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2525U - 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32525U CN209332525U CN201820624283.0U CN201820624283U CN209332525U CN 209332525 U CN209332525 U CN 209332525U CN 201820624283 U CN201820624283 U CN 201820624283U CN 209332525 U CN209332525 U CN 2093325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wheel
- wheelchair
- folding
-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0270728 Alligato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52 mid-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椅及其底盘结构,包括底部框架以及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底部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架设有至少两个车轮安装位,各所述车轮安装位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排布。该底盘结构能够方便推动轮椅过槛,且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轮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能方便他们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目前的轮椅通常都是在其底盘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半径较大的车轮,这样的轮椅重心相对较高,导致在推动轮椅过槛时比较不易,而且,现有轮椅的底盘结构在结构稳定性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的底盘结构,该底盘结构能够方便推动轮椅过槛,且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椅的底盘结构,包括底部框架以及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底部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架设有至少两个车轮安装位,各所述车轮安装位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排布。
可选的,各所述车轮安装位中分别安装有移动车轮,且所述移动车轮的半径为5cm-10cm。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中间支架以及两个支撑梁,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架的顶部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梁和所述中间支架之间形成所述车轮安装位。
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为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所述车轮安装位分为前车轮安装位和后车轮安装位,所述前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之间形成所述前车轮安装位,所述后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之间形成所述后车轮安装位;所述前车轮安装位中安装有前移动车轮,所述后车轮安装位中安装有后移动车轮。
可选的,所述中间支架连接有安装加强梁,所述安装加强梁包括后延部,所述后移动车轮连接于所述后延部。
可选的,所述中间支架包括底梁和两个侧梁,两个所述侧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梁的两端而形成供电池安装的插拔凹槽,所述安装加强梁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梁上。
可选的,所述前移动车轮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梁,且所述前移动车轮为万向轮。
可选的,所述前支撑梁的内部中空,且所述前支撑梁的前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壳盖。
可选的,所述前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为一体成型,所述后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前梁、后梁和至少两根纵梁,各所述纵梁连接于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之间,所述前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中间支架相连接。
