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2964U -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2964U
CN209282964U CN201822197307.1U CN201822197307U CN209282964U CN 209282964 U CN209282964 U CN 209282964U CN 201822197307 U CN201822197307 U CN 201822197307U CN 209282964 U CN209282964 U CN 209282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rectangular stator
stator slot
layer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73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明冲
张广会
李东旭
黄维
廖天一
李明会
陈子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21973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2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2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包括8个极和等间距开设的48个矩形定子槽,每个矩形定子槽内的导体数为4层,总共有三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共有两条支路且两条支路串联,每相绕组结构均包括插入侧和焊接侧,焊接侧设置电源引出线,插入侧节距均为6,每相绕组结构均为U型线,定子绕组内层引出串联引出线,绕组外层引出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在外层集中处理同相两支路串联引出线连接、星点连接线连接和电源引出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绕组结构,改善了绕组插入制造工艺性,实现了机械自动下线,缩短了绕组端部尺寸,降低了扁线电机的整体体积,减小了驱动电机的轴向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扁线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车用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性能的增加必然会导致驱动电机体积的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轴向空间尺寸十分有限,导致驱动电机的性能和体积的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驱动电机根据定子线圈绕组方案可以分类为分布绕组驱动电机和集中绕组驱动电机。分布绕组驱动电机按照定子绕组的截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线和扁铜线。采用扁铜线的电机称为扁线电机。与圆形线相比,扁铜线可以有效的提高驱动电机的槽满率,降低驱动电机的铜耗从而提高驱动电机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电机定子绕组的端部高度,能够有效减小电机的安装空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扁线电机定子,当每槽导体数为4层时,1、2层构成一条支路,3、4层构成一条支路,两条支路串联连接,这样两条支路间在定子绕组插入侧出现过桥线,这样增大了下线的难度,无法采用机械自动下线。现有的扁线电机定子绕组,星点连接和电源引出线分布在定子绕组的插入侧,增加了异型线的数量,且这些异型线存在分布集中、结构布线复杂、量产制造工艺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量产制造工艺不好的问题,实现机械自动下线,简化绕组结构。这种定子绕组进一步缩短了绕组端部尺寸,降低了扁线电机的整体体积,减小了驱动电机的轴向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电机定子包括8个极和等间距开设的48个矩形定子槽,每个矩形定子槽内的导体数为4层,总共有三相绕组结构,即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共有两条支路且两条支路串联,每相绕组结构均包括插入侧和焊接侧,焊接侧设置电源引出线,插入侧节距均相等且节距为6,每相绕组结构均为U型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内层引出串联引出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外层引出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在外层集中处理同相两支路串联引出线连接、星点连接线连接和电源引出线连接;
U相绕组结构从U相电源引出线开始,U相电源引出线和端子U2连接,U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U2进,从端子U1出,端子U1与端子X1通过第一转接线连接后进入U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X2出线,端子X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
V相绕组结构从V相电源引出线开始,V相电源引出线和端子V2连接,V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V2进,从端子V1出,端子V1与端子Y1通过第二转接线连接后进入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Y2出线,端子Y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
W相绕组结构从W相电源引出线开始,W相电源引出线和端子W2连接,W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W2进,从端子W1出,端子W1与端子Z1通过第三转接线连接后进入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Z2出线,端子Z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
端子U1的引出线和端子X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的外层,与第一转接线连接,端子V1的引出线和端子Y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的外层,与第二转接线连接,端W1的引出线和端子Z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的外层,与第三转接线连接。端子X2的引出线、端子Y2的引出线、端子Z2的引出线均折弯至焊接侧的外层,并统一与星点连接线连接成一个星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U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U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U1,端子U1通过第一转接线连接到端子X1;
U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X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X2,最后从端子X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
V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V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V1,端子V1通过第一转接线连接到端子Y1;
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Y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Y2,最后从端子Y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
W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W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W1,端子W1通过第一转接线连接到端子Z1;
W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Z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Z2,最后从端子Z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
与现有的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1)取消了过桥线,实现机械自动下线;
(2)焊接侧设置星点连接线、桥接线和电源引出线,减少了异型线数量,提升了绕组量产制造工艺可行性;
(3)取消了插入侧的星点连接线、桥接线和电源引出线,简化了绕组结构,进一步减小了绕组端部的高度;
(4)绕组端部高度减小,进一步减小了扁线电机的整体体积,减小了驱动电机的轴向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绕组原理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绕组原理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个矩形定子槽中的导体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侧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U相桥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相桥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入侧绕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入侧,2.W相电源引出线,3.V相电源引出线,4.U相电源引出线,5.星点连接线,6.焊接侧,7.第三转接线,8.第二转接线,9.第一转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包括8个极和等间距开设的48个矩形定子槽,每个矩形定子槽内的导体数为4层,总共有三相绕组结构,即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共有两条支路且两条支路串联,每相绕组结构均包括插入侧1和焊接侧6,焊接侧6设置电源引出线,插入侧1节距均相等且节距为6,每相绕组结构均为U型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内层引出串联引出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外层引出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在外层集中处理同相两支路串联引出线连接、星点连接线连接和电源引出线连接;
U相绕组结构从U相电源引出线4开始,U相电源引出线4和端子U2连接,U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U2进,从端子U1出,端子U1与端子X1通过第一转接线9连接后进入U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X2出线,端子X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5;
V相绕组结构从V相电源引出线3开始,V相电源引出线3和端子V2连接,V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V2进,从端子V1出,端子V1与端子Y1通过第二转接线8连接后进入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Y2出线,端子Y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5;
W相绕组结构从W相电源引出线2开始,W相电源引出线2和端子W2连接,W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W2进,从端子W1出,端子W1与端子Z1通过第三转接线7连接后进入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Z2出线,端子Z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5;
端子U1的引出线和端子X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与第一转接线9连接;端子V1的引出线和端子Y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与第二转接线8连接;端W1的引出线和端子Z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与第三转接线7连接。端子X2的引出线、端子Y2的引出线、端子Z2的引出线均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并统一与星点连接线5连接成一个星点。
