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7904U -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7904U
CN209337904U CN201821866987.5U CN201821866987U CN209337904U CN 209337904 U CN209337904 U CN 209337904U CN 201821866987 U CN201821866987 U CN 201821866987U CN 209337904 U CN209337904 U CN 209337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seat
side tube
used during
damp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69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g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69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7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7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7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上插柱A(3)和上插柱B(26)的上部间隔固定在轿厢内壁中部,下顶杆A(12)和下顶杆B(18)的下部间隔固定在轿厢内壁中下部或地面上,上插柱A和下顶杆A分别顶在一侧管体(4)管孔中的减震弹簧(29)上下两端;另一侧管体(25)与一侧管体结构等同;手柄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和另一侧管体的上部相对面上,下支撑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和另一侧管体的下部相对面上;在下支撑杆上间隔设有软座A(6)和软座B(7);本实用新型平时可供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出现电梯坠落事故时座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插柱减震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种各样层数较高的居民楼、写字楼、办公楼、商场以及酒店大量建设,为了方便人员上下,超过六层的建筑都设有竖井式电梯;由于年久失修、产品质量等各种原因,极少量的电梯在运行中会突然坠落;电梯突然坠落的原因主要是和限速器和安全钳同时失灵导致的;现有的防范方法是:
1、电梯坠落时保持冷静,利用电梯里面的应急电源按钮,可立即按下,一旦应急电源启动,电梯就会马上停止下落。
2、将电梯的每个楼层按钮都一定要按一遍,而且是要从最底部网上按,就算是按不亮也要接着按,不要放弃任何获救希望。
3、移至电梯的两侧墙壁,如果说电梯里面的人很多,一定要分散站立。动作要慢,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4、如果电梯里面是有扶手的,一定要牢牢抓住,固定好自己的位置,以免摔伤,如果说没有扶手则扶住两边的电梯内墙,头部和背部都要紧贴电梯的内墙,膝盖呈现弯曲状,运用墙体保护人体的脊椎。
5、膝盖弯曲呈现出屈膝姿势,这个防护姿势很重要,韧带是人体最富有弹性的组织,所以需要靠弯曲的膝盖来承受住重击压力,如果说是笔直站立,人体的骨头是很难承受住下降的重击,很可能造成骨骼大断裂,在下降的过程中脚跟也要提起,呈现出垫脚姿势。
6、不要倚靠电梯门,电梯门在中途如果停止降落,电梯门忽然之间打开,很容易造成摔伤,或者是别的电梯门卡住,甚至是跌入井道。如果说在电梯停止降落,电梯门打开了,千万不要急着向外冲,要先检查一下电梯是停在什么位置,防止绊倒,造成二次伤害。电梯如果停下了,一定要小心,要保持长按开门按钮,使用手机或者是电梯内的求救电话求助,千万不要扒开门或者是从电梯的天花板爬出。
以上方法虽然说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但局限于电梯轿厢内的结构限制,仍然出现少量的伤亡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通过设置可折叠的软座,平时可供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一旦出现电梯坠落事故,软座的辅助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减震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包括上插柱A、一侧管体、下顶杆A、上插柱B、另一侧管体、下顶杆B、减震弹簧、手柄杆、下支撑杆和软座,上插柱A和上插柱B的上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部,下顶杆A和下顶杆B的下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下部或地面上,在一侧管体的管孔中部设有减震弹簧,上插柱A下部和下顶杆A上部分别顶在一侧管体管孔中的减震弹簧上下两端;在另一侧管体的管孔中部设有另一减震弹簧,上插柱B下部和下顶杆B上部分别顶在另一侧管体管孔中的另一减震弹簧上下两端上;手柄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和另一侧管体的上部相对面上,下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和另一侧管体的下部相对面上;在下支撑杆上间隔设有包含但不局限于软座A和软座B的至少两个可翻至下支撑杆前部的软座。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所述手柄杆包括端部杆A、端部杆B、前凸出A、前凸出B、前凸出C、后凹陷A、前凸出B和后凹陷B,端部杆A和端部杆B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一侧管体和另一侧管体的上部,端部杆A和端部杆B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和前凸出C,前凸出A和前凸出C之间间隔设有后凹陷A和后凹陷B,所述后凹陷A和后凹陷B之间设有前凸出B;在后凹陷A和后凹陷B分别对应下部的下支撑杆上设置的软座A和软座B。