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257U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257U
CN219498257U CN202320289536.4U CN202320289536U CN219498257U CN 219498257 U CN219498257 U CN 219498257U CN 202320289536 U CN202320289536 U CN 202320289536U CN 219498257 U CN219498257 U CN 219498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op block
plate
abutting element
dow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95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95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包括:基座;移动板;驱动件,绕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移动板在基座内沿左右方向移动;设于基座的条状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导接部和位于接触部和导接部之间的可形变段,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移动板;当驱动件驱动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移动板带动可形变段形变,可形变段带动接触部向下移动第一行程而位于第一位置,以供芯片放置于基座;当驱动件驱动移动板向右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移动板带动可形变段形变,可形变段带动接触部向上移动小于第一行程的第二行程而位于第二位置,以将芯片移动至最终对接位置。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高频效果好,导电端子便于变形。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将芯片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由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芯片组成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中,用于将芯片连接至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导电端子和供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穿过并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于所述芯片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弹臂、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连料部和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个所述连料部位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所述弹臂设有一接触部与所述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然而,在高频要求日益增高的情况下,而上述导电端子的结构却不能满足高频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效果好,便于导电端子变形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对接元件对接,包括:一基座,设有一收容空间和一滑移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滑移空间的上方,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一移动板,设于所述滑移空间;一驱动件,沿上下方向收容于所述移动板,所述驱动件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滑移空间内沿左右方向移动且具有一最大位移量;多个呈条状设置的导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的一可形变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接部的上方,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左移动之前,所述接触部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所述移动板带动多个所述可形变段形变,而所述可形变段带动对应的所述接触部向下移动第一行程而所述接触部位于第一位置,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右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所述移动板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形变,而所述可形变段带动对应的所述接触部向上移动第二行程而所述接触部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行程小于所述第一行程,以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所述收容空间向上移动至最终对接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置于所述基座的上挡块,所述上挡块设有向下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上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上移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与所述上挡止面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与所述上挡止面在上下方向接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加强板和锁固件,所述基座包括形成所述滑移空间的一本体,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挡块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本体,将所述上挡块与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设有上下贯穿的让位孔,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移动板沿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锁固件于所述让位孔内沿左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接部用以与一第二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的上方,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的下方,所述加强板为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固件外的弹性件,所述锁固件与配套使用的所述弹性件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锁固件分布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四周,所述上挡块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基座连接,当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前,所述弹性件支撑所述上挡块使所述上挡块在上下方向与所述基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挡块绕所述锁固件旋转将所述上挡止面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外,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上下方向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后,所述安装部下移抵接至所述基座,且所述安装部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或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基座的挡止,防止所述上挡块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前后方向一侧的侧挡块,所述侧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朝所述收容空间外侧移动,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前,所述上挡止面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上方,所述收容空间前后方向的另一侧向外开设,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从所述收容空间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右侧的端挡块,所述端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朝所述收容空间外侧移动,当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位置上移至所述第二位置,驱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右移动至所述端挡块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侧挡块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下方和所述滑移空间上方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多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不高于所述承载面,多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向上超过所述承载面而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元件。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对接元件对接,包括:一基座;一移动板,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一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基座、所述移动板枢接,所述驱动件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多个呈条状设置的导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的一可形变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接部的上方,向上显露于所述基座,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在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所述可形变段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改变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在上下方向的间距;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可形变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左侧,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在上下方向之间设有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移动板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向右位移,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在上下方向之间由所述第一间距变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置于所述基座的上挡块,所述上挡块设有上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上移动,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挡止面之间在上下方向设有第三间距,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向上抵接至所述上挡止面以定位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挡止面之间在上下方向设有第四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加强板与锁固件,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的一本体,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挡块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本体,将所述上挡块与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设有上下贯穿的让位孔,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锁固件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让位孔在前后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连接部在前后方向的尺寸,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让位孔相对所述连接部沿左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固件外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式弹簧,所述上挡块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基座、所述安装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基座和所述上挡块在上下方向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上挡块可绕所述锁固件旋转,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锁固件与所述加强板螺纹连接,所述安装部向下抵接所述基座,且所述安装部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或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基座的挡止,防止所述上挡块旋转。