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9638A -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9638A
CN109319638A CN201811358376.4A CN201811358376A CN109319638A CN 109319638 A CN109319638 A CN 109319638A CN 201811358376 A CN201811358376 A CN 201811358376A CN 109319638 A CN109319638 A CN 109319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ipe
used during
upright bar
during elevator
damp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83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uang Zhi Frui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583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19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19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963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下柱体(11)连接轿厢地面,在两降管(10)的对接处设有挡块(18),所述升降管下部套在下柱体上部并使下柱体顶住减震弹簧(17),上顶杆(16)插在升降管的上口内,使所述另一减震弹簧上端顶在上顶杆下端;在升降管上前部设有可折叠的软座(8),所述上顶杆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柱(5)的下部,固定柱连接轿厢内壁中部,在固定柱的外端设有柔性垫(4);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的上部两侧;本发明利用升降管中的减震弹簧使软座具备上下移动达到缓冲目的,可有效减少乘梯人员受伤的风险,而软座的辅助减震弹簧可进一步保护腰关节的受伤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坠落自救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种各样层数较高的居民楼、写字楼、办公楼、商场以及酒店大量建设,为了方便人员上下,超过六层的建筑都设有竖井式电梯;由于年久失修、产品质量等各种原因,极少量的电梯在运行中会突然坠落;电梯突然坠落的原因主要是和限速器和安全钳同时失灵导致的;现有的防范方法是:
1、电梯坠落时保持冷静,利用电梯里面的应急电源按钮,可立即按下,一旦应急电源启动,电梯就会马上停止下落。
2、将电梯的每个楼层按钮都一定要按一遍,而且是要从最底部网上按,就算是按不亮也要接着按,不要放弃任何获救希望。
3、移至电梯的两侧墙壁,如果说电梯里面的人很多,一定要分散站立。动作要慢,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4、如果电梯里面是有扶手的,一定要牢牢抓住,固定好自己的位置,以免摔伤,如果说没有扶手则扶住两边的电梯内墙,头部和背部都要紧贴电梯的内墙,膝盖呈现弯曲状,运用墙体保护人体的脊椎。
5、膝盖弯曲呈现出屈膝姿势,这个防护姿势很重要,韧带是人体最富有弹性的组织,所以需要靠弯曲的膝盖来承受住重击压力,如果说是笔直站立,人体的骨头是很难承受住下降的重击,很可能造成骨骼大断裂,在下降的过程中脚跟也要提起,呈现出垫脚姿势。
6、不要倚靠电梯门,电梯门在中途如果停止降落,电梯门忽然之间打开,很容易造成摔伤,或者是别的电梯门卡住,甚至是跌入井道。如果说在电梯停止降落,电梯门打开了,千万不要急着向外冲,要先检查一下电梯是停在什么位置,防止绊倒,造成二次伤害。电梯如果停下了,一定要小心,要保持长按开门按钮,使用手机或者是电梯内的求救电话求助,千万不要扒开门或者是从电梯的天花板爬出。
以上方法虽然说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但局限于电梯轿厢内的结构限制,仍然出现少量的伤亡事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利用升降管中的减震弹簧使软座具备上下移动达到缓冲目的,可有效减少乘梯人员受伤的风险,而软座的辅助减震弹簧可进一步保护腰关节的受伤风险。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包括下柱体、升降管、减震弹簧、上顶杆、固定柱、软座、斜立杆、另一斜立杆、固定柱和柔性垫,下柱体下端固定连接轿厢地面,升降管为上下两段,在上下两段升降管的对接处设有挡块,升降管下口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升降管下部套在下柱体上部并使下柱体顶住减震弹簧,在升降管的上口内设有另一减震弹簧,上顶杆插在升降管的上口内,使所述另一减震弹簧上端顶在上顶杆下端;在升降管上前部设有可折叠的软座,所述上顶杆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柱的下部,固定柱的内端固定连接轿厢内壁中部,在固定柱的外端设有柔性垫;斜立杆和另一斜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的上部两侧。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在升降管上前部设有前凸出杆,托杆后端铰接连接前凸出杆,软座设置在所述托杆的上部面上,由铰接连接的托杆和前凸出杆获取软座的折叠。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软座的下部面固定连接两间隔设置的螺杆上端,两螺杆上部分别套有辅助减震弹簧,两螺杆下部分别穿在托杆的两穿孔后,两螺杆的托杆下部分别设有螺母。