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0771U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0771U
CN209540771U CN201821722998.6U CN201821722998U CN209540771U CN 209540771 U CN209540771 U CN 209540771U CN 201821722998 U CN201821722998 U CN 201821722998U CN 209540771 U CN209540771 U CN 209540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mitting region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229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圭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0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0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用灯具,其能够提高车辆的被视觉识别性。车辆用灯具(1)设置于通过朝向转弯的方向将车体倾斜而能够在转角行驶的车辆(100),该车辆用灯具(1)具有:前大灯(2),其搭载于车辆(100)的前部;以及组合灯(3),其配置于与前大灯(2)相邻的区域的车体罩(101),以使得从车辆(100)的前方能够视觉识别。组合灯(3)具有第一发光区域(40)和配置于与第一发光区域(40)不同的位置的第二发光区域(50),在第一发光区域(40)和第二发光区域(50)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60)。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两轮车用的前大灯在专利文献1等中已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0500号公报
另外,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的要求,在汽车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自动两轮车中搭载的前大灯(特别是光源)的尺寸处于变小的倾向。因此,对于其他车辆(前行车辆、逆向车辆等)、行人而言,对前大灯点灯时的自动两轮车的视觉识别性有可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车辆的被视觉识别性的车辆用灯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灯具设置于通过朝向转弯的方向将车体倾斜而能够在转角行驶的车辆,
该车辆用灯具具有:
前大灯,其搭载于所述车辆的前部;以及
组合灯,其配置于与所述前大灯相邻的区域的车体罩,以使得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能够视觉识别,
所述组合灯具有第一发光区域和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不同的位置的第二发光区域,
在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能够提高本车辆的被视觉识别性。特别地,通过使设置有非发光区域的组合灯点灯,从而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对本车辆的朝向进行识别。
所述车体罩可以在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和所述非发光区域之间具有弯折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更容易地对本车辆的朝向进行识别。
可以是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车辆的侧面侧,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前面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更容易地对本车辆的朝向进行识别。
可以是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的前轮的两肋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与所述前轮相比配置于上部。
根据该结构,由第一发光区域、第二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构成的发光部,在从车辆的正面观察时形成为纵长的朝下U字状。由此,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识别出搭载有该车辆用灯具的车辆是例如自动两轮车及该车辆的朝向。
可以还具有照明控制部,该照明控制部构成为对应于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使所述组合灯的照明状态变化,
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及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各自具有多个发光格段,
所述照明控制部构成为使所述多个发光格段各自的照明状态变化。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多个发光格段的发光图案进行各种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被视觉识别性(特别是车辆的朝向)。
可以是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作为转向信号灯、日间行车灯、示廓灯或者发出装饰光的装饰用灯起作用,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作为所述装饰用灯起作用。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外观设计性高的崭新的组合灯。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可提高车辆的被视觉识别性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用灯具的框图。
图3是图1的车辆的正视图。
