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1914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01914U CN215001914U CN202121386837.6U CN202121386837U CN215001914U CN 215001914 U CN215001914 U CN 215001914U CN 202121386837 U CN202121386837 U CN 202121386837U CN 215001914 U CN215001914 U CN 215001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air outlet
- control box
- electric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导风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多个风道组件,多个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多个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独立工作;多个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彼此独立工作;多个电控盒,第一电控盒设在机体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第二电控盒设在机体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一电控盒、第二电控盒与对应的驱动机构和对应的风机均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扩大送风范围,输出不同温度的气流,且便于走线排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范围通常较小,且仅能输出单一温度的气流,无法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控装置一般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这样可能会导致空调器室内机的电连接线在空调器室内机内部走线较为困难,且电连接线的排布较为混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扩大送风范围,输出不同温度的气流,从而可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且便于走线排布,可以保证走线排布的规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形成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均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以打开和关闭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多个风道组件,多个所述风道组件均设在所述机体内,多个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具有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具有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多个换热器,多个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之间,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独立工作;多个风机,多个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彼此独立工作;多个电控盒,多个电控盒包括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所述第一电控盒设在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电控盒设在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电控盒、所述第二电控盒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和对应的所述风机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可以有效增大送风角度,扩大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范围。而且,通过设置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及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使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满足了同一场景下不同的用户需求,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将每个电控盒设在机体和对应的换热器之间,且每个电控盒与对应的驱动机构和对应的风机均电连接,便于空调器室内机内部进行走线排布,可以保证走线排布的规整,且有效地利用了机体和换热器之间的空间,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所述α1、α2分别满足:85°≤α1<90°,85°≤α2<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所述α、β、γ满足:α=β=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左右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控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第二电控盒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设在所述机体和对应的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换热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的邻近所述第一端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搭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台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的邻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台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台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设有沿对应的所述电控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凸起,每个所述安装凸起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的下侧设有多个连接环,多个螺纹紧固件穿过多个所述连接环与多个所述安装凸起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连接环卡设在对应的所述螺纹紧固件和对应的所述限位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进一步包括: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冷媒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冷媒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所述第一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或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三通管、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三通管包括所述第一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在所述三通管的与所述第二冷媒口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在所述三通管的与所述第三冷媒口连通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组件、换热器、风机和电控盒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风道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机体;11:出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二出风口;
2:风道组件;21:第一风道组件;211:第一出风通道;
212:安装凸起;2121:限位部;22:第二风道组件;221:第二出风通道;
3:换热器;31:第一换热器;311:第一换热段;312:第二换热段;
313:第三换热段;314:第一端板;3141:第一安装台;
315:第二端板;3151:第二安装台;32:第二换热器;
4:风机;41:第一风机;42:第二风机;
5:冷媒控制装置;51:第一冷媒口;52:第二冷媒口;53:第三冷媒口;
6:导风板;61:内导风板;611:风板电机;62:外导风板;
7:驱动机构;8:电控盒;81:第一电控盒;811:第一延伸部;
812:第二延伸部;813:连接环;82:第二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空调器室内机100即上述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空调器室外机即上述室外单元(图未示出)。空调器室外机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空调器室内机100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机体1、多个风道组件2、多个换热器3、多个风机4和多个电控盒8。其中,换热器3即为上述室内热交换器,风机4即为上述室内风扇。
机体1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11,多个出风口11均形成在机体1的底部,多个出风口11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多个风道组件2均设在机体1内,多个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风道组件21和第二风道组件22,第一风道组件21具有第一出风通道211,第一出风通道211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第二风道组件22具有第二出风通道221,第二出风通道221与第二出风口112连通。多个换热器3包括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第一换热器31设在进风口和第一风道组件21之间,第二换热器32设在进风口和第二风道组件22之间。多个风机4包括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第一风机41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1上,第二风机42设在第二风道组件22上。
