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6147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6147U
CN209246147U CN201821862785.3U CN201821862785U CN209246147U CN 209246147 U CN209246147 U CN 209246147U CN 201821862785 U CN201821862785 U CN 201821862785U CN 209246147 U CN209246147 U CN 209246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taining
bottom case
electromagnetic oven
wat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627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勇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627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6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6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6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底壳(1)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12),底壳(1)的内壁的靠近风孔(1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从风孔(12)进入的水进行阻挡的挡水筋(14),底壳(1)的底壁的部分朝向底壳(1)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绕设电源线的绕线槽(13),绕线槽(13)在底壳(1)的内腔中形成凸台(130),凸台(130)的外侧壁的至少靠近风孔(12)的部分形成为挡水壁(131);挡水筋(14)位于挡水壁(131)和风孔(12)之间,且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挡水筋(1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从而不仅实现了对电源线的有效收纳,且实现了底壳的双重挡水效果。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面板、线圈盘、电路板以及电源线;其中,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线圈盘和电路板位于底壳的内腔中,电源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其中,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用于为电磁炉散热。由于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电磁炉面板上的水或者电磁炉所在台面上的水或汤汁会从风孔进入至底壳内,导致底壳内的电子器件(比如电路板)受潮或遇水而发生损坏。基于此,现有技术通过在底壳内壁的靠近风孔的位置设置专门的挡水筋,通过挡水筋对从风孔进入的水进行阻挡。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挡水筋的高度较低,导致挡水效果较差;而且,由于电源线具有一定的长度,尤其在当不使用电磁炉时,电源线会显得零乱,且占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对从风孔进入的水的阻挡效果,且可实现电源线的有效收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所述底壳的内壁的靠近所述风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风孔进入的水进行阻挡的挡水筋,所述底壳的底壁的部分朝向所述底壳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绕设电源线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在所述底壳的内腔中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壁的至少靠近所述风孔的部分形成为挡水壁;
所述挡水筋位于所述挡水壁和所述风孔之间,且所述挡水壁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水筋的顶面所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使底壳的底壁的部分朝向底壳内腔凹进,以形成用于绕设电源线的绕线槽,由于该部分向内凹进,因此,绕线槽在底壳的内腔中相应形成凸台,且使凸台的外侧壁的至少靠近风孔的部分形成挡水壁;在不使用电磁炉时,可将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中,实现了对电源线的有效收纳,节省了收纳空间,增强了用户体验;由于挡水筋位于挡水壁和风孔之间,且挡水壁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挡水筋的顶面所在的高度,因此,若电磁炉的面板或者电磁炉所在台面上的水或者汤汁从风孔进入底壳内,此时挡水筋可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当水较少时,挡水筋可以将水完全挡住;若水较多或者水意外漫过挡水筋,由于挡水壁的存在,且挡水壁的高度高于挡水筋的高度,此时挡水壁可以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将水挡设在挡水壁外侧,从而通过挡水筋和挡水壁的双重作用,有效地阻挡了水进一步向电磁炉内部流动的去路,实现了电磁炉底壳的双重防水效果,提高了对从风孔进入的水的阻挡效果,在较大程度上防止了底壳内的电路板等电子器件遇水而受潮或者发生损坏的现象出现,延长了电磁炉内电子器件以及电磁炉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绕线槽在底壳内腔相应形成凸台,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对电源线有效收纳的同时,使绕线槽相应形成的凸台的外侧壁同时起到了挡水壁的作用,即,在制作绕线槽的同时形成了挡水壁,绕线槽和挡水壁一起成型,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挡水壁,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比单独设置绕线槽和挡水壁来说更加节省材料,节省制作成本,且简化了制作工艺。
可选的,所述绕线槽为环形槽,所述凸台为环形凸台;
所述凸台的整个所述外侧壁形成为所述挡水壁。
通过使绕线槽形成为环形槽,即,凸台形成为环形凸台,使得电源线的绕设更加方便,且使凸台的整个外围侧壁形成为挡水壁,从而从底壳的周向上对进水进行阻挡,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挡水壁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绕设在所述绕线槽内的电源线的总高度。
