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1203U -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1203U
CN209241203U CN201820972617.3U CN201820972617U CN209241203U CN 209241203 U CN209241203 U CN 209241203U CN 201820972617 U CN201820972617 U CN 201820972617U CN 209241203 U CN209241203 U CN 209241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vehicle
arranged side
electric automobile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26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秋鹏
周亦奇
刘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Rong R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Rong R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Rong R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Rong R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26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1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1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1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主要部件有:主电动轮(1)、驾驶室(2)、车体框架(3)、转向手轮(21)、辅助轮(4)、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以及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7);它利用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等先进的平衡传感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控制软硬件,对两个主电动轮进行适时给电使该车实现自动平衡,通过雷达探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软硬件,能够自动与前车或前面物体保持距离,避免追尾或碰撞;该车具有原地360°任意转向功能,能够灵活转向,灵活泊车;该车具有左、右驾驶及左、右手单手操作转向和加减速功能,能够通过附加万向轮等结构可用作运动车、娱乐车或老年代步车。

Description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主要是一种并列布置的两轮电动汽车及其派生出来的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电动汽车正在迅猛发展。但其中绝大多数车辆仍然是按照传统模式或称常规模式制造的四轮汽车(本申请只指轿车类乘用车)或三轮代步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陀螺仪、陀螺传感器等自动平衡技术的应用,两轮汽车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可能,因此,在近期的汽车展会上就出现了纵列两轮的电动汽车,但并列两轮的电动汽车还未见报道。通过国内专利检索和网上查询也均未找到与并列两轮电动汽车相关的资料。
按照传统模式或称常规模式生产的电动汽车,包括燃油汽车也包括新展出的纵向两轮电动汽车,均需要配置较大的底盘框架包括“大梁”以及转向机构,致使其自身重量增加;众所周知,任何车辆只要自重增加就要多消耗能源。然而并列两轮汽车就可以采用较小的车体框架并且不需要设置转向机构,从而能够减轻自身重量,节约能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纵向两轮汽车研制成功的经验,认识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研制成功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因为并列两轮车的平衡难度要比纵列两轮车的平衡难度要小,并且转向灵活便于泊车。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及其派生出来的相关产品,以便于节约能源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任务是针对已有汽车领域的缺项,提供一种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及其派生出来的相关产品,以便于节约能源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设计开发依靠并列的两个轮子驱动行走并保持平衡的电动汽车(即基本车型),其次是设计开发以并列两轮为主再附加万向轮结构的电动汽车(即派生产品之一)。其中基本车型由主电动轮、驾驶室、车体框架、辅助轮、可伸缩的支撑杆、减震气囊、车门、保险杠、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转向指示灯、前大灯、前挡风玻璃、座椅靠背、坐垫、仪表盘显示屏、仪表盘底座、手刹车手柄、转向手轮、调速滚轮、前进或倒车开关、箱式扶手、门把手、脚刹车踏板、门型架、液压油缸、微型液压站、槽型底板、蓄电池、主电动轮轴、辅助轮轴、铰接装置及铰接轴、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人工智能控制器及电路板等控制设备和雷达探测器等部件构成。
