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6567U -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6567U
CN209466567U CN201920169557.6U CN201920169557U CN209466567U CN 209466567 U CN209466567 U CN 209466567U CN 201920169557 U CN201920169557 U CN 201920169557U CN 209466567 U CN209466567 U CN 209466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die
lower die
mol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95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士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Quanfu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Quanfu Sadd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Quanfu Sadd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Quanfu Sadd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95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6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6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6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包括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上模和用于通过真空吸附使鞍座皮面紧密贴附的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压紧鞍座皮面形成密闭空间的压模,所述压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下模配合形成发泡料成型模腔的型腔模,所述上模、压模、型腔模和下模依次叠放,通过下模的真空负压使得压模压紧的鞍座皮面紧贴下模模腔,模腔内注入发泡料,发泡料在上模连接的鞍座底壳和鞍座皮面之间发泡成型,形成鞍座成品。本实用新型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能够实现鞍座坐垫发泡、蒙皮一体成型,且整个加工过程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员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且鞍座成型质量稳定性高,加工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或电动车的鞍座加工目前主要是鞍座底壳成型,在成型后的鞍座底壳上发泡形成发泡料,并在发泡料上将鞍座面皮贴覆上,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发泡、蒙皮、裁切等多道工序,需要多人操作,这也造成鞍座加工成本高、加工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通过该模具能够实现鞍座的自动成型。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包括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上模和用于通过真空吸附使鞍座皮面紧密贴附的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压紧鞍座皮面形成密闭空间的压模,所述压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下模配合形成发泡料成型模腔的型腔模,所述上模、压模、型腔模和下模依次叠放,通过下模的真空负压使得压模压紧的鞍座皮面紧贴下模模腔,模腔内注入发泡料,发泡料在上模连接的鞍座底壳和鞍座皮面之间发泡成型,形成鞍座成品。
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所述上模的合模面上设置有与鞍座底壳内侧形状吻合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上模设置。
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当模具加工包边鞍座时,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注料孔连通模腔。
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压模上设置有与鞍座底壳外周形状吻合的型孔。
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所述下模上环绕模腔设置有密封条,通过密封条实现合模后型腔模与下模间的密封,其中,所述密封条通过内嵌至下模上设置的嵌槽内固定。
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所述下模的模腔底部分布有若干连通外部真空泵的气孔,真空泵通过气孔使压紧的鞍座皮面下的模腔内形成负压,使得鞍座皮面在鞍座负压下自动贴紧到下模模腔壁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能够实现鞍座坐垫发泡、蒙皮一体成型,且整个加工过程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员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且鞍座成型质量稳定性高,加工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上模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压膜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下模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下模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中,包括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上模100和用于通过真空吸附使鞍座皮面500紧密贴附的下模400,所述上模100和下模40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压紧鞍座皮面形成密闭空间的压模200,所述压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下模配合形成发泡料成型模腔的型腔模300,所述上模、压模、型腔模和下模依次叠放,通过下模的真空负压使得压模压紧的鞍座皮面紧贴下模模腔,模腔内注入发泡料,发泡料在上模连接的鞍座底壳和鞍座皮面之间发泡成型,形成鞍座成品。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上模的合模面上设置有与鞍座底壳内侧形状吻合的固定座110,通过固定座能够与鞍座底壳紧密贴合,实现鞍座底壳的稳固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固定孔120,所述固定孔贯穿上模设置。所示固定孔设置为三个,一个位于对应鞍座前端位置,另两个分布于对应鞍座后端位置。
优选的是该模具包括两种结构的上模,其中,当模具加工包边鞍座时,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注料孔连通模腔。当模具加工普通鞍座时,则上模上不设置注料孔。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压模上设置有与鞍座底壳外周形状吻合的型孔210。压膜能够将鞍座皮面四周压紧,使得鞍座皮面下方形成密闭空间,以便于实施真空负压吸附。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下模上环绕模腔410设置有密封条420,通过密封条实现合模后型腔模与下模间的密封,较佳的是,所述密封条通过内嵌至下模上设置的嵌槽内固定。
如图5所示,所述下模的模腔底部分布有若干连通外部真空泵的气孔430,真空泵通过气孔使压紧的鞍座皮面下的模腔内形成负压,使得鞍座皮面在鞍座负压下自动贴紧到下模模腔壁上。
基于上述鞍座自动成型模具所实现鞍座自动成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具体包括:
