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4774U -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 Google Patents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4774U
CN209324774U CN201821747480.8U CN201821747480U CN209324774U CN 209324774 U CN209324774 U CN 209324774U CN 201821747480 U CN201821747480 U CN 201821747480U CN 209324774 U CN209324774 U CN 209324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main piston
cylinder
auxiliary pisto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74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7474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4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4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47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涉及气弹簧及包含气弹簧的装置,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气弹簧仅能够起到一个方向的缓冲作用的问题,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包括气缸、主活塞、主活塞上杆、主活塞下杆、副活塞和限位环;主活塞设于气缸内、侧壁与气缸的内壁密封配合;副活塞设于主活塞的下方、且为管状;副活塞的一端位于气缸内且外圆周套固有限位环、另一端穿过气缸的底部与气缸之间密封配合且能够滑动;主活塞上杆、主活塞下杆分别与主活塞的上、下表面固定,且上部的外壁与副活塞的内壁密封配合且能够滑动。本实用新型在普通气弹簧的基础上增加为包括主活塞与副活塞的双活塞结构。

Description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弹簧及包含气弹簧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气缸两侧均带有伸缩杆的气弹簧及包含该气弹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弹簧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气弹簧仅具有一个伸缩杆,因此仅能够起到一个方向的缓冲作用。
目前手动升降台及升降吊装机构缺少助力装置,人力吊机,人力叉车使人员体力消耗大,而且缺少限位缓冲结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目前各种工业夹具对软质材料,薄片类材料装夹都会产生破坏和变形的问题,装夹力度过大或过小无法调整控制。其中电气卡盘有时会在停电后出现自动松开的情况,缺乏断电保障。而机械夹具在长时间运作后会产生夹具松动、装夹力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气弹簧仅能够起到一个方向的缓冲作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包括气缸、主活塞和主活塞上杆,气缸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油气混合物;主活塞设于气缸内,主活塞的侧壁与气缸的内壁密封配合;
还包括主活塞下杆、副活塞和限位环;
副活塞设于主活塞的下方,且该副活塞为管状;副活塞的一端位于气缸内,副活塞一端的外圆周套固有限位环、副活塞的另一端穿过气缸的底部并延伸至气缸外,副活塞与气缸之间密封配合、且副活塞能够相对于气缸滑动;
主活塞上杆的一端与主活塞的上表面固定、另一端穿过气缸的顶部并延伸至气缸外部;
主活塞下杆的一端与主活塞的下表面固定、另一端插入副活塞中,主活塞下杆上部的外壁与副活塞的内壁通过密封套密封配合、且主活塞下杆能够相对于副活塞滑动;
当主活塞与副活塞分离时,主活塞上表面受力面积小于下表面受力面积;当主活塞与副活塞接触时,主活塞与副活塞结合为一体,主活塞上表面的受力面积大于下表面受力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含有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平台,主活塞上杆位于气缸外的一端固定有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含有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包括两个夹臂和两个拉杆,
两个夹臂的一端均铰接于气缸顶端,且两个夹臂镜像对称设置、且夹持面相对;
