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1717U - 一种新型灯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灯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1717U
CN209511717U CN201920098389.6U CN201920098389U CN209511717U CN 209511717 U CN209511717 U CN 209511717U CN 201920098389 U CN201920098389 U CN 201920098389U CN 209511717 U CN209511717 U CN 209511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shade
cavity
oral area
lamp cap
ligh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83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俊辉
肖士亮
魏畀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Dong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Dongang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Dongang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Dongang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83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1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1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1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头,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这种灯头包括用于发光的照明模块和用于容纳照明模块的本体,本体包括第一容腔和设于所述第一容腔一侧的第一口部。照明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上且覆盖第一口部,以在第一容腔中形成由照明模块和第一容腔的内壁围成的散热室。第一容腔包括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第一内侧壁和与所述第一口部相对的底壁。第一口部背向于容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灯罩,灯罩被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覆盖第一口部且在第二位置不覆盖第一口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照明模块下方设置散热室,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灯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灯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泛光灯功率较大,会散发一定的热量。若LED泛光灯的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灯头的温度过高,影响LED泛光灯的使用性能。为了解决LED泛光灯温度过高的问题,通常会在灯头上靠近光源处设置风扇,通过风扇转动加强灯头的空气流动,加快灯头热量的散发。这种结构的LED泛光灯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加设了风扇,使得灯头结构变得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头,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良好的灯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头,包括用于发光的照明模块和用于容纳照明模块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容腔和设于所述第一容腔一侧的第一口部;所述照明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口部,以在所述第一容腔中形成由所述照明模块和所述第一容腔的内壁围成的散热室;第一容腔包括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第一内侧壁和与所述第一口部相对的底壁;
所述第一口部背向于所述容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灯罩,所述灯罩被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第一口部且在第二位置不覆盖所述第一口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灯罩包括透光部;其中,所述透光部为半透明的,所述灯罩还包括单向开口的第二容腔和设于所述第二容腔一侧的第二口部,所述第二容腔中包括具有第二预定高度的第二内侧壁和与所述第二口部相对的内顶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灯罩还包括转动端;其中,所述灯罩通过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第一口部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不覆盖所述第一口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灯罩还包括锁紧端,用于将所述灯罩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室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交叉设置;且所述散热片从所述底壁延伸至所述照明模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外侧壁设置有散热筋条,所述散热筋条沿所述第一预定高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沿所述第一预定高度方向延伸的通道贯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一口部固定有灯罩底座,所述灯罩底座在与所述灯罩的转动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转动端配合以使所述灯罩能够绕着所述转动端/连接端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电路单元、发光单元以及透镜,所述透镜覆盖住所述发光单元,以使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从所述透镜射出;当所述灯罩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透镜射出的所述光线经所述灯罩后漫射至所述灯头之外。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透镜通过透镜座固定于所述发光单元之上;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透镜之间还设置有反光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灯头,通过在照明模块下方设置容积较大散热室,加大了散热面积,使得照明模块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室将热量散发出去,散热效果好。此外,还可在散热室内设置散热片和灯头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散热筋条,进一步对散热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头的散热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无需额外安装风扇,成本较低。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照明模块上方加设具有透光部的灯罩,通过将灯罩一端连接在灯头本体上,另一端可以绕着保持连接处进行翻转,通过翻转盖合在照明模块上方,实现灯光从强光到漫射光的切换,丰富了灯头发出光线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灯光使用场合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罩和灯罩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本体;11-第一容腔;12-第一口部;13-第一内侧壁;14-底壁;15-散热片;16-散热筋条;17-凹槽;18-通道;19-开口;2-照明模块;21-透镜座;22-透镜;23-反光杯;24-发光单元;25-电路单元;3-灯罩;31-第二容腔;32-第二口部;33-第二内侧壁;34-内顶壁;35-灯罩底座;36-转动端;37-锁紧端;371-卡合件;371A-第一端;371B-卡合块;371C-第二端;371D-弹性件;372-卡合部;38-连接端;4-连接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灯头,包括用于发光的照明模块2和用于容纳照明模块2的本体1。