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不能从上往下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具有设于所述基座上端的侧挡块,所述侧挡块仅设于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侧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出所述基座,而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用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置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座上端的端挡块,所述端挡块设有端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右移动,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上方之前,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挡止面之间在左右方向设有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向右抵接至所述端挡止面以定位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挡止面之间在左右方向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定位板和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定位板的多个限位孔,所述移动板包括与所述定位板上下间隔设置的一主板体,所述限位孔供所述导电端子穿过所述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两个所述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主板体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与两个所述定位板中的至少一者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主板体的下方,所述导电端子于所述可形变段向外凸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主板体和所述定位板之间且在上下方向受到所述主板体和所述定位板的挡止,所述阻挡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定位板之间在上下方向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包括自所述主板体向下延伸形成的限位块,所述定位板设有收容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挡止所述限位块沿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定位板均为埋设有金属板的塑胶板。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一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多个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承载面的下方,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多个所述接触部均向上穿过所述承载面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元件。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对接元件;一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至少一上挡块,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上挡块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的上方的上挡止面,所述上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上移动;一移动板,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一驱动件,与所述基座、所述移动板枢接,所述驱动件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多个呈条状设置的导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的一可形变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接部的上方,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在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所述可形变段在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改变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的位置,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的位置改变带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上下方向的位置改变;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未定位时,所述可形变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左侧,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与所述上挡止面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移动板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未定位时右移,所述接触部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未定位时上移,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未定位时上移,且在上下方向与所述上挡止面抵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不能从上往下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具有设于所述基座上端的侧挡块,所述侧挡块仅设于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侧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出所述基座,而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用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置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右侧的端挡块,所述第一对接元件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的右端,且未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的前后两端缘,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未定位时,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端挡块的左侧,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端挡块在前后方向靠近所述侧挡块的一侧,所述端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侧挡块一侧移出所述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上方且未定位时,多个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间隔设置,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多个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均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抵接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所述导电端子呈条状设置,具有较佳的高频性能,同时体积小,在同样体积大小的电连接器上,相较于弯折状的导电端子可以布置的数量更多,且条状的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其上方之前,已通过所述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形变,从左右方向上施力将条状的所述导电端子弯曲形变,并将所述接触部向下位移至所述第一位置,如此使得所述导电端子易于变形而发生形变,而后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右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形变,而将所述接触部向上位移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移动至所述最终对接位置,以保证原有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接触部能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紧密接触,以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绕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左右移动,便于使用者能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上方旋转所述驱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合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为图1的侧视图;
图8为图7沿D-D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沿E-E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电连接器的本体的立体图;
图11为图4中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且上挡块位于基座的收容空间上方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弹性件将上挡块上移至基座上方,且与基座间隔设置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上挡块绕锁固件水平旋转至基座的收容空间外后且第一对接元件未安装于基座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一对接元件从上往下安装于基座之后并将上挡块绕锁固件水平旋转至基座的收容空间上方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沿左右方向、上下方向限定的一个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4沿左右方向、前后方向限定的一个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移动板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之后,且沿左右方向、上下方向限定的一个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沿左右方向、前后方向限定的一个平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以及移动板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之后三个位置处导电端子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中第一对接元件从前后方向的一侧放置于收容空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基座1 本体11 滑移空间111
侧板112 第一导引块1121 第二导引块1122 侧挡块113 端挡块114 端挡止面1141 上定位板12A 下定位板12B
限位槽121 限位孔13 承载面14 收容空间15
移动板2 主板体21 限位块22 导向孔23
收容孔24 让位孔25 导电端子3 接触部31
导接部32 可形变段33 阻挡部34 驱动件4
操作轴41 偏心凸轮42 定位轴43 轴线P
上挡块5 安装部51 抵接部511 延伸部512
