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2027A -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92027A
CN109592027A CN201811549099.5A CN201811549099A CN109592027A CN 109592027 A CN109592027 A CN 109592027A CN 201811549099 A CN201811549099 A CN 201811549099A CN 109592027 A CN109592027 A CN 109592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upport plate
cooling
spray
rotor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90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之洪
李奔
夏烨
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Huake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5490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92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92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2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 B64C27/10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arranged co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30Parts of fuselage relatively movable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00Dropping, ejecting, releasing, or receiving articles, liquids, or the like, in flight
    • B64D1/16Dropping or releasing powdered, liquid, or gaseous matter, e.g. for fire-fighting
    • B64D1/18Dropping or releasing powdered, liquid, or gaseous matter, e.g. for fire-fighting by spraying, e.g. insectic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4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3/00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33/08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power plant cooling systems
    • B64D33/10Radiato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7/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for power plant
    • B64D37/02Tanks
    • B64D37/04Arrangement thereof in or on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药箱;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和四个旋翼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控制模组;下部设有减震组件、动力装置、喷淋装置以及机身支脚,所述支脚上设有防滑垫;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组件、发电机组件以及内置冷却液的环流冷却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缸体冷却箱,所述环流冷却组件通过冷却管路连接缸体冷却箱,形成冷却回路,冷却液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发动机组件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无人机必将得到迅猛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在无人机领域,虽然视觉定位、高清图传、感知壁障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不断发展,续航这个根本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植保无人机目前也在逐渐扩大范围使用,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多旋翼农用植保机在田头地埂就能升起降落,从几米低空飞行可在视距范围内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矮的农植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2)速度快,效率高:农田病虫来势非常凶猛,有时人工喷洒效率不够,大面积灾害来时无法扑灭,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植保无人机基本每分钟可喷洒约1-2亩,每次装药可以喷洒10-25分钟,每次起降约可喷洒约15-50亩农田,是目前传统的人工喷洒速度的百倍,完全有可能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作业。(3)喷洒均匀和雾化效果好,利用农业植保无人机向下的强烈旋转气流在喷洒农药时可以在翻动和摇晃农作物的同时,在下方的农作物形成一个的紊流区,可以非常均匀地喷洒农药,因此能将部分农药喷洒到茎叶背面和根部,且由于无人机下旋风力集中而有力,采用超细雾状喷洒比较容易透过植物绒毛的表面形成一层农药膜均匀而有效的杀灭害虫。(4)环保效果好省水,省药,减少污染:飞机作业省药30%,省水90%,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及土壤、水源污染问题,喷洒农药用量少,环保效果好。(5)操作安全:采取手动遥控作业,人员与植保机距离较远,发生操作故障或紧急情况时也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且由于发动机与发电机组合在一起,二者都是属于动力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容易造成一些零部件的损坏,减少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机械运动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现有技术中,为了减轻无人机的载重,一般采用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差,温度高会使得动力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更低,且严重影响使用寿命,且在高温情况下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且现有的植保无人机为了增加续航时间,会设置多个电池,也有一些油电混动的植保无人机,由于设置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无人机整体的体积较大,运输和操作不方便,且续航时间短,严重影响喷洒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以达到散热速度快的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药箱;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和四个旋翼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控制模组;下部设有减震组件、动力装置、喷淋装置以及机身支脚,所述机身支脚上设有防滑垫;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控制模组设于架空层中;所述旋翼组件设于架空层的侧面,与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减震组件上端连接动力装置,下端连接机身支脚;所述机身支脚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另一端支撑地面;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杆、固定在喷淋杆上的多组喷头组件以及喷淋管路,所述喷淋杆横向固定在机身支脚上;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组件、发电机组件以及内置冷却液的环流冷却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缸体冷却箱,所述环流冷却组件通过冷却管路连接缸体冷却箱,形成冷却回路,冷却液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发动机组件冷却。
