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3619U - 检测治具 - Google Patents

检测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3619U
CN209513619U CN201822216636.6U CN201822216636U CN209513619U CN 209513619 U CN209513619 U CN 209513619U CN 201822216636 U CN201822216636 U CN 201822216636U CN 209513619 U CN209513619 U CN 209513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open cavity
supporter
annular gap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66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飞
马小博
谭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66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3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3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3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治具,用于检测出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工件,包括:盒体,开设有敞口腔;支撑体,位于所述敞口腔内,所述支撑体呈环状并与所述敞口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盒体共同围成一个环形间隙;及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环形间隙内;其中,工件压载在所述支撑体上时,工件的边缘与所述盒体抵接而将发光体封盖在环形间隙中,所述发光体的光线能够从工件上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部位透射出。通过将工件压载在支撑体上即可进行检测,从而提高工件的检测效率。保证工作人员一旦感知有光线存在时,即可立即断定该光线即为穿过工件上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部位而透射出来的光线,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检测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如果显示屏、电池盖等部件存在掉漆或油墨厚度不均等缺陷时,必须拆除整机以更换存在掉漆或油墨厚度不均等缺陷的部件,但拆除整机会使其它部件报废。因此,在整机组装前,必须检测出存在上述缺陷的部件,以免流入整机组装环节。一般地,传统方法均采用人工检测的模式,即工作人员把持部件并对着灯光,显然,灯光不会从覆漆部位或油墨厚度符合要求的部位透射出部件,灯光仅从掉漆部位或油墨厚度较薄的部位透射出部件,当工作人员感知有灯光从部件中透射出来时,即可判断该部件存在缺陷。但是,工作人员因长时间抬头仰望灯光而出现疲劳以影响检测效率;也因光线刺激而出现眼花现象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有缺陷的产品流入整机组装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
一种检测治具,用于检测出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工件,包括:
盒体,开设有敞口腔;
支撑体,位于所述敞口腔内,所述支撑体呈环状并与所述敞口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盒体共同围成一个环形间隙;及
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环形间隙内;
其中,工件压载在所述支撑体上时,工件的边缘与所述盒体抵接而将发光体封盖在环形间隙中,所述发光体的光线能够从工件上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部位透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敞口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敞口腔的侧壁和底壁、及所述支撑部的表面共同界定所述环形间隙的边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弯折连接,所述连接部叠置在敞口腔的底壁上并与敞口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支撑部和连接部两者的表面、及所述敞口腔的侧壁共同界定所述环形间隙的边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间隙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环或圆形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为所述敞口腔的底壁,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为所述敞口腔的侧壁,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避位缺口;当工件压载在所述支撑体上时,工件与所述避位缺口对应的部分暴露于敞口腔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具有远离所所述敞口腔的底壁的第一顶端,所述侧板具有远离所述敞口腔的底壁的第二顶端,所述第一顶端到所述敞口腔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顶端到所述敞口腔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间隙的横截面的宽度为2mm至4mm,所述环形间隙的深度为5mm至7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体为沿环形间隙的周向连续设置的发光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体为沿环形间隙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灯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软性垫片;工件压载在支撑体上时,工件与软性垫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将工件压载在支撑体上即可进行检测,无需人力握持工件,确保检测的便利性,从而提高工件的检测效率。工件压载在支撑体上且其边缘与盒体抵接,发光体被工件完全封盖在环形间隙中,在检测过程中,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无法从其它缝隙空间绕过工件而被工作人员感知,避免上述绕过工件的侧漏光线对工作人员刺激而引发眩晕或眼花现象,消除了绕过工件的侧漏光线对穿过工件的光线所构成的混淆干扰,保证工作人员一旦感知有光线存在时,即可立即断定该光线即为穿过工件上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部位而透射出来的光线,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检测治具中放置有工件时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治具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治具10用于检测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存在涂装缺陷的工件20,工件20可以为手机的显示屏或电池盖,工件20上喷涂有油漆或油墨等涂层,当工件20上存在涂层缺失(即未附着有涂层)和/或涂层厚度未达标(即涂层厚度较薄)等涂装缺陷的部位时,存在上述涂装缺陷的部位将不具备遮光效果,位于工件20一侧的光线能穿过存在上述涂装缺陷的部位透射至工件20的另一侧。