例如,在图2、图5、图9-图12的示例中,出风口11、风道组件2、换热器3、风机4分别为两个,两个出风口11分别为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两个风道组件2分别为第一风道组件21和第二风道组件22,两个换热器3分别为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两个风机4分别为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其中,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可以为贯流风机4。当空调器开机运行时,室内空气可以在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的作用下从进风口流入机体1内,并流经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以沿风机4的径向被吸入,然后被输送到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处,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流出,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其中,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彼此独立工作,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彼此独立工作。例如,在图2、图4和图5的示例中,当室内空气从进风口流入机体1内时,一部分气流在第一风机41的作用下流经第一换热器31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一风机41,然后沿第一出风通道211流向第一出风口111处,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11流入室内;另一部分气流在第二风机42的作用下流经第二换热器3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二风机42,然后沿第二出风通道221流向第二出风口112处,最终从第二出风口112流入室内。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可以分别独立控制送风温度,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可以分别独立控制送风风量,使从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分区送风,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满足了同一房间内不同用户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而且,当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中的其中一个关闭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单侧送风。
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大致呈V形。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从位于机体1左端的出风口11(例如第一出风口111)流出的气流可以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倾斜向左流入室内,从位于机体1右端的出风口11(例如第二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可以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倾斜向右流入室内,从而使使气流可以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朝向左右两侧扩散,可以增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角度,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另外,当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的出风温度和风量不同时,如此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可以避免气流相互干扰,使从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流出的不同温度的气流可以使室内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处于不同区域的用户对舒适风温的需求。
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处均设有导风板6,导风板6通过驱动机构7驱动以打开和关闭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11或第二出风口112。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导风板6可以包括外导风板62和内导风板61。每个出风口11处可以设有一个外导风板62和一个内导风板61,外导风板62可以通过驱动机构7驱动其打开和关闭,内导风板61可以通过风板电机611驱动其打开和关闭,以实现较好的横向导风效果。外导风板62可以遮挡对应的出风口11以将出风口11完全封闭,避免外部灰尘或昆虫等杂质从出风口11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00内部。当需要从出风口11输送气流时,驱动机构7可以驱动外导风板62调节至设定角度,以将对应的出风口11露出。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导风板6,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控制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出风侧,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多个电控盒8包括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第一电控盒81设在机体1和第一换热器31之间,第二电控盒82设在机体1和第二换热器32之间,第一电控盒81、第二电控盒82与对应的驱动机构7和对应的风机4均电连接。例如,在图2、图4和图5的示例中,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机体1左侧的导风板6的驱动结构和左侧的风机4与第一电控盒81相连,位于机体1右侧的导风板6的驱动机构7和右侧的风机4与第二电控盒82相连。由此,与传统空调器室内机100相比,有效地利用了机体1和换热器3之间的空间,以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且方便了空调器室内机100内部进行走线排布,同时可以保证走线排布的规整。
图2、图5、图9-图12中显示了两个出风口11、两个风道组件2、两个换热器3、两个风机4和两个电控盒8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三个或者更多个出风口11、风道组件2、换热器3、风机4和电控盒8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使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可以有效增大送风角度,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而且,通过设置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及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使从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满足了同一场景下不同的用户需求,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将每个电控盒8设在机体1和对应的换热器3之间,且每个电控盒8与对应的驱动机构7和对应的风机4均电连接,便于空调器室内机100内部进行走线排布,可以保证走线排布的规整,且有效地利用了机体1和换热器3之间的空间,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第一出风口111所在平面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1,第二出风口112所在平面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α1、α2分别满足:85°≤α1<90°,85°≤α2<90°。具体地,例如,当α1或α2小于85°时,第一出风口111或第二出风口112所在平面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过小,从而可能导致第一出风口111或第二出风口11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过大,一方面,可能导致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过大,外形美观性较差;另一方面,不利于机体1内的换热器3和风机4的空间布局。当α1或α2大于90°时,第一出风口111或第二出风口112会减小送风角度,从而缩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
由此,通过使α1、α2满足:85°≤α1<90°且85°≤α2<90°,在保证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可以有效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的同时,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强度,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使换热器3和风机4在机体1内的空间布局可以更加合理,且可以有效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外形美观性。进一步可选地,α1、α2可以进一步满足:α1=87°,α2=87°。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10-图12,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机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方向、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以及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均倾斜向上延伸。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之间的夹角为α,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之间的夹角为β,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α、β、γ满足:α=β=γ。