这样设置在保证对电源线进行有效容纳和保护的同时,使得挡水壁能够对进水进行有效挡设。
可选的,所述挡水壁的高度范围为5mm~20mm。
若将挡水壁设置的过低,会导致绕线槽的高度过低,对电源线不能较好的收纳,且不能保证较好的挡水效果;而若将挡水壁设置的过高,会对底壳内的其他部件的设置造成干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底壳的高度,导致电磁炉过厚,无法向较薄化发展,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挡水壁的高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绕线槽对电源线的有效容纳,保证挡水壁的有效挡水效果,且可避免挡水壁过高而造成耗材的浪费,避免对底壳内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以及底壳过厚的问题出现。
可选的,所述挡水筋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风孔的最低位置。
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防止水从风孔进入至底壳内,可进一步提高挡水筋的挡水效果,且可使进入的水在挡水筋的作用下快速从风孔流出至电磁炉外部。
可选的,所述底壳的内腔具有电路板,所述底壳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安装柱,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柱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内底面上,
所述安装柱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水壁的顶面所在的高度;或者,所述安装柱的顶面与所述挡水壁的顶面平齐。
这样设置可保证电路板所在的高度不会低于挡水壁的顶面所在的高度,即使有水进入底壳内,电路板也不会与水接触,对电路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
可选的,所述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凸台的顶面上。
由于凸台的外侧壁形成为挡水壁,通过将安装柱设置在凸台的顶面上,从而可进一步防止电路板与水接触,对电路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
可选的,所述安装柱的高度范围为4mm~6mm。
通过将安装柱设置在凸台的顶面,且将安装柱的高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使得电路板与挡水壁的顶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对电路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使电路板不会与水发生接触,保证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安装柱的高度设置在该范围内,同时可保证底壳的整体高度,使得底壳不会做的太厚,便于电磁炉向较薄化发展。
可选的,所述底壳的内底面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风孔的最低位置;
或者,所述底壳的内底面与所述风孔的最低位置平齐。
这样使得外部的水或者汤汁更不容易进入至底壳内,提高了电磁炉的防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风孔包括出风孔;
所述电磁炉的至少部分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底壳的底壁的被所述绕线槽围成的区域内。
通过将出风孔设置在底壳的侧壁上,使得电磁炉的出风更加顺畅;通过将至少部分进风孔设置在底壳的底壁被绕线槽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底进风侧排风,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进风和出风的气流造成干涉,避免从出风孔排出的热风从进风孔进入至底壳内,从而保证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视结构图;
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0—内底面;
11—进风孔;
12—风孔;
13—绕线槽;
130—凸台;
131—挡水壁;
14—挡水筋;
2—面板;
31—操作旋钮;
32—显示屏;
4—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视结构图;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可包括:底壳1、面板2、线圈盘、电路板、散热风机以及电源线(图中未示出)。其中,面板2位于底壳1的顶部,面板2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线圈盘、电路板和散热风机位于底壳1与面板2围成的内腔中,线圈盘与电路板电连接,散热风机用于为线圈盘、电路板等发热元件散热。电源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具体实现时,例如可以是,底壳1开设有可供电源线穿过的线孔,电源线的一端位于底壳1内,以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从线孔穿出,伸出至底壳1外,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具体地,电源线的从线孔穿出的一端可具有插头,使用时,将该插头插接到外部的电源插座上,即可使电磁炉得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整个电源线位于底壳1外,在该种情况下,底壳1上具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接口,电源线的一端具有可插接在该电接口上的插头,以实现电源线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也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插头。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底壳1的侧面上设置操作旋钮31,通过转动该操作旋钮31可实现电磁炉的开启、关闭、时间调节或者功率调节或者模式选择等。还可以在底壳1的侧壁上设置显示屏32,显示屏32可以用于显示某一时刻电磁炉加热的温度、功率、加热时间等。
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或者壶体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内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或者壶体,从而在锅体或壶体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体或壶体进行加热。
