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0681U - 吹吸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吸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0681U
CN209510681U CN201822130232.5U CN201822130232U CN209510681U CN 209510681 U CN209510681 U CN 209510681U CN 201822130232 U CN201822130232 U CN 201822130232U CN 209510681 U CN209510681 U CN 209510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tube
blower
interconnecting piece
electric blow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02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正伟
焦石平
刘常华
肖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pept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pept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pept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pept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02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0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0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068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6160 priority patent/WO202012525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吸风机,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产生气流;风机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包括电机和轴流风扇,电机和轴流风扇设置在同一轴线方向上;壳体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连接的吹风管,吹风管包括主吹管和连接主吹管的扩流管,主吹管连接主体部,主吹管具有连接部,扩流管的一侧与连接部连接,另一侧为出风口,扩流管的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该吹吸风机采用轴流风机产生高速气流,并通过吹风管来实现气流的扩流和增速效果,大大提高了吹吸风机的风机效率。

Description

吹吸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吸风机,属于电动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吹吸风机作为一种清理花园、街道等地面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吹吸风机通常由汽油机、风机、叶轮及吹风管等部件组成,由吹风管吹出的气流对清理目标进行清理。对于目前的吹吸风机而言,其通常采用离心风机作为驱动装置,并结合传统的直吹管来进行出风,但是,离心风机所产生的气流虽然具有较大的风速,但是其风量小、风压小、风机效率低,且采用直吹管进行出风,其扩流效果差,无法增大气流的风量和风压,导致吹吸风机在使用时存在湿树叶吹不动、风机效率低的情况,达不到最佳的吹风效果,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吸风机,其采用轴流风机产生高速气流,并通过吹风管来实现气流的扩流和增速效果,大大提高了吹吸风机的风机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吸风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产生气流;
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包括电机和轴流风扇,所述电机和轴流风扇设置在同一轴线方向上;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包括主吹管和连接所述主吹管的扩流管,所述主吹管包括贯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端具有连接部,所述扩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为所述出风口,所述扩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电机的转速范围为20000~50000RPM。
进一步地,所述主吹管的长度为450~600mm,所述扩流管的长度是所述主吹管长度的0.2~0.3倍。
进一步地,所述扩流管的直径是所述连接部的直径的1.2~1.6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是所述扩流管长度的0~0.2倍。
进一步地,所述扩流管为直筒形,或者,所述扩流管为斜锥形,所述扩流管的横截面积自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到所述出风口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扩流管为斜锥形,所述扩流管的锥度为1.5~3°。
进一步地,所述主吹管为斜锥形,所述主吹管的横截面积自连接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主吹管的锥度小于3°。
进一步地,所述扩流管活动性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扩流管可相对所述连接部沿扩流管的轴线方向在所述连接部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扩流管通过伸缩组件活动性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若干连接所述扩流管和连接部的伞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吹吸风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轴流风机,并且,轴流风机中的电机的转速范围为20000~50000RPM,相比于传统的离心风机,该吹吸风机采用高速的轴流风机可以提供高速喷射的气流,具有较大风量和更高的风速,随后气流依次经过主吹管和扩流管,在气流经过具有较小直径的连接部时,该气流的风量降低,风速增大;在气流经过具有较大直径的扩流管时,由于其直径大于连接部,在扩流管中会产生虹吸作用,从而提高扩流管中的风量和风压,达到扩流的目的。故,本实用新型的吹吸风机采用电机产生高速气流,并通过吹风管来实现气流的扩流和增速效果,大大提高了吹吸风机的风机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吹吸风机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吹吸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示的吹吸风机中的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轴线方向”、“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见图1至图6,吹吸风机整体沿图2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延申,定义该方向为轴线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前,另一方向为后。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吹吸风机,包括:
壳体1,壳体1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
风机2,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产生气流;