图4是图1的车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图1的车辆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图6是表示车辆用灯具所具有的组合灯的装饰用灯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对组合灯及路面描绘灯的点灯控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对组合灯及路面描绘灯的点灯控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标号的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前大灯,3:组合灯,4:路面描绘用灯,5:照明控制部,6:倾斜角传感器,7:外部传感器(环境信息取得部的一个例子),8:速度传感器,31:发光格段,33:光源,35:膜,40:第一发光区域,41:标志灯区域,45:装饰灯区域,50:第二发光区域,60:非发光区域,65:弯折部,100:自动两轮车(车辆的一个例子),L:引导线(路面描绘图案),V1~V3:其他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是指,关于图1所示的车辆,为了便于说明所设定出的相对的方向。“前后方向”是指包含“前方向”及“后方向”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包含“左方向”及“右方向”的方向。“上下方向”是指包含“上方向”及“下方向”的方向。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的自动两轮车100(车辆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放大斜视图,示出自动两轮车100的前侧部分。自动两轮车100是通过朝向转弯的方向将车体倾斜而能够沿道路的转角(弯道)行驶的车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只要是如该自动两轮车100这样,通过朝向转弯的方向将车体倾斜而能够在转角行驶的车辆即可,车轮的数量不受限定。因此,即使是例如自动三轮车、自动四轮车等,只要能够与该自动两轮车100同样地进行行驶,则也包含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自动两轮车100中,例如在车体的前部搭载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车辆用灯具1具有:前大灯2,其能够对车辆前方进行照射;组合灯3,其能够从车辆前方进行视觉识别;以及路面描绘用灯4,其能够在路面上形成描绘图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具有一个前大灯2的自动两轮车100,但也可以是例如在左右各具有一个前大灯的自动两轮车。此外,前大灯2配置于构成自动两轮车100的前侧车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挡风罩(车体罩的一个例子)101的上部中央,组合灯3配置于挡风罩101的与前大灯2相比的下侧部分及两侧面部分。此外,组合灯3并不限定于配置在挡风罩101,只要是配置于与前大灯2相邻的区域且能够从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容易地视觉识别的位置即可。路面描绘用灯4优选配置于不易从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视觉识别的位置。在本例中,路面描绘用灯4例如如图1所示,配置于挡风罩101的前侧部分的下端。
前大灯2具有用于将对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的规定区域进行照明的光射出的光源(未图示)。作为光源,能够使用灯光源、发光元件。作为灯光源的例子,举出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氖灯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举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
组合灯3如后面记述所示,具有作为例如转向信号灯、示廓灯及日间行车灯的功能。另外,组合灯3兼具装饰用灯(Decoractive Light)的功能,即,提高来自周围的被视觉识别性,用于将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行进方向传递给其他车辆、行人。因此,优选不具有作为诸如前大灯2这样的前照灯的功能,以不对行人、其他车辆的驾驶员造成眩目的程度的光度进行发光。
路面描绘用灯4具有用于将规定的描绘图案投影(照射)至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的路面的结构。作为路面描绘用灯4,例如举出投影器。路面描绘用灯4例如如图8所示,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路面能够形成作为2条并列的引导线L的描绘图案。
如图2所示,车辆用灯具1具有对前大灯2、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照明控制部5。在照明控制部5连接有前大灯2、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并且连接有对自动两轮车100的倾斜状态(倾斜角度)进行检测的倾斜角传感器6和对车辆外部的环境信息进行检测的外部传感器7。并且,在照明控制部5连接有用于对自动两轮车100的速度进行检测的速度传感器8等。照明控制部5、倾斜角传感器6、外部传感器7(环境信息取得部的一个例子)及速度传感器8可以设置于前大灯2(或者路面描绘用灯4)的灯室内,也可以搭载于前大灯2等的外部且自动两轮车100的车体的规定位置。照明控制部5可以作为搭载于自动两轮车100的综合控制部(ECU)的一个功能而实现,也可以作为在前大灯2、路面描绘用灯4的灯室内配置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功能而实现。
照明控制部5由例如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构成。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微控制器,其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处理器和大于或等于1个存储器;以及其他电子电路,其包含晶体管等有源元件及无源元件。处理器是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MPU(Micro Processing Unit)、GPU(Graphics ProcessingUnit)和/或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CPU可以由多个CPU内核构成。GPU可以由多个GPU内核构成。存储器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在ROM中可以存储车辆控制程序。例如,车辆控制程序可以包含自动驾驶用的人工智能(AI)程序。AI程序是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等神经网络的有教师或者没有教师的机械学习而构建出的程序。在RAM中可以暂时地存储车辆控制程序、车辆控制数据和/或表示车辆的周边环境的周边环境信息。处理器可以构成为将从在存储装置或者ROM中存储的车辆控制程序指定出的程序展开至RAM上,通过与RAM的协同动作而执行各种处理。
另外,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FPGA(Field-Programammable Gate Array)等集成电路(硬件资源)构成。并且,电子控制单元可以由至少一个微控制器和集成电路的组合构成。
倾斜角传感器6是能够对自动两轮车100的车体相对于铅垂线向左右倾斜时的倾斜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倾斜角传感器6由例如陀螺仪传感器构成。此外,可以基于通过搭载于自动两轮车100的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对车体的倾斜角进行计算。
外部传感器7是能够取得包含自动两轮车100的周边环境(例如障碍物、其他车辆(前行车辆、逆向车辆)、行人、道路形状、交通标识等)在内的自动两轮车100外部的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外部传感器7由例如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或者Laser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照相机、雷达等至少一个构成。
