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0528U - 座椅横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座椅横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0528U
CN209290528U CN201821968099.4U CN201821968099U CN209290528U CN 209290528 U CN209290528 U CN 209290528U CN 201821968099 U CN201821968099 U CN 201821968099U CN 209290528 U CN209290528 U CN 209290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at beam
connecting plate
seat
lead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80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景民
孙东洋
罗培锋
钟建强
曾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80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0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0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座椅横梁总成,包括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横梁总成还包括用于连接座椅横梁与门槛的第一连接支架、以及用于连接座椅横梁与中通道的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座椅横梁的两个相对端。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座椅横梁的两端配置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能够增加座椅横梁的通用性,实现座椅横梁的平台化,当车型变更时,只需根据具体车型调整两侧的连接支架的结构,达到了降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座椅横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身设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车身的轻量化、零件的平台化以及乘客的安全,前地板座椅横梁涉及到重量、碰撞安全、座椅舒适性、NVH等性能,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地方。所以,良好的座椅横梁平台化、轻量化、合理化的结构设计,对节约成本、提高燃油经济性、提高碰撞安全性能,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钢制车身的座椅横梁,不同车型为满足其侧碰性能要求,普遍采用一体式设计,且与门槛、中通道连接采用的是刚性连接。而对于铝合金车身而言,由于铝合金材料的特性,其材料强度相对于钢低很多,如采用传统的钢制车身的结构设计,无法满足侧碰要求,且需要更多的机加工,耗时且增加成本。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横梁总成,该座椅横梁总成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能够实现座椅横梁的平台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横梁总成,包括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横梁总成还包括用于连接座椅横梁与门槛的第一连接支架、以及用于连接座椅横梁与中通道的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座椅横梁的两个相对端。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横梁包括用于与座椅前部相连的第一座椅横梁、以及用于与座椅后部相连的第二座椅横梁,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和所述第二座椅横梁的两个相对端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座椅横梁相连的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所述门槛相连的第二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由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翻边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导引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通过第二导引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导引段和所述第二导引段在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门槛连接时位于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门槛之间形成的缝隙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引段和所述第二导引段为过渡圆弧或斜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座椅横梁相连的第三连接板、用于与所述中通道相连的第四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两个相对侧的第三侧板、由所述第三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翻边相连的第四侧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中通道连接时位于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的缝隙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包括第一平板段、位于所述第一平板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的第三导引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板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第四导引段,所述第一平板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存在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引段和所述第四导引段为过渡圆弧或斜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第二平板段、位于所述第二平板段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五导引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平板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第六导引段,所述第二平板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存在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导引段和所述第六导引段为过渡圆弧或斜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座椅横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座椅横梁之间均采用旋转攻丝铆接。
由上面的结构描述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实用新型在座椅横梁的两端配置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作为座椅横梁与门槛和中通道的连接件,使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绝大部分铝合金地板结构;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座椅横梁的两端配置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能够增加座椅横梁的通用性,实现座椅横梁的平台化,当车型变更时,只需根据具体车型调整两侧的连接支架的结构,达到了降本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在侧碰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减少对乘员的冲击,并保证乘员舱空间,达到了安全性的目的。
4.侧碰后,传统的一体式横梁通常需要更换整个座椅横梁,而本实用新型则只需更换两侧的连接支架,达到了维修方便、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横梁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与门槛和中通道的连接关系俯视示意图。
