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6675U -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6675U
CN209346675U CN201820522977.3U CN201820522977U CN209346675U CN 209346675 U CN209346675 U CN 209346675U CN 201820522977 U CN201820522977 U CN 201820522977U CN 209346675 U CN209346675 U CN 209346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ody
temperature
heater
heating
heating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229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雄
王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eniu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梅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梅 filed Critical 陈梅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6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6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4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the materials being non-metall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发热体,所述容器体用于盛装待加热的液体,所述容器体为非金属绝缘体,所述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具。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便于大批量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及应用该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液体加热类容器一般包括无底玻璃容器和金属发热盘,其中无底玻璃容器和金属发热盘之间通过硅胶圈进行密封,而此类金属发热盘的加工需要经过铝材浇注、不锈钢冲压、钎焊以及打磨抛光等一系列过程,其加工过程繁杂,并且这些加工工序严重污染环境。同时,金属发热盘上的发热管是以管状或带状的加热管成形的,其加热极不均匀,不仅降低热效率利用率,导致资源浪费,还容易造成局部高温,从而破坏金属的分子结构,产生复杂的有害化学成分,特别是在液体电加热类容器中,金属发热盘和硅胶圈处于长期与待加热液体直接接触的状态,在长时间发热过程中会析出重金属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会溶于待加热的液体中,若人经常喝这种水,会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隐患。另外,液体加热容器容易产生水垢,水垢与金属发热盘发生反应后会牢牢地扣在金属发热盘上,从而导致清洗极不方便。
为了解决金属发热盘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电水壶通过玻璃将发热盘和待加热的食物或者水隔开,例如公布号为CN10638857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全玻璃电水壶,包括全玻璃壶体以及设在全玻璃壶体底部的碳纤维发热盘,其中,碳纤维发热盘上的辐射面并不与玻璃底接触,且该全玻璃电水壶是以碳纤维发热盘产生的高温辐射透过玻璃壶底传递热能给壶内的水使之烧开的。
采用上述全玻璃电水壶时,可以解决金属发热盘产生重金属等元素以及发热膜不稳定的问题,但是采用上述全玻璃电水壶时,具有以下缺点:
1、采用此全玻璃电水壶时,虽然碳纤维发热盘能够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但是碳纤维发热盘是采用辐射发射的形式先将热量辐射至全玻璃壶体的底部,然后通过全玻璃壶体的底部进行热传导,而在热量辐射至全玻璃壶体的底部的过程中,已经损失了大部分的热量,此辐射传热的效率很低;所以即使碳纤维发热盘能够加热到800℃,但是实际传达到待加热的液体时只有200℃;
3、此全玻璃电水壶的发热体一般是安装在玻璃管内,其加工以及安装过程复杂,且其与壶体安装的过程复杂,不便于大批量生产,且其生产成本高;
4、采用此中国发明专利的全玻璃电水壶时,由于碳纤维发热盘处的温度与壶体内的水温相差较大,若直接探测发热盘处的温度,则其探测精度不高,所以其一般是直接探测水的温度,但是直接探测水温时,探头又不便于安装;此外,采用此全玻璃电水壶时,不能实现漏电保护功能,从而导致保护极不完备,不能实行正常生产。
此外,现有技术也有出现过直接在玻璃壶的底部印刷加热膜的电水壶,但是此电水壶中的加热膜容易被氧化,导致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提高加热容器的热量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提高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简化结构,便于加工以及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提高加热容器使用的健康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发热体,所述容器体用于盛装待加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为非金属绝缘体,所述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温控部,所述温控部包括感温组件和温控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的温度,所述温控组件根据感温组件感应的温度控制发热体工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感温组件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和/ 或所述感温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所述感温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外侧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防干烧部,所述防干烧部包括若干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容器体的温度,当温度控制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防干烧温度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发热体停止工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温度控制器设有两个,分别为机械式温控器和熔断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防漏电保护部,所述防漏电保护部包括接地导电组件和漏电控制组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是否漏水,当所述接地导电组件感应到水源时,所述漏电控制组件控制发热体停止工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地导电组件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和/或所述接地导电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所述接地导电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外侧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所述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侧壁时,预埋于底部的发热体为第一发热体,预埋于侧壁的发热体为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体为玻璃体。