鞍座底壳表面处理:利用电晕枪进行电晕放电处理鞍座底壳表面,清洁表面的油脂残留,同时增加鞍座底壳与发泡料的附着力。
B、将脱模剂涂到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模腔壁上,以防止原料与模具粘连。
C、挂壳:将鞍座底壳紧密固定在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上模上。
D、附皮:将清洁完毕的皮面平放于模具下模口上,压紧压模,使得皮面与下模产生密闭空间;利用真空泵使密闭的下模模腔内产生负压,使得皮面与下模模腔内壁紧密贴合。
E、将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上模合模。
F、注料:利用高压灌注机,将预先配好的发泡料按照预定的克重要求灌注在模具的模腔内进行发泡成型。优选实施例中,发泡成型条件为发泡时间2~5min,模温45℃±5℃。
G、关闭真空阀,打开模具,取出成型产品。
较佳的是,真空泵产生6~8kg/cm2的负压即能实现皮面与下模模腔壁的紧密贴合且能确保皮面表面平整不变形。
当需要加工包边鞍座时,则基于本实用新型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的加工方法为:
在利用小流量低压灌注机与机械手臂结合在鞍座底壳内侧制作密封圈。
之后按照上述普通鞍座加工步骤的A-E执行,之后执行步骤F:利用低压灌注机,将预先配好的发泡料按照预定的克重要求通过模具上设置的注料口向模腔内点注,发泡成型。优选实施例中,发泡成型条件为发泡时间2~4min,模温45℃±5℃。最后关闭真空阀,打开模具,取出成品。
本实用新型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能够实现鞍座坐垫发泡、蒙皮一体成型,且整个加工过程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员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且鞍座成型质量稳定性高,加工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本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上模和用于通过真空吸附使鞍座皮面紧密贴附的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压紧鞍座皮面形成密闭空间的压模,所述压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下模配合形成发泡料成型模腔的型腔模,所述上模、压模、型腔模和下模依次叠放,通过下模的真空负压使得压模压紧的鞍座皮面紧贴下模模腔,模腔内注入发泡料,发泡料在上模连接的鞍座底壳和鞍座皮面之间发泡成型,形成鞍座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合模面上设置有与鞍座底壳内侧形状吻合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鞍座底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上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模具加工包边鞍座时,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注料孔连通模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上设置有与鞍座底壳外周形状吻合的型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环绕模腔设置有密封条,通过密封条实现合模后型腔模与下模间的密封,其中,所述密封条通过内嵌至下模上设置的嵌槽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自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模腔底部分布有若干连通外部真空泵的气孔,真空泵通过气孔使压紧的鞍座皮面下的模腔内形成负压,使得鞍座皮面在鞍座负压下自动贴紧到下模模腔壁上。
CN201920169557.6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Active CN209466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9557.6U CN209466567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9557.6U CN209466567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6567U true CN209466567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4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9557.6U Active CN209466567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6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1372B (zh) 热压注塑模具及一体成型麻纤维板与表皮层的加工工艺
CN104589670B (zh) 一种复合材料空腔结构气囊成型的气体通道设计方法
US20150290842A1 (en) Mold, control means,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producing a preferably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component
CN102975376A (zh) 一种异形复合材料的对合模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方法
CN209466567U (zh)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模具
US5902533A (en) Method of compression - injection molding
CN104163031B (zh) 汽车内饰顶棚的制造方法
CN206106422U (zh) 一种新型真空袋成型装置
CN103057128A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专用复合材料的自加温加压生产工艺
CN101953536B (zh) 一种发泡鞋中/大底和其加工方法及制具
CN110370679B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19971A (zh) 一种用于真空灌注成型的模具及其上凸模制造方法
CN108908839B (zh) 整体式弹性支座以及制作该弹性支座的方法
CN208855085U (zh) 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
CN112936909A (zh) 教练机底部加厚v型复合材料件成型工艺
CN105365143A (zh) 一种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在线发泡成型方法
CN109774047A (zh) 一种包边鞍座的自动成型加工方法
CN105034236A (zh) 耳机套的一体成型方法及一体成型耳机套
CN109571846A (zh) 一种epp座椅发泡模具及发泡工艺
CN115489065A (zh) 轻量化鞍座制造方法
CN109774048A (zh) 一种鞍座自动成型加工方法
CN106363855A (zh) Pu发泡一体化成型鞋面的制作方法
KR101631131B1 (ko) 자동차용 내장재 성형 방법 및 성형장치
US10556530B2 (en)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seat
CN209036860U (zh) 一种能够对膜片定位的模内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3

Address after: No. 1, No.4 Road, Jing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rth, Jinghai District, Tianjin 301699

Patentee after: Tianjin Quanfu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2, Tongwang Road, Wangqingtuo Town,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300000

Patentee before: FORTUNE (TIANJIN) SADD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