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6701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6701U
CN211716701U CN201922403572.5U CN201922403572U CN211716701U CN 211716701 U CN211716701 U CN 211716701U CN 201922403572 U CN201922403572 U CN 201922403572U CN 211716701 U CN211716701 U CN 211716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indoor uni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035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训智
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035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6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6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6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其壳体底板下表面易产生凝露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口且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接水盘,接水盘与壳体的顶板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换热器位于第一风道内,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的第二风道,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能够向所述第一风道持续送风以便气流与换热器换热,并且在向第一风道送风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第二风道送风。在制冷模式下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隔开,避免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直接接触造成底板温度过低而在底板的下表面产生凝露的情况。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空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在炎热的夏天,在压缩机的驱动下,冷媒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冷媒在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流经蒸发器的外表面并与蒸发器换热而变成低温气流,使房间内的环境温度降低,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通常,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用来盛接蒸发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以避免冷凝水滴落至电器元件造成电路短路而出现故障。接水盘与室内机壳体的底板接触。由于冷凝水温度较低,大量冷凝水积聚在接水盘内使室内机壳体的底板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室内机壳体的底板下表面易出现凝露,凝露滴落在地板造成地板脏污甚至损坏。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其壳体底板下表面易产生凝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形成连接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形成连接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风道,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能够向所述第一风道持续送风以便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并且在向所述第一风道送风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切换机构,通过调整所述切换机构的状态使所述风机组件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组风机和第二组风机,所述第一组风机和和第二组风机均包括至少一个风机,所述第一组风机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内持续送风,所述第二组风机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挡板,所述切换挡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对应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换挡板在以相对所述壳体活动的方式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的过程中,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风道的流通面积。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准,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对准,所述切换挡板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的位置,以便使所述切换挡板能够遮挡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换机构为阀门,通过调节所述阀门的状态使所述风机组件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风道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流通面积。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侧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在出风侧汇聚之后到达所述出风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口且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接水盘,接水盘与壳体的顶板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换热器位于第一风道内,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的第二风道,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能够向所述第一风道持续送风以便气流与换热器换热,并且在向第一风道送风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第二风道送风。
通过在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第二风道,在制冷模式下,风机组件在向第一风道送风的同时向第二风道送风,进入第一风道内的空气与换热器换热变成低温空气后从出风口流出,第二风道内流动的气流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隔开,同时将接水盘传导出的“冷量”排出,避免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直接接触造成底板温度过低而在底板的下表面产生凝露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凝露滴落在地板上导致地板脏污甚至损坏的情况,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和第二风道的出风侧相邻设置,并且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风道内流出的低温气流与第二风道内流出的常温气流彼此扰动形成混合气流,避免了吹向用户的气流温度过低而造成用户不适,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半剖图一(第二风道处于进风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半剖图二(第二风道处于非进风状态)。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顶板;12、侧板;13、底板;14、出风口;2、换热器;3、接水盘;41、第一风机;42、第二风机;43、电机;5、竖向隔板;51、第一风口;52、第二风口;53、第三风口;54、切换挡板;61、第一风道;611、第一风道出风侧;62、第二风道;621、第二风道出风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也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立柜式室内机等。显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其壳体底板下表面易产生凝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口且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接水盘,接水盘与壳体的顶板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换热器位于第一风道内,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的第二风道,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能够向所述第一风道持续送风以便气流与换热器换热,并且在向第一风道送风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第二风道送风。
