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4730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4730U
CN209484730U CN201821427628.XU CN201821427628U CN209484730U CN 209484730 U CN209484730 U CN 209484730U CN 201821427628 U CN201821427628 U CN 201821427628U CN 209484730 U CN209484730 U CN 209484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side wall
blowe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76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庆伟
尹斌
张佩兰
黄隆重
黄宁杰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76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473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4020 priority patent/WO202004321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4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4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空调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气室、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压缩机和节流元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并被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第二侧壁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围合;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连接处。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在的区域与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在的区域隔离。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相关空调通常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对于厨房等特殊使用场合,由于缺乏放置室外机的空间,相关空调难以很好地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体式空调。由于不具室外机,一体式空调可以安装在厨房内并正常工作。但是,相关一体式空调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室、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压缩机和节流元件;
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并被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第二侧壁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围合;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内部均设置有通道,邻近所述通道形成有空气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通道、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通道和所述节流元件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
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连接处;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在的区域与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在的区域隔离。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空调安装于吊顶后的状态示意图;图2与图3是空调在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空调的一个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图6是空调内空间的布局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三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四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类似的,“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相关家用空调大多采用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无论是安装在卧室还是客厅,均需要专门的室外空间来安装室外机,以配合设置在卧室或客厅的室内机。厨房等房间的外部通常没有这样的安装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空调。所述空调不具室外机,因而不需占用额外的室外空间,使得所述空调可被应用于厨房环境,用于消除夏季厨房高温闷热给人们带来的不舒适之感。容易理解,除可应用于厨房外,所述空调也可被应用于其它环境。此处不作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空调1300可包括壳体20以及位于壳体20 内的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
壳体20可包括底壁25和自底壁25外缘向上延伸的侧壁23,底壁25和侧壁23可共同围成一个置物空间。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等均形成或安装在所述置物空间内。在如图所示各实施例中,壳体20大体呈长方体,底壁25大体呈方形,侧壁23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6、第四侧壁238。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6和第四侧壁238围成一个四边形。第一侧壁232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 的第一侧,第二侧壁234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二侧,第三侧壁236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三侧,第四侧壁238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四侧。在安装到位后,侧壁23或壳体 20的各侧(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可分别正对房间(比如,厨房)的四个侧墙。
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20可为其它形状,比如空心圆柱形。壳体20呈圆柱形时,侧壁23呈圆环形,底壁25呈圆形。此处不作限制。
说明一点,壳体20侧壁23中的一部分可由房间的侧墙来充当。
可将空调1300安装在房间(比如,厨房)的墙壁或吊顶处。一般而言,包含厨房在内的多数普通房间110通常包括四面侧墙,请结合图8、图10和图12所示。四面侧墙中,通常有三面内墙1122、1124、1126和一面外墙115。在安装时,空调1300壳体20的四个侧壁可各正对房间的一面侧墙。
比如,可将空调1300设置在吊顶111(请结合图8、10、12)的装饰板 C和厨房的顶墙(图中未显示)之间。侧壁23的上端可邻近或贴靠厨房顶墙的下表面,底壁25的下表面可邻近或贴靠吊顶的装饰板C的上表面。必要时,可在壳体20与厨房顶墙、装饰板C之间设置螺钉等固定件,以将它们牢靠锁定。
底壁25和装饰板C可开设风口16,作为空调1300与厨房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底壁25的风口16可以是开设于底壁25的通孔,第一风机70 的出风口可通过底壁25的风口16与装饰板C的风口16相连通。上述安装方式将空调1300安装在厨房吊顶内,仅风口16裸露在外面,不占用厨房空间且不影响厨房整体美观。
在风口16处可设置送风管161,在送风管161与风口16之间可设置第三连接件(图中未标示)。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与风口16气密性连接,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与送风管161气密性连接,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
