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0994U -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0994U
CN209240994U CN201821521705.8U CN201821521705U CN209240994U CN 209240994 U CN209240994 U CN 209240994U CN 201821521705 U CN201821521705 U CN 201821521705U CN 209240994 U CN209240994 U CN 209240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yrinth
station
clamping device
shell
stow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17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泽夏
彭晓勇
陆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17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0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0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099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收纳式支架,包括:外壳、夹持机构总成、端部盖板、按压锁紧模块、迷宫锁旋转件、提供第一复位弹力的迷宫锁复位弹簧以及提供第二复位弹力的弹性组件。其中,在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作用下,可收纳式支架能够: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完全关闭工位时,夹持机构总成完全容置在外壳内;中间打开工位时,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第一夹持结构从外壳内伸出的位置;完全打开工位时,夹持机构总成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均从外壳内伸出。

Description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切换的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同时伴随工作生活的多样化,汽车乘客的要求也日趋多样。而由于汽车使用的日益普及化,其与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追求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时的功能实现,同时也对乘坐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车内部有限的空间而言,如何营造一个舒适、整洁而又不显局促的乘坐环境,成为目前车企所追求的目标。
对于现有的车内空间储物装置而言,普遍具有功能较为单一固定的缺陷。例如:虽然有些车辆上在扶手箱上设置有固定杯托,以容置饮料杯或是水杯,但是固定杯托不可避免地占用了较多的车内空间,并且固定杯托的结构固定,只能够容置固定尺寸的饮料杯或是水杯,无法灵活适应于不同尺寸的饮料杯或是水杯。另外,所设置的固定杯托还需要额外占用扶手箱内空间,并不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又例如: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车内设置了手机支架,然而,设置的手机支架也需要额外占用车内空间,并不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设置的手机支架无法容置在封闭空间内,一旦发生紧急制动,会造成诸如头部碰触或是手机脱出的安全隐患。
基于此,为了满足对于车内空间的各种要求,尤其是对于空间利用率以及乘坐舒适度的较高需求,与此同时,考虑到汽车乘客对汽车产品的易用性的考量,期望获得一种支架,其可以实现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切换,既能够对不同物品进行夹持,又能够在不使用时收纳于容置空间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纳式支架,该可收纳式支架操作便捷,可以实现自由方便地多工位切换,在不同工位下实现对不同物品的夹持。并且该可收纳式支架还能够在不使用时进行收纳,将其收纳于容置空间内,以免造成人员碰撞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避免零件受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收纳式支架,其包括:
外壳;
夹持机构总成,其上具有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所述夹持机构总成上设有迷宫锁块;
端部盖板,其设于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按压锁紧模块,其包括成对适配设置的按压锁紧模块推杆和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其中所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设置于夹持机构总成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里端,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在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对其施加的压力时,切换地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或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
迷宫锁旋转件,其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迷宫锁旋转件上设有凸起部,以在迷宫锁旋转件上形成供所述迷宫锁块通过的行走通道以及将迷宫锁块卡设住的卡槽;
迷宫锁复位弹簧,其设于所述迷宫锁旋转件和外壳之间,所述迷宫锁复位弹簧被设置为向迷宫锁旋转件施加第一复位弹力,旨在驱动迷宫锁旋转件绕着其与外壳的铰接点转动;
弹性组件,其设于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和外壳之间,以向夹持机构总成持续地施加旨在将夹持机构总成推出外壳的第二复位弹力;
所述可收纳式支架具有完全关闭工位、中间打开工位和完全打开工位;其中,在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所述迷宫锁块在所述行走通道内行走,以使所述可收纳式支架能够: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其中,在所述完全关闭工位状态下,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完全容置在外壳内;在中间打开工位下,所述迷宫锁块被所述卡槽卡住,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第一夹持结构从外壳内伸出的位置;在完全打开工位状态下,夹持机构总成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均从外壳内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而实现对不同物品的夹持,例如第一夹持结构可以用于夹持手机,第二夹持结构可以用于夹持饮料杯或是水杯。
此外,按压锁紧模块可以为现有的PUSH-PUSH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当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在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朝着伸出外壳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直至被卡槽卡住,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中间打开工位;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持续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直至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再次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以使可收纳式支架再次处于完全关闭工位;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时,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所述卡槽,然后撤除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迷宫锁块在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直至可收纳式支架处于完全打开工位;
