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7009U - 一种水冷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7009U
CN209357009U CN201920940101.5U CN201920940101U CN209357009U CN 209357009 U CN209357009 U CN 209357009U CN 201920940101 U CN201920940101 U CN 201920940101U CN 209357009 U CN209357009 U CN 209357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fin
fin group
water rout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01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凤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Ice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Ice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Ice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Ice 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01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7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7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7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故当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布液腔中,冷却液会从位于过水墙两侧的聚液口进入聚液腔,同时冷却液会流经散热片组中多个散热片之间的间隙,故保证了冷却液能最大限度地与散热片组接触,增加了冷却液对于散热片组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在散热片组的上方还设置有水路橡胶,水路橡胶上的过水槽可以使得冷却液汇集,增加冷却液与散热片组的接触时间,避免由于冷却液流速过快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所述过水槽内设置有与第一上液孔连通的第二上液孔,故水路为由下至上流通,故冷却液液位高于散热片组的高度才能实现水路循环,故可以保证冷却液与散热片组的完全接触,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散热领域,尤指一种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在生活娱乐和工作上的需要,计算机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用品。现在人们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大多数时候都离不开电脑,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计算机的性能也有了飞速提高。性能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发热量的增加,对计算机的性能、使用寿命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现有的散热系统主要有风冷散热系统和水冷散热系统,其中水冷散热系统因其显著的散热性能以及较低的噪音已被大量应用在 CPU 的散热处理上,并且成为计算机冷却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由于现技术中水冷散热系统水路设计单一,其内部的冷却液与散热器件接触面积较少,故容易出现散热效果不佳,散热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保证了冷却液能最大限度地与散热片组中多个散热片接触,增加了冷却液与散热片组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水路橡胶上的过水槽可以使得冷却液汇集,增加冷却液与散热片组的接触时间,避免由于冷却液流速过快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与处理器散热面连接的泵头吸热单元以及与泵头吸热单元连通的散热单元,所述泵头吸热单元包括外壳、底壳、泵体、吸热底板;外壳盖合在底壳的表面,且所述底壳盖合在吸热底板上,其中所述底壳设置有与散热单元连接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底壳和吸热底板之间设置有水路盖板,所述底壳和水路盖板之间围成一个与出液管连接的泵腔,其中所述水路盖板朝向吸热底板的底面设置有一圈过水墙,其中所述底壳、过水墙外壁、吸热底板之间围成一个与进液管流通的布液腔,所述水路盖板、过水墙内壁、吸热底板之间围成一个聚液腔,所述水路盖板设置有连通聚液腔和泵腔的第一上液孔,且所述聚液腔内设置有散热片组、位于散热片组上方的水路橡胶,其中过水墙设置有相互对称且用于连通聚液腔以及布液腔的两个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固定在吸热底板的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出两个聚液口,所述水路橡胶与过水墙内壁以及散热片组的顶端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朝向散热片组的底面设置有垂直于散热片组长度方向的过水槽,所述过水槽内设置有与第一上液孔连通的第二上液孔;所述泵体包括设置在泵腔的转子和设置在底壳与外壳之间的定子,所述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
进一步,所述进液管与布液腔连接处设置进液口,所述水路盖板在进液口设置有让进液管的液流进入布液腔的进液缺口。
进一步,所述过水墙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板、垂直设置在两个竖板端部的两个横板,其中所述竖板的高度大于横板的高度,且横板与吸热底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的两端延其长度方向穿过两个聚液口,且两竖板的内壁分别与散热片组的两侧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的侧面分别与竖板以及横板的内壁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的表面与水路盖板的底面贴紧,所述水路橡胶的底面与散热片组的顶面贴紧。
