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6551U -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6551U
CN209316551U CN201820785515.0U CN201820785515U CN209316551U CN 209316551 U CN209316551 U CN 209316551U CN 201820785515 U CN201820785515 U CN 201820785515U CN 209316551 U CN209316551 U CN 209316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ble
skin
microneedle patch
micropin
cementitious mix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5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钢
张行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5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6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6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6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包括:可溶性基底和可溶性微针,以及用于将可溶性微针贴片黏附在皮肤表面,且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其中,可溶性基底包括面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皮肤的外表面;可溶性微针和粘性混合物均设于可溶性基底的内表面上。与已有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相比,粘性混合物代替的传统贴片中的粘性胶带,起到粘附作皮肤作用。用户长时间贴附可溶性微针贴片后,粘性混合物溶解于皮肤组织,无需摘除,有效的解决了因长时间贴服粘性胶带之后,摘除时的皮肤拉扯,疼痛等不良反应。使得用户的使用过程更加舒服,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背景技术
目前功能性化妆品作用于皮肤的方式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简单皮肤表层涂抹。由于皮肤角质层天然保护作用,传统的涂抹方式化试剂就相当于涂抹于玻璃表面上,很难保证化妆试剂有效物质充分吸收。外科美容常用微整注射技术等,常常伴随由于计量控制或操作不合适产生疼痛,使用范围局限性大,风险高等副作用多的缺点。
微针技术的出现,使得化妆品中有效活性物质的经皮传导和充分吸收成为可能。使用金属、固体有机高分子制备的固体或带孔微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作用原理对皮肤表面进行预处理产生微型通道,通过传统的涂抹方式将化妆品涂覆于皮肤表面达到有效物质对皮下组织有效吸收。但是此方法仍具有微小的固体、金属片段断裂及残留于皮肤内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克服传统涂抹化妆品及固体微针的缺点,随后出现了可溶性微针微针,纳米微针是将药物或有效活性物质本身固化形成微针结构,当微针体刺入皮肤后,可将微针体的化妆品有效成分溶解于皮下,可快速达到美容的作用。
现有微针贴片产品,在微针阵列部分的周围设有一圈(或多处)粘性胶布结构,起到在皮肤上的固定和粘附作用,而粘性胶布一般由防水性材质组成,所以起了阻隔层作用,使得可溶性微针贴片摘除之前,无法同时施用其他面膜或涂抹式化妆品;而且,传统的微针贴片,因为微针成分溶解在皮肤的时间过长,需要长时间(一般需要超过2小时以上的敷贴时间) 帖附在皮肤,导致使用不便利,在脆弱的皮肤表面比较容易造成皮肤干涩紧绷,不舒服感,摘除贴片时很容易引起皮肤拉扯,造成皮肤的红斑,疼痛的不良反应;现有的微针贴片,或其他贴片,四周都具有粘性胶带,而粘性胶带位置不设有微针,所以在进行给药时,具有粘性胶带的位置则无法给药,该部位无法吸收药物;粘性胶布位置无法给药;此外,现有的微针贴片在施用之前先把粘性胶带上的包装摘除,施用后还需将面部贴片摘除,使用方法麻烦,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溶性基底和可溶性微针阵列,以及用于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黏附在皮肤表面,且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其中,所述可溶性基底包括面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皮肤的外表面;所述可溶性微针阵列和所述粘性混合物均设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所述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700μm;所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为不大于500μm。优选地,所述微针的高度为100-300μm;所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微针的高度的两倍。优选地,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功能性药物层;所述功能性药物层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外表面贴合。优选地,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真空隔离膜;所述真空隔离膜包裹于所述功能性药物层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可溶性基底连接,以使所述功能性药物层处于所述隔离膜与所述可溶性基底间的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真空隔离膜包括膜体、设于所述膜体上的带有可拆卸膜的加样泄压孔;所述加样泄压孔用于在使用时去除或刺破所述可拆卸膜,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对内部真空泄压,并且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
