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5844U -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5844U
CN209305844U CN201821506910.7U CN201821506910U CN209305844U CN 209305844 U CN209305844 U CN 209305844U CN 201821506910 U CN201821506910 U CN 201821506910U CN 209305844 U CN209305844 U CN 209305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spray head
support plate
unmanned plane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69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之洪
李奔
夏烨
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5069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5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5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5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设有出药口的药箱;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和多个旋翼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下部设有减震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机身支脚;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杆、多组喷头以及喷淋管路,所述喷淋杆竖直活动式安装在旋翼组件下端,所述喷淋杆的下端设有喷头;所述喷淋管路由药箱的出药口沿机身分布至喷头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且油电混动能够延长飞行时长,提高喷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植保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背景技术
植保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直升机、多轴飞行器)、导航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中国作为农业大国,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致死率约20%。农药残留和污染造成的病死人数至今尚无官方统计,想必更是一个惊人数字。
植保无人机目前也在逐渐扩大范围使用,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多旋翼农用植保机在田头地埂就能升起降落,从几米低空飞行可在视距范围内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矮的农植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2)速度快,效率高:农田病虫来势非常凶猛,有时人工喷洒效率不够,大面积灾害来时无法扑灭,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植保无人机基本每分钟可喷洒约1-2亩,每次装药可以喷洒10-25分钟,每次起降约可喷洒约15-50亩农田,是目前传统的人工喷洒速度的百倍,完全有可能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作业。(3)环保效果好省水,省药,减少污染:飞机作业省药30%,省水90%,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及土壤、水源污染问题,喷洒农药用量少,环保效果好。(4)操作安全:采取手动遥控作业,人员与植保机距离较远,发生操作故障或紧急情况时也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现有的植保无人机的喷淋组件设计不合理,占用的空间较大,且喷头的布局不合理,无法充分利用旋翼转动产生的气流,会增大能耗,且造成喷淋不够彻底,影响最终的喷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设有出药口的药箱;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和多个旋翼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下部设有减震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机身支脚;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杆、多组喷头以及喷淋管路,所述喷淋杆竖直活动式安装在旋翼组件下端,所述喷淋杆的下端设有喷头;所述喷淋管路由药箱的出药口沿机身分布至喷头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喷洒农药,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机身中部,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药箱,并通过无人机顶盖罩住油箱和药箱,实现对内部元器件的保护。所述第一支撑板大致呈圆形,所述第二支撑板也呈大致相近或者相同的形状,使得二者能够相互匹配,便于二者之间的紧固。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架空层用于设置控制模组,如主板PCB模组、液位检测模组、飞控PCB模组、红外定高PCB模组、红外PCB模组、云台转接PCB模组、图传PCB模组等。其中主板PCB模组起综合控制调控的作用,主要针对驱动的调控,如发动机、发电机、旋翼驱动电机等。液位检测模组主要利用液位差测定剩余油量,从而更加安全、稳定的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所述飞控PCB模组用于稳定无人机飞行姿态,并能控制无人机自主或半自主飞行;其中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的各个模组分别与主板PCB模组电连接,实现无人机的各种操作。