其中,底壳1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12,用于为电磁炉散热。需要说明的是,该风孔12可以包括进风孔,也可以包括出风孔,或者包括进风孔和出风孔。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孔12具体包括出风孔。本实施例的底壳1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开设在底壳1的底壁上,即,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具体为底进风侧出风的电磁炉。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进风孔11也可以设置在底壳1的侧壁上,此时,风孔12可以包括进风孔。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孔11进入至底壳1内腔中,然后将线圈盘和电路板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吹出,从而实现电磁炉的散热。
其中,底壳1具体可包括:下盖和盖设在下盖上的上盖。在本实施例中,下盖包括底壁和围设在底壁周向上的向上延伸的侧壁,下盖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侧壁,上盖具体为框形盖,上盖盖设在下盖的顶部,即,风孔12开设在下盖的侧壁上。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下盖包括底壁,上盖具有向下延伸的侧壁,上盖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风孔12具体可开设在上盖的侧壁上。或者,还可以是,上盖具体可包括中盖体和位于中盖体上的上盖体,上盖体可以是框形盖,中盖体可以包括由上盖体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中盖体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风孔12具体可开设在中盖体的侧壁上。
若电磁炉所在的台面或者电磁炉的面板2上有汤汁或者水,水可能会由底壳1侧壁的风孔12进入至底壳1内,导致底壳1内的电子器件(比如电路板)受潮或者遇水而发生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的内壁的靠近风孔1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从风孔12进入的水进行阻挡的挡水筋14,挡水筋1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水进行阻挡,阻止水继续向内流动,水被挡水筋14挡住后,会由风孔12流出至电磁炉外部。其中,挡水筋14可以与底壳1一体成型,比如在注塑底壳1时,在底壳1内腔同时形成挡水筋14。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挡水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的底壁的部分朝向底壳1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绕设电源线的绕线槽13,由于该部分朝向底壳1的内腔凹进,因此,绕线槽13在底壳1的内腔中相应形成凸台130,其中,凸台130的外侧壁的至少靠近风孔12的部分形成为挡水壁131。具体地,挡水筋14位于挡水壁131和风孔12之间,且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挡水筋1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
由于挡水筋14位于挡水壁131和风孔12之间,且挡水壁131的高度高于挡水筋14的高度,因此,若水或者汤汁从风孔12进入,此时挡水筋可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由于挡水壁131的存在,且挡水壁131的高度高于挡水筋14的高度,因此,即使有部分水越过挡水筋14,此时挡水壁131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从而通过挡水筋和挡水壁的同时作用,实现了电磁炉底壳1的双重防水效果,提高了对风孔12进入的水的阻挡效果,从风孔12进入至底壳1内的水被挡水筋14和挡水壁131挡住,在挡水筋14或者挡水壁131的阻挡作用下回流,从风孔12流出至电磁炉外部。一般地,若从风孔12进入的水较少,此时挡水筋14可以将水完全挡住,若水较多或者水意外越过挡水筋14,此时高度较高的挡水壁131可进一步起到挡水作用,到特定的情况下,被挡住的水会漫过挡水筋14而从风孔12排出至电磁炉外部。
电源线一般具有一定的长度,尤其当不使用电磁炉时,电源线会显得很凌乱,且占空间,由于本实施例的底壳1的底部具有绕线槽13,在需要收纳电源线时,将电源线沿着绕线槽13绕设,从而将电源线收纳在绕线槽13中,避免电源线散乱,有利于电磁炉的收纳,提高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和厨房环境美感。由于在形成绕线槽13时同时形成了挡水壁131,因此,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在制作时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挡水壁,使得制作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使底壳1的底壁的部分朝向底壳1内腔凹进,以形成用于绕设电源线的绕线槽13,由于该部分向内凹进,因此,绕线槽13在底壳的内腔中相应形成凸台130,且使凸台130的外侧壁的至少靠近风孔12的部分形成挡水壁131;在不使用电磁炉时,可将电源线绕设在绕线槽13中,实现了对电源线的有效收纳,节省了收纳空间,增强了用户体验;由于挡水筋14位于挡水壁131和风孔12之间,且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挡水筋1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因此,若电磁炉的面板或者电磁炉所在台面上的水或者汤汁从风孔进入底壳内,此时挡水筋14可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当水较少时,挡水筋14可以将水完全挡住;若水较多或者水意外漫过挡水筋14,由于挡水壁131的存在,且挡水壁131的高度高于挡水筋14的高度,此时挡水壁131可以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将水挡设在挡水壁外侧,从而通过挡水筋14和挡水壁131的双重作用,有效地阻挡了水进一步向电磁炉内部流动的去路,实现了电磁炉底壳1的双重防水效果,提高了对从风孔12进入的水的阻挡效果,在较大程度上防止了底壳1内的电路板等电子器件遇水而受潮或者发生损坏的现象出现,延长了电磁炉内电子器件以及电磁炉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绕线槽在底壳内腔相应形成凸台,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对电源线有效收纳的同时,使绕线槽13相应形成的凸台130的外侧壁同时起到了挡水壁131的作用,即,在制作绕线槽13的同时形成了挡水壁131,绕线槽13和挡水壁131一起成型,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挡水壁,本实施例这样设置比起单独设置绕线槽13和挡水壁来说更加节省材料,节省制作成本,简化了电磁炉的制作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3具体为环形槽,也就是说,凸台130具体为环形凸台,其中,凸台130的整个外侧壁形成为挡水壁131。通过使绕线槽13形成为环形槽,不仅更加方便电源线的绕设和收纳,且使得凸台130的整个外围侧壁形成为挡水壁131,从而从底壳1的周向上对进水进行阻挡,使水不会进入凸台130内侧,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仅在底壳1的内腔靠近风孔12的位置形成挡水壁131,比如,绕线槽13为S形,同样可实现对电源线的收纳,同时,绕线槽13在底壳1内腔中形成的凸台130也为S形,只要使得凸台130靠近风孔12设置,且凸台130的外侧壁能够对从风孔12进入的水进行有效挡设即可。
