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5503U -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5503U
CN209445503U CN201920172903.6U CN201920172903U CN209445503U CN 209445503 U CN209445503 U CN 209445503U CN 201920172903 U CN201920172903 U CN 201920172903U CN 209445503 U CN209445503 U CN 209445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out component
airflow chann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29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宏亮
陈良锐
汪先送
张滔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29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5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5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5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部件和风道部件,出风框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风道件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第一进风口流入第一气流通道内,在第二出风口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内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组件,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一进风口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

Description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送风时,气流在风道部件向出风框过渡流动时,产生气动噪声,影响了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具有噪声低、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出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部件,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与所述出风框部件连接,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件,所述风道件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一进风口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出风组件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的朝向所述风道件的端面局部朝向所述风道件凸出以形成环形的配合段,所述配合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径不同以形成配合台阶面,所述风道件部分伸入所述配合段内,且所述风道件的端面与所述配合台阶面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配合段的内周壁朝向所述配合段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所述风道件伸入所述配合段部分的外周壁形成为与所述配合段的内周壁相适配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配合段的周壁的厚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降噪件,所述降噪件与所述出风框的外周壁连接,且所述降噪件沿所述出风框的周向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降噪件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设有可摆动的导风百叶,以调整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周壁设有枢转孔,所述导风百叶设有与所述枢转孔相适配的枢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转孔为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部件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设有第一通孔;和后板,所述后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连接,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前板和/或所述后板连接,所述出风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框,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风道件,多个所述出风框与多个所述风道件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板具有朝向所述风道部件延伸的环形装配段,所述风道件的朝向所述出风框的一端穿过所述装配段并与所述出风框配合,沿由所述后板至所述前板的方向上,所述装配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进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上,所述风道件的外径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为上述所述的出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出风组件的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一进风口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出风组件的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向第一进风口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圈示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框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框部件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圈示的C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C-C截面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圈示的D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出风组件1000,
出风框部件100,
出风框10,导风部11,枢转孔110,止挡部111,导风百叶105,第一方向百叶12,避让槽120,配合轴121,第二方向百叶13,枢转轴101,支撑杆15,百叶连杆16,配合卡勾160,驱动组件17,附加百叶18,驱动弹簧19,配合段102,配合台阶面103,限位部106,降噪件107,
前板20,
后板30,装配段310,
风道部件500,
风道件60,
第一气流通道S1,第一进风口A1,第一出风口A2,
第二气流通道S2,第二进风口B1,第二出风口B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0、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0,出风组件1000包括:出风框部件100和风道部件500。
具体而言,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出风框部件100包括出风框10,出风框10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S1,第一气流通道S1具有第一进风口A1和第一出风口A2。空气气流可以经第一进风口A1进入第一气流通道S1内,并从第一出风口A2流出第一气流通道S1,第一气流通道S1可以起到限制气流流向的作用,使空气气流可以按照预设流动方向在第一气流通道S1内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风道部件500与出风框部件10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风道部件500与出风框部件100之间可以是利用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风道部件500与出风框部件100之间也可以是插接配合连接。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风道部件500包括风道件60,风道件60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S2,第二气流通道S2具有第二进风口B1和第二出风口B2。空气气流可以经第二进风口B1进入第二气流通道S2内,并从第二出风口B2流出第二气流通道S2。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出风口B2流出的气流经第一进风口A1流入第一气流通道S1内。也就是说,第二气流通道S2的第二出风口B2与第一气流通道S1的第一进风口A1连通,从第二气流通道S2内流出的气流可以流入第一气流通道S1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出风口B2的径向方向上(即图5和图6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二出风口B2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A1的环形内周壁的内侧。