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8695U -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8695U
CN209518695U CN201822272301.6U CN201822272301U CN209518695U CN 209518695 U CN209518695 U CN 209518695U CN 201822272301 U CN201822272301 U CN 201822272301U CN 209518695 U CN209518695 U CN 209518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ealing ring
upper cover
intermediate structure
seal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23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汇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2723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8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8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8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保温容器。包括容腔、中间结构、上盖及密封圈,容腔具有开口,中间结构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通过搭接沿与容腔的开口边缘配合,所述密封圈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横截面为U形,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在容腔、中间结构及上盖配合锁定时对三者之间的缝隙密封,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开口边缘。本实用新型密封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保温效果不佳,保温时间短,水密性差汤汁泄漏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保温容器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无论是日常食物保温,还是外带食物旅行工作,或者是为病患准备饭菜,都离不开密封保温容器。现在的保温容器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对食物进行保温,但存在着保温效果不佳,保温时间短,水密性差汤汁泄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密封保温容器,用于解决保温效果不佳,保温时间短,水密性差汤汁泄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封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腔、中间结构、上盖及密封圈,容腔具有开口,中间结构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通过搭接沿与容腔的开口边缘配合,所述密封圈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横截面为U形,套设于 所述搭接沿的外部,在容腔、中间结构及上盖配合锁定时对三者之间的缝隙密封,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开口边缘。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温容器具有容腔、中间结构、上盖,容腔具有开口,中间结构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通过搭接沿与容腔的开口边缘配合。容腔、中间结构、上盖三者配合锁定时会形成一定的缝隙,因此需要密封圈对三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圈横截面为U形,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所述密封圈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开口边缘。此时下密封面与容腔开口紧密贴合,水密性气密性良好,容腔内的汤汁不易泄漏。
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上密封面贴合上盖边缘。此时上密封面与上盖边缘紧密贴合,水密性气密性良好,中间结构内的汤汁不易泄漏。
所述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解除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松开,密封圈上的凸点由于自身弹力恢复形状,便于取下上盖。在保温容器中装入热的食物饭菜,并用上盖配合锁定,此时容腔内的空气是热的,当饭菜凉了以后,气体收缩,容腔内的压强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因此上盖难以打开。密封圈的上密封面设置弹性凸点,所述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解除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松开,密封圈上的凸点由于自身弹力恢复形状,此时密封圈上密封面由于凸点的存在不与上盖边缘完全贴合,解除气密性,便于轻松取下上盖。
所述密封圈上凸点的直径为0.8mm~2.0mm,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凸点的数量为3~20个,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凸点的数量为3~20个。
若密封圈上凸点过大,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不易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上密封面也无法完全贴合上盖边缘,水密性不佳。若密封圈上凸点过小,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解除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松开,密封圈上的凸点不易恢复形状,因此无法产生一定的缝隙,不易解除气密性,导致不便于取下上盖。密封圈上凸点的直径在0.8mm~2.0mm之间较为适宜。
若密封圈上凸点过多,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凸点不易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存在一定的缝隙,上密封面无法完全贴合上盖边缘。若密封圈上凸点过少,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解除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松开,不易解除气密性,导致不便于取下上盖。根据密封圈的大小,密封圈上下密封面凸点的数量各为3~20个较为适宜。
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和/或下密封面设有外深内浅的单凹槽,所述单凹槽的数量为2~10个,每个单凹槽与密封圈圆心连线之间角度为36°~180°。单凹槽为外深内浅,边缘的地方深,在配合锁定时边缘留有一定的空隙,解锁时便于解除气密性,方便取下上盖和/或中间结构。单凹槽数量不宜过多,若数量过多则减弱保温容器的水密性及气密性。数量2~10个为宜。