进一步,所述水路橡胶与散热片组高度总和等于竖板的高度,且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聚液口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底壳与吸热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密封槽,且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密封槽横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所述底壳在靠近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定子的一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中央突设有一固定柱,所述定子套设在固定柱上;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固定柱的外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固定柱内包塑有一主轴,所述转子设置在主轴上,所述水路盖板的中央设置有一支撑柱,所述主轴同轴设置在固定柱与支撑柱之间 。
进一步,底壳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泵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出液管相通。
进一步,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水排以及设置在散热水排一侧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均连接有转接头,且所述转接头通过编织管套连通有编织管,所述编织管远离转接头的一端与散热水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过水墙的表面设置有相互对称且用于连通聚液腔以及布液腔的两个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固定在吸热底板的表面且并散热片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穿过两聚液口;故当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布液腔中,冷却液会从位于过水墙两侧的聚液口进入聚液腔,同时冷却液会沿着散热片组的长度方向流经散热片组中多个散热片的间隙,故保证了冷却液能最大限度地与散热片组中多个散热片接触,增加了冷却液对于散热片组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在散热片组的上方还设置有水路橡胶,水路橡胶上的过水槽可以使得冷却液汇集,增加冷却液与散热片组的接触时间,避免由于冷却液流速过快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所述过水槽内设置有与第一上液孔连通的第二上液孔,故水路为由下至上流通,故冷却液液位高于散热片组的高度才能实现水路循环,故可以保证冷却液与散热片组的完全接触,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泵头吸热单元的爆炸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底壳、水路盖板、水路橡胶、吸热底板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中沿图2中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中沿图2中剖面线C-C的剖视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中水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中水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水路盖板、水路橡胶、吸热底板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 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水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 是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11、限位槽;2、底壳;21、安装槽;22、固定柱;23、出液管;24、进液管;25、出液口;26、聚液腔;27、泵腔;28、密封槽;29、布液腔;210、进液口;3、水路盖板;31、过水墙;11、竖板3;312、横板;32、支撑柱;33、第一上液孔;34、进液缺口;4、水路橡胶;41、过水槽;42、第二上液孔;5、吸热底板;51、散热片组;61、控制电路板;62、马达组;63、转子;64、主轴;71、转接头;72、编织管套;73、编织管;74、转接头固定螺丝;75、安装孔;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与处理器散热面连接的泵头吸热单元以及与泵头吸热单元连通的散热单元,所述泵头吸热单元包括外壳1、底壳2、泵体、吸热底板5;外壳1盖合在底壳2的表面,且所述底壳2盖合在吸热底板5上,其中所述底壳2设置有与散热单元连接的进液管24和出液管23;所述底壳2和吸热底板5之间设置有水路盖板3,所述底壳2和水路盖板3之间围成一个与出液管23连接的泵腔27,其中所述水路盖板3朝向吸热底板5的底面设置有一圈过水墙31,其中所述底壳2、过水墙31外壁、吸热底板5之间围成一个与进液管24流通的布液腔29,所述水路盖板3、过水墙31内壁、吸热底板5之间围成一个聚液腔26,所述水路盖板3设置有连通聚液腔26和泵腔27的第一上液孔33,且所述聚液腔26内设置有散热片组51、位于散热片组51上方的水路橡胶4,其中过水墙31设置有相互对称且用于连通聚液腔26以及布液腔29的两个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51固定在吸热底板5的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出两个聚液口,所述水路橡胶4与过水墙31内壁以及散热片组51的顶端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4朝向散热片组51的底面设置有垂直于散热片组51长度方向的过水槽41,所述过水槽41内设置有与第一上液孔33连通的第二上液孔42;所述泵体包括设置在泵腔27的转子63和设置在底壳2与外壳1之间的定子,所述转子63与定子同轴设置。
请参阅图1-9所示,本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通过转子63转动产生吸力,使得冷却液从进液管24进入布液腔29中,冷却液在布液腔29中分流并经过从散热片组51之间的间隙,冷却液在散热片组51内吸取吸热底板5的热量并带走,而且冷却液从两个聚液口进入聚液腔26,并汇集在水路橡胶4的过水槽41内形成水流循环回路,然后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二上液孔42、第一上液孔33并进入泵腔27,冷却液在转子63的带动下进入出液管23传输至散热单元作进一步散热,然后再循环进入进液管24中。
请参阅图2-7所示,通过设置过水墙31,且过水墙31的表面设置有相互对称且用于连通聚液腔26以及布液腔29的两个聚液口,同时所述散热片组51固定在吸热底板5的表面,所述散热片组51两端沿其长度方向穿过两聚液口;故当冷却液从进液管24进入布液腔29中,冷却液会从位于过水墙31两侧的聚液口进入聚液腔26,同时冷却液会沿着散热片组51的长度方向流经散热片组51中多个散热片的间隙,故保证了冷却液能最大限度地与散热片组51中多个散热片接触,而且在散热片组51的上方还设置有水路橡胶4,其中过水槽41可以使得汇集冷却液,并增加冷却液与散热片组51的接触时间,避免由于冷却液流速过快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所述进液管24与布液腔29连接处设置进液口210,所述水路盖板3在进液口210设置有让进液管24的液流进入布液腔29的进液缺口34。