其中,可使挡水壁13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绕设在绕线槽13内的电源线的总高度。这样设置在保证对电源线进行有效容纳和保护的同时,使得绕线槽形成的挡水壁131能够对进水进行有效挡设。其中,绕线槽13内绕设的电源线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具体根据电源线的长度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时,可将挡水壁131的高度设置在5mm~20mm之间。具体地,若将挡水壁131设置的过低,会导致绕线槽13的高度过低,对电源线不能较好的收纳,且不能保证较好的挡水效果。而若将挡水壁131设置的过高,会对底壳1内的其他部件的设置造成干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底壳1的高度,导致电磁炉过厚,无法向较薄化发展,本实施例通过将挡水壁131的高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绕线槽13对电源线的有效容纳,保证挡水壁131的有效挡水效果,且可避免挡水壁131过高而造成耗材的浪费,避免对底壳1内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以及底壳1过厚的问题出现。
其中,挡水筋1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风孔12的最低位置,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防止水从风孔12进入至底壳1内,可进一步提高挡水筋14的挡水效果,且可使进入的水在挡水筋14的作用下快速从风孔12流出至电磁炉外部。
此外,可使底壳1的内底面10所在的平面高于风孔12的最低位置,或者,底壳1的内底面10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平齐。这样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底壳1的内底面相对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处的高度,使得电磁炉外部的水或者汤汁更不容易进入至底壳1内,提高了电磁炉的防水效果。参照图6所示,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底壳1的内底面10具体指的是底壳1的内底面的由挡水壁131底端至底壳1的内侧壁底端之间的区域,即底壳1的内腔的位于凸台130外侧的内底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底壳1的内底面10所在的平面高于风孔12的最低位置,或者,底壳1的内底面10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平齐时,此时,底壳1的内底面10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水平面平行,也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即,底壳1的内底面10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呈斜面设置,具体倾斜方向是在由挡水壁131的底端至底壳1的侧壁的底端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这样使得水更不容易进入至底壳1内。当底壳1的内底面10向下倾斜设置时,此时底壳1的内底面10所在的平面高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具体指的是内底面所在的平面的最低处高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同样的,底壳1的内底面10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平齐指的是内底面所在的平面的最低处与风孔12的最低位置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柱4,电路板具体安装在安装柱4的顶部。示例性的,安装柱4具体可以是螺柱,螺柱的顶部具有第一螺孔,电路板上对应第一螺孔的位置具有第二螺孔,电路板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的螺钉固定在安装柱4上。当然,也可以是,安装柱4的顶部具有用于卡设电路板的卡扣,对于电路板与安装柱4的具体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其中,安装柱4具体可设置为多个,多个安装柱4间隔排布在底壳1的内腔中,以进行对电路板的可靠固定。
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柱4具体设置在凸台130的顶面上。由于凸台130的外侧壁形成为挡水壁,通过将安装柱4设置在凸台130的顶面上,即,安装在安装柱4上的电路板所在的高度高于凸台130的顶面,即,电路板所在的高度高于挡水壁131的顶面,使电路板有足够的高度不会与水接触,对电路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延长了电路板和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具体可将安装柱4的高度设置在4mm~6mm之间。通过将安装柱4设置在凸台130的顶面,且将安装柱4的高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使得电路板与挡水壁131的顶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对电路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使电路板不会与水发生接触,保证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安装柱4的高度设置在该范围内,同时可保证底壳1的整体高度,使得底壳1不会做的太厚,便于电磁炉向较薄化发展。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安装柱4设置在底壳1的内底面上,比如,安装柱4安装在底壳1的被凸台130围成的区域内侧,或者,安装柱4安装在底壳1的位于凸台130外侧的内底面上。在该种实现方式下,可使安装柱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或者,安装柱4的顶面与挡水壁131的顶面平齐,如此设置可保证安装在安装柱4顶部的电路板所在的高度不会低于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即使有水从风孔12进入至底壳1内,电路板也不会与水发生接触,对电路板进行了更好的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进风孔11具体开设在底壳1的底壁的被绕线槽13围成的区域内。