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5536U - 一种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5536U
CN209315536U CN201821610897.XU CN201821610897U CN209315536U CN 209315536 U CN209315536 U CN 209315536U CN 201821610897 U CN201821610897 U CN 201821610897U CN 209315536 U CN209315536 U CN 209315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rice cooker
heating member
interior pot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08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忠
甘嵩
冯祥远
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inod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inodo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inod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08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5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5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5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饭煲,包括:上盖、底加热件、内锅,底加热件位于内锅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饭锅,蒸饭锅可拆卸的安装在内锅的内部,蒸饭锅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蒸饭孔;内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内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水位线,蒸饭锅的底部位于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之间;内锅的外侧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侧面区域的侧加热件和/或上盖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上部区域的顶加热件。本实用新型方案解决了现有饭煲加热不均匀导致的容易出现粘锅或烧结的问题,且解决了现有饭煲无法制作含淀粉糖较低的米饭的问题,并解决了现有饭煲直接熬煮加热导致的米饭过干或过湿以及米饭口感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饭煲主要为设置内锅,在内锅的底部设置加热件,实现对米饭的熬煮加热,因其主要是针对米和水的混合直接加热熬煮,并通过对米饭的进一步加热来实现对米饭内的水分进一步的分离,主要是靠加热来蒸发米饭中的水分,进而保持米饭的不会过干或过湿,并保持米饭的口感;可见,现有饭煲对米和水的匹配量精度要求高,用户很难做到精确匹配米和水,且仅在内锅底部设置加热件,容易加热不均匀导致出现粘锅或烧结的问题。
现有饭煲大部分为米水混合在一起直接熬煮完成米饭的制作,在内锅内直接放置水和米混合在一起,开启加热即可实现对米饭的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米水混合使得米饭中的淀粉糖完全保存在米饭中,无法实现对淀粉糖的分离;且现有的饭煲在制作米饭的过程中,对米和水的匹配量精度要求很高,在熬煮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米汤和米饭的分离,容易导致米饭过干或过湿,无法实现蒸煮的效果,导致米饭容易出现口感差的问题,进一步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饭煲,主要解决现有饭煲加热不均匀导致的容易出现粘锅或烧结的问题,且解决现有饭煲无法制作含淀粉糖较低的米饭的问题,并解决现有饭煲直接熬煮加热导致的米饭过干或过湿以及米饭口感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饭煲,上盖、底加热件、内锅,底加热件位于内锅的下部,还包括蒸饭锅,蒸饭锅安装在内锅的内部,蒸饭锅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蒸饭孔;内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内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水位线,蒸饭锅的底部位于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之间;内锅的外侧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侧面区域的侧加热件和/或上盖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上部区域的顶加热件。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蒸饭锅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蒸饭支架,蒸饭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蒸饭孔。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蒸饭支架为平面结构或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蒸饭锅的上部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循环排气的排气孔。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侧加热件位于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之间且与蒸饭锅的底部位置对应设置。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底加热件、侧加热件、顶加热件相互之间可独立地对内锅的对应区域进行加热。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底加热件、侧加热件、顶加热件相互之间可组合地对内锅的对应区域同时进行加热。