两个拉杆的一端均与主活塞上杆的另一端铰接、两个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夹臂的臂身铰接,且夹臂与拉杆的铰接点靠近夹臂的夹持端。
本实用新型的含有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杠杆夹具,包括杠杆,气缸顶部的径向长度大于杠杆的长度,杠杆的一端铰接于气缸顶部、杠杆的另一端作为夹持端与气缸顶部的上表面形成夹持面,主活塞上杆的另一端与杠杆的杆身铰接、且铰接点靠近杠杆的夹持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普通气弹簧的基础上增加为包括主活塞与副活塞的双活塞结构,使气弹簧内两侧的活塞都是向外的压力。并且,主活塞与副活塞可以单独压缩一侧,即能够总体组合成为一个活塞,本装置可以作用在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上。在汽车、航空、医疗器械、家具、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地应用;
含有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平台,在平台下降过程中,下降过程受各部件连接固定限位作用,气缸内压力还有对平台有缓冲保护作用,这样避免了发生平台快速下滑产生事故和造成人员伤害;
含有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夹具采用合适的压力不会破坏软质材料表面,降低了材料的损坏率。因为压力恒定,抗震动防松动能力强,不会使较薄的材料产生压力变形,断电后也始终拥有夹持力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所述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所述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杠杆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包含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杠杆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八所述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气弹簧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缸内控制元件与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气弹簧)和接头等。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由于原理上的根本不同,气弹簧比普通弹簧有着很显著的优点: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一般在1:1.2以内)、容易控制。气弹簧作用时,利用活塞两侧存在的压力差,实现活塞杆的运动。本具体实施方式,就是在普通气弹簧的基础上增加为双活塞结构,使气弹簧内两侧的活塞都是向外的压力,并可以单独压缩一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包括气缸1、主活塞2、主活塞上杆3、主活塞下杆4、副活塞5和限位环6,气缸1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油气混合物;主活塞2设于气缸1内,主活塞2的侧壁与气缸1的内壁密封配合。
副活塞5设于主活塞2的下方,且该副活塞5为管状;副活塞5的一端位于气缸1 内,副活塞5一端的外圆周套固有限位环6、副活塞5的另一端穿过气缸1的底部并延伸至气缸1外,副活塞5与气缸1之间密封配合、且副活塞5能够相对于气缸1滑动。
主活塞上杆3的一端与主活塞2的上表面固定、另一端穿过气缸1的顶部并延伸至气缸1外部。
主活塞下杆4的一端与主活塞2的下表面固定、另一端插入副活塞5中,主活塞下杆4上部的外壁与副活塞5的内壁通过密封套8密封配合、且主活塞下杆4能够相对于副活塞5滑动。
当主活塞2与副活塞5分离时,主活塞2上表面受力面积小于下表面受力面积;当主活塞2与副活塞5接触时,主活塞2与副活塞5结合为一体,此时,副活塞2成为新的组合活塞的下杆(相当于在原有主活塞下杆4的基础上增加横截面积),而原主活塞上杆3 作为新的组合活塞的上杆,此时主活塞2与副活塞5结合的组合活塞的上表面的受力面积大于下表面受力面积。
上述的气缸1:内部填充高压油气混合物,为活塞提供推拉力;
主活塞2:根据气压原理,主活塞2上下两侧承受气压的横截面积不同,面积大的一方受到的压力就大,并产生相对方向的压力。主活塞2上有通孔流通高压油气混合物,下部装有密封套,使主活塞2与气缸1的缸壁内侧贴合紧闭,并且与副活塞5连接的时候可以紧闭贴合成一体,变成一个整体的活塞;
主活塞上杆3,连接各种执行动作器件,是主要动作部位;
主活塞下杆4,上部能够与副活塞5内壁紧闭贴合,下部为螺纹杆具有外螺纹,与手动转轮7螺孔中的内螺纹配合连接;
副活塞5,外壁与气缸1紧闭贴合,并可以和与主活塞2紧密贴合组成一个双杆的组合活塞,一体后的组合活塞两侧横截面积大小发生变化,使之改变组合活塞两侧所受压力的大小转变。副活塞5内壁有一圈密封胶管,其与主活塞下杆4紧密连接,并且可以与之相对滑动。并且副活塞5在气缸内端有宽径的限位环6,外部段还可以有卡锁结构,用于外部限位;