参照图2和图4所示,灯头本体1包括第一容腔11和设于所述第一容腔11一侧的第一口部12。所述照明模块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11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口部12,以在所述第一容腔11中形成由所述照明模块2和所述第一容腔11的内壁围成的散热室。第一容腔11包括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第一内侧壁13和与所述第一口部12相对的底壁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照明模块2下方设置容积较大散热室,加大了散热面积,使得照明模块2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室将热量散发出去,提高了灯头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容腔11第一内侧壁13的第一预定高度来扩大散热室的容积,进一步扩大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但第一内侧壁13的第一预定高度不易过高,否则影响灯头本体1的大小及美观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室内设置有散热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结构可以是开设在第一内侧壁13的通风口结构,热气可以从所述通风口结构散发出去。散热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散热室内的散热片15,通过设置散热片15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或者通风结构与散热片15的结合。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可满足增加散热室散热效果的结构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为交叉设置的散热片15,一是更为合理地利用第一容腔11内的空间,二是交叉设置的散热片15与散热片15之间热传导效率相比于不互相接触的散热片15热传导效率更快,散热效果更好。除此之外,所述散热片15从所述底壁14延伸至所述照明模块2,一是可以为照明模块2提供支撑结构,使照明模块2更为牢固地覆盖在第一口部12;二是可通过直接接触照明模块2,直接将热量传导至加热片上,进行快速散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外侧壁设置有散热筋条16,所述散热筋条16沿所述第一预定高度方向延伸,通过增加外侧壁的散热面积,将散热室内的热量快速通过本体1的内侧壁传导到外侧壁,外侧壁的散热面积大,散热速度块。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筋条16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11的外侧壁向所述第一容腔11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17内。因此所述散热室因所述凹槽17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腔11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开口19,所述开口19与沿所述第一预定高度方向延伸的通道18贯通。电源的导线通过所述开口19沿所述通道18与照明模块2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道18为一矩形中空通道18,其中一面为第一容腔11一侧的内侧壁,另外三面为散热片15,所述散热片15从所述底壁14延伸至所述照明模块2,这样设置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更为合理地利用第一容腔11的空间。
更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散热室被两个十字交叉的散热片15分割成具有四个空腔,所述通道18设置在其中一个空腔中,其余三个空腔可设置安装散热筋条16的凹槽17,此结构简单,散热好,且更为合理有序地布置与利用第一容腔11的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口部12背向于所述容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灯罩3,所述灯罩3被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第一口部12且在第二位置不覆盖所述第一口部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口部12照明上方加设灯罩3,而后通过将灯罩3翻转盖合在照明模块2上方,实现灯光从强光到漫射光的切换,丰富了灯头发出光线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灯光使用场合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灯罩3包括透光部;其中,所述透光部为半透明的,所述灯罩3还包括单向开口19的第二容腔31和设于所述第二容腔31一侧的第二口部32,所述第二容腔31中包括具有第二预定高度的第二内侧壁33和与所述第二口部32相对的内顶壁34。灯罩3将照明模块2完全包覆,且灯罩3内顶壁34与照明模块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照明模块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半透明的透光部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另一部分透过透光部发射出气,从而形成漫射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光部可以为整个灯罩3,也可以为内顶壁34,还可以为灯罩3的侧壁或者其他图案的设置,只要满足照明模块2发出的光线可透过所述透光部射出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灯罩3还包括转动端36。其中,所述灯罩3通过所述转动端36与所述本体1活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第一口部12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不覆盖所述第一口部12。通过转换灯罩3位置,实现灯光从强光到漫射光的切换。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本体1沿所述第一口部12固定有灯罩底座35,所述灯罩底座35在与所述灯罩3的转动端3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端38,所述连接端38与所述转动端36配合以使所述灯罩3能够绕着所述转动端36/连接端38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灯罩3还包括锁紧端37,用于将所述灯罩3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使灯罩3位于第一位置时,不因灯头晃动让灯罩3的位置状态发生改变。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端37设置在所述转动端36/连接端38相对一侧,包括设置在灯罩3上的卡合部372和设置在灯罩底座35上的卡合件371。所述卡合部372为灯罩3第一口部12边缘背向第二容腔31方向的一凸起,所述卡合件371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灯罩底座35上的卡合片,卡合片的第一端371A向上延伸超过所述底座高度,这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372相适配的卡合块371B,当灯罩3向下灯头本体1方向下压时,所述卡合部372卡在卡合块371B正下方,用于阻挡灯罩3翻转。卡合片的第二端371C靠近所述灯罩底座35的一侧安装有弹性件371D,所述弹性件371D为弹簧,当按压卡合片第二端371C时,卡合件371的第一端371A翘起,所述卡合块371B放开卡合部372,从而使灯罩3可进行翻转,而所述弹性件371D则用于将卡合片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端36和所述连接端38通过一轴栓进行连接,所述轴栓上还套设有一扭转弹簧(图未示),所述扭转弹簧的两个力臂分别位于灯罩3与灯罩底座35上。当打开锁住灯罩3的锁紧端37时,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灯罩3围绕轴栓快速翻转到第二位置并可不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一直保持该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照明模块2包括电路单元25、发光单元24以及透镜22,所述透镜22覆盖住所述发光单元24,以使所述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线从所述透镜22射出,光线更为汇聚,使灯头发出更强的光线。