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2473U -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 Google Patents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2473U
CN209412473U CN201822233365.5U CN201822233365U CN209412473U CN 209412473 U CN209412473 U CN 209412473U CN 201822233365 U CN201822233365 U CN 201822233365U CN 209412473 U CN209412473 U CN 209412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sub
sewing
collar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33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伟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333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2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2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247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该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包括夹料部件、限位部件以及支撑部件,夹料部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重叠设置,第二压板具有卡设槽,第三压板铰接于第二压板,限位部件连接于支撑部件,限位部件的同一侧面具有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上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用于对翻领裁片、第一领座裁片以及第二领座裁片进行缝合,能够简化针对衣领裁片的落下级工序,节时节力,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使用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后减少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减少对工人的培训周期,且无需人工手动校准,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花样机落下级是制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在针对衣领裁片进行落下级工序时,传统的做法是工人需先将制备衣领所需的三块裁片依次铺放在车缝平台上,使用相应款式的领模对准三块裁片的一端进行定位,然后按照领模的形状车缝该端。该端车缝完成后,员工手动整理对齐三块裁片的另一端,再将领模对准三块裁片的另一端,再次对三块裁片的另一端进行车缝。传统的落下级工序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工人手动对准三块裁片的操作容易造成偏差导致成衣出现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落下级工序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节时节力、生产效率高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包括夹料部件、限位部件以及支撑部件,所述夹料部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重叠设置,所述第二压板具有用于供翻领裁片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卡设槽,所述第三压板铰接于所述第二压板,所述限位部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的同一侧面具有用于对第一领座裁片的领上口边缘的两角分别限位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卡设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均相对,当所述第一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所述第三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车缝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铰接于所述支撑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料部件还包括第四压板,所述第四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重叠设置,且所述第四压板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卡设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料部件还包括第五压板,所述第五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重叠设置,当所述第三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五压板靠近所述车缝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压板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子压板以及第二子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三子压板以及第四子压板,所述第三压板包括第五子压板以及第六子压板;
所述第一子压板与所述第三子压板重叠设置,所述第三压板具有用于供所述翻领裁片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第一卡设槽,所述第五子压板铰接于所述第三子压板;当所述第一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第一卡设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相对,当所述第一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所述第五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三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五子压板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第一车缝通道;
所述第二子压板与所述第四子压板重叠设置,所述第四压板具有用于供所述翻领裁片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第二卡设槽,所述第六子压板铰接于所述第四子压板;当所述第二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第二卡设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当所述第二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所述第六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四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六子压板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第二车缝通道,所述第一车缝通道与所述第二车缝通道形成所述车缝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压板包括第七子压板以及第八子压板,所述第七子压板与所述第三子压板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七子压板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一卡设槽,所述第八子压板与所述第四子压板重叠设置,且所述第八子压板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二卡设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压板、所述第三子压板以及所述第七子压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子压板、所述第四子压板以及所述第八子压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压板包括第九子压板以及第十子压板,所述第九子压板与所述第五子压板重叠设置,当所述第五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三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九子压板靠近所述第一车缝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子压板贴合;所述第十子压板与所述第六子压板重叠设置,当所述第六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四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十子压板靠近所述第二车缝通道且与所述第二子压板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以及所述第三压板上均具有磁性件,所述第一压板上的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三压板上的所述磁性件能够磁性相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衣领车缝机构。