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0416U -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0416U
CN209320416U CN201821767905.1U CN201821767905U CN209320416U CN 209320416 U CN209320416 U CN 209320416U CN 201821767905 U CN201821767905 U CN 201821767905U CN 209320416 U CN209320416 U CN 209320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rrier
laminated film
food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79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新土
陈曦
郑伟
贾露
陈剑洪
刘跃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79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0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0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0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的膜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阻隔层、吸氧层和食品接触层。该复合薄膜通过设置阻隔层,阻隔层对外部的水汽、氧气、香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具有优异的阻隔效果;该复合薄膜通过设置吸氧层,吸氧层能够对氧气进行主动吸除,可以有效吸附包装袋内的残留氧气。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水汽和氧气阻隔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吸附包装袋内的残留氧气,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特别适用于对氧敏感的食品的包装,可有效减小添加剂的使用,而又可保证食品的品质,进而延长货架期。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氧气是引起食物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情况下,食品的腐败都是由于氧气的存在引起,因为氧气能使食物的成分氧化、霉变、香味降低、好氧菌增殖,因此如何阻隔氧气一直是食品包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食品包装广泛使用的阻隔氧气技术,主要是应用阻隔性包装薄膜以防止大气中的氧气通过包装薄膜进入袋中。但是,选用阻氧性最好的包装材料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包装效果。
为提高包装对食品的保护效果,人们还开发了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等技术,以减少包装袋中氧气的初始浓度。然而即使采用真空包装或者充气包装技术,仍会有2%-3%的氧气残留在包装之中。再者,有些食品包装不适合真空包装,也不合适脱氧剂包装或者充气包装等去氧包装技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食品包装阻隔氧气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能够适用更多食品包装,并能够有效防止氧气对食品造成危害的食品包装技术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所述复合薄膜的膜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阻隔层、吸氧层和食品接触层。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的厚度为10~15μm。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15~30μm。
进一步地,所述吸氧层厚度为12~30μm。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为消光尼龙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为二氧化硅蒸镀双向拉伸尼龙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吸氧层为具有吸氧效果的改性尼龙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食品接触层为改性的聚乙烯树脂薄膜或流延聚丙烯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所述阻隔层、所述吸氧层和所述食品接触层之间通过胶黏层粘接;所述胶黏层厚度为5μm。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层为水性丙烯酸胶黏剂层或双组分的聚氨酯胶黏剂层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膜层结构为表层、阻隔层、吸氧层和食品接触层;食品接触层为该复合薄膜的最内层,食品包装时直接与食品接触;表层为该复合薄膜的最外层,对复合薄膜内层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阻隔层位于吸氧层外侧,对外部水汽、氧气、香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有优异的阻隔效果,保证包装内的食品品质,且能够避免吸氧层受外部因素过多的影响而失效;吸氧层与食品接触层贴合,能够有效吸除包装内残留的氧气;此外,表层、阻隔层和吸氧层可为整个薄膜结构提供优异的力学强度,同时在必要时候可以进行印刷,特别是里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水汽和氧气阻隔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吸附包装袋内的残留氧气,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特别适用于对氧敏感的食品的包装,可有效减小添加剂的使用,而又可保证食品的品质,进而延长货架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表层20阻隔层30吸氧层
40食品接触层50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所述复合薄膜的膜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10、阻隔层20、吸氧层30和食品接触层40。
具体实施时,表层10、阻隔层20、吸氧层30和食品接触层40依次复合粘接;表层10为消光塑料薄膜,使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具有柔和、舒适、朦胧的视觉效果;阻隔层20为高阻隔性薄膜,使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对水汽、氧气、香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具有优异的阻隔;吸氧层30为吸氧塑料薄膜,使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对氧气能够进行主动吸除;食品接触层40为热封用食品级塑料薄膜,使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能。
