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8576U -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 Google Patents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8576U
CN209308576U CN201821307478.9U CN201821307478U CN209308576U CN 209308576 U CN209308576 U CN 209308576U CN 201821307478 U CN201821307478 U CN 201821307478U CN 209308576 U CN209308576 U CN 209308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casing assembly
shaft
damper set
torqu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74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业林
朱海辉
劳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ays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ays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ays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ays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74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8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8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8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特点是包括铰链杯、“U”型转轴、连动件、第一及第二两转轴、外壳组件、连接件、扭力弹簧、阻尼器及阻尼器套;连动件上设有驱动部,连动件右部设在外壳组件内,连动件的左部与铰链杯连接;连接件的右部设在外壳组件内,连接件的左部与铰链杯连接,扭力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U”型转轴上及外壳组件上;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移动,阻尼器套上设有靠板,驱动部带动阻尼器套移动,阻尼器插在阻尼器套中,阻尼器的活塞杆及左端面分别与靠板及扭力弹簧相抵靠。其具有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套快速安装在外壳组件中,装配方便,对不同尺寸的门铰链外壳组件可以用相同规格的油缸等优点。

Description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在门铰链中,油缸设在外壳组件中并可左右定向移动,根据不同的门铰链外壳组件放入不同的油缸。油缸的工艺制作要求高,加工工艺繁琐,门铰链外壳组件内部空间狭小,当油缸尺寸偏差时,油缸不能装在外壳组件中,装配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套快速安装在外壳组件中,装配方便,阻尼器套加工简便,对不同尺寸的门铰链外壳组件可以用相同规格的油缸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杯、“U”型转轴、连动件、第二转轴及外壳组件;其中,在所述连动件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有驱动部,连动件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内,连动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
连接件、第一转轴及扭力弹簧;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内,连接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另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或抵靠在U型转轴上,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组件上;以及
阻尼器及阻尼器套;所述阻尼器套设在外壳组件内的左部并能左右定向移动,在阻尼器套的右部设有靠板,所述驱动部带动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阻尼器插在阻尼器套中并能相对左右移动,阻尼器的活塞杆与阻尼器套的靠板相抵靠,阻尼器的左端面与扭力弹簧相抵靠从而使阻尼器缓冲闭合及复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阻尼器套的前后两侧设有挡块,所述驱动部与阻尼器套上对应的挡块配合从而带动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定位块,两所述定位块与外壳组件的顶部配合形成两滑槽;在所述阻尼器套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阻尼器套的底板上设有前后排布的两通孔,所述驱动部穿过对应的通孔从而带动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插设在外壳组件上且位于阻尼器套底部与阻尼器套的底端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的前后两外壁与外壳组件的前后两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的顶部与外壳组件的顶部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三转轴及外壳组件配合使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杯、“U”型转轴、连动件、第二转轴及外壳组件;其中,在所述连动件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有驱动部,连动件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内,连动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
连接件、第一转轴及扭力弹簧;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内,连接件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的另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或抵靠在U型转轴上,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组件上;以及
阻尼器及阻尼器套;所述阻尼器套设在外壳组件内的左部并能左右定向移动,在阻尼器套的右部设有靠板,所述驱动部带动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阻尼器插在阻尼器套中,阻尼器的右端面与阻尼器套的靠板相抵靠,阻尼器的活塞杆与扭力弹簧相抵靠从而使阻尼器缓冲闭合及复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阻尼器套的前后两侧设有挡块,所述驱动部与阻尼器套上对应的挡块配合从而带动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定位块,两所述定位块与外壳组件的顶部配合形成两滑槽;在所述阻尼器套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阻尼器套的底板上设有前后排布的两通孔,所述驱动部穿过对应的通孔从而带动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插设在外壳组件上且位于阻尼器套底部与阻尼器套的底端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的前后两外壁与外壳组件的前后两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的顶部与外壳组件的顶部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三转轴及外壳组件配合使阻尼器套在外壳组件内左右定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套快速安装在外壳组件中,装配方便,阻尼器套加工简便,对不同尺寸的门铰链外壳组件可以用相同规格的油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阻尼器套上设有挡块及滑块时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阻尼器套上设有挡块及滑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2中去除外壳组件的主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去除外壳组件的后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阻尼器套上设有通孔及具有第三转轴时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阻尼器套上设有通孔及具有第三转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D-D剖视图;