检测治具10包括盒体100、支撑体200和发光体400。盒体100开设有敞口腔130,支撑体200位于敞口腔130内,支撑体200呈环状并与敞口腔130的底壁132连接,支撑体200与盒体100共同围成一个环形间隙300,发光体400设置在该环形间隙300内。检测时,工件20摆脱工作人员的握持而直接压载在支撑体200,即支撑体200为工件20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工件20的边缘与盒体100相抵接,工件20盖设在环形间隙300上,即工件20能够对环形间隙300的上部开口形成封盖作用,使得发光体400同样被工件20封盖在环形间隙300中,发光体400位于工件20的下侧,发光体400所发出的光线不能从其它缝隙空间绕过工件20而透射至工件20的上侧。当工件20不存在涂装缺陷时,位于工件20下侧的光线无法穿过工件20透射至工件20的上侧,工作人员无法感知工件20的上侧存在透射的光线,从而判断工件20是合格的;当工件20存在涂装缺陷时,位于工件20下侧的光线将穿过工件20上存在涂装缺陷的部位而透射至工件20的上侧,工作人员将感知工件20的上侧存在透射的光线,从而判断工件20是非合格的。
因此,通过设置检测治具10,可以摆脱工作人员长时间对工件20的把持,确保检测的便利性,从而提高工件20的检测效率。同时,工件20压载在支撑体200上且其边缘与盒体100抵接,发光体400被工件20完全封盖在环形间隙300中,在检测过程中,发光体400发出的光线无法从其它缝隙空间绕过工件20而被工作人员感知,避免上述绕过工件20的侧漏光线对工作人员刺激而引发眩晕或眼花现象,并防止绕过工件20的侧漏光线对穿过工件20的光线构成干扰和混淆,保证工作人员能准确判断所感知的光线即为穿过工件20的涂装缺陷部位而透射出来的光线,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00包括底板120和侧板110,底板120与侧板110连接,底板120和侧板110共同围成上述敞口腔130,底板120的内表面为敞口腔130的底壁132,侧板110的内表面为敞口腔130的侧壁131,支撑体200具有远离敞口腔130的底壁132的第一顶端211,侧板110具有远离敞口腔130的底壁132的第二顶端112,第一顶端211到敞口腔130底壁132的距离小于第二顶端112到敞口腔130底壁132的距离,第一顶端211与第二顶端112之间的距离c为20mm至30mm,例如该距离c的取值为22mm、25mm或30mm等。因此,当工件20承载在支撑体200上时,工件20的边缘能够与侧板110的内表面相抵接,侧板110对工件20的放置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只需将工件20放置在敞口腔130中,在侧板110的限位作用下,工件20将准确位于指定位置;同时,通过的边缘与侧板110的内表面相抵接时,可以完全封盖环形间隙300的顶部,从而将发光体400完全封盖在环形间隙300中,即发光体400的光线无法从其它空间绕过工件20以透射至工件20的上侧,避免上述绕过工件20的侧漏光线对工作人员刺激而引发眩晕或眼花现象,确保检测结果。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顶端211到敞口腔130底壁132的距离等于第二顶端112到敞口腔130底壁132的距离,此时,工件20能够同时压载在支撑体200和盒体100的侧板110上,同样能完全封盖环形间隙300的顶部,从而起到将发光体400完全封盖在环形间隙300中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110上开设有避位缺口111,该避位缺口111贯穿侧板1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避位缺口111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连通敞口腔130和外界,避位缺口111由侧板110上的第二顶端112的一部分朝下凹陷设定深度形成。当工件20压载在支撑体200上时,由于工件20具有一定的厚度,工件20与避位缺口111对应的部分暴露于敞口腔130之外,即沿水平方向从侧板110的外表面朝其内表面观察,可以在该避位缺口111处观察到工件20的露出部分。工作人员能够把持该工件20的露出部分以调整工件20的摆放位置,防止工件20产生偏位而使发光体400的光线从工件20与盒体100之间的缝隙处透射至工件20的上侧,确保工件20能够很好地封盖环形间隙300的上部开口;同时,当检测完成后,工作人员能够把持该工件20的露出部分以将工件20从盒体100中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间隙300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环,当然,整个盒体100也大致呈长方体状,考虑到发光体400能顺利安装在环形间隙300中,根据发光体400的大小可以确定环形间隙300的横截面的宽度a,环形间隙300的横截面宽度a的取值范围为2mm至4mm,例如该宽度a的取值为2mm、3mm或4mm等。为保证抵达工件20下表面的光线具有一定的亮度,环形间隙300的深度b的取值范围为5mm至7mm,例如该深度b的取值为5mm、6mm或7mm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工件20的具体形状,环形间隙30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环或其它多边形环。
同时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200包括支撑部210,支撑部210的底部与敞口腔130的底壁132直接连接,敞口腔130的侧壁131和底壁132、及支撑部210的表面共同界定环形间隙300的边界,此时,敞口腔130底壁132的一部分即为环形间隙300的底壁132,即环形间隙300的底壁132与敞口腔130的底壁132位于同一平面内。
同时参阅图2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200包括支撑部210和连接部220,连接部220与支撑部210弯折连接,连接部220的底面叠置在敞口腔130的底壁132上,即连接部220的底面与敞口腔130的底壁132连接,并且,连接部220的侧面与敞口腔130的侧壁131连接,此时,支撑部210和连接部220两者的表面、及敞口腔130的侧壁131共同界定环形间隙300的边界。连接部220的上表面即为环形间隙300的底壁132,连接部220的下表面(底面)与敞口腔130的底壁132重合,因此,环形间隙300的底壁132与敞口腔130的底壁132两者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间距。
在检测治具10的制造过程中,盒体100和支撑体200两者可以一体成型,例如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当盒体100和支撑体200成型之后,环形间隙300即已确定。再如通过CNC加工的方式,可以先加工出盒体毛坯,然后在盒体毛坯上加工出台阶面,接着在台阶面上开设凹槽,该凹槽即为环形间隙300,与毛坯盒体分离的部分即为支撑体200。当然,盒体100和支撑体200两者可以采用分体成型的方式,即分别加工出盒体100和支撑体200,盒体100和支撑体200两者均可以采用注射成型或CNC加工成型。然后将盒体100和支撑体200通过焊接、胶接、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体400可以为发光条,发光条为LED发光条等,该发光条沿环形间隙300的周向连续设置,使得环形间隙300周向的每个位置处都存在亮度相同的光线。当然,发光条的亮度不易太高,以免亮度太高的光线从工件20上并未存在涂装缺陷的部位透射至工件20的上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体400为灯珠,灯珠可以为LED灯珠等,灯珠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灯珠沿环形间隙300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灯珠的亮度和间隔距离的大小,同样能保证环形间隙300周向的每个位置处都存在亮度相同的光线。当然,必须保证灯珠的亮度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灯珠的光线仅能穿过工件20上存在涂装缺陷的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200上设置有软性垫片,该软性垫片设置在支撑体200的第一顶端211处,该软性垫片采用海绵或柔性硅胶等材料制成。工件20压载在支撑体200上时,工件20直接与软性垫片接触,防止工件20与支撑体200之间产生强烈碰撞。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141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141ations System,PCS)终端;(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治具,用于检测出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开设有敞口腔;