由此,当气流从第二出风口B2流向第一进风口A1过渡流动时,气流不会与第一进风口A1的端面发生撞击,从而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1000内的气流流动噪声。而且,可以避免气流与第一进风口A1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0,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B2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A1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B2向第一进风口A1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A1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1000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出风组件1000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出风框10的朝向风道件60的端面局部朝向风道件60凸出以形成环形的配合段102,配合段102的内径与第一气流通道S1的内径不同以形成配合台阶面103,风道件60部分伸入配合段102内,且风道件60的端面与配合台阶面103相抵。由此,便于风道件60与出风框10之间的配合连接,而且,可以提高风道件60与出风框10连接处的气密性,有效避免了气流从风道件60与出风框10的连接处“泄气”而产生的“啸鸣”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沿由第一进风口A1至第一出风口A2的方向(即图5和图6中所示的由后向前的方向),配合段102的内周壁朝向配合段102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风道件60伸入配合段102部分的外周壁形成为与配合段102的内周壁相适配的形状。
也就是说,如图5和图6所示,沿由后向前的方向上,配合段102的内周壁的纵截面可以被构造为朝向配合段102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的斜面。相应地,风道件60的外周壁的纵截面被构造为与配合段102的内周壁相适配的斜面。由此,可以提高风道件60与出风框10之间配合的牢固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使风道件60与出风框10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有效避免了风道件60与出风框10之间的连接处因漏气而产生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沿由第一进风口A1至第一出风口A2的方向(即图5和图6中所示的由后向前的方向),配合段102的周壁的厚度逐渐增大。由此,便于配合段102内周壁形成朝向配合段102中心轴线倾斜的结构形状,便于配合段102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降低风道件6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出风组件1000还可以包括:降噪件107,降噪件107与出风框10的外周壁连接,且降噪件107沿出风框10的周向方向延伸。例如,降噪件107可以是海绵或其他消音结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出风框10的外周壁上设置降噪件107,降噪件107可以吸收第一气流通道S1内向外传播的噪声,避免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噪声传播至外界,提高了出风组件1000送风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出风框10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106,以限制降噪件107的位移。例如,限位部106可以形成为出风框10外周壁上的环形凸起,降噪件107的一端可以与限位部106相抵。由此,可以有效避免降噪件107相对于出风框10发生相对移动,提高了降噪件107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降噪件107与出风框10的外周壁可以粘接连接。由此,可以提高降噪件107的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提高降噪件107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气流通道内可以设有可摆动的导风百叶,以调整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导风百叶,可以通过调整导风百叶的不同朝向,以调整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使出风框出风框10具有送风多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导风百叶105可以包括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第一方向百叶1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方向百叶1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也就是说,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使第一出风口A2的气流具有多样化的流动方向。
例如,通过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百叶12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调整第一方向百叶12,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百叶12的方向上调整第一出风口A2处气流的流向;通过沿垂直于第二方向百叶13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调整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百叶13的方向上调整第一出风口A2处气流的流向。由此,配合调整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使第一出风口A2处的气流具有出风多样性。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方向百叶1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均可以沿垂直于其延伸的方向摆动,以调节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的朝向。通过调整第一方向百叶12的不同朝向,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调整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气流流向;通过调整第二方向百叶13的不同朝向,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调整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气流流向。由此,配合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实现第一气流通道S1内气流的不同流动方向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沿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例如,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方向百叶12可以位于第二方向百叶13的上游;当然,第一方向百叶12也可以位于第二方向百叶13的下游。通过将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沿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气流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可以避免在调整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时,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之间发生相互碰撞干涉,提高了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不同朝向调整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方向百叶12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方向百叶12均可摆动,多个第二方向百叶13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方向百叶13均可摆动。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方向百叶12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对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气流起到分割的作用,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A2流出的气流更加均匀、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气流通道S1的内周壁设有枢转孔110,导风百叶105设有与枢转孔110相适配的枢转轴101。由此,在枢转轴101与枢转孔110的配合作用下,可以方便地使导风百叶105摆动以调整第一出风口A2的气流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枢转孔110可以为盲孔。也就是说,枢转孔110不采用贯通出风框10的通孔。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枢转孔110设置为盲孔,可以避免第一气流通道S1内的气体从枢转孔110内流出而产生噪声。而且,通过将枢转孔110设置为盲孔,可以避免导风百叶105转动时,枢转轴101刮损出风框10外周壁上的降噪件1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出风框部件100还包括:前板20和后板30。
