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5255U -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5255U
CN209405255U CN201822000606.1U CN201822000606U CN209405255U CN 209405255 U CN209405255 U CN 209405255U CN 201822000606 U CN201822000606 U CN 201822000606U CN 209405255 U CN209405255 U CN 209405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handle
hole
pedestal
leihu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06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时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aoshi Lei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006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5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5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5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单式雷火灸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灸条的手柄,手柄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手柄的底部设有灸疗罩;灸疗罩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中心设有向下凹陷的碗状灸疗口;底座上设有托件,托件上设有与灸条底部接触的透气孔,透气孔与灸疗口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手柄的上部以及灸疗口下部均与空气连通,有利于灸条燃烧,灸条燃烧利用率高;施灸者或者病患可以手持本装置进行灸疗,使用方便,并能避免烫伤手部;灸条的燃烧头与灸疗口底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灸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从灸疗口底部散出,作用于人体病灶部位或者穴位,能够防止烫伤病患,灸疗效果好;筒体与手柄之间通过木条间隔,能避免灸条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烫坏手柄。

Description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理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背景技术
雷火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医传统疗法,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通过悬灸的方式施灸于相应穴位上, 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和近红外线等辐射能量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在人体病灶周围、病灶处、穴位处形成高浓药区,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用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
传统的雷火灸疗法中,点燃后的雷火灸条是由施灸者握持并对准病患的待灸部位,在施灸的过程中依靠施灸者手拿雷火灸条在距离人体皮肤2-3公分对患者穴位进行15-30min的热灸,而燃烧端表面温度可达到240度,施灸者的手部在出现疲劳或者晃动的情况后,燃烧端一旦触及患者皮肤或者距离过近,就会造成烫伤;并且当雷火灸条将燃烧到握持一端时,由于灸条的燃烧端距离手部较近,温度较高,施灸者就无法握持,产生的烟也容易将施灸者的手掌熏黄;另外,艾条在空气中直接燃烧,燃烧速度快,艾条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会直接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燃烧利用率低,灸疗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621332651.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雷火灸装置,包括手柄、固定针、筒体、固定针、第二盖体和导流筒;筒体下端的外壁设有第一气孔,筒体的下端设有第二盖体,第二盖体内部设有滤网,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气孔。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雷火灸条旋到筒体内的固定针上,通过调整筒体拧入手柄的环形凹槽的深度,控制雷火灸条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灼伤患者皮肤,可以直接将雷火灸装置放在患者皮肤上方;由患者或施灸者手扶手柄,减轻了使用者悬空拿着雷火灸条施灸的工作强度;雷火灸条燃烧产生的热气经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排出,经第一气孔排出的热气由于导流筒的导流作用向下运动,从而不会向四周散去,经第二气孔排出的热气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
但是,上述方案的雷火灸条燃烧端在筒体的下部,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也在下部,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既要向筒体内的雷火灸条通过燃烧所需的空气,又需要向外排出雷火灸燃烧产生的热气和烟雾,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利于艾条的燃烧。
