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9174B - 光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9174B
TWI689174B TW107144704A TW107144704A TWI689174B TW I689174 B TWI689174 B TW I689174B TW 107144704 A TW107144704 A TW 107144704A TW 107144704 A TW107144704 A TW 107144704A TW I689174 B TWI689174 B TW I689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ght source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3214A (zh
Inventor
傅瀚葵
李俊興
徐啟倫
李宗憲
蔡孟哲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7144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9174B/zh
Priority to CN201822161143.7U priority patent/CN209370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1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3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21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種光通訊系統,包括一光源裝置。光源裝置包括一準直型光源、一反射單元以及一波長轉換單元。準直型光源提供一具有光訊號的第一光線。反射單元設置於第一光線的一路徑上用以反射第一光線。波長轉換單元接收經反射單元反射的第一光線並轉換部分第一光線為一第二光線。

Description

光通訊系統
本揭露主要關於一種光通訊系統,尤指一種具有照明功能之光通訊系統。
習知之光通訊系統可利用藍光雷射來進行無線傳輸,其可具有較快的傳輸速度以及較遠的傳輸距離。然而,當將光通訊系統使用於室內的環境時,由於藍光雷射的能量集中且波長較短,若照射到使用者的眼睛可能會對使用者的眼睛造成危害。
因此,於習知技術中可將藍光雷射進行發散,並將藍光雷射之部分轉換為照明之光源,藉以降低對使用者的眼睛的危害並可提供照明之功能。
然而,雖然目前之光通訊系統符合了其使用之目的,但尚未滿足許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光通訊系統的改進方案。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光通訊系統能提供光學通訊以及照明之功能,並可有效地發散以及轉換第一光線,進而可降地第一光線對使用者眼睛之危害。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光通訊系統,包括一光源裝置。光源裝置包括一準直型光源、一反射單元以及一波長轉換單元。準直型光源提供一具有光訊號的第一光線。反射單元設置於第一光線的一路徑上用以反射第一光線。波長轉換單元接收經反射單元反射的第一光線並轉換部分第一光線為一第二光線。
於一些實施例中,光源裝置更包括一導光板,且反射單元設置於導光板中。反射單元為導光板中的一空氣間隙。導光板沿一平面延伸,且反射單元相對於平面傾斜。光源裝置更包括一反射罩,且反射罩用以反射光線。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的波長範圍不同於波長轉換單元的一螢光放射波長範圍。第一光線的波長範圍與波長轉換單元的螢光放射波長範圍不重疊。第一光線為一藍光雷射。波長轉換單元包括一黃色螢光粉。
於一些實施例中,光通訊系統更包括一光接收器,具有一濾光片,用以接收光源裝置所發出之第一光線。濾光片允許於第一光線之波長範圍內的光通過。光源裝置更包括一散熱元件,連接至波長轉換單元。
於一些實施例中,準直型光源與波長轉換單元位於同一平面。準直型光源與波長轉換單元位於同一散熱元件上。反射單元為一環型反射鏡。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光通訊系統,包括一光源裝置以及一準直型光源。光源裝置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反射單元;一反射單元,且具有連接於反射單元之一照明腔;以及一波長轉換單元,設置於反射單元內。準直型光源用以發射一第一光線至反射單元,且第一光線經由反射單元反射至波長轉換單元。波長轉換單元用以將部分之第一光線轉換為一第二光線。反射單元用以反射第二光線以及第一光線至照明腔內,且照明腔用以反射第二光線以及第一光線。
於一些實施例中,光通訊系統,更包括一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經由光源裝置射出之第一光線。光源裝置更包括一散熱元件,且基座更包括位於反射單元內之一反射塗層,其中反射塗層位於散熱元件以及波長轉換單元之間。第一光線的波長範圍不同於波長轉換單元的一螢光放射波長範圍。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光源裝置可將第一光線經由波長轉換單元散射以及轉換後射出,進而可降地對使用者眼睛之危害。此外,波長轉換單元可貼附於散熱元件,可提供波長轉換單元良好的散熱效果,進而增加波長轉換單元的使用壽命。