前板20与后板30连接,前板20设有第一通孔,后板30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出风框10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出风框10与前板20和/或后板30连接。也就是说,出风框10可以与前板20连接,例如,出风框10可以与前板20一体成型,出风框10也可以与前板20之间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出风框10也可以与后板30连接,例如,出风框10可以与后板30一体成型,出风框10也可以与后板30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当然,出风框10还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分别与前板20和后板30连接,由此,便于出风框10的固定装配,而且,可以提高出风框10与前板20和后板30之间装配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出风框部件100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框10,风道部件5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风道件60,多个出风框10与多个风道件60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出风框10和多个风道件60,可以提高风道出风组件1000出风的多样性。
如图1-图3所示,出风框0部件100设有两个出风框10,两个出风框1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风道件60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位于上方的风道件60内可以设有对旋风机,对旋风机的两个风机可以是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位于上方的风道件60与上方的出风框10相对;位于下方的风道件60内可以设有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位于下方的风道件60与下方的出风框10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后板30具有朝向风道部件500延伸的环形装配段310,风道件60的朝向出风框10的一端穿过装配段310并与出风框10配合,沿由后板30至前板20的方向上(即图5和图6中所示的由后向前的方向),装配段31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便于风道件60与出风框部件100之间的配合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风道件60时,可以沿由后向前的方向将风道件60的前端穿过装配段310,使风道件60的前端与配合台阶面103相抵。通过沿由后向前的方向上,装配段31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装配风道件60时,装配段310逐渐减小的横截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风道件60装配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沿第二进风口B1至第二出风口B2的方向上,风道件60的外径逐渐减小。由此,便于风道件60与出风框部件100之间的配合装配。如图5和图6所示,沿由后向前的方向,风道件60的外径逐渐减小。
在装配风道件60时,风道件60的前端可以沿由后向前的方向穿过装配段310并与配合台阶面103配合。通过将风道件60的前端的外径设置的较小,便于风道件60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组件1000,出风组件1000为上述所述的出风组件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出风组件100的第二出风口B2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A1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B2向第一进风口A1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A1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1000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出风组件100的第二出风口B2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A1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B2向第一进风口A1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A1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1000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下面参照图1-图1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组件1000包括:出风框部件100和风道部件500。
其中,如图1所示,出风框部件100包括:前板20、后板30和出风框10,前板20和后板30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出风框10与前板20一体成型,出风框10与后板30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后板30具有向后延伸的环形装配段310,风道部件500包括风道件60,风道件60的前端穿过装配段310并与出风框10配合,沿由后向前的方向上,装配段31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风道件60的外径逐渐减小。
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框部件10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出风框10。相应地,风道部件500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风道件60。位于上方的风道件60对应设有对旋风机,对旋风机的两个风机可以是轴流电机,对旋风机的两个风机也可以是斜流风机,位于上方的风道件60与上方的出风框10相对。位于下方的风道件60可以对应设有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位于下方的风道件60与下方的出风框10相对。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出风框10包括:导风部11、导风百叶105、支撑杆15、百叶连杆16、驱动组件17、降噪件107和附加百叶18。
其中,如图1所示,出风框10具有第一气流通道S1,第一气流通道S1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如图5所示,第一气流通道S1具有第一进风口A1和第一出风口A2。空气气流可以从第一进风口A1进入到第一气流通道S1内,并从第一出风口A2流出第一气流通道S1。第一气流通道S1可以限制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按照预定的流动方向在第一气流通道S1内流动。如图5所示,沿由后之前的方向上,第一气流通道S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风道件60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S2,第二气流通道S2具有第二进风口B1和第二出风口B2。空气气流可以经第二进风口B1进入第二气流通道S2内,并从第二出风口B2流出第二气流通道S2。第二出风口B2流出的气流经第一进风口A1流入第一气流通道S1内。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出风口B2的径向方向上,第二出风口B2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A1的环形内周壁的内侧。
如图5和图6所示,出风框10的朝向风道件60的端面局部朝向风道件60延伸以形成环形的配合段102,配合段102的内径与第一气流通道S1的内径不同以形成配合台阶面103,风道件60的前端穿过装配段310伸入配合段102内,且风道件60的前端面与配合台阶面103相抵。
如图5和图6所示,沿由后向前的方向上,配合段102的周壁的厚度逐渐增大,且配合段102的内周壁的纵截面可以被构造为朝向配合段102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的斜面。相应地,风道件60的外周壁的纵截面被构造为与配合段102的内周壁相适配的斜面。
如图5和图6所示,降噪件107与出风框10的外周壁粘接接,且降噪件107沿出风框10的周向方向延伸。如图5和图6所示,出风框10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106,以限制降噪件107的位移。
如图3所示,导风百叶105包括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向百叶1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方向百叶13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均为间隔设置且可摆动的多个。
如图9所示,第一气流通道S1的内周壁上可以间隔设有多个枢转孔110,导风百叶105的两端设有与多个枢转孔110相适配的枢转轴101,多个枢转孔110均为盲孔。
如图10所示,支撑杆15与导风部11连接,第一方向百叶12与支撑杆15可枢转地连接,百叶连杆16与支撑杆15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且正对设置,百叶连杆16与支撑杆15的前后方向之间的距离间隔不小于3mm。百叶连杆16与第一方向百叶12可枢转地连接,驱动组件17与百叶连杆16连接,以驱动百叶连杆16带动第一方向百叶12沿上下方向摆动。
