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0893U - 光通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通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0893U
CN209370893U CN201822161143.7U CN201822161143U CN209370893U CN 209370893 U CN209370893 U CN 209370893U CN 201822161143 U CN201822161143 U CN 201822161143U CN 209370893 U CN209370893 U CN 209370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nversion unit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11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瀚葵
李俊兴
徐启伦
李宗宪
蔡孟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0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0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通讯设备,其包括一光源装置。光源装置包括一准直型光源、一反射单元以及一波长转换单元。准直型光源提供一具有光信号的第一光线。反射单元设置于第一光线的一路径上用以反射第一光线。波长转换单元接收经反射单元反射的第一光线并转换部分第一光线为一第二光线。

Description

光通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通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光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通讯设备可利用蓝光激光来进行无线传输,其可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以及较远的传输距离。然而,当将光通讯设备使用于室内的环境时,由于蓝光激光的能量集中且波长较短,若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可能会对使用者的眼睛造成危害。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可将蓝光激光进行发散,并将蓝光激光的部分转换为照明的光源,用于降低对使用者的眼睛的危害并可提供照明的功能。
然而,虽然目前的光通讯设备符合了其使用的目的,但尚未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光通讯设备的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光通讯设备能提供光学通讯以及照明的功能,并可有效地发散以及转换第一光线,进而可降地第一光线对使用者眼睛的危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通讯设备,包括一光源装置。光源装置包括一准直型光源、一反射单元以及一波长转换单元。准直型光源提供一具有光信号的第一光线。反射单元设置于第一光线的一路径上用以反射第一光线。波长转换单元接收经反射单元反射的第一光线并转换部分第一光线为一第二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装置还包括一导光板,且反射单元设置于导光板中。
反射单元为导光板中的一空气间隙。
导光板沿一平面延伸,且反射单元相对于平面倾斜。
光源装置还包括一反射罩,且反射罩用以反射光线。
该光源装置还包括一反射罩,且该反射罩用以反射该第二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不同于波长转换单元的一荧光放射波长范围。
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与波长转换单元的荧光放射波长范围不重叠。
第一光线为一蓝光激光。
波长转换单元包括一黄色荧光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通讯设备还包括一光接收器,具有一滤光片,用以接收光源装置所发出的第一光线。
滤光片允许于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内的光通过。
光源装置还包括一散热元件,连接至波长转换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型光源与波长转换单元位于同一平面。
准直型光源与波长转换单元位于同一散热元件上。
反射单元为一环型反射镜。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了一种光通讯设备,包括一光源装置以及一准直型光源。光源装置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反射单元;一反射罩,且具有连接于反射单元的一照明腔;以及一波长转换单元,设置于反射单元内;准直型光源用以发射一第一光线至反射单元,且第一光线经由反射单元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波长转换单元用以将部分的第一光线转换为一第二光线;反射单元用以反射第二光线以及第一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通讯设备,还包括一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经由光源装置射出的第一光线。
光源装置还包括一散热元件,且基座还包括位于反射单元内的一反射涂层,其中反射涂层位于散热元件以及波长转换单元之间。
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不同于波长转换单元的一荧光放射波长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光源装置可将第一光线经由波长转换单元散射以及转换后射出,进而可降地对使用者眼睛的危害。此外,波长转换单元可贴附于散热元件,可提供波长转换单元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增加波长转换单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光通讯设备的系统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以及第二光线的强度对波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并未绘制防护盖;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反射罩10
照明腔11
侧壁111
开口12
穿孔13
导光板20
导光本体21
反射单元22
反射面23
防护盖30
波长转换单元40
散热元件50
容置孔51
基座60
反射单元61
弧形侧壁611
连接口62
反射涂层63
光通讯设备A1
网络装置A10
信号发射装置A20
调变器A21
放大器A22
驱动器A23
准直型光源A24
光源装置A30
信号接收装置A40
光接收器A41
聚光元件A411
滤光片A412
光电传感器A413
放大器A42
调变器A43
电子装置A50
中心轴AX1
差值d1
第一方向D1
第二方向D2
数据信号S1
第一光线S2
第二光线S3
输出信号S4
平面P1、P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实用新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一特征在一第二特征上或上方的结构的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直接接触,或是以另一特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以至于第一和第二特征并不是直接接触。
此外,本说明书于不同的例子中沿用了相同的元件标号及/或文字。前述的沿用仅为了简化以及明确,并不表示于不同的实施例以及设定之间必定有关联。