密封导向套20,隔绝油气混合物的泄露,保证其中主活塞上杆3和副活塞5移动时的气缸密封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在原有气弹簧的基础上增加了副活塞2以及主活塞下杆4,使得气缸1两侧均有活塞伸出。主活塞1和副活塞2都能够自主向外侧伸展,各自有一个向外的压力。气缸3固定时,主副活塞可以自行压缩释放。
主活塞2上表面受力面积小于下表面受力面积,即主活塞下杆4横截面积小于主活塞上杆3横截面积,设主活塞2的横截面积为S1、主活塞上杆3的横截面积为S2、主活塞下杆4的横截面积为S3、又因为气弹簧中,主活塞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承受的单位压强相等,则主活塞2两侧的压强相等则均为P,则主活塞2上表面所受压力为F1、主活塞 2下表面所受压力为F2
有F1-F2=P×(S1-S2)-P×(S1-S3)=P×(S3-S2)<0,则F2>F1,因此主活塞2所受向上恒定压力,令其具有向上的弹力。
同理,副活塞5(包括密封套8)的横截面积为S4、限位环6的横截面积为S5,因此副活塞5所受到的压力为P×S4,方向向下。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具体实施方式二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还包括手动转轮7,手动转轮7与副活塞5同轴设置,该手动转轮7通过连接件21设于副活塞5的另一端,且手动转轮7能够相对于副活塞5旋转。
主活塞下杆4的下部设有外螺纹,手动转轮7的中轴处设有螺纹通孔,主活塞下杆4与手动转轮7能够实现螺纹连接,当手动转轮7转动时能够带动主活塞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上述的手动转轮7,用于手动操作旋转,上部连接副活塞5,内部有螺孔与主活塞下杆4螺纹配合。手动转轮7在转动时可以提供给主活塞2向上的附加推力,反作用力由副活塞5卡住气缸1,气缸1固定在一个固定架装置上抵消。当手动转轮7转到某个方向的极限位置时,主活塞2和副活塞5连接密闭成一体组合成一个组合活塞移动,组合活塞受气缸1内作用力方向改变。
其中连接件21为轴承或类似装置,能够使手动转轮7与副活塞5转动配合连接。
主活塞下杆4上部的长度应当大于等于副活塞5的长度,能够令该上部与副活塞5始终保持密封配合,而副活塞5的长度应当大于气缸1内部缸体的高度与主活塞2的高度之差,能够令副活塞5与气缸1始终保持密封配合。
当手动转轮7朝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由于螺纹配合的关系,带动主活塞下杆4向下直线运动,进而拉动整个主活塞2克服压力向下运动,当主活塞2向下运动到尽头与副活塞紧密接触时,此时可以将主活塞2和副活塞5看做一个整体的组合活塞。
此时受力为,主活塞2上表面一侧受力为P×(S1-S2),主活塞2与副活塞5结合构成的组合活塞的下表面一侧受力为P×S5+P×(S1-S5-S4-S3)=P×[S1-(S4+S3)],由于副活塞5横截面积S4与主活塞下杆4横截面积S3之和大于主活塞上杆3横截面积S2,所以
P×[S1-(S4+S3)]<P×(S1-S2),故此时,主活塞2与副活塞5构成的组合活塞始终受到向下的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三
本具体实施方式三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还包括齿轮转轮10、主动齿轮11和电动机12,齿轮转轮10与副活塞5同轴设置,该齿轮转轮10通过连接件 21设于副活塞5的另一端,且齿轮转轮10能够相对于副活塞5旋转。
主活塞下杆4的下部设有外螺纹,齿轮转轮10的中轴处设有螺纹通孔,主活塞下杆4与齿轮转轮10能够实现螺纹连接。
电动机12的动力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1同轴连接,主动齿轮11与齿轮转轮10啮合,电动机12能够带动主动齿轮11旋转,使得齿轮转轮10转动。
当齿轮转轮10转动时能够带动主活塞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上述的齿轮转轮10,与主动齿轮11传动连接,随电动机12旋转而旋转,并带动齿轮转轮10螺孔内部连接的主活塞下杆4。齿轮转轮10与副活塞5转动连接。
电动机12,控制齿轮转轮10的转动和方向。
主动齿轮11,安装在电动机12上,连接齿轮转轮10。
还可以设有固定壳22,令电动机12、主动齿轮11和齿轮转轮10位于其中,并且固定壳22整体固定在副活塞5上,跟随副活塞5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电动机构,在具有具体实施方式三中的手动机构特点的同时,具有电动自动升降能力。更换手轮5为齿轮转轮10,通过电动机12上的主动齿轮11带动运动。
采用齿轮转轮10代替手动转轮7,同时采用电动机12,节省人力。电动机12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或配有编码器的电机,便于精确调节主活塞2的具体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四
本具体实施方式四为含有具体实施方式二或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平台,与具体实施二或三的区别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主活塞上杆3位于气缸1外的一端固定有平台13。
