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1415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01415U CN209101415U CN201821430339.5U CN201821430339U CN209101415U CN 209101415 U CN209101415 U CN 209101415U CN 201821430339 U CN201821430339 U CN 201821430339U CN 209101415 U CN209101415 U CN 2091014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blower
- side wall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空调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气室、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压缩机和节流元件。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设置有与气室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通道,邻近通道形成有空气道,第一换热器的通道、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的通道和节流元件相连通,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道、气室相连通,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二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气室、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和压缩机沿侧壁的一侧排列,且排列方向与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一致,第一换热器与气室相邻。第一风机竖直设置,第一风机的进风口面向第一换热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相关空调通常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对于厨房等特殊使用场合,由于缺乏放置室外机的空间,相关空调难以很好地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体式空调。由于不具室外机,所述一体式空调可以安装在厨房内并正常工作。但是,相关一体式空调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室、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压缩机和节流元件;
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气室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内部均设置有通道,邻近所述通道形成有空气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通道、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通道和所述节流元件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
所述气室、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和压缩机沿所述侧壁的一侧排列,且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气室相邻;
所述第一风机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空调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家用空调大多采用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无论是安装在卧室还是客厅,均需要专门的室外空间来安装室外机,以配合设置在卧室或客厅的室内机。厨房等房间的外部通常没有这样的安装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空调。所述空调不具室外机,因而不需占用额外的室外空间,使得所述空调可被应用于厨房环境,用于消除夏季厨房高温闷热给人们带来的不舒适之感。容易理解,除可应用于厨房外,所述空调也可被应用于其它环境。此处不作限制。
如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空调900可包括壳体20以及位于壳体20内的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
壳体20可包括底壁25和自底壁25外缘向上延伸的侧壁23,底壁25和侧壁23可共同围成一个置物空间。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等均形成或安装在所述置物空间内。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壳体20大体呈长方体,底壁25大体呈方形,侧壁23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6 和第四侧壁238。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6和第四侧壁238 围成一个四边形。第一侧壁232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一侧,第二侧壁234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二侧,第三侧壁 236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三侧,第四侧壁238所在的一侧可视为侧壁23或壳体20的第四侧。在安装到位后,侧壁23或壳体20的各侧(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可分别正对房间(比如,厨房) 的四个侧墙。
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20可为其它形状,比如空心圆柱形。壳体20呈圆柱形时,侧壁23呈圆环形,底壁25呈圆形。此处不作限制。
说明一点,壳体20侧壁23中的一部分可由房间的侧墙来充当。
可将空调900安装在房间110(比如,厨房)的墙壁或吊顶处。包含厨房在内的多数普通房间110通常包括四面侧墙。四面侧墙中,通常有三面内墙1122、1124、1126和一面外墙115。在安装时,空调900壳体20的四个侧壁可各正对房间110的一面侧墙。
比如,可将空调900设置在吊顶111和厨房的顶墙(图中未显示)之间。侧壁23的上端可邻近或贴靠厨房顶墙的下表面,底壁25的下表面可邻近或贴靠吊顶111的上表面。必要时,可在壳体20与厨房顶墙、吊顶111之间设置螺钉等固定件,以将三者牢靠锁定。
吊顶111通常可由多个装饰板拼接而成。单个装饰板的尺寸(宽度*长度) 通常可为300mm(毫米)*300mm(毫米)、300mm*600mm、600mm*600mm 等。图中所示实施例空调900壳体20的底壁25为长方形设计,长宽尺寸小于600mm*600mm,安装时可与一块或多块装饰板相配合。壳体20的高度小于吊顶的高度,满足安装要求。
壳体20还可包括顶壁27,所述顶壁27可大体闭合所述置物空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顶壁,只要能保证壳体20内各主要元件的气密性即可。
气室30可设置在第三侧壁236处,并可大体呈长方体状,被第二侧壁 234的一部分、第三侧壁236以及第四侧壁238的一部分围合。第一换热器 60和第二换热器80并排设置在气室30远离第三侧壁236的一侧。第三侧壁 236可开设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与气室30相连通,可作为厨房外的室内空气(比如,客厅或走廊内的空气)进入气室30的入口。利用室内空气作为空调的进风有利于提高空调的换热效率。
第一开口13可以是圆形孔、方形孔等,其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在安装时,可将第一开口13所在的第三侧壁236正对房间110的内墙 1124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空调1100中和如图6所示的空调1200中,第一开口13所在的第三侧壁236可正对房间110的其它内墙(比如内墙1122或1126)设置。
可在第一开口13和内墙1124之间设置进气管131。进气管131的第一端透过内墙1124与其它房间气体相通,进气管13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口13 气密性连接,以使房间110外的室内气体可通过进气管131进入气室30。
为方便进气管131与第一开口13的连接,可在第一开口13处设置连接件133。连接件133的第一端的形状与第一开口13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矩形),并与第一开口13气密性连接;连接件133的第二端的形状与进气管131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圆形),并与进气管131气密性连接。连接件133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连接连接件1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换热器60的内部可设置有可供冷媒(比如,R113、R114、R115、 R134a、R502、R22等)流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通道内的冷媒可通过通道的壁隔离。空气道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换热器60通道的壁与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器 60处的空气道可与气室30相连通,因而空气可在气室30和第一换热器60 处的空气道之间自由流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60可作为蒸发器工作。
第一换热器60可以是多通道换热器。比如,可以是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第一换热器60可大体呈板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60的长度方向与第三侧壁236的长度方向(从第二侧壁234到第四侧壁238的方向)大体一致,第一换热器60的宽度方向与壳体20的高度方向大体一致,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与第二侧壁234的长度方向(从第三侧壁236到第一侧壁232的方向)大体一致。第一换热器60 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换热器6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的延伸方向大体与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一致。即,空气大体沿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通过第一换热器60。