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设有外深内浅的单凹槽,密封圈上密封面设有双凹槽,双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密封圈周向分布,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中间,并呈轴向分布。第一凹槽浅,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中间且第二凹槽深。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由于凹槽的存在,此时密封圈上密封面不与上盖边缘完全贴合。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解除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松开,由于凹槽的存在易于解除气密性,便于轻松取下上盖。且第二凹槽位于密封圈上密封面,上盖内,由水蒸气产生的液体沿上盖流向密封圈与上盖的密封处,由于双凹槽的第二凹槽深可以防止被液体堵住。
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内缘具有向上延伸的凸沿,用于保温容器的中间结构与上盖之间的密封。利于盛放于中间结构的食物的保温,并防止食物汤汁泄漏。
所述凸沿由密封圈上密封面向外厚度逐渐减小,横截面呈尖状结构。尖状结构上的设计在制作过程中成型简单,且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所述凸沿向密封圈圆心倾斜延伸。在锁定时,倾斜的凸沿不阻碍上盖,利于上盖与中间结构、容腔的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密封圈上下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锁定时,上密封面紧密贴合上盖边缘,下密封面紧密贴合容腔开口边缘。水密性气密性良好,容腔内的汤汁不易泄漏。在解除锁定时,上下密封面由于凸点的存在不与上盖边缘和容腔开口边缘完全贴合,解除气密性,便于轻松取下上盖。本实用新型密封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保温效果不佳,保温时间短,水密性差汤汁泄漏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密封保温容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保温容器中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密封保温容器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密封圈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密封圈上密封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密封圈下密封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密封圈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密封圈上密封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密封圈下密封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上盖100及密封圈400,容腔300具有开口,中间结构200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200通过搭接沿与容腔300的开口边缘配合,所述密封圈400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400横截面为U形,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及上盖100配合锁定时对三者之间的缝隙密封,所述密封圈400下密封面设有8个弹性凸点410,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锁紧,密封圈400上的凸点410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300开口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容器具有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上盖100,容腔300具有开口,中间结构200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200通过搭接沿与容腔300的开口边缘配合。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上盖100三者配合锁定时会形成一定的缝隙,因此需要密封圈400对三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圈400横截面为U形,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所述密封圈400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400下密封面设有8个弹性凸点410,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锁紧,密封圈400上的凸点410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300开口边缘。此时下密封面与容腔300开口紧密贴合,水密性气密性良好,容腔300内的汤汁不易泄漏。
所述密封圈400上密封面设有4个弹性凸点410,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锁紧,密封圈400上的凸点410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上密封面贴合上盖100边缘。此时上密封面与上盖100边缘紧密贴合,水密性气密性良好,中间结构200内的汤汁不易泄漏。
所述密封圈400上凸点410的直径为1.2mm。
所述密封圈400上密封面设有4个双凹槽420,双凹槽420包括第一凹槽421和第二凹槽422,所述第一凹槽421沿密封圈400周向分布,所述第二凹槽422位于第一凹槽421中间,并呈轴向分布。第一凹槽421浅,第二凹槽422位于第一凹槽421中间且第二凹槽422深。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由于凹槽的存在在,此时密封圈400上密封面不与上盖100边缘完全贴合。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解除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松开,由于凹槽的存在易于解除气密性,便于轻松取下上盖100。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上盖100及密封圈400,容腔300具有开口,中间结构200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200通过搭接沿与容腔300的开口边缘配合,所述密封圈400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400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及上盖100配合锁定时对三者之间的缝隙密封,所述密封圈400下密封面设有4个弹性凸点410,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锁紧,密封圈400上的凸点410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300开口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容器具有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上盖100,容腔300具有开口,中间结构200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200通过搭接沿与容腔300的开口边缘配合。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上盖100三者配合锁定时会形成一定的缝隙,因此需要密封圈400对三者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圈400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所述密封圈400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400下密封面设有4个弹性凸点410,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锁紧,密封圈400上的凸点410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300开口边缘。此时下密封面与容腔300开口紧密贴合,水密性气密性良好,容腔300内的汤汁不易泄漏。
