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0906U - 一种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0906U
CN209240906U CN201821805397.1U CN201821805397U CN209240906U CN 209240906 U CN209240906 U CN 209240906U CN 201821805397 U CN201821805397 U CN 201821805397U CN 209240906 U CN209240906 U CN 209240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cross bar
arm body
flexible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53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053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0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0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0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桩,涉及自动充电领域,提高了充电桩充电对接时的抗偏差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臂体,所述臂体的第一端连接有充电端头,所述臂体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臂体通过所述滑移孔套设在所述横杆上;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长形孔,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二长形孔;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长形孔和第二长形孔中;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横杆高度的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和第二弹性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用于自动导引运输车的自动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导引运输车自动充电时,会自动移动至充电桩位置,使充电口和充电桩进行对接补充电能。由于自动导引运输车自身存在运行误差以及地面不平等因素,会导致自动导引运输车充电口与充电桩产生位置偏差。偏差包括:左右(X)偏差,前后(Y)偏差,上下(Z)偏差,以及以X方向为转轴的扭转偏差,以Y方向为转轴的扭转偏差,以Z方向为转轴的扭转偏差。
现有的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充电桩结构中,主要具有适应X方向,Y方向偏差的能力,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沿Z轴方向的偏差、沿X轴方向的扭转偏差、沿 Y轴方向的扭转偏差和沿Z轴方向的扭转偏差。这种情况会导致充电时,自动导引运输车与充电桩对插阻力加大,充电母端和充电公端磨损严重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提高现有的充电桩充电对接时的抗偏差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并且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臂体,所述臂体的第一端连接有充电端头,所述臂体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臂体通过所述滑移孔套设在所述横杆上;所述第一立柱上沿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长形孔,所述第二立柱上沿第二立柱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二长形孔;所述横杆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长形孔中,第二端穿设在第二长形孔中;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有调节横杆高度的第一弹性调节组件,第二端连接有调节横杆高度的第二弹性调节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横杆第一端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立柱顶端设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第二端自第一通孔中穿出后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杆件在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一托板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弹性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横杆第二端的第二杆件;所述第二立柱顶端设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第二端自第二通孔中穿出后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杆件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横杆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杆件为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臂体与第一立柱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和/或在所述臂体与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四复位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现方式,所述臂体的第一端通过柔性连接器与充电端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臂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充电端头相连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和第三柔性连接件;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和第三柔性连接件呈三角形布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臂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三长形孔,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三长形孔中;所述滑移孔为长形孔,所述滑移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长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臂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五复位弹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所述臂体可以沿着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横杆滑动,从而连接在所述臂体上的充电端头与充电口对接时可以适应沿所述横杆长度方向的偏差;所述横杆可以沿着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高度方向滑动,故连接在横杆上的臂体也可以随着横杆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连接在所述臂体上的充电端头对接时可以适应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高度方向的偏差,提高了现有的充电桩充电对接时的抗偏差能力。所述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调节组件可以在充电口脱离充电端头时使所述横杆恢复到原始位置,从而使与所述横杆连接的臂体以及连接在臂体上的充电端头恢复到原始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桩的整体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横杆、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和第二弹性调节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连接器的轴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臂体、柔性连接器和充电端头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所述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相对设置,并且在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之间连接有横杆9;所述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之间设有臂体2,所述臂体2的第一端连接有充电端头4,所述臂体2上开设有滑移孔21,所述臂体2通过所述滑移孔21套设在所述横杆9上;所述第一立柱5上沿第一立柱5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长形孔51,所述第二立柱6 上沿第二立柱6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二长形孔;所述横杆9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长形孔51中,第二端穿设在第二长形孔中;所述横杆9的第一端连接有调节横杆9高度的第一弹性调节组件,第二端连接有调节横杆高度的第二弹性调节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臂体2可以沿着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之间的横杆9 滑动,从而连接在所述臂体2上的充电端头4与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充电口对接时可以适应沿所述横杆9长度方向的偏差;所述横杆9可以沿着所述第一立柱5 和第二立柱6的高度方向滑动,故连接在横杆9上的臂体2也可以随着横杆9 沿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的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连接在所述臂体2上的充电端头4对接时可以适应沿所述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高度方向的偏差,提高了现有的充电桩充电对接时的抗偏差能力。