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5676U - 管式炉 - Google Patents

管式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5676U
CN209295676U CN201821666714.6U CN201821666714U CN209295676U CN 209295676 U CN209295676 U CN 209295676U CN 201821666714 U CN201821666714 U CN 201821666714U CN 209295676 U CN209295676 U CN 209295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furnace body
furnace
fixed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67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江
林建军
罗齐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gpu Xinyu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6667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5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5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5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炉,包括炉芯、炉体、底座和固定架以及插入炉芯炉膛内的均热块和超温保护传感器,底座的座体上设置有限位炉体并保证炉体移动顺畅的限位块、限位柱塞和滚轮、将炉体快速锁定的侧压式锁紧机构和标识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的炉膛深度的标尺;固定架设置有具有对心功能的锁紧卡,能够保持被检传感元件始终处于炉芯的中心。本实用新型通过炉体底部设置采用滚珠设计的限位柱塞,防止炉体继续偏移,保证炉体移动比较顺畅;通过底座上设置的标尺,能够快速的精确控制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中的深度,提高检测精度;该管式炉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控模块、温控模块与炉芯一体化组装,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管式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校验技术领域,涉及温度校验仪配套使用的管式炉,尤其涉及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管式炉。
背景技术
管式炉主要用于校验材料或传感元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性能的专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热处理、锂电正负极材料、新能源、磨具等工业领域。
因管式炉的炉芯内稳定温度区只有其中一段,为了提高传感元件的校验精度,需要精确控制传感元件插入炉芯中的深度,使得传感元件处于炉芯中温度稳定区段,现有的测定传感元件的管式炉,在校验传感元件时,一般通过尺子测量的方式精确控制传感元件插入炉芯的深度,增加操作复杂性;多只传感元件同时校验时,需要将逐个往炉芯中塞,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并且,每次校验时,根据被检传感元件的直径的不同,需要上下调节固定架的高度,操作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式炉,该管式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以下解决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管式炉,包括炉芯(3)、炉体(2)、底座(1)和固定架(4)以及均热块(5);
炉芯(3)固定在炉体(2)上,炉体(2)滑动连接底座(1);
固定架(4)卡固多支传感器的一端,该多支传感器的另一端放置在均热块(5) 上;
均热块(5)对准炉芯(3)中心孔,炉体(2)滑动使得均热块(5)插入炉芯 (3)中心孔。
可选的,所述底座(1)的座体(1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 两侧形成台阶(18),炉体(2)的底部两侧延伸有凸沿(215),凸沿(215)内侧四角部位各设置有滚轮(212)和限位柱塞(213),滚轮(212)与底座(1)的台阶(18)接触,限位柱塞(213)设置有滚珠的一侧与底座(1)的凸台(17)的侧面间隙配合;炉体(2)通过设置在底座(1)的至少一台阶(18)侧的侧压式锁紧机构将炉体(2)的凸沿(215)压紧而锁定;
所述底座(1)的凸台(17)上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块(16),炉体(2)的炉体壳(21)底部设置有与限位块(16)匹配的开槽(214),限位块(16)嵌入开槽(214) 中且与开槽(214)间隙配合。
可选的,所述侧压式锁紧机构为快锁机构(12),快锁机构(12)包括扳手(123)、轴承(121)和凸轮(122),凸轮(122)为偏心结构,其上端与轴承(121)的内圈固定连接,凸轮(122)下方固定连接扳手(123),扳手(123)可转动的固定于底座(1)的座体(11)内且伸出底座(1),轴承(121)和凸轮(122)位于底座(1) 的台阶(18)上方,轴承(121)外周通过摩擦力将炉体(2)的凸沿(215)压紧锁定。
