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7461U -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 Google Patents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7461U
CN209397461U CN201821161205.8U CN201821161205U CN209397461U CN 209397461 U CN209397461 U CN 209397461U CN 201821161205 U CN201821161205 U CN 201821161205U CN 209397461 U CN209397461 U CN 209397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way
channel
lifter plate
shell
electromagnetic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12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琴
吕学成
代军
陈国强
闫勇刚
王镇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1612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7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7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74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道路建筑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该盲道结构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壳体内设置有通道,通道水平设置;升降板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通道内,在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驱动组件驱动升降板上升时,盲道凸起能够穿过通孔伸到壳体外;控制模块与驱动组件电连接。该盲道结构解决了视障碍者在过交叉口时,不能够清楚了解交叉口信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道路建筑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大约有8000多万残疾者,其中视障者约占15%。舒适、安全、合理的无障碍环境,既是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活动的有利保障。盲道,作为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视觉障碍人员提供明确的道路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的明确性、清晰性和先导性,是盲道设计中必须优先保证的功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交叉口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同时都有盲道,这些在提供不同过街方式同时也给盲人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天桥、地下通道并不能完全应用于所有道路交叉口,盲人过街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多数的道路交叉口未设置盲道,视障者都是依靠人声和车声音来判断是否过街,不能清楚的了解交叉口信息,经常会遇到磕碰等问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是通过语音提示系统,通过语音提示系统提示视障者信号灯的变化情况,引导视障者过街,但由于方向指令混乱,反而给视障者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容易被交叉口的人流车流噪声干扰,影响正常使用,不利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盲道结构,以解决在过交叉口时,视障碍者不能够清楚了解交叉口信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盲道结构,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
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在所述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板上升时,所述盲道凸起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
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盲道结构,设置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呈矩形分布,且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四个所述盲道凸起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在所述通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容纳槽;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贯穿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所述通道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卡紧电磁块;所述卡紧电磁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升降板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相对的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卡紧滑块,且所述卡紧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方向移动;
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
所述卡紧电磁块设置在所述上通道的侧壁,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卡紧滑块的底壁与上通道的底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盲道结构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警示工作件、两个上导电片和两个下导电片;
两个所述上导电片固设在所述升降板的下端,且两个所述上导电片电连接;
两个所述下导电片固设在所述通道的底壁上,两个所述下导电片分别与所述警示工作件电连接;