所述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调节组件可以在充电口脱离充电端头4时使所述横杆9恢复到原始位置,从而使与所述横杆9连接的臂体2以及连接在臂体2上的充电端头4恢复到原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调节组件可以为任何具有复位功能的组件。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横杆9第一端的第一杆件93;所述第一立柱5顶端设有第一托板 12,所述第一托板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件93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9连接,第二端自第一通孔中穿出后连接有第一压板13,所述第一杆件93在所述第一压板13和第一托板12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4;所述第二弹性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横杆第二端的第二杆件;所述第二立柱顶端设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第二端自第二通孔中穿出后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本实施例中,关于横杆9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杆件93和第二杆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可以引导所述横杆9沿着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的高度方向滑动,从而使与横杆9连接的臂体2和连接在臂体2上的充电端头4可以适应沿着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当充电口脱离充电端头4时,在第一复位弹簧14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杆件93和所述第二杆件可以恢复原位,从而使所述充电端头4恢复原位,等待与充电口的下一次对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杆9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螺母91,所述第一杆件93为第一螺杆93,所述第一螺杆9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91螺纹连接;所述横杆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杆件为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横杆9两端设置的所述第一螺杆93和所述第一螺母91、所述第二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所述横杆9起到调平作用,并且在所述充电桩长期使用导致所述充电端头4无法恢复原始位置的情况发生时,可以起到误差补偿作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臂体2与第一立柱5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7,和/或在所述臂体2与第二立柱6之间设有第四复位弹簧8。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充电端头4与充电口在横杆9的长度方向有对接偏差时,所述臂体2受力后可以沿着横杆9滑动,在充电口离开充电端头4后,所述第三复位弹簧7和/或第四复位弹簧8可以带动所述臂体2恢复到原位,等待下一次与充电口对接。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第三复位弹簧7和/或第四复位弹簧8套设在所述横杆9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杆9对第三复位弹簧7和/或第四复位弹簧8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臂体2的第一端通过柔性连接器3与充电端头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头4通过柔性连接器3与臂体2连接,充电端头4 在与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充电口对接时,具有柔性的柔性连接器3可以适应充电端头4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方向的扭转偏差,提高了现有的充电桩充电对接时的抗偏差能力。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连接器3 包括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1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32与所述臂体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板31与所述充电端头4 相连接,在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1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件33。
本实施例中,臂体2和充电端头4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1 和所述柔性连接件33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31的设置方便了臂体2和充电端头4与柔性连接件33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柔性连接件3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连接件 33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和第三柔性连接件;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和第三柔性连接件呈三角形布置在第一连接板32和第二连接板 31之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柔性连接件33具有柔性,故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由呈三角形分布有利于提高所述柔性连接器3的自身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柔性连接件33可以由弹簧或者橡胶等具有柔性的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连接件 33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作为柔性连接件33,弹簧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在充电口与充电端头4对接发生偏差时,与弹簧连接的充电端头4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实现充电端头4与充电口的对接;充电完成后充电口离开充电端头4,此时与弹簧连接的充电端头4又恢复到原始状态,等待下次与充电口对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 上设有定位柱11;所述臂体2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三长形孔23,所述定位柱11 位于所述第三长形孔23中;所述滑移孔21为长形孔,所述滑移孔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长形孔23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臂体2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11 之间连接有第五复位弹簧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1可以对所述臂体2起到限定作用,防止所述臂体2自由摆动;当充电口与所述充电端头4在所述第三长形孔23的长度方向上有对接偏差时,所述臂体2可以通过所述第三长形孔23沿着所述定位柱11滑动,从而适应沿所述第三长形孔23的长度方向上的对接偏差;充电完成后充电口离开充电端头4,此时第五复位弹簧10带动所述臂体2复位,从而使与臂体 2连接的充电端头4又恢复到原始状态,等待下次与充电口对接。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定位柱11与所述臂体2连接的部分为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定位柱11与所述臂体2连接的部分为圆柱时,所述臂体2可绕定位柱11转动,从而可以适应所述充电口与所述充电端头4沿定位柱 11高度方向的扭转偏差。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定位柱1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有防脱垫片 111。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垫片111可以防止所述臂体2运动时脱离所述定位柱1,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定位柱11可以通过固定支撑轴11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定位柱11与所述固定支撑轴112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充电桩长期使用导致所述定位柱11磨损后,可以将所述定位柱11拆下更换新的定位柱11,提高所述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定位柱11的周向上设有第一耐磨垫。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1与所述臂体2之间可以相对滑动,所述第一耐磨垫可以减小所述定位柱11的磨损,从而提高所述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可选的,所述滑移孔21的两侧或滑移孔21内设有第二耐磨垫22。