可选的,所述底座(1)的座体(11)的前部设置有指示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 (3)炉膛内的深度的标尺(15)。
可选的,所述炉体(2)还包括位于炉体壳(21)内的主控模块(22)和温控模块(23),温控模块(23)与主控模块(22)电连接,主控模块(22)电连接炉芯(3) 内设置的电热丝以加热炉芯(3)的炉膛,温控模块(23)通过底座(1)设置的标准接口(14)接收标准温度信号。
可选的,所述炉体(2)还包括安装于炉体壳(21)的壳体上且暴露在壳体外表面的通讯接口模块(24)和超温仪表(25),通讯接口模块(24)电连接至温控模块 (23),超温仪表(25)通过设置在炉体壳(21)上的超温接口(211)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并电连接至主控模块(22)。
可选的,还包括:超温保护传感器(6);
超温保护传感器(6)检测炉芯(3)中心孔内温度,超温仪表(25)通过超温接口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超温仪表(25)连接主控模块(22)。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4)包括可伸缩立柱(41)、固定机构(43)、锁紧卡(44) 和旋钮(45),可伸缩立柱(41)下部安装于底座(1)的头部,固定机构(43)安装于可伸缩立柱(41)的上部,锁紧卡(44)安装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内,旋钮(45)位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外,并固定于锁紧卡(44)上。
可选的,所述可伸缩立柱(41)包括固定立柱(411)、移动立柱(412)以及将固定立柱(411)和移动立柱(412)锁在一起的锁紧螺母(413),固定立柱(411) 为中空柱体,固定立柱(411)上部设置有中空的紧固爪(4111),移动立柱(412) 下部穿过锁紧螺母(413)插接在固定立柱(411)内,锁紧螺母(413)旋紧紧固爪 (4111)将移动立柱固定。
可选的,所述移动立柱(412)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槽,一阻尼环(414)套装于该安装槽内。
可选的,所述锁紧卡(44)为侧压式锁紧结构,包括双向多头螺杆(442)、导杆(441)、位于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轴套(443)以及分别穿套在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滑块(444)和固定于滑块(444)内侧的弹片(445),轴套(443) 固定在滑块上,沿导杆(441)滑动,滑块(444)与双向多头螺杆(442)螺纹连接,两滑块(444)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卡装被检传感元件(7),双向多头螺杆(442) 的旋转能够驱动两滑块(444)沿导杆相背或相向移动。
可选的,固定机构(43)包括安装板(431)、绝缘环(432)(用于将固定机构以及锁紧卡与伸缩立柱绝缘)、固定壳体(433)以及将安装板(431)和固定壳体(433) 固定于移动立柱(412)上端的固定螺栓(434),绝缘环(432)一端连接到安装板 (431)上,绝缘环(432)一端连接到移动立柱(412)上;
固定壳体(433)上端设有用于放置被检传感元件(7)的U形槽,下端设置有穿设双向多头螺杆(442)的槽孔,伸出固定壳体(433)的槽孔的双向多头螺杆(442)的一端安装旋钮(4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炉体底部设置的限位柱塞与底座的凸台间隙配合,且采用滚珠设计,使得炉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滚珠接触底座的凸台侧面并滚动,防止炉体继续偏移,保证炉体移动比较顺畅;
(2)炉体可在底座上滑动,并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快锁机构快速对炉体锁定;通过底座上设置的标尺,能够快速的精确控制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中的深度,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3)固定架的锁紧卡具有自动对心功能,针对不同直径的被检传感元件,不需要再调整固定架的高度,只要将被检传感元件锁紧,保证被检传感元件位于炉芯的炉口中心,减少了操作步骤;
(4)固定架采用可伸缩立柱调节固定架的高度,移动立柱下端设置阻尼环,防止移动立柱迅速掉落;锁紧卡的滑块内侧设置弹片,具有防止被检传感元件在锁紧过程中出现被夹坏的风险;
(5)该管式炉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控模块、温控模块与炉芯一体化组装,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炉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炉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7为固定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快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快锁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主要标号:
1:底座,11:座体,12:快锁机构,121:轴承,122:凸轮,123:扳手;13:可调地脚,14:标准接口,15:标尺,16:限位块,17:凸台,18:台阶;