另外,上述方案采用将雷火灸条旋到筒体内的固定针的放置方式,存在固定针容易将雷火灸条撑裂,固定针的针尖也容易扎到手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它具有利于雷火灸条燃烧、雷火灸条放置方式简单可靠、雷火灸条燃烧利用率高、灸疗效果好的特点,同时可以直接放置在患者皮肤上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灸条的手柄,手柄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手柄的底部设有灸疗罩;灸疗罩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中心设有向下凹陷的碗状灸疗口;底座上设有托件,托件上设有与灸条底部接触的透气孔,透气孔与灸疗口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将燃烧的灸条从在手柄上部开口放入,使灸条的燃烧端抵在底座的托件上的透气孔上,燃烧端通过透气孔仍能与空气连通,因此不会熄灭;并且由于灸条的燃烧端在灸疗罩内,始终与手柄不接触,施灸者可以握住手柄进行施灸,避免烫伤自己;灸条在灸疗罩内燃烧,灸条产生的热气不会大量地扩散到空气中,提高了灸条的燃烧利用率;同时手柄的上部以及灸疗口下部均与空气连通,有利于灸条燃烧;灸疗口向下凹陷,使灸条的燃烧端与灸疗口底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灸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从透气孔向下传导并从灸疗口底部散出,作用于人体病灶部位或者穴位,能够防止烫伤病患;灸疗罩作为灸条的燃烧腔,能够聚集灸条产生的热气,并起到向灸疗口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在于:将点燃后的灸条由手柄的上部开口放入,灸条的燃烧端由底座上的托件托住,避免掉落;施灸者手持本装置,将灸疗口对准病灶处或穴位处进行灸疗,并且灸疗口可以直接放置在身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手柄的上部以及灸疗口下部均与空气连通,有利于灸条燃烧;灸条由手柄上部开口放入,使灸条的燃烧端在灸疗罩内燃烧,避免灸条产生的热气大量扩散到空气中,灸条燃烧利用率高;施灸者可以手持本装置进行灸疗,使用方便,并能避免烫伤手部;灸条的燃烧端由底座上的托件挡住,灸疗口向下凹陷,使灸条的燃烧端与灸疗口底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灸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从灸疗口底部散出,作用于人体病灶部位或者穴位,能够防止烫伤病患,灸疗效果好;筒体与手柄之间通过木条间隔,能避免灸条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烫坏手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式雷火灸装置外部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灸疗罩和手柄结构的一种仰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柄盖以下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碗状圆盘在底座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片在底座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安装有碗状圆盘的单式雷火灸装置一种仰视示意图。
附图8为安装有散热片的单式雷火灸装置一种仰视示意图。
附图9为安装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柄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手柄1、灸疗罩2、筒体3、隔热件4、底座5、灸疗口6、空心柱7、安装缺口8、限位柱9、安装座10、安装垫片11、碗状圆盘12、翻边13、木条14、卡勾15、散热片16、散热孔17、金属网格18、扎丝19、连接体20、连接板21、第一通孔22、柄盖23、第二通孔24、凸点25、槽孔26、自攻螺丝27、槽口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单式雷火灸装置进一步说明。
雷火灸是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幅射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共同达到温通经络、调节人体机能来治疗人体疾病。是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火热、红外幅射力与药力在人体面、位、穴的强力渗透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经络的治病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8所示,单式雷火灸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灸条的手柄1,手柄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手柄1为筒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在本具体实施例一和二中均为筒状;手柄1的底部设有灸疗罩2;灸疗罩2底部设有底座5,底座5中心设有向下凹陷的碗状灸疗口6;底座上设有托件,托件上设有与灸条底部接触的透气孔,透气孔与灸疗口6相对应。
将燃烧的灸条从在手柄1上部开口放入,使灸条的燃烧端抵在底座5的托件上的透气孔上,燃烧端通过透气孔仍能与空气连通,因此不会熄灭;并且由于灸条的燃烧端在灸疗罩2内,始终与手柄1不接触,施灸者可以握住手柄1进行施灸,避免烫伤自己;灸条在灸疗罩2内燃烧,灸条产生的热气不会大量地扩散到空气中,提高了灸条的燃烧利用率;筒体3的上部以及灸疗口6下部均与空气连通,有利于灸条燃烧;灸条的燃烧端抵在托件上的透气孔上,避免灸条向下掉落,并且燃烧端通过透气孔仍能与空气连通,因此不会熄灭;灸疗口6向下凹陷,使灸条的燃烧端与灸疗口6底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灸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从灸疗口6底部散出,作用于人体病灶部位或者穴位,能够防止烫伤病患;灸疗罩2作为灸条的燃烧腔,能够聚集灸条产生的热气,并起到向灸疗口6导向的作用。
如图2、图3所示,手柄1内设有筒体3,灸条放置在筒体3内,筒体3与手柄1内壁之间设有隔热件4。
筒体3与手柄1之间由隔热件4间隔,避免灸条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烫坏手柄1,方便施灸者手持手柄1进行施灸。
如图2所示,手柄内竖向设有空心柱7,空心柱7靠近筒体3的一侧设有通槽,隔热件4插在空心柱7内;空心柱7用于容纳隔热件4,使隔热件4不易掉落或错位;通过空心柱7通槽使木条凸出于空心柱7,使木条与筒体3直接接触,避免灸条燃烧传递到筒体3的温度烫坏手柄;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隔热件4是圆形木条。
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托件与底座5之间设有支撑件,托件和支撑件的尺寸与底座5相匹配,托件和支撑件固定在限位柱9内。