前述的一种饭煲,所述底加热件、侧加热件或顶加热件为发热管或电磁加热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饭煲,主要在饭煲内设置内锅和蒸饭锅,在蒸饭锅的底部设置蒸饭孔来实现对米饭的制作,随着底加热件的持续加热使得内锅的水量逐渐下降,可使得米饭和米汤逐步分离,可制作出淀粉糖含量较低的米饭;解决了现有饭煲无法制作合淀粉糖较低的米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设置蒸饭锅、底加热件,且设置侧加热件和/或顶加热件,可实现对内锅多个区域的独立加热或组合加热,可实现对蒸煮后的米饭进行烘吸过程,米饭不会出现粘锅或烧结的问题,且米饭不会出现过干或过湿的问题,提升了米饭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在内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内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水位线,蒸饭锅的底部位于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之间,可实现对水量的控制来对应实现对米饭的熬煮、蒸煮、烘吸的控制过程来制作米饭,利用本饭煲方案制作出的米饭的淀粉糖含量更低,米饭的口感更佳。
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设置熬煮、蒸煮、烘吸的步骤来实现对米饭的制作过程,提升了米饭的饱满度和口感,制作的米饭不会出现过干或过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饭煲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的蒸饭锅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的蒸饭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2-内锅,201-第二水位线,202-第一水位线,3-蒸饭锅,31-蒸饭支架,301-蒸饭孔,302-排气孔,4-顶加热件,5-侧加热件,6-底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饭煲,如图1至图3构成所示,包括:上盖1、底加热件6、内锅2,底加热件6位于内锅2的下部用于加热内锅2的底部,还包括蒸饭锅3,蒸饭锅3可拆卸地安装在内锅2的内部,蒸饭锅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蒸饭孔301;内锅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202,内锅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水位线201,蒸饭锅3的底部位于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之间;内锅2的外侧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2侧面区域的侧加热件5和/或上盖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2上部区域的顶加热件4。
本方案包括上盖1、底加热件6、内锅2,如图1所示,饭煲还包括底壳,底壳的内部还包括内支架,内支架内设置内锅2,内锅2用于盛放水来蒸煮米饭,底加热件6可直接安装在内锅2的底部端面上,直接实现热传递的加热;底加热件6也可直接安装在内支架上,实现对内锅2的电磁感应加热;上盖1可旋转的安装在底壳的上部,上盖1可相对底壳旋转打开来实现取放内锅2,蒸饭锅3位于内锅2的内部,内锅2的上部外缘位置设置支撑蒸饭锅3的支撑部,蒸饭锅3对应的设置外缘限位部,使得蒸饭锅3可直接放置到内锅2的内部且可拆卸取放;侧加热件5可直接安装在内支架的内侧面上,顶加热件4可直接安装在上盖1的下端面上。
本方案通过设置内锅2和蒸饭锅3,蒸饭锅3可拆卸,蒸饭锅3用于放置大米,内锅2用于放置水,蒸饭锅3的底部设置蒸饭孔301,蒸饭孔301的直径小于普通大米的直径,可实现对米饭和米汤的分离,米饭在蒸饭锅3内,米汤在内锅2内,且米汤与米饭在分离的过程中带走了米饭中的部分淀粉糖,使得米饭中的淀粉糖含量更低。
通过在内锅2内设置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并确保蒸饭锅3的底部在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之间,可使用不同的大米量和水量的匹配来制作米饭,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且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可控制添加的水量在一定的水量,在满足水量覆盖大米的基础上可实现熬煮、蒸煮、烘吸的过程。
优选的,第二水位线201的水量减去第一水位线202的水量是平均大米量的1.5倍到2倍之间,该水量和大米量的匹配使得制作出的米饭口感更佳。
蒸饭锅3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蒸饭支架31,蒸饭支架31上设置有多个蒸饭孔301,蒸饭支架31相对蒸饭锅3可单独的拆卸,方便用户的清洗。
蒸饭支架31可为平面结构,大米放置在蒸饭支架31上;为了确保蒸煮面积更大,蒸饭支架31可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也可以为圆锥形结构,蒸煮效果更好。