为达到上述相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轮椅,其包括上述的底盘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包括底部框架以及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底部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各所述车轮安装位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排布;因而,在轮椅两侧的每一侧均可安装至少两个沿支撑架的延伸方向排布的移动车轮,其能够在确保轮椅支撑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还能有利于降低移动车轮的尺寸,进而可降低轮椅的重心,使得在推动轮椅进行过槛时更为容易。该轮椅的底盘结构较为稳固,有利于提升其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椅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椅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椅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椅在卸去储物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底盘支架与下折叠支杆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的上折叠支杆和下折叠支杆之间在卸去活动把手之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插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椅座、靠背、扶手装置和折叠支架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折叠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折叠臂和扶手本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椅座,2、靠背,3、底盘支架,31、底部框架,311、前梁,312、后梁,313、纵梁,32、支撑架,321、中间支架,3211、底梁,3212、侧梁,3213、插拔凹槽,322、前支撑梁,3221、壳盖,323、后支撑梁,324、安装加强梁,4、折叠支架,41、上折叠支杆,411、卡板,4111、卡角,42、下折叠支杆,421、第一支板,422、第二支板,423、主杆体,424、卡柱,4241、套垫,5、折叠板架,6、扶手装置,61、折叠臂,611、第一折叠臂,612、第二折叠臂,62、扶手本体,621、安装孔,63、折叠锁定机构,631、壳件,6311、主壳体,6312、面壳,632、齿轮,633、联动件,6331、弧形限位构件,6331a、齿键,6331b、枢接端,6331c、连接端,6332、条形滑块,6332a、连接轴,634、摇臂,6341、主臂,6342、连接臂,6342a、滑孔,635、第一枢接轴,636、第二枢接轴,64、支座,641、连接板,6411、通孔,642、第一枢接板,643、第二枢接板,7、插销装置,71、插销本体,72、拉线,73、第一弹簧,74、安装套管,75、止挡套管,8、扣合件,81、活动把手,82、抵压块,83、连杆,84、第二弹簧,9、前移动车轮,10、后移动车轮,11、脚踏支架,111、脚踏板,12、控制板,13、储物箱,14、尾部支架,141、尾轮,15、传动杆,16、控制盒,17、电池,1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椅,其包括椅座1、靠背2、底盘支架3、折叠支架4、折叠板架5以及扶手装置6,折叠支架4的顶端枢接于椅座1的后侧部,且折叠支架4的顶端与靠背2的底部相连接,折叠支架4的底端与底盘支架3相连接,折叠板架5的顶端与椅座1相枢接,折叠板架5的底端与底盘支架3相枢接,扶手装置6可折叠地连接于椅座1上。由此,当轮椅在进行折叠时,可以通过折叠支架4和折叠板架5的折叠作用将椅座1连同靠背2都折叠在底盘支架3上,而且还可将扶手装置6折叠在椅座1上,因而,轮椅的折叠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动作使折叠支架4、折叠板架5和扶手装置6发生转动折叠即可,该折叠方式较为方便,而且折叠后的结构也比较紧凑整齐,有利于减小占用空间。
其中,结合图2至4,并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折叠支架4包括上折叠支杆41和下折叠支杆42,上折叠支杆41的顶端枢接于椅座1的后侧部,且上折叠支杆41的顶端与靠背2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折叠支杆41的底端与下折叠支杆42的顶端相枢接,下折叠支杆42的底端固定支撑在所述底盘支架3上;具体的,下折叠支杆42包括主杆体423、第一支板421和第二支板422,第一支板421和所述第二支板422均设于主杆体423的顶端,且第一支板421和所述第二支板42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支板421和第二支板422之间形成安装槽,上折叠支杆41伸入安装槽内与下折叠支杆42相枢接;因而,上折叠支杆41能够相对于下折叠支杆42进行转动,进而能使折叠支架4实现折叠功能。第一支板421上安装有插销装置7,该插销装置7包括有插销本体71、拉线72、第一弹簧73、安装套管74和止挡套管75,止挡套管75连接于安装套管74的一端,且止挡套管75的直径小于安装套管74的直径,插销本体71穿设于止挡通套管和安装套管74中,插销本体71设有台阶,第一弹簧73设于安装套管74内,且第一弹簧73的两端分别抵接上述台阶和止挡套管75的端部,插销本体71的尾端与拉线72相连接,插销本体71的头部从安装套管74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支板421上设有穿孔,上折叠支杆41设有卡合凹位,插销本体71从安装套管74伸出后可伸缩地插设于穿孔和卡合凹位中。由于轮椅两侧的折叠支架4均安装有插销装置7,从而两个插销装置7之间可以共用一根拉线72,由此,当拉动拉线72时,两侧的插销本体71均从相应的穿孔和卡合凹位中收缩,则上折叠支杆41可相对于下折叠支杆42之间进行转动折叠;而当上折叠支杆41相对于下折叠支杆42展开至穿孔与卡合凹位相对准时,插销本体71在弹簧作用下会伸入穿孔与和卡合凹位中,从而能够实现上折叠支杆41和下折叠支杆42之间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上折叠支杆41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卡板411,下折叠支杆42顶端的第一支板421和第二支板422之间连接有卡柱424,卡柱424位于上述主杆体423的旁侧,且卡柱424垂直于卡板411所在的平面,下折叠支杆42或卡柱424连接有扣合件8,该扣合件8通过扣合于卡板411而使卡板411的底端抵压在卡柱424上。