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8887U - 固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8887U
CN209328887U CN201920031750.3U CN201920031750U CN209328887U CN 209328887 U CN209328887 U CN 209328887U CN 201920031750 U CN201920031750 U CN 201920031750U CN 209328887 U CN209328887 U CN 209328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unit
clamping portion
pedestal
sect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17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集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17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8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8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8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持装置,用以安装一散热器,包括:一座体,设有隔开设置的一第一卡持部与一第二卡持部;一调整件,坐落于座体,用以安装与调整散热器,调整件具有一固定件与连接固定件的一连杆,固定件用以安装固定于散热器,连杆具有一第一卡接部卡合于第一卡持部与一第二卡接部卡合于第二卡持部,在连杆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卡接部设于固定件与第二卡接部之间;一限位件,在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之间侧向限位连杆。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散热器并给予连杆向上的力,使得连杆向上抵接第一、第二卡持部,由于第一、第二卡持部隔开,分别位于座体上的不同位置,故座体受力则相对均匀,不仅能稳定地固持散热器,而且有效地减小座体的翘曲变形。

Description

固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持装置,尤指一种固持散热器的固持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的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一底座安装于电连接器外周并固定于电路板上,一芯片向下安装于电连接器并与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电性接触,一散热器向下抵接于芯片,为使散热器保持固定,通过多个螺钉同时穿透底座和散热器来直接将散热器固定于底座,而且习知的底座和散热器呈矩形,螺钉一般固定于底座和散热器的四个角上,当螺钉上下锁紧底座和散热器时,螺钉对底座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且作用力集中于底座的四个角,容易导致底座的四个角翘曲变形,进一步导致电路板以及电连接器翘曲变形,会导致芯片与电连接器之间以及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不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固持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翘曲变形量的固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固持装置,用以安装一散热器,包括:一座体,设有隔开设置的一第一卡持部与一第二卡持部;一调整件,坐落于所述座体,用以安装与调整所述散热器,所述调整件具有一固定件与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一连杆,所述固定件用以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所述连杆具有一第一卡接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与一第二卡接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持部,在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之间侧向限位所述连杆。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侧向接触所述连杆。
进一步,所述座体具有一底板,所述底板向上弯折形成一壁部,所述连杆限位于所述壁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底板并向上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座体用以固定于一电路板上,所述底板的中部上下贯穿形成一开口,用以收容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电连接器。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底板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自所述壁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持部,并向下卡持所述第一卡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自所述底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和自所述延伸部凸伸至所述第二卡接部上方的一挡止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壁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座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持部,所述座体同一侧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同一个所述调整件。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具有一枢接孔,所述连杆具有自所述第一卡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枢接孔。
进一步,所述连杆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延伸,所述限位件在所述连接部一侧限位所述连杆。
进一步,所述枢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卡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延伸形成的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插入所述枢接孔,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固持装置时,所述固定件向上移动,带动所述枢接部绕所述连接部旋转。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弯折延伸,所述枢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锁合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所述锁合部用以锁固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座体于所述定位部下方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收容所述定位部,用以辅助定位所述调整件相对所述座体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所述座体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
进一步,所述连杆由金属圆柱弯折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固定件给予所述连杆向上的力,使得所述第一卡接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二卡持部,由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隔开,分别位于所述座体上的不同位置,故所述座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位置均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所述座体受力则相对均匀,不仅能稳定地固持所述散热器,而且有效地减小所述座体的翘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固持装置安装于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固持装置、芯片模块、载片和散热器的爆炸图;
图5为图4的组合图,其中散热器未与固持装置锁紧;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5的侧视视角的剖视图;
图8为图5的主视图;
图9为图5的主视视角的部分剖视图;