挡止部52 上挡止面521 锁固件6 抵止部61 连接部62 加强板7 弹性件8 第一对接元件200 定位凸部201 第二对接元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5和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100和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一第一对接元件200。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连接至一第二对接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在上下方向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之间,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的上方,具体的,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为一芯片,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为一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的上表面。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可以为别的电子元件。
如图2、图4和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基座1、与所述基座1滑动连接的一移动板2、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基座1、所述移动板2的多个导电端子3以及与所述基座1、所述移动板2枢接的一驱动件4。具体的,所述基座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下方,所述基座1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所述驱动件4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基座1、所述移动板2,所述驱动件4相对所述基座1、所述移动板2绕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P旋转时,可以驱动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基座1沿左右方向移动,且所述移动板2具有一最大位移量,所述移动板2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导电端子3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
如图2、图6和图17所示,每一所述导电端子3在上下方向呈条状设置,所述导电端子3是通过金属板材冲压形成的,具体的,在所述导电端子3未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时,所述导电端子3在上下方向上沿直线延伸,所述导电端子3在其左右两侧的外表面为金属板材的板面,所述导电端子3在前后方向的最大宽度是大于在左右方向上的板厚,即大于金属板材的板厚。每一所述导电端子3设有一接触部31、一导接部32、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31和所述导接部32之间的一可形变段33以及自所述可形变段33向外凸伸形成的阻挡部34。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导电端子3的上端,所述接触部31可向上穿过所述基座1,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接触,以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导电端子3的电性连接,同时所述接触部31还受到所述基座1在水平方向(也即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抵接。所述导接部32位于所述导电端子3的下端,所述导接部32可向下穿过所述基座1,以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接触,以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导电端子3的电性连接,同时所述导接部32也受到所述基座1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32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焊接,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32可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抵接接触。所述可形变段33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沿左右方向移动驱动所述可形变段33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同时所述可形变段33也受到所述移动板2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3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阻挡部34设于对应的所述可形变段33的前后两侧,所述阻挡部34在上下方向上限位于所述基座1和所述移动板2之间,如此所述阻挡部34用以阻挡所述导电端子3在所述电连接器100还未固定至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上方时,沿上下方向从所述基座1、所述移动板2掉出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34可以设于对应的所述可形变段33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定义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其中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Y轴方向的正方向。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所述基座1包括一本体11、与所述本体11固定连接的定位板和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定位板的多个限位孔13,多个所述限位孔13供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一一对应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板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定义位于上方的所述定位板为上定位板12A,定义位于下方的所述定位板为下定位板12B,其中所述上定位板12A嵌入所述本体11,而所述下定位板12B位于所述本体11的下方。所述本体11、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三者相互固定,也即三者中任意两者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所述上定位板12A向上面向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设置,所述下定位板12B向下面向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设置,所述上定位板12A的多个所述限位孔13用以供多个所述接触部31向上穿过,以令所述导电端子3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接触,同时所述上定位板12A的所述限位孔13收容对应的所述可形变段33,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多个所述限位孔13用以供多个所述导接部32向下穿过,以令所述导电端子3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接触,同时所述上定位板12A的所述限位孔13收容对应的所述可形变段33(详见图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13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最小宽度略大于收容于其中的所述导电端子2上对应部位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宽度,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可于所述限位孔13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些微位移。
如图4和图11所示,所述移动板2与所述本体11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板2可相对所述本体11沿左右方向移动,由于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基座1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基座1包括所述本体11、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所述本体11与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下定位板12B相互固定,可知所述移动板2也可相对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下定位板12B沿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2、图5和图7所示,所述移动板2包括一主板体21和自所述主板体21向下延伸形成的限位块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2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主板体21的前后两端部位置,且在左右方向位于所述主板体21的左端部。所述主板体21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之间,且与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块22向下穿过所述下定位板12B的上表面而面向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设置。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定位板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主板体21的上方或下方,以供所述接触部31或所述导接部32穿过。
如图4、图6和图10所示,所述本体11包括位于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之间的一滑移空间111和位于所述滑移空间111前后两侧的两个侧板112。所述滑移空间111位于所述本体11内部用以收容所述主板体21,两个所述侧板112与所述移动板2滑动连接。所述滑移空间11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主板体2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且所述滑移空间111向左贯穿所述本体11,以提供所述移动板2沿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主板体21于所述滑移空间111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空间(详见图8)。所述滑移空间111向上与所述上定位板12A的多个所述限位孔13连通,所述滑移空间111向下与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多个所述限位孔13连通。两个所述侧板112相对所述移动板2,两个所述侧板112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前后两侧,阻止所述移动板2相对两个所述侧板112前后移动。
如图4和图6所示,两个所述侧板112朝所述滑移空间111凸设有多个导引块,多个所述导引块包括多个第一导引块1121和多个第二导引块1122,所述第一导引块1121设于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主板体21之间,所述第二导引块1122设于所述主板体21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之间,即同一个所述侧板112上的所述第一导引块1121和所述第二导引块1122形成滑轨,供所述移动板2的所述主板体21滑接,所述第一导引块1121和所述第二导引块1122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主板体21可于所述第一导引块1121、所述第二导引块1122之间沿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移动板2设有多个导向孔23,所述导向孔23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主板体21,多个所述导向孔23用以供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一一对应穿过且收容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所述导向孔23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最小宽度略大于收容于其中的所述可形变段33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宽度,使得所述可形变段33可于所述导向孔23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些微位移,故当所述移动板2沿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导向孔23的孔壁可以驱动所述可形变段33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1、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三者分体设置。所述本体11由塑料制成,所述移动板2、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均为内部埋设有金属板的塑胶板,以增强所述移动板2、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强度,进而防止收容于所述移动板2、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的所述可形变段33在弯曲形变时,对所述移动板2、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施加过大的作用力,造成所述移动板2、所述上定位板12A和所述下定位板12B的损坏。