以下之說明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是例子,用來實施本揭露之不同特徵。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僅用來精簡的表達本揭露,其僅作為例子,而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例如,第一特徵在一第二特徵上或上方的結構之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徵之間直接接觸,或是以另一特徵設置於第一和第二特徵之間,以致於第一和第二特徵並不是直接接觸。
此外,本說明書於不同的例子中沿用了相同的元件標號及/或文字。前述之沿用僅為了簡化以及明確,並不表示於不同的實施例以及設定之間必定有關聯。
於此使用之空間上相關的詞彙,例如上方或下方等,僅用以簡易描述圖式上之一元件或一特徵相對於另一元件或特徵之關係。除了圖式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於不同之方位使用或是操作之裝置。此外,圖式中之形狀、尺寸、厚度、以及傾斜之角度可能為了清楚說明之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繪製或是被簡化,僅提供說明之用。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光通訊系統A1的系統圖。光通訊系統A1包括一網路裝置A10、一訊號發射裝置A20、一光源裝置A30、一訊號接收裝置A40、以及一電子裝置A50。網路裝置A10可經由網際網路接收資料訊號S1,且將資料訊號S1傳送至訊號發射裝置A20。於一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A10可為一路由器、一網路分享器、或是一電腦。
訊號發射裝置A20電性連接於網路裝置A10。訊號發射裝置A20用以將資料訊號S1轉換為一第一光線S2,並照射至光源裝置A30。換句話說,第一光線S2具有光訊號。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發射裝置A20可整合於網路裝置A10。
於本實施例中,訊號發射裝置A20可包括一調變器A21、一放大器A22、一驅動器A23、以及一準直型光源A24。調變器A21可用以將資料訊號S1轉換為類比訊號。於一些實施例中,調變器A21可為正交分頻多工調變器(OFDM modulato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ator)。
放大器A22可用以放大調變器A21所輸出之類比訊號。驅動器A23可用以依據放大之類比訊號驅動準直型光源A24發射第一光線S2。準直型光源A24用以發射第一光線S2至光源裝置A30。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可為準直光束。於一些實施例中,準直型光源A24可為一雷射光源,且第一光線S2可為一雷射光束。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可為一藍光雷射。
光源裝置A30可將第一光線S2照射至訊號接收裝置A40。此外,光源裝置A30可將部分之第一光線S2轉換為第二光線S3,用以提供使用者照明。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光線S3可為可見光,例如白光或黃光。
訊號接收裝置A40可用以接收由光源裝置A30所發射之第一光線S2,並產生輸出訊號S4至電子裝置A50。於本實施例中,訊號接收裝置A40可包括一光接收器A41、一放大器A42、以及一調變器A43。光接收器A41用以感測第一光線S2並轉換為電子訊號。
光接收器A41可包括一聚光元件A411、一濾光片A412、以及一光電感測器A413(photoelectric sensor)。聚光元件A411用以將第一光線S2聚焦於濾光片A412或光電感測器A413。於一些實施例例中,聚光元件A411可為一或多個透鏡。
濾光片A412用以讓具有一預定波長範圍之光線通過。上述預定波長範圍可約為420 nm至480 nm的範圍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預定波長範圍可等於第一光線S2之波長範圍。該濾光片A412允許於第一光線S2之波長範圍內的光通過。換句話說,濾光片A412可讓第一光線S2通過,且阻擋第二光線S3。因此,於本實施例中,藉由濾光片A412可減少光接收器A41受到第二光線S3的影響而產生錯誤之訊號的機率。
光電感測器A413依據照射於其上之第一光線S2產生電子訊號。放大器A42可用以放大光電感測器A413輸出之電子訊號。調變器A43可用以將電子訊號轉換為輸出訊號S4。於一些實施例中,調變器A21可為正交分頻多工調變器。
電子裝置A50可經由有線或是無線的方式耦接於訊號接收裝置A40。舉例而言,電子裝置A50可為一電腦、一智慧型手機、或是一平板電腦,但並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A50可用以接收訊號接收裝置A40所產生之輸出訊號S4。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接收裝置A40可整合於電子裝置A50。因此,藉由本揭露之訊號發射裝置A20、光源裝置A30以及訊號接收裝置A40可達成電子裝置A50與網路裝置A10之間的通訊。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之強度對波長圖。如第2圖所示,由光源裝置A30所射出之第一光線S2之波長範圍可約為420nm至480nm的範圍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之波長可約為450nm。第一光線S2之最大強度約為2500mW。波長轉換單元40具有一螢光放射波長範圍,其約為470nm至750nm的範圍之間。