当从完全打开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至越过所述卡槽,然后撤除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迷宫锁块在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方向行走直至被卡槽卡住,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中间打开工位;
当从完全打开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持续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直至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再次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以使可收纳式支架处于完全关闭工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当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所述迷宫锁块在第一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所述卡槽内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一导向斜面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迷宫锁块在第二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形成所述第二行走通道的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导向斜面和/或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和/或第三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二导向斜面和/或第三导向斜面朝着第二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在迷宫锁块离开迷宫锁旋转件后,迷宫锁旋转件在第一复位弹力的作用下绕着铰接点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而复位;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时,迷宫锁块先朝着第二方向的行走使得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然后迷宫锁块在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在第三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形成所述第三行走通道的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所述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在第一复位弹力的作用下以及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的导向力的作用下绕着铰接点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而复位;
当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所述迷宫锁块先在第四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至越过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外壁具有第六导向斜面,所述第六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六导向斜面朝着第二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然后撤除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迷宫锁块在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方向行走,当迷宫锁块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时,所述卡槽内的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使得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直至迷宫锁块被卡槽卡住;
当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所述迷宫锁块在所述第四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迷宫锁复位弹簧为弹簧片,其因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的转动而被压缩以产生所述第一复位弹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和外壳之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机构总成进出外壳的线性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滑轨至少包括:在外壳或夹持机构总成的宽度方向上成对设置的Y向滑轨,或者/并且在外壳或夹持机构总成的高度方向上成对设置的Z向滑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卷收式弹簧,所述卷收式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其另一端与夹持机构总成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外壳和夹持机构总成之间还具有相互适配设置的齿轮和齿条,其中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机构总成进出外壳的线性移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齿条与外壳和夹持机构总成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齿轮与外壳和夹持机构总成中的另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其中之一为手机夹持结构,另一个为杯托夹持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杯托夹持结构包括: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固定支架,以及设于固定支架和每一个弧形悬臂之间的控制弹簧;其中所述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打开,当撤除外力时,该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在控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相对关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手机夹持结构包括:
固定块,其固定设于所述夹持机构总成上;
中间活动块,其与所述固定块可滑动地连接,以在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上线性移动,从而使得其与固定块相对打开或关闭;
夹持卡爪,其与所述中间活动块可滑动地连接,以在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上线性移动,从而使得其与中间活动块相对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中,所述固定块和中间活动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被设置为向中间活动块施加使其相对于固定块关闭的弹力;并且/或者所述中间活动块和夹持卡爪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被设置为向夹持卡爪施加使其相对于中间活动块关闭的弹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主要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操作便捷,可以实现自由方便地多工位切换,在不同工位下实现对不同物品的夹持。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还能够在不使用时进行收纳,将其收纳于容置空间内,以免造成人员碰撞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避免零件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按压锁紧模块主体。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按压锁紧模块推杆。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迷宫锁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夹持机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弹性组件设于夹持机构总成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第二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第一夹持结构的结构。