侧壁232可开设两个开口——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5,其中的一个第一开口13可作为室外空气进入空调1300的通道,另一个第二开口15可作为空调1300内的空气向外排出至室外的通道。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5可以是圆形孔、方形孔等。作为空气入口的第一开口13的高度可小于作为空气出口的第二开口15的高度。在安装时,可将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5所在的侧壁232面向或者说正对房间的外墙设置。
可在厨房的外墙上开设一个进风口和一个排风口,并可通过进气管131 (请结合图8、图10和图12)将所述进风口与第一开口13相连通,通过热风管151(请结合图8、图10和图12)将所述排风口与第二开口15相连通。由于房间(比如,厨房)大多只有一面外墙,将作为空气入口的第一开口13 和作为空气出口的第二开口15设置于壳体20的同一侧壁——第一侧壁232,有利于进气管和热风管结构的简单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5也可设置在第四侧壁238,如图11所示。
进气管131和热风管151可设置在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5和房间的侧墙之间。比如,如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1400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空调1500中以及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空调1600中,进气管131的第一端透过侧墙与室外的大气环境相连通,进气管13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口13气密性连接,以使房间110外的室内气体可通过进气管131进入气室30。
为方便进气管131与第一开口13的连接,可在第一开口13处设置第一连接件133。第一连接件133的第一端的形状与第一开口13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矩形),并与第一开口13气密性连接;第一连接件133的第二端的形状与进气管131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圆形),并与进气管131气密性连接。第一连接件133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连接第一连接件1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热风管151的第二端透过侧墙或者通过烟道113与室外的大气环境相连通,热风管151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以使空调内的热空气可排出至室外的大气环境。为方便热风管151与第二开口15的连接,可在第二开口15处设置第二连接件153。第二连接件153的第一端的形状与第二开口 15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矩形),并与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第二连接件153的第二端的形状与热风管151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圆形),并与热风管151气密性连接。第二连接件153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连接第二连接件15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吊顶通常可由多个装饰板C拼接而成。单个装饰板C的尺寸(宽度*长度)通常可为300mm(毫米)*300mm(毫米)、300mm*600mm、600mm*600mm 等。如图所示实施例空调1300壳体20的底壁25为长方形设计,长宽尺寸小于600mm*600mm,安装时可与一块或多块装饰板C相配合。壳体20的高度小于吊顶的高度,满足安装要求。
壳体20还可包括顶壁27(结合图8、图10和图12),所述顶壁27可大体闭合所述置物空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顶壁,只要能保证壳体20内各主要元件的气密性即可。
壳体20内的置物空间可大体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区域120至第四区域180。所述四个区域可大体呈2×2式的矩阵排列。每一区域可约占置物空间的四分之一。在其它实施例中,各个区域所占面积可不大体相等,而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区域120与第四区域180可成对角设置,第二区域140与第三区域160可成对角设置。其中,气室30可主要设置在第一区域120内,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可主要设置在第二区域140内,第二换热器80 和第二风机90可主要设置在第三区域160内,压缩机50可主要设置在第四区域180内。
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可设置在气室30的第一侧。第一换热器 60的内部可设置有可供冷媒(比如,R113、R114、R115、R134a、R502、 R22等)流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通道内的冷媒可通过通道的壁隔离。空气道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换热器60通道的壁与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器60处的空气道可与气室30相连通,因而空气可在气室30和第一换热器60处的空气道之间自由流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60可作为蒸发器工作。
第一换热器60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第一换热器60可大体呈板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第一换热器6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T1小于第一换热器6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1。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的延伸方向大体与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一致。即,空气大体沿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通过第一换热器60。
第一风机70用于提供空气自气室30向第一换热器60流动的力。第一风机70可包括蜗壳72,叶轮和进风口可设置在蜗壳72的中心处。蜗壳72内部的空气道环绕叶轮的转轴。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风机70竖直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水平设置。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面向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的出风口面向底壁25。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竖直设置的第一风机70的出风口可面向第二侧壁234。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风机70可水平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竖直设置。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面向上方,第一风机70的出风口面向第二侧壁234 或第三侧壁236。
在第一风机70开启后,室外的空气可持续自第一开口13流至气室30,而后由气室30流至第一换热器60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可被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冷却降温,形成冷空气。冷空气在离开第一换热器60的空气道后,可依次通过第一风机70、风口16被输送至厨房内。
由于第一换热器60采用室外进风,为保证一定的压头和送风距离,第一风机70可采用离心风机。
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可颠倒位置设置。即,第一换热器60可设置在风口16和第一风机70之间。自气室30进入的空气可顺次通过第一风机 70、第一换热器60和风口16排出至房间内。
可在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之间设置连接件170。连接件170可呈管壳状。连接件170的第一端环绕第一换热器60设置,连接件170的第二端环绕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设置,以使自第一换热器60空气道离开的空气可完全进入第一风机70。