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衣领车缝机构,包括花样机、送料装置、机台以及上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所述花样机以及所述送料装置均设在所述机台上,所述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支撑部件连接于所述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支撑部件移动以配合所述花样机进行车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用于对翻领裁片、第一领座裁片以及第二领座裁片进行缝合,能够简化针对衣领裁片的落下级工序,节时节力,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使用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后减少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减少了对工人的培训周期,且无需人工手动校准,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上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中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子压板以及第二子压板,第二压板包括第三子压板以及第四子压板,第三压板包括第五子压板以及第六子压板。第一子压板、第三子压板以及第五子压板配合对衣领裁片的一端进行定位,第二子压板、第四子压板以及第六子压板配合对衣领裁片的另一端进行定位。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对翻领裁片、第一领座裁片以及第二领座裁片的两端分别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对衣领裁片的定位精度,防止衣领裁片在落下级工序中发生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支撑部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限位部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第一压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第二压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第三压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第四压板的俯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第五压板的俯视图;
图9为第一领座裁片的形状示意图;
图10为翻领裁片的形状示意图;
图11为第二领座裁片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0、夹料部件;110、第一压板;111、第一子压板;112、第二子压板;120、第二压板;121、第三子压板;122、第一卡设槽;123、第四子压板;124、第二卡设槽;130、第三压板;131、第五子压板;132、第六子压板;140、第四压板;141、第七子压板;1411、第一贴合部;1412、第一突出部;1413、第二突出部;1414、第一容置槽;142、第八子压板;1421、第二贴合部;1422、第三突出部;1423、第二突出部;1424、第二容置槽;150、第五压板;151、第九子压板;152、第十子压板;200、限位部件;210、第一限位件;211、第一限位槽;220、第二限位件;221、第二限位槽;300、支撑部件;310、送料板;320、支撑板;400、磁性件;20、第一领座裁片;30、翻领裁片;40、第二领座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衣领车缝机构。上述的衣领车缝机构包括花样机、送料装置、机台以及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花样机以及送料装置均设在机台上。
参见图1所示,上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包括第一夹具100、限位部件200以及支撑部件300。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的支撑部件300连接于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能够带动支撑部件300移动以配合花样机进行车缝。
夹料部件100包括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以及第三压板130。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重叠设置,第二压板120具有用于供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卡设槽,第三压板130铰接于第二压板120。限位部件200连接于支撑部件300,限位部件200的同一侧面具有用于对第一领座裁片20的领上口边缘的两角分别限位的第一限位槽211以及第二限位槽221。当第一压板110压在支撑部件300上时,卡设槽的槽口与第一限位槽211的槽口以及第二限位槽221的槽口均相对。当第一压板110压在支撑部件300上且第三压板130转动至与第二压板120贴合时,第三压板130与限位部件200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车缝通道。其中,翻领裁片30的形状参见图10所示,第一领座裁片20的形状参见图9所示,第二领座裁片40的形状参见图11所示。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压板110铰接于支撑部件300。第一压板110铰接于支撑部件300的设置能够实现更加牢固的对第一领座裁片20进行定位,且利于工人操作。
参见图1及图7所示,夹料部件100还包括第四压板140。第四压板140与第二压板120重叠设置,且第四压板140至少部分遮挡卡设槽。通过上述设置,工人能够将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在第二压板120的卡设槽内,并利用第四压板140压住翻领裁片30的部分位置,防止翻领裁片30发生移位。
优选地,第四压板140部分遮挡卡设槽。上述设置能够利于工人将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入卡设槽内。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以及第四压板14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以及第四压板140为一体式结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之间、第二压板120与第四压板140之间发生移位,提高定位精准度。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压板110的铰接边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压板11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压板12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第三压板13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也大于第二压板12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参见图1及图8所示,夹料部件100还包括第五压板150。第五压板150与第三压板130重叠设置,当第三压板130转动至与第二压板120贴合时,第五压板150靠近车缝通道且与第一压板110贴合。上述设置是由于当第一压板11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压板12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时,第二领座裁片40部分位于第二压板120上,部分位于第一压板110上,此时,第二领座裁片40有高度差,第三压板130转动至与第二压板120贴合时,虽然能够压紧位于第二压板120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但不能够压紧位于第一压板110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故通过第五压板150补足高度差压紧位于第一压板110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
参见图4、图5及图6所示,第一压板110包括第一子压板111以及第二子压板112,第二压板120包括第三子压板121以及第四子压板123,第三压板130包括第五子压板131以及第六子压板132。
第一子压板111与第三子压板121重叠设置,第三子压板121具有用于供翻领裁片30的一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第一卡设槽122,第五子压板131铰接于第三子压板121。当第一子压板111压在支撑部件300上时,第一卡设槽122的槽口与第一限位槽211的槽口相对。当第一子压板111压在支撑部件300上且第五子压板131转动至与第三子压板121贴合时,第五子压板131与限位部件200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第一车缝通道。