第一风机70用于提供空气自气室30向第一换热器60流动的力。第一风机70可采用离心风机。第一风机70可包括蜗壳72,叶轮和进风口可设置在蜗壳72的中心处。蜗壳72内部的空气道环绕叶轮的转轴。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风机70竖直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水平设置。第一风机70 的进风口面向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的出风口面向第二侧壁234。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风机70可水平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竖直设置。
在第一风机70开启后,房间110外的室内空气可持续自第一开口13流至气室30,而后由气室30流至第一换热器60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可被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冷却降温,形成冷空气。冷空气在离开第一换热器 60的空气道后,可依次通过第一风机70、风口16被输送至厨房内。其中,风口16可为设置于第二侧壁234的开口。
可在风口16处设置送风管161。送风管161透过吊顶111将冷空气向下送入厨房。为方便送风管161与风口16的连接,可在风口16处设置连接件 163。连接件163的第一端的形状与风口16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矩形),并与风口16气密性连接;连接件163的第二端的形状与送风管161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圆形),并与送风管161气密性连接。连接件163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连接连接件16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在其它实施例中,风口16也可不设置于壳体20的侧壁23,而设置在壳体20的底壁25。不仅如此,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也可颠倒位置设置。第一换热器60可设置在风口16和第一风机70之间。自气室30进入的空气可顺次通过第一风机70、第一换热器60和风口16排出至房间110内。
可在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之间设置连接件(图中未显示)。连接件可呈半包或全包形式的管壳状。连接件的第一端环绕第一换热器60设置,连接件的第二端环绕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设置,以使自第一换热器60空气道离开的空气可完全进入第一风机70。
由于第一换热器60的尺寸大于第一风机70进风口的尺寸,连接件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连接件第二端的尺寸。自连接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连接件有逐步变窄的趋势。
当然,也可不在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连接件,而是利用隔板73将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保证冷热空气不会发生混合。
竖直设置的第一风机70在壳体20底壁25上占据的面积和宽度较小,使得压缩机50可设置在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在的壳体20半边。在壳体20的该半边,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和压缩机50可顺次排列。
可在第一换热器60的下方设置集液盘(图中未显示)。空气道内的空气在被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冷却降温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冷凝水凝结在第一换热器60的表面。设置在第一换热器60下方的集液盘可很好地收集所述冷凝水。
第二换热器80的内部可设置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通道内的冷媒可通过通道的壁隔离。空气道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换热器80通道的壁与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器80处的空气道可与气室30相连通,因而空气可在气室30 和第二换热器80处的空气道之间自由流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80 可作为冷凝器工作。
第二换热器80可以是多通道换热器。比如,可以是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第二换热器80可大体呈板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80的长度方向与第三侧壁236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第二换热器80的宽度方向与壳体20的高度方向大体一致,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与第二侧壁234(从第三侧壁236到第一侧壁232的方向) 大体一致。第二换热器8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换热器8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道的延伸方向大体与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一致。即,空气大体沿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通过第二换热器80。
第二风机90用于提供空气自气室30向第二换热器80流动的力。第二风机90可采用离心风机。第二风机90可包括蜗壳92,叶轮和进风口可设置在蜗壳92的中心处。蜗壳92内部的空气道环绕叶轮的转轴。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二风机90水平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竖直设置。第二风机90 的进风口面向上方,第二风机90的出风口面向第一侧壁232。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风机90可竖直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水平设置。
在第二风机90开启后,房间110外的室内空气可持续自第一开口13流至气室30,而后由气室30流至第二换热器80的空气道。空气道内的空气可被第二换热器80内的冷媒加热升温,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离开第二换热器 80的空气道后,可依次通过第二风机90、第二开口15被排出至室外。其中,第二开口15可设置于第一侧壁232。
可在第二开口15处设置热风管151。热风管151的第一端可与第二开口 15气密性连接,热风管151的第二端可与室外连通,以使得第二开口15处的热空气可通过热风管151被送出室外的外部环境中。比如,热风管151的第二端可通过烟道113与外部环境连通。烟道113为用于收集油烟机管道114 内油烟、并将其排出室外的常设管道。
为方便热风管151与第二开口15的连接,可在第二开口15处设置连接件153。连接件153的第一端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5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矩形),并与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连接件153的第二端的形状与热风管151的形状相配(比如,可均为圆形),并与热风管151气密性连接。连接件153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连接连接件15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的空调1000中,第二风机90的出风口面向第四侧壁238设置。相应的,热风管151的第一端与第四侧壁238 的第二开口15处气密性连接,热风管151的第二端通过烟道113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也可颠倒位置设置。第二换热器80可设置在第二开口15和第二风机90之间。自气室30进入的空气可顺次通过第二风机90、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开口15排出至室外。
可在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之间设置连接件(图中未显示)。连接件可呈半包或全包形式的管壳状。连接件的第一端环绕第二换热器80设置,连接件的第二端环绕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设置,以使自第二换热器80空气道离开的空气可完全进入第二风机90。
由于第二换热器80的尺寸大于第二风机90进风口的尺寸,连接件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连接件第二端的尺寸。自连接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连接件有逐步变窄的趋势。
当然,也可不在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连接件,而是利用隔板73将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保证冷热空气不会发生混合。
压缩机50、节流元件11可通过连接管T1、T2、T3、T4与第一换热器 60内部的通道、第二换热器80内部的通道相连,形成冷媒的循环路径。比如,第一换热器60的第一端可通过连接管T1与压缩机50的第一端相连,压缩机50的第二端可通过连接管T2与第二换热器8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80的第二端可通过连接管T3与节流元件11的第一端相连,节流元件11的第二端可通过连接管T4与第一换热器60的第二端相连。