U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U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U1,端子U1通过第一转接线9连接到端子X1;
U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X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X2,最后从端子X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5;
V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V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V1,端子V1通过第二转接线8连接到端子Y1;
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Y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Y2,最后从端子Y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5;
W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W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W1,端子W1通过第三转接线7连接到端子Z1;
W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Z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Z2,最后从端子Z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5。

Claims (2)

1.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电机定子包括8个极和等间距开设的48个矩形定子槽,每个矩形定子槽内的导体数为4层,总共有三相绕组结构,即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共有两条支路且两条支路串联,每相绕组结构均包括插入侧(1)和焊接侧(6),焊接侧(6)设置电源引出线,插入侧(1)节距均相等且节距为6,每相绕组结构均为U型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内层引出串联引出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外层引出电源引出线和星点连接线;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在外层集中处理同相两支路串联引出线连接、星点连接线连接和电源引出线连接;
U相绕组结构从U相电源引出线(4)开始,U相电源引出线(4)和端子U2连接,U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U2进,从端子U1出,端子U1与端子X1通过第一转接线(9)连接后进入U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X2出线,端子X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5);
V相绕组结构从V相电源引出线(3)开始,V相电源引出线(3)和端子V2连接,V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V2进,从端子V1出,端子V1与端子Y1通过第二转接线(8)连接后进入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Y2出线,端子Y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5);
W相绕组结构从W相电源引出线(2)开始,W相电源引出线(2)和端子W2连接,W相绕组结构中的绕线从第一支路的端子W2进,从端子W1出,端子W1与端子Z1通过第三转接线(7)连接后进入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然后从端子Z2出线,端子Z2出线至星点连接线(5);
端子U1的引出线和端子X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与第一转接线(9)连接;端子V1的引出线和端子Y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与第二转接线(8)连接;端W1的引出线和端子Z1的引出线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与第三转接线(7)连接;端子X2的引出线、端子Y2的引出线、端子Z2的引出线均折弯至焊接侧(6)的外层,并统一与星点连接线(5)连接成一个星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
U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U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U1,端子U1通过第一转接线(9)连接到端子X1;
U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X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1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X2,最后从端子X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5);
V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V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V1,端子V1通过第二转接线(8)连接到端子Y1;
V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Y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Y2,最后从端子Y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5);
W相绕组结构的第一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W2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端子W1,端子W1通过第三转接线(7)连接到端子Z1;
W相绕组结构的第二支路的绕线方式为:与端子Z1连接的绕线先从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进入,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4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3层,然后以节距为7进入第1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7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1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5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29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第23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 层,然后以节距为5进入第1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1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8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42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6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然后以节距为6进入第30个矩形定子槽的第2层,串联绕行一周后到达第24个矩形定子槽的第1层端子Z2,最后从端子Z2引出并连接至星点连接线(5)。
CN201822197307.1U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Active CN20928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307.1U CN209282964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307.1U CN209282964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2964U true CN209282964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7307.1U Active CN209282964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296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6892A (zh) * 2019-12-25 2020-05-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928836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针绕组式定子及电机
CN113241869A (zh) * 2021-05-27 2021-08-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113241870A (zh) * 2021-05-27 2021-08-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6892A (zh) * 2019-12-25 2020-05-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928836A (zh) * 2021-01-25 2021-06-0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针绕组式定子及电机
CN113241869A (zh) * 2021-05-27 2021-08-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113241870A (zh) * 2021-05-27 2021-08-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2964U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US8008827B1 (en) Triple layer winding patter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09282963U (zh) 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TWI815630B (zh) 定子、扁線電機、動力總成和車輛
CN107565720A (zh) 一种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
WO2023124509A1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6094222B (zh) 一种三相三支路连续波绕绕组及电机
WO2022247273A1 (zh) 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209881519U (zh) 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WO2022156815A1 (zh) 插针绕组式定子及电机
CN104882975B (zh) 一种电动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CN113809857A (zh) 一种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WO2024041226A1 (zh) 六极五十四槽扁铜线电机三支路平衡绕组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10356A (zh) 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CN21399030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5085412A (zh) 一种新型6层扁线发卡定子绕组设计
CN109510356B (zh) 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CN11147847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06041668U (zh) 一种三相电机定子
CN215835217U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220896393U (zh) 扁线电机绕组和扁线电机
CN215990368U (zh) 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5419772U (zh) 一种定子结构及电机
CN219322179U (zh) 一种电机定子接线结构
CN212462920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