2:炉体,21:炉体壳,211:超温接口,212:滚轮,213:限位柱塞,214:开槽,215:凸沿;23:温控模块,22:主控模块,24:通讯接口模块,25:超温仪表;
3:炉芯;
4:固定架,41:可伸缩立柱411:固定立柱,412:移动立柱,413:锁紧螺母, 414:阻尼环;42:挂线杆,43:固定机构,431:安装板,432:绝缘环,433:固定壳体,434:固定螺栓;44:锁紧卡,441:导杆,442:双向多头螺杆,443:轴套,444:滑块,445:弹片;45:旋钮;
5:均热块;
6:超温保护传感器;
7:被检传感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炉,包括炉芯3、炉体2、底座1和固定架4以及均热块5;
炉芯3固定在炉体2上,炉体2动连接底座1;
固定架4卡固多支传感器的一端,该多支传感器的另一端放置在均热块5上;
均热块5对准炉芯3中心孔,炉体2滑动使得均热块5插入炉芯3中心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座体1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两侧形成台阶18,炉体2的底部两侧延伸有凸沿215,凸沿215内侧四角部位各设置有滚轮212和限位柱塞213,滚轮212与底座1的台阶18接触,限位柱塞213设置有滚珠的一侧与底座1的凸台17的侧面间隙配合;炉体2通过设置在底座1的至少一台阶18侧的侧压式锁紧机构将炉体2的凸沿215压紧而锁定;
所述底座1的凸台17上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块16,炉体2的炉体壳21底部设置有与限位块16匹配的开槽214,限位块16嵌入开槽214中且与开槽214间隙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压式锁紧机构为快锁机构12,快锁机构12包括扳手和带轴承的凸轮,安装在底座1上对炉体2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座体11的前部设置有指示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3炉膛内的深度的标尺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体2还包括位于炉体壳21内的主控模块22和温控模块23,温控模块23与主控模块22电连接,主控模块22电连接炉芯3内设置的电热丝以加热炉芯3的炉膛,温控模块23通过底座1设置的标准接口14接收标准温度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体2还包括安装于炉体壳21的壳体上且暴露在壳体外表面的通讯接口模块24和超温仪表25,通讯接口模块24电连接至温控模块23,超温仪表25通过设置在炉体壳21上的超温接口211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并电连接至主控模块22。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超温保护传感器6;
超温保护传感器6检测炉芯3中心孔内温度,超温仪表25通过超温接口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超温仪表25连接主控模块2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4包括可伸缩立柱41、固定机构43、锁紧卡44 和旋钮45,可伸缩立柱41下部安装于底座1的头部,固定机构43安装于可伸缩立柱41的上部,锁紧卡44安装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内,旋钮45位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外,并固定于锁紧卡4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立柱41包括固定立柱411、移动立柱412以及将固定立柱411和移动立柱412锁在一起的锁紧螺母413,固定立柱411为中空柱体,固定立柱411上部设置有中空的紧固爪4111,移动立柱412下部穿过锁紧螺母413 插接在固定立柱411内,锁紧螺母413旋紧紧固爪4111将移动立柱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立柱412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槽,一阻尼环414套装于该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卡44为侧压式锁紧结构,包括双向多头螺杆442、导杆441、位于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轴套443以及分别穿套在双向多头螺杆442 两端的滑块444和固定于滑块444内侧的弹片445,轴套443固定在滑块上,沿导杆 441滑动,滑块444与双向多头螺杆442螺纹连接,两滑块444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卡装被检传感元件7,双向多头螺杆442的旋转能够驱动两滑块444沿导杆相背或相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机构43包括安装板431、绝缘环432、固定壳体433以及将安装板431和固定壳体433固定于移动立柱412上端的固定螺栓434,绝缘环 432一端连接到安装板431上,绝缘环432一端连接到移动立柱412上;
