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3248U - 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3248U
CN205083248U CN201520849083.1U CN201520849083U CN205083248U CN 205083248 U CN205083248 U CN 205083248U CN 201520849083 U CN201520849083 U CN 201520849083U CN 205083248 U CN205083248 U CN 205083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inwall
heating
solenoid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90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庭飞
王国栋
黄理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90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3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3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3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容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容器本体下方,所述容器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隔热层,所述内壁设置有电磁发热体,所述电磁发热体在所述电磁线圈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所述内壁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对液体电磁加热的基础上实现保温隔温功能。

Description

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当前,因为电磁加热具有加热快,热损耗小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可以利用电磁加热原理来制作电热杯或者电热壶等。通常,电热杯或者电热壶中的容器部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且在容器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用的电磁线圈。当电磁线圈产生交替变化的磁场时,不锈钢的容器因不断切割交变磁力线,所以随之在容器内部产生了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使容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产生了用于加热的热能,从而可对在容器中的水或其它液体加热。
然而,当前电磁加热的电热杯或电热壶的容器一般均为导热较快的金属材料制成,加热时容器壁的温度很高,不能触碰,且加热完成后,内部液体会迅速冷却,保温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容器,以解决普通电磁式加热杯或加热壶无法隔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位于容器本体下方,容器本体包括内壁与外壁,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隔热层,内壁设置有电磁发热体,电磁发热体在电磁线圈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内壁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发热体设置在内壁底部或者内壁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电磁发热体设置隔热层内,或者电磁发热体设置在内壁与液体接触的一侧。
进一步的,电磁发热体为铺设在内壁上的金属膜。
进一步的,电磁发热体为加热片,加热片是与内壁相贴合的金属板。
进一步的,电磁发热体为涂覆于内壁上的加热涂层
进一步的,容器本体为双层玻璃或者不锈钢容器。
进一步的,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
进一步的,电磁线圈与容器本体设置在同一壳体内,或者电磁线圈设置在可与容器本体分离的底座上。
进一步的,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产生可供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磁场的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位于容器本体下方,容器本体为双层结构,容器本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隔热层,内壁设置有电磁发热体,电磁发热体在电磁线圈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内壁中的液体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在进行电磁加热的同时实现容器内液体与外界之间的温度隔离,以达到容器内液体的保温或隔温效果;此外,加热容器可以实现较高的加热速度及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和位于容器本体1下方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内设有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位于容器本体1下方,容器本体1包括内壁11与外壁12,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形成隔热层13,内壁11的下底面及外壁12的上方设置有电磁发热体14,电磁发热体14在电磁线圈2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容器本体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具体的,加热容器一般可以为电加热水杯或者电加热壶,以及其它可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的电加热装置等。加热容器包括有容器本体1以及位于容器本体1下方的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通常设置在位于容器本体1下方的加热器内。电磁线圈2可以紧贴着容器本体1下方设置,也可以与容器本体1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该间隔距离应较近,以使容器本体1内的电磁发热体14与电磁线圈2之间的距离保持在电磁线圈2的磁场有效范围内。此外,电磁线圈2也有多种布置方式,例如电磁线圈2与容器本体1可以设置在同一壳体内,或者电磁线圈2还可以设置在可与容器本体1分离的底座上。
电磁发热体14可以设置于内壁11的下底面及外壁12底面之间的位置,或者设置于内壁11的侧壁上。此外,电磁发热体14可以设置在内壁11的内外两个不同面上,即内壁11的下底面或者上表面上。