于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关的词汇,例如上方或下方等,仅用以简易描述附图上的一元件或一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附图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于不同的方位使用或是操作的装置。此外,附图中的形状、尺寸、厚度、以及倾斜的角度可能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绘制或是被简化,仅提供说明之用。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光通讯设备A1的系统图。光通讯设备A1包括一网络装置A10、一信号发射装置A20、一光源装置A30、一信号接收装置A40、以及一电子装置A50。网络装置A10可经由互联网接收数据信号S1,且将数据信号S1传送至信号发射装置A20。在一些实施例中,网路装置A10可为一路由器、一网络分享器、或是一计算机。
信号发射装置A20电连接于网络装置A10。信号发射装置A20用以将数据信号S1转换为一第一光线S2,并照射至光源装置A30。换句话说,第一光线S2具有光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装置A20可整合于网络装置A10。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射装置A20可包括一调变器A21、一放大器A22、一驱动器A23、以及一准直型光源A24。调变器A21可用以将数据信号S1转换为模拟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变器A21可为正交分频多工调变器(OFDM modulator,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ator)。
放大器A22可用以放大调变器A21所输出的模拟信号。驱动器A23可用以依据放大的模拟信号驱动准直型光源A24发射第一光线S2。准直型光源A24用以发射第一光线S2至光源装置A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可为准直光束。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型光源A24可为一激光光源,且第一光线S2可为一激光光束。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可为一蓝光激光。
光源装置A30可将第一光线S2照射至信号接收装置A40。此外,光源装置A30可将部分的第一光线S2转换为第二光线S3,用以提供使用者照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线S3可为可见光,例如白光或黄光。
信号接收装置A40可用以接收由光源装置A30所发射的第一光线S2,并产生输出信号S4至电子装置A50。在本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A40可包括一光接收器A41、一放大器A42、以及一调变器A43。光接收器A41用以感测第一光线S2并转换为电子信号。
光接收器A41可包括一聚光元件A411、一滤光片A412、以及一光电传感器A413(photoelectric sensor)。聚光元件A411用以将第一光线S2聚焦于滤光片A412或光电传感器A413。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元件A411可为一或多个透镜。
滤光片A412用以让具有一预定波长范围的光线通过。上述预定波长范围可约为420nm至480nm的范围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波长范围可等于第一光线S2的波长范围。该滤光片A412允许于第一光线S2的波长范围内的光通过。换句话说,滤光片A412可让第一光线S2通过,且阻挡第二光线S3。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滤光片A412可减少光接收器A41受到第二光线S3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信号的机率。
光电传感器A413依据照射于其上的第一光线S2产生电子信号。放大器A42可用以放大光电传感器A413输出的电子信号。调变器A43可用以将电子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S4。于一些实施例中,调变器A21可为正交分频多工调变器。
电子装置A50可经由有线或是无线的方式耦接于信号接收装置A40。举例而言,电子装置A50可为一计算机、一智能型手机、或是一平板计算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A50可用以接收信号接收装置A40所产生的输出信号S4。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A40可整合于电子装置A50。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发射装置A20、光源装置A30以及信号接收装置A40可达成电子装置A50与网络装置A10之间的通讯。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的强度对波长图。如图2所示,由光源装置A30所射出的第一光线S2的波长范围可约为420nm至480nm的范围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波长可约为450nm。第一光线S2的最大强度约为2500mW。波长转换单元40具有一荧光放射波长范围,其约为470nm至750nm的范围之间。第一光线S2的波长范围不同于波长转换单元40的一荧光放射波长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波长范围与波长转换单元40的荧光放射波长范围不重叠。由波长转换单元40所射出的第二光线S3的波长可位于荧光放射波长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线S3的最大强度约为600mW。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最大强度大于第二光线S3的最大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最大强度大于第二光线S3的最大强度的2倍、3倍或4倍。第一光线S2的最大强度约为第二光线S3的最大强度的2倍至8倍的范围之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线S2的最大强度大于第二光线S3的最大强度可减少光接收器A41受到第二光线S3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信号的机率,进而可增加光通讯设备A1的通讯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波长小于第二光线S3的波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最大波长小于第二光线S3的最小波长之间的差值d1约为10nm至100nm的范围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线S2的最大波长小于第二光线S3的最小波长之间的差值d1约为20nm。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应于上述最大波长的第一光线S2的强度至少为第一光线S2的最大强度的60%以上。对应于上述最小波长的第二光线S3的强度至少为第二光线S3的最大强度的20%以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线S2的波长小于第二光线S3的波长可减少光接收器A41受到第二光线S3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信号的机率,进而可增加光通讯设备A1的通讯品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A3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A30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为了清楚的目的,在图4中并未绘制防护盖30。光源装置A30包括一反射罩10、一导光板20、一防护盖30、一波长转换单元40、以及一散热元件50。反射罩10用以反射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以将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射出于光源装置A30。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罩10可为一碗状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罩10可具有一照明腔11以及连通于照明腔11的开口12。照明腔11可用以反射第二光线S3以及第一光线S2至开口12。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腔11的侧壁111可涂布反射材料,用以反射第二光线S3以及第一光线S2。照明腔11可沿一中心轴AX1延伸,且中心轴AX1可通过照明腔11的底部以及开口12的中心。开口12可垂直于中心轴AX1延伸。反射罩10及照明腔11的宽度可由反射罩10的底部至开口12逐渐增加。上述宽度于垂直于中心轴AX1的方向进行测量。