本发明所述的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喷洒农药,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机身中部,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支撑的油箱和药箱,并通过无人机顶盖罩住油箱和药箱,实现对内部元器件的保护。所述第一支撑板大致呈圆形,所述第二支撑板也呈大致相近或者相同的形状,使得二者能够相互匹配,便于二者之间的紧固。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架空层用于设置控制模组,如主板PCB模组、转接模组、液位检测模组、飞控PCB模组、红外定高PCB模组、飞控盒、云台转接PCB模组、图传PCB模组、无刷增压泵控制板模组等。其中主板PCB模组起综合控制调控的作用,主要针对驱动的调控,如发动机、发电机、旋翼驱动电机等。液位检测模组控制液位检测器,主要利用液位差测定剩余油量,从而更加安全、稳定的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所述飞控PCB模组用于稳定无人机飞行姿态,并能控制无人机自主或半自主飞行;其中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的各个模组分别与主板PCB模组电连接,实现无人机的各种操作。
所述红外定高PCB模组主要利用红外测定无人机飞行的高度,从而控制药液喷洒的量。所述飞控盒主要用于无人机的测距,实现无人机的避障功能。所述云台转接PCB模组主要用于实现无人机与操作端遥控器之间的通讯连接,从而实现用户的各项操作。所述无人机机身的前侧设有云台组件,能够拍摄实时画面,并通过图传PCB模组将画面传输至用户端,便于用户实时查看药物喷洒的状态和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架空层,将多个控制模组设置在其中,既保证了多个元器件之间位置的相对稳定,又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从而减小了整机的体积,且整体飞行更加稳定。由于控制模块为整个无人机的中心区域,对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架空层的设置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保护空间,避免了控制模块暴露在外而遭到损坏。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口”字型的围壳,一方面起到保护内部控制模块的作用,另外围壳上设有四个用于设置悬臂的圆孔,起到稳定悬臂的作用。
由于发电机和发动机的运转会导致无人机震动,震动幅度过大会影响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因此,需要设置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与动力装置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支架,另一侧平行设有第二缓冲支架,所述第一缓冲支架和第二缓冲支架都呈扇形。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与机身支脚固定连接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所在竖直平面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所在竖直平面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缓冲支架的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上,另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固定在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缓冲支架的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上,另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固定在第二支撑杆上形成稳定的支架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包括连杆和设于连杆两端可拆卸的端头,所述端头固定在机身支脚上,形成多个节点。多个节点的设置能够减轻震动幅度,避免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与机身支脚连接处摩擦太大,造成机身支脚的损坏。
所述减震连接套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减震胶柱、减震垫片和发动机支撑件,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缓冲支架或者第二缓冲支架的两端。所述发动机支撑件呈条形片状,另一端设有卡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卡孔上设有螺纹插销,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发动机支撑件的连接位置设有通孔,利用卡孔卡住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再利用螺纹插销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
本发明将动力装置与支架固定连接,重力点也集中在下方,因此能够减少动力装置的震动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飞行更加稳定。
所述机身支脚主要用于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时能够平稳的置于水平地面上,机身支脚上会设置多圈防滑圈,为了实现较大范围的喷洒,本发明所述的喷淋装置呈长杆状,并在长杆上设置多个喷头,实现较大范围的喷淋。为了避免额外增加无人机的体积,本发明将喷淋装置固定在机身支脚上。
为了实现动力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快速冷却,本发明采用水冷方式对发动机组件进行冷却。本发明采用双气缸发动机由两个相同的单缸排列在一个机体上共用一根曲轴输出动力所组成。所述缸体冷却箱分别将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包围住,实现全方位的冷却。因此,通过设置环流冷却组件能够针对性的对发动机的双气缸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且将双气缸分别嵌套入缸体冷却箱中,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使得散热效果更好。所述缸体冷却箱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出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液入口,从而延长冷却液流动的路径,获得最高的冷却效率,端面还设有火花塞。
因此,采用水冷循环式冷却方式,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冷却速度,特别针对本发明所述的植保无人机,由于双缸发动机与发电机安装在一起,使得热量更加容易积聚,且由于散热空间有限,采用传统的风冷散热会造成散热不充分,严重影响发动机和发电机甚至是整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发明采用环流冷却组件,能够在不增加安装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双缸发动机的充分冷却,再结合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自然风力,实现发电机的冷却,能够有效的避免热量的集聚。