其中,风机2为轴流风机,其包括电机21和轴流风扇22,电机21和轴流风扇22设置在同一轴线方向(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且轴流风扇22设置在壳体1的前端,电机21设置在壳体1后端,轴流风扇22由电机21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壳体1包括主体部11和与主体部11连接的吹风管12,轴流风机2设置在主体部11内。吹风管12包括主吹管121和连接该主吹管121的扩流管122,主吹管121包括贯通的第一端(后端)和第二端(前端),主吹管121的后端连接主体部11,前端具有连接部123。扩流管122的后端与连接部123连接,前端为出风口102,且该扩流管122的直径大于连接部123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扩流管122可以为直筒形或者斜锥形,优选地,扩流管122为斜锥形,其锥度为1.5~3°,其直径是连接部123的直径的1.2~2倍,其长度是主吹管121长度的0.2~0.4倍。主吹管121可以为直筒型或者斜锥形,优选地,主吹管121是斜锥形,其锥度小于3°,设置在其上的连接部123的长度为扩流管122的长度的0~0.2倍,即扩流管122可与主吹管121部分重叠,或者无重叠。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吹吸风机采用轴流风机2来提供气流,相比于传统的离心风机,采用高速轴流风机2可以提供高速喷射的气流,具有较大风量和更高的风速。鉴于高速电机一般需要匹配一个小直径的吹管,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量,当气流经过管道直径较小的连接部123时,主吹管121的前端管口部分会有一个很大的压力损失,导致侧向的动压损失大,为了减少侧向压力损失,在管口前增加了扩流进风口(扩流管122的后端),可增大风量及出风面积,同时把周边气流整流成轴向气流,有利于提高风机效率,最终使得从出风口102吹出的气流既具有较大的风量,又具有较大的风速。
本实用新型中,吹风管12可以是由主吹管121和扩流管122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由分体设置的主吹管(主吹管121)和扩流管(扩流管122)连接形成。主要是使先气流通过直径较小的管道,实现增大风速的效果,然后使气流在具有较大直径的管道中通过虹吸作用增大其风量,并进一步增大风速。
本实用新型中,主体部11和吹风管12可以为分体设置,也可以是一体成形。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部11为两个半壳体组装形成。具体的,主体部11包括左机壳111、右机壳112和涵道部113,进风口101设置在左机壳111、右机壳112的侧面上,其包括的轴向进风口1011,和在周向上环设于左、右机壳上的径向进风口1012。上述多个进风口101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进风量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中,左机壳111和右机壳112组合后形成有将电机21容置在其内的收容空间,在主体部11的最后端设有散热口114。涵道部113分别连接吹风管12和左、右机壳,涵道部113内设有轴流风机22、传动轴103以及导流锥3,电机21的输出轴211可通过连接轴套104连接传动轴103,传动轴103的后端连接该连接轴套104,并通过卡圈105进行固定限位,其前端连接轴流风扇22,并通过锁紧螺母106进行固定限位。导流锥3部分设置在涵道部113内,其包括与轴流风机2位于同一轴线方向上的后导流锥31和前导流锥32,后导流锥31设置在主吹管121内,前导流锥32设置在涵道部113内并安装在连接轴套104上,轴流风机22设置在后导流锥31和前导流锥32之间。其中,后导流锥31和前导流锥32均为锥形结构,后导流锥31在轴线方向上的截面积由后端至前端成逐渐增大的趋势,前导流锥32在轴线方向上的截面积由后端至前端成逐渐减小的趋势。此种设计使得进风口101进入的风先通过后导流锥31集中至轴流风扇22的扇叶处,然后通过后导流锥31的作用使其在主吹管121中具有较大的风压和风速。
本实用新型中,涵道部113为圆台结构,其后端与左、右壳体固定连接。在涵道部113的上下对称面上设有限位凸块1131以限制涵道部113相对于主体部在周向上旋转。涵道部113上还设有对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复数个导流板(未图示)。导流板设置于涵道部113的周面上,且在周向上等距离间隔设置。导流板的设置可将进入至涵道部113内的气流的流向进行导正,使得气流沿着导流板在涵道部113内沿轴向向前移动至导流锥3上,减少气流损失,增大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中,轴流风扇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吹吸风机内设有多个轴流风扇22时,各轴流风扇22的结构可完全相同也可至少部分不同,且各轴流风扇22需与电机21处于同一轴线方向。相对于单个风扇,多个风扇的设置常会带来较高的噪音设计限制,而将各轴流风扇22的轴线设计成与电机21的轴线重合,会大大的降低整机的噪音,且吹风效率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电机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优选为20000~50000RPM;所采用的轴流风扇22为高速电机扇叶,其能够产生较高风速的气流。本实用新型的主吹管121和扩流管122均与轴流风机2处于同一轴线方向,在没有增加尺寸的前提下,使吹吸风机的风机效率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中,轴流风机2通过塑料支架(未图示)和橡胶减震块(未图示)设置在壳体1内,且为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吹吸风机闲置时,轴流风机2可拆卸下来,用于其它动力工具,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中,吹风管12所采用的材料优选为ABS塑料、聚丙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或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耐热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中,吹吸风机还包括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200,优选的,手柄200是由两个相互对称的半手柄部组合而成,且与左、右机壳一体成型。另外,在手柄200上还设有控制开关(未图示),控制开关与电机21电连接,以控制其开启或关闭。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吹风管1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主吹管121)和扩流管(扩流管122),连接部123设置在主吹管121的前端。具体的,扩流管122通过伸缩组件4活动性安装在连接部123上,使得扩流管122可相对连接部123沿扩流管122的轴线方向在连接部123上前后移动。该实施例中,伸缩组件4为现有的伞骨结构,其分别连接扩流管122和连接部12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伸缩组件4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电机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121和扩流管122都为斜锥形,其中,主吹管121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122的锥度为1.8°,长度为200mm,直径为95~10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连接部123的长度为5mm,即扩流管122与主吹管121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为5mm。并且,扩流管122通过伸缩组件4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123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本实用新型吹吸风机的工作原理:
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吹吸风机的工作效果主要取决于吹吸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风扇的风量即风扇每单位时间排送的空气体积。风扇的风压即为风扇的出口气流全压与进口气流全压之差称为风压。