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以及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相适配的底座。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内,即发热体通过容器体与外部隔离,此时,可以减少发热体被氧化的概率,从而提高发热体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直接将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内,即发热体无需进行其他安装工序,只需要在容器体的成型加工过程中将发热体置于模具内即可,不仅可以节省安装发热体的位置空间,还可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即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紧凑、安装简单、保护周密,且便于大批量生产,完全符合国家及发达国家对电热产品的强制要求,更符合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和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与推广价值;
3、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是通过热传导形式直接将热量传导至容器体上,然后通过容器体将热量直接传导至待加热的液体,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辐射传热,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效率高很多,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是与外界隔离的,所以其热量的散失也大大减少,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热效率;根据发明人多次试验发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60-70%,例如当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用于电水壶时,所述发热体只需要加热至200℃左右即可,而背景技术中的发热体需要加热至800℃左右;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热效率高很多,可以大大节省能源;
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时,容器体是直接与待加热的液体接触的,而容器体为非金属的绝缘体,所以容器体在导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重金属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元素,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使用的健康性;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时,无需经过金属盘的加工环节,不仅可以简化工序,还可以降低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置于容器体内,发热体的热传导效率高,即发热体无需加热至太高的温度,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温度高低与否,包括冷热冲击,发热体本身不会出现爆裂现象,因为其均处于容器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已知的各种玻璃类加热体、加热形式不安全、不可靠以及不稳定的现象;
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时,可以对模具进行调整从而做成多种形状,例如球形、弧形、曲线形、平板平面等,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更利于实现防漏电以及超温保护等功能;
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由于热效率高,所以可以直接通过检测容器体的温度即可较为精确的检测被加热食物或液体的温度,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容器体的底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具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2 和发热体1,所述容器体2用于盛装待加热的液体,所述容器体2由非金属绝缘体,所述发热体1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和/或侧壁内。其中,所述容器体2由耐温材料制成,从而保证容器体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将发热体1预埋于容器体2内,此时,发热体1与外部隔离,可以减少发热体1被氧化的概率,从而提高发热体1的使用寿命,此外,当发热体1预埋于容器体2时,发热体1 散发的热量不容易散失,能够存储更多的热量。其中,所述发热体1的热膨胀系数为S1,所述容器体2的热膨胀系数为S2,所述S1=0.7~1.3S2,当发热体的热膨胀系数和容器体的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关系处于此范围内时,发热体和容器体更容易融合,提高容器体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容器体2优选为玻璃体。当所述容器体2采用玻璃材质时,所述发热体1被包裹在玻璃体内,此时,玻璃体是作为被加热液体的直接载体,由于玻璃材质是绝缘材料和导热材料,又是透明材料,所以当所述发热体1为远红外发热体1时,发热体1会产生被称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由于玻璃的透光性,发热体1产生的红外线可穿过玻璃板,其中穿过玻璃体的远红外线可以对食物和液态水进行良好的活化,从而改善品质。其中,所述玻璃体可以为石英玻璃、微晶玻璃、硼硅玻璃及其他玻璃类材料的改性材料。
此外,所述发热体1优选为扁平的结构。所述发热体1可以选用金属或非金属发热丝、金属或非金属发热片或者其它发热材料的发热丝或发热片,例如镍铬发热丝或片、铁铬铝发热丝或片、碳纤维发热丝、石墨发热片、钼发热丝或片、硅碳丝或片、柔性石墨稀网或膜、碳纤膜或者碳纤网等。