本发明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发明通过紧凑的设置,将无人机机身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为药箱和油箱,由于药箱和油箱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会产生摇晃,因此需要远离发动机和发电机,保证飞行更加稳定。而机身的中层也是无人机控制的核心区域,包括旋翼组件及控制模块,为主要的电器元件的分布区域,因此既要避免药箱或油箱可能产生漏油或漏药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又要减小动力装置震动可能影响元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将其设置在中部,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而动力装置一方面重量较重,且震动较大,设置在上层或中层都会影响到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且需要更为复杂的减震组件才能避免对其他电器元件产生影响,因此将其设置在最下层,且通过结构简单的减震组件与机身支脚连接,从而延长了震距,减小了震动的影响范围,保证了整机的飞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环流冷却组件包括由冷却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却散热箱组件、水箱、水泵、液体分流器,所述缸体冷却箱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液体分流器通过冷却管路连接所述入水口,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通过冷却管路连接所述出水口。
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S”型散热回路,所述散热箱体表面设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箱体呈方形,上侧通过减震胶柱连接有环形卡扣,并通过环形卡扣固定在无人机旋翼组件上。所述散热箱体一侧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侧设有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从入口进入,经过“S”型散热回路至冷却液出口流出,并利用散热鳍片实现散热。一方面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有自然风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利用旋翼组件中旋桨的转动,实现向下的风,从而实现散热鳍片的快速散热。
因此,整个环流冷却组件的散热流程为:水箱中的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由液体分流器将冷却液分成两股,分别流向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中进行了热交换之后流出,分别流向各自连接的缸体冷却箱,在冷却箱中冷却后在流向水箱中进行下一个冷却循环。
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通过固定轴连接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还包括与固定轴垂直连接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曲轴,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所在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交错的结构,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工作震动时,能够减轻震动。
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消声器组件,所述消声器组件包括主消声管,分别与主消声管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消声管和第二支消声管,以及第一弹性弯管和第二弹性弯管,所述第一弹性弯管一端连接第一支消声管,另一端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弹性弯管一端连接第二支消声管,另一端连接第二气缸。
所述消声器组件主消声管呈圆柱状,内部包含有消音材料,第一支消声管和第二支消声管与主消声管一体成型,第一弹性弯管和第二弹性弯管分别设于第一支消声管和第二支消声管的远端,由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为主要的震动和声音的来源,第一弹性弯管和第二弹性弯管能够有效缓冲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产生的震动,避免了刚性部件之间连接产生摩擦,影响使用寿命。其中第一弹性弯管和第二弹性弯管中空状,分别连通第一支消声管和第二支消声管,进一步连通主消声管,实现消音,降低了无人机飞行噪音。
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缸体下侧的化油器组件和空气滤清器,所述化油器组件嵌套在空气滤清器的内部。
所述化油器组件通过螺纹件固定在第一缸体的下侧,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设于空气滤清器上端,用于将其固定的空气滤清器固定件,再利用螺纹件将三者固定,形成紧凑的结构。
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加油电机,设置在加油电机一侧的电机定位件,以及连接加油电机与发动机组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加油电机通过电机定位件固定于第二缓冲支架上,所述加油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发动机组件。
由于发动机组件的震动较大,因此采用加油电机与发动机组件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转动连接,从而获得一定的缓冲空间,减少加油电机处的震动,使得加油电机工作更加稳定。
所述发电机组件包括与第二缓冲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发电机定子,以及依次连接的发电机转子、磁铁、发电机转子定位件以及实现相互连接定位的发电机转子固定螺母以及固定螺丝,所述发电机定子和发电机转子之间还设有霍尔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包括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所述四个旋翼组件分别为设于前侧与左侧之间的第一旋翼组件、设于左侧与后侧之间第二旋翼组件、设于后侧与右侧之间的第三旋翼组件以及设于右侧与前侧之间的第四旋翼组件,两个所述喷头组件的最大距离≤第一旋翼组件和第四旋翼组件展开时的最大宽度。
所述机身呈大致方形,分为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其中云台组件设置在机身的前侧,且前侧还设有红外感应装置,用于飞行测距和避障。由于旋翼组件的旋桨在转动时能够打乱气流,产生紊流的效果,因此旋翼组件设置的位置非常重要。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喷头分布在长管状的喷淋杆上,因此本发明将旋翼组件设置在四个侧角,使得前侧的两个旋桨转动时能够对下方喷淋杆上的喷头产生最大的气流,使得喷头喷洒出来的药液能够更加分散,且旋桨转动产生的风力还能够吹动植物,使得植物的叶子能够产生翻转,达到更加充分的喷洒效果。
为了实现更加充分的喷洒,本发明设置最远两个喷头的距离≤第一旋翼组件和第四旋翼组件展开时的最大宽度,当旋桨转动时,其产生的气流能够覆盖所有的喷头,且能够对喷洒的药液起到很好的分散效果。且由于旋翼转动时,产生的气流是向下发散的,因此本发明能够避免药液大量扩散至空气中影响环境,且进一步增加了药液覆盖在植物的表面,且由于气流的带动作用,还能促进药液深入到植物表面的绒毛中,使植物更加充分的吸收,提高了药物的作用效率。
进一步的,每组喷头组件包括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所述第一喷口垂直于喷淋杆,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35°~55°。
为了实现更加均匀的喷洒效果,减少喷头的数量,减轻喷淋组件的重量,每组喷头都包括两个喷口,两个喷口之间呈一定的夹角,使得喷洒范围更加全面。所述第一喷口垂直于喷淋杆,主要针对无人机飞过的喷头下方区域范围的药液喷洒,而第二喷口的设置主要起到药液补偿作用,避免喷头的侧方区域有部分地方没有喷洒到位,从而影响喷洒效果。