通过倾斜角传感器6、外部传感器7及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各信息向照明控制部5发送。照明控制部5基于从各传感器6~8发送来的信息,对前大灯2、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照明控制部5能够基于各传感器6~8的检测信息对前大灯2进行控制,对在车辆前方形成的配光图案进行调整。另外,照明控制部5能够基于各传感器6~8的检测信息对组合灯3进行控制,对从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特别是前方)被视觉识别的发光图案进行调整。并且,照明控制部5能够基于各传感器6~8的检测信息对路面描绘用灯4进行控制,对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的路面上形成的路面描绘图案进行调整。
图3是自动两轮车100的正视图,图4是自动两轮车10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是自动两轮车10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如图3~5所示,组合灯3至少具有第一发光区域40和第二发光区域50。第一发光区域40在挡风罩101中形成于在自动两轮车100的两侧面侧设置的部分。第二发光区域50在挡风罩101中形成于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前面侧设置的部分。
第一发光区域40由标志灯区域41和装饰灯区域45构成。标志灯区域41在车辆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前轮105的两肋向上下方向延伸,且其上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弯折的形状(大致L字状)。标志灯区域41具有作为例如转向信号灯、示廓灯、日间行车灯的至少一个的功能。具体地说,关于标志灯区域41,其上端的大致水平的部分(上侧部分)41A能够作为示廓灯或者日间行车灯起作用,从上侧部分41A向下延伸的部分(下侧部分)41B能够作为转向信号灯或者示廓灯起作用。
虽然省略图示,但标志灯区域41由例如在基板配置的多个光源(发光元件等)和以将多个光源覆盖的方式形成的外罩构成。在本例中,标志灯区域41的上侧部分41A构成为以例如白色进行发光,标志灯区域41的下侧部分41B构成为以例如琥珀色(橙色)进行发光。
装饰灯区域45与标志灯区域41相比配置为在车辆后方侧与标志灯区域41连续。装饰灯区域45具有作为装饰用灯的功能,即,用于将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行进方向传递给周围的其他车辆、行人。另外,装饰灯区域45还能够作为示廓灯起作用。装饰灯区域45构成为后面记述的多个发光格段31以例如白色进行发光。
第二发光区域50与前轮105相比配置于上部,且与前大灯2相比配置于下侧。第二发光区域50与第一发光区域40的装饰灯区域45同样地,具有作为装饰用灯的功能,即,用于将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行进方向传递给周围的其他车辆、行人。第二发光区域50构成为后面记述的多个发光格段31以例如白色进行发光。
如图3~5所示,在挡风罩101的第一发光区域40和第二发光区域50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60。非发光区域60是没有设置诸如后面记述的发光格段31这样的发光部的区域。非发光区域60例如配置于第一发光区域40的标志灯区域41的上部。在非发光区域60内,特别是在第二发光区域50和非发光区域60之间的挡风罩101形成有弯折部65。即,非发光区域60相对于车辆前面侧的第二发光区域50,配置为面向车辆侧面侧。此外,弯折部65是根据挡风罩101成型时的模具的形状而确定的部位,但例如也可以将挡风罩101由多个部件构成,将弯折部65作为该多个部件彼此的接合部(边缘部)而形成。
第一发光区域40的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在挡风罩101的表面由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发光格段31构成。各发光格段31例如形成为六边形形状。
这些多个发光格段31对应于配置部位,其尺寸各自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装饰灯区域45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发光格段31,构成为其尺寸比车辆后方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大。另外,装饰灯区域45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车辆上方侧的发光格段31,构成为其尺寸比车辆下方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大。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中央侧的发光格段31,构成为其尺寸比两端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大。由此,能够将平面形状的挡风罩101的前表面部看作为曲面形状,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图6是表示多个发光格段31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多个发光格段31各自具有光源33和膜35(罩部件的一个例子)。各光源33分别配置于在挡风罩101形成的多个凹部102。作为光源33的例子,举出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
各膜35以将各光源33的上表面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各凹部102,使来自所述各光源33的光透过。即,各发光格段31是各光源33通过收容于由各凹部102和膜35形成的灯室的内部而形成的。膜35由使来自光源33的光透过,并在光源33非点灯时以与挡风罩101相同系统的颜色被视觉识别的材质构成。例如,在挡风罩101为银色的情况下,膜35能够由在光源33非点灯时也以与挡风罩101相同的银色被视觉识别,在光源33点灯时以光源33的发光颜色(例如白色)被视觉识别的材质构成。
如图6所示,通过使凹部102的尺寸及以将凹部102覆盖的方式设置的膜35的尺寸对应于该凹部102的形成部位而不同,从而能够使多个发光格段31的尺寸变化。例如,在图6中,图示出以随着从车辆前方朝向车辆后方而减小凹部102及膜35的尺寸的方式构成的装饰灯区域45的例子。
此外,在本例中,例示出在挡风罩10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102,在各凹部102中收容有1个光源33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具有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光源的透明柔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搭载于挡风罩101的表面,将该透明FPC的表面由使来自透明FPC的光源的光透过并在该光源非点灯时能够以与挡风罩101相同系统颜色被视觉识别的罩部件覆盖。