其中,所述发热体1可以只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也可以只预埋于容器体2的侧壁,或者发热体1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和侧壁,当所述发热体1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和侧壁时,即容器体2的底部和侧壁均预埋有发热体1,预埋于底部的发热体1为第一发热体1,预埋于侧壁的发热体1为第二发热体1b,所述第一发热体1a和第二发热体1b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发热体1a和第二发热体1b只需要两个电极与外部连接即可,其结构相对简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1通过正负电极与外部电连接,此时,所述容器体2的底面设有电极口,所述电极口可以是在容器体2成型时加工的,即在成型模具上设有开孔柱,以使容器体2的底面在成型加工时形成电极口,所述发热体1通过电极口与外部电连接。此时,只需要对模具进行一定变化即可,其加工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同理,下述中的感温组件、接地导电组件以及温度控制器若需要与容器体2的内部接触时,也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口的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后续工艺加工出安装口。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直接将发热体1预埋于容器体2内,即发热体1 无需进行其他安装工序,只需要在容器体2的成型加工过程中将发热体1置于模具内即可,不仅可以节省安装发热体1的位置空间,还可以简化液体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即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紧凑、安装简单、保护周密,且便于大批量生产,完全符合国家及发达国家对电热产品的强制要求,更符合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和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与推广价值。
工作时,所述发热体1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容器体2上,所述容器体2 将热量传导至待加热液体。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是通过热传导形式直接将热量传导至容器体2上,然后通过容器体2将热量直接传导至待加热的液体,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辐射传热,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效率高很多,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1 是与外界隔离的,所以其热量的散失也大大减少。
根据发明人多次试验发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60-70%,例如当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用于电水壶时,所述发热体1只需要加热至 200℃左右即可,而背景技术中的发热体1需要加热至800℃左右。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热效率高很多,可以大大节省能源。
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时,容器体2是直接与待加热的液体接触的,而容器体2为非金属的绝缘体,所以容器体2在导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重金属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元素,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使用的健康性。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加热容器的热量只需要向上传送即可,向下传送的热量不仅会导致热量浪费,还容易造成容器体2底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他器件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容器体2的底面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通过电镀反光材料或者喷涂反光材料形成;或者,所述容器体2的底面设有隔温反射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光层或者隔温反射挡板将发热体1 传导至容器体2底面的热量反射至上方,从而提高传导至容器体2与待加热液体接触的部位的热量,即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热量利用率,从而降低液体加热容器的能耗,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光层或者隔温反射挡板将热量反射后可以降低容器体2下方的温度,而容器体2的下方一般是用于安装控制器件的位置,通过反光层或者隔温反射挡板将热量反射后更利于提高控制器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发热体1所处的空间为真空状态,或者,所述发热体1所处的空间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发热体1处的空间进行抽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从而防止发热体1被氧化,进一步地保护发热体1,提高发热体 1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预留用于发热体1 与外部连接的电极口以及下述中感温组件以及漏电检测组件的安装口,此时,难免会在发热体1内产生空隙,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热体1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所述容器体2的底部设置开口,通过此开口进行抽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完成抽真空或者填充惰性气体后,再将此开口进行密封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便于防漏电检测以及温度检测等,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可以通过温控部控制其温度,从而提高液体加热容器工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防干烧部防止温度过高损坏装置,可以通过防漏电保护部防止出现漏电或者静电过高时造成人体触电的问题,以下对各个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提高液体加热容器更为安全可靠地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温控部,所述温控部包括感温组件和温控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2的温度,所述温控组件根据感温组件感应的温度控制发热体1工作。
其中,所述温控部可以采用下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结合的方式进行温度的感应:
第一种方式,所述感温组件3a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和/或侧壁;此时,所述感温组件3a感应的是容器体2底部的温度,或者是感应容器体2侧壁的温度,或者是两者的结合,采用此种方式时,由于感温组件3a与待加热液体所处的距离最近,其感应的温度较为准确;其中附图中显示的是感温组件3a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的情况;