更优选的,本发明将所述第二喷口与第一喷口所呈夹角α为40°~50°,通过多个喷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喷洒的全面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旋翼组件两两相邻设置,所述旋翼组件包括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旋翼臂和旋桨组件;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设于相对的两个旋翼臂的远端的下侧。
为了减小无人机的整体体积,减少运输和收纳时的存储空间,所述旋翼组件为可折叠的旋翼组件,所述旋翼臂可实现侧向折叠,使得四个旋翼组件形成首尾环形折叠状,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运输。所述冷却散热箱为发动机组件主要的散热工具。由于无人机的旋桨组件中的旋桨在高速转动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的向下的气流,因此本发明将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设于旋翼臂的远端的下侧,能够利用气流实现散热。优选的,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距离旋翼臂最远端的距离小于单片旋桨的长度,使得冷却散热箱组件位于旋桨转动的直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佳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是双旋桨旋翼组件。
所述旋翼臂包括与第一支撑板依次连接的第一机臂管、机臂转接件和第二机臂管,所述第一机臂管通过机臂固定座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机臂固定座包括上底座、下底座以及将上底座和下底座扣合的插销,所述第一机臂管上设有插孔,将第一机臂管插入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利用插销将其固定住。所述机臂转接件一端通过弹簧锁扣件与第一机臂管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机臂管。所述机臂锁紧弹簧锁扣件包括机臂转轴、滑动轴、横向的机臂锁紧弹簧、导向杆定位件以及横向的导向杆,所述第一机臂管设有第一转轴插孔,所述机臂转接件一端设有定位通孔和滑槽以及与第一转轴插孔相互匹配的第二转轴插孔,所述机臂转轴穿过第一转轴插孔和第二转轴插孔,另一端通过防滑螺母实现第一机臂管与机臂转接件的转动连接。所述机臂锁紧弹簧一端固定导向杆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导向杆定位件的中部,所述导向杆横向穿过导向杆定位件的中部至弹簧中,并连接滑动轴,通过滑动轴在滑槽中滑动实现第一机臂管和机臂转接件的转动锁定。所述缸体冷却箱设于第二机臂管靠近旋翼组件的一端。
因此,通过弹性锁扣的方式实现旋翼组件的折叠和展开稳定性更高。
所述旋桨组件包括与第二机臂管固定连接的旋桨组件固定座,以及与旋桨组件固定座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调速主板、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电机以及第一旋桨;所述旋桨组件还包括与旋桨组件固定座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调速主板、第二电机固定座、第二电机以及第二旋桨,构成双旋桨旋翼组件,其中第一旋桨和第二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形成一致的旋转气流。所述旋桨组件固定座侧面还设有信号灯PCB板和信号灯导光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和第二电机固定座的侧边密布散热孔,便于电机的充分散热。所述第一调速主板和第二调速主板的表面密布的散热鳍片。
进一步的,多组喷头组件包括等距离固定在喷淋杆上,并通过喷淋管路连通的第一喷头组件、第二喷头组件和第三喷头组件,所述第一喷头组件与第三喷头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相邻两个旋翼组件的驱动电机组件之间的距离。
由于旋桨的快速转动时,第一旋翼组件和第三旋翼组件的风力会交叉在无人机的下方位置,该位置风力较强,能够将两侧喷头喷洒的药液分布在其下方,因此在喷淋杆的中间位置只需要设置第二喷头组件即可实现整个无人机飞行区域的药液喷洒,且不会有遗漏的区域,因此本发明根据旋桨产生的风力和紊流效果实现喷淋杆中部位置对应的植物区域也能够有药液的分布,减少了喷头的设置,减少了喷头数量,同时还能够降低药液的使用量,提高喷淋效率。
由于第二喷口一方面起到辅助喷洒,另一方面还起到分流的作用,将药液分散更加均匀。由于喷淋杆两端的风力相对较小,为了保证无人机飞过的区域都能够喷洒到药液,所述其中第一喷头组件和第三喷头组件的第二喷口朝向喷淋杆中轴方向,使得第一喷头组件的第二喷口与第三喷头组件的第二喷口相对设置,具有相同的延长线交点。这样能够保证两个喷头之间范围内药液的全面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增压泵组件,所述增压泵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机身支脚上的无刷增压泵和通过管路与所述无刷增压泵连接的测流器,所述无刷增压泵的输入端连接药箱,所述测流器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喷淋管路连接所述喷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油箱和药箱定位的圆台状的箱体定位件和多个用于药箱和油箱限位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箱体限位件。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都设有箱体限位件,所述散热箱体限位件主要用于固定油箱和药箱,避免的飞行时产生位置的移动和摇晃。由于油箱和药箱中的油和药液的量会逐渐减少,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晃动,如果油箱和药箱上下层设置会由于上下层的倾斜角度不相同而产生摇晃的力度和方向不同,使得液体的晃动更加明显,且液体与瓶身的碰撞也会加强,因此本发明选择油箱和药箱并排相邻设置,当无人机发生倾斜时,由于二者倾斜角度相同,因此会产生同样方向的晃动,使得整体摇晃起来呈稳定的趋势,避免相互之间的碰撞和摩擦而影响使用寿命。所述散热箱体限位件的剖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三角形斜面用于固定油箱和药箱,使得油箱或药箱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该位置上,不易滑动。且斜面的设置能够增加箱体限位件与油箱或药箱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稳定作用。
所述油箱和药箱底部设有与圆台状的箱体定位件相互匹配的定位孔,由于药箱的体积相对较大,其底部设有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箱体定位件,能够避免药箱的滑动,所述油箱底部设有两个箱体定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还设有散热围壳,所述液体分流器固定于散热围壳内部,所述散热围壳内还设有发动机启动装置组件,所述散热围壳的壳体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散热围壳的下侧。
利用散热围壳将液体分流器和发动机启动装置组件组合在内,一方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电器元件的杂乱无序和线路缠绕,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整体结构的紧密性,起到集中散热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因此,本发明采用环流冷却组件,能够在不增加安装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双缸发动机的充分冷却,再结合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自然风力,实现发电机的冷却,能够有效的避免热量的集聚。
(2)本发明将动力装置设置在最下层,且通过结构简单的减震组件与机身支脚连接,从而延长了震距,减小了震动的影响范围,保证了整机的飞行稳定性。
(3)本发明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发明通过紧凑的设置,将无人机机身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为药箱和油箱,由于药箱和油箱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会产生摇晃,因此需要远离发动机和发电机,保证飞行更加稳定。