照明控制部5构成为对应于自动两轮车100的状态,使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照明状态变化。例如,照明控制部5可以构成为与前大灯2的点灯定时同时或者与前大灯2的点灯定时联动,使构成组合灯3的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的至少一部分点灯。照明控制部5也可以构成为对应于通过外部传感器7取得的环境信息,使多个发光格段31的至少一部分点灯。照明控制部5可以构成为在由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速度超过一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或者速度低于一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多个发光格段31的至少一部分点灯。照明控制部5可以构成为与组合灯3的点灯定时同时或者与组合灯3的点灯定时联动,通过路面描绘用灯4使路面描绘图案在路面上形成。
此外,照明控制部5也可以构成为基于驾驶员的方向指示输入,使作为转向信号灯起作用的左右的标志灯区域41的下侧部分41B的任一方点灯。另外,照明控制部5也可以构成为基于驾驶员的指示输入、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的明亮度或者自动两轮车100的状态等,使作为示廓灯起作用的标志灯区域41的上侧部分41A、装饰灯区域45点灯。
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点灯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照明控制部5对来自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进行接收,取得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的环境信息(步骤S10)。
接下来,照明控制部5基于取得的环境信息,对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的密度是否超过一定的阈值进行判定(步骤S12)。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的密度,表示对象物的混合的程度。作为对象物,例如可以包含图8所示的其他车辆V1~V3、行人等移动体。对象物也可以包含建筑物、电线杆等构件、树木等。
在步骤S12中,在判定为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的密度超过一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2的Yes),照明控制部5使构成组合灯3的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和路面描绘用灯4点灯(步骤S14)。由此,自动两轮车100的两侧面的装饰灯区域45及前面的第二发光区域50发光,并且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的路面上照射出引导线L(参照图8)。
接下来,照明控制部5基于在步骤S10中取得的环境信息,对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中的最接近自动两轮车100的对象物(例如,图8的卡车V1)和作为本车辆的自动两轮车100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一定的距离进行判定(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在判定为与最接近自动两轮车100的对象物V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定的距离的情况下(步骤S16的Yes),照明控制部5对组合灯3的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的发光图案进行变更(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照明控制部5例如优选使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闪烁发光。另外,照明控制部5也可以使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阶段性地发光(顺序发光)。并且,照明控制部5也可以对通过路面描绘用灯4在路面上形成的引导线L的发光图案进行变更。
接下来,照明控制部5对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的密度是否小于或等于一定的阈值进行判定(步骤S20)。在步骤S20中,在判定为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的密度小于或等于一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的Yes),照明控制部5使点灯中的多个发光格段31及路面描绘用灯4熄灯(步骤S22)。然后,照明控制部5将处理向步骤S12返回。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具有前大灯2和组合灯3,组合灯3具有多个发光格段31,多个发光格段31对应于配置部位,其尺寸不同。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本车辆(自动两轮车100)的被视觉识别性提高。特别地,通过使对应于配置部位而发光格段31的尺寸不同的组合灯3的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点灯,从而能够使其他车辆(例如,图8所示的车辆V3)、行人容易地对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进行识别。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装饰灯区域45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比车辆后方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大,并且构成为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中央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比两端侧的发光格段31的尺寸大,但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构成设置于车辆的前面侧的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的尺寸比构成设置于车辆的两侧面侧的装饰灯区域45的多个发光格段31的尺寸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对应于配置部位而发光格段31的尺寸不同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构成为发光格段31的形状、发光颜色、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的至少一个对应于配置部位而不同。