图13是图9中去除外壳组件的后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去除外壳组件的俯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阻尼器套上设有挡块及滑块时的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阻尼器套上设有挡块及滑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E-E剖视图;
图19是图17的F-F剖视图;
图20是图16中去除外壳组件的主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6中去除外壳组件的后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阻尼器套上设有通孔及具有第三转轴时的分解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阻尼器套上设有通孔及具有第三转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G-G剖视图;
图26是图24的H-H剖视图;
图27是图23中去除外壳组件的后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3中去除外壳组件的俯视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及“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4所示,其是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包括:
铰链杯1、“U”型转轴2、连动件10、第二转轴5及外壳组件9;其中,在所述连动件10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有驱动部101,连动件10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动件10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一轴2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
连接件3、第一转轴4及扭力弹簧6;其中,所述连接件3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接件3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另一轴2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6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扭力弹簧6的一端固定或抵靠在U型转轴2上,扭力弹簧6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组件9上;以及
阻尼器7及阻尼器套8;所述阻尼器套8设在外壳组件9内的左部并能左右定向移动,在阻尼器套8的右部设有靠板83,所述驱动部101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阻尼器7插在阻尼器套8中并能相对左右移动,阻尼器7的活塞杆71与阻尼器套8的靠板83相抵靠,阻尼器7的左端面与扭力弹簧6相抵靠从而使阻尼器7缓冲闭合及复位。
工作时,当门关闭时,铰链杯1带动连动件10向下转动,连动件10向下转动带动阻尼器套8向左定向移动,阻尼器7的活塞杆71与阻尼器套8的靠板83相抵靠,阻尼器7的右端面与扭力弹簧3相抵靠,阻尼器7起到了缓冲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挡块82,所述驱动部101与阻尼器套8上对应的挡块82配合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定位块91,两所述定位块91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配合形成两滑槽;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块81,所述滑块8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底板上设有前后排布的两通孔85,所述驱动部101穿过对应的通孔85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壁上设有向内弯折的凸块84,所述凸块84抵靠在阻尼器7的对应侧壁上,使阻尼器7工作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转轴11,所述第三转轴11插设在外壳组件9上且位于阻尼器套8底部与阻尼器套8的底端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外壁与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顶部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三转轴11及外壳组件9配合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15至图28所示,其是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包括:
铰链杯1、“U”型转轴2、连动件10、第二转轴5及外壳组件9;其中,在所述连动件10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有驱动部101,连动件10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动件10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一轴2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
连接件3、第一转轴4及扭力弹簧6;其中,所述连接件3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接件3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另一轴2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6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扭力弹簧6的一端固定或抵靠在U型转轴2上,扭力弹簧6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组件9上;以及
阻尼器7及阻尼器套8;所述阻尼器套8设在外壳组件9内的左部并能左右定向移动,在阻尼器套8的右部设有靠板83,所述驱动部101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阻尼器7插在阻尼器套8中,阻尼器7的右端面与阻尼器套8的靠板83相抵靠,阻尼器7的活塞杆71与扭力弹簧6相抵靠从而使阻尼器7缓冲闭合及复位。
工作时,当门关闭时,铰链杯1带动连动件10向下转动,连动件10向下转动带动阻尼器套8向左定向移动,阻尼器7的活塞杆71与扭力弹簧3相抵靠,阻尼器7的右端面与阻尼器套8的靠板83相抵靠,阻尼器7起到了缓冲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挡块82,所述驱动部101与阻尼器套8上对应的挡块82配合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定位块91,两所述定位块91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配合形成两滑槽;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块81,所述滑块8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底板上设有前后排布的两通孔85,所述驱动部101穿过对应的通孔85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壁上设有向内弯折的凸块84,所述凸块84抵靠在阻尼器7的对应侧壁上,使阻尼器7工作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转轴11,所述第三转轴11插设在外壳组件9上且位于阻尼器套8底部与阻尼器套8的底端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外壁与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顶部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三转轴11及外壳组件9配合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杯(1)、“U”型转轴(2)、连动件(10)、第二转轴(5)及外壳组件(9);其中,在所述连动件(10)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有驱动部(101),连动件(10)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动件(10)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一轴(2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
连接件(3)、第一转轴(4)及扭力弹簧(6);其中,所述连接件(3)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接件(3)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另一轴(2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6)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扭力弹簧(6)的一端固定或抵靠在U型转轴(2)上,扭力弹簧(6)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组件(9)上;以及