(4)采用设有“S”型散热回路的散热箱体,并利用散热鳍片(实现散热。一方面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有自然风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利用旋翼组件中旋桨的转动,实现向下的风,从而实现散热鳍片的快速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植保无人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植保无人机第一支撑板以上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装置水冷循环示意图。
图4为发动机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植保无人机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动力装置和减震组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动力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植保无人机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双旋桨旋翼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植保无人机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散热围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包括机身,如图1所示,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1,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1支撑的油箱2和药箱3;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4和四个旋翼组件5,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4上设有多个控制模组6;下部设有减震组件7、动力装置8、喷淋装置9以及机身支脚10,所述机身支脚10上设有防滑垫101;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控制模组6设于架空层中;所述旋翼组件5设于架空层的侧面,与第一支撑板1连接;所述减震组件7上端连接动力装置8,下端连接机身支脚10;所述机身支脚10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底部,另一端支撑地面;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装置8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组件81、发电机组件82以及内置冷却液的环流冷却组件83,结合图4所示,所述发动机组件81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所述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缸体冷却箱813,所述环流冷却组件83通过冷却管路835连接缸体冷却箱813,形成冷却回路,冷却液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发动机组件81冷却。
如图5所示,所述喷淋装置9包括喷淋杆91、固定在喷淋杆91上的多组喷头组件92以及喷淋管路93,所述喷淋杆91横向固定在机身支脚10上;所述喷淋杆91可设置为多节可折叠结构,每节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或者螺纹弹簧结构实现拆装。
如图5虚线框所示,所述喷淋杆91设有两个折叠区910,可实现喷淋杆的向后折叠,从而减小无人机的占用空间。如图5所示,所述折叠区包括依次套接的导向杆911,复位弹簧912、滑动杆913、转轴914、转动件915,所述滑动杆913的中部设有供复位弹簧穿过的通孔,滑动杆913的另一端接有滑动杆盖916,所述转轴914的另一端套有防滑螺母917。通过拨动滑杆913实现喷淋杆的折叠、展开的锁合。折叠后的植保无人机如图6所示。
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架空层用于设置控制模组6,如图2所示,如主板PCB模组61、转接模组62、液位检测模组63、飞控PCB模组64、红外定高PCB模组65、飞控盒66、云台转接PCB模组67、图传PCB模组68、无刷增压泵控制板模组69等。其中主板PCB模组61起综合控制调控的作用,主要针对驱动的调控,如发动机、发电机、旋翼驱动电机等。液位检测模组63控制液位检测器,主要利用液位差测定剩余油量,从而更加安全、稳定的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所述飞控PCB模组64用于稳定无人机飞行姿态,并能控制无人机自主或半自主飞行;其中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上的各个模组分别与主板PCB模组61电连接,实现无人机的各种操作。
所述红外定高PCB模组65主要利用红外测定无人机飞行的高度,从而控制药液喷洒的量。所述飞控盒66主要用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所述云台转接PCB模组67主要用于实现无人机与操作端遥控器之间的通讯连接,从而实现用户的各项操作。所述无人机机身的前侧设有云台组件,能够拍摄实时画面,并通过图传PCB模组68将画面传输至用户端,便于用户实时查看药物喷洒的状态和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还设有“口”字型的围壳100,一方面起到保护内部控制模块的作用,另外围壳100上设有四个用于设置悬臂的圆孔,起到稳定悬臂的作用。
如图7所示,所述减震组件7包括与动力装置8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支架71,另一侧平行设有第二缓冲支架72,所述第一缓冲支架71和第二缓冲支架72都呈扇形。所述减震组件7还包括与机身支脚10固定连接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73和第二支撑杆74,所述第一支撑杆73或第二支撑杆74所在竖直平面与第一支撑杆73或第二支撑杆74所在竖直平面相互垂直。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缓冲支架71的一端通过虚线框所示的减震连接套件75固定在第一支撑杆73上,另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75固定在第二支撑杆74上;所述第二缓冲支架72的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75固定在第一支撑杆73上,另一端通过减震连接套件75固定在第二支撑杆74上形成稳定的支架结构。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73和第二支撑杆74分别包括连杆701和设于连杆701两端可拆卸的端头702,结合图6所示,所述端头702固定在机身支脚10上,形成多个节点。多个节点的设置能够减轻震动幅度,避免第一支撑杆73或第二支撑杆74与机身支脚10连接处摩擦太大,造成机身支脚10的损坏。
如图8所示,所述减震连接套件75包括依次连接的减震胶柱751、减震垫片752和发动机支撑件753,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缓冲支架71和第二缓冲支架72的两端。所述发动机支撑件753呈条形片状,另一端设有卡孔753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73或第二支撑杆74;卡孔7531上设有螺纹插销7532,所述第一支撑杆73和第二支撑杆74与发动机支撑件753的连接位置设有通孔,利用卡孔7531卡住第一支撑杆73或第二支撑杆74,再利用螺纹插销7532将第一支撑杆73和第二支撑杆74固定。
所述机身支脚10主要用于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时能够平稳的置于水平地面上,机身支脚10上会设置多圈防滑圈,为了实现较大范围的喷洒,本发明所述的喷淋装置9呈长杆状,并在长杆上设置多个喷头,实现较大范围的喷淋。为了避免额外增加无人机的体积,本发明将喷淋装置9固定在机身支脚10上。