在本实施例中,当吹吸风机处于吹风工作时,当轴流风扇22的叶片旋转时,会切割空气,其中叶片的一边驱赶空气,结果使得空气局部压力增加,空气密度增加(有自动恢复正常压力的动力),又因为叶片是刚性的,局部被压缩的空气只能向远离叶片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空气定向移动,形成吹风的效果。具体的:马达带动轴流风扇22转动,驱动外部气流通过进风口101流入至涵道部113内,随后通过导流锥3汇入至主吹管121内,最终在扩流管22的出风口102形成强烈的喷射气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至主吹管121内的风量在轴流风机2和进风口101的共同作用下,风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流入至主吹管121内的气流产生的风压由于导流锥3的设置,最终气流在主吹管121后端产生的风压必然较大。在气流进入扩流管122时,在扩流管122后端处的风压小于出风口102处的风压,因此使得扩流管122中会产生虹吸作用,从而提高扩流管中的风量和风压,达到扩流的目的。并且,由于该扩流管122具有锥度,其内气流的风速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增大,最终使出风口102喷射出的气流既具有较大的风量,又具有较大的风速和风压。
在本实施例中,测得吹吸风机的输入功率为1198.32W,风量为529.66CFM,出风口的平均风速为69m/s,出风口风压为3000Pa,根据公式0.6×风速^3×管口面积计算得到本实施例的吹吸风机的输出功率为714.15,其风机效率为714.15/1198.32×100%=59.6%。
在本实施例中,当吹吸风机处于吸风工作时,其原理与吹风工作类似,叶片一边压缩空气,其背面使得空气密度减小,需要补充空气恢复原来的平衡,又因为叶片阻挡,不能从前方获得空气,只能从叶片后方获得空气,若把叶片后方做成筒状管道,空气就定向移动了,产生吸风的效果。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1-1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1-121和扩流管1-122,连接部1-123设置在主吹管1-121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1-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1-121和扩流管1-122都为斜锥形,其中,主吹管1-121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1-122的锥度为1.8°,长度为180mm,直径为95~10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连接部1-123的长度为5mm,即扩流管1-122与主吹管1-121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为5mm。并且,扩流管1-122通过伸缩组件1-4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1-123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2-1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2-121和扩流管2-122,连接部2-123设置在主吹管2-121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2-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2-121和扩流管2-122都为斜锥形,其中,主吹管2-121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2-122的锥度为1.8°,长度为180mm,直径为95~10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连接部2-123的长度为20mm,即扩流管2-122与主吹管2-121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为20mm。并且,扩流管2-122通过伸缩组件2-4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2-123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3-1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3-121和扩流管3-122,连接部3-123设置在主吹管3-121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3-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3-121和扩流管3-122都为斜锥形,其中,主吹管2-121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3-122的锥度为1.8°,长度为180mm,直径为95~10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伸缩组件3-4设置在连接部3-123上,并连接扩流管3-122,且扩流管3-122与主吹管3-121无重叠区域。扩流管3-122通过伸缩组件3-4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3-123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4-1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4-121和扩流管4-122,连接部4-123设置在主吹管4-121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4-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4-121为斜锥形,扩流管4-122为直筒型,其中,主吹管2-121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4-122的长度为180mm,直径为100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伸缩组件4-4设置在连接部4-123上,并连接扩流管4-122,且扩流管4-122与主吹管4-121无重叠区域。扩流管4-122通过伸缩组件4-4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4-123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5-1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5-121和扩流管5-122,连接部5-123设置在主吹管5-121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5-21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5-121为斜锥形,扩流管5-122为直筒形,其中,主吹管2-121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5-122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0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伸缩组件5-4设置在连接部5-123上,并连接扩流管5-122,连接部5-123的长度为20mm,即扩流管5-122与主吹管5-121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为20mm。扩流管5-122通过伸缩组件5-4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5-123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和扩流管,连接部设置在主吹管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为斜锥形,扩流管为直筒型,其中,主吹管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的长度为150mm,直径为100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伸缩组件设置在连接部上,并连接扩流管,且扩流管与主吹管无重叠区域。扩流管通过伸缩组件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吹风管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吹管和扩流管,连接部设置在主吹管的前端。具体的,所采用的电机为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2000RPM。主吹管为斜锥形,扩流管为直筒型,其中,主吹管的锥度为1.5°,长度为680mm,直径为55~65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扩流管的长度为200mm,直径为100mm,其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后端到前端逐渐减小。伸缩组件设置在连接部上,并连接扩流管,且扩流管与主吹管无重叠区域。扩流管通过伸缩组件可在吹吸风机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连接部向后收缩或者向前拉长,其收缩或者拉长的距离为-10~50mm。