优选地,所述真空隔离膜包括膜体、设于所述膜体上的加样泄压孔;以及,所述加样泄压孔上设有可拆卸塞,和设于所述可拆卸塞上的手持件;在使用时,通过手持件牵引所述可拆卸塞脱离所述加样泄压孔,以使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对内部真空泄压,并且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优选地,所述粘性混合物为凝胶类物质和/或油脂类物质。优选地,所述粘性混合物的张力范围为1-80dyn/cm;所述粘性混合物在25℃、剪切率为1S-1下所测得的粘度为100-800000cP。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通过在可溶性基底上设置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起到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粘附于皮肤上的作用,由于粘性混合物的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特性,即粘性混合物与皮肤接触时具有与皮肤的相容性和/或一定的降解性,实现了可溶性贴片中起到粘附作用的粘性混合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渗入皮肤,从而在用户进行长时间的贴附可溶性微针贴片时,粘性混合物溶解于皮肤组织中,使用户的使用过程更加舒服,避免了现有的微针贴片在皮肤表面容易造成皮肤干涩紧绷,摘除贴片时很容易引起皮肤拉扯,造成皮肤的红斑,疼痛的不良反应的问题;且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粘性混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透过性,粘性混合物位置可设置微针进行给药,且在可溶性微针贴片使用过程中,外部施用其他面膜或者其他涂抹式化妆品并使之无阻隔的直接进入皮肤组织内,为皮肤给药提供了更多的新途径,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粘性混合物设于可溶性基底周边且为圆圈线条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粘性混合物设于可溶性基底两端且为线条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粘性混合物设于可溶性基底两端且为不同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粘性混合物设于可溶性基底中间部分且与微针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时,使用一体化成型方法进行制备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时,使用分体化成型方法进行制备的喷嘴涂布法滴加粘性混合物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时,使用分体化成型方法进行制备,通过拉拽方式将粘性混合物制备成微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时,使用分体化成型方法进行制备,通过离心方式将粘性混合物制备成微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应用方法中外界施加压力使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微针刺入至皮肤内,以便于通过所述微针刺入皮肤产生微米通道,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中的成分导入至皮肤内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应用方法中通过外界施加压力使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微针刺入至皮肤内,在可溶性微针贴片的背离皮肤一侧的外表面涂覆或贴附功能性物质,以便于所述通过微针刺入所产生的微米通道,使所述功能性物质导入到皮肤内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真空隔离膜的加样泄压孔上设有可拆卸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真空隔离膜的加样泄压孔上设有可拆卸塞和手捏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可溶性微针贴片 1 真空隔离膜 15
基底 11 膜体 151
内表面 111 加样泄压孔 152
外表面 112 可拆卸膜 153
可溶性微针 12 可拆卸塞 154
粘性混合物 13 手持件 155
功能性药物层 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包括:可溶性基底和可溶性微针,以及用于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黏附在皮肤表面,且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其中,所述可溶性基底包括面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皮肤的外表面;所述可溶性微针和所述粘性混合物均设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所述内表面上。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生物降解指材料在生物体内或体外通过溶解、酶解、细胞吞噬等作用,在组织长入的过程中不断从体内排出,修复后的组织完全替代植入材料的位置,而材料在体内不存在残留的性质。
上述,可溶性基底为平面形态,包括上下两个面,一个为内表面,内表面直接接触皮肤或面向皮肤方向;另一个为外表面,是背离皮肤的一面。在所述可溶性基底的外表面,可进一步进行功能性药物、化妆品、面膜的涂覆,从而在进行可溶性微针贴片的使用过程中,使上述功能性药物、化妆品、面膜直接渗入到皮肤内,完成给药。
上述,可溶性基底和微针可采用相同材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从而实现基于不同的功能对于皮肤的给药。例如,只具有单一功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可采用可溶性基底和微针均为相同材质,包含有相同的功能性成分;或者,具有由于特殊使用功能,需要达到不同的缓释目的,从而微针和可溶性基底采用不同的材质和成分,包含有不同的功能性成分,实现首先刺入皮肤并被先行吸收的为可溶性基底成分,最后微针中的药物成分实现被皮肤的吸收。相应的,可溶性基底和微针的成分是否相同,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如果成分相同,则可进行一体化成型的制备过程;如果成分不同,则可进行可溶性基底、微针、粘性混合物的依次制备和组合。