为了实现动力装置8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快速冷却,本发明采用水冷方式对发动机组件81进行冷却。本发明采用双气缸发动机由两个相同的单缸排列在一个机体上共用一根曲轴输出动力所组成。所述缸体冷却箱813分别将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包围住,实现全方位的冷却。因此,通过设置环流冷却组件83能够针对性的对发动机的双气缸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且将双气缸分别嵌套入缸体冷却箱813中,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使得散热效果更好。所述缸体冷却箱813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出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液入口,从而延长冷却液流动的路径,获得最高的冷却效率,端面还设有火花塞。
本发明通过采用油电混动无人机,利用更加合理的元器件的结构布置使得无人机结构更加紧凑,便于运输和携带,也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发明通过紧凑的设置,将无人机机身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为药箱3和油箱2,由于药箱3和油箱2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会产生摇晃,因此需要远离发动机和发电机,保证飞行更加稳定。而机身的中层也是无人机控制的核心区域,包括旋翼组件5及控制模块,为主要的电器元件的分布区域,因此既要避免药箱3或油箱2可能产生漏油或漏药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又要减小动力装置8震动可能影响元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将其设置在中部,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而动力装置8一方面重量较重,且震动较大,设置在上层或中层都会影响到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且需要更为复杂的减震组件7才能避免对其他电器元件产生影响,因此将其设置在最下层,且通过结构简单的减震组件7与机身支脚10连接,从而延长了震距,减小了震动的影响范围,保证了整机的飞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环流冷却组件83包括由冷却管路835依次连接的冷却散热箱组件831、水箱832、水泵833、液体分流器834,所述缸体冷却箱813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液体分流器834通过冷却管路835连接所述入水口,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通过冷却管路835连接所述出水口。
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包括散热箱体8311,所述散热箱体8311内设有“S”型散热回路,所述散热箱体8311表面设有散热鳍片8300。所述散热箱体8311呈方形,上侧通过减震胶柱751连接有环形卡扣,结合图1可知,并通过环形卡扣固定在无人机旋翼组件5上。所述散热箱体8311一侧设有冷却液入口,另一侧设有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从入口进入,经过“S”型散热回路至冷却液出口流出,并利用散热鳍片8300实现散热。一方面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有自然风对散热鳍片8300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利用旋翼组件5中旋桨的转动,形成向下的风,从而实现散热鳍片8300的快速散热。
如图4所示,所述发动机组件81包括通过固定轴818连接的第一缸体816和第二缸体817,还包括与固定轴818垂直连接的第一曲轴814和第二曲轴815,所述第一气缸811连接第一曲轴814,所述第二气缸812连接第二曲轴815,所述第一曲轴814和第二曲轴815所在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曲轴814和第二曲轴815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交错的结构,在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工作震动时,能够减轻震动。
如图8所示,所述动力装置8还包括消声器组件84,所述消声器组件84包括主消声管841,分别与主消声管841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消声管842和第二支消声管843,以及第一弹性弯管844和第二弹性弯管845,所述第一弹性弯管844一端连接第一支消声管842,另一端连接第一气缸811,所述第二弹性弯管845一端连接第二支消声管843,另一端连接第二气缸812。
所述消声器组件84主消声管841呈圆柱状,内部包含有消音材料,第一支消声管842和第二支消声管843与主消声管841一体成型,第一弹性弯管844和第二弹性弯管845分别设于第一支消声管842和第二支消声管843的远端,由于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为主要的震动和声音的来源,第一弹性弯管844和第二弹性弯管845能够有效缓冲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产生的震动,避免了刚性部件之间连接产生摩擦,影响使用寿命。其中第一弹性弯管844和第二弹性弯管845中空状,分别连通第一支消声管842和第二支消声管843,进一步连通主消声管841,实现消音,降低了无人机飞行噪音。
如图8所示,所述动力装置8还包括设于第一缸体816下侧的化油器组件85和空气滤清器86,所述化油器组件85嵌套在空气滤清器86的内部。所述化油器组件85通过螺纹件固定在第一缸体816的下侧,所述空气滤清器86包括空气滤清器861和设于空气滤清器861上端,用于将其固定的空气滤清器固定件862,再利用螺纹件将三者固定,形成紧凑的结构。
如图8所示,所述动力装置8还包括加油电机87,设置在加油电机87一侧的电机定位件88,以及连接加油电机87与发动机组件81的第一连杆881和第二连杆882,所述加油电机87通过电机定位件88固定于第二缓冲支架72上,所述加油电机87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881,所述第一连杆88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82,所述第二连杆882转动连接发动机组件81。
如图8所示,所述发电机组件82包括与第二缓冲支架72的侧面固定连接的发电机定子821,以及依次连接的发电机转子822、磁铁823、发电机转子定位件824以及实现相互连接定位的发电机转子固定螺母825以及固定螺丝826,所述发电机定子821和发电机转子822之间还设有霍尔组件827。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机身包括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所述四个旋翼组件5分别为设于前侧与左侧之间的第一旋翼组件51、设于左侧与后侧之间第二旋翼组件52、设于后侧与右侧之间的第三旋翼组件53以及设于右侧与前侧之间的第四旋翼组件54,两个所述喷头组件92的最大距离≤第一旋翼组件51和第四旋翼组件54展开时的最大宽度。
所述机身呈大致方形,分为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其中云台组件设置在机身的前侧,且前侧还设有红外感应装置,用于飞行测距和避障。由于旋翼组件5的旋桨在转动时能够打乱气流,产生紊流的效果,因此旋翼组件5设置的位置非常重要。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喷头分布在长管状的喷淋杆91上,因此本发明将旋翼组件5设置在四个侧角,使得前侧的两个旋桨转动时能够对下方喷淋杆91上的喷头产生最大的气流,使得喷头喷洒出来的药液能够更加分散,且旋桨转动产生的风力还能够吹动植物,使得植物的叶子能够产生翻转,达到更加充分的喷洒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每组喷头组件92包括第一喷口9210和第二喷口9220,所述第一喷口9210垂直于喷淋杆91,所述第二喷口9220与第一喷口9210所呈夹角α为35°~55°。
更优选的,本发明将所述第二喷口9220与第一喷口9210所呈夹角α为40°~50°,通过多个喷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喷洒的全面覆盖。
进一步的,结合图1所示,所述旋翼组件5两两相邻设置,所述旋翼组件5包括与第一支撑板1连接的旋翼臂55和旋桨组件56;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设于相对的两个旋翼臂55的远端的下侧。
