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6536U -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6536U
CN209336536U CN201821872880.1U CN201821872880U CN209336536U CN 209336536 U CN209336536 U CN 209336536U CN 201821872880 U CN201821872880 U CN 201821872880U CN 209336536 U CN209336536 U CN 209336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vehicle frame
lock
motor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28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原
李思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8728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6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6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65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系统,包括车架、移动板、锁止装置和触发装置;移动板上安装有座椅,移动板的底部与车架上部之间设置有导轨副;车架与移动板通过锁止装置进行锁定;触发装置用于解锁锁止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任一汽车座椅系统。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汽车座椅系统,既充分利用了汽车有限的空间,满足了舒适性,还具有在追尾情况下避险的功能,使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拥有大空间、舒适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车型越来越青睐,MPV销量迅猛增涨。
虽然MPV车空间大,载人多,中排坐位舒适等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它的最后排座椅离保险杠的距离很近,如发生追尾碰撞,没有缓冲余地,目前,也没有多少车型重视加固后尾部。
因而,如何在原有的有限空间里解决安全问题,又能保证大空间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系统,能够在原有的有限空间里解决后排乘客的安全问题,又能够保证足够空间和舒适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一种汽车座椅系统,包括车架、移动板、锁止装置和触发装置;移动板上安装有座椅,移动板的底部与车架上部之间设置有导轨副;车架与移动板通过锁止装置进行锁定;触发装置用于解锁锁止装置。
进一步地,车架与移动板上分别设置有锁止孔,锁止装置为设置在移动板的电插锁;电插锁的锁销插入车架与移动板的锁止孔将车架与移动板锁止;相应地,触发装置为设置在车架尾部的触碰开关,触碰开关串联在电插锁的开锁回路中;当汽车被追尾使触碰开关动作,开锁回路接通,电插锁的锁销退出车架与移动板的锁止孔,移动板与车架解锁。
进一步地,车架与移动板上设置有锁止孔,锁止装置为设置在移动板上的电插锁,电插锁的锁销插入车架与移动板的锁止孔将车架与移动板锁止;相应地,触发装置为设置在车架尾部的雷达感应开关,雷达感应开关串联在电插锁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感应到后车离本车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雷达感应开关动作,开锁回路接通,电插锁的锁销退出车架与移动板的锁止孔,移动板与车架解锁。
更进一步地,移动板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相应地,车架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电动机的启动开关串联在电插锁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接通时,电动机启动,带动移动板前移。
进一步地,车架与移动板上分别设置有锁止孔;锁止装置为中部铰接在车架上的Z形锁,Z形锁的一端设置锁舌,锁舌插入所述车架与移动板的锁止孔将车架与移动板锁止,Z形锁的另一端设置有腰形孔;触发装置为T形杆,T形杆的竖杆部与Z形锁的腰形孔铰接,T形杆的横杆部设置于车架尾部;当汽车被追尾,后车触碰T形杆的横杆部,T形杆的竖杆部带动Z形锁旋转使所述锁舌退出车架与移动板的锁止孔,移动板与车架解锁。
进一步地,车架上设置有挡块,移动板的前部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用于限定移动板的滑移距离。
进一步地,限位杆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cm至30cm。
进一步地,车架与移动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用于使移动板复位。
进一步地,导轨副为设置在车架上的导杆和设置在移动板上的导孔。
(二)、一种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任一项的汽车座椅系统。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汽车座椅系统,既充分利用了汽车有限的空间,满足了舒适性,还具有在追尾情况下避险的功能,使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系统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系统第三种实施方式去掉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系统第三种实施方式中Z形锁的结构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车架;11齿条;12挡块;13导杆;2移动板;21限位杆;22导孔;3电插锁;31锁销;4触碰开关;5雷达感应开关;6电动机;7复位弹簧;8Z形锁;81锁舌;82腰形孔;9T形杆;91竖杆部; 92横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第一方面,参考图1,一种汽车座椅系统,包括车架1、移动板2、锁止装置和触发装置;移动板2上安装有座椅,移动板2的底部与车架1上部之间设置有导轨副;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通过锁止装置进行锁定;所述触发装置用于解锁锁止装置。
座椅被固定在移动板2上,通过移动板2的运动带动座椅运动。通常情况下,移动板2与车架1通过锁止装置锁定,车内空间被充分利用,乘客可以充分利用汽车内空间享受汽车的舒适性。当汽车被追尾或即将追尾时,通过启动触发装置将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移动板2可相对于车架1能够移动。即使汽车被追尾,由于移动板2带动座椅可以向前部移动,不至于后排乘客被硬夹伤,完全可以通过座椅的前移避免夹伤或者减轻夹伤程度。例如,对于两排座椅汽车,将座椅设计成可移动的,发生追尾时,每排座椅可前移的避让距离为L,两排座椅共可前移两个L的距离。对于N排座椅的汽车,共计可避让N个L的避让距离。通常情况下为了舒适性,汽车相邻两排座椅的距离除去放置腿部的距离后仍旧有10cm至30cm的冗余量。也就是10cm ≤L≤30cm,即N排座椅的汽车共计可避让出的总距离为N个L,如两排座的小轿车共可避让出20cm至60cm的距离,三排座的MPV汽车共可避让出 30cm至90cm的距离。汽车的座椅排数越多,避让的距离越大。这个距离在追尾的交通事故中非常重要,有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救人一命。