本实施例的扣合件8包括活动把手81、抵压块82、连杆83和第二弹簧84,抵压块82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杆83,该连杆83的一端连接于卡柱424,且连杆83能以卡柱424为转轴绕该卡柱424转动,第二弹簧84连接在抵压块82和卡柱424之间,活动把手81连接于连杆83的顶端。具体的:卡板411的底端设有与卡柱424的外周面相配合的卡槽,且卡柱424上套接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套垫4241;而卡柱424能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上述连杆83固定插接于卡柱424上,且连杆83与卡柱424相垂直;此外,卡板411的顶端设有卡角4111,该卡角4111设为倒圆角;上述卡板411设为两个,该两个卡板411均设于安装槽内并相互平行,且两个卡板41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连杆83的容纳槽。由此,当上折叠支杆41相对于下折叠支杆42展开并通过插销装置7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固定时,可将扣合件8扣合在卡板411上来将卡板411的底端抵压在卡柱424上,实现上折叠支杆41和下折叠支杆42之间的进一步固定,使两者展开后的固定更为稳固,进而能够避免轮椅发生晃动,有利于增强轮椅在展开后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而当需要进行轮椅的折叠时,可先解除扣合件8的扣合作用。具体来说,扣合件8在扣合时,可手握活动把手81推动连杆83朝上述容纳槽所在的方向转动,使连杆83上的抵压块82跨过上述卡角4111,在跨过后,抵压块82在第二弹簧84作用下会抵压在卡板411的顶端,从而使卡板411的底端抵压在卡柱424上,此时,卡板411底端的卡槽会紧扣卡柱424上的套垫4241,而当需要解除扣合件8的作用时,则手握活动把手81拉动连杆83朝远离容纳槽的方向转动,使连杆83的抵压块82朝相反方向跨过上述卡角4111即可;其中,该抵压块82在经过卡角4111时会相对于连杆83发生滑动,再由于上述卡角4111设为倒圆角,则可使抵压块82顺利跨过卡角4111。
结合图1至图3,并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底盘支架3包括底部框架31以及两个支撑架32,两个支撑架32分别固定设置于底部框架31的两侧,各支撑架32分别沿底部框架31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每一支撑架32均设有两个车轮安装位,各车轮安装位沿支撑架32的延伸方向排布,每一车轮安装位中均安装有移动车轮。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支撑架32上的车轮安装位及相应的移动车轮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由此,由于轮椅每一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移动车轮,则一方面可以使得由该底盘支架3和移动车轮所构成的底盘结构能够确保轮椅支撑结构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移动车轮的尺寸,从而可降低轮椅的重心,使得在推动轮椅进行过槛时更为容易。另外,该轮椅的底盘结构较为稳固,有利于提升其使用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各移动车轮的半径可为5cm-10cm,从而有利于降低轮椅的重心,使得推动轮椅过槛更为容易。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支撑架32包括中间支架321、前支撑梁322和后支撑梁323,上述车轮安装位分为前车轮安装位和后车轮安装位,前支撑梁322和后支撑梁323分别固定设置于中间支架321的两侧,且前支撑梁322与中间支架321之间形成上述前车轮安装位,后支撑梁323与中间支架321之间形成上述后车轮安装位;上述移动车轮可分为前移动车轮9和后移动车轮10,前移动车轮9安装于前车轮安装位中,后移动车轮10安装于后车轮安装位中。在本实施例中,前支撑梁322与中间支架321为一体成型,后支撑梁323与中间支架321固定连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后支撑梁323也可与中间支架321一体成型,而前支撑梁322也可以固定连接方式安装在中间支架321上。此外,本实施例的中间支架321连接有安装加强梁324,且安装加强梁324与底部框架31的前梁311之间和/或安装加强梁324与底部框架31的纵梁313之间和/或安装加强梁324与底部框架31的后梁312之间可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连接,安装加强梁324包括有后延部,后移动车轮10连接于该后延部,而前移动车轮9则与上述前支撑梁322相连接,且前移动车轮9可为万向轮。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中间支架321包括底梁3211和两个侧梁3212,两个侧梁3212分别设置于底梁3211的两端而形成供电池17安装的插拔凹槽3213,上述安装加强梁324连接于两个侧梁3212上,因而,由于在中间支架321上设置用于安装电池17的插拔凹槽3213,则在轮椅的两侧均可以安装电池17,有利于增大轮椅的电池17容量,提升轮椅的续航能力,而且该结构方式较为巧妙,能够合理利用轮椅结构的空间,有利于提升轮椅结构的紧凑程度;而设置安装加强梁324,除了可以利用其后延部安装后移动车轮10以外,还能够加强中间支架321的结构稳定。