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处于一种工位时的夹持组件的结构。
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处于另一种工位时的夹持组件的结构。
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时处于完全打开工位时的结构。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时处于中间打开工位时的结构。
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时处于完全关闭工位时的结构。
图16和图1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图18和图19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图20和图2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图22和图2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图2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然而该解释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并在必要时结合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收纳式支架1包括:外壳12、夹持机构总成13、端部盖板14、按压锁紧模块15、迷宫锁旋转件16、设于迷宫锁旋转件16与外壳12之间的迷宫锁复位弹簧17以及设于夹持机构总成13和外壳12之间的弹性组件18。
其中,外壳12设于夹持机构总成13外围,外壳12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通过按压锁紧模块15与夹持机构总成13连接。其具体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2和图3。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按压锁紧模块推杆。
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按压锁紧模块15包括成对设置的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和按压锁紧模块主体152,按压锁紧模块主体152设于外壳12的里端,而相应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设置在与外壳12里端相对应的夹持机构总成13的端面上。当按压锁紧模块主体152在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对其施加的压力时,可以切换地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或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当按压锁紧模块主体152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时,夹持机构总成13被锁定在外壳12内。当按压锁紧模块主体152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时,夹持机构总成13可以从外壳12内伸出。上述方案中的按压锁紧模块推杆151与按压锁紧模块主体152可以是现有的PUSH-PUSH结构。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外壳12设有螺栓固定孔123,以将外壳12固定设置。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2上还可以设有齿条122,齿条122与设置在夹持机构总成13上的齿轮121适配设置,其中齿条122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机构总成13进出外壳12的线性移动方向一致,从而保证夹持机构总成13可以直线移动,同时也减少了外壳12与夹持机构总成13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使得相对运动更为顺畅,并且也不易使得夹持机构总成13损坏。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外壳12上设置齿轮121,而在夹持机构总成13上适配地设置齿条122;又或者,也可以不设置齿轮和齿条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迷宫锁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和图5可以看出,迷宫锁旋转件16与外壳12于铰接点164处铰接。进一步参考图5可以看出,迷宫锁旋转件16上设有多处凸起部162,以在迷宫锁旋转件16上形成供迷宫锁块133(迷宫锁块133可以参见图6)通过的行走通道163以及将迷宫锁块133卡设住的卡槽161。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夹持机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夹持机构总成13包括第一夹持结构131、第二夹持结构132以及迷宫锁块133。迷宫锁块133可以被设置为梯形。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迷宫锁块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平行四边形。此外,端部盖板14设于夹持机构总成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结合图1和图6还可以看出,夹持机构总成13和外壳12之间设有Y向滑轨191和Z向滑轨192。其中,Y向滑轨191和Z向滑轨192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机构总成13进出外壳12的线性移动方向一致,而Y向滑轨191沿夹持机构总成13或外壳12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以防止夹持机构总成13在移动过程中沿宽度方向晃动,而Z向滑轨192则沿夹持机构总成13或外壳12的高度方向上成对设置,以防止夹持机构总成13在移动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发生晃动。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弹性组件设于夹持机构总成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和图8,并在必要时参考图1以及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夹持机构总成13和外壳12之间设有弹性组件18,弹性组件18用于向夹持机构总成13持续地施加旨在将夹持机构总成13推出外壳12的第二复位弹力。弹性组件18可以包括卷收式弹簧181,其中,卷收式弹簧181的一端设有弹簧卡槽183,以将卷收式弹簧181的一端端部卡设在外壳12上,而卷收式弹簧181的另一端则与弹簧推杆182连接,弹簧推杆182架设在夹持机构总成13上,从而使得卷收式弹簧181始终存在着向弹簧卡槽183的方向有滚回的趋势,进而存在使得弹簧推杆182向弹簧卡槽183方向移动的推力。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第二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6和图9可以看出,第二夹持结构132可以被设置为杯托夹持结构,第二夹持结构132可以包括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1321、固定支架1322,以及设于固定支架1322和每一个弧形悬臂1321之间的控制弹簧1323。其中,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132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打开,当撤除外力时,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1321在控制弹簧1323的弹力作用下相对关闭。可以采用螺栓穿过固定支架1322上的固定孔1324,从而将第二夹持结构132设于夹持机构总成13上。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案中的第二夹持结构132能够轻易夹持不同尺寸的饮料瓶或是水杯。当需要夹持时,首先将弧形悬臂1321打开,并根据尺寸决定打开开度,随后将饮料瓶或是水杯放置于弧形悬臂1321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松开弧形悬臂1321,弧形悬臂1321在控制弹簧1323的弹力作用下夹紧饮料杯或是水杯,从而保证了饮料杯或是水杯被夹持住且不会发生倾倒。
第一夹持结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优选结构设置可以参考图10至图12。