蒸饭锅3的上部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循环排气的排气孔302,可使得内锅2内的蒸汽与蒸饭锅3内的蒸汽之间循环流动,有利于水蒸气的循环加热和温度的均匀分布,也可防止上盖1底面过多的积水,防止水滴落在上部的米饭上,防止米饭过湿的问题出现。
侧加热件5位于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之间且与蒸饭锅3的底部位置对应设置,可实现侧加热件5可对蒸饭锅3底部区域进行集中加热,米饭主要集中在蒸饭锅3的底部区域内,即可实现对米饭的集中烘吸加热,有利于对米饭内的水分进行蒸发和进一步的吸水,米饭饱满且不过湿,口感更好。
一种方式,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顶加热件4相互之间可独立地对内锅2的对应区域进行加热,为了更好地对米饭进行加热烘吸,可设置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顶加热件4相互之间独立的进行加热,形成对米饭各个方向上的熬煮或蒸煮或烘吸,使得米饭更饱满。
另一种方式,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顶加热件4相互之间可组合地对内锅2的对应区域同时进行加热;优选的,侧加热件5和顶加热件4可同步进行加热,实现对米饭的立体烘吸的加热效果。
本方案的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或顶加热件4为发热管或电磁加热盘,均可实现对内锅2的加热效果。
一种饭煲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的控制模块;饭煲的底壳内安装有电控板,电控板上设置有控制模块,电控板与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和顶加热件4分别电性连接,可分别实现加热控制,即为控制模块来控制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和顶加热件4启动加热实现对内锅2的加热;
控制步骤如下:
a.蒸饭锅3位于内锅2的内部,大米位于蒸饭锅3内,内锅2内的水量位于蒸饭锅3的底部以上且位于第二水位线201以下;
b.启动底加热件6,执行熬煮过程;
c.当熬煮后,内锅2内的水量位于蒸饭锅3的底部以下时,执行蒸煮过程;
d.当蒸煮后,内锅2内的水量位于第一水位线202以下时,启动侧加热件5和/或顶加热件4,执行烘吸过程;
e.当烘吸的时间T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烘吸结束,米饭制作完成。
控制模块预先设顶加热程序,加热程序包括熬煮加热程序、蒸煮加热程序、烘吸加程序,熬煮加热程序可根据内锅2内第二水位线201最大的水量来设定熬煮加热的时间阈值,当底加热件6的加热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则停止加热,熬煮加热的时间阈值内可使得内锅2内的水量位于蒸饭锅3的底部以下;此时对应地切换到蒸煮加热程序,蒸煮加热程序对应的预先设定标准加热时间阈值,当蒸煮加热程序的加热时间达到标准加热时间阈值时,蒸煮加热的标准加热时间阈值可使得内锅2内的水量位于第一水位线202以下;此时对应地切换到烘吸加热程序,可见通过对加热程序对应的加热时间的预先设定,可实现上述的步骤方法,实现对米饭的制作。
为了更准确的控制加热,还可设置水位检测件来用于检测内锅2内水位的高度,水位检测件可为电磁水位传感器,通过电磁感应来检测内锅2内的水位高度,根据水位高度并结合加热时间的预先设定,更准确的实现控制模块对加热程序的控制。
步骤a中,大米和水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匹配添加,添加的内锅2内的水量在蒸饭锅3的底部以上且在第二水位线201以下,可使得水量至少覆盖大米的一部分,使得在熬煮的过程中实现水沸腾而完全覆盖大米,即可充分的对大米进行熬煮。
步骤d中可同步关闭底加热件6,并启动侧加热件5和/或顶加热件4来对蒸饭锅3内的米饭进行烘吸过程,其中,可单独的开启侧加热件5,集中对蒸饭锅3的底部区域即为米饭集中的区域进行加热烘烤,可防止米饭过湿,内锅2内的温度集中在蒸饭锅3的底部区域外环区域内,在侧加热件5单独加热的烘吸过程中,米饭中的水蒸气一部分向上且一部分向下分别扩散蒸发,可把米饭中多余的水分烘烤出,同时在烘吸过程中也使得米饭更加饱满的吸收水分,保证了米饭的口感。
步骤d中也可开启顶加热件4,集中对蒸饭锅3的上部区域进行加热,蒸饭锅3内上部的米饭因蒸发到上盖1的水蒸汽的部分滴落导致上部的米饭也会容易出现过湿,顶加热件4对蒸饭锅3上去区域加热,在内锅2内形成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的温度差,这也使得内锅2内的水因底加热件6的停止加热而停止水分蒸发,顶加热件4的持续加热使得米饭中的部分水分沿米饭向下扩散形成烘吸过程,在烘吸过程中进一步地充分吸收水分,防止了米饭过湿或过干,提升了米饭的口感。
步骤d中也可开启顶加热件4和侧加热件5,集中对蒸饭锅3的上部区域和底部区域进行加热,因蒸饭锅3的底部区域更接近内锅2内的水,且内锅2内的水蒸发后直接作用在蒸饭锅3的底部区域,导致蒸饭锅3内下部的米饭一般过湿,而上部的米饭因蒸发到上盖1的水蒸汽的部分滴落导致上部的米饭也会容易出现过湿,同步开启顶加热件4和侧加热件5,形成对蒸饭锅3的立体加热,可形成对米饭的烘吸过程,直接上部的米饭和下部的米饭进行烘烤加热,可把米饭中多余的水分烘烤出,同时在烘吸过程中也使得米饭更加饱满的吸收水分,保证了米饭的口感。
步骤d,不仅限于底加热件6、顶加热件4或侧加热件5的独立开启进行加热,也可同步的组合进行加热,形成对内锅2的立体加热来实现对米饭的熬煮、蒸煮、烘吸的过程。
步骤e中,针对烘吸的加热过程,可预先在控制模块内设置预定的阈值,可根据制作米饭的不同的量来针对性的设定不同的加热时间阈值,当烘吸的时间T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烘吸过程结束,停止加热,米饭制作完成。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设置内锅2和蒸饭锅3来实现对米水的分离,米饭制作完成后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分离,米饭在蒸饭锅3内,米汤在内锅2内,可制作出含淀粉糖较低的米饭;通过设置底加热件6、侧加热件5、顶加热件4来实现对米饭的熬煮、蒸煮、烘吸的过程,实现对米饭口感度和饱满度的提升;通设置内锅2内的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并限定蒸饭锅3的底部在第一水位线202和第二水位线201之间来实现对米饭的熬煮、蒸煮与烘吸过程之间的切换控制过程,实现对米饭的充分加热和烘吸,使得米饭口感更好、用户体验效果更佳。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饭煲,包括:上盖、底加热件、内锅,底加热件位于内锅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饭锅,蒸饭锅安装在内锅的内部,蒸饭锅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蒸饭孔;