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在托杆的下部面上设有凹槽,两螺杆下部的螺母隐藏在所述凹槽中。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前凸出杆的前端为半圆结构,在前凸出杆半圆结构端部上设有豁口;托杆的后端下部设有凸起,在所述凸起的上部设有圆弧面;托杆的后端穿在前凸出杆的豁口中,轴的中部穿在托杆靠近后端的通孔中,轴的两端处于前凸出杆豁口两侧的圆孔中形成铰接连接。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在固定柱的内端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在下柱体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所述下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地面。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斜立杆和另一斜立杆的下端分别设有水平短杆,两水平短杆的相对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的上部两侧,在斜立杆和另一斜立杆的中部之间设有横加固杆。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在斜立杆和另一斜立杆的上端分别设有向前折弯,在两折弯上分别设有橡胶套,由折弯和橡胶套形成橡胶手柄。
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在固定柱的靠近外端外缘设有环形槽,柔性垫内面设置有塑料内衬,所述塑料内衬套在固定柱的外端,塑料内衬口上的环形卡条卡接固定柱的环形槽。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平时将软座折叠使软座靠在升降管的外侧面上,斜立杆和另一斜立杆在平时可作为老人的搀扶杆,软座也可放下作为临时歇脚所用,在出现电梯坠落时,乘坐电梯的人可快速放下软座并坐在软座上,背靠柔性垫双手抓紧斜立杆和另一斜立杆上端的橡胶手柄,双脚抬起,利用升降管中的减震弹簧的缓冲作用,可有效减少乘梯人员受伤的风险,而软座的辅助减震弹簧可进一步降低腰关节的受伤风险;本发明占用电梯轿厢内的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斜立杆与升降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升降管中减震弹簧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软座与托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托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前凸出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柔性垫与固定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橡胶手柄;2、斜立杆;3、固定盘;4、柔性垫;5、固定柱;6、前凸出杆;7、轴;8、软座;9、托杆;10、升降管;11、下柱体;12、下固定盘;13、横加固杆;14、另一斜立杆;15、水平短杆;16、上顶杆;17、减震弹簧;18、挡块;19、凸起;20、辅助减震弹簧;21、螺杆;22、螺母;23、凹槽;24、穿孔;25、圆弧面;26、通孔;27、凸起;28、豁口;29、圆孔;30、塑料内衬;31、环形槽;32、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6中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包括下柱体11、升降管10、减震弹簧17、上顶杆16、固定柱5、软座8、斜立杆2、另一斜立杆14、固定柱5和柔性垫4,在下柱体11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12,所述下固定盘12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地面,在附图3中,所述升降管10为上下两段,在上下两段升降管10的对接处设有挡块18,所述挡块(18)上下面中部的凸起(19)分别插接在上下两段升降管(10)的对接端口中,在挡块(18)上下的两段升降管(10)中分别设有减震弹簧(17),升降管10下口内设有减震弹簧17,所述升降管10下部套在下柱体11上部并使下柱体11顶住减震弹簧17,在升降管10的上口内设有另一减震弹簧17,上顶杆16插在升降管10的上口内,使所述另一减震弹簧17上端顶在上顶杆16下端;在升降管10上前部设有可折叠的软座8,所述上顶杆16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柱5的下部,固定柱5的内端固定连接轿厢内壁中部,在固定柱5的外端设有柔性垫4;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10的上部两侧。
结合附图1、4、5和6,在升降管10上前部设有前凸出杆6,前凸出杆6的前端为半圆结构,在前凸出杆6半圆结构端部上设有豁口28;托杆9的后端下部设有凸起27,在所述凸起27的上部设有圆弧面25;托杆9的后端穿在前凸出杆6的豁口28中,轴7的中部穿在托杆9靠近后端的通孔26中,轴7的两端处于前凸出杆6豁口28两侧的圆孔29中形成铰接连接,软座8设置在所述托杆9的上部面上,由铰接连接的托杆9和前凸出杆6获取软座8的折叠;软座8的下部面固定连接两间隔设置的螺杆21上端,两螺杆21上部分别套有辅助减震弹簧20,两螺杆21下部分别穿在托杆9的两穿孔24后,两螺杆21的托杆9下部分别设有螺母22,在托杆9的下部面上设有凹槽23,两螺杆21下部的螺母22隐藏在所述凹槽23中。