另外,本实施例的前支撑梁322还连接有脚踏支架11,该脚踏支架11安装有脚踏板111,从而,当用户坐在轮椅上时,能够把脚放在脚踏板111上。而另一方面,前支撑梁322和中间支架321的内部可为中空并相连通,且前支撑梁322的前端可设有开口,该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壳盖3221,由此,可利用支撑架32的内部空间来隐藏线路,而打开上述开口处的壳盖3221,能够方便对于上述所隐藏的线路的维护维修,也能够方便前移动车轮9与该前支撑梁32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维护和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框架31包括前梁311、后梁312和至少两根纵梁313,各纵梁313分别连接于前梁311和后梁312之间,上述的两个支撑架32分别连接于前梁311的两端;具体来说,该前梁311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两侧的中间支架321的底梁3211。而本实施例的折叠板架5倾斜设置于椅座1和底部框架31之间,且折叠板架5的底端与上述前梁311相枢接,折叠板架5的顶端与所述椅座1的前侧部相枢接,因而,折叠板架5能够起到支撑椅座1前侧部的作用,并能实现折叠功能。此外,该折叠板架5上设有用于安装控制板12的定位槽,控制板12安装在该定位槽中,能实现对于空间的合理利用,进而提升结构的紧凑程度。本实施例的底部框架31上可放置储物箱13,该储物箱13位于折叠板架5后面,从而,可充分利用轮椅进行折叠后在椅座1和底部框架31之间的空间,通过将储物箱13放置在该空间中,能为用户存放各种物品提供方便。此外,本实施例的下折叠支杆42的底端固定支撑于后梁312或其中一根纵梁313上,上述安装加强梁324位于该纵梁313的上方,下折叠支杆42穿过安装加强梁324,且下折叠支杆42的中部支撑在安装加强梁324上,由此通过下折叠支杆42的支撑作用可实现对于椅座1后侧部和靠背2的支撑。另外,上述后梁312枢接有尾部支架14,该尾部支架14的末端安装有尾轮141,该尾轮141能够起到进一步支撑轮椅的作用;折叠板架5和尾部支架14之间设置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两端分别枢接折叠板架5的侧边和尾部支架14,则使得轮椅折叠时,该尾部支架14连同尾轮141也跟随折叠并翘起,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轮椅通过折叠支架4和折叠板架5等构成折叠机构,该轮椅在进行折叠时,通过使上折叠支杆41相对于下折叠支杆42向前进行转动,以及使折叠板架5相对于其底端进行转动,则能够使椅座1向其前下方进行平移,并使靠背2相对于下折叠支杆42发生转动,最终可使椅座1和靠背2折叠在底部框架31上面。
结合图1和图2,并参见图8至图10,本实施例的扶手装置6包括折叠臂61和扶手本体62,折叠臂61可转动折叠地连接于椅座1,扶手本体62与折叠臂61的顶端相枢接。具体的,椅座1连接有折叠锁定机构63,折叠臂61可转动地连接于折叠锁定机构63。该折叠锁定机构63包括壳件631、齿轮632、联动件633以及摇臂634,折叠臂61通过第一枢接轴635与壳件631相枢接,齿轮632设于第一枢接轴635上,联动件633安装于壳件631,且联动件633设有可与齿轮632相啮合的齿键6331a,摇臂634枢接于所述壳件631,且摇臂634与联动件633相连接,摇臂634和壳件631的枢接处安装有第一扭簧。由此,通过操纵摇臂634,可以带动联动件633动作,使该联动件633上的齿键6331a与齿轮632相脱离,从而连接于第一枢接轴635上的折叠臂61能够进行转动,进而可实现座椅或轮椅的扶手本体62在任意不同高度位置的调节,而当松开摇臂634后,则摇臂634会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回位,从而带动联动件633也回位,使联动件633上的齿键6331a与齿轮632相啮合,进而可实现扶手本体62在进行高度调节后的位置锁定和悬停。因而,本实施例的折叠锁定机构63能够实现扶手本体62在不同高度上的调节和悬停,进而能够方便用户坐入座椅中或从座椅中出来,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壳件631包括主壳体6311和面壳6312,面壳6312盖设在主壳体6311上,且面壳6312和主壳体6311围成安装腔,联动件633和齿轮632均安装在该安装腔内,摇臂634的一端与联动件633相连接,另一端从壳件631穿出。联动件633包括弧形限位构件6331和条形滑块6332,上述齿键6331a设于弧形限位构件6331上,弧形限位构件6331具有枢接端6331b和连接端6331c,枢接端6331b与壳件631的主壳体6311相枢接,且枢接端6331b与主壳体6311的枢接处安装有第二扭簧,连接端6331c与条形滑块6332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壳件631的主壳体6311上设有滑槽,条形滑块6332可滑动地安装于滑槽中,且条形滑块6332的第二端与摇臂634相连接。具体的,摇臂634包括主臂6341和连接臂6342,连接臂6342设于主臂6341的一端,且连接臂6342和主臂6341形成夹角,该夹角可为90度,连接臂6342设有滑孔6342a,条形滑块6332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轴6332a,连接轴6332a穿设于滑孔6342a中;而壳件631设有与上述安装腔相通的条形孔,摇臂634的主臂6341从该条形孔中伸出;第一枢接轴635则从壳件631中穿出与折叠臂61的底端相连接。由此,当下压摇臂634的主臂6341时,主臂6341的连接臂6342会推动条形滑块6332沿滑槽向后移动,进而条形滑块6332会带动弧形限位构件6331转动,使弧形限位构件6331的齿键6331a脱离第一枢接轴635上的齿轮632,此时,折叠臂61可以进行转动以对扶手本体62的高度进行调节,而当松开摇臂634时,则摇臂634会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回位,进而带动条形滑块6332沿滑槽向前移动,使弧形限位构件6331朝向齿轮632所在的方向转动,且第二扭簧也驱动弧形限位构件6331发生该转动,从而会使弧形限位构件6331上的齿键6331a与上述齿轮632相啮合,实现对于折叠臂61转动后的锁定,因而可实现扶手本体62在任意不同高度位置的悬停。
另外,上述上折叠支杆41的顶端可与壳件631相枢接,而靠背2的底部可与壳件631固定连接,由此能够实现椅座1与上折叠支杆41之间的相对转动,也即实现了折叠支架4连同靠背2与椅座1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折叠支架4折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靠背2和椅座1之间的对折,并进而实现靠背2和椅座1一起折叠在底盘支架3上。