第二种方式,所述感温组件3b安装于容器体2的底部;此时,可以通过在发热体1下方的部位设置安装口,从而实现感温组件感应发热体1上方的容器体2的温度,也可以直接感应容器体2的底面的温度;
第三种方式,所述感温组件(附图未显示)安装于容器体2的外侧壁。
即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上述中的一种方式进行温度感应,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进行温度感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采用结合的方式时,其感应较为准确。
其中,所述感温组件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导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丝、金属或导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片、金属或导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板、金属或导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细棒、印制导热性能良好的膜以及导热性能良好的柔性发热膜片等,或者其它能及时感应温度的金属或导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
为了防止液体加热容器出现干烧而导致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防干烧部,所述防干烧部包括若干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容器体2的温度,当温度控制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防干烧温度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发热体1停止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温控部会出现感应损坏或者温控组件中的某个组件损坏的情况,出现损坏时,温控部不能正常工作,此时,若启动液体加热容器,则容易出现干烧的现象,干烧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整机损坏甚至是火灾等严重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器对液体加热容器进行防干烧保护,不管温控部是否正常工作,只要温度达到防干烧的温度,温度控制器就会控制发热体1停止发热。
优选的,所述温度控制器设有两个,分别为机械式温控器4a和熔断器4b。所述机械式温控器4a即双金属片温控器,所述熔断器4b为温度保险熔断器。所述机械式温控器4a和熔断器4b均为物理保护,能够起到最终保护的作用,此外,当温度控制器设置两个时,还可以作为双重保护,可以防止出现过度干烧而引起的重大问题。
为了防止出现漏电或者静电过高时造成人体触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防漏电保护部,所述防漏电保护部包括接地导电组件和漏电控制组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2是否漏水,当所述接地导电组件感应到水源时,所述漏电控制组件控制发热体1停止工作。当容器体2内的水漏到接地导电组件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会发生短路,此时,所述漏电控制组件可以根据压差等做出判断其是否出现漏电情况,然后控制发热体1停止工作。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时,即使发生漏电或者静电过高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是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的非金属加热类装置没有防漏电保护的重大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容器体2为非金属的绝缘材料,所述容器体2不能作为漏电检测的导电组件,相对之前的金属发热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需要进行很好的漏电保护,而采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时,其不便于对发热体1进行漏电检查,即使是对壶体检查,由于其结构复杂,也不便于安装防漏电保护装置,而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结构简单,可以对容器体2进行全面的防漏电检查。
其中,所述接地导电组件可以采用下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结合:
第一种方式,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a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和/或侧壁;当容器体2出现爆裂的情况时,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会由容器体2渗出,此时,可以通过此接地导电组件5a进行漏电检测;当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a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可以设于中心,也可以设于发热体1周边的部位,或者是发热体1的厚度方向,或者是多种方式的结合,当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a预埋于容器体2的侧壁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a优选绕容器体2的侧壁设置一圈;附图中显示的是接地导电组件5a预埋于容器体2的底部;
第二种方式,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b安装于容器体2的底部;此时,可以通过在发热体1下方的部位设置安装口,从而实现接地导电组件对发热体1上方的容器体2进行漏电检测,也可以直接对容器体2的底面进行漏电检测;
第三种方式,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c安装于容器体2的外侧壁;由于液体加热容器的底部的周边为转折部,且可能为与其他容器结合的部位,所以其相对较为薄弱,本方式通过在容器体2的外侧部设置一圈接地导电组件,用于检测侧部是否出现漏电。
即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上述中的一种进行防漏电保护,也可以采用两种或者三种接地导电组件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采用结合的方式时,其保护更为全面。
其中,所述接地导电组件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导电性能良好的非金属丝、金属或导电性能良好的非金属片、金属或导电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板、金属或导电性能良好的非金属细棒、印制导电性能良好的膜、导电性能良好的柔性发电膜片,或者能及时将电荷导走的金属或导电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等。
当感温组件和接地导电组件设于容器体2的底部时,所述感温组件和接地导电组件可以通过粘贴或夹卡的方式安装于容器体2的底部,或者通过支架或不限于支架的托架类配件与螺丝固定的方式安装于容器体2的底部。