该平台13可用于载人或载物,同时可以将气缸1固定在气缸固定台面23上,将本装置固定在某一位置。
目前手动升降台及升降吊装机构缺少助力装置,人力吊机,人力叉车使人员体力消耗大,而且缺少限位缓冲结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市场上的蜗轮丝杆升降机是一种基础起重部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手动型还是具有相对更加耗费人力以及没有限位保护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平台13构成升降机,推力范围可达0.5t~5t,行程可放大至2m 左右,升降速度可以达到23mm/s~46mm/s,并且操作维护简单,无噪音,能够有效节省人员体力消耗。
以手动为例进行说明,电动同理。手动转轮7旋转有两个方向和极限位置,朝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主活塞2上升,手动转轮7对其有释放作用,并同时手动转轮7与主活塞下杆4传动配合,提供一个向上的推力推动主活塞2向上,主活塞2因上下两侧的横截面积不同也始终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两者结合推动平台13上升。这时平台13向下的反作用力由各部件连接作用传导到气缸固定台面23。平台13上升时反作用力得以抵消。在人员操作中,平台13上有同样的负载时,有气缸1助力的操作过程会更加省力。达到降低工人体力消耗的作用。
当平台13上有负载时,反方向转动手动转轮7,在平台13下降过程中,主活塞2的下降过程受各部件连接固定限位作用,同时气缸1内压力还有对平台13有缓冲保护作用,这样避免了发生平台13快速下滑产生的事故和造成人员伤害的情况。
当手动转轮7按另一方向旋转到极限位置时,主活塞2和副活塞5组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其在气缸1内整体受到的作用力方向朝向副活塞端(下方)。平台13这时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使其向上运动有反作用力,同时向下运动受到副活塞5的限位。
具体实施方式五
本具体实施方式五为含有具体实施方式二或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或三的区别在于,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两个夹臂14和两个拉杆15。
两个夹臂14的一端均铰接于气缸1顶端,且两个夹臂14镜像对称设置、且夹持面相对、
两个拉杆15的一端均与主活塞上杆3的另一端铰接、两个拉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夹臂14的臂身铰接,且夹臂14与拉杆15的铰接点靠近夹臂14的夹持端。
上述的钳形夹具,用于起到夹持加工材料和一些材料组合连接的固定作用。主活塞2 运动带动钳形夹具运动。
工业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重要装置。目前各种工业夹具对软质材料,薄片类材料装夹都会产生破坏和变形的问题,装夹力度过大或过小无法调整控制。其中气动卡盘有时会在停电后出现电磁阀关闭,卡盘没有进气压力,气泵停止工作等自动松开的情况。数控车床液压卡盘在夹紧工件工作时也会因为电磁阀或程序故障而出现自动松开的问题,缺乏断电保障。而机械夹具在长时间运作后会产生夹具松动、装夹力下降的问题,加工材料脱落会造成生产事故。传统木工夹具常出现夹持力过大损伤木料表面的情况,夹持力过小又无法固定好物料,使用时间长弹簧夹具夹持力还会下降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钳形夹具采用合适的压力不会破坏软质材料表面,降低了材料的损坏率。因为压力恒定,抗震动防松动能力强,不会使较薄的材料产生压力变形,断电后也始终拥有夹持力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钳形夹具同样可以采用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能够减少用电消耗问题和防止夹持力过大损坏材料,即使钳形夹具采用不是很坚固的材料时也不会变形,同时具有夹持力恒定的特点,可以避免一些特殊加工产生震动、或是加工件为薄板、薄片等易变形易震动、以及断电后没有夹持力的问题。
手动转轮7沿反方向旋转到极限位置时,主活塞2和副活塞5组合成一个双杆的组合活塞,受力方向始终向下。这时钳形夹具产生的夹持力大小就受到——气缸1内部压力大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六
本具体实施方式六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区别在于,如图6和图7所示,夹臂14是弧形的。
具体实施方式七
本具体实施方式七为含有具体实施方式二或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杠杆夹具,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或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区别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杠杆16。
