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79199U -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79199U
CN209279199U CN201822021280.0U CN201822021280U CN209279199U CN 209279199 U CN209279199 U CN 209279199U CN 201822021280 U CN201822021280 U CN 201822021280U CN 209279199 U CN209279199 U CN 209279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ring zone
chilling area
thermal current
bran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12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汝其
陈华生
祝凤翔
周正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iqiang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iqiang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iqiang Cer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iqiang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12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79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79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79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包括有急冷区排气管道、烧成区回流管道、热气流抽风机以及热气流回风机;于所述辊道窑上设置有与所述急冷区连通的第一分支管以及与所述烧成区连通的第二分支管,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通过连接管实现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急冷区排放的高温气流进行回收,并将其与助燃气体混合输送带烧成区参与燃烧,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窑炉余热,达到减少烧成煤耗、节约电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有益效果如下:1、节能降耗,低碳环保;2、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3、稳定产品品质,增加供氧,解决阴阳色。

Description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辊道窑又称辊底窑,主要用于瓷砖等陶瓷建材的生产。辊道窑是连续烧成的窑,以转动的辊子作为坯体运载工具,靠辊子的转动使陶瓷从窑头传送到窑尾,故而称为辊道窑。
在辊道窑的内部分为预热区(低温)、烧成区(高温)以及急冷区(低温),烧成区在作业时,为了保证燃气能够持续燃烧,需要向辊道窑内部充入助燃气体(一般为净化空气),助燃气体的温度相对于烧成区的温度非常低,如果助燃气体直接进入到辊道窑内,会造成辊道窑内烧成区温度骤变,这样会造成产品质量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传统辊道窑所存在的助燃气体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用于辊道窑的热能回收利用,包括有辊道窑,所述辊道窑内部沿产品的烧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烧成区以及急冷区。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有急冷区排气管道、烧成区回流管道、热气流抽风机以及热气流回风机;
于所述辊道窑上设置有与所述急冷区连通的第一分支管以及与所述烧成区连通的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急冷区内、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烧成区、所述第二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连接,所述热气流抽风机设置于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上,所述热气流回风机设置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上,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通过连接管实现连通、并用于热气流自所述急冷区向所述烧成区的输送;
于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大小的热风闸门。
优选地,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包括有汇总单元管、直排管以及导向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汇总单元管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管于所述辊道窑上相对于所述急冷区均匀布设,所述汇总单元管的一端封闭,所述汇总单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气流抽风机的进气口对接,所述直排管与所述热气流抽风机的出气口对接,所述导向弯管与所述直排管对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向弯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包括有分流单元管以及送入直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送入直管连接,所述送入直管的一端封闭,所述送入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气流回风机的进气口对接,所述分流单元管的一端封闭,所述分流单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气流回风机的出气口对接,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分流单元管对接,所述第二分支管社会组有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于所述辊道窑上相对于所述烧成区均匀布设。
优选地,于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以及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中,其能够将急冷区排放的高温气流进行回收,并将其与助燃气体混合输送带烧成区参与燃烧,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窑炉余热,达到减少烧成煤耗、节约电能的目的。另外,由于额外补充了急冷区排放的高温气流,气流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这样可以增加烧成区氧气的供应量,使烧成区氧化更充分。本实用新型是从辊道窑急冷区抽余热补偿烧成区,并由风机和闸口控制风力,恒定热量,从而稳定产品品质,节约耗能约30%。相比于改造前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大大节约窑炉煤耗、电耗约30%,产品品质比改造前更加稳定,温度、压力科学可控。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有益效果如下:1、节能降耗,低碳环保;2、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3、稳定产品品质,增加供氧,解决阴阳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热气流抽风机1、热气流回风机2、第一分支管3、第二分支管4、热风闸门5、汇总单元管6、直排管7、导向弯管8、分流单元管9、送入直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用于辊道窑的热能回收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包括有辊道窑,辊道窑沿用现有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辊道窑为一条直线型的窑炉,其一端为入口,其另一端为出口。在辊道窑的内部、沿产品的烧制输送方向依次分为预热区、烧成区以及急冷区。坯体从入口进入到辊道窑内首先经预热区的预热,然后在烧成区内高温氧化烧成,最后经过急冷区成型并从出口输出。
经过烧成区的产品高度较高需要在急冷区内进行急速冷却,传统技术中,急冷区的冷却风(温度较高,含有大量热能)直接排放,这样会造成热能的大量流失。为了能够对上述流失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急冷区排气管道、烧成区回流管道、热气流抽风机1以及热气流回风机2。
其中,于辊道窑上设置有与急冷区连通的第一分支管3以及与烧成区连通的第二分支管4,第一分支管3的一端插入到急冷区内、第一分支管3的另一端与急冷区排气管道连接,第二分支管4的一端插入至烧成区、第二分支管4的另一端与烧成区回流管道连接,热气流抽风机1设置于急冷区排气管道上,热气流回风机2设置于烧成区回流管道上,急冷区排气管道与烧成区回流管道通过连接管实现连通、并用于热气流自急冷区向烧成区的输送。