第一光線S2的波長範圍不同於波長轉換單元40的一螢光放射波長範圍。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的波長範圍與波長轉換單元40的螢光放射波長範圍不重疊。由波長轉換單元40所射出之第二光線S3之波長可位於螢光放射波長範圍內。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光線S3之最大強度約為600mW。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之最大強度大於第二光線S3之最大強度。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之最大強度大於第二光線S3之最大強度的2倍、3倍或4倍。第一光線S2之最大強度約為第二光線S3之最大強度的2倍至8倍的範圍之間。因此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第一光線S2之最大強度大於第二光線S3之最大強度可減少光接收器A41受到第二光線S3的影響而產生錯誤之訊號的機率,進而可增加光通訊系統A1的通訊品質。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之波長小於第二光線S3之波長。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之最大波長小於第二光線S3之最小波長之間的差值d1約為10nm至100nm的範圍之間。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光線S2之最大波長小於第二光線S3之最小波長之間的差值d1約為20nm。於本揭露中,對應於上述最大波長之第一光線S2的強度至少為第一光線S2的最大強度的60%以上。對應於上述最小波長之第二光線S3的強度至少為第二光線S3的最大強度的20%以上。
因此,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第一光線S2之波長小於第二光線S3之波長可減少光接收器A41受到第二光線S3的影響而產生錯誤之訊號的機率,進而可增加光通訊系統A1的通訊品質。
第3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A30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第4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A30之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為了清楚的目的,於第4圖中並未繪製防護蓋30。光源裝置A30包括一反射罩10、一導光板20、一防護蓋30、一波長轉換單元40、以及一散熱元件50。反射罩10用以反射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以將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射出於光源裝置A30。於本實施例中,反射罩10可為一碗狀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反射罩10可具有一照明腔11以及連通於照明腔11之開口12。照明腔11可用以反射第二光線S3以及第一光線S2至開口12。於本實施例中,照明腔11之側壁111可塗布反射材料,用以反射第二光線S3以及第一光線S2。照明腔11可沿一中心軸AX1延伸,且中心軸AX1可通過照明腔11之底部以及開口12之中心。開口12可垂直於中心軸AX1延伸。反射罩10及照明腔11之寬度可由反射罩10之底部至開口12逐漸增加。上述寬度於垂直於中心軸AX1的方向進行測量。
導光板20覆蓋於開口12上,且可沿一平面P1延伸。於本實施例中,中心軸AX1通過導光板20,且導光板20以及平面P1可垂直於中心軸AX1延伸。準直型光源A24可沿一第一方向D1發射一第一光線S2至導光板20內。導光板20可沿第一方向D1傳導第一光線S2,且可沿一第二方向D2或中心軸AX1反射第一光線S2至波長轉換單元40。上述第一方向D1可垂直於第二方向D2以及中心軸AX1。此外,第二方向D2可平行於中心軸AX1。
導光板20可包括一導光本體21以及一反射單元22。導光本體21可為板狀結構,且垂直於中心軸AX1延伸。導光板20可由透光材質所製成,例如玻璃或壓克力。準直型光源A24可發射一第一光線S2至導光本體21內,且第一光線S2沿導光板20傳導。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導光本體21以及開口12可為圓形,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導光本體21之形狀可配合開口12之形狀。
於一些實施例中,導光本體21可為一擴散板,用以擴散由照明腔11所射出之第二光線S3及第一光線S2。因此,光源裝置A30可具有更均勻之照明,較寬廣之通訊範圍,並可降地對使用者眼睛之危害。