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上插柱A的上端与上柱体A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上柱体A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A,所述上固定盘A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上插柱B的上端与上柱体B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上柱体B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B,所述上固定盘B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下顶杆A的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柱体A的外端,所述下柱体A的内端设有下固定盘A,所述下固定盘A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的中下部;下顶杆B的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柱体B的外端,所述下柱体B的内端设有下固定盘B,所述下固定盘B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的中下部。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下顶杆A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A,所述下固定盘A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的地面上;下顶杆B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B,所述下固定盘B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的地面上。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所述软座A和软座B为相同结构,软座A的下部与套管B的中部和前部的上部面固定连接,吊杆A的下端连接在套管B的后上部,所述吊杆A的上端设有半圆环,半圆板上部凸起的轴孔与半圆环上部凸出块的轴孔通过销轴串联,半圆环和半圆板内形成的圆孔套在下支撑杆上,所述半圆板下部的延伸板贴在吊杆A的上端,螺丝A穿过延伸板的孔后连接所述吊杆A上端的螺孔;在套管B的后部设有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支撑在轿厢内壁上。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所述顶杆为伸缩杆B,伸缩杆B的一端顶在套管B中设置的辅助减震弹簧外端,所述辅助减震弹簧的内端顶在套管B前端设置的端板上。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在伸缩杆B的一端设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顶在套管B中设置的辅助减震弹簧外端,扩径段处于套管B内,在套管B口部内壁设有防止所述扩径段脱出的挡环,挡环内壁套在伸缩杆B上,由多根螺丝B穿过套管B外壁环绕设置的光孔后连接挡环外缘面设置的螺孔。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所述软座A和软座B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结构的软座A和软座B上部包裹有海绵,在海绵外部包裹有布或皮革。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在所述一侧管体和另一侧管体中部分别设有减震弹簧分割挡板,也就是在一侧管体的分割挡板上下管体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平时可将两个或多个软座抬起,使每个软座处于手柄杆的后凹陷下部,占用较小的电梯轿厢空间,基本不影响电梯的载客和使用,手柄杆可方便乘客手扶;遇有老人或病残人乘坐电梯时,将所需数量的软座放下,这时软座受吊杆的牵引,而软座下部的伸缩杆顶在电梯轿厢壁上形成座椅供老人或病残人乘坐;当发生电梯坠落事故时,乘客将软座放下背朝轿厢壁坐在软座上,双手抓住手柄杆后凹陷两侧与前凸出部分,双脚抬起,这样便可通过软座的辅助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减震弹簧共同作用获取最佳减震效果,由于身体所有部位不与电梯轿厢硬性接触和弹簧的减震可有效减少电梯坠落时落地瞬间对人体的伤害;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小巧,利于推广普及,可有效减低电梯坠落时对乘坐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管体内的上插柱B、下顶杆B与减震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柄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柱体A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软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杆和扩径环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上柱体A;2、上固定盘A;3、上插柱A;4、一侧管体;5、套管A;6、软座A;7、软座B;8、套管B;9、吊杆A;10、吊杆B;11、伸缩杆A;12、下顶杆A;13、伸缩杆B;14、下柱体A;15、下固定盘A;16、下柱体B;17、下固定盘B;18、下顶杆B;19、下支撑杆;20、前凸出A;21、后凹陷A;22、前凸出B;23、后凹陷B;24、前凸出C;25、另一侧管体;26、上插柱B;27、上固定盘B;28、上柱体B;29、减震弹簧;30、端部杆A;31、端部杆B;32、销轴;33、凸出块;34、凸起;35、半圆环;36、半圆板;37、延伸板;38、螺丝A;39、端板;40、辅助减震弹簧;41、扩径段;42、挡环;43、螺丝B;44、上插杆;45、扩径环;46、下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6中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包括上插柱A3、一侧管体4、下顶杆A12、上插柱B26、另一侧管体25、下顶杆B18、减震弹簧29、手柄杆、下支撑杆19和软座,上插柱A3的上端与上柱体A1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上柱体A1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A2,所述上固定盘A2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