也就是说,通过将出风孔设置在底壳1的侧壁上,使得电磁炉的出风更加顺畅;通过将至少部分进风孔11设置在底壳1的底壁被绕线槽13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底进风侧出风的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进风和出风的气流造成干涉,避免从出风孔排出的热风从进风孔11进入至底壳1内,从而保证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防止进风和出风之间发生干涉,还可以在进风孔11和出风孔之间设置隔挡筋,其中,隔挡筋具体可设置在绕线槽13的槽口,比如,槽口内边缘或者槽口外边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所述底壳(1)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12),所述底壳(1)的内壁的靠近所述风孔(1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风孔(12)进入的水进行阻挡的挡水筋(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底壁的部分朝向所述底壳(1)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绕设电源线的绕线槽(13),所述绕线槽(13)在所述底壳(1)的内腔中形成凸台(130),所述凸台(130)的外侧壁的至少靠近所述风孔(12)的部分形成为挡水壁(131);
所述挡水筋(14)位于所述挡水壁(131)和所述风孔(12)之间,且所述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水筋(1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13)为环形槽,所述凸台(130)为环形凸台;
所述凸台(130)的整个所述外侧壁形成为所述挡水壁(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壁(13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绕设在所述绕线槽(13)内的电源线的总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壁(131)的高度范围为5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1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风孔(12)的最低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内腔具有电路板,所述底壳(1)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安装柱(4),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柱(4)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4)设置在所述底壳(1)的内底面上,
所述安装柱(4)的顶面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水壁(131)的顶面所在的高度;或者,所述安装柱(4)的顶面与所述挡水壁(131)的顶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4)设置在所述凸台(130)的顶面上;
所述安装柱(4)的高度范围为4mm~6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内底面(10)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风孔(12)的最低位置;
或者,所述底壳(1)的内底面(10)与所述风孔(12)的最低位置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12)包括出风孔;
所述电磁炉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开设在所述底壳(1)的底壁的被所述绕线槽(13)围成的区域内。
CN201821862785.3U 2018-11-13 2018-11-13 电磁炉 Active CN209246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2785.3U CN209246147U (zh) 2018-11-13 2018-11-13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62785.3U CN209246147U (zh) 2018-11-13 2018-11-13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6147U true CN209246147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62785.3U Active CN209246147U (zh) 2018-11-13 2018-11-13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6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7908B (zh) 烹饪器具
CN20476519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3970073U (zh) 空气能电烤锅
CN210095524U (zh) 一种带有空气炸功能的烤箱
CN20794075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03943482U (zh) 烹饪器具
CN209246147U (zh) 电磁炉
CN208192907U (zh) 可调排气量的烹饪器具
CN209246146U (zh) 电磁炉
CN206239126U (zh) 烹饪锅具
CN203943490U (zh) 电饭煲
CN216090147U (zh) 一种新型降温空气炸锅
CN209733430U (zh) 蒸烤一体机
CN207400652U (zh) 保温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3263006U (zh) 一种带电源线卷盘的电热锅
CN209655372U (zh) 电磁炉
CN207400651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090947U (zh) 电烤机
CN207410544U (zh) 电磁炉
CN217447327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保温餐盒
CN210951412U (zh) 电磁炉
CN203943544U (zh) 串烧无烟电烧烤炉
CN209279218U (zh) 电磁炉
CN217039754U (zh) 烹饪器具
CN220045569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