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7122A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7122A
CN112577122A CN201910939882.0A CN201910939882A CN112577122A CN 112577122 A CN112577122 A CN 112577122A CN 201910939882 A CN201910939882 A CN 201910939882A CN 112577122 A CN112577122 A CN 11257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heat exchanger
chamb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98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7122B (zh
Inventor
张佩兰
饶欢欢
樊庆伟
黄隆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98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7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7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7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7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 F24F1/0284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with horizontally arranged fa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r mutu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e.g. of compressors 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室内相连通的出风口、连通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以及设置在第一风道处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空调还包括风口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风口挡板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并可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其中的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遮挡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在另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畅通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所述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运动,令风口挡板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由于具有两个进风口,且两个进风口分别用于吸取不同的空气,这使得空调在第一换热器侧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相关空调通常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对于厨房等特殊使用场合,由于缺乏放置室外机的空间,相关空调难以很好地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体式空调。由于不具室外机,所述一体式空调可以安装在厨房内并正常工作。但是,相关一体式空调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与室内相连通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处的第一换热器;
所述空调还包括风口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风口挡板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并可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其中的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遮挡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在另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偏离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口挡板运动,令所述风口挡板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
由于具有两个进风口(即,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且两个进风口分别用于吸取不同的空气(室外的新风和室内的旧风),这使得空调在第一换热器侧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进而可很好地适应各种场景或适应某些特殊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相关家用空调大多采用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结构。无论是安装在卧室还是客厅,均需要专门的室外空间来安装室外机,以配合设置在卧室或客厅的室内机。厨房等房间的外部通常没有这样的安装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空调。所述空调不具室外机,因而不需占用额外的室外空间,使得所述空调可被应用于厨房环境,用于消除夏季厨房高温闷热给人们带来的不舒适之感。容易理解,除可应用于厨房外,所述空调也可被应用于其它环境。此处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100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风道24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24处的第一换热器60,以使在第一风道24内流动的空气可与第一换热器60接触并发生热交换,并间接的与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所述壳体20设置有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4、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6以及与室内相连通的出风口(未图示),所述第一风道24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34、所述第二进风口36与所述出风口。第一进风口34与室外相连通,使得室外的空气(新风)可自所述第一进风口34进入第一风道24。第二进风口36与室内相连通,使得室内的空气可自所述第二进风口36进入所述第一风道24。自第一进风口34和/或第二进风口36进入第一进风口34的空气,在流经第一换热器60时可与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具有了合适的温度。出风口与室内相连通,使得热交换后的空气可自第一风道24流出至室内,以改善室内的空气和温度。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底壁25。