上插柱B26的上端与上柱体B28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上柱体B28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B27,所述上固定盘B27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由于绝大多数电梯轿厢的内墙壁使用的材质是不锈钢,所以焊接时使用氩弧焊较为合适,具体连接方式可使用螺丝固定方式取代以及其它方式取代”;下顶杆A12的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柱体A14的外端,所述下柱体A14的内端设有下固定盘A15,所述下固定盘A15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的中下部;下顶杆B18的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柱体B16的外端,所述下柱体B16的内端设有下固定盘B17,所述下固定盘B17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的中下部;或作为替换使用如下结构:下顶杆A12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A15,所述下固定盘A15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的地面上;下顶杆B18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B17,所述下固定盘B17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的地面上;在一侧管体4的管孔中部设有两减震弹簧29,在所述一侧管体4的中部设有减震弹簧29分割挡板,两减震弹簧29分别装入所述一侧管体4分割挡板上下的管孔内,也就是在一侧管体4的分割挡板上下管体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29;本申请给出的分割挡板结构是:结合附图1、2或6,将一侧管体4分割为两段,使用附图6中的上插杆44插入一侧管体4上半段下端的管孔中,扩径环45的上下面顶在一侧管体4上下两段的对接面上,下插杆46插入下半段一侧管体4的上端口中,然后通过焊接使一侧管体4上半段、扩径环45和一侧管体4的下半段成为一体;上插柱A3下部和下顶杆A12上部分别顶在一侧管体4管孔中的减震弹簧29上下两端;在另一侧管体25的管孔中部设有另一减震弹簧29,其中所述另一侧管体25的中部设有分割挡板或具有上插杆44、扩径环45和下插杆46形成的分割结构;上插柱B26下部和下顶杆B18上部分别顶在另一侧管体25管孔中的另两个减震弹簧的上部管体减震弹簧的上端和下部管体减震弹簧的下端;手柄杆包括端部杆A30、端部杆B31、前凸出A20、前凸出B22、前凸出C24、后凹陷A21、前凸出B22和后凹陷B23,端部杆A30和端部杆B31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一侧管体4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上部,端部杆A30和端部杆B31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20和前凸出C24,前凸出A20和前凸出C24之间间隔设有后凹陷A21和后凹陷B23,所述后凹陷A21和后凹陷B23之间设有前凸出B22;下支撑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4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下部相对面上;在下支撑杆19上间隔设有包含但不局限于软座A6和软座B7的至少两个可翻至下支撑杆19前部的软座;在后凹陷A21和后凹陷B23分别对应下部的下支撑杆19上设置的软座A6和软座B7。
结合附图1或5,所述软座A6和软座B7为相同结构,软座A6的下部与套管B8的中部和前部的上部面固定连接,吊杆A9的下端连接在套管B8的后上部,所述吊杆A9的上端设有半圆环35,半圆板36上部凸起34的轴孔与半圆环35上部凸出块33的轴孔通过销轴32串联,半圆环35和半圆板36内形成的圆孔套在下支撑杆19上,所述半圆板36下部的延伸板37贴在吊杆A9的上端,螺丝A38穿过延伸板37的孔后连接所述吊杆A9上端的螺孔;在套管B8的后部设有伸缩杆B13,在伸缩杆B13的一端设有扩径段41,所述扩径段41顶在套管B8中设置的辅助减震弹簧40外端,扩径段41处于套管B8内,在套管B8口部内壁设有防止所述扩径段41脱出的挡环42,挡环42内壁套在伸缩杆B13上,由多根螺丝B43穿过套管B8外壁环绕设置的光孔后连接挡环42外缘面设置的螺孔,所述辅助减震弹簧40的内端顶在套管B8前端设置的端板39上;所述软座A6和软座B7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结构的软座A6和软座B7上部包裹有海绵,在海绵外部包裹有布或皮革。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安装过程如下:
结合附图1至6,首先将软座A6和软座B7与下支撑杆19组装,将下固定盘A15、下固定盘B17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梯轿厢的墙壁下部,将两根减震弹簧29装入一侧管体4的下部管体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下部管体中,然后将一侧管体4的下部管体下口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下部管体下口套在下顶杆A12和下顶杆B18上端,其中下顶杆A12和下顶杆B18的插入深度不少于十公分,将另两根减震弹簧29装入一侧管体4的上部管体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上部管体中,将上插柱A3和上插柱B26分别插入一侧管体4的上部管体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上部管体中,插入深度不少于十公分,将上固定盘A2和上固定盘B27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梯轿厢的墙壁中部,这时的软座A6和软座B7放下处于坐位置的高度控制在距离地面四十五厘米较为合适,手柄杆的高度控制在距离地面八十至九十厘米较为合适;