导光板20覆盖于开口12上,且可沿一平面P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AX1通过导光板20,且导光板20以及平面P1可垂直于中心轴AX1延伸。准直型光源A24可沿一第一方向D1发射一第一光线S2至导光板20内。导光板20可沿第一方向D1传导第一光线S2,且可沿一第二方向D2或中心轴AX1反射第一光线S2至波长转换单元40。上述第一方向D1可垂直于第二方向D2以及中心轴AX1。此外,第二方向D2可平行于中心轴AX1。
导光板20可包括一导光本体21以及一反射单元22。导光本体21可为板状结构,且垂直于中心轴AX1延伸。导光板20可由透光材质所制成,例如玻璃或压克力。准直型光源A24可发射一第一光线S2至导光本体21内,且第一光线S2沿导光板20传导。如图3及图4所示,导光本体21以及开口12可为圆形,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导光本体21的形状可配合开口12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本体21可为一扩散板,用以扩散由照明腔11所射出的第二光线S3及第一光线S2。因此,光源装置A30可具有更均匀的照明,较宽广的通讯范围,并可降地对使用者眼睛的危害。
反射单元22设置于第一光线S2的一路径上用以反射第一光线。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单元22用以反射第一光线S2至波长转换单元40。反射单元22可位于导光本体21的中央。如图3所示,中心轴AX1可通过反射单元22,且反射单元22可相对于中心轴AX1以及平面P1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单元22与中心轴AX1之间的夹角可约为45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单元22与中心轴AX1之间的夹角可约为30度至60度的范围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单元22可为导光板20中的一空气间隙。通过反射单元22与导光本体21之间折射率的不同,可使得于导光本体21内传递的第一光线S2于反射单元22与导光本体21之间的界面反射。此外,介面本实施例中,导光本体21以及反射单元22为可透光的。因此,由照明腔11的侧壁111所反射的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可通过反射单元22与导光本体21。换句话说,照明腔11所反射的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不会被反射单元22所完全遮蔽,进而可增加光源装置A30的亮度。
介面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单元22可包括反射材料。介面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单元22可为多层介电膜或金属膜。由此,反射单元22可较完全地反射第一光线S2至波长转换单元40,进而可增加光通讯设备A1的通讯品质。
防护盖30可设置于导光板20上,且可与导光板20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盖30可接触于导光板20。防护盖30可为一板状结构,且垂直于中心轴AX1延伸。换句话说,防护盖30可平行于导光板20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盖30可为一扩散板,用以扩散由照明腔11所反射的第二光线S3及第一光线S2。因此,光源装置A30可具有更均匀的照明,较宽广的通讯范围,并可降地对使用者眼睛的危害。
防护盖30可用以保护导光板20以及波长转换单元40。当反射单元22为一空气层时,防护盖30可防止灰尘落入反射单元22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盖30可由透光材质所制成,例如玻璃或压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装置A30可不包括防护盖30。
波长转换单元40设置于照明腔11内,且可位于照明腔11的底部。反射罩10及照明腔11的宽度可由波长转换单元40至开口12逐渐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AX1可通过波长转换单元40,且波长转换单元40可垂直于中心轴AX1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腔11可具有一穿孔13,穿过反射罩10的底部。波长转换单元40可位于穿孔13内。如图3所示,穿孔13以及开口12可位于照明腔11的两相反侧。
波长转换单元40用以将部分的第一光线S2转换为一第二光线S3。未经由波长转换单元40的第一光线S2可经由波长转换单元40散射至照明腔11内。因此,由于部分的第一光线S2并未经由波长转换单元40转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波长转换单元40达成照明以及通讯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单元40可为荧光层。举例而言,波长转换单元40可为包括黄色荧光粉的荧光层,波长转换单元40转换部分的第一光线S2为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单元40可为具有多种颜色的荧光层,例如绿色及红色。因此波长转换单元40可将部分的第一光线S2转换为多种颜色的第二光线S3,例如绿光及红光。当多种颜色的第二光线S3经由反射单元61的侧壁111反射后,多种颜色的第二光线S3以及第一光线S2可混合后形成单一的颜色。举例而言,绿色及红色的第二光线S3以及蓝色的第一光线S2可混合为白光。
散热元件50连接于波长转换单元40,且可位于反射罩10的底部。散热元件50可用以传导波长转换单元40所产生的热能,用于对波长转换单元40进行散热,进而可增加波长转换单元40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元件50可用以反射通过波长转换单元40的第一光线S2及/或波长转换单元40所射出的第二光线S3。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元件50可为一金属板,且可垂直于中心轴AX1延伸。然而,散热元件50的结构可依据设计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元件50可位于照明腔1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元件50可整合于反射罩10,且可与反射罩10一体成形。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A30可同时提供照明以及通讯的功能。当光源装置A30提供照明以及通讯功能时,准直型光源A24沿第一方向D1射出第一光线S2,且第一光线S2沿第一方向D1射入导光本体21。第一光线S2沿第一方向D1于导光本体21内传递,并经由反射单元22反射。第一光线S2经由反射单元22反射后沿第二方向D2射至波长转换单元40。
