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779562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9558507U (zh)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862679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081546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