所述红外定高PCB模组主要利用红外测定无人机飞行的高度,从而控制药液喷洒的量。所述红外PCB模组主要用于无人机的测距,实现无人机的避障功能。所述云台转接PCB模组主要用于实现无人机与操作端遥控器之间的通讯连接,从而实现用户的各项操作。所述无人机机身的前侧设有云台组件,能够拍摄实时画面,并通过图传PCB模组将画面传输至用户端,便于用户实时查看药物喷洒的状态和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架空层,将多个控制模组设置在其中,既保证了多个元器件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又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从而减小了整机的体积,且整体飞行更加稳定。由于控制模块为整个无人机的中心区域,对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架空层的设置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保护空间,避免了控制模块暴露在外而遭到损坏。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口”字型的围壳,一方面起到保护内部控制模块的作用,另外围壳上设有四个用于设置旋翼臂的圆孔,起到稳定旋翼臂的作用。
由于发电机和发动机的运转会导致无人机震动,震动幅度过大会影响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因此,需要设置减震组件。
所述机身支脚主要用于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时能够平稳的置于水平地面上,机身支脚上会设置多圈防滑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油电混动型无人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组件和发电机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通过油箱供油,驱动发电机组件发电,实现无人机的整体供能,因此最终采用的是电能的输送,更加便于控制。
所述发动机组件和发电机组件都为震动较大的元器件,因此将其设置在机身的下半部分,且通过减震组件减震作用,使得震动幅度减小,避免震动过大影响飞行的稳定性。所述发动机组件和发电机组件紧凑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缸燃油发动机增强动力,所述发电机设置在发动机的上侧,连接发动机的转轴上,驱动发电机运转。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还设有消声器组件,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淋组件包括两根竖直设置在旋翼组件上的喷淋杆,能够减少无人机的体积,而喷淋的管路可以沿旋翼臂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装置将喷淋杆进行固定,且能够充分利用旋翼旋转产生的气流,保证喷淋充分。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凑的设置,将无人机机身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为药箱和油箱,由于药箱和油箱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会产生摇晃,因此需要远离发动机和发电机,保证飞行更加稳定。而机身的中层也是无人机控制的核心区域,包括旋翼组件及控制模块,为主要的电器元件的分布区域,因此既要避免药箱或油箱可能产生漏油或漏药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又要减小发动机组件和发电机组件震动可能影响元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将其设置在中部,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在机身上还设有药液泵出装置,可利用远端遥控进行控制,调整喷药量。而发动机组件和发电机组件一方面重量较重,且震动较大,设置在上层或中层都会影响到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且需要更为复杂的震动组件才能避免对其他电器元件产生影响,因此将其设置在最下层,且通过减震组件与机身中层实现连接,从而延长了震距,减小了震动的影响范围,保证了整机的飞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为单口喷头或双口喷头。
根据所需喷淋的量和喷淋的区域范围,可以选择性的设置单口喷头或者双口喷头,实现不同的喷淋范围和喷淋的药量。
进一步的,所述双口喷头包括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所述第一喷口垂直于喷淋杆,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35°~55°。
为了实现更加均匀的喷洒效果,减少喷头的数量,减轻喷淋组件的重量,所述双口喷头包括两个喷口,两个喷口之间呈一定的夹角,使得喷洒范围更加全面。所述第一喷口垂直于喷淋杆,主要针对无人机飞过的喷头下方区域范围的药液喷洒,而第二喷口的设置主要起到药液补偿作用,避免喷头的侧方区域有部分地方没有喷洒到位,从而提高喷洒效果。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35°~55°,通过多个喷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喷洒的全面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臂、设置在旋翼臂远端的驱动电机,以及设有利用电机驱动转动的旋桨;还包括设于旋翼臂远端,用于保护和固定驱动电机的电机固定组件,所述电机固定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架和电机固定架底罩,所述喷淋杆安装在电机固定架底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与旋翼臂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以及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圆形托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圆形托架上,圆形托架的外侧面还设有信号灯导光件;所述圆形托架下侧依次固定有调速PCB板散热块、用于驱动电机转动速度调节的调速PCB板以及电机固定架底罩。