主电动轮轴安装在车体框架两端中间,两个主电动轮轴上各安装一个主电动轮;在车体框架中间的上部安装门型架,在门型架一端的车体框架下面安装铰接装置及铰接轴,车体框架通过铰接装置及铰接轴与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的后端连接,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的上部通过液压油缸与门型架的上部连接,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的前端安装辅助轮轴,辅助轮轴两端各安装一个辅助轮;可伸缩的支撑杆的上部与门型架及车体框架连接固定;在车体框架的四个角上安装有减震气囊,减震气囊的上面安装驾驶室;蓄电池布置在槽型底板上面至车体框架的中间;微型液压站和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布置在门型架里面。
驾驶室的两侧各有一个车门,车门的外侧有门把手,驾驶室中间的箱式扶手的下边沿连接驾驶室的底板,箱式扶手是罩在门型架上的,其左右各有一套坐垫和座椅靠背,在箱式扶手的两侧还各有一个手刹车手柄和一个脚刹车踏板,在箱式扶手的上面有转向手轮、调速滚轮、前进或倒车开关;在每套座椅前面各有一个仪表盘显示屏,以方便左、右驾驶人使用;在仪表盘显示屏背面有仪表盘底座,仪表盘底座内部的空间安装有人工智能控制器、电路板等控制设备,在驾驶室的前面安装有雷达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和控制特点:其基本车型采用并列两轮两座结构设计,通过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并结合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包括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通过对两个主电动轮适时给电使该车实现自动平衡,通过雷达探测器结合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包括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实现自动与前车或前面物体保持距离,从而形成人工和智能结合的复合驾驶体系,实现人工和智能相互关照拾遗补缺,实现零缺陷驾驶,以便于避免各类交通事故;调速滚轮具有自动回零功能,在每次按动前进或倒车开关时,调速滚轮都能够自动回到“0”位以免误加速;正常驾驶时人们就像操作鼠标一样,只要用食指拨动调速滚轮就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只要水平转动转向手轮,就能够实现转向,并且该车具有原地360°任意转向功能,能够实现灵活转向,灵活泊车;辅助轮和可伸缩的支撑杆可与手刹车联动,如晚间停车或长时间停车需要“断电停车”失去自动平衡保障时,只要拉起手刹车手柄就能够使该车在原位保持平衡,并且防止溜车;该车还可以在驾驶室外侧周向设置环形安全杠;该车在辅助轮中配置有相应的辅助刹车系统,在使用脚刹车踏板进行刹车时,辅助轮能够迅速跟进压下并且辅助刹车,当遇上紧急刹车时,该措施能够在自平衡能力不足或者延迟时防止向前滚翻;由于该车纵向长度相对较短加上依靠并列两轮行驶,一旦遇上后面来的追尾式碰撞就很容易造成向前滚翻,但从力学角度分析某物体被撞产生“滚翻”反而能够消减掉很多撞击力,只要车内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只要驾驶室和外侧周向设置的环形安全杠强度足够,即使“翻滚”也能够避免或者减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另外,该车还具有左、右驾驶功能,能够适应有关国家关于左、右驾驶的规定以及人们使用左、右手的习惯。
所述的基本车型的辅助轮设置为并列两个,但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但均要配置辅助刹车系统。
所述的减震气囊也可以改用弹簧。
所述的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电液推杆或者气缸代替。
所述的驾驶室均可以采用更加美观的外观设计。
所述的环形安全杠设置为两条,但也可以设置3条或者4条,并且其他车型也可以安装。
其派生车型中使用了固定式支撑梁和万向轮,并且万向轮可以是两个;固定式支撑梁和万向轮上部和两侧的空间为行李箱,上面装有行李箱盖,以方便人们使用。
其派生车型中可以使用大电动轮,由于车轮直径太大占用了车门的部分空间,其车门可以改到前面。
其派生车型中可以采用“背靠背式”四座结构,也可以采用前后排同向布置。
其派生出的运动车型采用了环形充气式或实芯橡胶保险杠,以便于利用该车发展“汽车足球赛”项目,以满足人们运动和娱乐的需求;其运动型车型(敞篷式)可以设计成单人单座式。
所述的转向手轮、调速滚轮、前进或倒车开关可以设置两套,并分别布置在两侧的车门上,并依此实现左、右驾驶。
本实用新型的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及其派生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其基本车型采用并列两轮两座结构设计,利用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等先进的平衡传感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控制软硬件,对两个主电动轮进行适时给电使该车实现自动平衡,通过雷达探测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软硬件,能够自动与前车或前面物体保持距离,避免追尾或碰撞,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参与,形成人工和智能结合的复合驾驶体系,实现人工和智能相互关照拾遗补缺,依此实现零缺陷驾驶,以便于避免各类交通事故;该车具有原地360°任意转向功能,因此能够实现灵活转向,灵活泊车;该车的辅助轮和可伸缩的支撑杆可与手刹车联动,如晚间停车或长时间停车需要“断电停车”失去自动平衡保障时,只要拉起手刹就能够使该车在原位保持平衡,并且防止溜车;该车在使用脚刹车时,辅助轮能够迅速跟进压下,特别是遇上紧急刹车时,该措施能够在自平衡能力不足时防止向前滚翻;该车还可以在驾驶室外侧周向设置“环形安全杠”,只要车内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即使遇上后面来的追尾式碰撞所造成的向前滚翻,也能够避免或者减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另外,该车还具有左、右驾驶功能,能够适应有关国家关于左、右驾驶的规定以及人们使用左、右手的习惯。