所述空调还包括风口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风口挡板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并可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其中的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遮挡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使得空气无法自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进入第一风道24;在另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偏离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畅通,空气可自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进入第一风道24。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口挡板运动,使所述风口挡板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
由于具有两个进风口(即,第一进风口34和第二进风口36),且两个进风口分别用于吸取不同的空气(室外的新风和室内的旧风),这使得空调在第一换热器60侧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进而可很好地适应各种场景或适应某些特殊场景。
下面以厨房的制冷为例。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60作为蒸发器工作,第一风道24为蒸发侧风道,对应的是空气在蒸发侧的流通路径。
在备菜阶段,即在厨房进行备菜时,厨房内的热负荷相对不是很大,厨房人员对冷量的需求不是很迫切。此时,蒸发侧进风可采用厨房内的空气。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口挡板,令所述风口挡板遮挡第一进风口34、偏离第二进风口36,使蒸发侧仅通过第二进风口36吸取厨房内的空气至第一风道24。进入第一风道24内的空气通过和第一换热器60(蒸发器)换热降温后成为冷风,并被送入厨房。由于厨房内的空气和第一换热器60不断地进行循环换热,因此厨房环境温度逐步降低,从而可以有效达到制冷的目的。
在炒菜阶段,即在厨房进行炒菜时,由于燃气灶一直工作,且功率较大,厨房内的热负荷急剧增大,厨房环境温度不断升高。同时由于油烟机也在工作,而且其排风量远大于空调的送风量,所以此时蒸发侧进风可采用室外的新风。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口挡板,令所述风口挡板偏离第一进风口34、遮挡第二进风口36,使蒸发侧仅通过第一进风口34吸取室外的空气至第一风道24。进入第一风道24内的空气通过和第一换热器60(蒸发器)换热降温后成为冷风,并被送入厨房,对厨房人员周围的局部环境起到降温作用。由于蒸发侧进风采用了室外新风,还可以避免炒菜时油烟随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24、对换热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起到改善厨房空气质量的作用。
壳体20或壳体20的至少部分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29,用于对空调100的整体运作进行控制。驱动装置和风口挡板的运作可由控制器29来控制。比如,在室内的温度未到达一个预设的阈值(比如,30摄氏度)时,控制器29可判定此时处于备菜阶段,进而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运动至或保持在遮挡第一进风口34的状态;在室内的温度达到所述阈值后,控制器29判定此时已进入炒菜阶段,进而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运动至遮挡第二进风口36的状态。又比如,在空调100开启的前一段时间内(比如,前15分钟内),控制器29判定此时处于备菜阶段,进而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运动至或保持在遮挡第一进风口34的状态;超出该时间段后,控制器29判定此时已进入炒菜阶段,进而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运动至遮挡第二进风口36的状态。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风口挡板包括一个风口挡板3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风口挡板32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风口挡板32运动。在蒸发侧进风需采用厨房内空气时,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风口挡板32运动至遮挡第一进风口34的状态,此时第二进风口36处于畅通的状态,蒸发侧通过第二进风口36吸取厨房内的空气至第一风道24。在蒸发侧进风需采用厨房外新风时,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风口挡板32离开所述第一进风口34至邻近、遮挡第二进风口36的状态,此时第一进风口34处于畅通的状态,蒸发侧通过第一进风口34吸取厨房外的新风至第一风道24。
壳体20可包括底壁25和自底壁25外缘向上延伸的侧壁23,底壁25和侧壁23可共同围成一个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包括第一气室30,所述第一气室30由底壁25的一部分、侧壁23的一部分以及多个隔板围成,其中,底壁25的一部分作为第一气室30的底壁,侧壁23的一部分和多个隔板作为第一气室30的侧壁。第一进风口34和第二进风口36均设置于第一气室30,并且,第一进风口34设置在一个侧壁23上(也设置在第一气室30的侧壁上),第二进风口36设置在底壁25上(也设置在第一气室30的底壁上)。风口挡板32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30内,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其转动轴325既平行于第一进风口34所在的侧壁23,也平行于底壁25。
在第一进风口34处设置有自侧壁23向内沿水平方向凸伸的第一凸条343,第一凸条343沿水平方向凸伸的程度与所述转动轴325远离第一进风口34所在侧壁23的程度相当,这使得风口挡板32转动至竖直方向时可遮挡第一进风口34。在第二进风口36处设置有自底壁25向内沿竖向(图1中的第三方向Z)凸伸的第二凸条363,第二凸条363沿竖向凸伸的程度与所述转动轴325远离底壁25的程度相当,这使得风口挡板32转动至水平方向时可遮挡第二进风口36。
上述风口挡板32的设置,使得第一进风口34和第二进风口36能够择一地被遮挡、关闭。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0大体呈长方体,底壁25大体呈方形,侧壁23共有首尾相连的四个侧壁23。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20可为其它形状,比如空心圆柱形。壳体20呈圆柱形时,侧壁23呈圆环形,底壁25呈圆形。并且,侧壁23中的一部分可由房间的侧墙来充当。
可将空调100设置在厨房的顶墙和吊顶之间。侧壁23的上端可邻近或贴靠厨房顶墙的下表面,底壁25的下表面可邻近或贴靠吊顶111的上表面。必要时,可在壳体20与厨房顶墙、吊顶111之间设置螺钉等固定件,以将三者牢靠锁定。
吊顶通常可由多个装饰板拼接而成。单个装饰板的尺寸(宽度*长度)通常可为300mm(毫米)*300mm(毫米)、300mm*600mm、600mm*600mm等。图1所示实施例空调100壳体20的底壁25为长方形设计,长宽尺寸小于600mm*600mm,安装时可与一块或多块装饰板相配合。壳体20的高度小于吊顶的高度,满足安装要求。
壳体20还可包括顶壁(未图示),所述顶壁以可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侧壁23的上方,并可大体闭合所述置物空间。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顶壁,只要能保证壳体20内各主要元件的气密性即可。
除第一气室30、第一换热器60外,壳体20内的置物空间还设置有第一风机70、第二气室40、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属于蒸发侧的元件,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属于冷凝侧的元件。