上述,可溶性基底、微针均可采用可溶性成分,从而实现对于皮肤的快速给药和吸收。可溶性基底,微针的成分可以为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物质,其中可附带一定的活性药物和疫苗等功能性成分。
上述,可溶性基底、微针的成分可以为具有生物可相容性或生物可降解性性的特性的物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透明质酸及其盐、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聚合物、右旋糖苷、明胶、甘油、聚乙二醇、聚山梨醇酯、丙二醇、聚维酮、卡波姆、茄替胶、瓜尔胶、葡甘露聚糖、葡萄糖胺、达马树脂、凝乳酶酪蛋白、刺槐豆胶、微纤化纤维素、车前子胶、黄原胶、阿拉伯半乳聚糖、阿拉伯树胶、海藻酸、明胶、结冷胶、角叉菜胶、刺梧桐树胶、凝胶多糖、壳聚糖、几丁质、他拉胶、罗望子胶、黄蓍胶、红藻胶、果胶或支链淀粉。更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粘性组合物所含的粘性物质是纤维素聚合物,更优选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烷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烷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其中,优选羟乙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可起到更好的吸收作用。
此外,可溶性基底和微针也可以为聚酯、聚羟基烷酸酯(PHA)、聚(α- 羟基酸)、聚(β-羟基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戊酸酯)(PHBV)、聚(3- 羟基丙酸酯)(PHP)、聚(3-羟基己酸酯)(PHH)、聚(4-羟基酸)、聚(4-羟基丁酸酯)、聚(4-羟基戊酸酯)、聚(4-羟基己酸酯)、聚(酯酰胺)、聚已内酯、聚丙交酯、聚乙醇酸交酯、聚(丙交酯-共-乙醇酸交酯)(PLGA)、聚二噁烷酮、聚原酸酯、聚醚酯、聚酐聚(乙醇酸-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磷酸酯、聚磷酸酯氨基甲酸酯、聚(氨基酸)、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亚氨基碳酸酯)、聚(酪氨酸碳酸酯)、聚碳酸酯、聚(酪氨酸芳基酯)、聚亚烷基草酸酯、聚磷酸肌酸(polyphosphagens)、PHA-PEG(聚羟基烷酸酯-聚乙二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氨酯、硅酮、聚酯、聚烯烃、聚异丁烯与乙烯-α-烯烃的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和共聚物、乙烯卤化物聚合物和共聚物、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甲基醚、聚偏二卤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氟代烯、聚全氟烯、聚丙烯腈、聚乙烯基酮、聚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聚苯乙烯、聚乙烯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醇酸树脂、聚氧化亚甲基、聚酰亚胺、聚醚、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共-马来酸、壳聚糖、右旋糖苷、纤维素、肝素、透明质酸、藻酸酯、菊糖、淀粉或糖原,且优选为聚酯、PHA、聚(α-羟基酸)、聚(β-羟基酸)、PHBV、PHP、PHH、聚(4- 羟基酸)、聚(4-羟基丁酸酯)、聚(4-羟基戊酸酯)、聚(4-羟基己酸酯)、聚 (酯酰胺)、聚已内酯、聚丙交酯、聚乙醇酸交酯、PLGA、聚二噁烷酮、聚原酸酯、聚醚酯、聚酐、聚(乙醇酸-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磷酸酯、聚磷酸酯氨基甲酸酯、聚(氨基酸)、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亚氨基碳酸酯)、聚(酪氨酸碳酸酯)、聚碳酸酯、聚(酪氨酸芳基酯)、聚亚烷基草酸酯、聚磷酸肌酸、PHA-PEG、壳聚糖、右旋糖苷、纤维素、肝素、透明质酸、海藻酸、菊糖、淀粉或糖原。
上述,可溶性基底和微针中可附带加入活性药物成分或疫苗成分,其中,药物成分可以为化学药物、蛋白药物、肽药物、基因疗法用核酸分子和纳米颗粒等;在其功能性方面,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可溶性微针,可在可溶性基底、微针或粘性混合物中加入不同的功能性成分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性作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抗炎剂、镇痛剂、抗关节炎剂、抗痉挛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剂、神经镇静剂、抗焦虑剂、麻醉拮抗剂、抗帕金森症药、胆碱能激动剂、抗癌剂、抗血管生成剂、免疫抑制剂、抗病毒剂、抗生素剂、食欲减退剂、止痛剂、抗胆碱能剂、抗组胺剂、抗偏头痛剂、激素药、冠状动脉血管舒张剂、大脑血管舒张剂或外周血管舒张剂、避孕药、抗血栓剂、利尿剂、抗高血压剂、心血管病症治疗剂、美容成分(例如抗皱剂、皮肤防老化剂和皮肤增白剂)等。
上述,可溶性基底和微针中可附带加入蛋白/肽药物或维生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激素、激素类似物、酶、酶抑制剂、信号传导蛋白或其部分、抗体或其部分、单链抗体、结合性蛋白或其结合性结构域、抗原、粘附蛋白、结构蛋白、调控蛋白、毒蛋白、细胞因子、转录调控因子、凝血因子和疫苗,但并不限于此。更详细而言,蛋白/肽药物包括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干扰素α、干扰素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α和β、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EGF)、降钙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TNF)、托西班(atobisban)、布舍瑞林、西曲瑞克、地洛瑞林、去氨加压素、强啡肽 A(1-13)、依降钙素、依列多森(eleidosin)、依替巴肽、生长激素释放激素-11(GHRH-11)、戈那瑞林、戈舍瑞林、组氨瑞林、亮丙瑞林、赖氨酸加压素、奥曲肽、催产素、加压素、分泌素、辛卡利特、特利加压素、胸腺喷丁、胸腺肽a1、曲普瑞林、比伐卢定、卡贝缩宫素、环孢菌素、可西定(exedine)、兰瑞肽、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那法瑞林、甲状旁腺激素、普兰林肽、T20(恩夫韦肽)、胸腺法新和齐考诺肽等。