反射單元22設置於第一光線S2的一路徑上用以反射第一光線。於本實施例中,反射單元22用以反射第一光線S2至波長轉換單元40。反射單元22可位於導光本體21之中央。如第3圖所示,中心軸AX1可通過反射單元22,且反射單元22可相對於中心軸AX1以及平面P1傾斜。於本實施例中,反射單元22與中心軸AX1之間的夾角可約為45度,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實施例中,反射單元22與中心軸AX1之間的夾角可約為30度至60度的範圍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反射單元22可為導光板20中的一空氣間隙。藉由反射單元22與導光本體21之間折射率的不同,可使得於導光本體21內傳遞之第一光線S2於反射單元22與導光本體21之間的介面反射。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導光本體21以及反射單元22為可透光的。因此,由照明腔11之側壁111所反射之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可通過反射單元22與導光本體21。換句話說,照明腔11所反射之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不會被反射單元22所完全遮蔽,進而可增加光源裝置A30之亮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反射單元22可包括反射材料。於一些實施例中,反射單元22可為多層介電膜或金屬膜。藉此,反射單元22可較完全地反射第一光線S2至波長轉換單元40,進而可增加光通訊系統A1的通訊品質。
防護蓋30可設置於導光板20上,且可與導光板20分離。於一些實施例中,防護蓋30可接觸於導光板20。防護蓋30可為一板狀結構,且垂直於中心軸AX1延伸。換句話說,防護蓋30可平行於導光板20延伸。於一些實施例中,防護蓋30可為一擴散板,用以擴散由照明腔11所反射之第二光線S3及第一光線S2。因此,光源裝置A30可具有更均勻之照明,較寬廣之通訊範圍,並可降地對使用者眼睛之危害。
防護蓋30可用以保護導光板20以及波長轉換單元40。當反射單元22為一空氣層時,防護蓋30可防止灰塵落入反射單元22內。於一些實施例中,防護蓋30可由透光材質所製成,例如玻璃或壓克力。於一些實施例中,光源裝置A30可不包括防護蓋30。
波長轉換單元40設置於照明腔11內,且可位於照明腔11之底部。反射罩10及照明腔11之寬度可由波長轉換單元40至開口12逐漸增加。於本實施例中,中心軸AX1可通過波長轉換單元40,且波長轉換單元40可垂直於中心軸AX1延伸。於一些實施例中,照明腔11可具有一穿孔13,穿過反射罩10之底部。波長轉換單元40可位於穿孔13內。如第3圖所示,穿孔13以及開口12可位於照明腔11之兩相反側。
波長轉換單元40用以將部分之第一光線S2轉換為一第二光線S3。未經由波長轉換單元40之第一光線S2可經由波長轉換單元40散射至照明腔11內。因此,由於部分之第一光線S2並未經由波長轉換單元40轉換,因此本揭露可藉由波長轉換單元40達成照明以及通訊之功能。
於一些實施例中,波長轉換單元40可為螢光層。舉例而言,波長轉換單元40可為包括黃色螢光粉之螢光層,波長轉換單元40轉換部分之第一光線S2為黃光。
於一些實施例中,波長轉換單元40可為具有多種顏色之螢光層,例如綠色及紅色。因此波長轉換單元40可將部分之第一光線S2轉換為多種顏色之第二光線S3,例如綠光及紅光。當多種顏色之第二光線S3經由反射單元61之側壁111反射後,多種顏色之第二光線S3以及第一光線S2可混合後形成單一之顏色。舉例而言,綠色及紅色之第二光線S3以及藍色之第一光線S2可混合為白光。
散熱元件50連接於波長轉換單元40,且可位於反射罩10之底部。散熱元件50可用以傳導波長轉換單元40所產生之熱能,藉以對波長轉換單元40進行散熱,進而可增加波長轉換單元40之使用壽命。於一些實施例中,散熱元件50可用以反射通過波長轉換單元40之第一光線S2及/或波長轉換單元40所射出之第二光線S3。
於本實施例中,散熱元件50可為一金屬板,且可垂直於中心軸AX1延伸。然而,散熱元件50之結構可依據設計具有多種不同之形狀。於一些實施例中,散熱元件50可位於照明腔11內。於一些實施例中,散熱元件50可整合於反射罩10,且可與反射罩10一體成形。
於本實施例中,光源裝置A30可同時提供照明以及通訊之功能。當光源裝置A30提供照明以及通訊功能時,準直型光源A24沿第一方向D1射出第一光線S2,且第一光線S2沿第一方向D1射入導光本體21。第一光線S2沿第一方向D1於導光本體21內傳遞,並經由反射單元22反射。第一光線S2經由反射單元22反射後沿第二方向D2射至波長轉換單元40。
波長轉換單元40將部分之第一光線S2轉換為第二光線S3,且散射未轉換之第一光線S2。從波長轉換單元40射出之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可射向開口12以及反射單元61之側壁111,並可經由反射單元61反射至開口12。最後第二光線S3經由開口12離開光源裝置A30。
第5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A30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0之面積大於開口12之面積。換句話說,於第一方向D1上,導光板20可突出於反射罩10之邊緣。導光板20包括多個反射單元22以及一或多個反射面23。反射單元22可鄰近於開口12之邊緣。
於本實施例中,中心軸AX1可位於多個反射單元22之中央。每一反射單元22可相對於第二方向D2傾斜,且反射單元22之延伸可通過中心軸AX1。於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0包括兩個反射單元22。於一些實施例中,導光板20包括一個或三個以上之反射單元22。
反射面23位於導光本體21之邊緣。於一些實施例中,反射面23可為一環形側面,環繞於導光本體21之邊緣。反射面23之延伸可相對於第二方向D2傾斜,且反射面23之延伸可通過中心軸AX1。於本實施例中,反射面23之延伸與第二方向D2之夾角約為45度,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實施例中,反射面23與第二方向D2之夾角約為30度至60度的範圍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反射面23之延伸與反射單元22之延伸的夾角約為90度。
