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4358U -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4358U
CN209344358U CN201920046984.5U CN201920046984U CN209344358U CN 209344358 U CN209344358 U CN 209344358U CN 201920046984 U CN201920046984 U CN 201920046984U CN 209344358 U CN209344358 U CN 209344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ar plate
connection
connection component
conducti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469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lla Shangha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lla Shangha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lla Shangha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lla Shangha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469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4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4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4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板;所述母线板的上部为连接端,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之间固定电连接;所述母线板的下部为压入端,每一所述母线板的所述压入端的底部排列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远离所述压入端的所述底部的一端与PCB板连接;所述母线板的所述压入端之间存在间距。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使得导电端子排布更加灵活,同时分散PCB板压入应力,同时在大电流输入的情况下,可增加导电端子厚度与数量来提高载流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不同于弱电流通过的PCB板与电阻电容等电子器件的连接,用PCB板用于汽车、大型机械等领域时,PCB板上流过的均为大电流,此时用于PCB板与电子器件间实现电连接与机械连接的连接器引脚需能承载大电流,在导电材质相同时,载流能力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因此,承载大电流时,一般需要较大横截面积的引脚,一般采用多个引脚并联最后汇流到母线的方法实现大电流载流。传统技术一般采用一个母线板将多个在同一直线上的引脚汇流到母线上的方法提高载流能力,但此种方法对PCB板与布线的要求极高,要求PCB板在某一方向上的长度非常长,限制了PCB板布线的灵活度,无法满足一些较为紧凑的布板,另一方面,引脚一般通过Pressfit压接工艺与PCB板压接,传统方法会导致在某一方向上PCB板需承受非常大的压入应力,PCB板容易断裂。因此,在大电流输入的情况下,需要解决PCB板排线灵活度与PCB板压入应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使得需大电流通过时,导电端子分布更灵活,PCB板布线方式更灵活,同时PCB板压入应力得到分散,并且可增加导电端子厚度与数量来提高载流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板;所述母线板的上部为连接端,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之间固定电连接;所述母线板的下部为压入端,每一所述母线板的所述压入端的底部排列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远离所述压入端的所述底部的一端与PCB板连接;所述母线板的所述压入端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压入端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或通过焊接、TOX连接、插入式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PCB板通过压接技术连接。
优选地,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铆接、TOX连接、电阻焊、激光焊或嵌入式注塑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一电流端子,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上端设置有一插槽,所述电流端子插入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的一面上设置有水平凹槽,所述水平凹槽所在面的对立面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一适应于所述水平凹槽的突出部,相邻两个母线板通过所述突出部卡合于所述水平凹槽中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水平凹槽中滑动。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与PCB板连接的一端为鱼眼结构,所述鱼眼结构通过压接技术固定连接到PCB板上。
优选地,所述母线板的数量为2个,所述母线板呈弯折状,且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连接部,所述母线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上端,所述压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端,所述连接部位于两个弯折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端及所述压入端。
优选地,所述母线板的每一所述压入端的底部均排列有两个导电端子。
优选地,所述母线板的厚度为0.8m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导电端子的排布更加灵活,可适应于PCB板的形状与布线情况,可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变更布置PCB板的开孔;
2.采用Pressfit压接工艺连接时,可分散导电端子对PCB板的压入应力;
3.可根据载流要求,调整母线板或导电端子的数量、宽度、厚度来提高或减小载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左视图;
图4为母线板1之间处于3种不同相对位置时连接组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母线板1之间处于3种不同相对位置时连接组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6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导电端子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7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母线板
11-连接端
12-压入端
13-第一弯折部
14-第二弯折部
15-连接部
110-水平凹槽
111-突出部
112-插槽
120-导电端子
2-PCB板
3-电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参阅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主要包括:母线板1。