气缸1顶部的径向长度大于杠杆16的长度,杠杆16的一端铰接于气缸1顶部、杠杆16的另一端作为夹持端与气缸1顶部的上表面形成夹持面,主活塞上杆3的另一端与杠杆16的杆身铰接、且铰接点靠近杠杆16的夹持端。
杠杆夹具为另一种形态的夹具,用于不同的场合。同时也具有手动和电动的操作功能。
图8或图9中附图标记17代表缓冲垫17,缓冲垫17为弹性材料制成,防止夹持作业材料时造成损坏以及增加摩擦力。
具体实施方式八
目前机械腿机械臂的动力执行器,普通电机耗电量大,突然断电的情况下还会有急速折叠的情况发生,缺少助力装置和部分限位缓冲安全结构。市场上的电动推杆,长时间工作会发热,带来安全隐患。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保养,保持干燥,一旦电机受潮的话整个推杆的使用效果就会受到不良影响。电动推杆存在需要保持动力而又不可能降低功率的问题。电动推杆目前是典型的电动执行机构,它是由电机旋转经涡轮蜗杆或者齿轮改变为直线运动,通过推拉往返,来达到使某一设备装置完成往复动作。但这种结构的电动推杆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断电的话就会下滑,缺少自锁功能。
因此可以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即去掉副活塞5,采用电动套管18驱动气缸1中的主活塞2,如图10所示,电动气缸助推伸缩杆包括气缸1、主活塞2、主活塞上杆3、电动套管18、电动机12和固定架19。
主活塞下杆4下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
气缸1竖向固定在固定架19内上部,电动套管18通过轴承竖向固定在固定架19内下部、且能够相对于固定架19转动,电动套管18内壁设有内螺纹与主活塞下杆4的外螺纹同轴螺纹配合,电动机12固定于固定架19底部且电动机12的动力输出轴与电动套管 18固定,直驱电动套管18转动。
可以通过在主活塞上杆3和固定架19上设置机械臂或机械腿等结构,电动机12驱动电动套管18朝某个方向转动时,由于电动套管18与主活塞下杆4的螺纹配合作用,会带动主活塞2朝向下方运动,反之会带动主活塞2朝向上方运动,进而带动机械臂或机械腿等机构做出需要的动作。
电动气缸助推伸缩杆,在其作为机械臂或机械腿的情况下,产生的负载压缩具有限位作用,伸展具有气缸活塞助力作用。动力机械臂或机械腿做功大部分是在伸展运动的情况下,所以助力气缸会有在同等做功的情况下使用更小的电动机,减少电力的损耗的作用。机器人应用领域对于减小能耗,增加续航能力有特别需求,在突然断电的时候还有限位保护作用,不会出现突然摔倒倾覆的情况和事故发生。
电动或液压伸缩杆助推伸缩杆在机器人动力和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方面耗电量大,出力小,续航能力差。使用带气缸助力的电动推杆可以有效改善电力问题和机器人续航能力不长的问题。

Claims (7)

1.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包括气缸(1)、主活塞(2)和主活塞上杆(3),气缸(1)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油气混合物;主活塞(2)设于气缸(1)内,主活塞(2)的侧壁与气缸(1)的内壁密封配合;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活塞下杆(4)、副活塞(5)和限位环(6);
副活塞(5)设于主活塞(2)的下方,且该副活塞(5)为管状;副活塞(5)的一端位于气缸(1)内,副活塞(5)一端的外圆周套固有限位环(6)、副活塞(5)的另一端穿过气缸(1)的底部并延伸至气缸(1)外,副活塞(5)与气缸(1)之间密封配合、且副活塞(5)能够相对于气缸(1)滑动;
主活塞上杆(3)的一端与主活塞(2)的上表面固定、另一端穿过气缸(1)的顶部并延伸至气缸(1)外部;
主活塞下杆(4)的一端与主活塞(2)的下表面固定、另一端插入副活塞(5)中,主活塞下杆(4)上部的外壁与副活塞(5)的内壁通过密封套(8)密封配合、且主活塞下杆(4)能够相对于副活塞(5)滑动;
当主活塞(2)与副活塞(5)分离时,主活塞(2)上表面受力面积小于下表面受力面积;当主活塞(2)与副活塞(5)接触时,主活塞(2)与副活塞(5)结合为一体,主活塞(2)上表面的受力面积大于下表面受力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转轮(7),手动转轮(7)与副活塞(5)同轴设置,该手动转轮(7)通过连接件(21)设于副活塞(5)的另一端,且手动转轮(7)能够相对于副活塞(5)旋转;
主活塞下杆(4)的下部设有外螺纹,手动转轮(7)的中轴处设有螺纹通孔,主活塞下杆(4)与手动转轮(7)能够实现螺纹连接,当手动转轮(7)转动时能够带动主活塞(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转轮(10)、主动齿轮(11)和电动机(12),齿轮转轮(10)与副活塞(5)同轴设置,该齿轮转轮(10)通过连接件(21)设于副活塞(5)的另一端,且齿轮转轮(10)能够相对于副活塞(5)旋转;
主活塞下杆(4)的下部设有外螺纹,齿轮转轮(10)的中轴处设有螺纹通孔,主活塞下杆(4)与齿轮转轮(10)能够实现螺纹连接;