訊號發射裝置A20更包括多個準直型光源A24。於本實施例中,訊號發射裝置A20包括兩個準直型光源A24。於一些實施例中,訊號發射裝置A20包括一個或三個以上之準直型光源A24。此外,反射單元22及/或反射面23之數目可對應於準直型光源A24的數目。於本實施例中,每一準直型光源A24所射出之第一光線S2的波長可不同。每一第一光線S2之波長的差可約為5nm 至50nm的範圍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每一準直型光源A24所射出之第一光線S2的波長可相同。
準直型光源A24用以沿第二方向D2發射第一光線S2至導光本體21內。於本實施例中,準直型光源A24所發射之第一光線S2照射到反射面23後,經由反射面23反射並沿第一方向D1照射至反射單元22。照射至反射單元22之準直型光源A24經由反射單元22反射後沿第二方向D2射至照明腔11之側壁111,並經由照明腔11之側壁111反射至波長轉換單元40。
於第二實施例之多個準直型光源A24以及多個反射單元22之設計可以任何適當方式應用於第一實施例中。藉由本揭露之導光板20的設計可改變準直型光源A24發射第一光線S2之方向,以配合不同設計之光通訊系統A1。此外,藉由多個準直型光源A24可提高光通訊系統A1之傳輸效能。
第6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A30之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光源裝置A30更包括一基座60,連接於反射罩10之底部。基座60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可提供波長轉換單元40散熱之功能。基座60具有一反射單元61、一連接口62、以及一反射塗層63。反射單元61可為環型反射鏡,且具有一弧形側壁611,且可連接於散熱元件50。
連接口62可連通於反射單元61以及照明腔11之穿孔13。於本實施例中,波長轉換單元40可對應於連接口62。此外,中心軸AX1可通過波長轉換單元40、連接口62以及穿孔13之中央。
反射塗層63位於反射單元61內,且可設置於散熱元件50上。波長轉換單元40設置於反射單元61內,且可設置於反射塗層63上。換句話說,反射塗層63可位於散熱元件50以及波長轉換單元40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反射塗層63可包括硫酸鋇。
準直型光源A24可設置於散熱元件50之容置孔51內,且容置孔51可穿過反射塗層63並與反射單元61連接。換句話說,準直型光源A24與波長轉換單元40位於同一散熱元件50上。於本實施例中,準直型光源A24與波長轉換單元40位於同一平面P2,且平面P2可垂直於中心軸AX1以及第二方向D2延伸。準直型光源A24可沿第二方向D2發射第一光線S2至反射單元61內。第一光線S2可經由反射單元61反射至波長轉換單元40。
於本實施例中,波長轉換單元40可將部分之第一光線S2轉換為單一或多種顏色之第二光線S3,且散射未轉換之第一光線S2。從波長轉換單元40射出之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可經由反射塗層63以及反射單元61之弧形側壁611反射。於本實施例中,當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經由反射塗層63以及反射單元61多次反射後可均勻的混合,進而可進一步降低對使用者的眼睛的危害。
混合後之第一光線S2以及第二光線S3可經由連接口62以及開口12射入照明腔11。最後,第二光線S3可直接經由開口12或經由照明腔11之側壁111反射至開口12,並離開光源裝置A30。
上述已揭露之特徵能以任何適當方式與一或多個已揭露之實施例相互組合、修飾、置換或轉用,並不限定於特定之實施例。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光源裝置可將第一光線經由波長轉換單元散射以及轉換後射出,進而可降地對使用者眼睛之危害。此外,波長轉換單元可貼附於散熱元件,可提供波長轉換單元良好的散熱效果,進而增加波長轉換單元的使用壽命。
本揭露雖以各種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僅為範例參考而非用以限定本揭露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之範圍,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反射罩
11:照明腔
111:側壁
12:開口
13:穿孔
20:導光板
21:導光本體
22:反射單元
23:反射面
30:防護蓋
40:波長轉換單元
50:散熱元件
51:容置孔
60:基座
61:反射單元
611:弧形側壁
62:連接口
63:反射塗層
A1:光通訊系統
A10:網路裝置
A20:訊號發射裝置
A21:調變器
A22:放大器
A23:驅動器
A24:準直型光源
A30:光源裝置
A40:訊號接收裝置
A41:光接收器
A411:聚光元件
A412:濾光片
A413:光電感測器
A42:放大器
A43:調變器
A50:電子裝置
AX1:中心軸
d1:差值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S1:資料訊號
S2:第一光線
S3:第二光線
S4:輸出訊號
P1、P2:平面
第1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光通訊系統的系統圖。 第2圖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線以及第二光線之強度對波長圖。 第3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4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其中並未繪製防護蓋。 第5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圖為本揭露之光源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10:反射罩