由于电机工作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因此为了保证电机的稳固,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电机固定组件,所述电机固定组件安装在旋翼臂的远端,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与旋翼臂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以及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圆形托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圆形托架上,圆形托架的外侧面还设有信号灯导光件。
所述圆形托架下侧依次固定有调速PCB板散热块、用于驱动电机转动速度调节的调速PCB板以及电机固定架底罩。所述调速PCB板散热块为多孔状结构,所述电机固定架底罩与圆形托架固定,内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PCB板散热块和调速PCB板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所述电机固定架底罩同样设置多个散热孔,一方面保证了调速PCB板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圆形托架上,另一方面电机固定架底罩的多孔设置,保证了内部散热。
本实用新型将喷淋杆固定在电机固定架底罩上,既节约了安装空间,又不会影响到驱动电机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杆与电机固定底罩铰接,且喷淋杆的长度小于旋翼臂的长度,所述喷头距离旋桨的垂直距离为35~5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淋杆为折叠式的,折叠方向为沿着旋翼臂,朝向机身方向,由于旋翼臂本身也是可折叠的,因此喷淋杆也不会额外占用无人机的空间,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药液喷淋根据无人机旋翼的产生向下的风流实现充分的喷洒,而所述喷淋杆与旋翼组件之间的高度差太大会使得旋翼旋转产生向下的力度太小,可能造成喷洒不均匀,而喷淋杆与旋翼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太近,可能导致靠近旋桨的区域气流紊乱,使得药液利用不够充分,因此优选的,所述喷淋杆与旋翼组件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为35~55cm,使得喷头喷洒出来的药液能够充分利用旋桨转动产生的气流,实现充分的喷洒。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与喷淋植株之间的高度差H为2~3m。
为了保证喷淋更加充分,且使得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配合喷头喷出的力度能够保证喷淋充分,所述喷头与喷淋植株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会使得气流力度不足,无法保证药液充分覆盖在植株表面,而二者的距离太近,可能由于靠近驱动电机的区域气流太强使得药液扩散至太大范围,降低了所需喷洒区域的药量,可能达不到要求的药效。因此,经过多次测试,证实所述喷头与喷淋植株之间的高度差H为2~3m时,驱动电机带动旋桨转动产生的气流能够将喷淋区域内的植株的叶子反翻动起来,且有一股较强的向下的气流,在植株叶子反动过程中实现喷洒,使得喷洒更加的均匀和充分。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喷淋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喷头与喷淋植物之间的所述喷头向斜下方喷洒,其中倾斜角度α符合公式:cosα≤H/(√(H^2+(0.5L)^2))。
为了保证喷洒完全,保证无人机飞过的区域药液能够全部覆盖,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喷头喷洒方向以喷头为中心,呈斜下方扩散状,其中扩散角度α符合公式:cosα≤H/(√(H^2+(0.5L)^2))。
由于喷头与喷淋植株之间的高度差H和喷淋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是固定的,以喷头为定点,以H和L为直角边,则斜边的长度为C=√(H^2+(0.5L)^2),根据余弦定理,其中H和C构成的角度cosβ= H/(√(H^2+(0.5L)^2)),为了使得斜边的长度更长,即水平的宽度更宽,cosα的值就要小于等于cosβ的值。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8~1.2m,所述旋桨的长度为580~650mm。
为了保证充分的喷淋,所述喷头之间的距离限定在0.8~1.2m之间,因此,只需要在前侧两个旋翼组件下各设置一个喷头即可实现该区域内的完全喷洒。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完全喷洒还需要依靠旋桨转动产生向下的气流,因此旋桨的长度也决定了该气流能够覆盖的区域,本实用新型选择所述旋桨的长度为0.55m~0.65m,使得机身旋桨转动时,中间间隔的区域也能够完全覆盖,保证了喷淋的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杆上还设有与喷淋管路连接的输药端口,所述输药端口设置在喷头上端,且小于喷淋杆长度的1/3处的喷淋杆下端处。
所述喷淋杆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将输药端口设置在喷淋杆上靠近喷头处而不是设置在喷淋杆内部,一方面避免漏液对喷淋杆造成腐蚀,同时便于装置的清洗,避免药液残留,另一方面,避免喷淋杆折叠造成喷淋管路的损坏。所述输药端口设有横向的短杆,所述短杆中空,与喷头连通,实现药液的输送和喷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且油电混动能够延长飞行时长,提高喷淋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喷淋杆为可折叠时喷淋杆,结合机身的形状,将喷淋杆的两端向后折叠,所述旋翼同样能够折叠,使得整体形成半封闭式的围栏结构,便于携带和收纳,且尽量的节约了占用空间。