为了减小无人机的整体体积,减少运输和收纳时的存储空间,所述旋翼组件5为可折叠的旋翼组件5,所述旋翼臂55可实现侧向折叠,使得四个旋翼组件5形成首尾环形折叠状,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运输。所述冷却散热箱为发动机组件81主要的散热工具。由于无人机的旋桨组件56中的旋桨在高速转动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的向下的气流,因此本发明将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设于旋翼臂55的远端的下侧,能够利用气流实现散热。优选的,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距离旋翼臂55最远端的距离小于单片旋桨的长度,使得冷却散热箱组件831位于旋桨转动的直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佳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是双旋桨旋翼组件。
如图10所示,所述旋翼臂55包括与第一支撑板1依次连接的第一机臂管551、机臂转接件552和第二机臂管553,所述第一机臂管551通过机臂固定座554与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机臂固定座554包括上底座5541、下底座5542以及将上底座5541和下底座5542扣合的插销5543,所述第一机臂管551上设有插孔,将第一机臂管551插入上底座5541和下底座5542之间,利用插销5543将其固定住。所述机臂转接件552一端通过弹簧锁扣件555与第一机臂管551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机臂管553。从图10中的局部放大图可知,所述弹簧锁扣件555包括机臂转轴5551、滑动轴5552、横向的机臂锁紧弹簧5553、导向杆定位件5554以及横向的导向杆5555,所述第一机臂管551设有第一转轴插孔5511,所述机臂转接件552一端设有定位通孔5521和滑槽5522以及与第一转轴插孔5511相互匹配的第二转轴插孔5523,所述机臂转轴5551穿过第一转轴插孔5511和第二转轴插孔5523,另一端通过防滑螺母实现第一机臂管551与机臂转接件552的转动连接。所述机臂锁紧弹簧5553一端固定导向杆5555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导向杆定位件5554的中部,所述导向杆5555横向穿过导向杆定位件5554的中部至弹簧中,并连接滑动轴5552,通过滑动轴5552在滑槽5522中滑动实现第一机臂管551和机臂转接件552的转动锁定。所述缸体冷却箱813设于第二机臂管553靠近旋翼组件5的一端。
如图10所示,所述旋桨组件56包括与第二机臂管553固定连接的旋桨组件固定座561,以及与旋桨组件固定座561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调速主板562、第一电机固定座563、第一电机564以及第一旋桨565;所述旋桨组件56还包括与旋桨组件固定座561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调速主板566、第二电机固定座567、第二电机568以及第二旋桨569,构成双旋桨旋翼组件5,其中第一旋桨565和第二旋桨569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形成一致的旋转气流。所述旋桨组件固定座561侧面还设有信号灯PCB板5611和信号灯导光件5612。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563和第二电机固定座567的侧边密布散热孔,便于电机的充分散热。所述第一调速主板562和第二调速主板566的表面密布的散热鳍片8300。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多组喷头组件92包括等距离固定在喷淋杆91上,并通过喷淋管路93连通的第一喷头组件921、第二喷头组件922和第三喷头组件923,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一喷头组件921与第三喷头组件923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相邻两个旋翼组件5的电机之间的距离。
结合图5所示,由于第二喷口9220一方面起到辅助喷洒,另一方面还起到分流的作用,将药液分散更加均匀。由于喷淋杆91两端的风力相对较小,为了保证无人机飞过的区域都能够喷洒到药液,所述其中第一喷头组件921和第三喷头组件923的第二喷口9220朝向喷淋杆91中轴方向,使得第一喷头组件921的第二喷口9220与第三喷头组件923的第二喷口9220相对设置,具有相同的延长线交点。这样能够保证两个喷头之间范围内药液的全面覆盖。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喷淋装置9还包括增压泵组件94,所述增压泵组件94包括分别固定在机身支脚10上的无刷增压泵941和通过管路与所述无刷增压泵941连接的测流器942,所述无刷增压泵941的输入端连接药箱3,所述测流器942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喷淋管路93连接所述喷头组件92。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有多个用于油箱2和药箱3定位的圆台状的箱体定位件200和多个用于药箱3和油箱2限位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箱体限位件300。
所述油箱2和药箱3底部设有与圆台状的箱体定位件200相互匹配的定位孔,由于药箱3的体积相对较大,其底部设有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箱体定位件200,能够避免药箱3的滑动,所述油箱2底部设有两个箱体定位件200。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4下端还设有散热围壳400,所述液体分流器834固定于散热围壳400内部,所述散热围壳400内还设有发动机启动装置组件500,所述散热围壳400的壳体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动力装置8固定在散热围壳400的下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支撑板(1),上部设有通过第一支撑板(1)支撑的油箱(2)和药箱(3);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4)和四个旋翼组件(5),所述第二支撑板(4)上设有多个控制模组(6);下部设有减震组件(7)、动力装置(8)、喷淋装置(9)以及机身支脚(10),所述机身支脚(10)上设有防滑垫(101);
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架空层,所述控制模组(6)设于架空层中;所述旋翼组件(5)设于架空层的侧面,与第一支撑板(1)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7)上端连接动力装置(8),下端连接机身支脚(10);
所述机身支脚(10)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底部,另一端支撑地面;
所述喷淋装置(9)包括喷淋杆(91)、固定在喷淋杆(91)上的多组喷头组件(92)以及喷淋管路(93),所述喷淋杆(91)横向固定在机身支脚(10)上;所述喷淋管路一端连接药箱,另一端连接喷头组件;