11:照明腔
111:側壁
12:開口
13:穿孔
20:導光板
21:導光本體
22:反射單元
30:防護蓋
40:波長轉換單元
50:散熱元件
A24:準直型光源
A30:光源裝置
AX1:中心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S2:第一光線
S3:第二光線
P1:平面

Claims (19)

  1. 一種光通訊系統,包括:一光源裝置,包括:一反射罩,具一開口;一準直型光源,提供一具有光訊號的第一光線;一反射單元,設置於該反射罩之一開口端,並設置於該第一光線的一路徑上用以反射該第一光線;以及一波長轉換單元,設置於該反射罩的一底側,相對於該開口端,並接收經該反射單元反射的該第一光線並轉換部分該第一光線為一第二光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光源裝置更包括一導光板,且該反射單元設置於該導光板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反射單元為該導光板中的一空氣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導光板沿一平面延伸,且該反射單元相對於該平面傾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光源裝置更包括一反射罩,且該反射罩用以反射該第二光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光線的波長範圍不同於該波長轉換單元的一螢光放射波長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光線的波長範圍與該波長轉換單元的該螢光放射波長範圍不重 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光線為一藍光雷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波長轉換單元包括一黃色螢光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更包括:一光接收器,具有一濾光片,用以接收該光源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一光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濾光片允許於該第一光線之波長範圍內的光通過。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光源裝置更包括一散熱元件,連接至該波長轉換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準直型光源與該波長轉換單元位於同一平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準直型光源與該波長轉換單元位於同一散熱元件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反射單元為一環型反射鏡。
  16. 一種光通訊系統,包括:一光源裝置,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反射單元,該反射單元具有一第一弧形側 壁;一反射罩,設置於該基座上且具有連接於該反射單元之一照明腔,且該照明腔具有一第二弧形側壁,其中該第一弧形側壁的開口側與該第二弧形側壁的開口側相背;以及一波長轉換單元,設置於該反射單元內;以及一準直型光源,用以發射一第一光線至該反射單元的該第一弧形側壁,且該第一光線經由該反射單元反射至該波長轉換單元,其中該波長轉換單元用以將部分之該第一光線轉換為一第二光線,該反射單元用以反射該第二光線以及該第一光線至該照明腔內,且該照明腔的該第二弧形側壁用以反射該第二光線以及該第一光線離開該光源裝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更包括一光接收器,用以接收經由該光源裝置射出之該第一光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光源裝置更包括一散熱元件,且該基座更包括位於反射單元內之一反射塗層,其中該反射塗層位於該散熱元件以及該波長轉換單元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光線的波長範圍不同於該波長轉換單元的一螢光放射波長範圍。
TW107144704A 2018-12-12 2018-12-12 光通訊系統 TWI689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704A TWI689174B (zh) 2018-12-12 2018-12-12 光通訊系統
CN201822161143.7U CN209370893U (zh) 2018-12-12 2018-12-21 光通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704A TWI689174B (zh) 2018-12-12 2018-12-12 光通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9174B true TWI689174B (zh) 2020-03-21
TW202023214A TW202023214A (zh) 2020-06-16

Family

