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0593U -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0593U
CN209450593U CN201820325535.XU CN201820325535U CN209450593U CN 209450593 U CN209450593 U CN 209450593U CN 201820325535 U CN201820325535 U CN 201820325535U CN 209450593 U CN209450593 U CN 209450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rve
section
suture
major diameter
different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255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保国
寇玉辉
张培训
韩娜
殷晓峰
张殿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3255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0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0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0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包括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的变径段;其中: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小径段的内径;变径段的内径从衔接大径段的一端至衔接小径段的一端逐渐缩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神经之间的套接缝合,可以简化应用较细供体神经修复较粗受损神经的手术操作过程,并能提高神经再生和修复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生物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神经进行无张力小间隙套接缝合的人工生物导管。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治疗难题,对于周围神经离断性损伤需要将损伤的神经近端与远端通过人为方式再连接起来,使得近端再生神经轴突长入远端神经,并沿远端神经长入终末器官,最终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而针对临床中存在一部分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其近端神经与远端神经之间形成较长的间隙(如神经缺损)或近端神经缺失(如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这时很难达到受损神经的远近端的直接缝合,因而很难恢复这些病人受损神经的功能。如果受损神经功能非常重要,临床医生常会考虑对受损神经进行补救修复,即用一部分非重要的神经作为供体来修复受损神经,使得受损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如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手术治疗中常采取神经移位术进行治疗,即用副神经、健侧(对侧)颈七神经、肋间神经等作为供体神经修复受损的臂丛神经。传统缝合方法是将较粗神经的神经外膜适当向外牵拉,然后与小直径神经直接外膜缝合,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神经之间直径差距较大,或者要修复的神经不止一根,进行外膜缝合时缝合点处张力也会较大,有时会造成缝合点神经外膜剥脱,导致缝合点神经瘤的形成增加、甚至神经缝合的失败,故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移位手术目前只有少数熟练的高年资医师才能进行。因此寻找一种能够使不同直径神经之间无张力缝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根据神经选择性再生和神经再生放大理论提出的周围神经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选用生物性套管或人工生物套管,对受损神经远近端进行小间隙套接缝合,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小间隙套接缝合可取得优于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的神经修复效果。在小间隙套接缝合过程中,受损神经断端并不直接缝合,而是分别通过与其套接的导管进行缝合。
目前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神经导管的相关报道很多,如中国专利 99124557.1、00126912.7、01115782.8、01108208.9、02113103.1、02105864.4、 03115939.7、03134541.7、200310101675.7、200380107471.2、20041009259.9、 20041009205.6、200510039192.8、20051002201.4、200510083957.8、 200510120792.7、200510094683.2、200510060359.9、200510063413.5、 200610067183.5、200610066434.7、200610150792.6、200680043186.2、 200710097629.2、200810200385.0、200810200386.5、200810200387.X、200810208123.9、200910001598.5、美国专利US4534349A、US5844017、 US5358475、US4863668、US4877029等。
综合分析以上相关专利中所涉及的神经导管,可发现其目的均为通过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未见其用于周围神经小间隙套接缝合的相关报道。中国专利01134542.X和011363314.2报道了以甲壳胺或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人工生物套管,这种导管经动物实验证明可用于周围神经的小间隙套接缝合,该生物导管制作工艺只能将导管制作成等直径的管型套管。若应用等直径管型导管对不同直径之间的神经进行小间隙套接缝合,必然存在导管与神经直径不匹配的问题,因此以上报道中所涉及的导管均不适用于不同直径神经之间的套接缝合。而适合不同直径之间神经小间隙套接缝合的神经导管未见相关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生物导管 (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均简称为神经导管),详细的说是一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神经进行无张力小间隙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的变径段;其中:
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小径段的内径;
变径段的内径从衔接大径段的一端至衔接小径段的一端逐渐缩小。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径段、小径段的长度为1.5mm,所述变径段的长度为2mm。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径段的内径范围为1mm-10mm。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径段的内径范围为1mm-10mm。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径段、小径段以及变径段的管壁厚均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神经导管可以使不同直径的神经之间达到无张力缝合,并可在缝合神经两断端之间形成有益于神经生长微环境的小间隙。
2.诉述导管可以简化应用较细供体神经修复较粗受损神经的手术操作过程,并能提高神经再生和修复效果。
3.所述神经导管采用人工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材料对人体无害,其降解周期与神经再生周期匹配,不会长期存留导致对修复神经的卡压。
4.所述神经导管亦可以应用与一个供体神经修复若干受体神经的临床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神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生物导管(简称神经导管),该导管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的变径段;其中:
大径段、小径段分别为长1.5mm的不同直径的圆管,其内径范围均为 1mm-10mm,且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小径段的内径,实际上,大径段与小径段的内径可根据需要进行配比;
变径段的长度为2mm,其内径呈锥形,即其内径从衔接大径段的一端至衔接小径段的一端逐渐缩小。
所述神经导管的管壁厚均为1mm为宜。
所述神经导管的制备材料主要包括脱乙酰壳聚糖、几丁质、纤维蛋白原、乙酸以及三氟乙醇。
所述神经导管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将脱乙酰壳聚糖、几丁质、纤维蛋白原、乙酸以及三氟乙醇按照3:1:2:1:2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注入到模具中,-70℃冻干,24小时后将得到的神经导管连同模具在超声清洗机中质量体积百分比10%的NaHCO3水溶液浸泡并清洗5~30分钟,以中和神经导管上未挥发完全的乙酸,然后从模具上取下神经导管,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多次,最后真空干燥即得。
其中,所述质量比为优选值,实际上脱乙酰壳聚糖、几丁质、纤维蛋白原、乙酸以及三氟乙醇的质量比处于2.5-3.5:0.5-1.5:1.5-2.5:0.5-1.5:1.5-2.5的范围内即可。
实施例2
神经导管套接缝合不同大小神经的动物试验:
取材不同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大白兔、山羊)不同直径新鲜神经,根据所缝合神经选用相应的神经导管,神经导管选用原则:导管内径=欲套接神经直径+0.2mm。
神经套接缝合方法:4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将选取好的神经导管置于欲缝合的不同直径神经两断端之间,取临床用两头带针的8-0尼龙显微缝线,用显微剪刀自缝线正中剪断,缝线自大径段(小径段)与变径段的交界处由外向内穿透管壁,在距神经近侧断端1mm将神经外膜缝合一针后,再将缝针自内向外穿过管壁,拉紧管壁外缝线,打结,神经断端即嵌入套管内大约1.5mm,两端神经各缝2针。应用本缝合方法可轻松将不同直径神经进行套接缝合、且两端缝合神经于套管之间张力很小。
实施例3
神经导管在臂丛神经损伤手术修复术中的模拟应用:
取人尸体标本3具,暴露右侧颈4-7神经,制作右侧颈4-7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由两名住院医师(低年资医师,从未进行过此类临床手术)在高年资医生指导下分别模拟应用同侧肌皮神经套接缝合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小间隙套接缝合;应用副神经、健侧(对侧)颈七神经、肋间神经套接缝合颈4-7 神经等临床常见手术操作。两名低年资医生均能顺利完成相关神经缝合,并达到临床手术要求水平。说明应用神经导管可简化臂丛神经损伤手术操作,易于此类手术的普及。
实施例4
神经导管套接缝合与神经外膜缝合修复不同直径神经的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及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220-250克,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麻醉,无菌状态下暴露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于神经分叉下5mm处切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左侧行腓总神经近端与胫神经远端直接外膜缝合,右侧行腓总神经近端与胫神经远端锥形套管套接缝合。术后3天、 1周、2周、4周、8周,分别随机取12只,取材两侧修复神经,随机选6只应用生物力学仪进行修复神经生物力学测量、另外6只神经行组织学观察和有髓神经纤维染色。生物力学实验所测结果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侧直接外膜缝合与锥形套管缝合之间生物力学之间差异。
实验结果:
1.)力学特点:
术后3天,套接修复神经侧力学均值高于直接外膜缝合组,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术后2周,套接修复神经侧力学均值高于直接外膜缝合组,且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术后4周、8周,套接修复神经侧力学统计学无明显差异。
2.)组织学观察:
套接缝合组:术后3天两神经断端未连接,近端神经断端处可见陈旧性的出血及坏死组织,内有炎性细胞。神经纤维染色可见断端处小部分神经崩解;套接间隙内可见纤维蛋白样物质、少量血细胞及炎性细胞;远端神经可见大量变性、膨胀的崩解球样细胞,细胞核增多。术后1周,两端神经未完全连接,近端神经初步形成锥形的生长结构,套管内仍可见少量纤维蛋白样物质及散在的炎性细胞,远端神经,继续呈变性样,神经纤维基本完全崩解。术后2周,近端再生神经长入远端神经,新生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较低。术后4周,近端再生神经纤维沿远端神经向终末端生长,髓鞘成熟度较2周高。术后8周,组织学观察与4周相似,再生神经髓鞘成熟度较4周高。
外膜缝合组:术后3天,两神经断端处可见少量陈旧性出血及坏死组织,近端神经断端处可见小部分神经崩解,远端呈变性状态。术后1周,新生神经纤维已经通过缝合口达到远端,新生神经纤维较细,并可见有部分新生神经纤维沿缝合口长入神经外。术后2周,可见近端再生神经纤维继续向远端神经生长,缝合口外部仍有逃逸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包绕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术后4周、8周,与术后2周类似,神经髓鞘成熟度较2周高。缝合口逃逸神经纤维仍然存在。
