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1206U - 一种推力杆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推力杆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1206U
CN209351206U CN201822117569.2U CN201822117569U CN209351206U CN 209351206 U CN209351206 U CN 209351206U CN 201822117569 U CN201822117569 U CN 201822117569U CN 209351206 U CN209351206 U CN 209351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edestal
screw hole
fixing seat
stiffe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75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y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y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y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ye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75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1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1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1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力杆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中空且其内底端焊接有重力钢板,所述底座上端且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相对应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固定座另一侧端上均分别设有加强板,所述底座内腔设有的支撑柱与支撑座。

Description

一种推力杆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力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力杆支架。
背景技术
推力杆广泛运用于汽车行业,推力杆在运行过程中推力杆支架对其进行位置的紧固及运行支撑,现有的推力杆支架生产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螺栓脱落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现有的推力杆支架通常是针对单一推力杆进行设计,工作范围得到限制;现有的推力杆支架还无法满足推力杆位置的高强度支撑、支架本体低重量、支架本体的位置高强度紧固需求,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推力杆支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力杆支架,该支架不仅可以实现支架本体的高强度紧固,降低自重,还可以实现推力杆的高强度支撑,该支架不易变形,降低螺栓脱落现象发生几率,提高安全性,实现多根推力杆同时进行位置紧固,提高装置工作范围。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推力杆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中空且其内底端焊接有重力钢板,所述底座上端且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相对应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固定座另一侧端上均分别设有加强板,所述底座内腔设有的支撑柱与支撑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架和加强板均设为三棱柱形,所述第一支架、加强板均一侧直角端与所述底座或固定座焊接,所述第一支架、加强板均另一侧直角端与所述固定座或底座焊接,所述第一支架 、加强板均沿所述底座宽度方向等距离均匀设置,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两两中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两两上下端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架中部分别开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支架和加强板分别设于固定座位置两侧,第一支架和加强板均通过两侧直角端实现位置的固定,第一安装孔用于推力杆端部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为棱台形,且其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其下端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支架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底座宽度方向布设长度,所述第二支架两侧倾斜端分别设有卡柱,所述第一支架倾斜端分别开有卡口,所述卡柱、卡口竖直横截面均为T形,所述第二支架在卡柱贯穿卡口位置设置后其两侧倾斜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倾斜端之间焊接,所述第二支架中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第二安装孔。第一支架倾斜端坡度角与第二支架倾斜端坡度角相等,第二安装孔用于推力杆端部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底端分别与所述重力钢板固定焊接、顶端贯穿所述底座内腔分别与所述加强板、固定座、第一支架底端部固定焊接,所述支撑座底端与所述重力钢板固定焊接、顶端贯穿所述底座内腔与所述第二支架底端部固定焊接,所述底座四角端分别开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支架长度方向两侧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置两侧分别开有第二螺孔,所述支撑座对应所述第二螺孔位置分别开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第三螺孔相连通,所述底座底端内腔、重力钢板对应所述第三螺孔位置分别开有圆孔,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两侧中部均开有一组第四螺孔,所述第四螺孔均倾斜开设,且位于同一侧的第四螺孔之间呈倒V形设置。支撑柱、支撑座起受力支撑作用,螺孔均用于设备位置的紧固,第四螺孔倾斜设置,使设备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同时进行位置紧固,其余螺孔竖直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支架底座内部中空降低自重,设有的加强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支撑柱、支撑座使得该装置不易发生变形,提高安全性,设有的第一螺孔、第二螺孔、第三螺孔配合螺栓实现支架本体竖直方向的位置紧固,第四螺孔倾斜开设配合螺栓辅助整体装置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紧固,开设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可实现多根推力杆同时进行位置紧固,提高装置工作范围,第二支架通过卡柱与卡口配合实现位置的活动放置,且第一支架倾斜端与第二支架倾斜端之间再焊接,实现支架的高强度连接,实现推力杆的高强度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力杆支架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力杆支架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所述卡柱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4为所述底座侧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底座;2、重力钢板;3、固定座;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加强板;7、支撑柱;8、支撑座;9、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一安装孔;12、卡柱;13、卡口;14、第二安装孔;15、第一螺孔;16、第二螺孔;17、第三螺孔;18、第四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力杆支架进行说明,一种推力杆支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中空且其内底端焊接有重力钢板2,所述底座1上端且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相对应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所述固定座3另一侧端上均分别设有加强板6,所述底座1内腔设有的支撑柱7与支撑座8。
实施例2:参见图1、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力杆支架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支架4和加强板6均设为三棱柱形,所述第一支架4、加强板6均一侧直角端与所述底座1或固定座3焊接,所述第一支架4、加强板6均另一侧直角端与所述固定座3或底座1焊接,所述第一支架4 、加强板6均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等距离均匀设置,所述加强板6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两两中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9,所述第一支架4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两两上下端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加强筋10,所述第一支架4中部分别开有第一安装孔11。