电动机(12)的动力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1)同轴连接,主动齿轮(11)与齿轮转轮(10)啮合,电动机(12)能够带动主动齿轮(11)旋转,使得齿轮转轮(10)转动;
当齿轮转轮(10)转动时能够带动主活塞(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
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平台,其特征在于,主活塞上杆(3)位于气缸(1)外的一端固定有平台(13)。
5.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臂(14)和两个拉杆(15),
两个夹臂(14)的一端均铰接于气缸(1)顶端,且两个夹臂(14)镜像对称设置、且夹持面相对;
两个拉杆(15)的一端均与主活塞上杆(3)的另一端铰接、两个拉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夹臂(14)的臂身铰接,且夹臂(14)与拉杆(15)的铰接点靠近夹臂(14)的夹持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钳形夹具,其特征在于,夹臂(14)是弧形的。
7.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的杠杆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杠杆(16),
气缸(1)顶部的径向长度大于杠杆(16)的长度,杠杆(16)的一端铰接于气缸(1)顶部、杠杆(16)的另一端作为夹持端与气缸(1)顶部的上表面形成夹持面,主活塞上杆(3)的另一端与杠杆(16)的杆身铰接、且铰接点靠近杠杆(16)的夹持端。
CN201821747480.8U 2018-10-26 2018-10-26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24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7480.8U CN209324774U (zh) 2018-10-26 2018-10-26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7480.8U CN209324774U (zh) 2018-10-26 2018-10-26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4774U true CN209324774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748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24774U (zh) 2018-10-26 2018-10-26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4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644388A (en) Electric actuator
CN202243962U (zh) 一种船用锚机液控带式制动器
CN210232770U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钣金件的切割夹具
CN209324774U (zh) 双杆气缸助力伸缩装置及平台、钳形夹具和杠杆夹具
CN114227326B (zh) 一种航空航天用螺栓加工用工装治具
CN109877821A (zh) 一种可调节搬量的物料机器人
CN207014231U (zh) 一种用于夹持机械零件的夹具装置
CN108015807A (zh) 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并联压缩弹簧式双作用平衡缸
KR20020079573A (ko) 전동식 액추에이터
US7980793B2 (en) Concentric clamping for drill spindles
CN209615508U (zh) 一种机械手抓取翻转装置
CN207771584U (zh) 一种打磨机床柔性夹紧装置
CN212169913U (zh) 气动防爆多关节联动的打磨设备
CN216230161U (zh) 一种石墨舟卡点冲压装置
CN207610851U (zh) 一种直线舵机加载试验装置
CN210189958U (zh) 一种切边装置的可调节夹紧机构
CN108582059A (zh) 一类杆和绳索联合驱动的操作手机构
CN209078328U (zh) 自动夹紧旋转机构
CN220178692U (zh) 一种可翻转的油压缸夹持治具
JP2002219625A (ja) 電動クランプ装置
CN212068562U (zh) 一种搅拌装置
CN220698946U (zh) 一种具备自锁功能的气动夹紧支撑结构
CN219529449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液压缸
CN215890989U (zh) 自锁式手自一体精密角度调节装置
CN111251127A (zh) 气动防爆多关节联动的打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