当然,为了防止前排座椅前移的过程中方向盘挤压司机,可以设置第一排座椅固定,或者在优先保证司机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让第一排座椅前移。将可移动座椅应用到汽车中,既可以在安全行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汽车空间享受舒适性,又可以在被追尾时通过座椅的可移动而避免或减轻伤害,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上分别设置有锁止孔,所述锁止装置为设置在移动板2上的电插锁3;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插入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将车架1与移动板2锁止;相应地,所述触发装置为设置在车架1尾部的触碰开关4,所述触碰开关4串联在所述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当汽车被追尾使触碰开关4动作,开锁回路接通,所述电插锁3 的锁销31退出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本实施例中,在车架1的尾部安装触碰开关4,当发生追尾时,后车挤压本车使触碰开关4动作,继而回路接通,电插锁3动作,锁销31退出锁止孔,此时,由于移动板2与车架1可以相对滑动,后车继续向前挤压,即可推着移动板2 前移,从而避免因没有避让空间导致的直接夹伤后排座乘客。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上设置有锁止孔,锁止装置为设置在移动板2上的电插锁3,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插入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将车架1与移动板2锁止;相应地,所述触发装置为设置在车架1尾部的雷达感应开关5,所述雷达感应开关5串联在所述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
雷达感应开关,又称微波感应开关,是根据多普勒效应为基础,采用最先进的平面天线,可有效抑制高次谐波和其他杂波的干扰﹑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安全方便﹑智能节能,是楼宇智能化和物业管理现代化的首选产品。与红外产品比较,雷达感应开关感应距离更远,角度广,无死区,能穿透玻璃,和薄木板,根据功率不同,可以穿透不同厚度的墙壁,不受环境、温度、灰尘等影响。本实施例中,优选雷达感应开关5作为触发装置,采用电插锁3 作为锁止装置,且雷达感应开关5串联在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5感应到后车离本车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雷达感应开关5动作,开锁回路接通,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退出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2上设置有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相应地,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11,所述电动机6的气动开关串联在所述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5接通时,所述电动机6启动带动移动板2前移。
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防止汽车被追尾时短时间内座椅没有向前移动足够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在移动板2上设置电动机6,电动机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车架1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11,且电动机6的启动开关串联在电插锁3与雷达感应开关5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5接通时,所述电动机6启动带动移动板2前移。这样,即使汽车被追尾,由于在追尾前座椅已经向前移动出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在瞬间发生的车祸中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起到救命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系统采用纯机械结构锁定和解锁的实施例,图4展示的是将移动板2去掉后的锁止装置和触发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车架1与移动板2上分别设置有锁止孔;锁止装置为中部铰接在车架1上的Z形锁8,所述Z形锁8的一端设置锁舌81,所述锁舌81插入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将车架1与移动板2锁止,Z形锁 8的另一端设置有腰形孔82;所述触发装置为T形杆9,所述T形杆9的竖杆部91与Z形锁的腰形孔82铰接,T形杆9的横杆部92设置于车架1的尾部;当汽车被追尾,后车触碰T形杆9的横杆部92,T形杆9的竖杆部91带动Z形锁8旋转使所述锁舌81退出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
以上实施例是以一组机械连杆机构为例说明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定与解锁,由于完全采用机械结构控制,可以避免因电路故障或程序崩溃导致的不能解锁或解锁失败。当然,实际设计与生产中,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以上实施例中,机械结构的锁止装置/触发装置和电子电路控制的锁止装置/触发装置,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使汽车的安全性能发挥到最大。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挡块12,所述移动板2的前部还设置有限位杆21,所述挡块12和限位杆21用于限定移动板2的滑移距离。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移动板2无限制向前移动导致座椅夹腿的危险,通过在车架1 上设置挡块12,在移动板2前部设置限位杆21来限定移动板2前移的位置,确保移动板2前移至最大极限后腿部不受夹持。因此,将限位杆21的长度设定在10cm至30cm之间,作为优选方案,限位杆21的长度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 7用于使移动板2复位。当危险解除后,为了使座椅复位到起始位置,在移动板2与车架1之间通过设置复位弹簧7来进行复位,例如可以在移动板2尾部与车架1上设置拉伸弹簧,还可以在移动板2前部与车架1之间设置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参考图3,导轨副为设置在车架1上的导杆13和设置在移动板2上的导孔22。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车架1与移动板2之间的导轨副采用的是在车架1上设置导杆13,在移动板2上设置导孔22的方式。很显然,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的导轨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同时开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汽车座椅系统。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后车追尾或者即将追尾时,可以将安装座椅的移动板与车架解锁,可以避免或者减轻追尾伤害。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移动板(2)、锁止装置和触发装置;