由于第一换热器60的尺寸大于第一风机70进风口的尺寸,连接件170 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连接件170第二端的尺寸。自连接件170的第一端到第二端,连接件170有逐步变窄的趋势。
当然,也可不在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连接件,而是利用隔离结构将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保证冷热空气不会发生混合。比如,如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1400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空调1500中以及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空调1600中,隔板73将第一换热器 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
可在第一换热器60的下方设置集液盘40。空气道内的空气在被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冷却降温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冷凝水凝结在第一换热器 60的表面。设置在第一换热器60下方的集液盘40可很好地收集所述冷凝水。集液盘40可开设排液孔18。集液盘40的下方可设置排液管19。排液管19 的第一端与排液孔18处的集液盘40相连,排液管19的第二端通过侧壁232 的第一开口13向外伸出至室外。排液管19的高度低于或不高于集液盘40 的下表面,排液管19第一端处的高度整体大于排液管19第二端处的高度,集聚在集液盘40内的冷凝水可通过排液孔18、排液管19自动排出至室外。进风口开设在箱体的偏下侧,接水盘有一定的安装高度。
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可设置在气室30的第二侧。第二换热器 80的内部可设置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通道内的冷媒可通过通道的壁隔离。空气道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换热器80通道的壁与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器80处的空气道可与气室30相连通,因而空气可在气室30和第二换热器 80处的空气道之间自由流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80可作为冷凝器工作。
第二换热器80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第二换热器80可大体呈板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第二换热器8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T2小于第二换热器8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2。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的延伸方向大体与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一致。即,空气大体沿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通过第二换热器80。
第二风机90用于提供空气自气室30向第二换热器80流动的力。第二风机90可包括蜗壳92,叶轮和进风口可设置在蜗壳92的中心处。蜗壳92内部的空气道环绕叶轮的转轴。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二风机90竖直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水平设置。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面向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的出风口面向第一侧壁232。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1400中以及如图11和图12 所示的空调1600中,第二风机90可水平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竖直设置。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面向上方,第二风机90的出风口面向第一侧壁232 或第四侧壁238。
在第二风机90开启后,室外的空气可持续自第一开口13流至气室30,而后由气室30流至第二换热器80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可被第二换热器80内的冷媒加热升温,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离开第二换热器80的空气道后,可依次通过第二风机90、第二开口15被排出至室外。
由于第二换热器80采用室外进风,为保证一定的压头和送风距离,第二风机90可采用离心风机。
与卧室和客厅相比,厨房一般油烟较重、环境较恶劣。若空调中的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采用内循环的方式,长期运行后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的表面将会附着大量的油烟,进而会导致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传热恶化,空调运行效能降低、使用寿命减少。本申请实施例空调1300 采用外循环模式,第一换热器60、第二换热器80的进风均采用室外新风,可有效避免上述缺陷。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也可颠倒位置设置。第二换热器80可设置在第二开口15和第二风机90之间。自气室30进入的空气可顺次通过第二风机90、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开口15排出至室外。
可在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之间设置连接件190。连接件190可呈管壳状。连接件190的第一端环绕第二换热器80设置,连接件190的第二端环绕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设置,以使自第二换热器80空气道离开的空气可完全进入第二风机90。
由于第二换热器80的尺寸大于第二风机90进风口的尺寸,连接件190 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连接件190第二端的尺寸。自连接件190的第一端到第二端,连接件190有逐步变窄的趋势。
当然,也可不在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连接件,而是利用隔离结构(比如,如图7和8、图9和图10、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隔板73)将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保证冷热空气不会发生混合。
压缩机50、节流元件11可通过连接管T1、T2、T3、T4与第一换热器 60内部的通道、第二换热器80内部的通道相连,形成冷媒的循环路径。比如,第一换热器60的第一端可通过连接管T1与压缩机50的第一端相连,压缩机50的第二端可通过连接管T2与第二换热器8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80的第二端可通过连接管T3与节流元件11的第一端相连,节流元件11的第二端可通过连接管T4与第一换热器60的第二端相连。
在制冷模式下,冷媒被压缩机50压缩后传送至第二换热器80内部的通道中并被冷凝降温。被降温后的冷媒在脱离第二换热器80后会顺次流至节流元件11、第一换热器60内部的通道。在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可与第一换热器60处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空气被冷却降温,所述冷媒被加热升温。而后,被升温的冷媒可返回至压缩机50内。至此,构成一个冷媒循环。
压缩机50可采用高度较矮的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压缩机50、壳体20等的高度。节流元件11可以是毛细管或节流阀(比如,热力膨胀阀)等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壳体(20)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
所述壳体(20)包括底壁(25)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23),所述侧壁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6)和第四侧壁(238);