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第一夹持结构的结构。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处于一种工位时的夹持组件的结构。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处于另一种工位时的夹持组件的结构。
如图10所示,第一夹持结构131可以被设置为手机夹持结构,第一夹持结构131包括固定框架1311和夹持组件134,固定框架1311和夹持组件134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此外,考虑到夹持物为手机,在固定框架1311和夹持组件134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底面上可以开设有预留孔1312,以使得手机数据线或是充电线可以穿过预留孔1312与手机连接。
结合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夹持组件134可以包括:固定块1341、中间活动块1342以及夹持卡爪1343。其中,固定块1341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块1341上的螺钉固定孔1346,而使得固定块1341被固定设置于上文所述的端部盖板14上。中间活动块1342与固定块1341可滑动地连接,以在第一夹持结构131的宽度方向上线性移动,从而使得中间活动块1342能够相对于固定块1341打开或关闭。而夹持卡爪1343具有钩状的卡爪部,夹持卡爪1343与中间活动块1342可滑动地连接,以在第一夹持结构131的宽度方向上线性移动,从而使得夹持卡爪1343能够相对于中间活动块1342打开或关闭。在固定块1341和中间活动块134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1344,第一弹性组件1344被设置为向中间活动块1342施加使其相对于固定块1341关闭的弹力。中间活动块1342和夹持卡爪134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1345,第二弹性组件1345被设置为向夹持卡爪1343施加使其相对于中间活动块1342关闭的弹力。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弹性组件1344和第二弹性组件1345均可以包括:弹簧和弹簧连接的弹簧杆。
当手机宽度尺寸较小时,可以直接将手机放置在如图10所示的第一夹持装置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此时第一夹持装置处于图11所示的工位,即中间活动块1342相对于固定块1341是关闭的,同时夹持卡爪1343相对于中间活动块1342也是关闭的。而当手机宽度尺寸较大时,如图12所示,通过外力将夹持组件134打开,此时,第一弹性组件1344和/或第二弹性组件1345受到外力作用而从孔内伸出,使得中间活动块1342相对于固定块1341打开,或者/并且夹持卡爪1343相对于中间活动块1342打开,此时,夹持组件134与固定框1311所形成的容置空间被扩大,从而可以将大尺寸的手机放置于容置空间内,外力撤除后,中间活动块1342和/或夹持卡爪1343受第一弹性组件1344和/或第二弹性组件1345的弹力向弹力回复方向移动,以将手机牢牢地夹持固定住。
图13至图15示意了不同工位时的可收纳式支架的结构。
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时处于完全打开工位时的结构。如图13所示,当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完全打开工位时,第一夹持结构131和第二夹持结构132均从上文所述的外壳12中伸出。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时处于中间打开工位时的结构。如图14所示,当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中间打开工位时,第一夹持结构131从上文所述的外壳12中伸出,而第二夹持机构132仍然容置在外壳12内。
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时处于完全关闭工位时的结构。如图15所示,当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完全关闭工位时,上文所述的第一夹持结构131以及第二夹持结构132完全容置在上文所述的外壳12内。
关于本可收纳式支架1如何实现在不同工位之间的切换的工作原理可以进一步参考图16至图24。
图16和图1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如图16和图17所示,采用外部推力F1按压处于完全关闭工位时的可收纳式支架1,则按压锁紧模块主体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此时外部推力F1撤除后,弹性组件18产生的第二复位弹力F3使得迷宫锁块133从图16所示的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V1移动直至图17所示的位置,即迷宫锁块133在第一行走通道1631内朝着第一方向V1行走,直至被卡槽161挡住,然后其沿着卡槽161的第一导向斜面I行走,与此同时,迷宫锁旋转件16也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一转动方向W1上发生转动,直至迷宫锁块133落入卡槽161中,此时,卡槽161阻止了迷宫锁块133进一步朝着第一方向V1行走,即可收纳式支架1由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
图18和图19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当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中间打开工位时,迷宫旋转件16以及迷宫锁块133的起始位置可以参见图17。进行工位切换时,再次对可收纳式支架1施加外部推力F1,此时,迷宫锁块133如图18所示:在第二行走通道1632内朝着第二方向V2行走,在此过程中,形成第二行走通道1632的凸起部162的外壁上的第二导向斜面II和第三导向斜面III与迷宫锁块133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该相互作用力使得迷宫锁旋转件16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一转动方向W1上转动,直至迷宫锁块133如图19所示离开迷宫旋转件16,此时迷宫旋转件16在迷宫锁复位弹簧17产生的第一复位弹力F2的作用下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二转动方向W2上转动而复位,此时继续施加外部推力F1,则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再次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可收纳式支架1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
图20和图2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当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中间打开工位时,迷宫旋转件16以及迷宫锁块133的起始位置可以参见图17。进行工位切换时,对可收纳式支架1施加外部推力F1,此时,迷宫锁块133如图20所示:先朝着第二方向V2方向行走,直至被凸起部1621挡住以使得迷宫锁块133沿着凸起部1621的导向面行走,与此同时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迷宫锁旋转件16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一转动方向W1上转动。
随后如图21所示,外部推力F1被撤除后,迷宫锁块133在弹性组件18产生的第一复位弹力F2的作用下在第三行走通道1633内朝着第一方向V1行走,直至离开行走通道。在此过程中,形成第三行走通道1633的凸起部162的外壁上的第四导向斜面IV和第五导向斜面V与迷宫锁块133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在该相互作用力和迷宫锁复位弹簧17产生的第二复位弹力F3的作用下,迷宫锁旋转件16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二转动方向W2上转动而复位。此时,可收纳式支架1被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
图22和图2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完全打开工位时,迷宫旋转件16以及迷宫锁块133的起始位置可以参见图21。进行工位切换时,对可收纳式支架1施加外部推力F1,此时,迷宫锁块133如图22所示:先在第四行走通道1634内朝着第二方向V2行走直至越过卡槽161,在此过程中,卡槽161的外壁的第六导向斜面VI与迷宫锁块133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该相互作用力使得迷宫锁旋转件16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二转动方向W2上转动。