且两个所述下导体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导电片对应且能够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容纳所述上导电片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贯穿所述升降板的,且所述第三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所述通道的底壁设置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三容纳槽对应的第四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下导电片。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通过所述驱动组件上升到终点时,所述盲道凸起伸出所述壳体的长度范围为3-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盲道结构,将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通道内,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上下移动升降板,使升降板在向上移动时,升降板上的盲道凸起穿过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使视障碍者能够感觉到盲道凸起;使升降板在向下移动时,盲道凸起缩回壳体内;其中,通过控制模块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使红绿灯的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升降。
在本实用新型中,盲道结构的工作工程:当红绿灯成绿灯信号,红绿灯发送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使升降板在向上移动,升降板上的盲道凸起穿过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使视障碍者能够感觉到盲道凸起;当红绿灯成红灯信号,红绿灯发送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使升降板在向下移动时,盲道凸起缩回壳体内。在本实用新型,通过盲道凸起伸出壳体外,视障碍者通过脚碰触盲道凸起,确定红绿灯显示绿灯,能够继续行走;当视障碍者不能碰触到盲道凸起,确定红绿灯显示红灯,停止行走。因此,该结构能够准确判断红绿灯信息,避免出现根据声音提示引起的信息干扰及方向性不明确的缺点,帮助引导视障者安全过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人行道总成,以解决在过交叉口时,视障碍者不能够清楚了解交叉口信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行道总成,包括:人行道本体、红绿灯和多个所述的盲道结构;
所述人行道本体能够横跨路交口,在所述人行道设置有斑马线,多个所述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所述人行道本体;所述人行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在所述红绿灯,所述盲道结构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红绿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行道总成,通过多个所述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所述人行道本体,作为盲道方便视障碍者步行,并通过红绿灯的灯况改变盲道结构的状态,从而确定是否可以通过交叉路口,对于视障碍者更加安全、可靠。其中,盲道结构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中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壳体;200-升降板;110-通孔;120-上通道;121-卡紧电磁块;130-下通道;140-第四容纳槽;141-下导电片;150-第一容纳槽;151-第一弹簧;210-盲道凸起;220-第一升降电磁块;221-第二升降电磁块;230-第二容纳槽;231-卡紧滑块;240-第三容纳槽;241-上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盲道结构,包括:壳体 100、升降板200、驱动升降板200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升降板200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 210;壳体100内设置有通道,通道水平设置;升降板200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通道内,在壳体100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盲道凸起210 对应的通孔110,以使驱动组件驱动升降板200上升时,盲道凸起210 能够穿过通孔110伸到壳体100外;控制模块与驱动组件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盲道结构,将升降板200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壳体100的通道内,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上下移动升降板200,使升降板200在向上移动时,升降板200上的盲道凸起210穿过通孔 110伸到壳体100外,使视障碍者能够感觉到盲道凸起210;使升降板200在向下移动时,盲道凸起210缩回壳体100内;其中,通过控制模块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使红绿灯的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升降。
在实施例中,盲道结构的工作工程:当红绿灯成绿灯信号,红绿灯发送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使升降板200在向上移动,盲道凸起210穿过通孔110伸到壳体100外,使视障碍者能够感觉到盲道凸起210;当红绿灯成红灯信号,红绿灯发送信号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组件,使升降板200在向下移动时,盲道凸起210缩回壳体100内。在本实施例,通过盲道凸起210伸出壳体 100外,视障碍者通过脚碰触盲道凸起210,确定红绿灯显示绿灯,能够继续行走;当视障碍者不能碰触到盲道凸起210,确定红绿灯显示红灯,停止行走。因此,该结构能够准确判断红绿灯信息,避免出现根据声音提示引起的信息干扰及方向性不明确的缺点,帮助引导视障者安全过街。
其中,驱动组件有多种,例如,驱动组件包括气缸。通过气缸控制升降板200的上升或下降。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第一升降电磁块220设置在壳体 100的顶壁的内侧,第二升降电磁块221设置在升降板200的上端,且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相对,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当红绿灯为绿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通电,通过磁力使升降板200上升,盲道凸起210穿过通孔110伸到壳体 100外;当红绿灯为红灯,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短电,依靠自重使升降板200下降,盲道凸起210 缩回壳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盲道凸起210设置的个数有多种,例如,可以设置四个、六个或者八个。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盲道结构设置四个盲道凸起210,四个盲道凸起210呈矩形分布,且第二升降电磁块221设置在四个盲道凸起210的中间位置。这样能够减少驱动组件的压力,使结构更加稳定。