(3)本实用新型根据旋桨产生的风力和紊流效果实现喷淋杆中部位置对应的植物区域也能够有药液的分布,减少了喷头的设置,减少了喷头数量,同时还能够降低药液的使用量,提高喷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展开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整体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板上控制模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种喷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口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翼组件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翼组件又一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单口喷头无人机展开后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口喷头无人机展开后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喷头的喷淋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包括第一支撑板11,结合图2所示,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11支撑的油箱2和设有出药口31的药箱3;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12和多个旋翼组件4,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下部设有减震组件6、驱动组件7以及机身支脚13;所述喷淋组件8包括喷淋杆81、多组喷头82以及喷淋管路83,所述喷淋杆81竖直活动式安装在旋翼组件4下端,所述喷淋杆81的下端设有喷头82;所述喷淋管路83由药箱3的出药口31沿机身1分布至喷头82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喷洒农药,所述第一支撑板11设置在机身1中部,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11支撑的油箱2和药箱3,并通过无人机顶盖罩住油箱2和药箱3,实现对内部元器件的保护。所述第一支撑板11大致呈圆形,所述第二支撑板12也呈大致相近或者相同的形状,使得二者能够相互匹配,便于二者之间的紧固。
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架空层用于设置控制模组5,结合图3所示,如主板PCB模组51、液位检测模组52、飞控PCB模组53、红外定高PCB模组54、红外PCB模组、云台转接PCB模组55、图传PCB模组56等。其中主板PCB模组51起综合控制调控的作用,主要针对驱动的调控,如发动机、发电机、旋翼驱动电机等。液位检测模组52主要利用液位差测定剩余油量,从而更加安全、稳定的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所述飞控PCB模组53用于稳定无人机飞行姿态,并能控制无人机自主或半自主飞行;其中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上的各个模组分别与主板PCB模组51电连接,实现无人机的各种操作。
所述红外定高PCB模组54主要利用红外测定无人机飞行的高度,从而控制药液喷洒的量。所述红外PCB模组主要用于无人机的测距,实现无人机的避障功能。所述云台转接PCB模组55主要用于实现无人机与操作端遥控器之间的通讯连接,从而实现用户的各项操作。所述无人机机身1的前侧设有云台组件,能够拍摄实时画面,并通过图传PCB模组56将画面传输至用户端,便于用户实时查看药物喷洒的状态和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架空层,将多个控制模组5设置在其中,既保证了多个元器件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又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从而减小了整机的体积,且整体飞行更加稳定。由于控制模块为整个无人机的中心区域,对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架空层的设置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保护空间,避免了控制模块暴露在外而遭到损坏。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还设有“口”字型的围壳14,一方面起到保护内部控制模块的作用,另外围壳14上设有四个用于设置旋翼组件的圆孔,起到稳定旋翼组件的作用。
由于发电机和发动机的运转会导致无人机震动,震动幅度过大会影响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因此,需要设置减震组件6。
所述机身支脚13主要用于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时能够平稳的置于水平地面上,机身支脚13上会设置多圈防滑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油电混动型无人机,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发动机组件71和发电机组件72,所述发动机组件71通过油箱2供油,驱动发电机组件72发电,实现无人机的整体供能,因此最终采用的是电能的输送,更加便于控制。
所述发动机组件71和发电机组件72都为震动较大的元器件,因此将其设置在机身1的下半部分,且通过减震组件6减震作用,使得震动幅度减小,避免震动过大影响飞行的稳定性。所述发动机组件71和发电机组件72紧凑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缸燃油发动机增强动力,所述发电机设置在发动机的上侧,连接发动机的转轴上,驱动发电机运转。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还设有消声器组件,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淋组件8包括两根竖直设置在旋翼组件4上的喷淋杆81,能够减少无人机的体积,而喷淋的管路可以沿旋翼的臂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装置将喷淋杆81进行固定,且能够充分利用旋翼旋转产生的气流,保证喷淋充分。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凑的设置,将无人机机身1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为药箱3和油箱2,由于药箱3和油箱2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会产生摇晃,因此需要远离发动机和发电机,保证飞行更加稳定。