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6083U -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66083U
CN209366083U CN201822115517.1U CN201822115517U CN209366083U CN 209366083 U CN209366083 U CN 209366083U CN 201822115517 U CN201822115517 U CN 201822115517U CN 209366083 U CN209366083 U CN 209366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collision beam
energy absorbing
energy
absorb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55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回彦华
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55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66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66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66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后碰撞横梁和焊接在后碰撞横梁左右部朝向车身一侧的碰撞吸能盒,后碰撞横梁截面呈B字型且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该总成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呈B字形的结构,那么在碰撞吸能盒吸能的同时,后碰撞横梁也能吸收一部分能量,达到二级吸能的效果,在低速碰撞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车体结构。由于在后碰撞横梁上均匀分布了一排圆孔,可以更利于电泳的电泳及电泳液的排出,可以减轻后碰撞横梁的重量,还可以降低后碰撞横梁的屈服强度。后碰撞横梁、碰撞吸能盒、纵梁连接板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可以有效的加强该总成两侧的强度,可以提升该总成侧后方的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碰撞横梁对于车身结构的加强作用及行人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后碰撞横梁不同于前碰撞横梁,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低速碰撞时车辆的损伤。由于车身后部结构不同于机舱结构,车身的后部结构一般都有后尾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强车身强度的作用,还有些在两道纵梁之间加装了横梁,以加强纵梁的刚度,所以在这种结构下,后碰撞横梁对车身结构的加强作用是很小的,所以起主要作用是通过低速碰撞时挤压变形的方式吸收能量,不会损坏车身主体结构,以减少维修费用。传统的后碰撞横梁制造主要为冷冲压和铝制,冷冲压横梁一般为U形截面结构,传统的后碰撞横梁和碰撞吸能盒相互配合,能达到一定的吸能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车体结构不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该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利用辊压成型工艺,将后碰撞横梁制造为上下贯通的呈B字形的结构,可以在碰撞吸能盒吸能的同时,后碰撞横梁也能吸收掉一部分能量,达到二次吸能的效果,该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在低速碰撞时,能更好的保护车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后碰撞横梁和焊接在所述后碰撞横梁左右部朝向车身一侧的碰撞吸能盒,所述后碰撞横梁截面呈B字型且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纵梁连接板,所述纵梁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碰撞吸能盒与所述后碰撞横梁之间,三者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纵梁连接板中部为与汽车后端纵梁连接的部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外连接件,所述外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碰撞吸能盒与汽车后边梁之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后碰撞横梁上开设有用于排出电泳液的圆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碰撞吸能盒上设有吸能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由于本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利用辊压成型工艺,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呈B字形的结构,那么在碰撞吸能盒吸能的同时,后碰撞横梁也能吸收一部分能量,达到二级吸能的效果,在低速碰撞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车体结构。二、由于在后碰撞横梁上均匀分布了一排圆孔,可以更利于电泳的电泳及电泳液的排出,可以减轻后碰撞横梁的重量,还可以降低后碰撞横梁的屈服强度。三、后碰撞横梁、碰撞吸能盒、纵梁连接板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可以有效的加强本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两侧的强度,可以提升本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侧后方的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中:1—后碰撞横梁;2—碰撞吸能盒;21—碰撞吸能盒上部结构件;22—碰撞吸能盒下部结构件;3—纵梁连接板;4—外连接件;5—圆孔;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后碰撞横梁1和焊接在后碰撞横梁1左右部朝向车身一侧的碰撞吸能盒2,后碰撞横梁1截面呈B字型且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纵梁连接板3,纵梁连接板3连接在碰撞吸能盒2与后碰撞横梁1之间,三者构成三角形结构,纵梁连接板3中部为与汽车后端纵梁连接的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外连接件4,外连接件4连接在碰撞吸能盒2与汽车后边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后碰撞横梁1上开设有用于排出电泳液的圆孔5。
在本实施例中,在碰撞吸能盒2上设有不同大小、深度的吸能筋,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冲级力。
在本实施例中,后碰撞横梁1截面面积为680平方毫米,整个截面形状均匀,且后碰撞横梁1整体呈扇形,曲率半径为2500毫米,刚好满足速度碰撞性能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后碰撞横梁1、纵梁连接板3、碰撞吸能盒2、外连接件4通过二保焊焊接而成,碰撞吸能盒2包括碰撞吸能盒上部结构件21和碰撞吸能盒下部结构件22,碰撞吸能盒上部结构件21与碰撞吸能盒下部结构件22通过二保焊焊接而成为一个碰撞吸能盒2,此碰撞吸能盒2中间形成一个腔体。后碰撞横梁1与纵梁连接板3通过三个螺栓6与汽车纵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后碰撞横梁的最小间隙即从a点到b点的距离为5mm,在受到冲击的时候,后碰撞横梁1中的腔体结构能够吸收掉一部分能量,且后碰撞横梁上均匀分布的15cm的圆孔5不但可以减轻后碰撞横梁1整体重量,还可以降低后碰撞横梁1的屈服强度。后碰撞横梁1的腔体结构与圆孔的布置情况,有利于电泳液的电泳及排除,使得电泳更加充分,积液风险明显降低。后碰撞横梁1、碰撞吸能盒2与纵梁连接板3组合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可以有效加强后碰撞横梁总成两端的强度,提升了后侧方的碰撞性能,能更好的保护车体的整体结构。

Claims (5)

1.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后碰撞横梁(1)和焊接在所述后碰撞横梁(1)左右部朝向车身一侧的碰撞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碰撞横梁(1)截面呈B字型且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梁连接板(3),所述纵梁连接板(3)连接在所述碰撞吸能盒(2)与所述后碰撞横梁(1)之间,三者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纵梁连接板(3)中部为与汽车后端纵梁连接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连接件(4),所述外连接件(4)连接在所述碰撞吸能盒(2)与汽车后边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碰撞横梁(1)上开设有用于排出电泳液的圆孔(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碰撞吸能盒(2)上设有吸能筋。
CN201822115517.1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Active CN209366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5517.1U CN2093660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5517.1U CN2093660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66083U true CN209366083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3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5517.1U Active CN2093660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66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3608B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small offset impact forces
CN105292262B (zh) 前副车架
CN106882272A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6476893A (zh) 汽车的前舱总成及其汽车
CN111301525A (zh) 一种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填充的汽车前纵梁
CN209395751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
CN111845951B (zh) 一种发动机舱盖结构及车辆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2593428U (zh) 轿车用前防撞梁吸能盒
CN205059492U (zh)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CN102390432A (zh) 一种汽车纵梁内板总成
CN208291339U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CN207328604U (zh) 汽车前纵梁结构
CN203438964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06187110U (zh) 汽车前纵梁总成吸能隔音结构
CN209366083U (zh)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总成
CN207449828U (zh) 前防撞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07670354U (zh) 一种车辆的保险杠横梁总成
CN202271942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205468916U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5573854U (zh) 一种低驾驶区客车前碰撞保护结构
CN203472762U (zh) 吸能组件及汽车
CN208897017U (zh) 改善车辆小偏置碰撞受力状态的吸能盒
CN106184087B (zh)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0

Address after: No. 85, Yuxiu Road, yongyang street,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12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0023, No. 260, Jianxin East Road,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