结合附图1和7,在固定柱5的内端设有固定盘3,所述固定盘3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在固定柱5的靠近外端外缘设有环形槽31,柔性垫4内面设置有塑料内衬30,所述塑料内衬30套在固定柱5的外端,塑料内衬30口上的环形卡条32卡接固定柱5的环形槽31。
结合附图1和2,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下端分别设有水平短杆15,两水平短杆15的相对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10的上部两侧,在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中部之间设有横加固杆13;在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上端分别设有向前折弯,在两折弯上分别设有橡胶套,由折弯和橡胶套形成橡胶手柄1。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安装过程如下:
结合附图1至7,首先在软座8下部的两螺杆21上分别套上辅助减震弹簧20,然后将两螺杆21插入托杆9的两穿孔24,使用螺母22将裸露在托杆9下部面凹槽23中的螺杆21锁死;将托杆9的后端放入前凸出杆6的豁口28中,使用轴7连接前凸出杆6和托杆9;将下固定盘12固定在电梯轿厢的地板上,在升降管10“最好使用四角倒角的方管”的下口中放入减震弹簧17,然后将升降管10的下口套在下柱体11“最好使用匹配四角倒角的方管形成升降管10的内壁结构”上;将另一减震弹簧17放入升降管10的上口中使用固定柱5的上顶杆16“最好使用匹配四角倒角的方管形成升降管10的内壁结构”下端压实在另一减震弹簧17上端;将固定盘3固定在电梯轿厢壁上;
使用时,平时可将软座8抬起,使软座8处于升降管10的前上部,这样便可控制本申请占用较小的电梯轿厢空间,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可方便乘客乘坐时的手扶;当出现电梯失控坠落事故时,乘客将软座8放下,这时托杆9的凸起27上部面顶在前凸出杆6的下部面上获取托杆9和软座8的水平状态,坐在软座8上的乘客背靠在柔性垫4前部面上,抬起双手抓住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上端的橡胶手柄1,双脚抬起脱离地面,这样在电梯落地瞬间便可借用软座8的辅助减震弹簧20减轻腰部骨骼的震动,而升降管10中的减震弹簧17同时作用获取最佳的双减震效果,本发明由于身体所有部位不与电梯轿厢硬性接触,辅助减震弹簧20和减震弹簧17的共同减震可有效减少电梯坠落时落地瞬间对人体各部位骨骼的伤害。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包括下柱体(11)、升降管(10)、减震弹簧(17)、上顶杆(16)、固定柱(5)、软座(8)、斜立杆(2)、另一斜立杆(14)、固定柱(5)和柔性垫(4),其特征是:下柱体(11)下端固定连接轿厢地面,升降管(10)为上下两段,在上下两段升降管(10)的对接处设有挡块(18),升降管(10)下口内设有减震弹簧(17),所述升降管(10)下部套在下柱体(11)上部并使下柱体(11)顶住减震弹簧(17),在升降管(10)的上口内设有另一减震弹簧(17),上顶杆(16)插在升降管(10)的上口内,使所述另一减震弹簧(17)上端顶在上顶杆(16)下端;在升降管(10)上前部设有可折叠的软座(8),所述上顶杆(16)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柱(5)的下部,固定柱(5)的内端固定连接轿厢内壁中部,在固定柱(5)的外端设有柔性垫(4);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10)的上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在升降管(10)上前部设有前凸出杆(6),托杆(9)后端铰接连接前凸出杆(6),软座(8)设置在所述托杆(9)的上部面上,由铰接连接的托杆(9)和前凸出杆(6)获取软座(8)的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软座(8)的下部面固定连接两间隔设置的螺杆(21)上端,两螺杆(21)上部分别套有辅助减震弹簧(20),两螺杆(21)下部分别穿在托杆(9)的两穿孔(24)后,两螺杆(21)的托杆(9)下部分别设有螺母(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在托杆(9)的下部面上设有凹槽(23),两螺杆(21)下部的螺母(22)隐藏在所述凹槽(2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前凸出杆(6)的前端为半圆结构,在前凸出杆(6)半圆结构端部上设有豁口(28);托杆(9)的后端下部设有凸起(27),在所述凸起(27)的上部设有圆弧面(25);托杆(9)的后端穿在前凸出杆(6)的豁口(28)中,轴(7)的中部穿在托杆(9)靠近后端的通孔(26)中,轴(7)的两端处于前凸出杆(6)豁口(28)两侧的圆孔(29)中形成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在固定柱(5)的内端设有固定盘(3),所述固定盘(3)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内壁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在下柱体(11)的下端设有下固定盘(12),所述下固定盘(12)通过焊接连接轿厢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下端分别设有水平短杆(15),两水平短杆(15)的相对端分别固定在升降管(10)的上部两侧,在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中部之间设有横加固杆(1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在斜立杆(2)和另一斜立杆(14)的上端分别设有向前折弯,在两折弯上分别设有橡胶套,由折弯和橡胶套形成橡胶手柄(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其特征是:在固定柱(5)的靠近外端外缘设有环形槽(31),柔性垫(4)内面设置有塑料内衬(30),所述塑料内衬(30)套在固定柱(5)的外端,塑料内衬(30)口上的环形卡条(32)卡接固定柱(5)的环形槽(31)。