随后,撤除外部推力F1,则迷宫锁块133如图23所示:弹性组件18产生的在第二复位弹力F3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方向V1行走,直至被形成卡槽161的凸起部挡住,此时卡槽161内的第一导向斜面I使得迷宫锁旋转件16绕着铰接点164在第一转动方向W1上转动直至迷宫锁块133被卡槽161卡住。此时,可收纳式支架1被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
图2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下的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时的迷宫锁旋转件与迷宫锁块的位置变换情况。
可收纳式支架1处于完全打开工位时,迷宫旋转件16以及迷宫锁块133的起始位置可以参见图21。如图24所示,当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持续施加外部推力F1,使得迷宫锁块133在第四行走通道1634内朝着第二方向V2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16,在该外部推力F1的作用下,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再次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则可收纳式支架1再次处于完全关闭工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操作便捷,可以实现自由方便地多工位切换,在不同工位下实现对不同物品的夹持。并且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还能够在不使用时进行收纳,将其收纳于容置空间内,以免造成人员碰撞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避免零件受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现有技术部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文件所给出的实施例,所有不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相矛盾的现有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先专利文献、在先公开出版物,在先公开使用等等,都可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夹持机构总成,其上具有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所述夹持机构总成上设有迷宫锁块;
端部盖板,其设于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按压锁紧模块,其包括成对适配设置的按压锁紧模块推杆和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其中所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设置于夹持机构总成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里端,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在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对其施加的压力时,切换地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或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
迷宫锁旋转件,其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迷宫锁旋转件上设有凸起部,以在迷宫锁旋转件上形成供所述迷宫锁块通过的行走通道以及将迷宫锁块卡设住的卡槽;
迷宫锁复位弹簧,其设于所述迷宫锁旋转件和外壳之间,所述迷宫锁复位弹簧被设置为向迷宫锁旋转件施加第一复位弹力,旨在驱动迷宫锁旋转件绕着其与外壳的铰接点转动;
弹性组件,其设于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和外壳之间,以向夹持机构总成持续地施加旨在将夹持机构总成推出外壳的第二复位弹力;
所述可收纳式支架具有完全关闭工位、中间打开工位和完全打开工位;其中,在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所述迷宫锁块在所述行走通道内行走,以使所述可收纳式支架能够: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其中,在所述完全关闭工位状态下,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完全容置在外壳内;在中间打开工位下,所述迷宫锁块被所述卡槽卡住,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第一夹持结构从外壳内伸出的位置;在完全打开工位状态下,夹持机构总成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均从外壳内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
当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释放按压锁紧模块推杆,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在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朝着伸出外壳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直至被卡槽卡住,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中间打开工位;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持续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直至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再次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以使可收纳式支架再次处于完全关闭工位;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时,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所述卡槽,然后撤除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迷宫锁块在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直至可收纳式支架处于完全打开工位;
当从完全打开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至越过所述卡槽,然后撤除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迷宫锁块在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方向行走直至被卡槽卡住,以使夹持机构总成停留在中间打开工位;
当从完全打开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持续按压所述端部盖板,所述夹持机构总成被外部推力推动而朝着回缩至外壳内的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迷宫锁块在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直至所述按压锁紧模块主体再次受到按压锁紧模块推杆的压力而锁紧按压锁紧模块推杆,以使可收纳式支架处于完全关闭工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
当从完全关闭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所述迷宫锁块在第一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所述卡槽内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一导向斜面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迷宫锁块在第二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形成所述第二行走通道的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导向斜面和/或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和/或第三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二导向斜面和/或第三导向斜面朝着第二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在迷宫锁块离开迷宫锁旋转件后,迷宫锁旋转件在第一复位弹力的作用下绕着铰接点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而复位;