而当所述灯罩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透镜22射出的所述光线经所述灯罩3后漫射至所述灯头之外,从强光模式切换至漫射光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22通过透镜22座21固定于所述发光单元24之上,所述发光单元24与所述透镜22之间还设置有反光杯23,用于将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线汇集与所述透镜22后射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24包括LED灯和防止LED灯的铝基板,电路单元25为控制LED灯开关、电流强度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LED灯具可采用市售产品,LED灯的发光原理和电路板控制电路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在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头本体1的外形如图1和图2所示。灯头本体1被构造成成类似马克杯的形状,具有与灯具其他部位连接的连接柄4和灯头本体1,可通过连接柄4铰接在灯具其他部位上,使灯头可相对其他部件转动,实现在不同方位上发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头,包括用于发光的照明模块和用于容纳照明模块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容腔和设于所述第一容腔一侧的第一口部;所述照明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口部,以在所述第一容腔中形成由所述照明模块和所述第一容腔的内壁围成的散热室;第一容腔包括具有第一预定高度的第一内侧壁和与所述第一口部相对的底壁;
所述第一口部背向于所述容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灯罩,所述灯罩被构造为能够在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第一口部且在第二位置不覆盖所述第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包括透光部;其中,所述透光部为半透明的,所述灯罩还包括单向开口的第二容腔和设于所述第二容腔一侧的第二口部,所述第二容腔中包括具有第二预定高度的第二内侧壁和与所述第二口部相对的内顶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还包括转动端;其中,所述灯罩通过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第一口部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不覆盖所述第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还包括锁紧端,用于将所述灯罩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室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交叉设置;且所述散热片从所述底壁延伸至所述照明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侧壁设置有散热筋条,所述散热筋条沿所述第一预定高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沿所述第一预定高度方向延伸的通道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一口部固定有灯罩底座,所述灯罩底座在与所述灯罩的转动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转动端配合以使所述灯罩能够绕着所述转动端/连接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包括电路单元、发光单元以及透镜,所述透镜覆盖住所述发光单元,以使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从所述透镜射出;当所述灯罩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透镜射出的所述光线经所述灯罩后漫射至所述灯头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通过透镜座固定于所述发光单元之上;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透镜之间还设置有反光杯。
CN201920098389.6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新型灯头 Active CN209511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8389.6U CN209511717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新型灯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8389.6U CN209511717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新型灯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1717U true CN209511717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20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8389.6U Active CN209511717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新型灯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1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3490B2 (en) Reflectors and reflector orientation feature to prevent non-qualified trim
US8480264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RU2476766C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пользующее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й диод
CN101451695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US10670207B2 (en) Lamp
CN101761793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KR101312118B1 (ko) Led 반사구 램프
US6905226B2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
CN101457914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KR101076618B1 (ko) 엘이디 램프
CN102287727A (zh) Led筒灯及其灯体
US20130250543A1 (en) Lighting device
CN209511717U (zh) 一种新型灯头
CN101457915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14425891U (zh) 一种可切换聚光和泛光的车用照明灯具
CN208620232U (zh) 一种太阳能led路灯
CN201866582U (zh) Led反射灯
JP3150619U (ja) Led用反射体
CN207831159U (zh) 照明装置
CN209926054U (zh) 一种泛光照明及聚光照明两用灯具
CN208546814U (zh) 一种洗墙灯具
CN112797336A (zh) 台灯
KR101325080B1 (ko) 엘이디 촛대전구
JP6277604B2 (ja) 照明器具
KR101294210B1 (ko) 배광조절이 가능한 옥외 엘이디 조명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61012 No. 100, Liantang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dong'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Liantang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Fujian Province, No. 96-100

Patentee before: XIAMEN DONGANG ELECTRONIC LIMITE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1012 No.100 Liantang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Dong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12 No.100 Liantang Road, Jime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dong'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