如此设置,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之间的夹角、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之间的夹角可以均相等,在保证从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输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的均匀性的同时,进一步方便了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以及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的布置,从而可以缩短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装拆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机体1左右对称布置。例如,在图2、图9-图12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第一风道组件21和第二风道组件22、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以及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均关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对称。如此设置,从第一出风口111流出的气流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与从第二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的倾斜角度相等,使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左右两侧的出风更加均匀,从而使气流可以均匀扩散至整个室内。而且,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受力可以更加均匀,避免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重心左倾或右倾,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4,第一电控盒81与第一换热器3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第二电控盒82与第二换热器3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当L1或L2小于10mm时,每个电控盒8与对应的换热器3之间的最小距离较小,可能会影响进风量,且在安装时,第一电控盒81或第二电控盒82可能会与换热器3的换热翅片发生干涉,使得换热翅片易发生形变,从而会影响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当L1或L2大于20mm时,每个电控盒8与对应的换热器3之间的最小距离较大,可能会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而会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安装空间。由此,当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的换热效果,同时可以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安装空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面向用户的方向称为“前”,反之远离用户的方向称为“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4,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均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第一换热段311、第二换热段312和第三换热段313,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设在机体1和对应的换热器3的第一换热段311之间。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与对应的换热器3的第一换热段311相对,且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安装在第一换热段311的远离风机4的一侧,第二换热段312和第三换热段313均位于第一换热段311的上方,且第二换热段312和第三换热段313均与机体1的进风口相对。如此设置,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第一换热段311和机体1之间的空间,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在方便风机4和驱动机构7与对应的电控盒8进行电连接的基础上,可以避免电控盒8对进风口的遮挡,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结合图5-图9,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314和第二端板315,第一端板314上设有第一安装台3141,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的邻近第一端板314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811,第一延伸部811搭接在第一安装台3141上并与第一安装台3141螺纹连接。第二端板315上设有第二安装台3151,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的邻近第二端板315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812,第二延伸部812搭接在第二安装台3151上并与第二安装台3151螺纹连接。
例如,在图5-图9的示例中,第一延伸部811设在电控盒8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且第一延伸部811沿远离电控盒8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81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台3141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可以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电控盒8固定在第一端板314上。第二延伸部812设在电控盒8的与第一延伸部811相背离的一端,且第二延伸部812也沿远离电控盒8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812上形成有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台3151上形成有第四安装孔,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可以分别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以将电控盒8固定在第二端板315上。由此,可以避免电控盒8在安装和拆卸时与换热器3的换热翅片发生干涉,且方便了电控盒8的安装和拆卸,便于电控盒8的更换及检修,可以有效地保证电控盒8与换热器3连接的可靠性,安装方式简单,易于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风道组件21和第二风道组件22上设有沿对应的电控盒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凸起212,每个安装凸起212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2121。第一电控盒81和第二电控盒82的下侧设有多个连接环813,多个螺纹紧固件穿过多个连接环813与多个安装凸起212螺纹连接,每个连接环813卡设在对应的螺纹紧固件和对应的限位部2121上。
例如,在图5和图7的示例中,安装凸起212为两个,两个安装凸起212沿对应的风道组件2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安装凸起212上设有两个限位部2121,两个限位部2121沿安装凸起21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地,每个电控盒8的邻近换热器3的一侧设有两个连接环813,两个连接环813与两个安装凸起212一一对应。安装时,可以先将每个连接环813卡设在对应的安装凸起212的两个限位部2121上,此时连接环813外周面与每个限位部2121的内周面止抵,之后,将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穿过连接环813与安装凸起212螺纹连接。由此,可以有效地将电控盒8固定在风道组件2上,且螺纹紧固件和安装凸起212的限位部2121可以限定电控盒8在上下方向的运动,从而保证了电控盒8的位置的稳定。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凸起212和连接环8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00进一步包括冷媒控制装置5,冷媒控制装置5设在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之间,冷媒控制装置5包括第一冷媒口51、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第二冷媒口52与第一换热器31相连,第三冷媒口53与第二换热器32相连,第一冷媒口51可切换地与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中的至少一个连通。例如,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第一冷媒口51可以与不同的冷媒口(即上述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连通。其中,第一冷媒口51可以仅与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此时对应的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中的其中一个工作;或者,第一冷媒口51也可以同时与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连通,此时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均工作。