例如,可以构成为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比装饰灯区域45的多个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短。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装饰灯区域45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比车辆后方侧的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短。并且,可以构成为第二发光区域50的多个发光格段31中的中央侧的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比两端侧的发光格段31间的距离短。采用这些结构,也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对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进行识别,且能够使组合灯3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另外,例如,由六边形形状的发光格段31构成的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的任一方,可以由与六边形形状不同的形状(六边形以外的多边形、圆形等)的发光格段构成。并且,可以使装饰灯区域45的各发光格段31和第二发光区域50的各发光格段31的发光颜色不同。采用这些结构,也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对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进行识别,且能够使组合灯3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发光区域40作为转向信号灯、日间行车灯、示廓灯或者发出装饰光的装饰用灯起作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发光区域50作为装饰用灯起作用。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外观设计性高的崭新的组合灯3。
另外,第一发光区域40由标志灯区域41(第三发光区域)和与标志灯区域41相比配置于车辆后方侧的装饰灯区域45(第四发光区域)构成,标志灯区域41和装饰灯区域45能够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发光。如上所述,通过使标志灯区域41和装饰灯区域45的发光颜色不同,从而能够发挥作为组合灯3的各种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所具有的组合灯3,具有配置于车辆侧面侧的第一发光区域40和配置于车辆前面侧的第二发光区域50,在第一发光区域40和第二发光区域50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60。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设置有非发光区域60的组合灯3点灯,从而在自动两轮车100的行进方向改变的情况下,非发光区域60的形状能够看起来不同。特别地,非发光区域60配置于车辆侧面侧的第一发光区域40和车辆前面侧的第二发光区域50之间的角部,因此对应于自动两轮车100的行进方向的变化,非发光区域60的被视觉识别形状也容易变化。因此,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对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进行识别。
另外,组合灯3在第二发光区域50和非发光区域60之间具有弯折部65。因此,对应于自动两轮车100的行进方向的变化,非发光区域60的被视觉识别形状变得更容易变化,因此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更容易地对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进行识别。
另外,第一发光区域40形成为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前轮105的两肋向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发光区域50与前轮105相比配置于上部。根据该结构,由第一发光区域40及第二发光区域50构成的发光部,在从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观察时形成为纵长的朝下U字状。由此,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识别出搭载有车辆用灯具1的车辆为自动两轮车及该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
此外,可以仅在挡风罩101的两侧面侧对多个发光格段31进行配置。即,组合灯3可以构成为仅具有作为装饰灯具而形成为在前轮105的两肋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发光区域40。在该情况下,第一发光区域40在从自动两轮车100的前方观察时作为纵长状的2条线而形成,因此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容易地识别出本车辆是自动两轮车。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还具有照明控制部5,该照明控制部5构成为对应于自动两轮车100的行驶状态,使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照明状态变化,照明控制部5构成为使构成组合灯3的多个发光格段、路面描绘用灯4的照明状态变化。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多个发光格段31的发光图案、由路面描绘用灯4形成的路面描绘图案(例如,引导线L)进行各种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动两轮车100的被视觉识别性(特别是自动两轮车100的朝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具有取得自动两轮车100的外部的环境信息的外部传感器7(环境信息取得部),照明控制部5构成为对应于由外部传感器7取得的环境信息,使组合灯3的照明状态变化。如上所述,通过对应于环境信息而使组合灯3的照明状态变化,从而有效地向周围通知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
例如,环境信息优选包含与存在于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的对象物的密度、自动两轮车100和对象物的距离相关的信息。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大量存在其他车辆、行人等对象物的情况下、在自动两轮车100的近前处存在其他车辆、行人的情况下,通过使组合灯3的照明状态变化,从而能够提高自动两轮车100的被视觉识别性,向周围通知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另一方面,在自动两轮车100的周围的对象物少的情况下,向周围通知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的必要性降低,因此优选使组合灯3(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熄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照明控制部5对应于存在于外部传感器7的检测范围内的对象物的密度,对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点灯/熄灯进行控制,但并不限定于该例。照明控制部5例如也可以基于自动两轮车100和最接近该自动两轮车100的对象物的距离而对组合灯3及路面描绘用灯4的点灯/熄灯进行控制。
另外,环境信息可以包含与道路状况相关的信息。在自动两轮车100例如来到死角多的场所(图8所示的交叉点等)的情况下,通过使组合灯3的照明状态变化(例如,使装饰灯区域45及第二发光区域50点灯),从而能够向周围通知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