所述密封圈400上密封面设有4个弹性凸点410,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锁紧,密封圈400上的凸点410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上密封面贴合上盖100边缘。此时上密封面与上盖100边缘紧密贴合,水密性气密性良好,中间结构200内的汤汁不易泄漏。
所述密封圈400上凸点410的直径为1.2mm,所述密封圈400上密封面凸点410的数量为4个,所述密封圈400下密封面凸点410的数量为4个。
所述密封圈400上密封面设有外深内浅的单凹槽430,所述单凹槽430的数量为4个,每个单凹槽430与密封圈400圆心连线之间角度为90°。单凹槽430为外深内浅,边缘的地方深,在配合锁定时边缘留有一定的空隙,解锁时当凸点410形成的空隙不够大啊,单凹槽430第一时间解除气密性,方便取下上盖100。
所述密封圈400下密封面设有4个双凹槽420,双凹槽420包括第一凹槽421凹槽和第二凹槽422,所述第一凹槽421沿密封圈400周向分布,所述第二凹槽422位于第一凹槽421中间,并呈轴向分布。第一凹槽421浅,第二凹槽422位于第一凹槽421中间且第二凹槽422深。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配合锁定时,由于凹槽的存在在,此时密封圈400上密封面不与上盖100边缘完全贴合。在容腔300、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解除锁定时,上盖100相对于容腔300逐步松开,由于凹槽的存在易于解除气密性,便于轻松取下上盖100。
所述密封圈400上密封面内缘具有向上延伸的凸沿440,用于保温容器的中间结构200与上盖100之间的密封。利于盛放于中间结构200的食物的保温,并防止食物汤汁泄漏。
所述凸沿440由密封圈400上密封面向外厚度逐渐减小,横截面呈尖状结构。尖状结构上的设计在制作过程中成型简单,且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所述凸沿440向密封圈400圆心倾斜延伸。在锁定时,倾斜的凸沿440不阻碍上盖100,利于上盖100与中间结构200、容腔300的配合。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密封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包括容腔、中间结构、上盖及密封圈,容腔具有开口,中间结构具有搭接沿,中间结构通过搭接沿与容腔的开口边缘配合,所述密封圈具有上密封面及下密封面,所述密封圈横截面为U形,套设于所述搭接沿的外部,在容腔、中间结构及上盖配合锁定时对三者之间的缝隙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下密封面贴合容腔开口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设有弹性凸点,在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配合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锁紧,密封圈上的凸点受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上密封面贴合上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中间结构与上盖解除锁定时,上盖相对于容腔逐步松开,密封圈上的凸点由于自身弹力恢复形状,便于取下上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凸点的直径为0.8mm~2.0mm,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凸点的数量为3~20个,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凸点的数量为3~2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和/或下密封面设有外深内浅的单凹槽,所述单凹槽的数量为2~10个,每个单凹槽与密封圈圆心连线之间角度为36°~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下密封面设有外深内浅的单凹槽,密封圈上密封面设有双凹槽,双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密封圈周向分布,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中间,并呈轴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密封面内缘具有向上延伸的凸沿,用于保温容器的中间结构与上盖之间的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由密封圈上密封面向外厚度逐渐减小,横截面呈尖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向密封圈圆心倾斜延伸。
CN201822272301.6U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Active CN209518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2301.6U CN209518695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2301.6U CN209518695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8695U true CN209518695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2301.6U Active CN209518695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86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4780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蒋一新 一种保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4780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蒋一新 一种保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8340U (zh) 矩型食品容器的内外双重密合构造
CN203158339U (zh) 圆型食品容器的内外双重密合构造
CN205525873U (zh) 一种多功能储物容器
CN209518695U (zh) 一种密封保温容器
CN107822433A (zh) 一种可长时间保温的智能水杯
CN107468010A (zh) 密封杯盖
CN201675285U (zh) 多功能水壶
CN104455847B (zh) 一种铁路货车法兰用密封圈
CN208381305U (zh) 一种耐老化硅橡胶密封圈
CN103393363A (zh) 内置反光层的真空保温隔热装置
CN201091179Y (zh) 酿造、腌制食品包装容器
CN204274137U (zh) 一种高压锅
CN203898116U (zh) 增加密闭长度的真空保温隔热装置
CN204453167U (zh) 一种卫生型饮料罐
CN209360281U (zh) 一种多功能保温杯
CN207242489U (zh) 一种具有较好保温及防碰撞性能的灌装袋
CN208544617U (zh) 一种具有冷藏功能的包装纸箱
CN201858830U (zh) 一种卧式冷柜
CN201010159Y (zh) 双密封保鲜盖
CN204473447U (zh) 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
CN215437747U (zh) 一种防漏的一次性包装盒
CN203865269U (zh) 一种保温容器
CN203793941U (zh) 保温容器结构
CN204979888U (zh) 一种新型sf双层油罐
CN205732807U (zh) 一种蜡液保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