图3为为图2沿III-III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座椅横梁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V-V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连接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连接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沿VIII-VIII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7沿IX-IX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第二连接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第二连接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沿XII-XII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1沿XIII-XIII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座椅横梁总成,包括座椅横梁10、用于连接座椅横梁10与门槛40的第一连接支架20、以及用于连接座椅横梁10与中通道50的第二连接支架30。第一连接支架20和第二连接支架30固定于座椅横梁10的两个相对端,且与座椅横梁10之间采用旋转攻丝铆接。另外,第一连接支架20与门槛40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支架30与中通道50之间也采用旋转攻丝铆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座椅横梁10包括用于与座椅前部相连的第一座椅横梁11、以及用于与座椅后部相连的第二座椅横梁12,第一座椅横梁11和第二座椅横梁12均为挤出梁,且第一座椅横梁11和第二座椅横梁12的两个相对端均设有第一连接支架20和第二连接支架30。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特别适用于白车身地板区域采用铝合金材料的车身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座椅横梁10包括横梁顶板13、横梁底板14、与横梁顶板13及横梁底板14的两个相对侧相连的横梁底板15、以及由横梁底板15的远离横梁顶板13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的横梁翻边16。由横截面来看,座椅横梁10的主体部分大致为等腰梯形,横梁顶板13和横梁底板14水平设置,且横梁顶板13的宽度小于横梁底板14的宽度,横梁底板15与横梁顶板13和横梁底板14相连,且相对于横梁顶板13和横梁底板14倾斜设置。横梁顶板13、横梁底板14和横梁底板15连接形成一封闭腔,该封闭腔能够增加座椅横梁10的强度,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连接支架20包括用于与座椅横梁10相连的第一连接板21、用于与门槛40相连的第二连接板22、设于第一连接板21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23、由第一侧板23的远离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24、以及与第二连接板22、第一侧板23和第一翻边24相连的第二侧板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翻边24水平设置,第一侧板23倾斜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翻边24之间,第二侧板25倾斜连接于第一翻边24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第一连接板21用于搭接于座椅横梁10,第二连接板22用于搭接于门槛40。
请进一步参阅图8,第一连接板21为一平板,第二连接板22相较于第一连接板21倾斜设置,由第一连接板21向上略微倾斜。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存在高度差,具体地,第二连接板22的靠近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高于第一连接板21的靠近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通过第一导引段2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段26为一过渡圆弧,可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引段26也可为相较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倾斜设置的小斜板,即第一导引段26为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的斜倒角。
请进一步参阅图9,第一连接板21为平板,第二连接板22相较于第一连接板21倾斜设置,第二侧板25倾斜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侧板25之间存在高度差,具体地,第二连接板22的靠近第二侧板25的一端高于第二侧板25的靠近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侧板25之间通过第二导引段2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引段27为一过渡圆弧,可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引段27也可为相较于第二连接板22和第二侧板25倾斜设置的小斜板,即第二导引段27为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2和第二侧板25之间的斜倒角。
请参阅图10和图11,第二连接支架30包括用于与座椅横梁10相连的第三连接板31、用于与中通道50相连的第四连接板32、设于第三连接板31两个相对侧的第三侧板33、由第三侧板33的远离第三连接板3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34、以及与第四连接板32、第三侧板33和第二翻边34相连的第四侧板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31、第四连接板32和第二翻边34水平设置,第三侧板33倾斜连接于第三连接板31和第二翻边34之间,第四侧板35倾斜连接于第二翻边34和第四连接板32之间。第三连接板31用于搭接于座椅横梁10,第四连接板32用于搭接于中通道50。
请一并参阅图12,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段36连接,第一连接段36包括第一平板段36a、位于第一平板段36a和第三连接板31之间的第三导引段36b、以及位于第一平板段36a和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第四导引段36c,第一平板段36a与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之间存在高度差,具体地,第一平板段36a高于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的高度,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的高度相等,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的高度也可以不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引段36b和第四导引段36c均为过渡圆弧,且第三导引段36b和第四导引段36c的圆弧半径相等。可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导引段36b和第四导引段36c也可以为斜倒角。
请一并参阅图13,第四连接板32与第二翻边34通过倾斜设置的第四侧板35连接在一起。第四连接板32与第四侧板3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段37连接。第二连接段37包括第二平板段37a、位于第二平板段37a与第四侧板35之间的第五导引段37b、以及位于第二平板段37a与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第六导引段37c。第二平板段37a与第四连接板32之间存在高度差,具体地,第二平板段37a高于第四连接板32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导引段37b和第六导引段37c均为过渡圆弧,但第五导引段37b的圆弧半径大于第六导引段37c的圆弧半径,可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导引段37b和第六导引段37c也可以为斜倒角。
请参阅图2和图3,当将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与门槛40和中通道50连接在一起之后,第二连接板22搭接于门槛40上,与门槛40的对应面贴合,第四连接板32搭接于中通道50上,与中通道50的对应面贴合,第一导引段26和第二导引段27刚好位于座椅横梁10与门槛40的缝隙上方,第一连接段36和第二连接段37正好位于座椅横梁10与中通道50的缝隙上方,当车辆受到侧向碰撞时,第一连接支架20和第二连接支架30首先在各导引段处压溃,然后座椅横梁10才与门槛40和中通道50接触,这样既能够保证车辆在侧碰过程具有很好的吸能、缓冲效果,减小对成员的冲击,又能保证乘员舱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成员安全。
由上面的结构描述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实用新型在座椅横梁的两端配置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作为座椅横梁与门槛和中通道的连接件,使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绝大部分铝合金地板结构;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座椅横梁的两端配置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能够增加座椅横梁的通用性,实现座椅横梁的平台化,当车型变更时,只需根据具体车型调整两侧的连接支架的结构,达到了降本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总成在侧碰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减少对乘员的冲击,并保证乘员舱空间,达到了安全性的目的。