照明控制部5构成为,对应于环境信息,对组合灯3的点灯/熄灯进行切换,或使组合灯3的发光图案变化。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于对应于环境信息而通知自动两轮车100的存在的组合灯3的照明方式不同,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动两轮车100的被视觉识别性。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LiDAR、照相机、雷达等至少一个构成的外部传感器7取得环境信息,但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使用与基站装置的路车间通信、或者与其他车辆的车载器的车车间通信而取得环境信息。另外,可以使通过外部传感器7得到的检测信号和路车间通信、车车间通信进行组合而取得环境信息。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路车间通信、车车间通信,从而能够取得多样的环境信息。
在图7所示的各步骤中规定的处理的顺序只是一个例子,这些步骤的顺序能够适当变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不应该解释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为,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范围内进行各种实施方式的变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而确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组合灯3由多个发光格段31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组合灯3可以由诸如挡风罩101的某一定的区域整体进行发光的面发光部构成。例如,面发光部能够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聚合物等有机EL元件构成。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设置于通过朝向转弯的方向将车体倾斜而能够在转角行驶的车辆,
该车辆用灯具具有:
前大灯,其搭载于所述车辆的前部;以及
组合灯,其配置于与所述前大灯相邻的区域的车体罩,以使得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能够视觉识别,
所述组合灯具有第一发光区域和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不同的位置的第二发光区域,
在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车体罩在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和所述非发光区域之间具有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车辆的侧面侧,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前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车辆的侧面侧,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前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的前轮的两肋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与所述前轮相比配置于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的前轮的两肋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与所述前轮相比配置于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区域作为转向信号灯、日间行车灯、示廓灯或者发出装饰光的装饰用灯起作用,
所述第二发光区域作为所述装饰用灯起作用。
CN201821722998.6U 2017-10-23 2018-10-23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2095407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4721 2017-10-23
JP2017204721 2017-10-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0771U true CN209540771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22998.6U Active CN209540771U (zh) 2017-10-23 2018-10-23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0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5857A (zh) * 2017-10-23 2019-04-3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5857A (zh) * 2017-10-23 2019-04-3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US11338721B2 (en) 2017-10-23 2022-05-24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Vehicle light fix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5857A (zh) 车辆用灯具
JP7287979B2 (ja) 灯具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CN109424922A (zh) 车辆用灯具、车辆系统及灯具单元、车辆用照明系统
CN110944874B (zh) 车辆用照明系统以及车辆
JP7132945B2 (ja) 車両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車両用モジュール、フロント複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US20080225271A1 (en) Vehicle Operation Support Method and System
CN101842261A (zh) 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CN213146431U (zh) 车辆用灯具
CN209540767U (zh) 车辆用灯具
US10688910B2 (en)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and vehicle
CN111386213B (zh) 移动体用显示装置
CN106931380A (zh) 车辆的灯泡装置
CN109969072A (zh) 车辆用照明系统及车辆
CN209540771U (zh) 车辆用灯具
CN209445284U (zh) 车辆用灯具
JP7057674B2 (ja) 前照灯装置
CN209295019U (zh) 车辆用灯具
CN209471245U (zh) 传感系统及车辆
JP2008184013A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7283056B2 (ja) 車両用灯具装置、車両
JP6971123B2 (ja) 車両用灯具
CN110154880A (zh) 车辆用照明系统及车辆
WO2024034316A1 (ja) 路面描画装置
JP7220099B2 (ja) 車両用照明システム
CN200954799Y (zh) 汽车信号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