此外,当感温组件和接地导电组件预埋于容器体2的内部时,所述容器体2 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感温组件和接地导电组件导出的安装出口,通过安装出口将感温组件和接地导电组件与外部电连接,具体通过相应的接线端子与外部电连接,从而起到温控以及接地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可以为一体式或者分体式。
当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一体式时,即容器体2为无底容器体2时,加工液体加热容器的方法如下:
S11、将发热体1置于与容器体2相适配的成型模具内;
S12、将用于成型容器体2的浆料通入成型模具内,并使发热体1掩埋于浆料内;
S13、将浆料进行成型加工后得到容器体2,所述发热体1嵌入容器体2的底部和/或侧壁。
其中,所述容器体2优选通过压铸工艺、浇注工艺、灌注工艺或压制工艺进行成型加工。
当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分体式时,即所述容器体2为无底式结构时,所述容器体2包括侧壁部2a和底部2b,加工液体加热容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第一发热体1a置于与侧壁部2a相适配的第一成型模具内,和/或将第二发热体1b置于与底部2b相适配的第二成型模具内;
S22、将用于成型侧壁部2a的第一浆料通入第一成型模具内,将用于成型底部2b的第二浆料融入第二成型模具内;
S23、将第一浆料进行成型加工后得到容器体2的侧壁部2a,将第二浆料进行成型加工后得到底部2b;其中,所述浆料优选通过压铸、浇注、灌注或压制工艺进行成型加工,具体参照一体式加热容器的加工方法;
S24、将侧壁部2a和底部2b固定连接后得到容器体2。在步骤S4中,所述侧壁部2a和底部2b可以通过粘接、烧结或焊接成一个整体。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具,其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以及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相适配的底座6。
此外,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温控部、防干烧部和/或防漏电保护部。
其中,所述温控部包括感温组件3和温控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2的温度,所述温控组件根据感温组件感应的温度控制发热体1工作。
所述防干烧部包括若干温度控制器4,所述温度控制器4用于检测容器体2 的温度,当温度控制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防干烧温度时,所述温度控制器4控制发热体1停止工作。
所述防漏电保护部包括接地导电组件5和漏电控制组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2是否漏水,当所述接地导电组件感应到水源时,所述漏电控制组件控制发热体1停止工作。其中,所述接地导电组件5可以通过接地托架50安装于容器体2的底部。
各个单元的具体结构具体参照实施例一。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具还包括用于盖合容器体2的上盖71、便于手持的把手72、安装于容器体2底部的上耦合器81、安装于底座6上且与上耦合器相适配的下耦合器82以及智能控制电路板9。其中,所述把手72设有用于安装容器体的上下卡箍(72a、72b),为了提高美观性,所述容器体2的底部设有装饰圈73以及脚垫74。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发热体,所述容器体用于盛装待加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为非金属绝缘体,所述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部,所述温控部包括感温组件和温控组件,所述感温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的温度,所述温控组件根据感温组件感应的温度控制发热体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和/或所述感温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所述感温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干烧部,所述防干烧部包括若干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容器体的温度,当温度控制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防干烧温度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发热体停止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设有两个,分别为机械式温控器和熔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漏电保护部,所述防漏电保护部包括接地导电组件和漏电控制组件,所述接地导电组件用于感应容器体是否漏水,当所述接地导电组件感应到水源时,所述漏电控制组件控制发热体停止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电组件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侧壁,和/或所述接地导电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底部,和/或所述接地导电组件安装于容器体的外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热体预埋于容器体的底部和侧壁时,预埋于底部的发热体为第一发热体,预埋于侧壁的发热体为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为玻璃体。
10.一种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以及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相适配的底座。
CN201820522977.3U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Active CN2093466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7199 2017-11-01
CN2017110571991 2017-11-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6675U true CN209346675U (zh) 2019-09-06

Family

ID=63621539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22980.5U Active CN209346677U (zh) 2017-11-01 2018-04-11 托架式防漏电的加热装置、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皿
CN201820523042.7U Active CN209346678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发热装置
CN201820522978.8U Active CN209346676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体式发热装置