CN201811358376.4A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Withdrawn CN109319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8376.4A CN109319638A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8376.4A CN109319638A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9638A true CN109319638A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8376.4A Withdrawn CN109319638A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196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4267A (zh) * 2021-12-08 2022-04-12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护装置
CN117262953A (zh) * 2023-11-23 2023-12-22 帕索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事故防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4267A (zh) * 2021-12-08 2022-04-12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护装置
CN114314267B (zh) * 2021-12-08 2024-01-1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护装置
CN117262953A (zh) * 2023-11-23 2023-12-22 帕索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事故防护装置
CN117262953B (zh) * 2023-11-23 2024-01-23 帕索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事故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30486B2 (ja) 運動補助具
CN109319638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PT1783322E (pt) Escada com plataforma e tubos de resguardo rebatíveis, nomeadamente para as escadas deslizantes
CN209352406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减震架
CN209383233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架
CN209383234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座架
CN109368449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架
CN109353919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自救座和架体
CN109319637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单座椅自救架
CN209455871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踏板式自救装置
CN209352405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单座椅自救架
KR102155312B1 (ko) 보행보조기구
CN209427932U (zh)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
CN209337904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CN207553558U (zh) 一种组合式脚手架
CN109384130A (zh)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
CN209601882U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自救装置的弹性踏板结构
CN109384116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双座椅自救架
CN109353913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的踏板式自救装置
CN209059890U (zh) 偏瘫患者行走复健系统及其助行器
CN109399424A (zh) 一种电梯坠落时自救装置的弹性踏板结构
CN211632471U (zh) 一种支持整体装置折叠的机构
CN208958685U (zh) 一种安全的四脚助行器
CN117703251A (zh) 一种线性耦合式碳纤维材质的消防拉梯结构
CN110201357A (zh) 一种老人用多功能健身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