可加入的可溶性基底、微针和/或粘性混合物中的疫苗活性成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减毒疫苗、去活化疫苗、类病毒颗粒、纯化的次单位抗原、基因重组表现的抗原、合成胜肽、基因重组载体、基因疫苗、核酸疫苗、黏膜免疫、组合疫苗等疫苗。
上述,用于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黏附在皮肤表面,且具有可溶性和/ 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的位置,设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所述内表面上,可以为在内表面整体设有一个粘性混合物层,即为在内表面的面向皮肤的方向,存在一个粘性混合物层,起到对于皮肤的粘附和固定作用;也可以为设于可溶性基底内表面的多个位置,即在内表面设有多个粘性混合物,起到多点于皮肤上的粘附和固定作用。
粘性混合物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不同的壮壮,例如,条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柱形,金字塔形,多边形或与以上的结构为单体形成一定的图案化。
现有的微针贴片,或其他贴片,四周都具有粘性胶带,而粘性胶带位置不设有微针,所以在进行给药时,具有粘性胶带的位置则无法给药,该部位无法吸收药物,且粘性胶带具有一定的防水性,有隔离作用,从而外部施用功能性成分的药物、化妆品、护肤品、面膜等物质时,也无法渗入其中使皮肤吸收。而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可以为在内表面中,微针以外的位置设置粘性混合物,起到粘附和固定的作用,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从而在施用过程中,可进行同时于外部施用功能性成分,而不会影响进一步吸收;此外,也可以为微针设于粘性混合物层之上,在微针刺入皮肤后,粘性混合物同时起到粘附和固定作用,且由于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在施用过程中,可进行同时于外部施用功能性成分,而不会影响进一步吸收,且不会影响微针的导入和药物溶解吸收功能。
上述,粘性混合物可以为但不限于油脂类物质、凝胶类物质或者半固体状物质;其原料可以为但不限于: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十六酯,石蜡,大豆油,椰子油,瓜子油,牛油树脂,棕榈油,芝麻油,橄榄油,鳕鱼肝油,油酸,硬脂酸,辛基十二烷醇,辛基十二烷基肉豆蔻酸酯,硬脂醇,肉豆蔻醇,肉豆蔻酸异丙酯,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氢化蓖麻油,聚二甲基硅氧烷,辛酸状癸酸甘油三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油基聚乙二醇甘油酯等各种纯天然提取物;可以为高分子材料;此外,也可以包含有酸,增塑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稳定剂,消泡剂,无痛化剂,抗氧化剂,增粘剂,胶凝剂,软化剂,收敛剂,遮光剂,保湿剂,防腐剂,皮肤修复剂的混合物等功能性添加剂。
与已有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相比,粘性混合物代替的传统贴片中的粘性胶带,起到粘附作皮肤作用。用户长时间贴附可溶性微针贴片后,粘性混合物溶解于皮肤组织,无需摘除,有效的解决了因长时间贴服粘性胶带之后,摘除时的皮肤拉扯,疼痛等不良反应。使得用户的使用过程更加舒服,便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可溶性基底上设置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起到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粘附于皮肤上的作用,由于粘性混合物的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特性,即粘性混合物与皮肤接触时具有与皮肤的相容性和/或一定的降解性,实现了可溶性贴片中起到粘附作用的粘性混合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渗入皮肤,从而在用户进行长时间的贴附可溶性微针贴片时,粘性混合物与皮肤组织相溶解,使用户的使用过程更加舒服,避免了现有的微针贴片在皮肤表面容易造成皮肤干涩紧绷,摘除贴片时很容易引起皮肤拉扯,造成皮肤的红斑,疼痛的不良反应的问题;且可溶性微针贴片的粘性混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透过性,所以在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使用过程中,可在外部施用其他面膜或者其他涂抹式化妆品并使之无阻隔的直接进入皮肤组织内,为皮肤给药提供了更多的新途径,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优选地,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700μm;所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为不大于500μm。优选地,所述微针的高度为100-300μm;所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微针的高度的两倍。
上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不大于500μm,具体以微针的高度为衡量标准;优选的,微针高度大于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且固化后,微针高度不大于粘性混合物的两倍,即为小于等于粘性混合物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功能性药物层14;所述功能性药物层14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外表面贴合。
上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功能性药物层14。所述功能性药物层14 可以为针对于皮肤或其他部位的具有靶向性的功能性的外用物质。即可以通过微针技术实现外用皮肤给药的物质。
功能性药物可以为抗生素类、激素类、凝血类、祛痘类、消炎类等等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物质。