而机身1的中层也是无人机控制的核心区域,包括旋翼组件4及控制模块,为主要的电器元件的分布区域,因此既要避免药箱3或油箱2可能产生漏油或漏药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又要减小发动机组件71和发电机组件72震动可能影响元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将其设置在中部,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在机身1上还设有药液泵出装置,可利用远端遥控进行控制,调整喷药量。而发动机组件71和发电机组件72一方面重量较重,且震动较大,设置在上层或中层都会影响到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且需要更为复杂的震动组件才能避免对其他电器元件产生影响,因此将其设置在最下层,且通过减震组件6与机身1中层实现连接,从而延长了震距,减小了震动的影响范围,保证了整机的飞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喷头82为单口喷头或双口喷头。
根据所需喷淋的量和喷淋的区域范围,可以选择性的设置单口喷头82或者双口喷头82,实现不同的喷淋范围和喷淋的药量。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双口喷头包括第一喷口821和第二喷口822,所述第一喷口垂直于喷淋杆81,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35°~55°。
为了实现更加均匀的喷洒效果,减少喷头82的数量,减轻喷淋组件8的重量,所述双口喷头82包括两个喷口,两个喷口之间呈一定的夹角,使得喷洒范围更加全面。所述第一喷口821垂直于喷淋杆81,主要针对无人机飞过的喷头82下方区域范围的药液喷洒,而第二喷口822的设置主要起到药液补偿作用,避免喷头82的侧方区域有部分地方没有喷洒到位,从而提高喷洒效果。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40°~50°,通过多个喷头82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喷洒的全面覆盖。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旋翼组件4包括旋翼臂41、设置在旋翼臂41远端的驱动电机42,以及设有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旋桨43;还包括设于旋翼臂41远端,用于保护和固定驱动电机42的电机固定组件,所述电机固定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架441和电机固定架底罩442,所述喷淋杆81安装在电机固定架底罩442上。
进一步的,结合图7所示,所述电机固定架441包括与旋翼臂41固定连接的固定杆4411以及与固定杆4411固定连接的圆形托架4412,所述驱动电机42固定在圆形托架4412上,圆形托架4412的外侧面还设有信号灯导光件10;所述圆形托架4412下侧依次固定有调速PCB板散热块20、用于驱动电机42转动速度调节的调速PCB板30以及电机固定架底罩442。
本实用新型将喷淋杆81固定在电机固定架底罩442上,既节约了安装空间,又不会影响到驱动电机42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杆81与电机固定架底罩442铰接,如图8所示,所述喷淋杆81的长度L1小于旋翼臂41的长度L2,结合图9所示,所述喷头82距离旋桨43的垂直距离h为35~55cm。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喷头与喷淋植株之间的高度差H为2~3m;两根所述喷淋杆8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喷头82与喷淋植物之间的所述喷头82向斜下方喷洒,其中倾斜角度α符合公式:cosα≤H/(√(H^2+(0.5L)^2))。
为了保证喷洒完全,保证无人机飞过的区域药液能够全部覆盖,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喷头82喷洒方向以喷头82为中心,呈斜下方扩散状,其中扩散角度α符合公式:cosα≤H/(√(H^2+(0.5L)^2))。
由于喷头82与喷淋植株之间的高度差H和喷淋杆8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是固定的,以喷头82为定点,以H和L为直角边,则斜边的长度为C=√(H^2+(0.5L)^2),根据余弦定理,其中H和C构成的角度cosβ= H/(√(H^2+(0.5L)^2)),为了使得斜边的长度更长,即水平的宽度更宽,cosα的值就要小于等于cosβ的值。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8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8~1.2m,所述旋桨43的长度为580~650mm。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喷淋杆81上还设有与喷淋管路连接的输药端口811,所述输药端口设置在喷头82上端,且小于喷淋杆81长度的1/3处的喷淋杆81下端处。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设有出药口的药箱;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和多个旋翼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下部设有减震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机身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杆、多组喷头以及喷淋管路,所述喷淋杆竖直活动式安装在旋翼组件下端,所述喷淋杆的下端设有喷头;所述喷淋管路由药箱的出药口沿机身分布至喷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为单口喷头或双口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口喷头包括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所述第一喷口垂直于喷淋杆,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35°~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组件包括旋翼臂、设置在旋翼臂远端的驱动电机,以及设有利用电机驱动转动的旋桨;还包括设于旋翼臂远端,用于保护和固定驱动电机的电机固定组件,所述电机固定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架和电机固定架底罩,所述喷淋