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冷媒控制装置5,可以实现冷媒的分流,使从第一冷媒口51流入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同时流入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实现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的工作。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冷媒口51与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的连通和隔断控制不同的换热器3工作,从而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控制不同的换热器3进行换热。另外,可以通过控制从第一冷媒口51流入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的冷媒量控制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的送风温度,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100可实现不同的空气换热效果,充分满足同一场景下不同的用户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9-图11所示,冷媒控制装置5可以包括三通阀,三通阀包括第一冷媒口51、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由此,通过使冷媒控制装置5包括三通阀,保证可以通过控制从第一冷媒口51流入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的冷媒量控制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12的送风温度的同时,三通阀的结构更加简单,通用性较高,可以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控制装置5还可以包括三通管、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三通管包括第一冷媒口51、第二冷媒口52和第三冷媒口53,第一电子膨胀阀设在三通管的与第二冷媒口52连通的管路上,第二电子膨胀阀设在三通管的与第三冷媒口53连通的管路上。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三通管、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子膨胀阀可以控制第二冷媒口52与第一冷媒口51的连通和隔断,第二电子膨胀阀可以控制第三冷媒口53与第一冷媒口51的连通和隔断,从而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控制不同的换热器3进行换热。而且,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可以控制流入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的冷媒流量,从而使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可以具有不同的换热效果,保证用户具有较好的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形成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均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以打开和关闭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
多个风道组件,多个所述风道组件均设在所述机体内,多个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具有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具有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多个换热器,多个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之间,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独立工作;
多个风机,多个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彼此独立工作;
多个电控盒,多个电控盒包括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所述第一电控盒设在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电控盒设在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电控盒、所述第二电控盒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和对应的所述风机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所述α1、α2分别满足:85°≤α1<90°,85°≤α2<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所述α、β、γ满足:α=β=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左右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第二电控盒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设在所述机体和对应的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换热段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的邻近所述第一端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搭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台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台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的邻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台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台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设有沿对应的所述电控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凸起,每个所述安装凸起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
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的下侧设有多个连接环,多个螺纹紧固件穿过多个所述连接环与多个所述安装凸起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连接环卡设在对应的所述螺纹紧固件和对应的所述限位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冷媒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冷媒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所述第一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或
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三通管、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三通管包括所述第一冷媒口、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在所述三通管的与所述第二冷媒口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在所述三通管的与所述第三冷媒口连通的管路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86837.6U CN215001914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86837.6U CN215001914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01914U true CN215001914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08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86837.6U Active CN215001914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019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8091A1 (zh) * | 2021-06-21 | 2022-12-29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21386837.6U patent/CN2150019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8091A1 (zh) * | 2021-06-21 | 2022-12-29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04560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EP1361398A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CN21494940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1829074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500191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5264621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21580884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0191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6243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68538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0191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0191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3395603U (zh) | 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27597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08488909A (zh) | 空调器 | |
CN11331011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111968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94940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0191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24460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503803U (zh) | 风管机空调器 | |
CN21664436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495131U (zh) |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76853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0191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