在制冷模式下,冷媒被压缩机50压缩后传送至第二换热器80内部的通道中并被冷凝降温。被降温后的冷媒在脱离第二换热器80后会顺次流至节流元件11、第一换热器60内部的通道。在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可与第一换热器60处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空气被冷却降温,所述冷媒被加热升温。而后,被升温的冷媒可返回至压缩机50内。至此,构成一个冷媒循环。
压缩机50可采用高度较矮的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压缩机50、壳体20等的高度。节流元件11可以是毛细管或节流阀(比如,热力膨胀阀)等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壳体(20)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
所述壳体(20)包括底壁(25)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23),所述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气室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3);
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内部均设置有通道,邻近所述通道形成有空气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通道、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通道和所述节流元件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空气道、所述气室相连通;
所述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和压缩机(50)沿所述侧壁(23)的一侧排列,且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换热器(60)与所述气室相邻;
所述第一风机(70)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并且所述压缩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排列方向交叉设置或者垂直设置;和/或者,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和/或者,
所述第一风机和/或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和/或者,
所述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节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3)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6)和第四侧壁(238),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的部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围合所述气室;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排设置在所述气室远离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3)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面向所述第二侧壁(234),所述第二侧壁(234)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的风口(16);
所述压缩机(50)、所述第一风机(70)和第一换热器(60)沿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隔板(73),将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所处的气体环境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90)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面向上方,第二风机的出风口面向所述第一侧壁(232)或第四侧壁(238);
所述第一侧壁(232)或第四侧壁(238)设置有与第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开口(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开口(15)处设置有热风管(151),所述热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所述热风管的第二端突伸至室外或者通过烟道(113)与室外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风管(151)与所述第二开口(15)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53),所述连接件(15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5)气密性连接,所述连接件(153)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热风管气密性连接,所述连接件(153)之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呈渐变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设置在房间(110)的吊顶(111)处;
在所述第一开口(13)处设置有进气管(131),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突伸出所述房间(110)外,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3)气密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四边形;或者/或,
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中的一个或多个由房间的侧墙充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0339.5U CN209101415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0339.5U CN209101415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01415U true CN209101415U (zh) | 2019-07-12 |
Family
ID=6715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30339.5U Active CN209101415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0141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3215A1 (zh) * | 2018-08-31 | 2020-03-05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 |
CN112577122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21430339.5U patent/CN2091014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3215A1 (zh) * | 2018-08-31 | 2020-03-05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 |
CN112577122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21389A2 (en) | Air conditioner having ventilation system | |
CN103743017B (zh) |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壁挂辐射板及使用该辐射板的辐射空调系统 | |
US20120312035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EP2488812A2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 |
WO2011005986A2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ing fin spacing | |
CN209101416U (zh) | 空调 | |
CN208998174U (zh) | 空调 | |
CN208998188U (zh) | 空调 | |
EP2835589A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209101415U (zh) | 空调 | |
CN109210619A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
CN101943449B (zh) |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 |
ES2849262T3 (es) | Sistema de aire acondicionado | |
CN21580884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GB2381855A (en) | Self contained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WO2020043213A1 (zh) | 空调 | |
WO2020043215A1 (zh) | 空调 | |
CN209484730U (zh) | 空调 | |
KR20150029859A (ko) | 혼합챔버를 구비하는 냉난방환기장치 | |
CN109737516B (zh) | 吊顶式空调器 | |
US3251406A (en) | Air conditioning units | |
CN110873369B (zh) | 空调 | |
CN2169532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7357137B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0925892A (zh) | 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