第一换热器60的内部可设置有可供冷媒(比如,R113、R114、R115、R134a、R502、R22等)流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内的空气、通道内的冷媒可通过通道的壁隔离。风道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换热器60通道的壁与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器60处的风道可与第一气室30相连通,因而空气可在第一气室30和第一换热器60处的风道之间自由流通。
第一换热器60可以是多通道换热器。比如,可以是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第一换热器60可大体呈板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第一换热器60的长度方向与图中的第一方向X大体一致,第一换热器60的宽度方向与图中的第三方向Z(即,壳体20的高度方向)大体一致,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与图中的第二方向Y(即,从第一气室30到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的方向)大体一致。第一换热器6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换热器6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供空气流通的风道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换热器60处的风道方向)大体与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一致。即,空气大体沿第一换热器60的厚度方向通过第一换热器60。
第一风机70用于提供空气自第一进风口34或第二进风口36进入第一气室30的力、自第一气室30向第一换热器60流动的力。第一风机70可采用离心风机。第一风机70可包括蜗壳72、叶轮(未图示)和进风口(未图示)可设置在蜗壳72的中心处。蜗壳72内部的风道环绕叶轮的转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70竖直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水平设置(即,叶轮的转轴位于水平面内,所述水平面由图中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限定)。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面向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的出风口面向底壁25上的出风口。竖直设置的第一风机70在壳体20底壁25上占据的面积和宽度较小。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风机70可水平设置,对应的,叶轮的转轴竖直设置(即,叶轮的转轴沿图中的第三方向Z设置)。
在第一风机70开启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可持续自第一进风口34或第二进风口36流至第一气室30,而后由第一气室30流至第一换热器60的风道。风道内的空气可被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冷却降温,形成冷空气。冷空气在离开第一换热器60的风道后,可依次通过第一风机70、出风口被输送至室内。
在其它实施例中,出风口也可不设置在壳体20的底壁25,而设置于壳体20的侧壁23。不仅如此,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也可颠倒位置设置。第一换热器60可设置在出风口和第一风机70之间,自第一气室30进入的空气可顺次通过第一风机70、第一换热器60和出风口排出至室内。
可在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之间设置连接件(图中未显示)。连接件可呈半包或全包形式的管壳状。连接件的第一端环绕第一换热器60设置,连接件的第二端环绕第一风机70的进风口设置,以使自第一换热器60风道离开的空气可完全进入第一风机70。
由于第一换热器60的尺寸大于第一风机70进风口的尺寸,所述连接件第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尺寸。自连接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连接件有逐步变窄的趋势。
当然,也可不在第一换热器60和第一风机70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连接件,而是利用隔板将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保证冷热空气不会发生混合。
可在第一换热器60的下方设置集液盘(图中未显示)。风道内的空气在被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冷却降温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冷凝水凝结在第一换热器60的表面。设置在第一换热器60下方的集液盘可很好地收集所述冷凝水。
第二气室40由底壁25的一部分、侧壁23的一部分以及多个隔板围成,其中,底壁25的一部分作为第二气室40的底壁,侧壁23的一部分和多个隔板作为第二气室40的侧壁。与第二气室40对应的底壁25处(即,第二气室40的底壁上)设置有进气口46,进气口46与室内相连通,以使室内的空气可自进气口46进入第二气室40。
第二换热器80的内部设置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周侧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内的空气、通道内的冷媒可通过通道的壁隔离。风道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换热器80通道的壁与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器80处的风道可与第二气室40相连通,因而空气可在第二气室40和第二换热器80处的风道之间自由流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80作为冷凝器工作。
第二换热器80可以是多通道换热器。比如,可以是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扁管和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第二换热器80可大体呈板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80的长度方向与图1中的第二方向Y大体一致,第二换热器80的宽度方向与壳体20的高度方向(即,图1中的第三方向)大体一致,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与图中的第一方向X(从第二气室40到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的方向)大体一致。第二换热器8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换热器8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供空气流通的风道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换热器80处的风道方向)大体与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一致。即,空气大体沿第二换热器80的厚度方向通过第二换热器80。
第二风机90用于提供空气自进气口46进入第二气室40的力、自第二气室40向第二换热器80流动的力。第二风机90可采用离心风机。第二风机90可包括蜗壳92,叶轮94和进风口96可设置在蜗壳92的中心处。蜗壳92内部的风道环绕叶轮94的转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风机90竖直设置,对应的,叶轮94的转轴水平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风机90可水平设置,对应的,叶轮94的转轴竖直设置。