ID=6783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704A TWI689174B (zh) 2018-12-12 2018-12-12 光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0893U (zh)
TW (1) TWI689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9219A (zh) * 2022-03-18 2022-06-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蓝光系统、防蓝光处理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209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llimating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1323775A (zh) * 2011-12-08 2013-06-16 Chi Mei Corp 發光裝置、下照式燈具及用於下照式燈具的導光板
WO2014083523A1 (en) * 2012-11-28 2014-06-0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ight emitting arrangement with controlled spectral properties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
CN105703839A (zh) * 2016-01-08 2016-06-22 清华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209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llimating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1323775A (zh) * 2011-12-08 2013-06-16 Chi Mei Corp 發光裝置、下照式燈具及用於下照式燈具的導光板
WO2014083523A1 (en) * 2012-11-28 2014-06-0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ight emitting arrangement with controlled spectral properties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
CN105703839A (zh) * 2016-01-08 2016-06-22 清华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214A (zh) 2020-06-16
CN209370893U (zh)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119550A1 (ja) Led照明装置
TWI420053B (zh)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US8292445B2 (en) Optical system for a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collection, conduction, phosphor directing, and output means
US11592159B2 (en)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9360191B2 (en) Lighting device
TWI689174B (zh) 光通訊系統
JP2016509352A (ja) 改善された照明の均一性を有する照明配置
JP6064197B2 (ja) 照明器具
JP2008300298A (ja) 面照明光源装置及び面照明装置
TW201544752A (zh) 二次光學元件及光源模組
JP5307717B2 (ja) 自発光型の発光装置
EP2921775A1 (en) Light guiding body and lighting system
CN209744088U (zh) 一种挡蓝光的ld激光光源模组
JP2011003459A (ja) 照明用レンズ、発光装置、面光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160022455A (ko) 직하 백라이트유닛 확산 렌즈
JP2007311731A (ja) Led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TWI602175B (zh) 固態硬碟
US11480317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sensor for detecting anomaly in wavelength converting member
US1140207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sensor for detecting anomaly in wavelength converting member
JP2014086513A (ja) 発光装置用レンズ及び照明装置
TWI539113B (zh) 透鏡及發光裝置
JP7270209B2 (ja) 照明装置
TWI582762B (zh) 固態硬碟
WO2020119354A1 (zh) 激光照明灯具
TWM441073U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