固定壳体433上端设有用于放置被检传感元件7的U形槽,下端设置有穿设双向多头螺杆442的槽孔,伸出固定壳体433的槽孔的双向多头螺杆442的一端安装旋钮4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管式炉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式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管式炉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炉芯3、炉体2、底座1和固定架4以及插入炉芯3的炉膛中的均热块5和超温保护传感器6,其中:
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底座1的座体11起支撑、固定作用,座体11为长条状板体,座体1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的两侧形成台阶18,凸台 17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限位块16,其与炉体2底部的开槽29配合以限定炉体2的位置(参见图5),限位块16的个数并不限于两块,至少一限位块16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设置限位块的目的;凸台17靠近头部的位置设置有标尺15,通过指示炉体2 与固定架4之间的距离来判定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中的深度;台阶18的一侧安装有快锁机构12,用于快锁锁紧炉体2;座体11的头部的前面板上设置有标准接口14,用于引入炉膛内标准温度信号;座体11的底部四角还设置有可调地脚,用于调节底座1的高度及其平衡度。
如图2和图4所示,炉体2包括炉体壳21、位于炉体壳21内的温控模块23和主控模块22以及安装在炉体壳21的壳体上且暴露在壳体外表面的通讯接口模块24 和超温仪表25,其中,炉体壳21为上开口的壳体结构,炉芯3安装在炉体壳21的开口处,炉芯3内设置的电热丝连接至主控模块22;通讯接口模块24和主控模块 22分别电连接至温控模块23,超温仪表25通过设置在炉体壳21上的超温接口211 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并电连接至主控模块22。
温控模块23通过通讯接口模块24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以及通过底座1的标准接口14接收标准温度信号(目标温度信号)、通过触摸屏输入的控制目标温度或者通过旋钮设置的目标温度,并生成温度控制指令发送至主控模块22,主控模块22 控制经过炉芯3的电热丝的电流大小及通断,即控制电热丝的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进而控制炉芯3的温度;温控模块23的显示屏实时显示标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实时显示插入炉芯3中的均热块5的温度。超温仪表25可以进行温度保护设置,即设置最高保护温度,超温仪表25接收超温保护传感器6检测的炉芯3的温度,当该温度值超过设置的最高保护温度时,即断开炉芯3内加热丝的电流,停止加热,并将异常信息反馈给温控模块23防止由于炉芯3的温度过高而导致事故或被检传感元件损坏的发生;当炉芯3内的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控制温度时,接通加热丝的电流,重新开始加热。
如图4和图5所示,炉体壳21的壳体底部两侧延伸有凸沿215,凸沿215内侧的四角部分别设置有滚轮212和限位柱塞213,凸沿215内侧的底部沿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有开槽214,用于容置底座1上的限位块16,开槽214的宽度与限位块16宽度相匹配。安装时,底座1上的限位块16嵌入炉体2底部的开槽214中,二者间隙配合,炉体2底部的滚轮212与底座1的台阶18相接触,炉体2的限位柱塞213与底座1的凸台17的侧面间隙配合,当炉体2在底座1上滚动时,限位块16和限位柱塞213配合,限定炉体2的位置,防止炉体2在行程中偏移。
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架4安装在底座1的头部,包括可伸缩立柱41、挂线杆42、固定机构43、锁紧卡44和旋钮45,可伸缩立柱41下部安装于底座1的头部,上部安装固定机构43,锁紧卡44安装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内,旋钮45位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外,并位于设置在锁紧卡44上,旋转旋钮45可使锁紧卡44向中心收缩;挂线杆42套接在可伸缩立柱41上,可以旋转,用于挂线。
具体的,可伸缩立柱41包括固定立柱411、移动立柱412以及将固定立柱411 和移动立柱412锁在一起的锁紧螺母413,固定立柱411为中空柱体结构,固定立柱 411上部设置有中空的紧固爪4111,移动立柱412下部穿过锁紧螺母413插接在固定立柱411内,锁紧螺母413向下旋紧使得紧固爪4111向内收缩,将移动立柱412 锁紧,当锁紧螺母413向上旋紧,紧固爪4111松开,移动立柱412和固定立柱411 松开,移动立柱412可以上下移动重新定位;移动立柱412的下部设置有以安装槽,一阻尼环414套装于该安装槽内,阻尼环414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松开紧固爪4111 时防止移动立柱412快速掉下去。
锁紧卡44为侧压式锁紧结构,包括双向多头螺杆442、导杆441、位于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轴套443以及分别穿套在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滑块444和固定于滑块444内侧的弹片445,轴套443固定在滑块444上,能够沿导杆441滑动,滑块444与双向多头螺杆442螺纹连接,两滑块444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卡装被检传感元件7。旋转双向多头螺杆442时,两滑块444相背或相对运动使得锁紧卡44 的弹片445松开或锁紧被检传感元件7。在锁紧被检传感元件7时,因双向多头螺杆 442旋转而驱动锁紧卡44的两侧滑块444同时相向运动,被检传感元件7的中心与 U形槽的中心自动对齐。弹片445的作用是在夹紧被检传感元件时,保护被检传感元件防止被其夹坏。