侧壁23上设置有出气口48,所述出气口48与室外相连通。第二风机90的出风口与所述出气口48相连通。
在第二风机90开启后,室内的空气可持续自进气口46流至第二气室40,而后由第二气室40流至第二换热器80的风道。风道内的空气可被第二换热器80内的冷媒加热升温,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在离开第二换热器80的风道后,可依次通过第二风机90、出气口48被排出至室外。
出气口48与第一进风口34位于壳体20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可避免室外的出风与进风相互影响。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也可颠倒位置设置。第二换热器80可设置在出气口48和第二风机90之间。自第二气室40进入的空气可顺次通过第二风机90、第二换热器80和出气口48排出至室外。
可在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之间设置连接件(图中未显示)。连接件可呈半包或全包形式的管壳状。连接件的第一端环绕第二换热器80设置,连接件的第二端环绕第二风机90的进风口设置,以使自第二换热器80风道离开的空气可完全进入第二风机90。
由于第二换热器80的尺寸大于第二风机90进风口的尺寸,连接件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连接件第二端的尺寸。自连接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连接件有逐步变窄的趋势。
当然,也可不在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连接件,而是利用隔板(未图示)将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所处的气体环境与第一换热器60、第一风机70所处的气体环境间隔开来,保证冷热空气不会发生混合。
压缩机50、节流元件11可通过连接管(未图示)与第一换热器60内部的通道、第二换热器80内部的通道相连,形成冷媒的循环路径。比如,第一换热器60的第一端可通过一个连接管与压缩机50的第一端相连,压缩机50的第二端可通过一个连接管与第二换热器8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80的第二端可通过一个连接管与节流元件11的第一端相连,节流元件11的第二端可通过一个连接管与第一换热器60的第二端相连。
在制冷模式下,冷媒被压缩机50压缩后传送至第二换热器80内部的通道中并被冷凝降温。被降温后的冷媒在脱离第二换热器80后会顺次流至节流元件11、第一换热器60内部的通道。在第一换热器60内的冷媒可与第一换热器60处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空气被冷却降温,所述冷媒被加热升温。而后,被升温的冷媒可返回至压缩机50内。至此,构成一个冷媒循环。
压缩机50可采用高度较矮的卧式压缩机或活塞压缩机(图中为活塞压缩机)。卧式压缩机或活塞压缩机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压缩机50、壳体20等的高度。节流元件11可以是毛细管或节流阀(比如,热力膨胀阀)等结构。
所述第二换热器80和所述第二风机90沿第一方向X排列,所述第一换热器60和所述第一风机70沿第二方向Y排列,所述第一方向X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所成的夹角在70度到110度之间时可看作是两者大致垂直。
除制冷模式外,空调100还具新风模式。在新风模式下,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32运动到水平方向,蒸发侧连通室内的第二进风口36被遮挡、关闭,第一进风口34被打开,室外的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34持续进入。在新风模式下,压缩机50和第二风机90均不工作,只有第一风机工作,通过引入室外的新风对室内起到换气的作用。
图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空调与实施例空调1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风口挡板的结构。
如图2,空调200中的风口挡板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34处的第一百叶322和设置在第二进风口36处的第二百叶324。
第一百叶322和第二百叶324中的任一个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叶片320,每一叶片320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同一百叶中,每一叶片320的运动过程和状态保持一致。在百叶的畅通状态,相邻的叶片320之间形成有可供空气通过的间隙,在该状态下,空气可自所述间隙进入第一进风口34、第二进风口36;在百叶的关闭状态,相邻的叶片320之间不存在间隙,在该状态下,第一进风口34、第二进风口36被第一百叶322、第二百叶324遮挡,处于不通气的状态。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空调与实施例空调1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换热器80和第二风机90所在的冷凝侧采用的是室外的新风,而非室内的空气。另外,为实现蒸发侧和冷凝侧新风入口的共用,空调300还以第三气室63和第四气室65取代空调100的第一气室30和第二气室40。
如图3,在空调300中,作为室外新风入口的第三进风口38设置在第三气室63的第一侧壁632上。除第一侧壁632外,第三气室63还包括第二侧壁634、第三侧壁636和第四侧壁638,第一侧壁632、第二侧壁634、第三侧壁636和第四侧壁638首尾相连,共同作为第三气室63的侧壁。第二换热器80设置在第二侧壁634上或作为第二侧壁634,使得自第三进风口38进入的新风可进入冷凝侧的第二换热器80。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风机90和第二换热器80可调换位置设置,对应的,第二风机90的进气口设置在第二侧壁634处。
第三气室63的第三侧壁636还作为第四气室65侧壁的一部分。作为蒸发侧新风入口的第一进风口34设置在第三侧壁636上,并连通第三气室63和第四气室65。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6设置在第四气室65的底壁上。作为风口挡板的风口挡板32设置在第四气室65内。在风口挡板32转动至竖直方向时可遮挡第一进风口34,使得自第三进风口38进入的新风无法自第三气室63进入到第四气室65。在风口挡板32转动至水平方向时可遮挡第二进风口36,使得室内的空气无法通过第二进风口36进入到第四气室65。
由于空调300的冷凝侧进风采用室外新风,因而可避免厨房油烟对冷凝侧换热的影响。
在备菜阶段,蒸发侧进风可采用厨房内的空气。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32,令其运动至竖直方向,从而遮挡第一进风口34,使蒸发侧仅通过第二进风口36吸取厨房内的空气。进入蒸发侧的空气通过和第一换热器60换热降温后成为冷风,并被送入厨房。由于厨房内的空气和第一换热器60不断地进行循环换热,因此厨房环境温度逐步降低,从而可以有效达到制冷的目的。在冷凝侧,室外的新风经第三进风口38进入第三气室63,并全部和第二换热器80换热,然后由第二风机90经出气口48排出到室外。
在炒菜阶段,蒸发侧进风和冷凝侧进风均采用室外的新风。驱动装置驱动风口挡板32,令其运动至水平方向,从而遮挡第二进风口36,使蒸发侧仅通过第一进风口34吸取第三气室63内的新风。第三气室63内的新风分为两路,其中的一路进入蒸发侧和第一换热器60换热降温后成为冷风,并被送入厨房;另一路进入冷凝侧和第二换热器80换热升温后被送出室外。由于冷凝侧和蒸发侧的进风均采用了室外的新风,可避免炒菜时的油烟进入冷凝侧和蒸发侧。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空调与实施例空调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冷凝侧不仅可通入室外的新风,也可通入室内的空气。即,不仅蒸发侧,冷凝侧也有两种进风模式。
如图4,空调400还包括第五气室67。第五气室67与第三气室63相邻,并与第三气室63共用第二侧壁634。第二侧壁634上设置有第四进风口633,第四进风口633连通所述第三气室63和第五气室67,以使第三气室63内的新风可通过第四进风口633进入第五气室67。作为室内空气入口的进气口46设置在第五气室67的底壁上。