如图6所示,对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3而言,两个所述阻挡部34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主板体21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之间,且在上下方向受到所述主板体21和所述下定位板12B的挡止,每一所述阻挡部34在上下方向的宽度(所述导电端子3呈直线状态下)小于所述主板体21和所述下定位板12B在上下方向的间距,具体的,位于所述导电端子3前侧的所述阻挡部34沿前后方向凸伸超出所述导电端子3穿过的所述上定位板12A的所述限位孔13、所述下定位板12B的所述限位孔13两者分别在各自前侧的边界,位于所述导电端子3后侧的所述阻挡部34沿前后方向凸伸超出所述导电端子3穿过的所述上定位板12A的所述限位孔13、所述下定位板12B的所述限位孔13l两者分别在各自后侧的边界,使得所述阻挡部34在所述电连接器100还未固定至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上方时,向下能被所述下定位板12B挡止,进而防止所述导电端子3沿上下方向从所述电连接器100掉出,而在所述可形变段33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时,所述阻挡部34向上能被所述主板体21挡止,进而防止所述可形变段33沿左右方向过度弯曲形变。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为了将设有所述阻挡部34的所述导电端子3安装至所述电连接器100中,需要将位于所述阻挡部34上方的所述可形变段33及所述接触部31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上定位板12A,而位于所述阻挡部34下方的所述可形变段33及所述导接部32则需要向下穿过所述下定位板12B,可知所述导电端子3穿过所述移动板2、所述上定位板12A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导电端子3穿过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安装方向不同,故所述上定位板12A需与所述下定位板12B在上下方向分体设置,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板12A嵌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基座1与所述下定位板12B在上下方向分体设置。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板12A可以与所述本体11一体成型,所述上定位板12A可仅由塑料制成,而内部未埋设有所述金属板,也可在对应所述上定位板12A的位置埋设有所述金属板。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定位板12B可以与所述本体11一体成型,所述下定位板12B可仅由塑料制成,而内部未埋设有所述金属板,也可在对应所述下定位板12B的位置埋设有所述金属板。
如图4和图15所示,所述基座1还包括一承载面14,所述承载面14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14位于所述上定位板12A的顶面,所述上定位板12A的多个所述限位孔13向上穿过所述承载面14。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可以仅包括所述本体11和位于所述本体11下方的所述下定位板12B,而不设置位于所述移动板2上方的所述上定位板12A,此时,所述承载面14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顶面,多个所述导向孔23向上穿过所述承载面14。
如图4、图11和图15所示,所述基座1还包括一收容空间15,所述收容空间15位于所述承载面14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也即所述收容空间15位于所述上定位板12A的上方,所述收容空间15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所述收容空间15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宽度,故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可于所述收容空间15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收容空间15向下与所述上定位板12A的多个所述限位孔13连通。
如图2、图5和图9所示,所述下定位板12B设有收容两个所述限位块22的两个限位槽121,两个所述限位槽12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前后两端部,且在左右方向位于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左端部,所述限位槽12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块22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且所述限位槽121向左贯穿所述下定位板12B,以提供所述移动板2沿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块22于所述限位槽121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空间,所述限位槽121设有在前后方向设有位于所述限位块22两侧的两个槽壁,所述槽壁用以限制所述限位块22沿前后方向移动,也即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下定位板12B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2可以在左右方向位于所述主板体21的右端部,同样与所述限位块22配合的所述限位槽121也设置到所述下定位板12B的右端部。
如图4、图8和图11所示,所述驱动件4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左侧,所述驱动件4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本体11、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以与所述本体11、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枢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4包括收容于所述本体11的一操作轴41、收容于所述移动板2的一偏心凸轮42和收容于所述下定位板12B的一定位轴43,所述操作轴41、所述偏心凸轮42、所述定位轴43三者依次连接,且所述本体11收容所述操作轴41的轴孔与所述操作轴41几乎贴合设置,也即所述驱动件4绕上下方向旋转时,所述操作轴41不会相对所述本体11在水平方向移动,或所述本体11收容所述操作轴41的轴孔也与所述操作轴41略微间隙配合,使得所述操作轴41相对所述本体11在水平方向移动非常细微,所述下定位板12B收容所述定位轴43的轴孔也与所述定位轴43几乎贴合设置,也即所述驱动件4绕上下方向旋转时,所述定位轴43不会相对所述下定位板12B在水平方向移动,或所述下定位板12B收容所述定位轴43的轴孔也与所述定位轴43略微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定位轴43相对所述下定位板12B在水平方向移动非常细微,其中所述操作轴41的轴心和所述定位轴43的轴心位于所述轴线P上,即所述操作轴41和所述定位轴43同轴设置,所述偏心凸轮42的中心偏离所述轴线P设置,且所述移动板2设有收容所述偏心凸轮42的一收容孔24,所述收容孔24在左右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偏心凸轮42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收容孔24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偏心凸轮42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以提供所述驱动件4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轴线P旋转时,所述偏心凸轮42在所述收容孔24内于水平方向旋转的空间,并使得所述移动板2在左右方向上可以相对所述本体11、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下定位板12B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心凸轮42离所述转轴最远的外缘从位于最右侧经过旋转后而位于最左侧,如此,所述偏心凸轮42带动所述移动板2从左往右移动最大位移量。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板12A整体置于所述本体11的顶部,此时所述驱动件4可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下定位板12B,以与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枢接,或者仅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移动板2,以与所述上定位板12A、所述移动板2枢接,此时所述驱动件4仅包括收容于所述本体11的所述操作轴41和收容于所述移动板2的一偏心凸轮42,或者仅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移动板2、所述下定位板12B,以与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枢接,此时所述驱动件4包括收容于所述移动板2的所述偏心凸轮42和收容于所述下定位板12B的所述定位轴43。在别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电连接器100上设置限制所述驱动件4的旋转角度,从而改变所述驱动件4带动所述移动板2从左往后移动的最大位移量,例如,所述驱动件4旋转180度就被挡止,不能沿着相同的旋转方向继续旋转。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所述驱动件4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本体11、所述移动板2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所述驱动件4绕上下方向旋转驱动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本体11、所述下定位板12B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可知所述驱动件4某些时刻会对所述移动板2、所述本体11和所述下定位板12B施加沿相对前后方向倾斜的切向力,所述切向力会使得所述移动板2、所述本体11和所述下定位板12B在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其中为了避免所述移动板2与所述本体11在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本体11通过设置位于所述移动板2前后两侧的所述侧板112,限制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本体11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为了避免所述移动板2与所述下定位板12B在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所述下定位板12B通过其上的所述限位槽121收容所述移动板2的所述限位块22,利用所述限位槽121在所述限位块22前后方向的两个槽壁,限制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下定位板12B沿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1、图2和图1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在上下方向置于所述本体11上方的多个上挡块5。每一所述上挡块5设有一安装部51和自所述安装部51沿左右方向的一侧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52。所述安装部5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外侧,用于与所述本体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部5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抵接部511和自所述抵接部511在左右方向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512。每一所述挡止部52设有一上挡止面521,所述上挡止面521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从所述收容空间15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挡块5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上挡块5靠近所述基座1的四个角落设置。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挡块5可以按照需求设置对应的数量。