其中,每个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板1,每个母线板1上部为连接端11,下部为压入端12。各母线板1的连接端11之间固定电连接,从而电流可以通过各母线板最终汇流到一起。各母线板1的压入端12之间存在间距,每个母线板1的压入端12的底部排列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20,导电端子120远离压入端12底部的一端用于与PCB板2连接。母线板1为导电材质。各导电端子120通过母线板1汇流,连接组件的载流能力为各导电端子120的载流能力之和。可以根据载流能力的需求调整母线板1的数量与横截面积尺寸,包括厚度、宽度等,也可调整每个母线板1的压入端12的底部排列的导电端子120的数量与横截面积尺寸,包括厚度、宽度等。
现有技术中导电端子在一条直线上,电流汇流到一个母线板上时,此种方案由于直线排布,对PCB板和电路布线的限制很多,当PCB板空间比较局限时,难以适应,同时采用Pressfit压接方式将导电端子连接到PCB板上时,由于导电端子在一条直线上,在导电端子所在方向上会对PCB板施加很大的应力,导致PCB板容易断裂,另外,当需要通过更大电流时,需要增加导电端子来提高载流能力,这就导致长度继续增加,PCB板的布线将很困难。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后,导电端子120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适应于各种长度宽度的PCB板2的及布线方式,同时各导电端子120更加紧密,布线可以更加紧凑,尤其适用于PCB板布线受空间局限的情况,同时,由于导电端子120不在同一直线上,PCB板2受到的应力也可以分散。
继续参阅图1,各导电端子120与压入端12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母线板1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再通过焊接、TOX连接、插入式连接或其他能实现固定电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将各导电端子120固定在压入端12的底部,并实现导电。其中TOX连接为一种不可拆卸式的冲压点连接技术,连接质量高,包括TOX冲压圆点连接、TOX-SKB圆点连接、TOX旋压圆点连接、TOX冲压平点连接等。各导电端子120与PCB板2的连接方式为压接技术,具体可以为Pressfit压入连接。导电端子120与PCB板2通过Pressfit压入连接时,本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分散导电端子120对PCB板2的压入应力,防止PCB板因压入应力过大而断裂。
继续参阅图1,各母线板1的连接端11之间通过铆接、TOX连接、电阻焊、激光焊、嵌入式注塑或其他能实现固定电连接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电连接。
继续参阅图1,母线板1可以为其他形状,图1中只是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母线板1的一种形状,只要保证各母线板1的连接部11之间固定电连接,各母线板1的电流最终汇流到一起,各母线板1的压入部12之间存在间距即可,并且,各压入部12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布线需求进行设置,如4mm、6mm、8mm等。
参阅图2,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主要包括:母线板1和电流端子3。
其中,每个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板1,母线板1为导电材质。每个母线板1上部为连接端11,下部为压入端12。各母线板1的连接端11之间电连接且相互固定,从而流经各母线板1的电流可以最终汇流到一起。各母线板1的压入端12之间存在间距,每个母线板1的压入端12的底部排列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20,导电端子120远离压入端12底部的一端用于与PCB板2连接。
母线板1的连接端11上端设置有一插槽112,电流端子3插入插槽112与连接端11固定连接。用于实现母线板1与外界的电连接,既可以用于大电流输入,也可以大电流输出。
参阅图3,为符合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左视图,母线板1的连接端11的一面上设置有一水平凹槽110,水平凹槽110所在面的对立面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一适应于水平凹槽110的出部111,相邻两个母线板1通过突出部111卡合于水平凹槽110中实现固定连接,突出部111在水平凹槽110中滑动。通过这种结构,突出部111在水平凹槽110中滑动可以使相邻两个母线板1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改变,可以实现导电端子120更灵活的排布,适应于各种PCB板与布图设计。参阅图4,为母线板1之间处于3种不同相对位置时连接组件的结构的主视图。参阅图5,为母线板1之间处于3种不同相对位置时连接组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参阅图6,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导电端子的结构的截面图,导电端子120与PCB板2连接的一端为鱼眼结构,导电端子120的鱼眼结构通过压接技术连接到PCB板2上。
参阅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主要包括:母线板1。
其中,每个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母线板1,母线板1呈弯折状,包括第一弯折部13、第二弯折部14和连接部15,母线板1的连接端11位于第一弯折部13的上端,压入端12位于第二弯折部14的下端,连接部15位于第一弯折部13与第二弯折部14之间,用于连接连接端11以及压入端12。各母线板1的连接端11之间固定电连接,从而电流可以通过各母线板最终汇流到一起。各母线板1的压入端12之间存在间距,每个母线板1的压入端12的底部排列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20,导电端子120远离压入端12底部的一端用于与PCB板2连接。母线板1为导电材质。
参阅图7,为符合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中母线板的数量为4个,适合载流能力要求更大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图1只是连接组件具有两个母线板1时的结构图,母线板1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4个或更多,根据需要的载流能力进行调整,从图1和图7的结构图也推断出母线板1的数量更多时的结构,图1中也只是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母线板1的一种形状,母线板1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保证各母线板1的连接部11之间电连接且相互固定,各母线板1的电流最终汇流到一起,各母线板1的压入部12之间存在间距即可。
参阅图1,每一个母线板1的压入端12的底部均排列有两个导电端子120,导电端子之间具有间距,间距可为4mm、6mm、8mm等,可根据PCB板及布线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间距。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母线板1的压入端12的底部排列的导电端子120的数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1个以上,如2个、3个、4个等,可根据载流能力的要求调整。导电端子120的厚度与宽度可以根据载流需求调整,截面宽度与厚度尺寸可以为0.6mm*0.4mm、1mm*0.6mm、1.45mm*0.8mm或2mm*1.2mm等,当截面尺寸分别为0.6mm*0.4mm、1mm*0.6mm、1.45mm*0.8mm或2mm*1.2mm时,单个导电端子120可通过的电流分别为3A、10A、15A、25A,采用压接技术时,对PCB板的压入应力分别是100N、150N、200N、200N。当采用4个截面尺寸为1.45mm*0.8mm的导电端子120时,各导电端子120通过母线板1汇流,连接组件具有60A的载流能力。因此,可根据载流要求,调整母线板的数量、宽度、厚度或调整导电端子的数量、宽度、厚度来提高减小载流能力。