底座5的边缘上间隔设有安装缺口8和限位柱9,灸疗罩2内设有安装座10、与安装缺口8相匹配的安装垫片11,安装垫片11和安装座10上均设有螺孔,螺钉穿过安装垫片11将支撑件固定在安装座10上。通过固定支撑件的方式使底座5固定在灸疗罩2底部,安装定位方便,只需将安装缺口8对准安装座10即可,结构新颖、利于拆换。
底座5的边缘与灸疗罩2底部边缘之间留有间隙;使灸条产生的热气可通过灸疗罩2与底座5之间的间隙向下扩散;由于灸疗口6可以直接放置在人体上,从灸疗罩2与底座5之间的间隙散出的热气也能够作用于病灶的周围;因此提高了灸疗的效果。
如图2、图7、图8、图9所示,安装座10上设有凸点25,安装垫片11上设有与凸点25相匹配的槽孔26,安装垫片11的槽孔26卡在凸点25内,在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座10上,更加坚固,不易松动。
如图4、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一中,托件是碗状圆盘12,透气孔设在碗状圆盘12底面,碗状圆盘12的上边缘设有翻边13,限位柱9上设有卡勾15,卡勾15扣压在碗状圆盘12的翻边13上;支撑件是木条14,木条14的两端伸入安装缺口8内,安装座10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容纳木条的槽口28。
雷火灸条在燃烧时温度高达240℃,虽然通过将燃烧端放置在托件上,灸疗口向下凹陷设置,使燃烧端与灸疗口6底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从灸疗口6出来的热气作用在人体皮肤上时,不至于温度太高烫伤患者;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热气温度,托件采用散热的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例一中,碗状圆盘12为金属材质,灸条的燃烧端抵在碗状圆盘12上,灸条燃烧产生的高温传导至碗状圆盘12上,增加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助于降低从灸疗口出来的热气温度;碗状圆盘12底面的透气孔为蜂窝状,具有透气性好、导热快的特点;碗状圆盘12与底座5之间由木条14间隔,能够避免由于灸条燃烧升温的碗状圆盘12烫坏底座5;碗状圆盘12加上木条14的高度与卡勾15到底座5的距离相匹配,使碗状圆盘12能够固定在限位柱9内;由于翻边13在碗状圆盘12的上边缘,灸条燃烧时,碗状圆盘12底面温度较高,而碗状圆盘12为金属材质,与空气的热交换较快,能够使传导至灸疗口6的热气温度降低,能够使灸疗口6直接放置于在病灶处或穴位上;同时翻边13处的温度也不至于过高,避免卡勾15处被烫坏;安装座10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容纳木条14端部的槽口28,槽口28与安装垫片11相配合将木条14限位于安装座10的一侧,达到固定底座5的目的;能够避免木条14垫在安装座10上,而必须采用较长的螺钉才能将木条14固定的情况出现。
如图4、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二中,托件是散热片16,透气孔设在散热片16的中部,散热片16边缘设有散热孔17;支撑件是金属网格18,金属网格18与散热片16通过扎丝19固定在限位柱9上。
灸条的燃烧端抵在散热片16中部的透气孔上,灸条产生的热气通过透气孔传至灸疗口6处;由于灸条燃烧时温度较高,为避免灸疗口6放置在病灶处或穴位上时,传导至灸疗口6的热气温度过高烫伤病患皮肤,同时为避免散热片16过热,以致烫坏底座5以及限位柱9,在散热片16边缘设置了散热孔17,散热片16下部设置了金属网格18,散热孔17以及金属网格18均有利于与空气交换热量。而金属网格18与散热片16通过扎丝19绑定在限位柱9上,固定方便,安装快捷。
如图1、图3所示,手柄1与之间还设有连接体20,连接体20为中空筒状结构;手柄1、连接体20以及灸疗罩2为一体设计;连接体20上部设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设有圆形连接孔;手柄1底部与连接孔连接,连接体20底部与灸疗罩2的顶部连接;连接体20上连接孔的边缘设有第一通孔22,有利于外部空气与灸疗罩2内进行空气交换,避免灸条熄灭,同时也起到散热的作用,避免灸疗罩2内温度过高。
手柄1内部的空心柱7的底部与连接体20的连接板21连接处带有垫片的自攻螺丝27,用于挡住隔热件4,防止隔热件4下落。
如图3、图10所示,柄盖23承插在手柄的顶部,柄盖23上设有第二通孔24;加上柄盖23,能够防止灸条产生的烟四散,同时由于盖上柄盖23后,减少了空气流通,能够控制灸条的燃烧强度,起到灸条燃烧温度的微调作用。
在其它具体实施例,灸疗口6内还设有滤网,滤网能够防止灸条产生的带有一定温度的灰烬直接掉落到人体皮肤,进一步避免出现烫伤。

Claims (12)

1.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灸条的手柄(1),手柄(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手柄(1)的底部设有灸疗罩(2);灸疗罩(2)底部设有底座(5),底座(5)中心设有向下凹陷的碗状灸疗口(6);底座(5)上设有托件,托件上设有与灸条底部接触的透气孔,透气孔与灸疗口(6)的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1)内设有筒体(3),灸条放置在筒体(3)内,筒体(3)与手柄(1)内壁之间设有隔热件(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1)内竖向设有空心柱(7),空心柱(7)靠近筒体(3)的一侧设有通槽,隔热件(4)插在空心柱(7)内。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托件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件,底座(5)的边缘上设有限位柱(9),托件和支撑件固定在限位柱(9)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5)的边缘上还设有安装缺口(8),灸疗罩(2)内设有安装座(10)、与安装缺口(8)相匹配的安装垫片(11),安装垫片(11)和安装座(10)上均设有螺孔,螺钉穿过安装垫片(11)将支撑件固定在安装座(10)上,底座(5)的边缘与灸疗罩(2)底部边缘之间留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托件是碗状圆盘(12),透气孔设在碗状圆盘(12)底面,碗状圆盘(12)的上边缘设有翻边(13),限位柱(9)上设有卡勾(15),卡勾(15)扣压在碗状圆盘(12)的翻边(13)上;支撑件是木条(14),木条(14)的两端伸入安装缺口(8)内,安装座(10)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容纳木条(14)端部的槽口(2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托件是散热片(16),透气孔设在散热片(16)的中部,散热片(16)边缘周向设有散热孔(17);支撑件是金属网格(18),金属网格(18)与散热片(16)绑定在限位柱(9)上。