如图4、图14和图15所示,当所述上挡块5固定于所述本体11不能彼此旋转时,所述挡止部5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上方,且与所述本体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上挡止面521向下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5设置,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移动而脱离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抵接部511向下抵接所述本体11,且部分的所述抵接部511在前后方向受到所述本体11的挡止,所述延伸部512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及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本体11的挡止,以限制所述上挡块5在水平方向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512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两侧及左右方向的一侧均为面向所述本体11的平面,受到所述本体11面向所述延伸部512的平面的挡止,当所述上挡块5固定于所述本体11不能彼此旋转时,四个所述上挡止面52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5上方的四周。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51仅设有所述抵接部511,而未设置所述延伸部512,当所述上挡块5固定于所述本体11时,所述抵接部511受到所述本体11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或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的挡止。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512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本体11的挡止,以限制所述上挡块5在水平方向的旋转,或者所述延伸部512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本体11的挡止,以限制所述上挡块5在水平方向的旋转。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上挡块5与所述基座1分体设置,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将所述上挡块5和所述本体11固定连接的多个锁固件6以及位于所述本体11下方的一加强板7。每一所述锁固件6包括一抵止部61和自所述抵止部61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62,所述抵止部61向下抵接所述上挡块5,所述连接部62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挡块5、所述本体11以与所述加强板7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锁固件6将所述上挡块5与所述本体11、所述加强板7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固件6呈一螺钉设置。所述加强板7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的下方,所述加强板7由金属材料制成,呈一金属板设置,所述锁固件6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锁固件6两两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左右两外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左外侧或右外侧的两个所述锁固件6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前后两侧,也即四个所述锁固件6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四周,其中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左外侧的两个所述锁固件6各自的所述连接部62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所述本体11、所述移动板2、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以与所述加强板7螺纹连接,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右外侧的两个所述锁固件6各自的所述连接部62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所述本体11、所述下定位板12B、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以与所述加强板7螺纹连接。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锁固件6可以为一螺钉(未图示)和与所述螺钉配合的一螺母(未图示),所述锁固件6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挡块5、所述本体11、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和所述加强板7,以与位于所述加强板7下方的螺母螺纹连接,以将所述上挡块5、所述本体11和所述加强板7连接在一起。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7可以为所述下定位板12B,其中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左外侧的两个所述锁固件6各自的所述连接部62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所述本体11、所述移动板2,以与所述下定位板12B螺纹连接,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右外侧的两个所述锁固件6各自的所述连接部62沿上下方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所述本体11,以与所述下定位板12B螺纹连接。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挡块5可以与所述基座1一体成型,所述上挡止面521始终向下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5设置,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下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此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只能从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并位于所述上挡止面521的下方。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本体11与所述上定位板12A通过所述上定位板12A嵌入所述本体11,以实现所述本体11与所述上定位板12A之间的固定连接,而所述本体11与所述下定位板12B则通过所述锁固件6穿过两者,以实现所述本体11与所述下定位板12B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2、图5和图8所示,由于所述连接部62穿过所述移动板2,可知所述移动板2设有收容所述连接部62的一让位孔25,所述让位孔25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2,所述连接部62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让位孔25在前后方向的宽度,所述连接部62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让位孔25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以在所述移动板2相对所述本体11沿左右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让位孔25也可相对所述连接部62沿左右方向移动,也即所述连接部62可于所述让位孔25内沿左右方向移动,但所述连接部62也限制了所述让位孔25不能相对所述连接部62沿前后方向移动,也即所述连接部62不可于所述让位孔25内沿前后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2为了适配两个所述锁固件6,可知所述移动板2对应设有两个所述让位孔25,两个所述让位孔25位于所述移动板2的左侧,位于所述移动板2左侧的两个所述让位孔25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2的所述主板体21和所述限位块22。
如图1、图5和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多个弹性件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8设有四个,所述弹性件8呈压缩式弹簧设置,每一所述弹性件8套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锁固件6的所述连接部62外,所述弹性件8的上端向上抵接至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所述弹性件8的下端向下抵接至所述本体11。所述弹性件8可以将原本与所述本体11抵接的所述上挡块5,移动至所述本体11上方并与所述本体11间隔设置,以提供所述上挡块5绕所述锁固件6旋转的空间。
如图10、图18和图20所示,所述本体11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11上端的侧挡块113,所述侧挡块113位于所述本体11的前后方向的一侧,以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前后方向的一侧,所述侧挡块113用以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5后,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沿前后方向的所述一侧从所述收容空间15中脱离,所述本体11于所述收容空间15前后方向的另一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113,而是向外开设,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沿前后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挡块11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挡块113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前侧,两个所述侧挡块113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侧挡块113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前脱离所述收容空间15,而所述本体11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后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113,而是向外开设,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自后侧沿前后方向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挡块113可以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前后方向的两侧,此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仅能从上往下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挡块113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后侧,而所述本体11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前侧则未设有所述侧挡块113,而是向外开设。
如图10、图15和图18所示,所述本体1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本体11上端的端挡块114,所述端挡块114位于所述本体11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以及所述收容空间15的右侧,每一所述端挡块114设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5设置的一端挡止面1141,所述端挡止面1141用以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5后,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右从所述收容空间15中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挡块11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挡块11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端挡块114位于两个所述上挡块5对应的两个所述抵接部511的下方,在所述上挡块5固定于所述本体11且不能彼此旋转时,两个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向下抵接对应的两个所述端挡块114。
如图13、图16和图18所示,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设有一定位凸部201,所述定位凸部201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右端,且未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前后两端缘,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在所述收容空间15右移时,所述定位凸部201可以移动至两个所述端挡块114之间,以通过在前后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凸部201两侧的两个所述端挡块114,限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在前后方向的移动。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挡块114可以仅设置一个,当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在所述收容空间15右移时,所述定位凸部201位于所述端挡块114在前后方向靠近所述侧挡块113的一侧,所述端挡块114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在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侧挡块113一侧移出所述基座1。如图4、图15、图17和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使用方法一安装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在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安装至所述电连接器100之前,所述偏心凸轮42离所述转轴最远的外缘位于最右侧,所述接触部31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所述导电端子2呈直线条状,先将所述驱动件4绕所述轴线P水平旋转,使得所述驱动件4驱动所述移动板2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所述驱动件4向左移动带动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的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由直线状变成向左弯曲,也即所述可形变段33部分弯曲位于所述接触部31和所述导接部32左侧,而所述可形变段33最左侧相对直线条状时在相应位置位移了一第一距离D1,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由直线状变成向左弯曲带动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的多个所述接触部31由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均下移一第一行程W1至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下方,也即将多个所述接触部31低于所述承载面14设置,但通过所述上定位板12A的所述限位孔13显露于所述本体11,此时所述接触部31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导接部32因为焊接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而未发生位移,所述接触部31和所述导接部32在上下方向之间设有一第一间距H1,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上挡止面521之间在上下方向设有一第三间距H3,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端挡止面1141之间在左右方向设有一第一间隔I1。