上述,功能性药物可以为干燥的固体状物质,也可以为液体类物质,还可以为半流动体形式存在。
通过微针对皮肤的刺入,从而使基底外的功能性药物可透过基底和粘性混合物向皮肤汇中渗入。
上述,功能性药物可以具有预热变性或溶解、融化的性质,即通过皮肤的体温使固体的功能性药物变成半流动体,从而加速向皮肤的渗透过程。
优选地,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真空隔离膜15;
所述真空隔离膜15包裹于所述功能性药物层14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可溶性基底连接,以使所述功能性药物层14处于所述隔离膜与所述可溶性基底间的腔体内。
上述,为了避免功能性药物由于与空气解除从而氧化、分解、变形,或者避免由于用户使用时通过手或其他物品触碰功能性药物造成污染,本申请提供一种真空隔离膜15,包裹于所述功能性药物层14的外表面,与可溶性基底连接后,形成一个腔体,使所述功能性药物设于该腔体内与外界空气隔绝,腔体内为真空状态。药物在真空腔体内保存,避免了药物在使用和运输、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提高了药物的保质期限,为药物的运输提供了方便。
此外,真空隔离膜15的颜色可以为透明颜色,也可以为深色,例如,深棕色、黑色、深蓝色等等,深色调的真空隔离膜15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阳光的照射,提高药物的保质期,避免由于长期阳光的照射造成药物的分解或变形,导致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功能性的实效;同时,采用深色的真空隔离膜15,可更方便于药物的运输,避免药物在长期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变质的情况。
上述,真空隔离膜15可以为明胶类物质、甘油类物质或者其混合物。
真空隔离膜15的制备方法可以为:称取一定质量的明胶、甘油和纯水作为真空隔离膜15的原料;其重量份数可以为:明胶5-25份;甘油5-30 份;纯水1-20份;优选的,可以为:明胶15-18份;甘油8-15份;纯水 5-8份。将甘油和纯水加入溶胶罐,搅拌加热至50-80℃,优选为60-65℃;加入适量明胶,搅拌20-30分钟,优选25分钟;真空脱泡即得到所述真空隔离膜15。
参考图12,优选地,所述真空隔离膜15包括膜体151、设于所述膜体 151上的带有可拆卸膜153的加样泄压孔152;
所述加样泄压孔152用于在使用时去除或刺破所述可拆卸膜153,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对内部真空泄压,并且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
上述,真空隔离膜15可使内部的真空腔体内的功能性药物与外界空气隔绝,其内部为真空状态。在使用时,由于内部为真空状态,由于压力原因对药物的渗透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本申请中,在所述真空隔离膜 15的外表面设有带有可拆卸膜153的加样泄压孔152,其中,加样泄压孔 152用于在进行可溶性微针贴片使用过程中,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以及对于内部真空环境的泄压,从而提高渗透速度。
真空隔离膜15内的功能性药物,可以为干燥固体,通过去除所述可拆卸膜153,从而进一步的加入液体使功能性药物溶解成为粘稠状他物体;或者,功能性药物在刺破可拆卸膜153后与空气解除,迅速潮解形成粘稠状物体;从而实现了在使用过程中提高药物的渗透速度。
参考图13,优选地,所述真空隔离膜15包括膜体151、设于所述膜体 151上的加样泄压孔152;以及,所述加样泄压孔152上设有可拆卸塞154,和设于所述可拆卸塞上的手持件155;
在使用时,通过手持件155牵引所述可拆卸塞154脱离所述加样泄压孔152,以使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对内部真空泄压,并且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
上述,加样泄压孔152上设有可拆卸塞154,且所述可拆卸塞154上设有手持件155。即为,手持件155与可拆卸塞154连接,所述手持件155用于方便于用户进行通过用手拿捏该手持件155,实现拆卸掉可拆卸塞154,从而暴露出真空隔离膜15的加样泄压孔152。
手持件155与可拆卸塞154连接,可以为一体化制作,即为手持件155 与可拆卸塞154为一体化的装置,也可以为分离的不同部分通过粘接或热压实现连接的。手持件155的材质可以与可拆卸塞154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手持件155的设置,方便于用户的操作,由于部分贴片的体积较小,比如眼部的贴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去除可拆卸塞154,由于体积较小导致不方便操作,存在一定误操作引起药物污染的可能,所以在本申请中,可通过拿捏手持件155直接去除可拆卸塞154,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此外,可拆卸塞154与膜体151连接可以为粘性粘接,或者在连接处设有方便的较薄的膜,从而可实现方便可拆卸塞154与膜体151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粘性混合物为凝胶类物质和/或油脂类物质。
上述,粘性混合物为具有粘性的润滑膏,其中,所述具有粘性的润滑膏可以为神经酰胺、牛油树脂、棕榈油、马油和椰子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粘性混合物的张力范围为1-80dyn/cm;
所述粘性混合物在25℃、剪切率为1S-1下所测得的粘度为 100-800000cP。
制备后的粘性混合物粘性于25℃、剪切率(shear rate)为1S-1下所测得的黏度较佳为100厘泊(centipoise,cP)至800000cP。优选的,粘度为1000cP至10000cP,可实现更好的粘附性,且提高牢固性,不会对用户在贴附过程中造成不适。过高的粘性混合体无法有效的涂抹在可溶性基底表面而且固化后无法有效的产生对皮肤的粘附性。
固化后的粘性混合物的表面张力范围为1至80dyn/cm。较佳为5至30 dyn/cm,可实现更好的粘附性且更好的保持稳定性,在起到固定和粘附作用的前提下,用户体验感更好,不会造成用户不适。超出以上表面张力范围无法有效的粘附在皮肤表面。
优选地,所述微针的水溶性大于或小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水溶性。
上述,在微针的水溶性小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水溶性的基础上,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微针贴片时,可溶性基底部分早于微针部分的溶解,使微针部分留在体内,并在皮肤内慢慢释放活性成分,且无需敷贴贴片很长时间。