第五气室67内还设置有风口挡板。所述风口挡板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并可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其中的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遮挡所述第四进风口633和/或所述进气口46,使得空气无法自所述第四进风口633和/或所述进气口46进入第五气室67;在另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偏离所述第四进风口633和/或所述进气口46,以使所述第四进风口633和/或所述进气口46畅通,空气可自所述第四进风口633和/或所述进气口46进入第五气室67。
设置在第五气室67处的风口挡板可包括与前面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风口挡板32或者百叶,这里不予详述。
冷凝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口挡板运动,使所述风口挡板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与前面各实施例中相同,这里不予详述。并且,冷凝侧的驱动装置可与蒸发侧的驱动装置独立设置。这使得冷凝侧与蒸发侧的进风方式可独立控制,互不干扰。
由于冷凝侧和蒸发侧均有新风和旧风两种进风模式,这使得空调400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比如,在备菜阶段,蒸发侧进风可采用厨房内空气,冷凝侧可采用室外新风或厨房内空气;在炒菜阶段,蒸发侧进风可采用室外新风,冷凝侧进风可采用厨房内空气或室外新风。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设置有与室外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4)、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6)、与室内相连通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34)、所述第二进风口(36)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2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24)处的第一换热器(60);
所述空调还包括风口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风口挡板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并可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在其中的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遮挡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在另一个状态,所述风口挡板畅通所述第一进风口(34)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36);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风口挡板运动,令所述风口挡板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挡板包括风口挡板(32),所述风口挡板择一地遮挡所述第一进风口(34)、所述第二进风口(36);或者,
所述风口挡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34)处的第一百叶(3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36)处的第二百叶(32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挡板(3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气室(30),所述第一气室(30)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34)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30)的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36)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30)的底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30)内,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对应的转动轴(325)既平行于第一进风口(34)所在的侧壁,也平行于所述底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34)处设置有自所述侧壁沿水平方向凸伸的第一凸条(343),所述第一凸条(343)凸伸的程度与所述转动轴(325)远离第一进风口(34)所在侧壁的程度相当;
在所述第二进风口(36)处设置有自所述底壁沿竖向凸伸的第二凸条(363),所述第二凸条(363)沿竖向凸伸的程度与所述转动轴(325)远离所述底壁的程度相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60)设置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道和可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风机(70),所述第一风机(7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0)的风道相通;
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80)、第二风机(90)、压缩机(50)和节流元件(11),所述第二换热器(80)设置有可供冷媒流通的通道和可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第二风机(9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0)的风道相通,所述压缩机(50)和所述节流元件(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80)的所述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60)的所述通道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第二气室(40),所述第二气室(40)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第二气室(40)的底壁设置有与室内相连通的进气口;和/或者,
所述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三气室(63)和第四气室(65),所述第三气室(63)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侧壁(632)、第二侧壁(634)、第三侧壁(636)和第四侧壁(638),作为室外新风入口的第三进风口(38)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632),所述第二换热器(80)设置在第二侧壁(634),所述第四气室(65)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636)的一侧,所述第一进风口(34)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636),并连通所述第三气室(63)和第四气室(65),所述第二进风口(36)设置在所述第四气室(65)的底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内还设置有第五气室(67),所述第五气室(67)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634)的一侧,所述第二侧壁(634)设置有第四进风口(633),所述第四进风口(633)连通所述第三气室(63)和所述第五气室(67),作为室内空气入口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五气室(67)的底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80)和所述第二风机(90)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换热器(60)和所述第一风机(70)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或者,