通过在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第二风道,在制冷模式下,风机组件在向第一风道送风的同时向第二风道送风,进入第一风道内的空气与换热器换热变成低温空气后流出,在第二风道内流动的气流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隔开,同时将接水盘传导出的“冷量”排出,避免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直接接触造成底板温度过低而在底板的下表面产生凝露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凝露滴落在地板上导致地板脏污甚至损坏的情况,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和第二风道的出风侧相邻设置,并且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风道内流出的低温气流与第二风道内流出的常温气流彼此扰动而形成混合气流,避免了吹向用户的气流温度过低而造成用户不适,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风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来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半剖图一(第二风道处于进风状态);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半剖图二(第二风道处于非进风状态)。
如图1至图4所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上部的顶板11、四周的侧板12、下部的底板13,顶板11、侧板12和下部的底板13装配在一起形成壳体1,壳体1的前侧具有出风口14。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器2和接水盘3,接水盘3与顶板11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14的第一风道61,换热器2设置在第一风道61内,接水盘3与底板13之间形成连接至出风口14的第二风道62。壳体1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能够向第一风道61内持续送风以便气流与换热器2换热,并且向第一风道61送风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第二风道62送风。
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组风机和第二组风机,第一组风机包括两个第一风机41,第二组风机包括一个第二风机42,第二风机42位于两个第一风机41之间,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的叶轮通过同一传动轴同步连接,并且由电机43驱动。壳体1内还设置有切换机构,通过调整切换机构的状态使风机组件选择性地向第二风道62送风。具体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基体(如竖向隔板5)以及切换挡板54,竖向隔板5上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风口51,竖向隔板5上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上下相邻设置,第一风口51和第二风口52均与第一风道61对准,第三风口53与第二风道62对准。两个第一风机41的出风口分别通过与两个第一风口51对准从而与第一风道61连通。第二风机42的出风口与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所在的位置对准。切换挡板54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竖向隔板5对应于第二出风口52和第三出风口53的位置,并且切换挡板54通过直线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风道出风侧611和第二风道出风侧621相邻设置在侧板12上并与出风口14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好的状态下,出风口14连接有送风管,通过送风管向室内送风。
如图3所示,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电机43驱动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转动,直线电机驱动切换挡板54滑动至第二风口52处使第二风口52关闭第三风口53打开,从而使第二风机42的出风口与第二风道62连通。第一风机41向第一风道61内送风,第一风道61内的气流与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形成低温气流在第一风道出风侧611通过出风口14流出。第二风机42向第二风道62内送风,第二风道62内的气流在第二风道出风侧621通过出风口14流出。出风口14流出的气流通过送风管向室内送风。第二风道62内的气流将接水盘3与底板13隔开,同时将接水盘传导出的“冷量”排出,避免了接水盘3与底板13直接接触使底板13的温度较低,底板13的下表面产生凝露并滴落在地板造成地板脏污甚至损坏的问题。
第一风道61流出的低温气流和第二风道62流出的常温气流通过出风口14进入送风管并在送风管内混合后形成混合气流吹入室内。低温气流和常温气流混合形成混合气流,避免了低温气流直接吹入室内流向用户而使用户产生不舒适感,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如图4所示,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电机43驱动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转动,直线电机驱动切换挡板54滑动至第三风口52处使第二风口52打开第三风口53关闭,从而使第二风机42的出风口与第一风道61连通。此时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均向第一风道61内送风,提高了送风量和制热效率。
切换挡板54与竖向隔板5滑动连接,能够通过滑动的方式使切换挡板54在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之间滑动而遮挡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的一部分。例如,在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功率较小时,换热器2表面的温度相对较高,接水盘3内冷凝水的温度相对较高,此时可以使切换挡板54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下滑动一定的距离,切换挡板54遮挡第三风口53的大部分和第二风口52的小部分,使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均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三风口53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风口52的流通面积。第二风机42送出的气流大部分通过第二风口52进入第一风道61,第二风机42送出的气流小部分通过第三风口53进入第二风道62。这样,既能够避免底板13的温度过低而在其下表面产生凝露的问题,又能够相对增大第一风道61内的气流量,提高换热量,进而提高制冷效果。
同理,在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功率较大时,换热器2表面的温度相对较低,接水盘3内冷凝水的温度相对较低,此时可以使切换挡板54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下滑动一定的距离,切换挡板54遮挡第三风口53的小部分和第二风口52的大部分,使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均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三风口53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风口52的流通面积。这样,第二风机42送出的气流小部分通过第二风口52进入第一风道61,第二风机42送出的气流大部分通过第三风口53进入第二风道6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口52和第三风口53的流通面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41的数量为2个、第二风机42的数量为1个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第一风机41的数量为1个、3个等,第二风机42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等。另外,切换机构包括竖向隔板和与之滑动连接的切换挡板,仅是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便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如切换机构包括竖向隔板和与之枢转连接的切换挡板,切换机构也可以是三通阀,用于将第二风机42与第一风道61或第二风道62连通,切换机构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二风道的进风侧的阀门,第二风机与第二风道的进风侧对准,通过控制阀门的开闭使第二风机选择性地向第二风道内送风,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切换机构等。此外,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的叶轮通过同一传动轴同步连接,并且由电机43驱动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便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分别通过一个电机驱动,第一风机41与第一风道61连通,第二风机42与第二风道62连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同时开启并分别向第一风道61和第二风道62内送风,在制热模式下仅第一风机41开启,向第一风道61内送风;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风机组件仅包括一个风机,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三通管与第一风道61和第二风道62连通,第一风道61和第二风道62的进风口处分别设置一个阀门,通过两个阀门的开闭组合来实现风机仅向第一风道61送风以及风机同时向第一风道61和第二风道62送风。