固定机构43包括安装板431、固定壳体433以及将安装板431和固定壳体433 固定于移动立柱412上端的固定螺栓434,固定壳体433为中空的方形壳体,上端设有用于放置被检传感元件7的U形槽,下端设置有用于穿设锁紧卡44的双向多头螺杆442的槽孔,轴套443安装于该槽孔中,双向多头螺杆442安装于轴套443中,伸出固定壳体433的槽孔的双向多头螺杆442的一端安装旋钮45,通过旋转旋钮45 驱动双向多头螺杆442转动,带动滑块444相背或相对运动,从而使锁紧卡44锁紧或松开被检传感元件。
如图1和图2所示,炉芯3的后端设置有安装超温保护传感器6的插接口,均热块5和超温保护传感器6通过相应的插接口插入炉芯3的炉膛中。使用时,先将均热块5一端插入炉芯3的插接口,炉体2移动至底座1的尾部,然后将被检传感元件7插入均热块5里面,直至接触均热块5的底部,将被检传感元件7的另一端放入固定架4的U形槽中用锁紧卡44锁定,然后再移动炉体2至预定的位置(通过底座1上的标尺15指示),并通过快锁机构12将炉体2锁定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底座1的快锁机构12采用侧压式锁紧结构,其安装在底座1的台阶18上用于对炉体2进行固定,包括扳手123、轴承121和凸轮122,凸轮122为偏心结构,其上端与轴承121的内圈固定连接,凸轮122下方固定连接扳手123,扳手123固定于底座1的座体11内且伸出底座1,轴承121和凸轮122位于底座1的台阶18上方,炉体2在底座1上移动时,轴承121与炉体2的凸沿215有间隙,当拉动扳手123时,扳手123带动凸轮122和轴承121转动,使得轴承121的外周与炉体2的凸沿215接触,通过摩擦力将炉体2压紧锁定。同时,由于轴承121本身的转动摩擦力很小,在轴承外圈压紧炉体2的过程中,炉体2主要受到横向压紧力,而转动摩擦力很小,从而防止在转动扳手123的过程中炉体2 后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炉体2底部的四角设置的限位柱塞213与底座1的凸台17的侧面间隙配合,限位柱塞213靠近凸台17的端部设置有滚珠,在炉体2移动过程中,炉体2偏向一侧时,限位柱塞213的滚珠与底座1的凸台17侧面接触,并沿凸台17 的侧面滚动,防止炉体2继续偏移,同时由于滚珠的作用,使得炉体2移动过程中比较顺畅。
本实用新型管式炉在使用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首先将均热块5一端插入炉芯3的插接口,再将被检传感元件7的一端插入均热块5中直至接触均热块5的底部;再根据炉芯3的中心位置调整固定架4的高度,使得固定架4的U形槽的中心对准炉芯3的中心,即旋转锁紧螺母413,松开固定立柱411上部的紧固爪4111,使移动立柱412移动至预设位置,将被检传感元件7的另一端放置在固定架4的U形槽中,旋转旋钮45使得锁紧卡44将被检传感元件7固定。
(2)移动炉体2,参照底座1上的标尺15,将炉体2移至预设位置,通过快锁机构12将炉体2锁定,准备工作就绪后,管式炉开始工作。
(3)炉体2的主控模块22通过通讯接口模块24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以生成控制指令发送至温控模块23,控制炉芯3的电热丝加热,并实时读取标准温度计的温度信号,直至达到预定温度。同时,超温仪表25实时读取超温保护传感器6温度,当设备出现异常温度超过超温仪表设定的安全温度是,超温仪表会发送指令切断加热电源,并给温控模块23发送设备异常指令。
如图4所示,通讯接口模块24连接温控模块23,超温接口211连接超温仪表 25,超温仪表25连接主控模块22,主控模块22连接温控模块23,主控模块22连接炉芯3内的电热丝,对电热丝进行加热控制。
通信接口模块24包括网口、USB口、控温传感器接口,连接控温传感器,控温传感器与被检传感器一同放置均热块5内;
超温仪表25可以进行保护温度设置,设置最高保护温度,超温仪表25通过超温接口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超温仪表25连接主控模块22;主控模块22连接电源输入,并连接温控模块23,主控模块22接收温控模块23的指令控制炉芯的温度;温控模块23接收用户输入指令,支持触摸输入目标温度、旋钮设置目标温度,读取控温传感器信号实时显示均热块的温度。
被检固定架4的详细结构如图6、7所示,可伸缩立柱41固定在底座1上,挂线杆42套接在固定立柱411上,挂线杆42可以旋转,挂线杆42可以挂线;移动立柱412穿过锁紧螺母413插接在可伸缩立柱41内,旋转锁紧螺母413将移动立柱412 和固定立柱锁紧在一起,固定立柱411上方设置紧固爪,锁紧螺母413向下旋紧压紧紧固爪向内收缩、紧固,锁紧螺母向上旋转,紧固爪松开,移动立柱412和固定立柱411锁紧松开,移动立柱412可以上下移动重新定位;阻尼环414套在移动立柱上,移动立柱412设置安装槽,阻尼环套414卡在移动立柱的安装槽内。
绝缘环432固定在安装板431上,固定螺栓434紧固在移动立柱上,锁紧卡(锁紧卡为图7中导杆441、弹片445、轴套443、导杆441、双向锁头螺杆442组成的部件)安装在固定壳体433内,外壳设置紧固卡口紧固卡装在紧固卡口上固定锁紧卡,固定壳体433固定在安装版上。
本实用新型的管式炉,检定传感器时,将传感器顶端插入均热块,将传感器的手柄端放置在被检固定架上的锁紧卡(锁紧卡为图7中导杆441、弹片445、轴套443、导杆441、双向锁头螺杆442组成的部件)上紧固,旋转锁紧螺母413移动移动立柱 412使得均热块5能够插入炉芯孔,旋转锁紧螺紧固移动立柱,传感器的位置固定。移动管式炉炉体2,炉芯3随炉体移动,按照标尺15控制均热块插入的尺度,通过快锁机构锁紧炉体,开始检定操作。