CN201820515370.2U Active CN209074183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CN201820522977.3U Active CN209346675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CN201820522976.9U Active CN209346674U (zh) 2017-11-01 2018-04-11 预埋式防漏电的液体加热容器
CN201810319251.4A Pending CN108577522A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加热器具及加工液体加热容器的方法
CN201820523043.1U Active CN208190230U (zh) 2017-11-01 2018-04-11 防漏电加热装置、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22980.5U Active CN209346677U (zh) 2017-11-01 2018-04-11 托架式防漏电的加热装置、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皿
CN201820523042.7U Active CN209346678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发热装置
CN201820522978.8U Active CN209346676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体式发热装置
CN201820515370.2U Active CN209074183U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22976.9U Active CN209346674U (zh) 2017-11-01 2018-04-11 预埋式防漏电的液体加热容器
CN201810319251.4A Pending CN108577522A (zh) 2017-11-01 2018-04-11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加热器具及加工液体加热容器的方法
CN201820523043.1U Active CN208190230U (zh) 2017-11-01 2018-04-11 防漏电加热装置、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8) CN20934667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0622B (zh) * 2018-12-06 2021-11-0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水壶
CN115091128A (zh) * 2022-06-21 2022-09-23 广州市华钠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发热盘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7642B1 (en) * 2006-02-01 2007-01-23 Wagner Alfred R Heat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container, such as for foodstuffs, and features for moderating heat flux to the removable container
CN201260067Y (zh) * 2008-07-24 2009-06-17 康盛樵 绝缘体玻璃电热容器及其安全保护装置
JP6090155B2 (ja) * 2011-03-30 2017-03-08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CN203907982U (zh) * 2014-06-30 2014-10-29 李镇南 直接测温式电磁液体加热器
CN204467789U (zh) * 2015-02-14 2015-07-15 蔡松华 一种电陶壶
CN205083248U (zh) * 2015-10-29 2016-03-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加热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6678U (zh) 2019-09-06
CN209074183U (zh) 2019-07-09
CN209346676U (zh) 2019-09-06
CN209346674U (zh) 2019-09-06
CN209346677U (zh) 2019-09-06
CN108577522A (zh) 2018-09-28
CN208190230U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4667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加热器具
WO2019128988A1 (zh) 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水壶
JP3138628U (ja) 電気炊飯器
CN202041866U (zh) 一种绝缘性好的温控器
CN108036868A (zh) 一种微型热敏柔性探头
CN210354339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N204101208U (zh) 电锅温度侦测装置、电锅及温度侦测元件
CN202312821U (zh) 养生壶
CN209404491U (zh) 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一种多功能锅
CN201197596Y (zh) 安全节能电热锅
JP3218919U (ja) 安全保護装置付き電気ヒーター
CN208371546U (zh) 液体加热器
CN218500485U (zh) 一种调奶器壶身及具有其的调奶器
CN206849773U (zh) 一种改进的温度保护器
CN211673766U (zh) 一种具有防护、保温功能的电热玻璃壶
CN208876196U (zh) 一种发热盘内藏式的阻热装置
CN214964564U (zh) 一种玻璃水壶结构
CN210249521U (zh) 烹饪用非金属加热装置
CN110345627A (zh) 一种简易高效微型加热组件
CN214760720U (zh) 一种菜品展示加热保温板
CN212591675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高硼硅玻璃内胆饭煲
CN210989767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调乳器
CN214128138U (zh) 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12326148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5982715U (zh) 一种分体式温度探头结构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0

Address after: 528300 floor 2, building 1, No. 16, Xinfa Road, Ronggui Rongli neighborhood committe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yeni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Room 601, Block G, Vanke City Landscape Garden, No. 5 Chengnan Road, South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M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