图10为图4的组合图,其中散热器与固持装置完全锁紧。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固持装置1的较佳实施例,用以在一电路板2上安装固持一散热器3,其包括一座体11;多个调整件12,坐落于所述座体11上,用以安装与调整所述散热器3;多个限位件13,用以限制所述调整件12侧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件12与所述限位件13分别有四个。所述散热器3对应在其四个角落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穿孔31供对应的所述调整件12穿过。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座体11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具有一底板111,呈矩形,用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上。所述底板111的中部上下贯穿形成大致呈矩形的一开口1111,用以收容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的一电连接器4。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11包括二侧部111A及连接所述二侧部111A的二端部111B,所述二侧部111A位于所述开口1111的左右两侧,所述二端部111B位于所述开口1111的前后两侧。
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侧部111A的外边缘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壁部112,所述壁部112与所述侧部111A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等长,且两个所述壁部112相互平行。每一所述壁部112的顶部内向弯折并水平延伸形成二第一卡持部113,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113位于所述壁部112的前后两侧。
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侧部111A的内边缘(即所述开口1111的边缘)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二第二卡持部114,在前后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卡持部114隔开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113之间,所述第二卡持部114与所述壁部112相互平行。每一所述第二卡持部114包括自所述侧部111A向上弯折形成的一延伸部1141以及由所述延伸部1141向所述侧部111A的中间部位凸伸形成的一挡止部1142,所述挡止部1142向上凹设形成一凹槽(未图示)。
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端部111B设有上下贯穿的二定位孔115,所述二定位孔115位于对应所述端部111B的左右两侧,即四个所述定位孔115位于所述底板111的四个角落。每一端部111B的外边缘具有向上凸伸的二定位柱116,用以导引所述散热器3向下安装。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一所述侧部111A上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卡持部113与所述第二卡持部114配合同一所述调整件12,如此每一所述侧部111A对应放置有两个所述调整件12。每一所述侧部111A上固设有两个所述限位件13,在前后方向上,两个所述限位件13隔开设置并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卡持部114之间,且每一所述限位件13侧向限位其中一个所述调整件12。
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调整件12具有一固定件120,每一所述固定件120包括一螺栓121与所述螺栓121螺纹配合的一螺母122。每一所述调整件12还具有连接所述固定件120的一连杆123。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螺栓121包括一主体部1211、贯通所述主体部1211的一枢接孔1212、自所述主体部121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锁合部1213及自所述主体部1211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1214。所述枢接孔1212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主体部1211。所述锁合部1213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1211的直径,所述锁合部1213向上穿过对应的所述穿孔31并与位于所述散热器3上方的所述螺母122螺纹锁合。所述定位部1214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1211的直径,且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115,用以辅助定位所述调整件12相对所述座体11的安装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一所述连杆123由金属圆柱弯折形成,限位于对应的所述壁部112与所述限位件13之间,具有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13下方的一第一卡接部1231,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持部114的所述凹槽的一第二卡接部1232。所述连杆123还包括一连接部1233,所述连接部1233在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之间延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与所述连接部1233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自所述连接部1233的一端弯折至所述挡止部1142的下方,且大致弯折90度。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一枢接部1234,所述枢接部1234枢接于所述枢接孔1212,所述枢接部1234包括自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弯折部a及自所述弯折部a延伸形成的一配合部b,所述配合部b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平行设置且左右正对设置,所述配合部b插入所述枢接孔1212,如此在所述连杆123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设于所述固定件12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所述连接部1233以及所述枢接部1234共面。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3为铆钉,固定于所述底板111并向上凸出于所述底板111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卡持部113与所述第二卡持部114之间侧向限位所述连杆1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3侧向接触所述连接部1233的一侧,且所述限位件13高于所述连接部1233的截面的中心。
如图4至图10所示,所述座体11通过多个销钉(未图示)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上,且所述座体11与所述电路板2之间设有一绝缘层(未标号),所述开口1111收容所述电连接器4,故所述座体11围绕在所述电连接器4的四周。所述芯片模块5先安装于一载片6,所述载片6上同样于中部位置设有上下贯穿的一凹口61以及位于四个角落的四个通孔62,所述芯片模块5向上显露于所述凹口61,四个所述锁合部1213对应穿过四个所述通孔62,所述电连接器4向上承载并抵接所述芯片模块5,所述散热器3安装于所述芯片模块5和所述载片6的上方,所述锁合部1213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通孔62、所述穿孔31并与所述螺母122配合,由于所述锁合部1213上具有与所述螺母122相互配合的螺纹,操作者须通过转动所述螺母122,直至所述主体部1211的顶面抵接于所述散热器3的底面时,所述螺母122与所述螺栓121处于完全锁合状态,使得所述固定件120与所述散热器3相互锁紧,故所述固定件120整体会向上移动,所述定位部1214脱离出所述定位孔115,带动所述枢接部1234绕所述连接部1233旋转,进而促使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卡持部113,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向上抵接所述第二卡持部114,因此所述座体11的四角及其所述二侧部111A的中部同时承受向上的作用力,使得所述座体11整体受力均匀,不会在某一特定位置过度翘曲变形。当所述散热器3完成安装后,所述固定件120悬空在所述底板111的上方,即所述固定件120不接触所述座体11。
本实用新型的固持装置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散热器3锁固所述固定件120,所述固定件120给予所述连杆123向上的力,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卡持部113,所述第二卡接部1232向上抵接所述第二卡持部114,由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卡持部114隔开,分别位于所述座体11上的不同位置,故所述座体11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卡持部114的位置均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促使所述座体11受力比较均匀,不仅能稳定地固持所述散热器3,而且有效地减小所述座体11的翘曲变形。
