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0017U -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0017U
CN209410017U CN201822061110.5U CN201822061110U CN209410017U CN 209410017 U CN209410017 U CN 209410017U CN 201822061110 U CN201822061110 U CN 201822061110U CN 209410017 U CN209410017 U CN 209410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plate
pair
vehicle device
shift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11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井成
王小林
吴春荣
罗成
黄小芳
马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Meelai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Meelai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Meelai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Meelai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11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0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0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00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便携式移车装置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铰接,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能够旋转至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前后两边贴合;第二框架通过第一安装板与第一主动轮组相连,第三框架通过第二安装板与第二主动轮组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使用便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有时候,由于违停,或者车位紧张等各种原因,会造成停车状况堪忧的局面。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有些车长期占用他人的车位的状况。总之在汽车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有时候也会出现乱停车的状况,需要采用强硬的措施,对车轮抱死的汽车进行拖到。为了提高移车的效率,这就需要自备体积小的移车装置,这样才能便于收放,同时还需要移车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使用灵活、方便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从右向左依次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
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分别与一对第一支撑板、一对第二支撑板、一对第三支撑板、一对第四支撑板铰接;
一对第一支撑板、一对第二支撑板、一对第三支撑板、一对第四支撑板分别设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前后两端,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前后两边旋转,第一支撑板、一对第二支撑板、一对第三支撑板、一对第四支撑板能够旋转至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前后两边贴合;
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两端底部均设有辅助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下方辅助轮之间设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的两端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底部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夹紧装置用于托起轮胎;
第一框架包括第一活动副框架、第一主框架,第一活动副框架能够通过导向机构在第二框架、第一主框架之间移动,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框架的第一活动副框架相连;
第三框架包括第三主框架、第三活动副框架,第三活动副框架能够通过导向机构在第三框架、第四框架之间移动,第三支撑板与第三框架的第三活动副框架相连;
第二框架通过第一安装板与第一主动轮组相连,第三框架通过第二安装板与第二主动轮组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与第一支撑板相连的第一电缸主体固定在第一框架上;与第二支撑板相连的第二电缸主体固定在第二框架上;与第三支撑板相连的第三电缸主体固定在第三框架上;与第四支撑板相连的第四电缸主体固定在第四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支撑板设于靠近第二框架侧的第一框架的前后端部,第一支撑板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框架贴合;
第二支撑板设于靠近第一框架侧的第二框架的前后端部,第二支撑板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支撑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第一支撑板首尾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四支撑板设于靠近第三框架侧的第四框架的前后端部,第四支撑板能够向左旋转与第四框架贴合;
第三支撑板设于靠近第四支撑板侧的第三框架的前后端部,第三支撑板能够向左旋转与第四支撑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第四支撑板首尾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导向机构包括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框架、第三框架之间为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框架、第三框架通过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夹紧装置为滚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移车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能够收缩,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旋转,灵活的闭合,使得整体的体积最小。
2、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移动,使得夹紧装置对轮胎进行抱紧,最终轮胎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上,便捷性高;
3、第二支撑板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支撑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第一支撑板5首尾相接,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体积小,美观性好。
4、第二框架、第三框架之间为可滑动连接,能够调整第二框架、第三框架之间的距离。
5、第二框架、第三框架之间可滑动连接的方式为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易于制作。
6、夹紧装置为滚筒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捷性高,可靠性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三框架;4-第四框架;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第三支撑板;8-第四支撑板;9-辅助轮;10-夹紧装置;12-第一主动轮组; 14-第二主动轮组;15-第三电缸;16-第四电缸;17-第一电缸;18-第二电缸;101-第一主框架;102-第一活动副框架; 103-第一导杆;104-第一螺杆;301-第三主框架;302-第三活动副框架;303-第二螺杆;304-第二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从右向左依次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
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分别与一对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铰接;
一对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分别设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端,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边旋转,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能够旋转至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边贴合;
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的两端底部均设有辅助轮9,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下方辅助轮9之间设有夹紧装置10,夹紧装置10的两端与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的底部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夹紧装置10用于托起轮胎;
第一框架1包括第一活动副框架102、第一主框架101,第一活动副框架102能够通过导向机构在第二框架2、第一主框架101之间移动,第一支撑板5与第一框架1的第一活动副框架102相连;
第三框架3包括第三主框架301、第三活动副框架302,第三活动副框架302能够通过导向机构在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之间移动,第三支撑板7与第三框架3的第三活动副框架302相连;
第二框架2与第一主动轮组12固定连接,第三框架3与第二主动轮组14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移车装置在不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能够旋转至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边贴合,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进行旋转,通过将导向机构电机的电源开启,移动第一活动副框架102、第三活动副框架302,使得相邻的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与第二框架2、第一活动副框架垂直,与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相连的夹紧装置10对汽车前轮进行托起;相邻的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与第四框架4、第三活动副框架302的框边垂直,相邻的与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相连的夹紧装置10对汽车后轮进行托起, 最终使得汽车的轮胎全部置于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相连的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上方。导向机构的电源可通过拖线板插接供电,或者为充电式锂电池供电。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支撑板5相连的第一电缸17主体固定在第一框架1上;与第二支撑板6相连的第二电缸18主体固定在第二框架2上;与第三支撑板7相连的第三电缸15主体固定在第三框架3上;与第四支撑板8相连的第四电缸16主体固定在第四框架4上。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5设于靠近第二框架2侧的第一框架1的前后端部,第一支撑板5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框架1贴合;