另外,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151;在通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弹簧151的第一容纳槽150;第一弹簧151的一端与第一容纳槽150的底壁连接,第一弹簧151的另一端与升降板200的下端连接,在盲道凸起210伸到壳体100外界时,第一弹簧151处于拉伸状态。也就是,当升降板200 在初始位置时,通道的底壁支撑升降板200,第一弹簧151承受压力或者不受力,当升降板200在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 221作用下上升到达终点,此时第一弹簧151受到拉力,当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断电,第一弹簧151拉动升降板 200下降,使升降板200稳定下降,且减轻了与通道底壁的碰撞。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使盲道凸起210可靠的伸处壳体100 后,盲道凸起210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在本实施例,盲道结构还包括卡紧组件。
具体的,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4,通道贯穿壳体10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通道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卡紧电磁块121;卡紧电磁块121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升降板200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能够与卡紧电磁块121相对的第二容纳槽230,两个第二容纳槽230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卡紧滑块231,且卡紧滑块231能够沿第二容纳槽230的深度方向移动;在盲道凸起210伸到壳体100外界达到终点时,卡紧滑块231能够与卡紧电磁块121连接。
也就是,在第一升降电磁块220和第二升降电磁块221通电时,升降板200上升,使盲道凸起210穿过通孔110伸到壳体100外侧到达终点时,同时,卡紧电磁块121与卡紧滑块231相对,卡紧电磁块 121通电,使卡紧滑块231向卡紧电磁块121移动并连接,从而能够使盲道凸起210能够承受更大载荷。当第一升降电磁块220、第二升降电磁块221和卡紧电磁块121断电,使第二弹簧拉动卡紧滑块231 回到第二容纳槽230中。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通道包括上通道120和下通道130,上通道120的宽度大于下通道130的宽度;卡紧电磁块121设置在上通道120的侧壁,在盲道凸起210伸到壳体100外界达到终点时,卡紧滑块231的侧壁能够与卡紧电磁块121连接,卡紧滑块231的底壁与上通道120的底壁抵接。
也就是,在升降板200上升过程中,升降板200沿下通道130 向上移动,当到达上通道120处,由于卡紧电磁块121的吸引使卡紧滑块231沿上通道120的上表面移动至卡紧电磁块121,两者连接,同时使升降板200受到上通道120的支撑力,从而使升降板200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使盲道结构更加的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照图2,为了提高盲道结构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盲道结构还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包括警示工作件、两个上导电片241和两个下导电片141;两个上导电片241固设在升降板200的下端,且两个上导电片241电连接;两个下导电片141 固设在通道的底壁上,两个下导电片141分别与警示工作件电连接;且两个下导体分别与两个上导电片241对应且能够接触。
也就是,两个上导电片241通过电线连接,两个下导电片141 分别与警示工作件电连接,当升降板200移动至通道的底壁上时,上导电片241与对应的下导电片141接触,检测模块为通路;当升降板 200离开通道的底壁时,上导电片241离开对应的下导电片141,检测模块为短路。当控制模块控制升降板200上升时,但是检测模块仍为通路时,警示工作件工作,表示盲道结构不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人行道总成中,多个盲道结构相拼接,形成盲道,当其中多个盲道结构不正常工作时,停止盲道结构工作,并提出警示,提醒视障碍者。
具体的,请继续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升降板200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容纳上导电片241的第三容纳槽 240,第三容纳槽240贯穿升降板200的,且第三容纳槽240的长度方向与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在通道的底壁设置两个分别与第三容纳槽240对应的第四容纳槽140,第四容纳槽140用于放置下导电片 141。
通过使两个第三容纳槽240设置在升降板200的下表面的两侧,并且第三容纳槽240贯穿升降板200,能够使整体感测盲道结构的情况,减少出现盲道结构部分与通道底壁接触,出现检测失误的情况。
此外,为了使视障碍者能够感测伸出壳体100的盲道凸起210,且盲道凸起210不能绊倒视障碍者,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板200通过驱动组件上升到终点时,盲道凸起210伸出壳体100的长度范围为 3-8mm。较佳地,盲道凸起210伸出壳体100的长度为4m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总成,包括:人行道本体、红绿灯和多个的盲道结构;人行道本体能够横跨路交口,在人行道设置有斑马线,多个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人行道本体;人行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在红绿灯,盲道结构的控制模块与红绿灯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总成,通过多个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人行道本体,作为盲道方便视障碍者步行,并通过红绿灯的灯况改变盲道结构的状态,从而确定是否可以通过交叉路口,对于视障碍者更加安全、可靠。其中,盲道结构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使视障碍者顺利行走,本实施例中的盲道结构与道路上普通盲道相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视障碍者区分普通盲道,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盲道结构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盲道凸起210与普通盲道的凸起结构不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升降板、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和与交叉口的红绿灯电连接的控制模块;
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分布有多个盲道凸起;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水平设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在所述壳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盲道凸起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板上升时,所述盲道凸起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到所述壳体外;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