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表层10可以选用BOPP消光膜、PVC消光膜、MATT消光尼龙膜等现有的消光塑料薄膜;阻隔层20可以选用PVDC涂覆薄膜、EVOH薄膜、MXD6尼龙薄膜、镀膜薄膜等现有的高阻隔性薄膜;吸氧层30可以选用LDPE吸氧薄膜、Oxbar牌号的吸氧薄膜、OS1000薄膜、吸氧型尼龙薄膜等现有的吸氧塑料薄膜;食品接触层40可以选用改性的聚乙烯树脂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等现有的热封用食品级塑料薄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膜层结构为表层、阻隔层、吸氧层和食品接触层;食品接触层为该复合薄膜的最内层,食品包装时直接与食品接触;表层为该复合薄膜的最外层,对复合薄膜内层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阻隔层位于吸氧层外侧,对外部水汽、氧气、香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有优异的阻隔效果,保证包装内的食品品质,且能够避免吸氧层受外部因素过多的影响而失效;吸氧层与食品接触层贴合,能够有效吸除包装内残留的氧气;此外,表层、阻隔层和吸氧层可为整个薄膜结构提供优异的力学强度,同时在必要时候可以进行印刷,特别是里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水汽和氧气阻隔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吸附包装袋内的残留氧气,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特别适用于对氧敏感的食品的包装,可有效减小添加剂的使用,而又可保证食品的品质,进而延长货架期。
优选地,所述表层10的厚度为10~15μm。
优选地,所述阻隔层20的厚度为15~30μm。
优选地,所述吸氧层30厚度为12~30μm。
优选地,所述表层10为消光尼龙薄膜;具体可选用市场上常用的消光尼龙料加工成薄膜或直接使用市场上的消光尼龙薄膜作为表层10。
优选地,所述阻隔层20为二氧化硅蒸镀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具体选用现有的二氧化硅蒸镀双向拉伸尼龙薄膜作为阻隔层20。
优选地,所述吸氧层30为具有吸氧效果的改性尼龙薄膜;具体可选用具有吸氧改性尼龙料加工成薄膜作为吸氧层30。
优选地,所述食品接触层40为改性的聚乙烯树脂薄膜或流延聚丙烯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表层10、所述阻隔层20、所述吸氧层30和所述食品接触层40之间通过胶黏层50粘接;所述胶黏层50厚度为5μm。
优选地,所述胶黏层50为水性丙烯酸胶黏剂层或双组分的聚氨酯胶黏剂层中的至少一种。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表层、阻隔层、吸氧层、食品接触层和胶黏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薄膜的膜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10)、阻隔层(20)、吸氧层(30)和食品接触层(40);表层(10)为消光塑料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0)的厚度为10~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20)的厚度为15~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层(30)厚度为12~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0)为消光尼龙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20)为二氧化硅蒸镀双向拉伸尼龙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层(30)为具有吸氧效果的改性尼龙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接触层(40)为改性的聚乙烯树脂薄膜或流延聚丙烯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0)、所述阻隔层(20)、所述吸氧层(30)和所述食品接触层(40)之间通过胶黏层(50)粘接;所述胶黏层(50)厚度为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50)为水性丙烯酸胶黏剂层或双组分的聚氨酯胶黏剂层中的至少一种。
CN201821767905.1U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Active CN209320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7905.1U CN209320416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7905.1U CN209320416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0416U true CN209320416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8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7905.1U Active CN209320416U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04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3732A (zh) * 2021-06-02 2021-09-10 安庆盛华纸质包装有限公司 淋膜纸杯生产用的多用途哑光淋膜纸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3732A (zh) * 2021-06-02 2021-09-10 安庆盛华纸质包装有限公司 淋膜纸杯生产用的多用途哑光淋膜纸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96291A (en) Heat resistant breathable films
KR890005278B1 (ko) 탈산소제 포장체
EP0265544B1 (en) Multi-layer highly moisture and gas permeable packaging film
US4935271A (en) Lettuce packaging film
CN209320416U (zh) 一种食品包装用高阻隔亚光复合薄膜
JPH02308852A (ja) 熱成形可能な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3507593B2 (ja) 保存性に優れた密封容器
JP2972341B2 (ja) 多層包装フィルム
PL347016A1 (en) Weldable laminated plastic film exhibiting anti-misting properties and incorporating a barrier impermeable to oxygen as well as packaging material incorporating such film
CN206125921U (zh) 一种饮用水的遮光包装结构
JP3246538B2 (ja) 蓋用パッキング
CN212149890U (zh) 高透背膜及具有该高透背膜的脱氧剂包装袋
US8025977B2 (en) Multilayer film
JPH0640464A (ja) 耐液通気性包装材料
JPH09239911A (ja) 多層ラミネートフイルム製蓋材
JP3246537B2 (ja) 蓋用パッキング
JP2006335446A (ja) シロップ入りフルーツ製品用包装材
JP5122357B2 (ja) 酸素検知剤包装体
JPH08258227A (ja) 酸素吸収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酸素吸収性容器
CN220476816U (zh) 一种卡片脱氧剂
US20190001633A1 (en) Pouch And Film For A Pouch
US5932305A (en) Composite sheet and sealed container
CN219133475U (zh) 一种耐强酸性复合调味品用包装袋层状结构
AU672776B2 (en) Hermetic seal for trayed product
CN208052754U (zh) 阻氧阻水复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