波长转换单元40将部分的第一光线S2转换为第二光线S3,且散射未转换的第一光线S2。从波长转换单元40射出的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可射向开口12以及反射单元61的侧壁111,并可经由反射单元61反射至开口12。最后第二光线S3经由开口12离开光源装置A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A30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的面积大于开口12的面积。换句话说,在第一方向D1上,导光板20可突出于反射罩10的边缘。导光板20包括多个反射单元22以及一或多个反射面23。反射单元22可邻近于开口12的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AX1可位于多个反射单元22的中央。每一反射单元22可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且反射单元22的延伸可通过中心轴AX1。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包括两个反射单元2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20包括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反射单元22。
反射面23位于导光本体21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面23可为一环形侧面,环绕于导光本体21的边缘。反射面23的延伸可相对于第二方向D2倾斜,且反射面23的延伸可通过中心轴AX1。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面23的延伸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约为45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面23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约为30度至60度的范围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面23的延伸与反射单元22的延伸的夹角约为90度。
信号发射装置A20还包括多个准直型光源A24。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射装置A20包括两个准直型光源A24。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装置A20包括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准直型光源A24。此外,反射单元22及/或反射面23的数目可对应于准直型光源A24的数目。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准直型光源A24所射出的第一光线S2的波长可不同。每一第一光线S2的波长的差可约为5nm至50nm的范围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准直型光源A24所射出的第一光线S2的波长可相同。
准直型光源A24用以沿第二方向D2发射第一光线S2至导光本体21内。在本实施例中,准直型光源A24所发射的第一光线S2照射到反射面23后,经由反射面23反射并沿第一方向D1照射至反射单元22。照射至反射单元22的准直型光源A24经由反射单元22反射后沿第二方向D2射至照明腔11的侧壁111,并经由照明腔11的侧壁111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40。
在第二实施例的多个准直型光源A24以及多个反射单元22的设计可以任何适当方式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20的设计可改变准直型光源A24发射第一光线S2的方向,以配合不同设计的光通讯设备A1。此外,通过多个准直型光源A24可提高光通讯设备A1的传输效能。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A30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A30还包括一基座60,连接于反射罩10的底部。基座60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可提供波长转换单元40散热的功能。基座60具有一反射单元61、一连接口62、以及一反射涂层63。反射单元61可为环型反射镜,且具有一弧形侧壁611,且可连接于散热元件50。
连接口62可连通于反射单元61以及照明腔11的穿孔13。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单元40可对应于连接口62。此外,中心轴AX1可通过波长转换单元40、连接口62以及穿孔13的中央。
反射涂层63位于反射单元61内,且可设置于散热元件50上。波长转换单元40设置于反射单元61内,且可设置于反射涂层63上。换句话说,反射涂层63可位于散热元件50以及波长转换单元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涂层63可包括硫酸钡。
准直型光源A24可设置于散热元件50的容置孔51内,且容置孔51可穿过反射涂层63并与反射单元61连接。换句话说,准直型光源A24与波长转换单元40位于同一散热元件50上。在本实施例中,准直型光源A24与波长转换单元40位于同一平面P2,且平面P2可垂直于中心轴AX1以及第二方向D2延伸。准直型光源A24可沿第二方向D2发射第一光线S2至反射单元61内。第一光线S2可经由反射单元61反射至波长转换单元40。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单元40可将部分的第一光线S2转换为单一或多种颜色的第二光线S3,且散射未转换的第一光线S2。从波长转换单元40射出的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可经由反射涂层63以及反射单元61的弧形侧壁611反射。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经由反射涂层63以及反射单元61多次反射后可均匀的混合,进而可进一步降低对使用者的眼睛的危害。
混合后的第一光线S2以及第二光线S3可经由连接口62以及开口12射入照明腔11。最后,第二光线S3可直接经由开口12或经由照明腔11的侧壁111反射至开口12,并离开光源装置A30。
上述已揭露的特征能以任何适当方式与一或多个已揭露的实施例相互组合、修饰、置换或转用,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可将第一光线经由波长转换单元散射以及转换后射出,进而可降地对使用者眼睛的危害。此外,波长转换单元可贴附于散热元件,可提供波长转换单元良好的散热效果,进而增加波长转换单元的使用寿命。
虽然结合以上各种实施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通讯设备包括:
光源装置,包括:
准直型光源,提供具有光信号的第一光线;
反射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光线的路径上用以反射该第一光线;以及
波长转换单元,接收经该反射单元反射的该第一光线并转换部分该第一光线为第二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还包括导光板,且该反射单元设置于该导光板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单元为该导光板中的空气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沿一平面延伸,且该反射单元相对于该平面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还包括反射罩,且该反射罩用以反射该第二光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不同于该波长转换单元的荧光放射波长范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与该波长转换单元的该荧光放射波长范围不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线为蓝光激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单元包括黄色荧光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通讯设备还包括:
光接收器,具有滤光片,用以接收该光源装置所发出的该第一光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滤光片允许于该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内的光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连接至该波长转换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准直型光源与该波长转换单元位于同一平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准直型光源与该波长转换单元位于同一散热元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单元为环型反射镜。
16.一种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通讯设备包括:
光源装置,包括:
基座,具有反射单元;
反射罩,且具有连接于该反射单元的照明腔;以及
波长转换单元,设置于该反射单元内;以及
准直型光源,用以发射第一光线至该反射单元,且该第一光线经由该反射单元反射至该波长转换单元,
其中该波长转换单元用以将部分的该第一光线转换为第二光线,该反射单元用以反射该第二光线以及该第一光线至该照明腔内,且该照明腔用以反射该第二光线以及该第一光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通讯设备还包括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经由该光源装置射出的该第一光线。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且该基座还包括位于反射单元内的反射涂层,其中该反射涂层位于该散热元件以及该波长转换单元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不同于该波长转换单元的荧光放射波长范围。
CN201822161143.7U 2018-12-12 2018-12-21 光通讯设备 Active CN2093708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704 2018-12-12
TW107144704A TWI689174B (zh) 2018-12-12 2018-12-12 光通訊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0893U true CN209370893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1143.7U Active CN209370893U (zh) 2018-12-12 2018-12-21 光通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0893U (zh)
TW (1) TWI6891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9219A (zh) * 2022-03-18 2022-06-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蓝光系统、防蓝光处理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209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llimating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484121B (zh) * 2011-12-08 2015-05-11 Chi Mei Corp A light-emitting device, a down-illuminated lamp,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for a down-illuminated lamp
JP6295266B2 (ja) * 2012-11-28 2018-03-14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制御されたスペクトル特性及び角度分布を備える発光装置
CN105703839B (zh) * 2016-01-08 2018-01-12 清华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9219A (zh) * 2022-03-18 2022-06-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蓝光系统、防蓝光处理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214A (zh) 2020-06-16
TWI689174B (zh) 2020-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66084A1 (en) Planar remote phospho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8136967B2 (en) LED optical lens
EP3392917B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remote scattering element an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extractor element
JP5264650B2 (ja) Led照明装置
US9082946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lamp, a luminaire and a display device
US9599292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 lamp, a luminaire and a display device
CA2764974C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ngine
US8292445B2 (en) Optical system for a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collection, conduction, phosphor directing, and output means
KR102172934B1 (ko) 플립-칩 측면 방출 led
TWI597870B (zh) Ligh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ing device
CN103513236A (zh) 光电模块及包含光电模块的装置
EP3476013B1 (en) Laser-based light source with heat conducting outcoupling dome
US20200117051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3182003A1 (zh) 导光装置、发光设备、电子设备和按键
US20140328048A1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 and spaced-apart phosphor region
CN209370893U (zh) 光通讯设备
EP1936261B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WO2008023306A1 (en) Optical lighting device
JP2014116153A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TWI829671B (zh) 發光裝置
JP2021100130A (ja) 光センサ
EP3044626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tir) extractor
CN204201685U (zh) 照明器具
JP5307717B2 (ja) 自発光型の発光装置
EP2921775A1 (en) Light guiding body and ligh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