优选地,第二风道62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一风道61的流通面积。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了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内换热器的换热量,从而保证了制冷/制热能力。
虽然上述实施例是结合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来对本实用新型来进行介绍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也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立柜式室内机等。显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空调室内机不是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情况下,壳体上设置两个远离彼此的出风口,第一风道出风侧611和第二风道出风侧621分别与两个出风口连接。优选地,两个出风口设置在壳体1上相邻的位置,第一风道出风侧611和第二风道出风侧621分别与两个出风口连接,第一风道6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风道62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如第一风道出风侧611朝向水平方向,第二风道出风侧621倾斜向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促进了第一风道61流出的气流和第二风道62流出的气流的混合,从而避免了制冷模式下吹向人体的气流过低造成用户不舒适。
在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内设置混风风道,第一风道出风侧611和第二风道出风侧621均与混风风道连通,混风风道与壳体1上的出风口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制冷模式下能够使第一风道61内的低温气流与第二风道62内流出的常温气流从出风侧流入混风风道内混合后形成混合气流从出风口流出。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第二风道,在制冷模式下风机组件同时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送风,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将接水盘与壳体的底板隔开,同时将接水盘传导出的“冷量”排出,避免了解释盘与壳体的底板直接接触造成底板温度过低而在底板的下表面产生凝露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凝露滴落在地板上导致地板脏污甚至损坏的情况,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和第二风道的出风侧相邻设置,并且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风道内流出的低温气流与第二风道内流出的常温气流彼此扰动形成混合气流,避免了吹向用户的气流温度过低而造成用户不适,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壳体的顶板之间形成连接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壳体的底板之间形成连接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能够向所述第一风道持续送风以便气流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并且在向所述第一风道送风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切换机构,
通过调整所述切换机构的状态使所述风机组件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组风机和第二组风机,所述第一组风机和和第二组风机均包括至少一个风机,所述第一组风机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内持续送风,所述第二组风机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挡板,所述切换挡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对应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挡板在以相对所述壳体活动的方式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的过程中,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风道的流通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准,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对准,所述切换挡板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的位置,以便使所述切换挡板能够遮挡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为阀门,通过调节所述阀门的状态使所述风机组件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流通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侧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具有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和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在出风侧汇聚之后到达所述出风口。
CN201922403572.5U 2019-12-27 2019-12-27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1716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3572.5U CN211716701U (zh) 2019-12-27 2019-12-27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3572.5U CN211716701U (zh) 2019-12-27 2019-12-27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6701U true CN211716701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8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03572.5U Active CN211716701U (zh) 2019-12-27 2019-12-27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6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78082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0501252C (zh) 一种移动式空调
CN101334194A (zh) 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063818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11304857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980175B1 (ko) 냉온방장치
CN11526462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944963B (zh) 厨房空调、制冷控制方法
CN112577122B (zh) 空调
CN112594788A (zh)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CN21171670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7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523421U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50624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99347U (zh) 全热交换器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364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581494U (zh) 一种风道循环的节能空调
CN21354265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20374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6443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417465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
CN215929935U (zh) 一种设有新风系统的空调器
CN218884132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687066U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