所述移动板(2)上安装有座椅,移动板(2)的底部与车架(1)上部之间设置有导轨副;
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通过锁止装置进行锁定;所述触发装置用于解锁所述锁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上分别设置有锁止孔;
所述锁止装置为设置在移动板(2)上的电插锁(3),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插入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将车架(1)与移动板(2)锁止;
相应地,所述触发装置为设置在车架(1)尾部的触碰开关(4),所述触碰开关(4)串联在所述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当汽车被追尾使触碰开关(4)动作,开锁回路接通,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退出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上设置有锁止孔;
所述锁止装置为设置在移动板(2)上的电插锁(3),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插入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将车架(1)与移动板(2)锁止;
相应地,所述触发装置为设置在车架(1)尾部的雷达感应开关(5),所述雷达感应开关(5)串联在所述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5)感应到后车离本车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雷达感应开关(5)动作,开锁回路接通,所述电插锁(3)的锁销(31)退出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 上设置有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相应地,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11),所述电动机(6)的启动开关串联在所述电插锁(3)的开锁回路中,当雷达感应开关(5)接通时,所述电动机(6)启动,带动所述移动板(2)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上分别设置有锁止孔;
所述锁止装置为中部铰接在车架(1)上的Z形锁(8),所述Z形锁(8)的一端设置锁舌(81),所述锁舌(81)插入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将车架(1)与移动板(2)锁止,Z形锁的另一端设置有腰形孔(82);
所述触发装置为T形杆(9),所述T形杆(9)的竖杆部(91)与Z形锁的腰形孔(82)铰接,T形杆(9)的横杆部(92)设置于车架(1)的尾部;当汽车被追尾,后车触碰T形杆(9)的横杆部(92),T形杆(9)的竖杆部(91)带动Z形锁(8)旋转使所述锁舌(81)退出车架(1)与移动板(2)的锁止孔,移动板(2)与车架(1)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挡块(12),所述移动板(2)的前部设置有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用于限定移动板(2)的滑移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1)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cm至3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与移动板(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用于使移动板(2)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副为设置在车架(1)上的导杆(13)和设置在移动板(2)上的导孔(22)。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系统。
CN201821872880.1U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6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2880.1U CN20933653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2880.1U CN20933653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6536U true CN209336536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8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28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653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6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5799A (zh) * 2018-11-14 2019-03-08 李原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5799A (zh) * 2018-11-14 2019-03-08 李原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2105268B4 (de) Aktive Motorhauben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2206973B (zh) 具有惯性锁的门锁组件
US7992925B2 (en) Vehicle with improved double leafed door system
US3709316A (en) Cam action safety hood
CN104085348B (zh) 车门保护装置
CN209336536U (zh)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EP0709248A1 (de)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r nach vorn schwenkbaren Rückenlehne
CN109435799A (zh) 一种汽车座椅系统
CN201202352Y (zh) 汽车事故自动打开门锁及车窗装置
CN203920924U (zh) 发动机罩锁扣
CN101481989B (zh)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
CN107264459A (zh)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辅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198072U (zh) 一种机械式汽车后备箱门开启逃生装置
CN101963020B (zh) 一种防车门正面碰撞锁死的车门锁系统
CN202911669U (zh) 一种车身控制器
CN114109157B (zh) 一种新型车门闭锁与开启系统
CN202624138U (zh) 客车侧翻安全防护装置
CN202180797U (zh) 防止侧向碰撞时车门开锁的汽车门锁保护装置
CN202544568U (zh) 汽车仪表板之手套箱的锁定机构
CN205936107U (zh) 一种车用侧窗启闭结构
CN201824987U (zh) 轿车乘员厢保护系统
CN206797190U (zh) 一种公共汽车、客车驾驶员安全座椅
CN205689002U (zh) 一种装甲车二次安全锁止机构
CN104648476B (zh) 电动汽车前纵梁后段结构
CN204452634U (zh) 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