此外,所述微针的水溶性大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水溶性。由此,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微针贴片刺入皮肤时,微针部分可将迅速溶解在皮肤容易与可溶性基底部分脱落,从而在皮肤内迅速释放活性成分。
此外,参考图6-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制备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采用狭缝式涂布法、刮涂式涂布法、喷嘴或喷墨涂布法、高压喷射法或静电纺丝法将将所述粘性混合物原料涂抹在所述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中的可溶性基底之上;固化所述可溶性基底上的粘性混合物原料,即得到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
优选地,所述“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包括:
准备微针模具;采用狭缝式涂布法,刮涂式涂布法,喷嘴或喷墨涂布法将微针可溶性基底混合原料配置的水溶液注入至所述微针模具内;对所述微针模具进行反复离心或高压喷射,以便于使所述微针可溶性基底混合原料的水溶液填充至所述微针模具内;固化所述微针模具内的所述微针可溶性基底混合原料,并从所述微针模具中取出,即得到所述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
上述,根据实际需要,微针和可溶性基底需要使用相同成分时,则可使用一体化成型方法进行制备,即为通过配置微针可溶性基底混合原料,并加入微针模具,并经过离心或高压,进而固化后,即得到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
上述,微针可溶性基底混合原料的水溶液浓度为10wt%至80wt%,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0wt%至60wt%,可实现更好的可溶性基底和微针粘度,更好的赋形,在保证使用用户的体验舒适的基础上,提高微针和可溶性基底的稳定性和强度,使更优的控制混合物的浓度范围,有利于制作出高强度的微针,以及完整的微针,可溶性基底结构。
优选地,所述“制备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包括:
基于可溶性基底原料,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所述可溶性基底;或者,采用狭缝式涂布法、刮涂式涂布法,喷嘴或喷墨涂布法将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填充至可溶性基底模具,固化后即得到所述可溶性基底;或者,在疏水性平板上采用狭缝式涂布法、刮涂式涂布法、喷嘴或喷墨涂布法将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涂覆所需的可溶性基底形态,并在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固化后,从疏水性平板上将固化的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分离,即得到所述可溶性基底;
通过喷嘴或喷墨涂布法,将微针原料滴加至所述可溶性基底之上,并通过对其进行离心、拉拽方式使所述滴加至所述可溶性基底之上的所述微针原料成为微针,即得到所述可溶性基底微针组合物。
上述,根据实际需要,微针和可溶性基底需要使用不同成分时,则可使用分体化成型方法进行制备,可进行微针与可溶性基底的分别制备。3D 打印机可根据计算机设计图样,进行不同形状的可溶性基底进行制备。而狭缝式涂布法、刮涂式涂布法,喷嘴或喷墨涂布法将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填充至可溶性基底模具,则更适应于批量生产,固化后,即得到成型品;此外,优选的,可以使用疏水性平板,在疏水性平板上采用狭缝式涂布法、刮涂式涂布法、喷嘴或喷墨涂布法将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涂覆所需的可溶性基底形态,并在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固化后,从疏水性平板上将固化的所述可溶性基底原料分离,即得到所述可溶性基底,使用此种方法更加有助于固化后的基底结构与平板分离,为制备过程提供了方便。
此外,参考图1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应用方法,包括:
将可溶性微针贴片贴附于皮肤表面,外界施加压力使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微针刺入至皮肤内,以便于通过所述微针刺入皮肤产生微米通道,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中的成分导入至皮肤内;或者,
将可溶性微针贴片贴附于皮肤表面,外界施加压力使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微针刺入至皮肤内,在可溶性微针贴片的背离皮肤一侧的外表面涂覆或贴附功能性物质,以便于所述通过微针刺入所产生的微米通道,使所述功能性物质导入到皮肤内。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和使用:
1、用40000Da玻尿酸制备40wt%的粘性溶液(溶剂为3次蒸馏水);准备60×60的微针陈列的PDMS(Polydimethylsiloxane)模具;用喷嘴涂抹方式涂抹40wt%玻尿酸至模具之上;
2、用4000rpm的转速,转5分钟;再用喷嘴涂抹方式涂抹40wt%玻尿酸至模具之上;再用4000rpm的转速,转5分钟,填充模具;用刀片刀刮式的方式,把模具铺平;在60℃,30torr的压力下固化6小时;用镊子微针贴片从模具当中卸下来;
3、用高温点胶机,在温度70℃的条件下,将把固体神经酰胺,融化的同时以条状形式涂抹在微针贴片周边;在室温下固化30分钟即可,即制得的玻尿酸微针贴片附带条状神经酰胺;
4、制备真空隔离膜15:
称取一定质量的明胶、甘油和纯水作为真空隔离膜15的原料;其重量份数为:明胶15份;甘油8份;纯水5份。将甘油和纯水加入溶胶罐,搅拌加热至60℃;加入适量明胶,搅拌25分钟;真空脱泡即得到所述真空隔离膜15,将所述真空隔离膜15与所述基底粘接,并加入如表1中的功能性药物混合物,通过加样泄压孔152抽真空,并通过可拆卸膜153封口,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和使用:
1、用36000Da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50wt%的粘性溶液(溶剂为3 次蒸馏水);在铝制方块的贴片上(长宽各10cm),用喷嘴涂抹方式涂抹50wt%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在60℃,30torr的压力下固化4小时;将固化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贴片从铝制方块的贴片上卸下;
2、用40000Da玻尿酸制备40wt%的粘性溶液(溶剂为3次蒸馏水),其包括2%(w/v)AA2G活性药物;用喷嘴涂抹方式,点滴包含AA2G的玻尿酸溶液至聚乙烯吡咯烷酮贴片(陈列个数6×6一共36个);与粘性包含AA2G的玻尿酸溶液触碰,用拉伸的方式诱导粘性玻尿酸液滴伸展至微针形态(拉伸的速度位5mm/min,拉伸时间为6秒);
3、通过吹风的方式固化粘性玻尿酸微针溶液(吹风固话时间15分钟);用喷嘴涂抹方式,以长宽各1mm大小,涂抹牛油树脂至微针贴片左右两侧;在室温下固化30分钟即可,得到包含AA2G玻尿酸贴片附带方块牛油树脂;
4、制备真空隔离膜15:
称取一定质量的明胶、甘油和纯水作为真空隔离膜15的原料;其重量份数为:明胶17份;甘油12份;纯水7份。将甘油和纯水加入溶胶罐,搅拌加热至62℃;加入适量明胶,搅拌25分钟;真空脱泡即得到所述真空隔离膜15,将所述真空隔离膜15与所述基底粘接,并加入如表1中的功能性药物混合物,通过加样泄压孔152抽真空,并通过可拆卸膜153封口,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和使用:
1、用40000Da玻尿酸制备40wt%的粘性溶液(溶剂为3次蒸馏水);准备60×60的陈列(陈列个数一共3600)的PDMS模具;用喷嘴涂抹方式涂抹40wt%玻尿酸至模具之上;用4000rpm的转速,转5分钟;
2、用喷嘴涂抹方式涂抹40wt%玻尿酸至模具之上;用4000rpm的转速,转5分钟,填充模具;用刀片刀刮式的方式,把模具铺平;在60℃,30torr 的压力下固化6小时;用镊子微针贴片从模具当中卸下来;
3、用高温点胶机,在温度70℃的条件下,将把固体神经酰胺,融化的同时以条状形式涂抹在微针贴片周边;在室温下固化30分钟即可,得到玻尿酸微针贴片附带条状神经酰胺;
4、制备真空隔离膜15:
称取一定质量的明胶、甘油和纯水作为真空隔离膜15的原料;其重量份数为:明胶18份;甘油15份;纯水8份。将甘油和纯水加入溶胶罐,搅拌加热至65℃;加入适量明胶,搅拌20分钟;真空脱泡即得到所述真空隔离膜15,将所述真空隔离膜15与所述基底粘接,并加入如表1中的功能性药物混合物,通过加样泄压孔152抽真空,并通过可拆卸膜153封口,即得。
表1实施例1-3,以及对比产品1-2的贴片特征
实验结果与讨论:
贴附方法:
1、将可溶性微针贴片贴附于眼袋部的皮肤表面,外界施加压力使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微针刺入至皮肤内,以便于通过所述微针刺入皮肤产生微米通道,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中的成分导入至眼部皮肤内;
2、贴附2个小时候,用手取下贴片或剩余物质。
实验材料:实施例1-3所制备得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以及市售的对比产品1和对比产品2;
实验结果与讨论:
1、通过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以及对比产品1-2的对比,用户在使用2个小时后,实施例1-3中样品已经溶解渗透,被用户皮肤吸收,只剩余少量残留物,而对比产品1-2的贴片,均需要手动撕除贴片,撕除后贴附位置出现红肿;
2、使用过程中,实施例1-3的所制备得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并无异常感受,贴片本身让皮肤感觉清凉;对比产品1-2的贴片在使用过程中,明显感觉贴附部位皮肤有被长时间拉伸的不舒适感觉;
综上,本申请中,实施例1-3所制备得到的可溶性微针贴片与对比产品 1和2相比,粘性混合物代替的传统贴片中的粘性胶带,起到粘附作皮肤作用。用户长时间贴附可溶性微针贴片后,粘性混合物溶解于皮肤组织,无需摘除,有效的解决了因长时间贴服粘性胶带之后,摘除时的皮肤拉扯,疼痛等不良反应。使得用户的使用过程更加舒服,便捷。

Claims (6)

1.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溶性基底和可溶性微针阵列,以及用于将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黏附在皮肤表面,且具有可溶性和/或生物可降解性的粘性混合物;其中,
所述可溶性基底包括面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皮肤的外表面;
所述可溶性微针阵列和所述粘性混合物均设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所述内表面上;
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功能性药物层;
所述功能性药物层与所述可溶性基底的外表面贴合;
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还包括真空隔离膜;
所述真空隔离膜包裹于所述功能性药物层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可溶性基底连接,以使所述功能性药物层处于所述隔离膜与所述可溶性基底间的腔体内;
所述粘性混合物为凝胶类物质或油脂类物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700μm;
所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为不大于5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高度为100-300μm;
所述粘性混合物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微针的高度的两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隔离膜包括膜体、设于所述膜体上的带有可拆卸膜的加样泄压孔;
所述加样泄压孔用于在使用时去除或刺破所述可拆卸膜,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对内部真空泄压,并且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隔离膜包括膜体、设于所述膜体上的加样泄压孔;以及,
所述加样泄压孔上设有可拆卸塞,和设于所述可拆卸塞上的手持件;
在使用时,通过手持件牵引所述可拆卸塞脱离所述加样泄压孔,以使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对内部真空泄压,并且通过所述加样泄压孔进行液体药物的添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混合物的张力范围为1-80dyn/cm;