请参阅图5所示,本进一步,所述过水墙3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板311、垂直设置在两个竖板311端部的两个横板312,其中所述竖板311的高度大于横板312的高度,且横板312与吸热底板5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51的两端延其长度方向穿过两个聚液口,且两竖板311的内壁分别与散热片组51的两侧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4的侧面分别与竖板311以及横板312的内壁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4的表面与水路盖板3的底面贴紧,所述水路橡胶4的底面与散热片组51的顶面贴紧。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水墙31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板311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板312构成,且两个横板312分别垂直连接在两个竖板311的同一端部;而且所述竖板311的高度大于横板312的高度,且横板312与吸热底板5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聚液口,其中所述散热片组51设置在聚液腔26内,且散热片组51的两端从聚液口延伸出,故冷却液可以冷却液流经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并进入聚液口,再进入聚液腔26。而且水路橡胶4的侧面分别与竖板311以及横板312的内壁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4的表面与水路盖板3的底面贴紧,所述水路橡胶4的底面与散热片组51的顶面贴紧,可以保证水路橡胶4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离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所述水路橡胶4与散热片组51高度总和等于竖板311的高度,且所述散热片组5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聚液口的高度。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橡胶4与散热片组51高度总和等于竖板311的高度,可以保证水路橡胶4与散热片组51紧贴,而且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散热片组51的高度等于聚液口的高度,故水路橡胶4的高度等于横板312的高度,故可以保证散热片组51可以在穿过两个聚液口,同时水路橡胶4与散热片组51紧贴,而且散热片组51延伸出聚液口的部分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引导冷却液流经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并进入聚液口。
请参阅图3-4所示,本进一步,所述底壳2与吸热底板5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密封槽28,且所述密封槽28内嵌设有一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密封槽28横截面的面积。封圈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密封槽28横截面的面积,增加密封性,减少漏液几率。
请参阅图3-4所示,进一步,所述底壳2在靠近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定子的一环形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的中央突设有一固定柱22,所述定子套设在固定柱22上;所述安装槽21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固定柱22的外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固定柱22内包塑有一主轴64,所述转子63设置在主轴64上,所述水路盖板3的中央设置有一支撑柱32,所述主轴64同轴设置在固定柱22与支撑柱32之间 。定子包括控制电路板61、与控制电路板61连接的马达组62,控制电路板61设置在安装槽21的上端开口处,且所述马达组62安装在安装槽21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由于转子63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故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可以大大加固环形安装槽21以及固定柱22,确保整体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可以用于固定马达组62。
进一步,底壳2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泵腔27连通的出液口25,所述出液口25与出液管23相通。
请参阅图8-9所示,进一步,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水排以及设置在散热水排一侧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进液管24、出液管23均连接有转接头71,且所述转接头71通过编织管套72连通有编织管73,所述编织管73远离转接头71的一端与散热水排连通。
转接头71插设到进液管24/出液管23,需要通过转接头固定螺丝74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因结构限制,螺丝螺牙较小,与塑胶锁紧时转接头固定螺丝74极易滑牙脱落;本实用新型在外壳1位于安装转接头固定螺丝74的安装孔75上方设置有限位槽11,转接头固定螺丝74的上端抵靠在限位槽11中,随着水冷散热器长期高温运行,泵体内会产生很大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使得转接头固定螺丝74向上冲,限位槽11的内壁可以阻挡转接头固定螺丝74向上,使转接头固定螺丝74不会脱落,避免产生漏液危险。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通过转子63转动产生吸力,使得冷却液从进液管24进入布液腔29中,冷却液在布液腔29中分流并经过从散热片组51之间的间隙,冷却液在散热片组51内吸取吸热底板5的热量并带走,而且冷却液从两个聚液口进入聚液腔26,并汇集在水路橡胶4的过水槽41内形成水流循环回路,然后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二上液孔42、第一上液孔33并进入泵腔27,冷却液在转子63的带动下进入出液管23并经过编织管73进入散热水排将热量传递到散热水排中,再通过编织管73循环进入进液管24中。