第二子压板112与第四子压板123重叠设置,第四子压板123具有用于供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第二卡设槽124,第六子压板132铰接于第四子压板123。当第二子压板112压在支撑部件300上时,第二卡设槽124的槽口与第二限位槽221的槽口相对,当第二子压板112压在支撑部件300且第六子压板132转动至与第四子压板123贴合时,第六子压板132与限位部件200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第二车缝通道,第一车缝通道与第二车缝通道形成车缝通道。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一领座裁片20、翻领裁片30以及第二领座裁片40的两端分别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对衣领裁片的定位精度,防止衣领裁片在落下级工序中发生移位。
优选地,第一子压板111以及第二子压板112均铰接于支撑部件300,且第一子压板111与第二子压板112并列设置,且第一子压板111的铰接边与第二子压板112的铰接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通过上述设置,工人能够在机台的一侧实现转动开合第一夹具100以及第二夹具200,操作简单方便。
参见图7所示,第四压板140包括第七子压板141以及第八子压板142。第七子压板141与第三子压板121重叠设置,且第七子压板141至少部分遮挡第一卡设槽122。第八子压板142与第四子压板123重叠设置,且第八子压板142至少部分遮挡第二卡设槽124。通过上述设置,工人能够将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在第一卡设槽122内,将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在第二卡设槽124内,并利用第七子压板141以及第八子压板142压住翻领裁片30的部分位置,防止翻领裁片30发生移位。
具体地,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七子压板141具有第一贴合部1411、第一突出部1412以及第二突出部1413。第一贴合部1411与第三子压板121贴合,第一贴合部1411具有第一容置槽1414,第一突出部1412与第一容置槽1414的槽底边中部贴合,第二突出部1413与第一容置槽1414的槽底边以及第一容置槽1414的槽侧边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突出部1412呈矩形,第一突出部1412的一边与第一容置槽1414的槽底边贴合。第二突出部1413呈三角形,第二突出部1413相邻的两边分别与第一容置槽1414的槽底边以及第一容置槽1414的槽侧边贴合。
第八子压板142具有第二贴合部1421、第三突出部1422以及第四突出部1423。第二贴合部1421与第四子压板123贴合,第二贴合部1421具有第二容置槽1424,第三突出部1422与第二容置槽1424的槽底边中部贴合,第四突出部1423与第二容置槽1424的槽底边以及第二容置槽1424的槽侧边贴合。
进一步地,第三突出部1422呈矩形,第三突出部1422的一边与第二容置槽1424的槽底边贴合。第四突出部1423呈三角形,第四突出部1423相邻的两边分别与第二容置槽1424的槽底边以及第二容置槽1424的槽侧边贴合。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子压板111、第三子压板121以及第七子压板141为一体式结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子压板111与第三子压板121之间、第三子压板121与第七子压板141之间发生移位,提高定位精准度。第二子压板112、第四子压板123以及第八子压板142为一体式结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二子压板112与第四子压板123之间、第四子压板123与第八子压板142之间发生移位,提高定位精准度。
参见图8所示,第五压板150包括第九子压板151以及第十子压板152。第九子压板151与第五子压板131重叠设置,当第五子压板131转动至与第三子压板121贴合时,第九子压板151靠近第一车缝通道且与第一子压板111贴合。第十子压板152与第六子压板132重叠设置,当第六子压板132转动至与第四子压板123贴合时,第十子压板152靠近第二车缝通道且与第二子压板112贴合。上述设置是由于当第一子压板11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子压板121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时,第二领座裁片40部分位于第三子压板121上,部分位于第一子压板111上,此时,第二领座裁片40有高度差,第五子压板131转动至与第三子压板121贴合时,虽然能够压紧位于第三子压板121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但不能够压紧位于第一子压板111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故通过第九子压板151补足高度差压紧位于第一子压板111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同理,通过第十子压板152补足高度差压紧位于第二子压板112上的部分第二领座裁片40。
参见图2所示,支撑部件300包括送料板310以及支撑板320。送料板310连接于送料装置,送料板310具有安装孔,支撑板320安装在安装孔内,第一子压板111以及第二子压板112均铰接于支撑板320。
优选地,支撑板320上具有多个刻度线。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间隔相等。各个刻度线对应有标识数字。支撑板320上具有刻度线及标识数字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人直观的确认第一子压板111以及第二子压板112的安装位置。
参见图3所示,限位部件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10以及第二限位件220。第一限位件210以及第二限位件220均连接于支撑板320,第一限位件210与第二限位件220并列设置。第一限位件210具有第一限位槽211,第二限位件220具有第二限位槽221,第一限位槽211的槽口与第二限位槽221的槽口朝向相同。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压板110以及第三压板130上均连接有磁性件400。第一压板110上的磁性件400与第三压板130上的磁性件400能够磁性相吸。磁性件400能够夹紧第一压板110与第三压板130之间的翻领裁片30以及第二领座裁片40,使翻领裁片30以及第二领座裁片40在车缝过程中不会移位,提高衣领质量。
优选地,第一压板110以及第三压板130上的磁性件400的数量均可以是多个。多个磁性件400可以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压板110以及第三压板130的边缘,且第一压板110上的多个磁性件400与第三压板130上的多个磁性件400一一对应。具体地,磁性件400可以是磁铁。
使用上述衣领车缝机构的衣领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送料装置驱动支撑部件300运动以带动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移动至花样机下方。
参加图1所示,人工将第一领座裁片20置于支撑部件300上,第一领座裁片20的领上口边缘的两角分别卡设在限位部件200的第一限位槽211以及第二限位槽221内。人工将第一压板110压在第一领座裁片20上以对第一领座裁片20进行定位。
人工将翻领裁片30置于第一压板110上,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位于第四压板140下,且翻领裁片30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在第二压板120的卡设槽内,以对翻领裁片30进行定位。
人工将第二领座裁片40置于翻领裁片30上,且第二领座裁片40的领上口边缘沿限位部件200具有第一限位槽211以及第二限位槽221的侧面铺放,人工将第三压板130以及第五压板150压在第二领座裁片40上以对第二领座裁片40进行定位。
花样机动作,沿车缝通道对翻领裁片30、第一领座裁片20以及第二领座裁片40进行车缝。
上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用于对翻领裁片30、第一领座裁片20以及第二领座裁片40进行缝合,能够简化针对衣领裁片的落下级工序,节时节力,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使用衣领车缝夹具组件10后减少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减少了对工人的培训周期,且无需人工手动校准,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料部件、限位部件以及支撑部件,所述夹料部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重叠设置,所述第二压板具有用于供翻领裁片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卡设槽,所述第三压板铰接于所述第二压板,所述限位部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的同一侧面具有用于对第一领座裁片的领上口边缘的两角分别限位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卡设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均相对,当所述第一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所述第三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车缝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铰接于所述支撑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部件还包括第四压板,所述第四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重叠设置,且所述第四压板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卡设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部件还包括第五压板,所述第五压板与所述第三压板重叠设置,当所述第三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五压板靠近所述车缝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压板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子压板以及第二子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三子压板以及第四子压板,所述第三压板包括第五子压板以及第六子压板;
