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3297U - 一种真空助力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助力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3297U
CN209553297U CN201920209557.4U CN201920209557U CN209553297U CN 209553297 U CN209553297 U CN 209553297U CN 201920209557 U CN201920209557 U CN 201920209557U CN 209553297 U CN209553297 U CN 209553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valve block
vacuum servo
servo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95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忠毅
柳跃志
王占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lit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lit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lit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lite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095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3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3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3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助力阀,涉及助力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单向阀失效或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助力器真空度下降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阀帽和阀片,阀片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其中,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腔室内,阀帽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用于改善汽车助力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助力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助力阀。
背景技术
汽车助力系统中,利用发动机和其它真空源对助力器提供真空,通过腔内的真空与大气的压差,驱动基础助力部件,实现对转向、刹车系统的助力。
现有技术是在真空助力器和汽车发动机之间安装有普通单向阀,此类单向阀防噪性能差,反向泄露性能较差,阀片容易失效,在发动机功率不足时会使助力器中的真空度下降,导致汽车助力性能下降。为了解决单向阀失效或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助力器真空度下降的技术问题,改善汽车助力系统性能,需要对真空助力阀内部进行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真空助力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单向阀失效或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助力器真空度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助力阀,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阀帽和阀片,阀片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其中,所述第一阀片和所述第二阀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的腔室内,所述阀帽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真空助力器管路,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连接空气滤清器管路,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连接进气歧管管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成“Z”型流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含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采用振动摩擦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左腔室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腔室分别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内部设有圆形、半圆形或扇形流通通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二阀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第一阀片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采用多支撑,所述第二阀片在所述第二流道内采用导向固定支撑。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采用文氏阀与单向阀组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为:竹节连接,快插阳接头连接、胶管式连接或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管路采用竹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均设有竹节,所述竹节处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助力阀,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将真空助力阀下壳体左腔室设计成多支撑形式,能有效避免因阀片频繁振动而造成的噪音。
2.通过将真空助力阀第二壳体右腔室设计成导向固定支撑形式,目的是利于单向阀的开启,在大流量通过时,阀片不容易失效。
3.通过将真空助力阀的第一壳体与真空助力阀的第二壳体摩擦焊接起来,减少了管路泄漏的可能。
4.通过将文氏阀与单向阀的组装形成真空助力阀的下壳体,能有效保持真空助力器端一直处于一种低真空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内部阀片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流道内部为圆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流道内部为半圆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流道内部为半圆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流道内部为扇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流道内部为扇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真空助力阀流道内部为扇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阀帽;4、第一阀片;5、第二阀片;6、密封圈;7、第一流道;8、第二流道;9、隔板;10、流通通路;11、第一壳体的第一端;12、第一壳体的第二端;21、第二壳体的第一端;22、第二壳体的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助力阀,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阀帽3和阀片,阀片包括第一阀片4和第二阀片5,其中,第一阀片4和第二阀片5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的腔室内,阀帽3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
具体地,第一阀片4和第二阀片5分别设于所述真空助力阀第二壳体2左腔室与第一壳体1右腔室,第二阀片5所在流道是气体主要流道,第一阀片4可以始终让真空助力阀内部保持更低的低压状态。阀帽3位于助力阀一端起到密封作用,通过第一阀片4、第二阀片5、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阀帽3的配合,当真空助力阀第一壳体1与真空助力阀第二壳体2之间的压力变化时,在第一阀片4和第二阀片5所在流道作用下,可以始终让真空助力阀内部保持更低的低压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真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的另一端连接真空助力器管路,第二壳体的一端连接空气滤清器管路,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连接进气歧管管路,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的第一端11连接真空助力器管路,第一壳体的第二端12设有阀帽,第二壳体的第一端21连接空气滤清器管路,第二壳体的第二端22连接进气歧管管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固定设置于第二壳体2的顶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组成“Z”型流道。
具体地,第一壳体1包含于第二壳体2内,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采用摩擦焊接固定,通过将此真空助力阀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摩擦焊接,并且第一壳体1包含于第二壳体2内,从而将此真空助力阀的内部形成Z形流道,并且减少了管路泄露的可能。