结论:应用锥形套管进行不同直径之间的神经套接缝合,供体再生神经纤维可顺利通过小间隙长入受体神经,并且较传统外膜缝合可显着减少神经纤维的逃逸,减少神经瘤的形成。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的变径段;其中:
大径段的内径大于小径段的内径;
变径段的内径从衔接大径段的一端至衔接小径段的一端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段、小径段的长度为1.5mm,所述变径段的长度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段的内径范围为1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径段的内径范围为1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段、小径段以及变径段的管壁厚均为1mm。
CN201820325535.XU 2018-03-09 2018-03-09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Active CN209450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5535.XU CN209450593U (zh) 2018-03-09 2018-03-09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5535.XU CN209450593U (zh) 2018-03-09 2018-03-09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0593U true CN209450593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5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25535.XU Active CN209450593U (zh) 2018-03-09 2018-03-09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05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6622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桥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6622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桥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1987B (zh) 一种脱细胞生物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JP4302188B2 (ja) 胃粘膜下組織由来組織移植片
CN107007886B (zh) 一种生物组织基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E60009339T2 (de) Zusammensetzung zur gewebsregeneration
CN110236622A (zh)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桥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29562B1 (ko) 결장절제없이 염증성 장 질환을 치료하는 방법 및 조성물
US11116504B2 (en) Anastomotic/occlusion reinforcing and repairing composite member as well a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H11503051A (ja) 過酢酸架橋非抗原性icl移植片
CN107029296A (zh) 一种引导骨再生的骨膜修补片、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85488B (zh)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备的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274B (zh) 一种疝生物修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3341A (zh) 一种组织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50593U (zh) 用于不同大小神经套接缝合的人工神经导管
Koontz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use of dead fascia grafts for hernia repair
Zhang et al. Use of a novel, reinforced, low immunogenic, porcine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 patch to repair a supraspinatus tendon defect in a rabbit model
CN107007882A (zh) 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2501A (zh) 一种肩袖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8822856U (zh) 用于神经转位修复缝合的神经套管
CN100408110C (zh) 哺乳动物神经纤维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取制作方法
CN110368526A (zh) 一种医用去细胞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OÇMAN et al. Can a small intestine segment be an alternative biological conduit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CN109865159A (zh) 一种蚕丝网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33340B (zh) 脱细胞基质尿道悬吊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U2311879C1 (ru) Миниинвазивный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дефектов брюшной стенки
CN104383595A (zh) 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羧甲基几丁质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