由于该车操作简单灵活,驾驶该车将成为一种乐趣,其初级产品可以放到游乐场里供人们试驾玩赏,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的观光车,可以作为老年人代步车,可以制成供儿童玩耍的儿童车,甚至还可以利用该车的灵活性开展“汽车足球运动项目”,通过在规定的场地内将特制的“足球”推入球门,为人们提供运动和娱乐,待所有软硬件及控制技术都经过考验都应用成熟并达到上路行驶标准,以及完成驾驶标准和驾驶员培训规范编著后申请上路,到那时该车将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方便,为社会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基本车型的左侧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基本车型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驾驶室剖视(即附图2中A—A所示剖切展示方向)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派生产品,即前面使用万向轮时的左侧面(前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派生产品,即前面使用单个万向轮时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派生产品,即前面使用两个万向轮时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派生产品,即使用大直径电动轮时的左侧面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派生产品,即车门改到前面时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车体框架断面(即附图10B-B所示剖切展示方向)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车体框架平面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派生产品,即四座背靠背布置基本型侧面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派生产品,四座背靠背布置,驾驶室采用圆顶结构时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派生产品,四座背靠背布置,驾驶室顶盖采用流线型全覆盖结构时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在驾驶室偏两侧部位周向安装环形安全杠时的侧面示意图(甚至也可以将其看做是第七种派生产品)。
附图15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在驾驶室偏两侧部位周向安装环形安全杠时的正面示意图(即图14的正面图)。
附图16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加装环形充气式或者实芯橡胶保险杠车型(也可称为第八种产品)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17是本实用新型基本车型的敞篷式车型(也可称为第九种产品)加装环形充气式或者实芯橡胶保险杠后的平面示意图(或称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主电动轮(指车轮直径小于驾驶室侧面宽度1/2的电动车轮), 2、驾驶室,3、车体框架,4、辅助轮,5、可伸缩的支撑杆,6、减震气囊(4个),7、车门(左右各一个),8、保险杠(图1、图2、图3、图7、图8、图11、图12所示为两段式,图4、图5、图6、图13所示为整体式),9、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图1、图2、图3、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中所示为可压下式),10、转向指示灯,11、前大灯,12、前挡风玻璃,13、万向轮(图6为2个),14、固定式支撑梁(图 4、图5、图6中所示),15、行李箱(即支撑梁上部及两侧的空间),16、行李箱盖,17-1、座椅靠背,17-2、坐垫,18、仪表盘显示屏,19、仪表盘底座(内部安装布置人工智能控制器、电路板等控制设备),20、手刹车手柄(左右各一个),21、转向手轮(水平旋转,象拿鼠标一样用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操作),22、调速滚轮(纵向滚动旋转,用食指操作),23、前进或倒车开关,24、“箱式扶手”,25、门把手,26、剖切线,27、脚刹车踏板,28、大电动轮(指车轮直径大于驾驶室侧面宽度2/3的电动车轮),29、门型架(布置在“箱式扶手”内),30、液压油缸,31、微型液压站,32、槽型底板,33、蓄电池,34、主电动轮轴, 