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此真空助力阀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成任意角度摩擦焊接,例如,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平行设置、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成夹角设置等形式,例如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成45°角、60°角设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壳体2的左腔室与第一壳体1的右腔室分别设有第一流道7和第二流道8,第一流道7和第二流道8的内部设有圆形、半圆形或扇形流通通路,当真空助力阀第一壳体1与真空助力阀第二壳体2之间的压力变化时,在第一阀片4和第二阀片5所在流道作用下,可以始终让真空助力阀内部保持低压状态。
具体地,图4是流道内部为圆形流通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流道7和第二流道8的内部设有圆形流通通路,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采用接头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竹节连接、胶管式连接或者焊接或者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图5和图6是流道内部为半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流道7和第二流道8的内部设有半圆形流通通路,第一流道7与第二流道8内部均设有一隔板9,隔板9将圆形的第一流道7、第二流道8分割为两部分,分别为半圆形流通通路,其中,图5中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采用竹节连接,图6中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采用快插阳接头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竹节连接、胶管式连接或者焊接或者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图7、图8、图9是流道内部为扇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图9所示,第一流道7与第二流道8内部均设有隔板9,隔板9将圆形的第一流道7、第二流道8分割为四部分,分别为扇形流通通路,其中,图7和图9中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采用竹节式连接方式,图8中壳体与管路采用快插阳接头连接或者焊接,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竹节连接、胶管式连接或者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阀片4设置于第一流道7内,第二阀片5设置于第二流道8内,第一阀片4在第一流道7内采用多支撑,通过将真空助力阀第二壳体左腔室内部的第一阀片4设计成多支撑形式,能有效避免因阀片频繁振动而造成的噪音,第二阀片5在第二流道8内采用导向固定支撑,通过将真空助力阀第一壳体右腔室内部的第二阀片5设计成导向固定支撑形式,目的是利于单向阀的开启,在大流量通过时,防止阀片嵌入等原因导致失效。其中,第一阀片4在第一流道7内、第二阀片5在第二流道8内可同时采用多支撑或导向固定支撑的结构形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壳体2采用文氏阀与单向阀组合结构,通过将文氏阀与单向阀的组合结构形成此真空助力阀的第二壳体2,通过压力的变化起到单向阀开闭和文氏阀持续开启,能有效保持真空助力器端一直处于一种低真空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为:竹节连接,快插阳接头连接、胶管式连接或焊接,具体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管路采用竹节连接,其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端部均设有竹节,竹节处设有密封圈6,设置密封圈6位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管路连接的竹节处,起到防止泄露的目的,使此真空助力阀整体的性能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阀帽和阀片,阀片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其中,所述第一阀片和所述第二阀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的腔室内,所述阀帽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真空助力器管路,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连接空气滤清器管路,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连接进气歧管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成“Z”型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含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采用振动摩擦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左腔室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腔室分别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内部设有圆形、半圆形或扇形流通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二阀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第一阀片在所述第一流道内采用多支撑,所述第二阀片在所述第二流道内采用导向固定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采用文氏阀与单向阀组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为:竹节连接,快插阳接头连接、胶管式连接或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助力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管路采用竹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均设有竹节,所述竹节处设有密封圈。
CN201920209557.4U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真空助力阀 Active CN209553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9557.4U CN209553297U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真空助力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9557.4U CN209553297U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真空助力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3297U true CN209553297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9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9557.4U Active CN209553297U (zh) 2019-02-18 2019-02-18 一种真空助力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3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738B (zh) 用于产生真空的吸气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
CN108425769A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燃油蒸发系统的集成双单向阀装置
CN209553297U (zh) 一种真空助力阀
JP4699984B2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CN206017000U (zh) 集成式h型射流阀装置
CN203460855U (zh) 文氏阀以及真空助力装置
CN204371522U (zh) 一种三通单向阀
CN209800798U (zh) 一种集成快插接头式直通单向阀
CN202806876U (zh) 兼作进气管路的车架纵梁、进气组件、进气系统和车辆
CN20192506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8184858U (zh) 适用于汽车燃油蒸发系统的集成双单向阀装置
CN212225381U (zh) 一种发动机增压器泄压系统
CN202165146U (zh) 一种二次补气阀
CN204592680U (zh) 一种机动车辆的进气系统及其塑料管路的插接密封结构
CN203362286U (zh) 便于焊接的排气歧管壳体结构
CN205532822U (zh) 一种四缸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CN204956006U (zh) 空调压缩机吸、排气口与管路的连接接头
CN203114476U (zh)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CN208634437U (zh) 一种新型三通集成单向阀
CN205977892U (zh) 油泵液压马达总成
CN111271174A (zh) 一种发动机增压器泄压系统
CN214577451U (zh) 一种设有燃油脱附接头的空滤下壳体结构
CN208831837U (zh) 一种新型文氏阀
CN216008713U (zh) 一种汽车燃油蒸汽进气管总成
CN204552991U (zh) 碳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