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与处理器散热面连接的泵头吸热单元以及与泵头吸热单元连通的散热单元,所述泵头吸热单元包括外壳、底壳、泵体、吸热底板;其特征在于:外壳盖合在底壳的表面,且所述底壳盖合在吸热底板上,其中所述底壳设置有与散热单元连接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底壳和吸热底板之间设置有水路盖板,所述底壳和水路盖板之间围成一个与出液管连接的泵腔,其中所述水路盖板朝向吸热底板的底面设置有一圈过水墙,其中所述底壳、过水墙外壁、吸热底板之间围成一个与进液管流通的布液腔,其中所述水路盖板、过水墙内壁、吸热底板之间围成一个聚液腔,所述水路盖板设置有连通聚液腔和泵腔的第一上液孔,且所述聚液腔内设置有散热片组、位于散热片组上方的水路橡胶,其中过水墙设置有相互对称且用于连通聚液腔以及布液腔的两个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固定在吸热底板的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出两个聚液口,所述水路橡胶与过水墙内壁以及散热片组的顶端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朝向散热片组的底面设置有垂直于散热片组长度方向的过水槽,所述过水槽内设置有与第一上液孔连通的第二上液孔;所述泵体包括设置在泵腔的转子和设置在底壳与外壳之间的定子,所述转子与定子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与布液腔连接处设置进液口,所述水路盖板在进液口设置有让进液管的液流进入布液腔的进液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墙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竖板、垂直设置在两个竖板端部的两个横板,其中所述竖板的高度大于横板的高度,且横板与吸热底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聚液口,所述散热片组的两端延其长度方向穿过两个聚液口,且两竖板的内壁分别与散热片组的两侧贴紧,所述水路橡胶的侧面分别与竖板以及横板的内壁贴紧,且所述水路橡胶的表面与水路盖板的底面贴紧,所述水路橡胶的底面与散热片组的顶面贴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橡胶与散热片组高度总和等于竖板的高度,且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聚液口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与吸热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圈密封槽,且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密封槽横截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在靠近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定子的一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中央突设有一固定柱,所述定子套设在固定柱上;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固定柱的外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固定柱内包塑有一主轴,所述转子设置在主轴上,所述水路盖板的中央设置有一支撑柱,所述主轴同轴设置在固定柱与支撑柱之间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底壳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泵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出液管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水排以及设置在散热水排表面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均连接有转接头,且所述转接头通过编织管套连通有编织管,所述编织管远离转接头的一端与散热水排连通。
CN201920940101.5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水冷散热器 Active CN209357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0101.5U CN209357009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水冷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0101.5U CN209357009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水冷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7009U true CN209357009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80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0101.5U Active CN209357009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水冷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7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7130B (zh) 一种新型水冷散热器
CN109944806B (zh) 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
CN215420031U (zh) 一种高散热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
CN208000539U (zh) 一种电脑用外部散热器
TWI810461B (zh) 水冷頭
CN207678158U (zh) 散热器
CN209357009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09447114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cpu的散热装置
CN209001745U (zh) 盘式电机及其散热结构
CN211575935U (zh) 一种中成药生产用高效冷却塔
TW202242333A (zh) 具有泵浦的水冷頭裝置
CN209895295U (zh) 一种新型水冷散热器
CN206341075U (zh) 一种具有水冷端盖的电机
CN207264297U (zh) 一体化的液冷散热器
CN108845654A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TW202017461A (zh) 熱交換裝置及具有該熱交換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CN206515776U (zh) 一种新型电脑水冷循环泵
CN208040510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9859094U (zh) 一种新型无噪音式计算机散热装置
CN209244658U (zh) 一种拖拉机发动机高散热机壳
CN208156607U (zh)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CN209444424U (zh) 一种散热器上水室分流装置
CN208224977U (zh) 一种主机内的散热机构
CN208673254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08142986U (zh) 一种水道内置的水冷电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