内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内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水位线,蒸饭锅的底部位于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之间;
内锅的外侧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侧面区域的侧加热件和/或上盖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上部区域的顶加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蒸饭锅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蒸饭支架,蒸饭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蒸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蒸饭支架为平面结构或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蒸饭锅的上部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循环排气的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侧加热件位于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之间且与蒸饭锅的底部位置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底加热件、侧加热件、顶加热件相互之间可独立地对内锅的对应区域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底加热件、侧加热件、顶加热件相互之间可组合地对内锅的对应区域同时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底加热件、侧加热件或顶加热件为发热管或电磁加热盘。
CN201821610897.X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饭煲 Active CN209315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897.XU CN209315536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897.XU CN209315536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5536U true CN209315536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0897.XU Active CN209315536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5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9919A (zh) 一种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181564A1 (en) Multifunctional Cooking Pot
KR101394013B1 (ko) 상부 커버 조립체 및 이를 갖춘 전기 밥솥
CN203802234U (zh) 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CN108244985A (zh) 一种蒸饭煲及蒸饭方法
CN103876609A (zh) 一种用于电饭煲内的多用型内胆
CN207640239U (zh) 一种快速加热式蒸汽烤箱
CN102283568A (zh) 自动米汤煲
CN105286491A (zh) 一种低温蒸烤式食品加热装置
CN209315536U (zh) 一种饭煲
CN207640114U (zh) 一种自动沥米的甑子电饭锅
CN201108323Y (zh) 高温蒸汽热风对流式电蒸炉
CN211533929U (zh)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
CN104523136A (zh) 一种定时自动下料蒸煮的早餐机
CN203314733U (zh) 蒸锅
CN105212681A (zh) 一种智能蒸饭锅
CN205031013U (zh) 一种智能蒸饭锅
CN209694983U (zh) 烤盘组件以及煎烤机
CN209047901U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N208709317U (zh) 烹饪器具
CN204245911U (zh) 一种防串味蒸锅
CN209421705U (zh) 一种双胆家用电饭煲
CN202801162U (zh) 一种益饭器
CN101543376A (zh) 微波炉用保湿锅
CN206651701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977, Jingliu Road,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Xi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77, Jingliu Road,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INODOD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