所述壳体(20)包括底壁(25)、自所述底壁(25)沿竖向延伸的侧壁(23);所述壳体(20)还包括顶壁,所述顶壁以可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侧壁(23)的上方。
CN201910939882.0A 2019-09-30 2019-09-30 空调 Active CN112577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882.0A CN112577122B (zh) 2019-09-30 2019-09-30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882.0A CN112577122B (zh) 2019-09-30 2019-09-30 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7122A true CN112577122A (zh) 2021-03-30
CN112577122B CN112577122B (zh) 2022-09-30

Family

ID=7511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9882.0A Active CN112577122B (zh) 2019-09-30 2019-09-30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71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5748A (zh) * 2021-09-22 2022-01-11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新风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新风空调器
CN114151868A (zh) * 2021-12-07 2022-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

Citation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6993A (ja) * 2001-03-23 2002-09-25 Kimura Kohki Co Ltd 天吊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2003042480A (ja) * 2001-08-01 2003-02-13 Kimura Kohki Co Ltd 天井設置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2004108603A (ja) * 2002-09-13 2004-04-08 Kimura Kohki Co Ltd 天井設置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EP2171361A1 (en) * 2007-06-27 2010-04-07 Enervent Oy Air supply unit
JP2010101506A (ja) * 2008-10-21 2010-05-06 Panasonic Corp 換気空調装置
CN104406237A (zh) * 2014-12-08 2015-03-11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兼有新风功能的吸顶嵌入式空调
CN204313402U (zh) * 2014-12-08 2015-05-06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兼有新风功能的吸顶嵌入式空调
CN104633780A (zh) * 2014-12-31 2015-05-20 森德(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CN204460502U (zh) * 2015-02-10 2015-07-08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吸顶嵌入式空调
CN105042706A (zh) * 2015-06-24 2015-11-11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吸顶嵌入式集成空调
CN204757169U (zh) * 2015-06-24 2015-11-11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吸顶嵌入式集成空调
CN105928098A (zh) * 2016-06-16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288010A (zh) * 2016-09-22 2017-01-04 刘满华 空调一体机
CN206176568U (zh) * 2016-10-24 2017-05-17 武坚国 吊顶一体风管式厨卫新风机
CN206338869U (zh) * 2016-09-18 2017-07-18 第一摩码人居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净化设备
CN106969426A (zh) * 2017-05-26 2017-07-21 常州艾可荻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
CN107192040A (zh) * 2017-07-18 2017-09-22 广州贝耐电器有限公司 吊顶一体式厨房空调
CN207214278U (zh) * 2017-09-18 2018-04-10 陈海峰 置顶冷暖一体空调
CN207334952U (zh) * 2017-05-26 2018-05-08 常州艾可荻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
CN108302644A (zh) * 2018-03-07 2018-07-20 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换气功能的集成空调
JP2018146204A (ja) * 2017-03-08 2018-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吊り用据え付け具
CN108592237A (zh) * 2018-06-28 2018-09-28 浙江品太电气有限公司 厨卫用空调
CN108662679A (zh) * 2018-07-09 2018-10-16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整体式厨房空调器
CN109654605A (zh) * 2018-12-20 2019-04-1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
JP2019082312A (ja) * 2017-10-30 2019-05-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
CN208998174U (zh) * 2018-08-31 2019-06-1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8998188U (zh) * 2018-08-31 2019-06-1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9101415U (zh) * 2018-08-31 2019-07-1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9101416U (zh) * 2018-08-31 2019-07-1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9445512U (zh) * 2019-01-21 2019-09-27 嘉兴市尚高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6993A (ja) * 2001-03-23 2002-09-25 Kimura Kohki Co Ltd 天吊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2003042480A (ja) * 2001-08-01 2003-02-13 Kimura Kohki Co Ltd 天井設置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2004108603A (ja) * 2002-09-13 2004-04-08 Kimura Kohki Co Ltd 天井設置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EP2171361A1 (en) * 2007-06-27 2010-04-07 Enervent Oy Air supply unit