步骤二:旋转所述锁固件6,将所述锁固件6相对所述本体11向上移动,即所述抵止部61上移,所述弹性件8的上端顶推所述抵接部511向上移动,以将所述上挡块5整体相对所述本体11向上移动,此时所述上挡块5整体移动至所述本体11的上方且与所述本体11间隔设置,再将所述上挡块5绕所述连接部62水平旋转,直至所述上挡止面521从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上方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15外。
步骤三: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从上往下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且受到所述承载面14的承接,此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的多个所述接触部3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与所述上挡止面52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右与所述端挡止面1141间隔设置,也即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可于所述收容空间15上下、左右移动而未定位。
步骤四:将所述上挡块5绕所述连接部62水平旋转,直至所述上挡止面521从所述收容空间15外侧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上方,再以步骤二中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所述锁固件6,使得所述锁固件6相对所述本体11向下移动,所述弹性件8的上端被向下压缩而向下移动,以将所述上挡块5整体相对所述本体11向下移动,直至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抵接部511向下抵接至所述本体11,所述上挡块5在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或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抵接至所述本体11,以挡止所述上挡块5绕所述锁固件6在水平方向旋转。
步骤五:将所述驱动件4绕所述轴线P水平旋转,使得所述驱动件4驱动所述移动板2向右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所述驱动件4向右移动带动向左弯曲的所述可形变段33最左侧向右回移一第二距离D2,所述第二距离D2小于所述第一距离D1,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向右回移带动多个所述接触部31由低于所述承载面14设置均上移一第二行程W2以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且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抵接,所述第二行程W2小于所述第一行程W1,此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抵接至所述上挡止面521、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右抵接至所述端挡止面1141,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所述定位凸部201沿前后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端挡块114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固定于所述电连接器100以达到最终对接位置(也即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定位时),而所述第一接触部31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所述接触部31和所述导接部32在上下方向之间设有一第二间距H2,所述第二间距H2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上挡止面521之间在上下方向设有一第四间距H4,所述第四间距H4小于所述第三间距H3,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端挡止面1141之间在左右方向设有一第二间隔I2,所述第二间隔I2小于所述第一间隔I1,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所述定位凸部201沿前后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端挡块114之间。
在别的实施例中,因制造公差存在,故在步骤一中,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由直线状变成向左弯曲带动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的多个所述接触部31的一部分所述接触部31由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下移至所述收容空间15下方,而多个所述接触部31的另一部分所述接触部31则依旧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在步骤三中,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的多个所述接触部31的另一部分所述接触部31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但接触不紧密,而在步骤五中,多个所述接触部31的一部分所述接触部31由低于所述承载面14设置均上移以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多个所述接触部31的另一部分所述接触部31则是相较于步骤一中的位置向上位移,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接触更紧密。
在别的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多个所述可形变段33由直线状变成向左弯曲带动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的多个所述接触部31下移,但均未下移自所述收容空间15下方,在步骤三中,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多个所述接触部31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但接触不紧密,而在步骤五中,多个所述接触部31则是相较于步骤一中的位置向上并向右位移,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接触更紧密。
如图15、图17和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使用方法二安装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与使用方法一的步骤一相同,不再赘述。
所述上挡止面521已经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上方,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下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
步骤二: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从后向前方式侧向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使得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受到所述承载面14的承接,此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3的多个所述接触部3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与多个所述上挡止面52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右与多个所述端挡止面1141间隔设置,也即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可于所述收容空间15移动而未定位。
步骤三:与使用方法一的步骤五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所述导电端子3呈条状设置,具有较佳的高频性能,同时体积小,在同样体积大小的电连接器100上,相较于弯折状的导电端子可以布置的数量更多,且条状的所述导电端子3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放置于其上方之前,已通过所述移动板2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带动所述可形变段33形变,从左右方向上施力将条状的所述导电端子3弯曲形变,并将所述接触部31向下位移至所述第一位置,如此使得所述导电端子3易于变形而发生形变,而后所述驱动件4驱动所述移动板2向右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带动所述可形变段33形变,而将所述接触部31向上位移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移动至所述最终对接位置,以保证原有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接触部31能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紧密接触,以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4绕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P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2左右移动,便于使用者能在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上方旋转所述驱动件4。
2)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与所述上挡止面521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便于侧向安装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因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会受到所述接触部31的抵接,在所述接触部31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提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发生对应位移的空间,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与所述上挡止面521在上下方向接触设置,以保证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与所述接触部31稳定接触。
3)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与所述上挡止面521接触时,所述上挡块5会受到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的作用力,而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上的作用力由多个所述接触部31所提供,作用力大,容易造成置于所述基座1上方的所述上挡块5向上脱离所述基座1,为了保证所述上挡块5能稳固设于所述基座1上方,通过所述锁固件6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本体11,将所述上挡块5与所述加强板7连接在一起,避免所述上挡块5从所述本体11上方脱离。
4)所述加强板7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下方且由金属材料制成,使得所述锁固件6需要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以与所述加强板7连接,进一步避免了所述上挡块5从所述本体11上方脱离,同时保护所述第二对接元件300。
5)由于所述移动板2可相对所述锁固件6沿左右方向移动,为了保证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2的所述锁固件6,不会在所述移动板2左右移动时,阻碍所述移动板2,故将所述让位孔25在左右方向的尺寸设置成大于所述锁固件6收容于所述让位孔25的所述连接部62的尺寸,以令所述锁固件6能于所述让位孔25内左右移动,或者令所述让位孔25可相对所述锁固件6沿左右方向移动。