8.如权利要求1、2、3、5、6或7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与灸疗罩(2)之间设有连接体(20),连接体(20)上部设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设有连接孔;手柄(1)底部与连接孔连接,连接体(20)底部与灸疗罩(2)的顶部连接;连接孔的边缘设有第一通孔(2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与灸疗罩(2)之间设有连接体(20),连接体(20)为中空结构,连接体(20)上部设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手柄(1)形状相匹配;手柄(1)底部与连接孔连接,连接体(20)底部与灸疗罩(2)的顶部连通;连接孔的边缘设有第一通孔(22)。
10.如权利要求1、2、3、5、6、7或9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顶部设有柄盖(23),柄盖(23)上设有第二通孔(24)。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顶部设有柄盖(23),柄盖(23)上设有第二通孔(24)。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式雷火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顶部设有柄盖(23),柄盖(23)上设有第二通孔(24)。
CN201822000606.1U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Active CN209405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0606.1U CN209405255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0606.1U CN209405255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5255U true CN209405255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0606.1U Active CN209405255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5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5883A (zh) * 2020-12-22 2021-03-26 安徽雨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灸治疗仪用灸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5883A (zh) * 2020-12-22 2021-03-26 安徽雨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灸治疗仪用灸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4577U (ja) 高温熱輻射で低電圧の温灸型電子灸装置
KR101123517B1 (ko) 쑥뜸기
JPH07265375A (ja) 温きゅう器
KR101121695B1 (ko) 쑥뜸기
CN209405255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109009993A (zh) 一种便携的湍流式多功能蒸疗设备
CN209405253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209422447U (zh) 一种配穴艾灸机械床
CN209405254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KR20110008282U (ko) 황토 용기 온구기
CN108210324A (zh) 一种智能电子多穴灸头
CN204521560U (zh) 一种无烟温针灸器
CN209405252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208677915U (zh) 一种便捷式艾灸盒
CN207822105U (zh) 一种陶瓷坐熏凳
CN208710235U (zh) 一种自灸贴
CN208541569U (zh) 温针灸具
CN219721278U (zh) 一种热助风艾灸器具
CN101172066A (zh) 针对腰背腿部大面积治疗的温灸盒
CN211634325U (zh) 艾灸座具及艾灸座椅
KR200407506Y1 (ko) 쑥뜸기
CN109481291A (zh) 艾灸熏蒸罐
KR101450770B1 (ko) 간접격구용 온구기
JP3149543U (ja) 温灸療法器
CN209529674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热艾灸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7

Address after: 400000 10-2, building 8, No.2, Gangan 2nd Road, Cuntan stree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from No.03)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haoshi Leihuo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2, 143 Jiefang West Road,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400010

Patentee before: Zhao Shib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44, 8-1, No. 66 Shimei Avenue, Jieshi Town,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400000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Zhaoshi Lei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0000 10-2, building 8, No.2, Gangan 2nd Road, Cuntan stree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from No.03)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Zhaoshi Leihuo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