阻尼器(7)及阻尼器套(8);所述阻尼器套(8)设在外壳组件(9)内的左部并能左右定向移动,在阻尼器套(8)的右部设有靠板(83),所述驱动部(101)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阻尼器(7)插在阻尼器套(8)中并能相对左右移动,阻尼器(7)的活塞杆(71)与阻尼器套(8)的靠板(83)相抵靠,阻尼器(7)的左端面与扭力弹簧(6)相抵靠或从而使阻尼器(7)缓冲闭合及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挡块(82),所述驱动部(101)与阻尼器套(8)上对应的挡块(82)配合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定位块(91),两所述定位块(91)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配合形成两滑槽;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块(81),所述滑块(8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底板上设有前后排布的两通孔(85),所述驱动部(101)穿过对应的通孔(85)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转轴(11),所述第三转轴(11)插设在外壳组件(9)上且位于阻尼器套(8)底部与阻尼器套(8)的底端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外壁与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顶部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三转轴(11)及外壳组件(9)配合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6.一种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杯(1)、“U”型转轴(2)、连动件(10)、第二转轴(5)及外壳组件(9);其中,在所述连动件(10)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有驱动部(101),连动件(10)的右部通过第二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动件(10)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一轴(2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
连接件(3)、第一转轴(4)及扭力弹簧(6);其中,所述连接件(3)的右部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的设在外壳组件(9)内,连接件(3)的左部通过“U”型转轴(2)的另一轴(2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所述扭力弹簧(6)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扭力弹簧(6)的一端固定或抵靠在U型转轴(2)上,扭力弹簧(6)的另一端抵靠在外壳组件(9)上;以及阻尼器(7)及阻尼器套(8);所述阻尼器套(8)设在外壳组件(9)内的左部并能左右定向移动,在阻尼器套(8)的右部设有靠板(83),所述驱动部(101)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所述阻尼器(7)插在阻尼器套(8)中,阻尼器(7)的右端面与阻尼器套(8)的靠板(83)相抵靠,阻尼器(7)的活塞杆(71)与扭力弹簧(6)相抵靠从而使阻尼器(7)缓冲闭合及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挡块(82),所述驱动部(101)与阻尼器套(8)上对应的挡块(82)配合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定位块(91),两所述定位块(91)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配合形成两滑槽;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块(81),所述滑块(81)插设在对应的滑槽中从而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器套(8)的底板上设有前后排布的两通孔(85),所述驱动部(101)穿过对应的通孔(85)从而带动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转轴(11),所述第三转轴(11)插设在外壳组件(9)上且位于阻尼器套(8)底部与阻尼器套(8)的底端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前后两外壁与外壳组件(9)的前后两侧的内壁相抵靠,所述阻尼器套(8)的顶部与外壳组件(9)的顶部的内壁抵靠,所述第三转轴(11)及外壳组件(9)配合使阻尼器套(8)在外壳组件(9)内左右定向移动。
CN201821307478.9U 2018-08-11 2018-08-11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Active CN209308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7478.9U CN209308576U (zh) 2018-08-11 2018-08-11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7478.9U CN209308576U (zh) 2018-08-11 2018-08-11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8576U true CN209308576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6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7478.9U Active CN209308576U (zh) 2018-08-11 2018-08-11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85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9785A (zh) * 2018-08-11 2018-11-02 佛山市天斯五金有限公司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9785A (zh) * 2018-08-11 2018-11-02 佛山市天斯五金有限公司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CN108729785B (zh) * 2018-08-11 2023-09-26 佛山市天斯五金有限公司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3118B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WO2017148192A1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6668011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6917483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7048533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106761096B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US9080365B2 (en) Appliance lid hinge assembly
CN207660429U (zh) 带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KR101603462B1 (ko) 가구용 힌지
US11248406B2 (en) Flap fitting for a piece of furniture, side wall of a body of a piece of furniture and piece of furniture comprising a side wall
JP2013500410A (ja) ヒンジを備えた旋回可能に支承されたドア
CN106761095B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9308576U (zh)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JP2016527423A (ja) 家具の扉を開放および支持するための改良型ガイド装置
CN206666870U (zh) 一种阻尼器及其洗衣机
US20220018174A1 (en) Furniture hinge for upward-opening cabinet doors
CN208456352U (zh) 门铰链用的缓冲组件
CN107288457B (zh) 大角度门铰链
CN108729785A (zh)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ITUB20159274A1 (it) Cerniera a perno unico perfezionata e metodo di funzionamento di tale cerniera
CN205558594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7999152U (zh) 门铰链
CN206957432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206917472U (zh) 大角度门铰链
CN207999153U (zh) 大角度门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