6)所述弹性件8支撑所述上挡块5的所述安装部51,可将所述上挡块5整体相对所述基座1向上移动,此时所述上挡块5整体移动至所述基座1上方且与所述基座1间隔设置,可知,此时所述上挡块5可绕所述连接部62水平旋转,以将所述上挡止面521从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上方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15外侧,进而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沿上下方向置于所述基座1,相较于所述锁固件6外未套设有所述弹性件8的技术方案,单纯靠所述弹性件8的弹力即可将所述上挡块5移动至所述基座1上方,使用方便,节省了操作步骤,且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置于所述基座1之后,所述安装部51下移,能使得所述安装部51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基座1的挡止,以限制所述安装部51绕所述锁固件6于水平方向旋转,造成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脱离所述基座1,进而与所述接触部31断开电性连接。
7)所述收容空间15仅前后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侧挡块113,而所述收容空间15前后方向的另一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113,使得在所述上挡止面52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5上方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可以沿前后方向从未设有所述侧挡块113的所述收容空间15的一侧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5。
8)当所述接触部31从所述第一位置上移至所述第二位置,驱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向右移动至所述端挡块114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侧挡块113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沿前后方向朝未设有所述侧挡块113的一侧从所述收容空间15中脱离。
9)多个所述接触部31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不高于所述承载面14,使得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承载面14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不会受到所述导电端子3对其的作用力,进而实现零插入力。
10)所述定位板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移动板2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可形变段33可于所述定位板和所述移动板2之间的空间内发生形变。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对接元件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设有一收容空间和一滑移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滑移空间的上方,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对接元件;
一移动板,设于所述滑移空间;
一驱动件,沿上下方向收容于所述移动板,所述驱动件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滑移空间内沿左右方向移动且具有一最大位移量;
多个呈条状设置的导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的一可形变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接部的上方,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
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左移动之前,所述接触部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左移动最大位移量,所述移动板带动多个所述可形变段形变,而所述可形变段带动对应的所述接触部向下移动第一行程而所述接触部位于第一位置,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板向右以小于最大位移量回移,所述移动板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形变,而所述可形变段带动对应的所述接触部向上移动第二行程而所述接触部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行程小于所述第一行程,以将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所述收容空间向上移动至最终对接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基座的上挡块,所述上挡块设有向下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上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上移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与所述上挡止面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与所述上挡止面在上下方向接触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和锁固件,所述基座包括形成所述滑移空间的一本体,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挡块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本体,将所述上挡块与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设有上下贯穿的让位孔,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移动板沿左右方向移动时,所述锁固件于所述让位孔内沿左右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用以与一第二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的上方,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元件的下方,所述加强板为金属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固件外的弹性件,所述锁固件与配套使用的所述弹性件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锁固件分布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四周,所述上挡块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基座连接,当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前,所述弹性件支撑所述上挡块使所述上挡块在上下方向与所述基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挡块绕所述锁固件旋转将所述上挡止面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外,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上下方向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当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后,所述安装部下移抵接至所述基座,且所述安装部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或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基座的挡止,防止所述上挡块旋转。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前后方向一侧的侧挡块,所述侧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朝所述收容空间外侧移动,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前,所述上挡止面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上方,所述收容空间前后方向的另一侧向外开设,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从所述收容空间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至所述收容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右侧的端挡块,所述端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朝所述收容空间外侧移动,当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位置上移至所述第二位置,驱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右移动至所述端挡块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侧挡块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下方和所述滑移空间上方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多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不高于所述承载面,多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向上超过所述承载面而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元件。
10.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对接元件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移动板,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
一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基座、所述移动板枢接,所述驱动件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
多个呈条状设置的导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的一可形变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接部的上方,向上显露于所述基座,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在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所述可形变段沿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改变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在上下方向的间距;
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可形变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左侧,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在上下方向之间设有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移动板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向右位移,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在上下方向之间由所述第一间距变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基座的上挡块,所述上挡块设有上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上移动,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挡止面之间在上下方向设有第三间距,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向上抵接至所述上挡止面以定位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挡止面之间在上下方向设有第四间距,所述第四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与锁固件,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的一本体,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所述上挡块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本体,将所述上挡块与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设有上下贯穿的让位孔,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锁固件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让位孔在前后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连接部在前后方向的尺寸,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让位孔相对所述连接部沿左右方向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锁固件外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式弹簧,所述上挡块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基座、所述安装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基座和所述上挡块在上下方向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上挡块可绕所述锁固件旋转,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锁固件与所述加强板螺纹连接,所述安装部向下抵接所述基座,且所述安装部在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或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受到所述基座的挡止,防止所述上挡块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不能从上往下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具有设于所述基座上端的侧挡块,所述侧挡块仅设于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侧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出所述基座,而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用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置于所述基座。