本实施例的折叠臂61可包括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第一折叠臂611的底端与第一枢接轴635连接,第二折叠臂612的底端通过第二枢接轴636与壳件631的主壳体6311相枢接,第一折叠臂611的顶端和第二折叠臂612的顶端分别与上述扶手本体62相枢接。该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相互并行设置,且第二折叠臂612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一折叠臂611可活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由此,通过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能够稳固地支撑住扶手本体62,并且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在转动折叠过程中能够始终支撑该扶手本体62与椅座1相平行或基本平行,而且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的转动折叠,则可实现对于扶手本体62的高度调节,从而,能够方便用户坐入轮椅中或从轮椅中出来。另一方面,当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进行转动折叠时,能够将扶手本体62的高度降低至轮椅的椅座1的位置,这有利于减小轮椅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能使折叠后的结构更为紧凑。而通过第一凹槽包覆第一折叠臂611的方式,除了能加强支撑结构的稳定和提升结构的紧凑程度之外,还有利于提升产品外观的整体观感。
进一步的,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通过同一个支座64与扶手本体62相连接。该支座64包括连接板641、第一枢接板642和第二枢接板643,第一枢接板642和第二枢接板643分别固定设置于连接板641的底面,连接板641可拆卸地安装在扶手本体62的底部,第一折叠臂611与第一枢接板642相枢接,第二折叠臂612与第二枢接板643相枢接。具体来说,第二折叠臂612相比第一折叠臂611更靠近扶手本体62的后端,第二枢接板643的长度大于第一枢接板642的长度,第一折叠臂611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第、二枢接板643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中,由此,在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进行转动折叠并实现扶手本体62的高度调节和悬停时,该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能够始终支撑该扶手本体62与椅座1相平行或基本平行,进而能更好地确保扶手本体62的扶手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臂611的横截面和第二折叠臂612的横截面均呈半腰形,且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相对设置,由此,能够实现第二折叠臂612上的第一凹槽包覆第一折叠臂611,第一折叠臂611上的第二凹槽包覆第二枢接板643,进而,有利于第一折叠臂611和第二折叠臂612在进行转动折叠过程中,实现相互间的相对运动,以确保转动折叠的顺利进行,而且,通过该结构方式,还能够提升折叠臂61外观的整体观感。此外,扶手本体6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排安装孔621,支座64的连接板641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6411,各通孔6411与相应的安装孔6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则可实现支座64以及折叠臂61与扶手本体6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扶手本体62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其与支座64及折叠臂61之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和/或左右相对位置,以更好地符合用户需求。而且,本实施例的扶手本体62的内部中空,其侧边可设置通口,该通口处可以可拆卸地安装盖体,从而,能够方便扶手本体61与支座64之间的拆装。
本实施例的轮椅可为电动轮椅,参见图1和图2,具体来说,上述折叠板架5的定位槽内安装有控制板12,其中一个扶手本体62的前端可安装控制盒16,控制盒16上可设置用于控制轮椅前进或后退的摇杆以及各种控制按钮,轮椅两侧的中间支架321可分别插装电池17,上述后移动车轮10连接有驱动电机18,该驱动电机18、控制盒16和电池17分别与控制板12电连接,由此,控制板12能够根据控制盒16的设定来对驱动电机18进行控制,以实现对于轮椅运动的控制。
本实施例的轮椅的折叠过程具体可为:先拉动上述扣合件8的活动把手81,使扣合件8解除对卡板411的扣合,然后拉动插销装置7的拉线72,使插销装置7的插销本体71从上折叠支杆41的卡合凹位和第一支板421的穿孔中收缩,接着下压折叠锁定机构63的摇臂634,使扶手装置6折叠在椅座1上,之后再下压靠背2,使上折叠支杆41和折叠板架5发生转动折叠,进而使靠背2和椅座1叠合在底盘支架3上,如此即完成轮椅的折叠。轮椅各部件的转动折叠方向具体可如图3的箭头所示。
本实施例的轮椅的展开过程具体可为:抬起靠背2和椅座1,使上折叠支杆41的卡合凹位和上述第一支板421的穿孔相对准,进而插销装置7的插销本体71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穿孔和卡合凹位中,实现上折叠支杆41和下折叠支杆42的相对固定,然后再推动上述扣合件8的活动把手81,使扣合件8扣合在卡板411上,如此即可完成轮椅的折叠展开。
综上,本实施例的轮椅通过由折叠支架4和折叠板架5等构成的折叠机构来实现轮椅的折叠和展开,并通过插销装置7实现轮椅展开后的固定,且还通过由扣合件8、卡板411和卡柱424等构成的增稳机构来提升轮椅展开后的结构的稳定性,以避免轮椅发生晃动,另外,本实施例的扶手装置6能够单独进行折叠和抬起,其折叠锁定机构63还能够实现扶手本体62在任意高度位置的悬停或定位。因此,本实施例的轮椅能够给用户带来较佳的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以及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侧,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底部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架设有至少两个车轮安装位,各所述车轮安装位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排布;