如图11所示,第一方向百叶12设有避让槽120,避让槽120内设有配合轴121,百叶连杆16上设有与避让槽120相适配的配合卡勾160。百叶连杆16通过配合卡勾160勾挂至配合轴121上,在配合卡勾160与配合轴121的配合作用下,百叶连杆16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方向百叶12摆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气流通道S1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六个第一方向百叶12,第一方向百叶12的上方和下方各设有一个附加百叶18。其中,位于上方的附加百叶18通过驱动弹簧19与最上方的第一方向百叶12连接,位于上方的附加百叶18的上方设有止挡部111,以限制上方的附加百叶18向上摆动;位于下方的附加百叶18通过驱动弹簧19与最下方的第一方向百叶12连接,位于下方的附加百叶18的下方设有止挡部111,以限制下方的附加百叶18向下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框10可以用于空调室内机内,当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为了避免冷气流直吹用户而引起不适感,可以通过百叶连杆16带动第一方向百叶12向上摆动,以使冷气流向上吹送。第一方向百叶12向上摆动时,可以通过驱动弹簧19带动位于下方附加百叶18向上摆动。此时,位于上方的附加百叶18由于止挡部111的止挡限位无法向上摆动,从而可以避免上方的附加百叶18遮挡第一气流通道S1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
当空调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时,为了使热气流向下方输送,可以通过百叶连杆16带动第一方向百叶12向下摆动,以使气流向下吹送。第一方向百叶12向下摆动时,可以通过驱动弹簧19带动位于上方的附加百叶18向下摆动。此时,位于下方的附加百叶18在止挡部111的止挡作用下无法向下摆动,从而可以避免下方的附加百叶18遮挡第一气流通道S1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
由此,通过设置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百叶12和第二方向百叶13,可以调整出风框10气流通道S1内的气流流向,使出风框10出风口处A2的气流流向具有多样性,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出风方向需求进行相应地调节,提高了出风框10出风的舒适性。
而且,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B2的环形内周壁位于第一进风口A1的环形内周壁的径向内侧,可以避免气流从第二出风口B2向第一进风口A1过渡流动时,气流与第一进风口A1的端面发生碰撞,而造成气流的能量损失和产生噪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出风组件1000内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了出风组件1000送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框部件,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与所述出风框部件连接,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件,所述风道件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环形内周壁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环形内周壁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朝向所述风道件的端面局部朝向所述风道件凸出以形成环形的配合段,所述配合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径不同以形成配合台阶面,所述风道件部分伸入所述配合段内,且所述风道件的端面与所述配合台阶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配合段的内周壁朝向所述配合段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所述风道件伸入所述配合段部分的外周壁形成为与所述配合段的内周壁相适配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配合段的周壁的厚度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噪件,所述降噪件与所述出风框的外周壁连接,且所述降噪件沿所述出风框的周向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降噪件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设有可摆动的导风百叶,以调整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周壁设有枢转孔,所述导风百叶设有与所述枢转孔相适配的枢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孔为盲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部件还包括:
前板,所述前板设有第一通孔;和
后板,所述后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连接,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前板和/或所述后板连接,所述出风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框,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风道件,多个所述出风框与多个所述风道件一一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具有朝向所述风道部件延伸的环形装配段,所述风道件的朝向所述出风框的一端穿过所述装配段并与所述出风框配合,沿由所述后板至所述前板的方向上,所述装配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进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上,所述风道件的外径逐渐减小。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920172903.6U 2019-01-30 2019-01-30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9445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2903.6U CN209445503U (zh) 2019-01-30 2019-01-30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2903.6U CN209445503U (zh) 2019-01-30 2019-01-30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5503U true CN209445503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3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2903.6U Active CN209445503U (zh) 2019-01-30 2019-01-30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55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316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316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97747A1 (zh) 空调器
CN104676747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546647B (zh) 轴流柜机
WO2022052714A1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116980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WO2011113297A1 (zh) 换气扇
CN107923413A (zh)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9445503U (zh) 出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044039A (zh)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部件和空调器
CN208779562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9114673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8669661U (zh) 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09541018U (zh)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09558544U (zh) 空调器
CN21876393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63U (zh) 空调器
CN209558524U (zh) 出风框部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597437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06222646U (zh) 壁挂式球形室内机
WO2022078500A1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08936296U (zh) 空调器
CN20967247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285487A (zh) 一种空调器
US11635213B2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