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座上端的端挡块,所述端挡块设有端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右移动,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上方之前,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挡止面之间在左右方向设有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向右抵接至所述端挡止面以定位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挡止面之间在左右方向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定位板和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定位板的多个限位孔,所述移动板包括与所述定位板上下间隔设置的一主板体,所述限位孔供所述导电端子穿过所述定位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两个所述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主板体的上下两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与两个所述定位板中的至少一者枢接。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主板体的下方,所述导电端子于所述可形变段向外凸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主板体和所述定位板之间且在上下方向受到所述主板体和所述定位板的挡止,所述阻挡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定位板之间在上下方向的间距。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包括自所述主板体向下延伸形成的限位块,所述定位板设有收容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挡止所述限位块沿前后方向移动。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定位板均为埋设有金属板的塑胶板。
2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一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多个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承载面的下方,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多个所述接触部均向上穿过所述承载面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元件。
24.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对接元件;
一电连接器,包括:
一基座,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
至少一上挡块,设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上挡块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的上方的上挡止面,所述上挡止面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向上移动;
一移动板,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
一驱动件,与所述基座、所述移动板枢接,所述驱动件绕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驱动所述移动板相对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
多个呈条状设置的导电端子,设于所述基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在上下方向设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的一可形变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接部的上方,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对接,所述可形变段沿上下方向穿过所述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沿左右方向移动带动所述可形变段在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所述可形变段在左右方向弯曲形变改变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的位置,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的位置改变带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上下方向的位置改变;
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未定位时,所述可形变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左侧,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与所述上挡止面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移动板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未定位时右移,所述接触部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未定位时上移,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相较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未定位时上移,且在上下方向与所述上挡止面抵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之前,所述第一对接元件不能从上往下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具有设于所述基座上端的侧挡块,所述侧挡块仅设于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侧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出所述基座,而所述基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未设有所述侧挡块,用以供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沿前后方向置于所述基座。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右侧的端挡块,所述第一对接元件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的右端,且未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的前后两端缘,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未定位时,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端挡块的左侧,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端挡块在前后方向靠近所述侧挡块的一侧,所述端挡块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对接元件在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侧挡块一侧移出所述基座。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上方且未定位时,多个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间隔设置,第一对接元件置于所述基座且定位时,多个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均与所述第一对接元件抵接设置。
CN202320289536.4U 2023-02-22 2023-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9498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9536.4U CN219498257U (zh) 2023-02-22 2023-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9536.4U CN219498257U (zh) 2023-02-22 2023-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257U true CN219498257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7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9536.4U Active CN219498257U (zh) 2023-02-22 2023-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03341Y (zh) 电连接器
CN202363704U (zh) 卡缘式电连接器
US7258561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pivoting member with enhanced dust proofing
CN101578739B (zh) 用于端部安装面板件的连接器组件
US2012023652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circuit board
US20200343660A1 (en) Connector
TW200843215A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absorbing an error in mounting position
JP2012156090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CN112312715B (zh) 可限制不同模块安装顺序的电子装置及其机壳模块
US829264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floating mating array
CN11106403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282290B2 (en) Connectors and assemblies having a plurality of moveable mating arrays
CN110515428A (zh) 固定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21949825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050186820A1 (en) ZIF connector in which a position of a contac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during a connecting operation
US20050215102A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ideways movement
CN111326878A (zh) 电连接器
US8647144B2 (en) Connector having guide member supported by plug and jack when they are connected,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CN112909651A (zh) 一种连接器、外接插座以及印制板插座
CN102760984A (zh) 电子卡连接器
KR100355055B1 (ko) 커넥터의회전으로기판에커넥터를장착하는장착장치및방법
WO2009104170A2 (en) Flo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4313725U (zh) 连接器及其法兰插座、pcb插座
CN270590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10718797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