以上部件按照上述连接关系组装成本实用新型管式炉,该管式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相对于现有管式炉,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该管式炉的炉体2可在底座1上滑动,并通过设置在底座1上的快锁机构 12快速对炉体2锁定;通过底座1上设置的标尺15,能够快速的精确控制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3中的深度,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2)固定架4的锁紧卡44具有自动对心功能,针对不同直径的被检传感元件7,不需要再调整固定架4的高度,只要将被检传感元件7锁紧,保证被检传感元件位于固定架4的U形槽的中心,减少了操作步骤;
(3)固定架4采用可伸缩立柱41调节固定架的高度,移动立柱412下端设置阻尼环414,防止移动立柱迅速掉落;锁紧卡44的滑块内侧设置弹片,具有防止被检传感元件7在锁紧过程中出现被夹坏的风险;
(4)炉体2的限位柱塞213与底座1的凸台17间隙配合,且采用滚珠设计,使得炉体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滚珠接触底座1的凸台侧面并滚动,防止炉体2继续偏移,保证炉体2移动比较顺畅;
(5)该管式炉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控模块22、温控模块23与炉芯3一体化组装,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各种等价变型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

Claims (12)

1.一种管式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芯(3)、炉体(2)、底座(1)和固定架(4)以及均热块(5);
炉芯(3)固定在炉体(2)上,炉体(2)滑动连接底座(1);
固定架(4)卡固多支传感器的一端,该多支传感器的另一端放置在均热块(5)上;
均热块(5)对准炉芯(3)中心孔,炉体(2)滑动使得均热块(5)插入炉芯(3)中心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座体(1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两侧形成台阶(18),炉体(2)的底部两侧延伸有凸沿(215),凸沿(215)内侧四角部位各设置有滚轮(212)和限位柱塞(213),滚轮(212)与底座(1)的台阶(18)接触,限位柱塞(213)设置有滚珠的一侧与底座(1)的凸台(17)的侧面间隙配合;炉体(2)通过设置在底座(1)的至少一台阶(18)侧的侧压式锁紧机构将炉体(2)的凸沿(215)压紧而锁定;
所述底座(1)的凸台(17)上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块(16),炉体(2)的炉体壳(21)底部设置有与限位块(16)匹配的开槽(214),限位块(16)嵌入开槽(214)中且与开槽(214)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式锁紧机构为快锁机构(12),快锁机构(12)包括扳手(123)、轴承(121)和凸轮(122),凸轮(122)为偏心结构,其上端与轴承(121)的内圈固定连接,凸轮(122)下方固定连接扳手(123),扳手(123)可转动的固定于底座(1)的座体(11)内且伸出底座(1),轴承(121)和凸轮(122)位于底座(1)的台阶(18)上方,轴承(121)外周通过摩擦力将炉体(2)的凸沿(215)压紧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座体(11)的前部设置有指示被检传感元件插入炉芯(3)炉膛内的深度的标尺(1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还包括位于炉体壳(21)内的主控模块(22)和温控模块(23),温控模块(23)与主控模块(22)电连接,主控模块(22)电连接炉芯(3)内设置的电热丝以加热炉芯(3)的炉膛,温控模块(23)通过底座(1)设置的标准接口(14)接收标准温度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2)还包括安装于炉体壳(21)的壳体上且暴露在壳体外表面的通讯接口模块(24)和超温仪表(25),通讯接口模块(24)电连接至温控模块(23),超温仪表(25)通过设置在炉体壳(21)上的超温接口(211)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并电连接至主控模块(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温保护传感器(6);
超温保护传感器(6)检测炉芯(3)中心孔内温度,超温仪表(25)通过超温接口连接超温保护传感器(6),超温仪表(25)连接主控模块(2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包括可伸缩立柱(41)、固定机构(43)、锁紧卡(44)和旋钮(45),可伸缩立柱(41)下部安装于底座(1)的头部,固定机构(43)安装于可伸缩立柱(41)的上部,锁紧卡(44)安装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内,旋钮(45)位于固定机构(43)的外壳外,并固定于锁紧卡(4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立柱(41)包括固定立柱(411)、移动立柱(412)以及将固定立柱(411)和移动立柱(412)锁在一起的锁紧螺母(413),固定立柱(411)为中空柱体,固定立柱(411)上部设置有中空的紧固爪(4111),移动立柱(412)下部穿过锁紧螺母(413)插接在固定立柱(411)内,锁紧螺母(413)旋紧紧固爪(4111)将移动立柱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立柱(412)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槽,一阻尼环(414)套装于该安装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卡(44)为侧压式锁紧结构,包括双向多头螺杆(442)、导杆(441)、位于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轴套(443)以及分别穿套在双向多头螺杆(442)两端的滑块(444)和固定于滑块(444)内侧的弹片(445),轴套(443)固定在滑块上,能够沿导杆(441) 