本实施例中,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所述滑移孔21与所述横杆9的配合可以适应多个方向的偏差,故所述第二耐磨垫22可以减小或延缓所述滑移孔21 的磨损,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并且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杆;
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臂体,所述臂体的第一端连接有充电端头,所述臂体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臂体通过所述滑移孔套设在所述横杆上;
所述第一立柱上沿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长形孔,所述第二立柱上沿第二立柱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二长形孔;
所述横杆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长形孔中,第二端穿设在第二长形孔中;
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有调节横杆高度的第一弹性调节组件,第二端连接有调节横杆高度的第二弹性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横杆第一端的第一杆件;
所述第一立柱顶端设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第二端自第一通孔中穿出后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杆件在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一托板之间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第二弹性调节组件包括设在横杆第二端的第二杆件;
所述第二立柱顶端设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第二端自第二通孔中穿出后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杆件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横杆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杆件为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与第一立柱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和/或在所述臂体与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四复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的第一端通过柔性连接器与充电端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
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臂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充电端头相连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和第三柔性连接件;
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和第三柔性连接件呈三角形布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柱;
所述臂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三长形孔,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三长形孔中;
所述滑移孔为长形孔,所述滑移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长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臂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五复位弹簧。
CN201821805397.1U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充电桩 Active CN209240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5397.1U CN209240906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5397.1U CN209240906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0906U true CN209240906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5397.1U Active CN209240906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09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4445A (zh) * 2020-02-21 2020-06-02 成都市鹰诺实业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11409493A (zh) * 2020-03-26 2020-07-14 西安蓝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载车板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3224805A (zh) * 2020-02-04 2021-08-0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与充电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4805A (zh) * 2020-02-04 2021-08-0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与充电系统
CN111224445A (zh) * 2020-02-21 2020-06-02 成都市鹰诺实业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11409493A (zh) * 2020-03-26 2020-07-14 西安蓝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载车板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40906U (zh) 一种充电桩
CN207848767U (zh) 支撑模块
CN106300528B (zh) 一种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的装置及隧道巡检机器人
CN107681722B (zh) 多自由度充电桩及电动机器人
CN108551045B (zh) 一种多自由度的充电桩机构
CN108859797A (zh) 一种充电组件及其充电方法和用途
CN211439876U (zh) 一种滑动六自由度平台
CN102856726A (zh) 万向浮动式连接器座
CN201858497U (zh) 一种弹簧臂装置
CN105953666A (zh) 一种空间对接误差补偿机构
CN203600408U (zh) 混凝土预制件生产系统及其模台滚动轮
CN111137159A (zh) 一种充电桩
CN107600459B (zh) 一种可在轨更换的滚动支撑组件
CN102935888B (zh) 一种交叉式补偿片随动机构
CN113027388B (zh) 一种大冲程游梁式抽油机
CN104843320A (zh) 一种绳索自适应长度调节装置
CN202092627U (zh) 架空线倾角测量头和架空线倾角测量装置
CN201904462U (zh) 可浮动转接器
CN211981834U (zh) 光伏组件测试工装
CN209102864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工装
CN218971308U (zh) 一种新型液体火箭推进剂加泄连接器对接用随动装置
CN207863955U (zh) 水力采集机构离地高度控制系统及多金属结核采矿车
CN203747350U (zh) 一种防冰悬垂线夹
CN214750699U (zh) 固定式断路器测试工装
CN216184614U (zh) 一种自适应充电模组及机器人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5th floor, building 1, building 2, no.700 Dongliu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5th floor, building 1, building 2, no.700 Dongliu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