参阅图1,母线板的厚度为0.8mm,母线板的厚度可以根据载流能力的需求调整。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个母线板;
所述母线板的上部为连接端,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之间固定电连接;
所述母线板的下部为压入端,每一所述母线板的所述压入端的底部排列有至少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远离所述压入端的底部的一端与PCB板连接;
所述母线板的所述压入端之间存在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压入端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或通过焊接、TOX连接、插入式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PCB板通过压接技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铆接、TOX连接、电阻焊、激光焊或嵌入式注塑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流端子,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上端设置有一插槽,所述电流端子插入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板的所述连接端的一面上设置有水平凹槽,所述水平凹槽所在面的对立面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一适应于所述水平凹槽的突出部,相邻两个母线板通过所述突出部卡合于所述水平凹槽中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水平凹槽中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与PCB板连接的一端为鱼眼结构,所述鱼眼结构通过压接技术固定连接到PCB板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板的数量为2个,所述母线板呈弯折状,且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连接部,所述母线板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上端,所述压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端,所述连接部位于两个弯折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端及所述压入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板的每一所述压入端的底部均排列有两个导电端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板的厚度为0.8mm。
CN201920046984.5U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Active CN209344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6984.5U CN209344358U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6984.5U CN209344358U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4358U true CN209344358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6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46984.5U Active CN209344358U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4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853A (zh) * 2022-06-27 2022-07-29 深圳众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pcb功率板导大电流接线的新型压接组件及其压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853A (zh) * 2022-06-27 2022-07-29 深圳众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pcb功率板导大电流接线的新型压接组件及其压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29C (zh) 具有带改进的固定装置的端子的电连接器
US8556666B2 (en) Tuning fork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prongs having non-rectangular shape
CN2442401Y (zh) 电连接器
DE102006023979A1 (de) Steckverbinder, Buchsenverbinder und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gerät
US9502795B1 (en) Clamping wire structure of terminal block
CN108349447A (zh) 用于将电气部件与电源相连的设备
DE102010029205A1 (de) Draht/Platte-Verbinder
CN1992450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US9083091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or for solderless connection of parts to electrical contact holes
CN2699502Y (zh) 电连接器
CN106463856A (zh) 具有电路板和汇流条的大电流电路
CA3004953A1 (en) Plug-in contact
KR20140006853A (ko) 환형의 스프링 컨택을 포함하는 고전류 커넥터
DE102011119842B4 (de)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element und Leiterplattenanordnung
CN209344358U (zh) 一种用于大电流通过的连接组件
CN202585983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8281820A (zh) 电连接器
CN106159501A (zh) 一种鱼眼端子
DE102008017828A1 (de) Verbindungsverfahren und verbundene Einheit
CN21011110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6252950A (zh) 一种预防排针连接器排针脱落的方法
CN207800955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双排端子焊接转接头
DE102008031797A1 (de) Stecker-Steckdosen-Modul
CN107181102A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与端子组件的成型方法
EP1378976B1 (de) Verfahren zum festeren Verbinden von in einer Blindmontage montierten Kontaktgeometri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