滑动,滑块(444)与双向多头螺杆(442)螺纹连接,两滑块(444)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卡装被检传感元件(7),双向多头螺杆(442)的旋转能够驱动两滑块(444)沿导杆相背或相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式炉,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43)包括安装板(431)、绝缘环(432)、固定壳体(433)以及将安装板(431)和固定壳体(433)固定于移动立柱(412)上端的固定螺栓(434),绝缘环(432)一端连接到安装板(431)上,绝缘环(432)一端连接到移动立柱(412)上;
固定壳体(433)上端设有用于放置被检传感元件(7)的U形槽,下端设置有穿设双向多头螺杆(442)的槽孔,伸出固定壳体(433)的槽孔的双向多头螺杆(442)的一端安装旋钮(45)。
CN201821666714.6U 2018-10-15 2018-10-15 管式炉 Active CN209295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6714.6U CN209295676U (zh) 2018-10-15 2018-10-15 管式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6714.6U CN209295676U (zh) 2018-10-15 2018-10-15 管式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5676U true CN209295676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6714.6U Active CN209295676U (zh) 2018-10-15 2018-10-15 管式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56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7576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表面循环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7576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表面循环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2527B (zh) 一种热管性能综合量测装置及方法
CN109459683A (zh) 一种芯片测试装置
CN209295676U (zh) 管式炉
CN210090562U (zh) 一种岩石电阻率应力敏感测试仪
CN108819265B (zh) 螺母热熔安装设备和螺母热熔安装方法
CN110779627A (zh) 辐射温度计检定校准装置及操作方法
CN209364702U (zh) 一种热熔压敏胶块分切装置
CN201344863Y (zh) 一种热管性能综合量测装置
CN219266159U (zh) 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导热性检测装置
CN209342871U (zh) 一种芯片测试装置
CN112611642A (zh) 一种高电阻镍铬电热合金加工用检验装置
CN207636528U (zh) 线膨胀系数检测装置
CN215767945U (zh) 一种建筑安全检测用检测灵敏度高的混凝土检测分析仪
CN210242991U (zh) 一种耳温枪成品测试治具
CN208125094U (zh) 一种悬臂毛坯页片高度检测装置
CN111854971A (zh) 双模式红外体温检测仪
CN218099283U (zh) 一种新型元器件测量夹具
CN112355508A (zh) 一种热电偶的焊接装置
CN218295802U (zh) 一种内置隔热保温结构的环保炉
CN221077834U (zh) 一种用于石墨化炉的测温装置
CN218239660U (zh) 一种加热水管的压力测试装置
CN220231231U (zh) 一种螺纹紧固件硬度检测固定装置
CN220261976U (zh) 一种电子书保护套笔套整形设备
CN210242990U (zh) 一种耳温枪主板检测装置
CN215727249U (zh) 建筑保温材料拉压性能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1

Address after: No. 1581, Kangxi Road, Bada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qing District, Beijing 10210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angpu Xin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Building 5, 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