在现有技术中,经过烧成区的产品进入到急冷区,热能会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其会造成大量热能的损失。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窑炉余热充分利用,解决了热能资源浪费的问题。
具体地,急冷区排气管道包括有汇总单元管6、直排管7以及导向弯管8,第一分支管3设置有多个,全部的第一分支管3与汇总单元管6连接,第一分支管3于辊道窑上相对于急冷区均匀布设,汇总单元管6的一端封闭,汇总单元管6的另一端与热气流抽风机1的进气口对接,直排管7与热气流抽风机1的出气口对接,导向弯管8与直排管7对接,连接管与导向弯管8连接。
具体地,烧成区回流管道包括有分流单元管9以及送入直管10;连接管与送入直管10连接,送入直管10的一端封闭,送入直管10的另一端与热气流回风机2的进气口对接,分流单元管9的一端封闭,分流单元管9的另一端与热气流回风机2的出气口对接,第二分支管4与分流单元管9对接,第二分支管4社会组有多个,第二分支管4于辊道窑上相对于烧成区均匀布设。
为了能够对回流的热气流进行流量控制,本实用新型于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大小的热风闸门5。
为了降低管道的热量流失,本实用新型在急冷区排气管道、烧成区回流管道以及连接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具体地,保温层为保温棉或者保温石棉。
在本实用新型中,管道之间或者管道与设备(风机)之间的对接均采用法兰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中,其能够将急冷区排放的高温气流进行回收,并将其与助燃气体混合输送带烧成区参与燃烧,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窑炉余热,达到减少烧成煤耗、节约电能的目的。另外,由于额外补充了急冷区排放的高温气流,气流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这样可以增加烧成区氧气的供应量,使烧成区氧化更充分。本实用新型是从辊道窑急冷区抽余热补偿烧成区,并由风机和闸口控制风力,恒定热量,从而稳定产品品质,节约耗能约30%。相比于改造前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大大节约窑炉煤耗、电耗约30%,产品品质比改造前更加稳定,温度、压力科学可控。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有益效果如下:1、节能降耗,低碳环保;2、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3、稳定产品品质,增加供氧,解决阴阳色。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4)

1.一种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用于辊道窑的热能回收利用,包括有辊道窑,所述辊道窑内部沿产品的烧制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区、烧成区以及急冷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急冷区排气管道、烧成区回流管道、热气流抽风机(1)以及热气流回风机(2);
于所述辊道窑上设置有与所述急冷区连通的第一分支管(3)以及与所述烧成区连通的第二分支管(4),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急冷区内、所述第一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烧成区、所述第二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连接,所述热气流抽风机设置于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上,所述热气流回风机设置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上,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与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通过连接管实现连通、并用于热气流自所述急冷区向所述烧成区的输送;
于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大小的热风闸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包括有汇总单元管(6)、直排管(7)以及导向弯管(8),所述第一分支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汇总单元管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管于所述辊道窑上相对于所述急冷区均匀布设,所述汇总单元管的一端封闭,所述汇总单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气流抽风机的进气口对接,所述直排管与所述热气流抽风机的出气口对接,所述导向弯管与所述直排管对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向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包括有分流单元管(9)以及送入直管(10);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送入直管连接,所述送入直管的一端封闭,所述送入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气流回风机的进气口对接,所述分流单元管的一端封闭,所述分流单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气流回风机的出气口对接,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分流单元管对接,所述第二分支管社会组有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于所述辊道窑上相对于所述烧成区均匀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急冷区排气管道、所述烧成区回流管道以及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
CN201822021280.0U 2018-12-03 2018-12-03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209279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1280.0U CN209279199U (zh) 2018-12-03 2018-12-03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1280.0U CN209279199U (zh) 2018-12-03 2018-12-03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79199U true CN209279199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1280.0U Active CN209279199U (zh) 2018-12-03 2018-12-03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79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1640B (zh) 一种电石生产装置
CN101857383B (zh) 一种梁式石灰窑
CN102875036B (zh) 一种蓄热式石灰回转窑
CN101863627A (zh) 一种双梁式石灰窑
CN105688778A (zh) 一种闭路循环高温气流反应装置
CN207963507U (zh) 一种煤基竖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2001837A (zh) 低热值燃料煅烧物料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8808B (zh) 一种串联工业炉窑
CN203007146U (zh) 一种梁式蓄热石灰窑
CN106090918A (zh) 一种烧结点火炉用预热器
CN209279199U (zh) 新型辊道窑助燃风预热利用系统
CN202912990U (zh) 一种热风炉系统
CN205897832U (zh) 一种逆流式无烟道烧结砖隧道窑
CN104110960A (zh) 高精密电热氮化炉
CN102031125B (zh) 一种高效回收废气热量的炼焦方法和焦炉
CN107574273A (zh) 基于等离子体加热的高炉热风系统温度调控方法与设备
CN102351442B (zh) 一种煅烧物料的方法和石灰窑装置
CN212533052U (zh) 双预热通道的废钢连续加料电弧炉
CN101338978B (zh) 辊道窑余热利用新工艺
CN103922561A (zh) 节能燃气玻璃熔窑
CN107216893A (zh) 节能环保生物质炉
CN103771465A (zh) 一种粉煤灰熟料烧结方法
CN102589309A (zh) 窑炉余热利用节能工艺及装置
CN205933637U (zh) 一种绝热燃烧梁
CN216337766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铁矿石直热式电加热还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