所述粘性混合物在25℃、剪切率为1S-1下所测得的粘度为100-800000cP。
CN201820785515.0U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Active CN209316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5515.0U CN209316551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5515.0U CN209316551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6551U true CN209316551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5515.0U Active CN209316551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655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9095A (zh) * 2018-05-24 2018-08-10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2688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一种透皮给药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2799A1 (de) * 2020-08-28 2022-03-03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Mucosa-perforierung
DE102021130954A1 (de) 2021-11-25 2023-05-25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Orales Micronadel Patc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9095A (zh) * 2018-05-24 2018-08-10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2688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一种透皮给药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2799A1 (de) * 2020-08-28 2022-03-03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Mucosa-perforierung
DE102021130954A1 (de) 2021-11-25 2023-05-25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Orales Micronadel Pat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9095A (zh)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9316551U (zh) 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
KR101774342B1 (ko) 하이드로겔 마스크팩 조성물,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하이드로겔 마스크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213284B1 (en) Preparation for application to body surface and preparation holding sheet for application to body surface
KR101813735B1 (ko) 프로테오글리칸을 함유하는 마이크로니들 어레이
CN102238943A (zh) 能够控制多种药物释放的固体微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6134B (zh) 聚氨酯类成膜毛发护理聚合物的用途以及含有这些聚合物的药物制剂和贴剂
CN102238938A (zh) 制备固体微结构的方法和基于该方法制备的固体微结构
KR102038751B1 (ko) 복합 제형이 적용된 마이크로니들 어레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633137B1 (ko) 약물 전달을 위한 리포좀-마이크로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0927199A (en) Gel sheet and cosmetic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N110151736A (zh) 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6354A (zh) 一种聚丙烯酸酯柔曲性溶胀微针
CN110538136A (zh) 一种用于经皮递送难溶性药物的胶束复合凝胶微针的制备
KR20160128888A (ko) 트라넥삼산 약물 전달용 용해성 미세바늘 패치
CN113197814A (zh) 一种玻尿酸微针贴片制备方法
CN112515998A (zh) 一种采用干态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的美容护肤产品
CN104958257B (zh) 一种隐丹参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0823B (zh) 一种传递体复合自溶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00747A (ko) 트러블 개선 및 피부 재생을 위한 용해성 미세바늘 패치
CN116212215A (zh) 多层结构微针贴片及其制作方法
TWI794035B (zh) 抗皺組成物、抗皺微針貼片及其製法
CN216154488U (zh) 一种可溶微针湿膜包装体
KR102330270B1 (ko) 비타민 c 또는 그 유도체, 및 트라넥삼산를 포함하는, 변색이 억제된 마이크로니들
US20200297549A1 (en) Flexible hollow structure, adhesive tape, and functional adhesive she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