2、所述限位件13和所述壁部112在所述第一卡持部113与所述第二卡持部114之间侧向限位所述连杆123,限制所述连杆123的水平移动,防止所述连杆123脱离所述第一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卡持部114的卡合,提高所述固持装置1的可靠性。
3、所述座体11于所述定位部1214下方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孔115,所述定位孔115收容于所述定位部1214,用以辅助定位所述调整件12相对所述座体11的安装位置。
4、所述连杆123由金属圆柱弯折形成,具有自所述第一卡接部1231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枢接部1234,所述枢接部1234枢接于所述固定件120的所述枢接孔1212。所述枢接部1234弯折延伸增加了该部分的延展性,使得所述枢接部1234能够绕所述连接部1233向上旋转,因此所述固定件120在枢接所述连杆123的情况下能够向上移动。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固持装置,用以安装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设有隔开设置的一第一卡持部与一第二卡持部;
一调整件,坐落于所述座体,用以安装与调整所述散热器,所述调整件具有一固定件与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一连杆,所述固定件用以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所述连杆具有一第一卡接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与一第二卡接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持部,在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
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之间侧向限位所述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侧向接触所述连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有一底板,所述底板向上弯折形成一壁部,所述连杆限位于所述壁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底板并向上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用以固定于一电路板上,所述底板的中部上下贯穿形成一开口,用以收容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电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自所述底板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壁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持部,并向下卡持所述第一卡接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自所述底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和自所述延伸部凸伸至所述第二卡接部上方的一挡止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壁部平行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持部,所述座体同一侧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同一个所述调整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一枢接孔,所述连杆具有自所述第一卡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枢接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延伸,所述限位件在所述连接部一侧限位所述连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卡接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延伸形成的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插入所述枢接孔,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平行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固持装置时,所述固定件向上移动,带动所述枢接部绕所述连接部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弯折延伸,所述枢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锁合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定位部,所述锁合部用以锁固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座体于所述定位部下方的位置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收容所述定位部,用以辅助定位所述调整件相对所述座体的安装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由金属圆柱弯折形成。
CN201920031750.3U 2019-01-08 2019-01-08 固持装置 Active CN209328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1750.3U CN209328887U (zh) 2019-01-08 2019-01-08 固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1750.3U CN209328887U (zh) 2019-01-08 2019-01-08 固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8887U true CN209328887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3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1750.3U Active CN209328887U (zh) 2019-01-08 2019-01-08 固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88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2588A (zh) * 2020-11-11 2021-02-19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安装装置及芯片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2588A (zh) * 2020-11-11 2021-02-19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安装装置及芯片安装方法
CN112382588B (zh) * 2020-11-11 2023-01-24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安装装置及芯片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5556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US200700660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863481B1 (en) Connector
WO2014085123A1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alignment body
CN209328887U (zh) 固持装置
CN2600952Y (zh) 扣持装置
CN101449431A (zh) 带有用于执行机构和/或传感器的接口的模块
US8235754B2 (en) Terminal block having plurality of first and second terminals fixed to a base by screws
US20090318036A1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EP1303006B1 (en) Circuit board-to-board interconnection device
CN2736851Y (zh) 散热器扣具
US201100596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3715389U (zh) 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可靠性检测夹具
CN101765333B (zh) 线路板焊接工装
CN2798166Y (zh) 扣持装置
CN2432700Y (zh) 电连接器
CN108306128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7742764B (zh) 一种可堆叠的连接装置
CN21949825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255295U (zh) 一种用于红外触摸板的冶具及冶具组件
CN220021252U (zh) 水冷板固定装置、水冷板及水冷系统
CN219917861U (zh) 一种c型线夹安装工具
CN216700452U (zh) 一种折叠型线路板
CN2842532Y (zh) 扣持装置
CN217522997U (zh) 一种夹具及多层电路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