35、辅助轮轴,36、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7、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8、人工智能控制器、电路板等控制设备(图3中虚线所示位置),39、雷达探测器,40、环形安全杠,41、环形充气式或者实芯橡胶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及其派生产品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基本车型,它有主电动轮(1)、驾驶室(2)、车体框架(3)、辅助轮(4)、可伸缩的支撑杆(5)、减震气囊(6)、车门(7)、保险杠(8)、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转向指示灯(10)、前大灯(11)、前挡风玻璃(12)、座椅靠背(17-1)、坐垫(17-2)、仪表盘显示屏(18)、仪表盘底座(19)、手刹车手柄(20)、转向手轮(21)、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箱式扶手(24)、门把手(25)、脚刹车踏板(27)、门型架(29)、液压油缸(30)、微型液压站(31)、槽型底板(32)、蓄电池(33)、主电动轮轴(34)、辅助轮轴(35)、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6)、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7)、人工智能控制器及电路板等控制设备(38)和雷达探测器(39)。
主电动轮轴(34)安装在车体框架(3)两端中间,两个主电动轮轴(34)上各安装一个主电动轮(1);在车体框架(3)中间的上部安装门型架(29),在门型架(29)的一端车体框架(3)下面安装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6),车体框架(3)通过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6) 与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的后端连接,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的上部通过液压油缸(30)与门型架(29)的上部连接,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的前端安装辅助轮轴(35),辅助轮轴(35)两端各安装一个辅助轮(4);可伸缩的支撑杆(5)的上部与门型架(29) 及车体框架(3)连接固定;在车体框架(3)的四个角上安装有减震气囊(6),减震气囊(6) 的上面安装驾驶室(2);蓄电池(33)布置在槽型底板(32)上面至车体框架(3)的中间;微型液压站(31)和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7)布置在门型架(29)里面。
驾驶室(2)的两侧各有一个车门(7),车门(7)的外侧有门把手(25),驾驶室(2) 中间的箱式扶手(24)的下边沿连接驾驶室(2)的底板,箱式扶手(24)是罩在门型架(29) 上的,其左右各有一套坐垫(17-2)和座椅靠背(17-1),在箱式扶手(24)的两侧还各有一个手刹车手柄(20)和一个脚刹车踏板(27),在箱式扶手(24)的上面有转向手轮(21)、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在每套座椅前面各有一个仪表盘显示屏(18),以方便左、右驾驶人使用;在仪表盘显示屏(18)背面有仪表盘底座(19),仪表盘底座(19) 内部的空间安装有人工智能控制器、电路板等控制设备(38),在驾驶室(2)的前面安装有雷达探测器(39)。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和控制特点:其基本车型采用并列两轮两座结构设计,通过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7)并结合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包括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通过对两个主电动轮(1)适时给电使该车实现自动平衡,通过雷达探测器(39)结合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包括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实现自动与前车或前面物体保持距离,从而形成人工和智能结合的复合驾驶体系,实现人工和智能相互关照拾遗补缺,实现零缺陷驾驶,以便于避免各类交通事故;调速滚轮(22)具有自动回零功能,在每次按动前进或倒车开关(23)时,调速滚轮(22)都能够自动回到“0”位以免误加速;正常驾驶时人们就像操作鼠标一样,只要用食指拨动调速滚轮(22)就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只要水平转动转向手轮(21),就能够实现转向,并且该车具有原地360°任意转向功能,能够实现灵活转向,灵活泊车;辅助轮(4)和可伸缩的支撑杆(5)可与手刹车联动,如晚间停车或长时间停车需要“断电停车”失去自动平衡保障时,只要拉起手刹车手柄(20)就能够使该车在原位保持平衡,并且防止溜车;该车还在驾驶室(2)外侧周向设置有环形安全杠(40);该车在辅助轮(4)中配置有相应的辅助刹车系统,在使用脚刹车踏板(27)进行刹车时,辅助轮(4)能够迅速跟进压下并且辅助刹车,当遇上紧急刹车时,该措施能够在自平衡能力不足或者延迟时防止向前滚翻;由于该车纵向长度相对较短加上依靠并列两轮行驶,一旦遇上后面来的追尾式碰撞就很容易造成向前滚翻,但从力学角度分析某物体被撞产生“滚翻”反而能够消减掉很多撞击力,只要车内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只要驾驶室(2)和外侧周向设置的环形安全杠(40) 强度足够,即使“滚翻”也能够避免或者减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另外,该车还具有左、右驾驶功能,能够适应有关国家关于左、右驾驶的规定以及人们使用左、右手的习惯。