实施例3:参见图1、图2、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力杆支架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支架4沿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设为棱台形,且其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其下端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支架5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4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布设长度,所述第二支架5两侧倾斜端分别设有卡柱12,所述第一支架4倾斜端分别开有卡口13,所述卡柱12、卡口13竖直横截面均为T形,所述第二支架5在卡柱12贯穿卡口13位置设置后其两侧倾斜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4倾斜端之间焊接,所述第二支架5中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第二安装孔14。
实施例4:参见图1、图2、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力杆支架进行说明,所述支撑柱7底端分别与所述重力钢板2固定焊接、顶端贯穿所述底座1内腔分别与所述加强板6、固定座3、第一支架4底端部固定焊接,所述支撑座8底端与所述重力钢板2固定焊接、顶端贯穿所述底座1内腔与所述第二支架5底端部固定焊接,所述底座1四角端分别开有第一螺孔15,所述第二支架5长度方向两侧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4位置两侧分别开有第二螺孔16,所述支撑座8对应所述第二螺孔16位置分别开有第三螺孔17,所述第二螺孔16与第三螺孔17相连通,所述底座1底端内腔、重力钢板2对应所述第三螺孔17位置分别开有圆孔,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两侧中部均开有一组第四螺孔18,所述第四螺孔18均倾斜开设,且位于同一侧的第四螺孔18之间呈倒V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工作原理: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用于推力杆端部固定,第一螺孔、第二螺孔、第三螺孔均与螺栓配合实现整体装置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紧固,第四螺孔倾斜开设辅助整体装置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紧固。支撑柱、支撑座起到支撑作用,底座内部中空降低装置整体自重,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增加装置整体的稳定性。第二支架通过卡柱与卡口配合实现位置的活动放置,且第一支架倾斜端与第二支架倾斜端之间再焊接,卡柱与卡口的设置增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位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推力杆支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中空且其内底端焊接有重力钢板(2),所述底座(1)上端且沿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相对应端之间设有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所述固定座(3)另一侧端上均分别设有加强板(6),所述底座(1)内腔设有的支撑柱(7)与支撑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力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和加强板(6)均设为三棱柱形,所述第一支架(4)、加强板(6)均一侧直角端与所述底座(1)或固定座(3)焊接,所述第一支架(4)、加强板(6)均另一侧直角端与所述固定座(3)或底座(1)焊接,所述第一支架(4) 、加强板(6)均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等距离均匀设置,所述加强板(6)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两两中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9),所述第一支架(4)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两两上下端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加强筋(10),所述第一支架(4)中部分别开有第一安装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推力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沿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设为棱台形,且其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其下端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支架(5)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架(4)沿所述底座(1)宽度方向布设长度,所述第二支架(5)两侧倾斜端分别设有卡柱(12),所述第一支架(4)倾斜端分别开有卡口(13),所述卡柱(12)、卡口(13)竖直横截面均为T形,所述第二支架(5)在卡柱(12)贯穿卡口(13)位置设置后其两侧倾斜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4)倾斜端之间焊接,所述第二支架(5)中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第二安装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推力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底端分别与所述重力钢板(2)固定焊接、顶端贯穿所述底座(1)内腔分别与所述加强板(6)、固定座(3)、第一支架(4)底端部固定焊接,所述支撑座(8)底端与所述重力钢板(2)固定焊接、顶端贯穿所述底座(1)内腔与所述第二支架(5)底端部固定焊接,所述底座(1)四角端分别开有第一螺孔(15),所述第二支架(5)长度方向两侧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4)位置两侧分别开有第二螺孔(16),所述支撑座(8)对应所述第二螺孔(16)位置分别开有第三螺孔(17),所述第二螺孔(16)与第三螺孔(17)相连通,所述底座(1)底端内腔、重力钢板(2)对应所述第三螺孔(17)位置分别开有圆孔,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两侧中部均开有一组第四螺孔(18),所述第四螺孔(18)均倾斜开设,且位于同一侧的第四螺孔(18)之间呈倒V形设置。
CN201822117569.2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推力杆支架 Active CN209351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7569.2U CN209351206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推力杆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7569.2U CN209351206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推力杆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1206U true CN209351206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4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7569.2U Active CN209351206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推力杆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1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9809B2 (en) Relay rack
US4650188A (en) Direct mount below the backboard goal system
CN209351206U (zh) 一种推力杆支架
CN206475144U (zh) 车架的支撑工装
JP2003513857A (ja) 第5輪を備える接続装置
US2700476A (en) Upright standard for shelving assemblies
KR101271760B1 (ko) 중량물 지지장치
CN207246180U (zh) 一种横梁及使用该横梁的货架
CN216425109U (zh) 一种用于电子材料的架体支撑结构
CN208914045U (zh) 吨级装配平台
CN208716063U (zh) 仓储货架
CN209846713U (zh) 一种货架及其支撑单元
CN208114320U (zh) 一种压入式货架
CN209351205U (zh)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座
CN210718328U (zh) 一种卡扣固定的搁架支撑结构
CN205278027U (zh) 一种重型货架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结构
CN216431142U (zh) 一种吊耳结构及轨道交通车辆柜体
CN209965877U (zh) 轻型牛腿架
CN213247758U (zh) 一种货架的安装结构
CN214617334U (zh) 一种成品支吊架的过渡连接件结构
CN211359290U (zh) 一种对应多种产品的喷涂挂具
CN208309514U (zh) 一种挂接式挡浪板结构
CN217937565U (zh) 一种稳固性储物架
CN213432883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篮球训练用篮球架
CN209105820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放置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hrust rod suppor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Pledgee: Jiangsu Jinmao Financing Guarantee Co.,Ltd.

Pledgor: JIANGSU HONGYE PRECISION CAST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906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