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1570U -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1570U
CN209401570U CN201822213574.3U CN201822213574U CN209401570U CN 209401570 U CN209401570 U CN 209401570U CN 201822213574 U CN201822213574 U CN 201822213574U CN 209401570 U CN209401570 U CN 209401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contactor
insulating apparatus
ceramic member
chu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35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喜兵
史亚闻
王会友
陈朋
谢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35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1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1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1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它包括灭弧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2)包括陶瓷件(201),所述陶瓷件(201)底部与可伐框片(202)上端连接安装,所述可伐框片(202)的下端与轭铁板(203)连接安装,隔弧件(7)装在所述陶瓷件(201)、可伐框片(202)和轭铁板(203)连接安装形成的腔室(b)内的底部。通过对现有直流接触器的结构进行改进,防止电弧泄漏,保证绝缘强度,阻止金属粉尘进入活动轴和静铁芯之间缝隙。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气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普遍使用在以蓄电池作为能源的车辆上,控制车辆启动、调速等多个动作。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直流接触器的额定电压需求越来越高。由于直流接触器的体积由额定电流决定,且触头空间封闭。而影响直流接触器接触器的接通分断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接通电压,直流接触器的接通电压越高,越不容易正常接通分断。
直流接触器通常由线圈及外部磁路、灭弧室、静触头、动触头、活动轴组件、永磁体和塑料外壳等组成,但是现有直流接触器灭弧室采用塑料或陶瓷内腔,触头分段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会喷到灭弧室底部的导磁元件,并且频繁分断产生的金属粉尘会附着在内壁上或掉落在腔体底部,随着分断次数的累积,电弧有可能沿着内壁泄漏,断开的主触头之间通过其他回路有导通的风险,同时掉落在腔体底部的粉尘有可能进入轴和静铁芯之间的缝隙内形成的卡阻风险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直流接触器容易产生电弧泄漏,绝缘强度下降,触头烧蚀产生的金属粉尘易进入活动轴和静铁芯之间的缝隙内造成卡阻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通过对现有直流接触器的结构进行改进,防止电弧泄漏,保证绝缘强度,阻止金属粉尘进入活动轴和静铁芯之间缝隙。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它包括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包括陶瓷件,所述陶瓷件底部与可伐框片上端连接安装,所述可伐框片的下端与轭铁板连接安装,隔弧件装在所述陶瓷件、可伐框片和轭铁板连接安装形成的腔室内的底部,所述隔弧件底部外表面装有弹性件。
进一步,所述隔弧件上设有动触头安装过孔,所述动触头安装过孔的孔壁四周设有隔弧壁。
进一步,所述隔弧件为槽状,所述隔弧件的槽壁上端设有台阶一,所述陶瓷件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台阶一相应的台阶二,所述弹性件提供压力使所述台阶一和台阶二贴合。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装在所述隔弧件底部外表面上的凹槽内的凸柱上。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上设有安装孔一,所述凸柱装在所述安装孔一内,所述安装孔一为锯齿状。
进一步,所述隔弧件的槽底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
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流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增加了隔弧件能够实现对电弧蒸发出的金属材料进行隔离;
2、阻止金属粉尘进入活动轴和静铁芯之间缝隙。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头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头系统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头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永磁体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陶瓷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隔弧件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隔弧件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直流接触器,它包括外壳1,灭弧室2,静触头3,动触头组件4,永磁体组件5和外磁路组件6,所述灭弧室2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静触头3和动触头组件4在灭弧室内的接合和分离能够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所述永磁体组件5设置在所述外壳1和灭弧室2之间的空腔内能够提高灭弧室的电弧熄灭能力,所述外磁路组件6装在所述外壳1内套装在所述动触头组件4上给动触头组件4与静触头3的接合和分离提供电磁力,其中:
如附图9所示,所述外壳1内腔顶端表面上位于静触头安装孔101外周设置有筋台101a,所述筋台101a与所述灭弧室2中的陶瓷件201的顶部上表面贴合形成环氧树脂容纳腔a。具体地讲就是,所述外壳1的底部用底盖10封装,所述底盖10内腔底面与所述外磁路组件6之间设置缓冲垫11能够提供弹力使所述筋台101a与所述灭弧室2中的陶瓷件201的顶部上表面贴合。静触头3从该处静触头安装孔101引出,环氧树脂容纳腔a内填充环氧树脂等绝缘胶体,该处配合结构形成的环氧树脂容纳腔a可以防止灌胶时胶体流到下部导致的灌胶不够致密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灭弧室的外部绝缘强度。
如附图1和2a所示,所述灭弧室2内腔底部设置有隔弧件7,具体地讲就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灭弧室2包括陶瓷件201,所述陶瓷件201底部与可伐框片202上端连接安装,所述可伐框片202的下端与轭铁板203连接安装,所述隔弧件7装在所述陶瓷件201、可伐框片202和轭铁板203连接安装形成的腔室b内的底部。所述隔弧件7上设有动触头安装过孔701,所述动触头安装过孔701的孔壁四周设有隔弧壁701a。如附图7a和7b所示,所述隔弧件7为槽状,所述隔弧件7的槽壁上端设有台阶一702,如附图6所示,所述陶瓷件201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台阶一702相应的台阶二201a,所述隔弧件7底部外表面装有弹性件703,如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703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上设有锯齿状的安装孔一703a,所述弹性件703利用安装孔一703a装在所述隔弧件7底部外表面上的凹槽704内的凸柱704a上。所述弹性件703抵住轭铁板203提供压力使所述台阶一702和台阶二201a贴合,可以防止金属粉尘与可伐框片202等金属件接触,起到增加绝缘的作用。同时,所述隔弧件7的槽底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705和凸条706。凸起705可阻止金属粉尘进入活动轴402和静铁芯之间的缝隙内,防止活动轴402发生卡阻。凸条706可收纳掉落的金属粉尘,并阻碍其运动。