通过附图2、3、8、15可直观看出,其基本车型的辅助轮(4)设置为并列两个,但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但均应该配置相应的刹车系统,以便于辅助刹车。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指的减震气囊(6)也可以改用弹簧。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指的液压油缸(30)也可以采用电液推杆或者气缸代替。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指的驾驶室(2)也可以采用更加美观的外观设计。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指的驾驶室(2)外面附加的环形安全杠(40)设置为两条,但也可以设置3条或者4条,并且其他车型也可以安装安全杠。
说明书及附图中所指的蓄电池(33)除布置在车底外还可以布置在座椅后面的驾驶室内或者驾驶室外,以及其他有利于平衡的空间内。
具体实施例2:参照附图4、5、6所展示,将基本车型中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更换为固定式支撑梁(14),将辅助轮(4)改为万向轮(13),便形成一种新的车型,该车型相当于三个轮子,其自动平衡系统可以省略,并且完全可以人工驾驶,其转向的灵活性仍然会很好;如果前面同时安装两个万向轮则又派生出一个产品,其性能与上述一个万向轮相当,均有可能成为首先研制的产品,甚至可以成为运动或者娱乐车型,也可以成为老年代步车;固定式支撑梁(14)和万向轮(13)上部和两侧的空间为行李箱(15),上面有装行李箱盖 (16),以方便人们使用。
具体实施例3:参照附图7、8所展示,将基本车型中主电动轮(1)改为大电动轮(28),由于车轮直径太大占用了车门的部分空间,不方便人们上下车,为此将车门改到前面,其它基本配置和控制方面仍按照基本车型的。
具体实施例4:参照附图11、12、13所展示,在基本车型基础上可开发出“背靠背”四座车,在重新确立的四座车的“基本车型”上,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外观设计和开发,以便于开发出更多车型,包括前后排同向布置的四座车型。
具体实施例5:参照附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制成没有驾驶室顶棚的敞篷车,并且所有车型均可以加装环形充气式或者实芯橡胶保险杠(41),以便于将该车开发成为运动型车,并通过该车带动起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汽车足球赛”,以满足人们运动和娱乐的需求;其运动或者娱乐型车型可以是敞篷式,并且可以是单人单座式。
所述的转向手轮(21)、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可以设置两套,并分别布置在两侧的车门上,并依此实现左、右驾驶。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可知,不管环形安全杠和环形充气式或者实芯橡胶保险杠怎么使用,用于哪种车型,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外观设计造型和几个座椅,只要是依靠并列的两个轮子驱动行走并保持平衡,只要能够实现左、右驾驶及左、右单手操作转向和加减速,并能够与人工智能驾驶相结合的,以及依靠并列的两个轮子再附加万向轮结构所派生出的产品,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凡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10)

1.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它有主电动轮(1)、驾驶室(2)、车体框架(3)、辅助轮(4)、可伸缩的支撑杆(5)、减震气囊(6)、车门(7)、保险杠(8)、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转向指示灯(10)、前大灯(11)、前挡风玻璃(12)、座椅靠背(17-1)、坐垫(17-2)、仪表盘显示屏(18)、仪表盘底座(19)、手刹车手柄(20)、转向手轮(21)、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箱式扶手(24)、门把手(25)、脚刹车踏板(27)、门型架(29)、液压油缸(30)、微型液压站(31)、槽型底板(32)、蓄电池(33)、主电动轮轴(34)、辅助轮轴(35)、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6)、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7)、人工智能控制器及电路板等控制设备(38)和雷达探测器(39);
主电动轮轴(34)安装在车体框架(3)两端中间,两个主电动轮轴(34)上各安装一个主电动轮(1);在车体框架(3)中间的上部安装门型架(29),在门型架(29)一端的车体框架(3)下面安装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6),车体框架(3)通过铰接装置及铰接轴(36)与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的后端连接,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的上部通过液压油缸(30)与门型架(29)的上部连接,可压下式辅助轮支撑梁(9)的前端安装辅助轮轴(35),辅助轮轴(35)两端各安装一个辅助轮(4);可伸缩的支撑杆(5)的上部与门型架(29)及车体框架(3)连接固定;在车体框架(3)的四个角上安装有减震气囊(6),减震气囊(6)的上面安装驾驶室(2);蓄电池(33)布置在槽型底板(32)上面至车体框架(3)的中间;微型液压站(31)和陀螺仪或陀螺传感器(37)布置在门型架(29)里面;