使用时,平时可将两个软座A6和软座B7或多个软座抬起,使软座A6和软座B7处于手柄杆的两后凹陷下部“结构如附图1”,这样便可控制本申请占用较小的电梯轿厢空间,手柄杆可方便乘客乘坐时的手扶;当出现电梯失控坠落事故时,乘客将软座A6放下这时伸缩杆B13顶在轿厢壁上“附图5中给出的结构,由于软座B7的套管A5、吊杆B10和伸缩杆A11与软座A6的结构相同,因此本申请并未对软座B7的套管A5、吊杆B10和伸缩杆A11进行累述,在此给予澄清”,受到吊杆B10,背朝轿厢壁坐在软座上,抬起双手抓住手柄杆后凹陷A21两侧与前凸出A20和前凸出B22之间部分的杆体,而上身处于后凹陷A21中,双脚抬起脱离地面,这样在电梯落地瞬间便可借用软座的辅助减震弹簧40减轻腰部骨骼的震动,而一侧管体4、另一侧管体25两管体内的减震弹簧29同时作用获取最佳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身体所有部位不与电梯轿厢硬性接触,辅助减震弹簧40和减震弹簧29的共同减震可有效减少电梯坠落时落地瞬间对人体各部位骨骼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包括上插柱A(3)、一侧管体(4)、下顶杆A(12)、上插柱B(26)、另一侧管体(25)、下顶杆B(18)、减震弹簧(29)、手柄杆、下支撑杆(19)和软座,其特征是:上插柱A(3)和上插柱B(26)的上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部,下顶杆A(12)和下顶杆B(18)的下部间隔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中下部或地面上,在一侧管体(4)的管孔中部设有减震弹簧(29),上插柱A(3)下部和下顶杆A(12)上部分别顶在一侧管体(4)管孔中的减震弹簧(29)上下两端;在另一侧管体(25)的管孔中部设有另一减震弹簧(29),上插柱B(26)下部和下顶杆B(18)上部分别顶在另一侧管体(25)管孔中的另一减震弹簧上下两端上;手柄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4)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上部相对面上,下支撑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侧管体(4)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下部相对面上;在下支撑杆(19)上间隔设有包含但不局限于软座A(6)和软座B(7)的至少两个可翻至下支撑杆(19)前部的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所述手柄杆包括端部杆A(30)、端部杆B(31)、前凸出A(20)、前凸出B(22)、前凸出C(24)、后凹陷A(21)、前凸出B(22)和后凹陷B(23),端部杆A(30)和端部杆B(31)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一侧管体(4)和另一侧管体(25)的上部,端部杆A(30)和端部杆B(31)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20)和前凸出C(24),前凸出A(20)和前凸出C(24)之间间隔设有后凹陷A(21)和后凹陷B(23),所述后凹陷A(21)和后凹陷B(23)之间设有前凸出B(22);在后凹陷A(21)和后凹陷B(23)分别对应下部的下支撑杆(19)上设置的软座A(6)和软座B(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上插柱A(3)的上端与上柱体A(1)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上柱体A(1)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A(2),所述上固定盘A(2)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上插柱B(26)的上端与上柱体B(28)的外端下部面固定连接,上柱体B(28)的内端设有上固定盘B(27),所述上固定盘B(27)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下顶杆A(12)的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柱体A(14)的外端,所述下柱体A(14)的内端设有下固定盘A(15),所述下固定盘A(15)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的中下部;下顶杆B(18)的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柱体B(16)的外端,所述下柱体B(16)的内端设有下固定盘B(17),所述下固定盘B(17)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的中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下顶杆A(12)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A(15),所述下固定盘A(15)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的地面上;下顶杆B(18)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B(17),所述下固定盘B(17)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的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所述软座A(6)和软座B(7)为相同结构,软座A(6)的下部与套管B(8)的中部和前部的上部面固定连接,吊杆A(9)的下端连接在套管B(8)的后上部,所述吊杆A(9)的上端设有半圆环(35),半圆板(36)上部凸起(34)的轴孔与半圆环(35)上部凸出块(33)的轴孔通过销轴(32)串联,半圆环(35)和半圆板(36)内形成的圆孔套在下支撑杆(19)上,所述半圆板(36)下部的延伸板(37)贴在吊杆A(9)的上端,螺丝A(38)穿过延伸板(37)的孔后连接所述吊杆A(9)上端的螺孔;在套管B(8)的后部设有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支撑在轿厢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所述顶杆为伸缩杆B(13),伸缩杆B(13)的一端顶在套管B(8)中设置的辅助减震弹簧(40)外端,所述辅助减震弹簧(40)的内端顶在套管B(8)前端设置的端板(39)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在伸缩杆B(13)的一端设有扩径段(41),所述扩径段(41)顶在套管B(8)中设置的辅助减震弹簧(40)外端,扩径段(41)处于套管B(8)内,在套管B(8)口部内壁设有防止所述扩径段(41)脱出的挡环(42),挡环(42)内壁套在伸缩杆B(13)上,由多根螺丝B(43)穿过套管B(8)外壁环绕设置的光孔后连接挡环(42)外缘面设置的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所述软座A(6)和软座B(7)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结构的软座A(6)和软座B(7)上部包裹有海绵,在海绵外部包裹有布或皮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其特征是:在所述一侧管体(4)和另一侧管体(25)中部分别设有减震弹簧(29)分割挡板,也就是在一侧管体(4)的分割挡板上下管体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29)。