4.侧碰后,传统的一体式横梁通常需要更换整个座椅横梁,而本实用新型则只需更换两侧的连接支架,达到了维修方便、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身,包括上述的座椅横梁总成与门槛和中通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横梁总成,包括座椅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总成还包括用于连接座椅横梁(10)与门槛(40)的第一连接支架(20)、以及用于连接座椅横梁(10)与中通道(50)的第二连接支架(30),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0)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0)固定于所述座椅横梁(10)的两个相对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10)包括用于与座椅前部相连的第一座椅横梁(11)、以及用于与座椅后部相连的第二座椅横梁(12),所述第一座椅横梁(11)及所述第二座椅横梁(12)的两个相对端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0)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0)包括用于与所述座椅横梁(10)相连的第一连接板(21)、用于与所述门槛(40)相连的第二连接板(2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23)、由所述第一侧板(23)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24)、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一翻边(24)相连的第二侧板(25),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之间通过第一导引段(2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与所述第二侧板(25)之间通过第二导引段(2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与所述第二侧板(25)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导引段(26)和所述第二导引段(27)在所述座椅横梁(10)与所述门槛(40)连接时位于所述座椅横梁(10)与所述门槛(40)之间形成的缝隙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段(26)和所述第二导引段(27)为过渡圆弧或斜倒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0)包括用于与所述座椅横梁(10)相连的第三连接板(31)、用于与所述中通道(50)相连的第四连接板(32)、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31)两个相对侧的第三侧板(33)、由所述第三侧板(33)的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3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34)、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板(32)、所述第三侧板(33)和所述第二翻边(34)相连的第四侧板(35),所述第三连接板(31)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段(36)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32)与所述第四侧板(3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段(3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36)和所述第二连接段(37)在所述座椅横梁(10)与所述中通道(50)连接时位于所述座椅横梁(10)与所述中通道(50)之间形成的缝隙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6)包括第一平板段(36a)、位于所述第一平板段(36a)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1)之间的第三导引段(36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板段(36a)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第四导引段(36c),所述第一平板段(36a)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1)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2)之间存在高度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引段(36b)和所述第四导引段(36c)为过渡圆弧或斜倒角。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7)包括第二平板段(37a)、位于所述第二平板段(37a)与所述第四侧板(35)之间的第五导引段(37b)、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平板段(37a)与所述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第六导引段(37c),所述第二平板段(37a)与所述第四连接板(32)之间存在高度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导引段(37b)和所述第六导引段(37c)为过渡圆弧或斜倒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0)与所述座椅横梁(1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0)与所述座椅横梁(10)之间均采用旋转攻丝铆接。
CN201821968099.4U 2018-11-27 2018-11-27 座椅横梁总成 Active CN20929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8099.4U CN209290528U (zh) 2018-11-27 2018-11-27 座椅横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8099.4U CN209290528U (zh) 2018-11-27 2018-11-27 座椅横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0528U true CN209290528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8099.4U Active CN209290528U (zh) 2018-11-27 2018-11-27 座椅横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0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569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569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73356A1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09178009B (zh) 一种100%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及100%低地板轨道车辆
CN109808773A (zh) 汽车及其后扭力盒
CN10920452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9290528U (zh) 座椅横梁总成
WO2019001498A1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4713217U (zh) 发动机罩支撑板、发动机罩组件及车辆
CN202029898U (zh) 发舱总成与前地板总成的连接结构
CN208993783U (zh) 一种前地板加强板及汽车
CN110316258B (zh)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07249971A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13459955B (zh) 一种提升车身侧面耐撞性的自动踏板安装结构
CN110667618B (zh) 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CN20380601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内支架
CN109204502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2624387U (zh) 一种汽车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CN111216808A (zh) 座椅横梁总成
WO2019001526A1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WO2019001527A1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KR101859945B1 (ko) 산악철도차량용 차체 상부 연결 구조
CN206141567U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防爬器安装座
CN106314568A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地板
CN110027578A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04641899U (zh) 一种机盖铰链固定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