第二支撑板6设于靠近第一框架1侧的第二框架2的前后端部,第二支撑板6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支撑板5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第一支撑板5首尾相接,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美观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四支撑板8设于靠近第三框架3侧的第四框架4的前后端部,第四支撑板8能够向左旋转与第四框架4贴合;
第三支撑板7设于靠近第四支撑板8侧的第三框架3的前后端部,第三支撑板7能够向左旋转与第四支撑板8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第四支撑板8首尾相接贴合,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美观性好。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机构包括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简单,材料易得,制备方便,成本低。
具体的,第二框架2与第一框架1的第一主框架101之间贯穿有一对第一导杆103、第一螺杆104,第一螺杆104设于一对第一导杆103之间,第一支撑板5与第一框架1的第一活动副框架102相连,第一活动副框架102能够沿着第一导杆103相对于第一主框架101移动;
第三框架3的第三主框架301与第四框架4之间贯穿有一对第二导杆304、第二螺杆303,第二螺杆303设于一对第二导杆304之间,第三支撑板7与第三框架3的第三活动副框架302相连,第三活动副框架302能够沿着第二导杆304相对于第三主框架301移动。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之间为可滑动连接。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通过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连接。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夹紧装置10为滚筒状,滚筒状的夹紧装置10的中心安装轴两端与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底部的竖直安装板固定了连接,夹紧装置10的滚筒能够相对于中心安装轴转动,滚筒外表面能够露出在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的外侧。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移车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能够收缩,通过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的旋转,灵活的闭合,使得整体的体积最小。
2、通过第一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7的移动,使得夹紧装置10对轮胎进行抱紧,最终轮胎卡在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上,便捷性高;
3、第二支撑板6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支撑板5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第一支撑板5首尾相接,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体积小,美观性好。
4、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之间为可滑动连接,能够调整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之间的距离。
5、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之间可滑动连接的方式为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易于制作。
6、夹紧装置10为滚筒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捷性高,可靠性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右向左依次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
所述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分别与一对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铰接;
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分别设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端,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边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板(5)、一对第二支撑板(6)、一对第三支撑板(7)、一对第四支撑板(8)能够旋转至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前后两边贴合;
所述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的两端底部均设有辅助轮(9),所述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下方辅助轮(9)之间设有夹紧装置(10),所述夹紧装置(10)的两端与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四支撑板(8)的底部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装置(10)用于托起轮胎;
所述第一框架(1)包括第一活动副框架(102)、第一主框架(101),所述第一活动副框架(102)能够通过导向机构在第二框架(2)、第一主框架(101)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与第一框架(1)的第一活动副框架(102)相连;
所述第三框架(3)包括第三主框架(301)、第三活动副框架(302),所述第三活动副框架(302)能够通过导向机构在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之间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板(7)与第三框架(3)的第三活动副框架(302)相连;
所述第二框架(2)与第一主动轮组(12)相连,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二主动轮组(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相连的第一电缸(17)主体固定在第一框架(1)上;与所述第二支撑板(6)相连的第二电缸(18)主体固定在第二框架(2)上;与所述第三支撑板(7)相连的第三电缸(15)主体固定在第三框架(3)上;与所述第四支撑板(8)相连的第四电缸(16)主体固定在第四框架(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设于靠近第二框架(2)侧的第一框架(1)的前后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板(5)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框架(1)贴合;
所述第二支撑板(6)设于靠近第一框架(1)侧的第二框架(2)的前后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板(6)能够向右旋转与第一支撑板(5)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首尾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板(8)设于靠近第三框架(3)侧的第四框架(4)的前后端部,所述第四支撑板(8)能够向左旋转与第四框架(4)贴合;
所述第三支撑板(7)设于靠近第四支撑板(8)侧的第三框架(3)的前后端部,所述第三支撑板(7)能够向左旋转与第四支撑板(8)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所述第四支撑板(8)首尾相接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之间为可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通过气缸、电缸、丝杠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10)为滚筒状。
CN201822061110.5U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10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1110.5U CN209410017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1110.5U CN209410017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0017U true CN209410017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11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10017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0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0269U (zh) 一种电动车用手机万向充电支架
CN10946661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总成中转放置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10017U (zh) 一种便携式移车装置
CN210670923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保护壳
CN204581842U (zh) 一种无线移动医疗护理车
CN202174997U (zh) 方便轮椅上下车的公交车
CN204309989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电动车
CN206217705U (zh) 一种方便工作用可升降的无人汽车驾驶放置桌
CN210591652U (zh) 车载遮阳手机支架
CN103661729B (zh) 变形箱式电动车
CN204055314U (zh) 电动公交车的双桥驱动机构
CN104453302B (zh) 一种露天车位车篷无源液压自助伸缩装置
CN206217387U (zh) 电动车车架打码设备
CN203032519U (zh) 流动舞台车
CN203064105U (zh) 一种伸缩式电动车雨篷
CN201699380U (zh) 一种电缆绕缆架及含有其的移动电源车辆
CN212921202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式换电网络系统
CN204037759U (zh) 一种便捷式组合箱
CN201685747U (zh) 车厢
CN205554450U (zh) 一种智能化便携式电动摩托车
CN204606052U (zh) 老年休闲观光车
CN20474987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发电装置
CN219989127U (zh) 一种具有红外成像功能的救援机器人
CN20334510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挡风板
CN211790855U (zh) 一种车载型无线充电启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