CN201821866987.5U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Active CN209337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6987.5U CN209337904U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6987.5U CN209337904U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7904U true CN209337904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6987.5U Active CN209337904U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7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5088B2 (en)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toilet user in standing up
JP3830486B2 (ja) 運動補助具
CN106333803A (zh) 一种多用途代步车
CN108938343A (zh) 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安全助行装置
CN106137686A (zh) 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
CN209337904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CN109319638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CN209352405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单座椅自救架
CN109319637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单座椅自救架
CN208436022U (zh) 骨科护理专用助行器
US11160424B2 (en) Apparatus for lifting movable base of toilet
CN109384116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CN209427932U (zh)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
CN106691791A (zh) 一种助行器
CN209383233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架
CN209383234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座架
CN209352406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CN109384130A (zh)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
CN209455871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踏板式自救装置
TW201231035A (en) Inflatable mattress for medical use
CN109368449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架
CN109353919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座和架体
CN209713599U (zh) 一种减重康复行走装置
KR20110101851A (ko) 기립형 휠체어
CN209601882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自救装置的弹性踏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double seat self rescue frame when an elevator fall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Pledgee: Lishui branch of Bank of Hangzhou Co.,Ltd.

Pledgor: ZHEJIANG CHUANGZHIGUO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107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3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Pledgee: Lishui branch of Bank of Hangzhou Co.,Ltd.

Pledgor: ZHEJIANG CHUANGZHIGUO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107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1

Address after: 201100 building 6, 4299 Jind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ang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3000 306, Ludi street, Liandu District, Lishui, Zhejiang, 306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CHUANGZHIGUO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