杆安装在电机固定架底罩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与旋翼臂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以及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圆形托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圆形托架上,圆形托架的外侧面还设有信号灯导光件;所述圆形托架下侧依次固定有调速PCB板散热块、用于驱动电机转动速度调节的调速PCB板以及电机固定架底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杆与电机固定底罩铰接,且喷淋杆的长度小于旋翼臂的长度,所述喷头距离旋桨的垂直距离为35~5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与喷淋植株之间的高度差H为2~3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喷淋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喷头与喷淋植物之间的所述喷头向斜下方喷洒,其中倾斜角度α符合公式:cosα≤H/(√(H^2+(0.5L)^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8~1.2m,所述旋桨的长度为580~6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杆上还设有与喷淋管路连接的输药端口,所述输药端口设置在喷头上端,且小于喷淋杆长度的1/3处的喷淋杆下端处。
CN201821506910.7U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Active CN209305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6910.7U CN209305844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6910.7U CN209305844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5844U true CN209305844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6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6910.7U Active CN209305844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58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3428A1 (pt) * 2020-06-02 2021-12-09 Xmobots Aeroespacial E Defesa Ltda Aeronave remotamente pilotada destinada a atividades de aerolevantamento e pulverização e sistema de aerolevantamento e pulverização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3428A1 (pt) * 2020-06-02 2021-12-09 Xmobots Aeroespacial E Defesa Ltda Aeronave remotamente pilotada destinada a atividades de aerolevantamento e pulverização e sistema de aerolevantamento e pulverização
US20230331406A1 (en) * 2020-06-02 2023-10-19 Xmobots Aeroespacial E Defesa Ltda 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suitable for aerial survey and spraying activities,and aerial survey and spray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29387A (zh) 一种紧凑型长航时植保无人机
CN105752340B (zh) 无人飞行器
CN203946276U (zh) 单旋翼植保无人机用农药喷洒系统
CN205221114U (zh) 一种无人机喷洒范围调整装置及其无人机
CN105253303A (zh) 一种无人机喷洒范围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08522472A (zh) 一种植保多旋翼无人机
CN207100277U (zh) 一种农用无人机
CN207626424U (zh) 一种防震荡植保无人机药箱
CN209305844U (zh) 一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CN203544370U (zh) 农用多旋翼无人直升机
CN205418119U (zh) 一种旋翼农用植保无人机
CN208325641U (zh) 一种可远程遥控操作的全自动无人机载烟雾机
CN109178319A (zh) 一种紧凑型油电混动植保无人机
CN205022856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
CN209300053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
CN109131891A (zh) 一种多旋翼植保无人机
CN209305846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油箱和药箱的固定结构
CN204846380U (zh) 农用植保无人机防震荡药箱
CN109221060A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及喷淋方法
CN109592027A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CN205916331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
CN209305847U (zh) 一种紧凑型长航时植保无人机
CN211281456U (zh) 一种带落地减震装置的农业植保无人机
CN210258847U (zh) 无人机式弥雾机和无人机弥雾喷洒系统
CN209305848U (zh) 一种紧凑型油电混动植保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