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电磁块和第二升降电磁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通道贯穿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在所述通道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卡紧电磁块;所述卡紧电磁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升降板的两个相对侧壁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相对的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卡紧滑块,且所述卡紧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方向移动;
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
所述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
所述卡紧电磁块设置在所述上通道的侧壁,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达到终点时,所述卡紧滑块的侧壁能够与所述卡紧电磁块连接,所述卡紧滑块的底壁与上通道的底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四个所述盲道凸起呈矩形分布,且所述第二升降电磁块设置在四个所述盲道凸起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在所述通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容纳槽;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盲道凸起伸到所述壳体外界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警示工作件、两个上导电片和两个下导电片;
两个所述上导电片固设在所述升降板的下端,且两个所述上导电片电连接;
两个所述下导电片固设在所述通道的底壁上,两个所述下导电片分别与所述警示工作件电连接;
且两个所述下导体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导电片对应且能够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容纳所述上导电片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贯穿所述升降板的,且所述第三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所述通道的底壁设置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三容纳槽对应的第四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下导电片。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盲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通过所述驱动组件上升到终点时,所述盲道凸起伸出所述壳体的长度范围为3-8mm。
7.一种人行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本体、红绿灯和多个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盲道结构;
所述人行道本体能够横跨路交口,在所述人行道设置有斑马线,多个所述盲道结构拼接成一条道路并嵌于所述人行道本体;所述人行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在所述红绿灯,所述盲道结构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红绿灯电连接。
CN201821161205.8U 2018-07-20 2018-07-20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97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1205.8U CN209397461U (zh) 2018-07-20 2018-07-20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1205.8U CN209397461U (zh) 2018-07-20 2018-07-20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7461U true CN209397461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120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97461U (zh) 2018-07-20 2018-07-20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7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0080A (zh) * 2022-10-08 2022-12-09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交叉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0080A (zh) * 2022-10-08 2022-12-09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交叉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97461U (zh) 盲道结构及人行道总成
WO2010137842A2 (ko) 발광형 점자보도블럭 시스템
CN110070708A (zh) 一种行人过街的安全提醒系统及其方法
US9945083B2 (en) Unidirectional bend drive chain and lift mechanism and boom barrier including same
CN102817331B (zh) 积水路段自动感应预警标志
CN207852096U (zh) 一种应用于潮汐车道的智能升降柱系统
CN106123860A (zh) 一种电线杆倾斜检测装置
CN202831685U (zh) 一种无障碍公交站台
CN207347951U (zh) 一种带多功能交通标识牌的交通限速装置
CN110725173A (zh) 一种道路交叉口处的可变非机动车道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207637304U (zh) 一种地秤激光式路段行人过街系统装置
CN201255927Y (zh) 盲人红绿灯感知系统
CN204926523U (zh) 一种交通指示灯盲人指引装置
CN106522131A (zh) 人行道红绿灯同步隔离装置
CN200979750Y (zh) 一种带智能语音的人行横道灯
KR100907191B1 (ko) 교량의 상판변형 안전진단장치
CN210393377U (zh) 扶梯楼层板检测装置
CN207456572U (zh) 一种水位开关性能检测平台
CN207143655U (zh) 一种红绿灯提示盲道砖
CN213877056U (zh) 一种具有盲道重力感应的太阳能语音提示信号灯
CN217579841U (zh) 一种盲人过街提醒装置
CN216072591U (zh) 双稳态磁感应开关
CN219568655U (zh) 一种道路施工改道指示装置
CN218332883U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防绿冲突装置
CN116434521B (zh) 一种用于交通安全的行人指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