所述第一子压板与所述第三子压板重叠设置,所述第三压板具有用于供所述翻领裁片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第一卡设槽,所述第五子压板铰接于所述第三子压板;当所述第一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第一卡设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相对,当所述第一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所述第五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三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五子压板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第一车缝通道;
所述第二子压板与所述第四子压板重叠设置,所述第四压板具有用于供所述翻领裁片的领外口边缘部分位置卡设的第二卡设槽,所述第六子压板铰接于所述第四子压板;当所述第二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第二卡设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当所述第二子压板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且所述第六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四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六子压板与所述限位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且该间隔形成第二车缝通道,所述第一车缝通道与所述第二车缝通道形成所述车缝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压板包括第七子压板以及第八子压板,所述第七子压板与所述第三子压板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七子压板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一卡设槽,所述第八子压板与所述第四子压板重叠设置,且所述第八子压板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二卡设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压板、所述第三子压板以及所述第七子压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子压板、所述第四子压板以及所述第八子压板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压板包括第九子压板以及第十子压板,所述第九子压板与所述第五子压板重叠设置,当所述第五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三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九子压板靠近所述第一车缝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子压板贴合;所述第十子压板与所述第六子压板重叠设置,当所述第六子压板转动至与所述第四子压板贴合时,所述第十子压板靠近所述第二车缝通道且与所述第二子压板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以及所述第三压板上均具有磁性件,所述第一压板上的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三压板上的所述磁性件能够磁性相吸。
10.一种衣领车缝机构,包括花样机、送料装置以及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衣领车缝夹具组件,所述花样机以及所述送料装置均设在所述机台上,所述衣领车缝夹具组件的支撑部件连接于所述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支撑部件移动以配合所述花样机进行车缝。
CN201822233365.5U 2018-12-28 2018-12-28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12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3365.5U CN209412473U (zh) 2018-12-28 2018-12-28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3365.5U CN209412473U (zh) 2018-12-28 2018-12-28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2473U true CN209412473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1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3365.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12473U (zh) 2018-12-28 2018-12-28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24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5817A (zh) * 2018-12-28 2019-02-19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衣领车缝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5817A (zh) * 2018-12-28 2019-02-19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衣领车缝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09355817B (zh) * 2018-12-28 2024-03-19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衣领车缝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12473U (zh)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CN109667070A (zh) 一种锁眼机
CN109355817A (zh)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衣领车缝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N205999593U (zh) 压料机构
CN206070135U (zh) 车缝系统
CN208995700U (zh) 车缝间线模具
CN205821669U (zh) 一种裁片缝制模板
CN110219104A (zh) 一种用于缝制裤子脚口拉链的模板
CN216074278U (zh) 一种多功能拼腰头拉筒
CN103789934B (zh) 自动车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189039U (zh) 裁片拼缝加工系统
CN206189029U (zh) 裁片重叠定位机构
CN108842317B (zh) 一种鞋用复合多拼接的模具及使用方法
CN203782361U (zh) 自动车缝装置
CN109097920B (zh) 拉链筒加工辅助装置及拉链筒加工机构
CN210420435U (zh) 一种用于缝制裤子脚口拉链的模板
CN210596531U (zh) 一种用于多规格衣领车缝模板
CN203762434U (zh) 一种拉链的缝制工装
CN209759730U (zh) 衫身加工夹具组件以及衫身裁片车缝机构
CN214142815U (zh) 一种用于针织棒球领的上领模具
CN208917473U (zh) 车缝针板及车缝设备
CN208884111U (zh) 车缝定位装置及自动车缝设备
CN208995699U (zh) 拉链筒加工辅助装置及拉链筒加工机构
CN207452415U (zh) 一种箱包包边机
CN218491956U (zh) 衣服商标缝制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