所述气室(3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并被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第二侧壁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围合;所述第一换热器(60)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80)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内部均设置有通道,邻近所述通道形成有空气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通道、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通道和所述节流元件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
所述压缩机(50)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236)和所述第四侧壁(238)的连接处;
在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隔板(73),所述隔板将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所在的区域与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所在的区域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将所述压缩机(50)与第一风机(70)相隔离,将所述压缩机(50)与第二风机(90)相隔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气室沿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气室沿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气室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3);
所述壳体(20)设置在房间(110)的吊顶(111)处;
在所述第一开口(13)处设置有进气管(131),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突伸出所述房间(110)外、与室外的大气环境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口气密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管(131)与所述第一开口(1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33),所述第一连接件(13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3)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33)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131)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33)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70)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60),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面向所述第二侧壁(234)或底壁(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234)或底壁(25)设置有风口(16),在所述风口处设置送风管(161),在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件;
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风口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送风管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90)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的出风口面向所述第一侧壁(232);
或者,所述第二风机(90)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面向上方,第二风机的出风口面向所述第一侧壁(232)或所述第四侧壁(23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232)或所述第四侧壁(238)设置有第二开口(15),在所述第二开口(15)处设置有热风管(151),所述热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所述热风管的第二端突伸出室外或者通过烟道(113)与室外连通;
在所述热风管(151)与所述第二开口(15)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53),所述第二连接件(15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53)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热风管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53)之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大体围成一个矩形;或者/和,
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由房间的侧墙来充当。
CN201821427628.XU 2018-08-31 2018-08-31 空调 Active CN209484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7628.XU CN209484730U (zh) 2018-08-31 2018-08-31 空调
PCT/CN2019/104020 WO2020043215A1 (zh) 2018-08-31 2019-09-02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7628.XU CN209484730U (zh) 2018-08-31 2018-08-31 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4730U true CN209484730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3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7628.XU Active CN209484730U (zh) 2018-08-31 2018-08-31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4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01416U (zh) 空调
CN208998188U (zh) 空调
CN208998174U (zh) 空调
CN113124471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JP6511555B2 (ja) 空調装置
CN110360619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US20060191289A1 (en) Low profile evaporator coil
US20120312035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4361071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EP3081870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7421039A (zh) 一种组合式热泵系统
CN105937791A (zh) 一种机组外置式机房散热系统
CN111829074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101415U (zh) 空调
CN211650516U (zh) 窗式空调器
US4786300A (en) Air conditioner
CN209484730U (zh) 空调
JP2001296037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4446536B2 (ja) 温度成層冷房システム
EP3505844B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plural vanes
CN205402950U (zh) 一种换热窗式空调器
EP3851749A1 (en) Induction air conditioning panel
CN110873369B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