所述动力装置(8)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组件(81)、发电机组件(82)以及内置冷却液的环流冷却组件(83),所述发动机组件(81)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所述第一气缸(811)和第二气缸(81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缸体冷却箱(813),所述环流冷却组件(83)通过冷却管路(835)连接缸体冷却箱(813),形成冷却回路,冷却液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发动机组件(81)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冷却组件(83)包括由冷却管路(835)依次连接的冷却散热箱组件(831)、水箱(832)、水泵(833)、液体分流器(834),所述缸体冷却箱(813)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液体分流器(834)通过冷却管路(835)连接所述入水口,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通过冷却管路(835)连接所述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所述四个旋翼组件(5)分别为设于前侧与左侧之间的第一旋翼组件(51)、设于左侧与后侧之间第二旋翼组件(52)、设于后侧与右侧之间的第三旋翼组件(53)以及设于右侧与前侧之间的第四旋翼组件(54),所述喷头组件(92)的最大距离≤第一旋翼组件(51)和第四旋翼组件(54)展开时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组喷头组件(92)包括第一喷口(9210)和第二喷口(9220),所述第一喷口(9210)垂直于喷淋杆(91),所述第二喷口(9220)与第一喷口(9210)所呈夹角α为3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组件(5)两两相邻设置,所述旋翼组件(5)包括与第一支撑板(1)连接的旋翼臂(55)和旋桨组件(56);所述冷却散热箱组件(831)设于相对的两个旋翼臂(55)的远端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多组喷头组件(92)包括等距离固定在喷淋杆(91)上,并通过喷淋管路(93)连通的第一喷头组件(921)、第二喷头组件(922)和第三喷头组件(923),所述第一喷头组件(921)与第三喷头组件(923)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相邻两个旋翼组件(5)的驱动电机组件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桨组件(56)包括与第二机臂管(553)固定连接的旋桨组件固定座(561),以及与旋桨组件固定座(561)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调速主板(562)、第一电机固定座(563)、第一电机(564)以及第一旋桨(565);所述旋桨组件(56)还包括与旋桨组件固定座(561)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调速主板(566)、第二电机固定座(567)、第二电机(568)以及第二旋桨(569),构成双旋桨旋翼组件(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9)还包括增压泵组件(94),所述增压泵组件(94)包括分别固定在机身支脚(10)上的无刷增压泵(941)和通过管路与所述无刷增压泵(941)连接的测流器(942),所述无刷增压泵(941)的输入端连接药箱(3),所述测流器(942)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喷淋管路(93)连接所述喷头组件(9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有多个用于油箱(2)和药箱(3)定位的圆台状的箱体定位件(200)和多个用于药箱(3)和油箱(2)限位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箱体限位件(30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下端还设有散热围壳(400),所述液体分流器(834)固定于散热围壳(400)内部,所述散热围壳(400)内还设有发动机启动装置组件(500),所述散热围壳(400)的壳体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动力装置(8)固定在散热围壳(400)的下侧。
CN201811549099.5A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Pending CN109592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9099.5A CN109592027A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9099.5A CN109592027A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2027A true CN109592027A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9099.5A Pending CN109592027A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920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1930A (zh) * 2019-07-16 2019-10-18 安徽天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折叠式机臂及植保无人机
CN110871890A (zh) * 2020-01-20 2020-03-10 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 四旋翼无人机
JP7099776B1 (ja) 2022-03-17 2022-07-12 株式会社石川エナジーリサーチ 飛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1930A (zh) * 2019-07-16 2019-10-18 安徽天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折叠式机臂及植保无人机
CN110341930B (zh) * 2019-07-16 2023-10-24 安徽天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折叠式机臂及植保无人机
CN110871890A (zh) * 2020-01-20 2020-03-10 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 四旋翼无人机
CN110871890B (zh) * 2020-01-20 2020-06-05 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 四旋翼无人机
JP7099776B1 (ja) 2022-03-17 2022-07-12 株式会社石川エナジーリサーチ 飛行装置
WO2023176782A1 (ja) * 2022-03-17 2023-09-21 株式会社石川エナジーリサーチ 飛行装置
JP2023136793A (ja) * 2022-03-17 2023-09-29 株式会社石川エナジーリサーチ 飛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2027A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JP6357246B2 (ja) 多機能フライング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209650540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旋翼组件
CN109229387A (zh) 一种紧凑型长航时植保无人机
CN207403934U (zh) 多旋翼无人机
CN109178332B (zh) 一种节能式林业病虫害智能监测防治无人机
JP2020083313A (ja) 折りたたみ可能な無人航空機
CN209650538U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型植保无人机
CN207242047U (zh) 一种用于农业播种的采用无线遥控技术的新型无人机
CN206954498U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升降式起落架
CN109573068A (zh) 一种无人机用双缸水冷动力装置
KR20150145853A (ko) 멀티콥터
CN10583611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可靠的智能型无人机
CN206485564U (zh) 无人机
CN107097943A (zh) 一种用于组合旋翼机的机臂结构
CN109178319A (zh) 一种紧凑型油电混动植保无人机
CN210133292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减震组件
CN208318040U (zh) 一种农林植保无人机
CN107891991A (zh) 无人机
CN210133293U (zh) 一种无人机用双缸水冷动力装置
CN206704514U (zh) 一种无人机农药喷洒系统
CN112374467A (zh) 一种航空制氧机
CN109221060A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喷淋组件及喷淋方法
CN206782066U (zh) 一种用于组合旋翼机的机臂结构
CN109774945A (zh) 一种连续供药喷洒农药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