支撑体,位于所述敞口腔内,所述支撑体呈环状并与所述敞口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盒体共同围成一个环形间隙;及
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环形间隙内;
其中,工件压载在所述支撑体上时,工件的边缘与所述盒体抵接而将发光体封盖在环形间隙中,所述发光体的光线能够从工件上涂层缺失或涂层厚度未达标的部位透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敞口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敞口腔的侧壁和底壁、及所述支撑部的表面共同界定所述环形间隙的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弯折连接,所述连接部叠置在敞口腔的底壁上并与敞口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支撑部和连接部两者的表面、及所述敞口腔的侧壁共同界定所述环形间隙的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间隙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环或圆形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为所述敞口腔的底壁,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为所述敞口腔的侧壁,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避位缺口;当工件压载在所述支撑体上时,工件与所述避位缺口对应的部分暴露于敞口腔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有远离所所述敞口腔的底壁的第一顶端,所述侧板具有远离所述敞口腔的底壁的第二顶端,所述第一顶端到所述敞口腔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顶端到所述敞口腔底壁的距离,所述第一顶端与所述第二顶端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间隙的横截面的宽度为2mm至4mm,所述环形间隙的深度为5mm至7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沿环形间隙的周向连续设置的发光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沿环形间隙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灯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软性垫片;工件压载在支撑体上时,工件与软性垫片接触。
CN201822216636.6U 2018-12-27 2018-12-27 检测治具 Active CN209513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6636.6U CN209513619U (zh) 2018-12-27 2018-12-27 检测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6636.6U CN209513619U (zh) 2018-12-27 2018-12-27 检测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3619U true CN209513619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6636.6U Active CN209513619U (zh) 2018-12-27 2018-12-27 检测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3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1206A (zh) * 2020-07-06 2020-10-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中框检测方法、装置、测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1206A (zh) * 2020-07-06 2020-10-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中框检测方法、装置、测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3619U (zh) 检测治具
KR102065835B1 (ko) 방수 백라이트 모듈
CN208540011U (zh) 一种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7395808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748461A (zh) 显示屏组件、移动终端及显示屏组件加工方法
CN206100202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07008250U (zh) 一种胶框、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834124A (zh) 彩色滤光基板和液晶面板
CN108055367A (zh) 面盖组件、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WO2020019414A1 (zh) 一种异形显示屏封胶方法
CN103701963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701962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水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10795B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清洗周期的测定方法
CN110166679A (zh) 电子设备
CN108648623A (zh) 显示屏、其制造方法及显示终端
WO2018126576A1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CN210401920U (zh) 一种屏下摄像头lcd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8795975U (zh) 一种带有通孔的背光源
CN109971383A (zh) 具有两种不同厚度的平板电脑前双摄像头泡棉组件
CN106375499A (zh) 一种手机组装工艺
CN209502448U (zh) 贴膜防尘治具及贴膜设备
EP3968122A1 (en) Display module, method and jig for making display modul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CN108133667A (zh)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9964149U (zh) 电子设备
CN209964158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