如附图1,2a,2b和2c所示,所述动触头组件4包括活动轴402所述活动轴402是变径轴,所述活动轴402一端穿过轭铁板203上的动触头过孔203a和隔弧件7上的动触头安装过孔701位于所述陶瓷件201、可伐框片202和轭铁板203连接安装形成的腔室b内,动触头片401装在所述活动轴402位于腔室b内的一端上,第一绝缘件8下表面贴合所述动触头片401的上表面,第二绝缘件9上表面贴合所述动触头片401的下表面。具体地讲就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8套装在所述活动轴402的上端,如附图1,3和4所示,所述第一绝缘件8的上表面伸出绝缘隔槽801,所述活动轴402的端头位于所述绝缘隔槽801内利用装在其上的卡簧403对所述第一绝缘件8限位,所述绝缘隔槽801的槽壁靠近静触头3避免了电源反接时电弧的直接接触,且引导电弧移动并熄灭。所述第一绝缘件8的下表面伸出凸壁802,所述凸壁802从所述动触头片401和活动轴402配合处伸入位于所述动触头片401下表面处的所述第二绝缘片9上表面上的凹槽901内实现第一绝缘件8和第二绝缘件9产生相对位移时不会发生干涉卡滞现象,同时实现动触头片401与活动轴402和触头弹簧12之间的绝缘隔离。当接触器主电路接通时,高电位不会被传递至静铁芯601、动铁芯602、U型磁轭604等电磁系统部分,使得电磁线圈605能够有效的与主电路的高电位隔离。触头弹簧12一端抵住所述第二绝缘件9的下表面,另一端抵住所述活动轴402上的限位台阶402a。
如附图1和5所示,所述永磁体组件5包括永磁体501和固定板502,所述永磁体501通过固定板502限制装在所述灭弧室2外侧,所述永磁体501上设有防呆凹槽501a,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防呆凹槽501a对应的防呆凸台102。当永磁体501及固定板502按照正确位置安装入外壳1中时,防呆凹槽501a可以插入防呆凸台102中,否则会引起安装高度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底盖10无法装入外壳1中。通过该结构的配合可以避免永磁铁装反引起的事故发生。
如附图1所示,所述外磁路组件6包括静铁芯601、动铁芯602和U型磁轭604,所述静铁芯601和动铁芯602套装在所述所述活动轴402上,铁芯弹簧606一端连接静铁芯601,另一端连接动铁芯602,所述静铁芯601和动铁芯602装在套筒607内,线圈骨架603套装在所述套筒607上,电磁线圈605装在线圈骨架603上,所述U型磁轭604装在所述线圈骨架603上位于所述轭铁板203下方,所述U型磁轭604的底部下表面与所述底盖10之间设置设置缓冲垫11。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线圈通电时,动铁芯602在电磁力作用下克服铁芯弹簧606的弹簧力,朝向静铁芯601运动,同时带动活动轴402向上运动使得动触头组件4的动触头片401与静触头3接触,随后继续克服触头弹簧12的弹簧力,使得动铁芯602与静铁芯601铁芯相互贴合,实现接触器主回路的可靠导通。
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动铁芯602在铁芯弹簧606和触头弹簧12的弹簧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快速与静铁芯601分离,并带动动触头组件4往下运动实现动触头片401与静触头3的断开,实现接触器主回路的分断。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Claims (6)

1.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它包括灭弧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2)包括陶瓷件(201),所述陶瓷件(201)底部与可伐框片(202)上端连接安装,所述可伐框片(202)的下端与轭铁板(203)连接安装,隔弧件(7)装在所述陶瓷件(201)、可伐框片(202)和轭铁板(203)连接安装形成的腔室(b)内的底部,隔弧件(7)底部外表面装有弹性件(7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7)上设有动触头安装过孔(701),所述动触头安装过孔(701)的孔壁四周设有隔弧壁(701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7)为槽状,所述隔弧件(7)的槽壁上端设有台阶一(702),所述陶瓷件(201)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台阶一(702)相应的台阶二(201a),所述弹性件(703)提供压力使所述台阶一(702)和台阶二(201a)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703)装在所述隔弧件(7)底部外表面上的凹槽(704)内的凸柱(704a)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703)上设有安装孔一(703a),所述凸柱(704a)装在所述安装孔一(703a)内,所述安装孔一(703a)为锯齿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7)的槽底内表面上设置有凸起(705)。
CN201822213574.3U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Active CN209401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3574.3U CN209401570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3574.3U CN209401570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1570U true CN209401570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3574.3U Active CN209401570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1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84260A1 (en) Sealed contactor
WO2015001710A1 (ja) 電磁接触器
US8558648B2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apparatus
US20220216023A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vehicle
CN106062913A (zh) 电磁接触器
CN209388949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09401570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隔弧结构
CN212136360U (zh) 400a一组常闭新型直流接触器
CN108550503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09401571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动触头组件
US2946876A (en) Relay structure
CN109119293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触头系统及该直流接触器
CN110010390B (zh) 拍合式继电器
CN100424802C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KR101116384B1 (ko) 전자 개폐장치
CN107123567B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双侧开断技术
US20230012132A1 (en) Contact apparatus an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CN215834478U (zh) 一种新型动触头组件及接触器
CN217822460U (zh) 一种高效灭弧磁保持继电器
CN210325649U (zh) 触头装置和具有该触头装置的接触器
CN210006677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09199847U (zh) 高可靠灭弧性的电磁继电器
CN220796595U (zh) 电磁继电器及电力设备
CN20265103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2570755U (zh) 一种静触头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