容器本体1分为内外两层的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由内壁11与外壁12组成,内壁11用于盛放待加热液体,通常可以为圆柱状或者球形,而外壁12与内壁11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这样可以在内外壁之间形成保温层13。保温层13的热传导系数极低,所以可实现内外壁之间的温度隔离。当容器本体1的内壁11中盛放的水或其它液体加热完毕后,热量无法通过内外壁之间的热传导或热对流方式传递至外界,所以起到了保温及隔热效果。这样当加热容器进行加热时,用户可以直接触碰外壁12,而不会发生烫伤等情况。
外壁12因不用盛放液体,所以其形状及壁厚均可自由设置,例如可设置成便于握持及取放的造型,或者是较为美观的创意造型灯,且外壁12的壁厚可以较薄,以节省制造材料。
在容器本体1的内壁11上,设置有电磁发热体14,电磁发热体14在电磁线圈2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内壁1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实现加热容器的加热功能。因为电磁发热体14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内壁11的底部,即内壁11下底面和外壁12的上方之间的位置,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内壁11的侧壁上,可以直接对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其热传导过程相对直接,加热速度较快;同时,电磁发热体14与容器的外壁12并无连接,所以电磁发热体14所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热传导传递至容器的外壁12,这样能够减少加热时的热量损耗,从另一方面提高加热容器的加热效率。所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容器还可以提高加热速度及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位于容器本体下方,容器本体为双层结构,也可以为真空结构,容器本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隔热层,内壁下底面或者上表面设置有电磁发热体,电磁发热体在电磁线圈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容器本体中的液体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在进行电磁加热的同时实现容器内液体与外界之间的温度隔离,以达到容器内液体的保温或隔温效果;此外,加热容器可以实现较高的加热速度及加热效率。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容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此图以一个具体的加热容器为例,对加热容器各部分的具体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和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位于容器本体1下方,容器本体1包括内壁11与外壁12,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形成隔热层13,内壁1设置有电磁发热体14,电磁发热体14在电磁线圈2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内壁1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2设置在可与容器本体1分离的底座3上。这样容器本体1的体积较小,用户可以将容器本体1从底座3上取下,方便进行液体的灌入或倒出。而底座3的尺寸可以设计的较大,便于设置电源、控制电路及按钮等。
容器本体1的内外壁由能被电磁线圈2的电磁场所穿透的材料组成,且电磁线圈2不能加热内壁11与外壁12。例如,容器本体1可以由陶瓷、玻璃、塑胶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可以为双层玻璃容器。容器本体内外壁选用电磁场不能对其加热的材料制成,可以避免容器本体1成为一个大的电磁辐射源,以减小容器本体1的电磁辐射。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容器本体1内外壁之间的热量交换,容器本体1的隔热层13为真空隔热层。因为真空无法进行热传导或热对流,此时,容器本体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仅能通过内外壁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大大减少了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的热交换。此时,加热容器在加热完成后,还可以作为保温容器使用,以保证内部的液体具有更长的保温时间。
具体的,因为容器中可能会加入不同量的液体,为了保证液体的均匀受热,一般,电磁发热体14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内壁11下部。且优选的,电磁发热体14设置在内壁11的底面,对应的,电磁线圈2设置在容器本体1底面下方。这样无论容器中盛放的液体的量为多少,电磁发热体14均可保证对液体实现均匀加热。
具体的,电磁发热体14还可以设置在内壁11的内外两个不同面上。例如,电磁发热体14可设置在隔热层13内,或者电磁发热体14也可设置在内壁11的与液体接触的一侧。当电磁发热体14设置在隔热层13内,也就是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时,电磁发热体14与容器中的液体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液体受到电磁发热体14的污染,或者电磁发热体14被液体侵蚀的现象发生。而当电磁发热体14在内壁11上侧和液体接触时,电磁发热体14可不经容器本体1的内壁11的传导而直接对液体加热,其加热速度最快,热效率最高。
此外,电磁发热体14也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电磁发热体14可以为铺设在内壁11上的金属膜。此时,电磁发热体14实际上是在容器本体1内壁11上的一层很薄的金属膜,该金属膜均匀铺设在内壁11上,当电磁线圈2产生交替变化磁场时,金属膜内部的金属原子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对容器内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电磁发热体14采用金属膜的形式,可以减轻容器质量,并减小容器内外壁之间隔热层13的大小。
可选的,电磁发热体14还可以为涂覆于内壁11上的加热涂层。该加热涂层通常内含金属颗粒,或者其他可在电磁场作用下发热的材料。采用加热涂层的形式,在减轻容器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在容器内壁11的形状较为复杂时,保证电磁发热体能够均匀地设在内壁11上。
可选的,电磁发热体14还可以为加热片,加热片是与内壁11相贴合的金属板,该金属板的外径小于容器本体1的内壁11的底部尺寸,且金属板位于电磁线圈2的磁场范围内。金属板可在电磁线圈2的磁场作用下产生热量,以对液体进行加热。
此外,为了使电磁线圈2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电路4,控制电路4用于产生可供电磁线圈2产生变化磁场的电信号,例如控制电路4可以对220V的交流电进行处理,产生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该高频高压电流通过电磁线圈2后,即可产生交替变化的电磁场。控制电路4上还可以包括控制按键41,以对电磁线圈2的电源进行通断操作。