如下表为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设计方案之间的具体参数的比较,通过下表可知:当扩流管采用斜锥形时,出风口的气流普遍具有更大的风速。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最佳实施例,对比实施例四、实施例六、实施例七可知,扩流管的长度同样对气流的流速和流量具有影响,具体表现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吹吸风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轴流风机,并且,轴流风机中的电机的转速范围为20000~50000RPM,相比于传统的离心风机,该吹吸风机采用高速的轴流风机可以提供高速喷射的气流,具有较大风量和更高的风速,随后气流依次经过主吹管和扩流管,在气流经过具有较小直径的连接部时,该气流的风量降低,风速增大;在气流经过具有较大直径的扩流管时,由于其直径大于连接部,在扩流管中会产生虹吸作用,从而提高扩流管中的风量和风压,达到扩流的目的。故,本实用新型的吹吸风机采用电机产生高速气流,并通过吹风管来实现气流的扩流和增速效果,大大提高了吹吸风机的风机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吹吸风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产生气流;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包括电机和轴流风扇,所述电机和轴流风扇设置在同一轴线方向上;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包括主吹管和连接所述主吹管的扩流管,所述主吹管包括贯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端具有连接部,所述扩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为所述出风口,所述扩流管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电机的转速范围为20000~50000RP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吹管的长度为450~600mm,所述扩流管的长度是所述主吹管长度的0.2~0.3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流管的直径是所述连接部的直径的1.2~1.6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是所述扩流管长度的0~0.2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流管为直筒形,或者,所述扩流管为斜锥形,所述扩流管的横截面积自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到所述出风口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流管为斜锥形,所述扩流管的锥度为1.5~3°。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吹管为斜锥形,所述主吹管的横截面积自连接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吹管的锥度小于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流管活动性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扩流管可相对所述连接部沿扩流管的轴线方向在所述连接部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吸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流管通过伸缩组件活动性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若干连接所述扩流管和连接部的伞骨结构。
CN201822130232.5U 2018-12-18 2018-12-18 吹吸风机 Active CN209510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0232.5U CN209510681U (zh) 2018-12-18 2018-12-18 吹吸风机
PCT/CN2019/116160 WO2020125255A1 (zh) 2018-12-18 2019-11-07 吹吸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0232.5U CN209510681U (zh) 2018-12-18 2018-12-18 吹吸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0681U true CN209510681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5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0232.5U Active CN209510681U (zh) 2018-12-18 2018-12-18 吹吸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06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5255A1 (zh) * 2018-12-18 2020-06-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风机
CN111336116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吹吸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5255A1 (zh) * 2018-12-18 2020-06-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风机
CN111336116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吹吸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28639A1 (zh) 花园吹风机
CN102562652B (zh) 风扇
CN209510681U (zh) 吹吸风机
CN103572725B (zh) 吹风装置
CN103181741A (zh) 吸尘器的高效旋风分离装置
CN204783838U (zh) 风洞的嵌套式出风结构
CN109827244A (zh) 空调器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66408B (zh) 一种无人机授粉装置
CN104729041A (zh) 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
CN108797480A (zh) 一种吹风机
CN201786695U (zh) 离心式轴流通风机
CN207214194U (zh) 一种出风罩结构以及应用该出风罩结构的吸油烟机
CN105299889B (zh) 碰撞生热高温热风机
CN206815252U (zh) 一种吹风机
CN110081006A (zh) 一种多风道耐高温离心风机
CN105298850A (zh) 向心轴流管
CN101158359A (zh) 纺织加工机的鼓风机
CN209689045U (zh) 空调器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937528U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导风结构
CN102418718A (zh) 无扇叶风扇装置
CN209677047U (zh) 一种无人机授粉装置
CN218943191U (zh) 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CN108138455B (zh) 花园吹风机
CN111336116A (zh) 吹吸风机
CN205937218U (zh) 风扇扇叶和风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