JP2010101506A (ja) * 2008-10-21 2010-05-06 Panasonic Corp 換気空調装置
CN104406237A (zh) * 2014-12-08 2015-03-11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兼有新风功能的吸顶嵌入式空调
CN204313402U (zh) * 2014-12-08 2015-05-06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兼有新风功能的吸顶嵌入式空调
CN104633780A (zh) * 2014-12-31 2015-05-20 森德(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CN204460502U (zh) * 2015-02-10 2015-07-08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吸顶嵌入式空调
CN105042706A (zh) * 2015-06-24 2015-11-11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吸顶嵌入式集成空调
CN204757169U (zh) * 2015-06-24 2015-11-11 嘉兴奥塔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吸顶嵌入式集成空调
CN105928098A (zh) * 2016-06-16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6338869U (zh) * 2016-09-18 2017-07-18 第一摩码人居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净化设备
CN106288010A (zh) * 2016-09-22 2017-01-04 刘满华 空调一体机
CN206176568U (zh) * 2016-10-24 2017-05-17 武坚国 吊顶一体风管式厨卫新风机
JP2018146204A (ja) * 2017-03-08 2018-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吊り用据え付け具
CN106969426A (zh) * 2017-05-26 2017-07-21 常州艾可荻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
CN207334952U (zh) * 2017-05-26 2018-05-08 常州艾可荻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
CN107192040A (zh) * 2017-07-18 2017-09-22 广州贝耐电器有限公司 吊顶一体式厨房空调
CN207214278U (zh) * 2017-09-18 2018-04-10 陈海峰 置顶冷暖一体空调
JP2019082312A (ja) * 2017-10-30 2019-05-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
CN108302644A (zh) * 2018-03-07 2018-07-20 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换气功能的集成空调
CN108592237A (zh) * 2018-06-28 2018-09-28 浙江品太电气有限公司 厨卫用空调
CN108662679A (zh) * 2018-07-09 2018-10-16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整体式厨房空调器
CN208998174U (zh) * 2018-08-31 2019-06-1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8998188U (zh) * 2018-08-31 2019-06-18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9101415U (zh) * 2018-08-31 2019-07-1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9101416U (zh) * 2018-08-31 2019-07-1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109654605A (zh) * 2018-12-20 2019-04-1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09445512U (zh) * 2019-01-21 2019-09-27 嘉兴市尚高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5748A (zh) * 2021-09-22 2022-01-11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新风控制方法、装置、新风机及新风空调器
CN114151868A (zh) * 2021-12-07 2022-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7122B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24471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0726174B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1063818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112577122B (zh) 空调
CN209101416U (zh) 空调
CN208998188U (zh) 空调
CN208998174U (zh) 空调
RU2716444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компрессионный би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CN217817102U (zh) 空调烟机
CN217817099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113654217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62445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24567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08589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873369B (zh) 空调
CN110925888B (zh) 空调
CN21559744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536548U (zh) 空调器
CN21171670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85318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58088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296482B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