所述支撑架包括中间支架以及两个支撑梁,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架的顶部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梁和所述中间支架之间形成所述车轮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车轮安装位中分别安装有移动车轮,且所述移动车轮的半径为5cm-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梁分别为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所述车轮安装位分为前车轮安装位和后车轮安装位,所述前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之间形成所述前车轮安装位,所述后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之间形成所述后车轮安装位;所述前车轮安装位中安装有前移动车轮,所述后车轮安装位中安装有后移动车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有安装加强梁,所述安装加强梁包括后延部,所述后移动车轮连接于所述后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底梁和两个侧梁,两个所述侧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梁的两端而形成供电池安装的插拔凹槽,所述安装加强梁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移动车轮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梁,且所述前移动车轮为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梁的内部中空,且所述前支撑梁的前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壳盖。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为一体成型,所述后支撑梁与所述中间支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轮椅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前梁、后梁和至少两根纵梁,各所述纵梁连接于所述前梁和所述后梁之间,所述前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中间支架相连接。
10.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底盘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4283.0U CN209332525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4283.0U CN209332525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32525U true CN209332525U (zh) | 2019-09-03 |
Family
ID=6774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24283.0U Active CN209332525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32525U (zh) |
-
2018
- 2018-04-27 CN CN201820624283.0U patent/CN2093325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04161A (zh) | 一种轮椅 | |
CN103387028B (zh) | 机动车 | |
CN103158819B (zh) | 折叠车架 | |
CN109481169A (zh) | 折叠轮椅 | |
JP2005507811A (ja) | 折り畳み可能な個人用の機動性の良い乗物 | |
CN101954922A (zh) | 一种婴儿车座位可拆结构 | |
CN209091916U (zh) | 一种轮椅及其增稳机构 | |
CN209107841U (zh) | 一种折叠锁定机构、扶手装置及轮椅 | |
CN205891123U (zh) | 用于助动车的可折叠车架 | |
CN108524124A (zh) | 一种折叠锁定机构、扶手装置及轮椅 | |
CN209107842U (zh) | 一种轮椅 | |
CN209137128U (zh) | 一种轮椅及其折叠机构 | |
JP3177097U (ja)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
CN209208536U (zh) | 一种新型客车可二次翻转后排座椅骨架结构 | |
CN209332525U (zh) | 轮椅及其底盘结构 | |
CN209316281U (zh) | 扶手装置及轮椅 | |
CN101530669A (zh) | 可变形的玩具 | |
CN110302018B (zh) | 折叠轮椅车架 | |
CN2935994Y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旅行椅 | |
CN207355654U (zh) | 一种新型带婴儿座椅的行李箱 | |
CN206049424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前倾折叠调节装置 | |
CN202357914U (zh) | 座椅折叠支架 | |
CN205632633U (zh) | 一种双人推车 | |
CN211300746U (zh) | 折叠轮椅车架 | |
CN212861183U (zh) | 车辆座椅骨架及车辆座椅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