在驾驶室(2)的两侧各有一个车门(7),车门(7)的外侧有门把手(25),在驾驶室(2)内有坐垫(17-2)、座椅靠背(17-1)各两套,分别安装在箱式扶手(24)的两侧;在箱式扶手(24)的两侧还各有一个手刹车手柄(20)和一个脚刹车踏板(27),在箱式扶手(24)的上面有转向手轮(21)、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在每套座椅前面各有一个仪表盘显示屏(18),以方便左、右驾驶人使用;在仪表盘显示屏(18)背面有仪表盘底座(19),仪表盘底座(19)内部的空间安装有人工智能控制器、电路板等控制设备(38),在驾驶室(2)的前面安装有雷达探测器(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轮(4)设置为并列两个,但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但均要配置辅助刹车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气囊(6)也可以改用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缸(30)也可以采用电液推杆或者气缸代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安全杠(40)设置为两条,但也可以设置3条或者4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它使用了固定式支撑梁(14)和万向轮(13),并且万向轮(13)可以是两个;固定式支撑梁(14)和万向轮(13)上部和两侧的空间为行李箱(15),上面装有行李箱盖(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它可以使用大电动轮(28),由于车轮直径太大占用了车门(7)的部分空间,其车门(7)可以改到前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它可以采用“背靠背式”四座结构,也可以采用前后排同向布置的四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手轮(21)、调速滚轮(22)、前进或倒车开关(23)均可以设置两套,并分别布置在两侧的车门上,并依此实现左、右驾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它还采用了环形充气式或橡胶保险杠(41),其环形充气式或橡胶保险杠(41)也可用于敞篷式或单人单座式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CN201820972617.3U 2018-06-24 2018-06-24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Active CN209241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2617.3U CN209241203U (zh) 2018-06-24 2018-06-24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2617.3U CN209241203U (zh) 2018-06-24 2018-06-24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1203U true CN209241203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2617.3U Active CN209241203U (zh) 2018-06-24 2018-06-24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1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2718U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WO2007068000A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maneuverable vehicle
CN105365965A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03707972A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US10723381B2 (en) Trike vehicle with selectivity pivotable operator cabin
US6685208B1 (en) Balance system for an enclosed fore-and-aft wheeled vehicle
CN105691532A (zh) 一种带有手刹系统的双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3698531U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CN102815358B (zh) 智能平衡休闲车
CN206679121U (zh) 带有自动起落支撑架的封闭式两轮电动车
CN104229016A (zh) 双向自平衡电动车
CN104648570A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CN204452708U (zh) 一种脚控休闲健身电动车
CN205440567U (zh) 娱乐观光车
CN201021316Y (zh) 一种带起落架的棚车
CN209241203U (zh)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
CN108791565A (zh) 并列两轮电动汽车及其派生产品
WO2019026908A1 (ja) 電気自動車
CN112789216B (zh) 电动独轮车
CN202765191U (zh) 智能平衡休闲车
CN105126360A (zh) 可行走的多维飞行动感模拟乘骑装置
CN205469472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US20080017424A1 (en) Turbofan powered vehicle with spherical wheels
CN110550085A (zh) 一种卡丁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37902U (zh) 折叠可坐式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