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位于容器本体下方,容器本体为双层结构,容器本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隔热层,内壁设置有电磁发热体,电磁发热体在电磁线圈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内壁中的液体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在进行电磁加热的同时实现容器内液体与外界之间的温度隔离,以达到容器内液体的保温或隔温效果;此外,加热容器可以实现较高的加热速度及加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和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容器本体下方,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内壁与外壁,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形成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内设置有电磁发热体,所述电磁发热体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的变化磁场作用下对所述内壁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内壁底部或者所述内壁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设置在所述隔热层内,或者所述电磁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内壁与所述液体接触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为铺设在所述内壁上的金属膜。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为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为与所述内壁相贴合的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为涂覆于所述内壁上的加热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为双层玻璃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容器本体设置在同一壳体内,或者
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在可与所述容器本体分离的底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产生可供所述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磁场的电信号。
CN201520849083.1U 2015-10-29 2015-10-29 加热容器 Active CN205083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9083.1U CN205083248U (zh) 2015-10-29 2015-10-29 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9083.1U CN205083248U (zh) 2015-10-29 2015-10-29 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3248U true CN205083248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9083.1U Active CN205083248U (zh) 2015-10-29 2015-10-29 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32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5770A (zh) * 2018-01-09 2018-05-25 绍兴市佳钰珠宝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炉烧制的银制壶具及其加工工艺
CN108577522A (zh) * 2017-11-01 2018-09-28 中山市新纪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加热器具及加工液体加热容器的方法
WO2020087892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熊强 一种电磁加热用的全玻璃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7522A (zh) * 2017-11-01 2018-09-28 中山市新纪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加热器具及加工液体加热容器的方法
CN108065770A (zh) * 2018-01-09 2018-05-25 绍兴市佳钰珠宝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炉烧制的银制壶具及其加工工艺
CN108065770B (zh) * 2018-01-09 2023-09-15 池州市全发机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银质壶具的加工方法
WO2020087892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熊强 一种电磁加热用的全玻璃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3082U (zh) 茶几以及应用于该茶几的茶壶
CN205083248U (zh) 加热容器
CN203815208U (zh) 一种厨房电热器具的杯体及使用该杯体的食品加工机
CN201363799Y (zh) 一种带有发热件的陶瓷或玻璃容器
CN109090995A (zh) 一种升降式自适应局部加热电热水壶
CN205072647U (zh) 一种新型陶瓷锅
CN204091706U (zh) 一种电磁加热真空保温容器
CN204909058U (zh) 具有快速升温功能的银壶
CN205251213U (zh) 一种电热锅锅体
CN208369888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用陶瓷板
CN103330473B (zh) 一种蓄热定向导流的电饭煲
CN210354426U (zh) 一种便于控制杯内物温的真空保温器皿
CN202636420U (zh) 一种家庭式咖啡加热壶
CN202489768U (zh) 电热膜式多层电蒸锅
CN207270232U (zh) 热循环煮食器锅胆及采用该锅胆的电饭锅和煮食锅
CN202653939U (zh) 一种发热管组件
CN206252326U (zh) 全玻璃电水壶
CN210989767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调乳器
CN220876507U (zh) 一种安全型电磁感应加热陶瓷锅
CN201958674U (zh) 电热热水瓶
CN208524416U (zh) 一种无线加热水杯
CN203810739U (zh) 延后式双热源饮用水加热装置
CN219438815U (zh) 一种电磁蓄热保温水壶
CN211270053U (zh) 一种低功率加热保温的液体电热容器
CN201074092Y (zh) 保温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