当从中间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打开工位时,迷宫锁块先朝着第二方向的行走使得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然后迷宫锁块在第一复位弹力和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在第三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一方向行走,形成所述第三行走通道的凸起部的外壁上具有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所述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在第一复位弹力的作用下以及第四导向斜面和/或第五导向斜面的导向力的作用下绕着铰接点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而复位;
当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中间打开工位时,所述迷宫锁块先在第四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至越过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外壁具有第六导向斜面,所述第六导向斜面被设置为:当迷宫锁块沿着第六导向斜面朝着第二方向行走时,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二转动方向上转动;然后撤除按压端部盖板的外部推力,迷宫锁块在第二复位弹力的作用下朝着第一方向行走,当迷宫锁块朝着第一方向行走时,所述卡槽内的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使得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转动直至迷宫锁块被卡槽卡住;
当从完全打开工位切换至完全关闭工位时,所述迷宫锁块在所述第四行走通道内朝着第二方向行走而离开迷宫锁旋转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锁复位弹簧为弹簧片,其因迷宫锁旋转件绕着铰接点在第一转动方向上的转动而被压缩以产生所述第一复位弹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总成和外壳之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机构总成进出外壳的线性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滑轨至少包括:在宽度方向上成对设置的Y向滑轨,或者/并且在高度方向上成对设置的Z向滑轨;并且/或者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卷收式弹簧,所述卷收式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其另一端与夹持机构总成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夹持机构总成之间还具有相互适配设置的齿轮和齿条,其中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夹持机构总成进出外壳的线性移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齿条与外壳和夹持机构总成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齿轮与外壳和夹持机构总成中的另一个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其中之一为手机夹持结构,另一个为杯托夹持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夹持结构包括: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固定支架,以及设于固定支架和每一个弧形悬臂之间的控制弹簧;其中所述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打开,当撤除外力时,该成对设置的弧形悬臂在控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相对关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夹持结构包括:
固定块,其固定设于所述夹持机构总成上;
中间活动块,其与所述固定块可滑动地连接,以在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上线性移动,从而使得其与固定块相对打开或关闭;
夹持卡爪,其与所述中间活动块可滑动地连接,以在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上线性移动,从而使得其与中间活动块相对打开或关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纳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和中间活动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被设置为向中间活动块施加使其相对于固定块关闭的弹力;并且/或者所述中间活动块和夹持卡爪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被设置为向夹持卡爪施加使其相对于中间活动块关闭的弹力。
CN201821521705.8U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40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1705.8U CN209240994U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1705.8U CN209240994U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0994U true CN209240994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8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1705.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40994U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0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172A (zh) * 2018-09-18 2019-01-15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172A (zh) * 2018-09-18 2019-01-15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CN109204172B (zh) * 2018-09-18 2023-12-22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5093Y (zh) 汽车用杯托、储物盒二合一功能件
CN201360740Y (zh) 滑轨结构
CN100475602C (zh) 具有用背板实现的靠背的后座
CN109204172A (zh)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CN1637372A (zh) 存储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门固定器
CN209240994U (zh)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CN107662548A (zh) 机动车辆抽屉总成
CN109204171A (zh) 一种可收纳式支架
CN100453366C (zh) 盖体装置
CN110525354A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
CN107571804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组合式储物盒
CN102599739A (zh) 防止抽屉自动开启的抽屉滑轨
CN111301244A (zh) 一种商用车抽拉式桌板和卧铺总成
CN110219528A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CN103653895B (zh) 一种易拉取式自动回归装置
CN203597628U (zh) 易拉取式自动回归装置
CN208698552U (zh) 用于电池包快换机构的锁座和快换机构
CN210132485U (zh) 一种抽屉互锁工具车
CN212828025U (zh) 隐藏式杯托夹持机构、储物盒及汽车
CN20720791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组合式储物盒
CN212220006U (zh) 用于车辆的置物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449702U (zh) 后排移动式操作台
CN209079784U (zh) 一种可收纳式手机支架及车辆用置物箱
CN209700536U (zh) 带储物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20639694U (zh) 一种带有滑盖的扶手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