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3637U -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3637U
CN209233637U CN201920109183.9U CN201920109183U CN209233637U CN 209233637 U CN209233637 U CN 209233637U CN 201920109183 U CN201920109183 U CN 201920109183U CN 209233637 U CN209233637 U CN 209233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ring box
box plate
ho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91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永高
吴行超
张力
庄超
庄昊辉
张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e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hase Motion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hase Motion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hase Motion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091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3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3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3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包括接线盒底板和接线盒盖,接线盒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排散热翅翼,接线盒底板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接线盒盖上固定有接线端子,接线盒底板上固定有驱动器模块,接线盒盖与接线盒底板固定连接且驱动器模块位于接线盒盖内侧,接线盒底板上设有用于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穿过的穿线孔,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从穿线孔穿过并通过接线端子与驱动器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将驱动器模块安装在接线盒结构内,做成整体模块化,既降低系统成本、便于现场安装与后续检修,也减少驱动器安装空间,在接线盒底板设计散热翅翼,增强散热面积与风道,解决接线盒结构内部散热问题,另本接线盒结构防护等级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变桨伺服电机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一般包括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等两部分,客户使用时一般将驱动器和电机分开安装在不同的空间内,电气接线时通过从驱动器引出电源线及信号线分别接入电机接线盒的接线端子及信号插座上。故障检修需要分开进行,但受线路布局的影响,后续检测更换不方便。另外,常用的电机接线盒散热效果不佳且防护等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本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将驱动器模块安装在接线盒结构内,做成整体模块化,既降低系统成本、便于现场安装与后续检修,也减少驱动器安装空间,针对驱动器模块的散热问题,在接线盒底板设计散热翅翼,增强散热面积与风道,解决接线盒结构内部散热问题,另本接线盒结构防护等级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包括接线盒底板和接线盒盖,所述接线盒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排散热翅翼,所述接线盒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脚,所述接线盒底板的支脚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盖上固定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盒底板上固定有驱动器模块,所述接线盒盖与所述接线盒底板固定连接且驱动器模块位于接线盒盖内侧,所述接线盒底板上设有用于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从穿线孔穿过并通过接线端子与所述驱动器模块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条形槽且该条形槽内嵌有固定条,所述接线盒底板上设有贯穿所述支脚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条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齐的螺纹孔,所述支脚上的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条上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实现接线盒底板与所述电机壳体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孔为沉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盒盖上设有端子安装孔,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连接有端子连接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的端子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接线端子位于所述接线盒盖外部,所述端子连接板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接线端子安装的通孔且该通孔用于供电源及信号引出线和驱动器模块的三相线穿过从而与接线端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设有一圈0型槽,所述0型槽内嵌入有O型圈,所述端子连接板与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的端子连接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外部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盒底板的散热翅翼成纵向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盒底板与接线盒盖的接触面开设有O型槽,所述0型槽内嵌入有O型圈,所述接线盒底板与接线盒盖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盒底板采用铝合金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穿出的壳体线孔且壳体线孔位于接线盒底板上的穿线孔正下方,所述接线盒底板上的穿线孔与壳体线孔之间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上部套设有上O型圈,下部套设有下O型圈,所述金属环的上部与接线盒底板上的穿线孔四周壁通过上O型圈密封接触,所述金属环的下部与壳体线孔的四周壁通过下O型圈密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接线盒结构,将驱动器模块安装在接线盒结构内,做成整体模块化,既降低系统成本、便于现场安装与后续检修,也减少安装空间。针对驱动器模块的散热问题,在接线盒底部特殊设计散热翅翼,增强散热面积与风道,解决接线盒内部散热问题。接线盒底板与接线盒盖的接触面上开有O型槽,用于放置O型圈以提高整体接线盒的防护等级,避免内部元器件受外界环境影响;端子连接板与接线盒盖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也提高了接线盒的防护等级;金属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接线盒底板和电机壳体密封,使电源及信号引出线密封在金属环内部,提高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接线盒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环安装位置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包括接线盒底板1和接线盒盖2,所述接线盒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多排散热翅翼3,所述接线盒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脚4,所述接线盒底板1的支脚4与所述电机壳体6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盖2上固定有接线端子5,所述接线盒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驱动器模块10,所述接线盒盖2与所述接线盒底板1固定连接且驱动器模块10位于接线盒盖2内侧,所述接线盒底板1上设有用于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20穿过的穿线孔16,所述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20从穿线孔16穿过并通过接线端子5与所述驱动器模块1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电机壳体6上设有条形槽15且该条形槽15内嵌有固定条14,所述接线盒底板1上设有贯穿所述支脚4的连接孔7,所述固定条14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7对齐的螺纹孔,所述支脚4上的连接孔7通过螺栓11与所述固定条14上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实现接线盒底板1与所述电机壳体6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连接孔7为沉头孔。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接线盒盖2上设有端子安装孔,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连接有端子连接板12,所述接线端子5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的端子连接板12固定连接且接线端子5位于所述接线盒盖2外部,所述端子连接板12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接线端子5安装的通孔且该通孔用于供电源及信号引出线20和驱动器模块10的三相线穿过从而与接线端子5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设有一圈0型槽13,所述0型槽13内嵌入有O型圈,所述端子连接板12与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所述接线端子5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的端子连接板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5连接有外部电源。从而为驱动器模块供电。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接线盒底板1与接线盒盖2的接触面开设有O型槽,所述0型槽内嵌入有O型圈9,所述接线盒底板1与接线盒盖2通过O型圈9密封连接且通过螺钉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底板1采用导热性好的铝合金材料,在其底部开有一排散热翅翼3,散热翅翼3形成的散热通道成纵向排列,用来增强散热面积与风道,便于接线盒内部热量的交换。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电机壳体6上设有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20穿出的壳体线孔且壳体线孔位于接线盒底板1上的穿线孔16正下方,所述接线盒底板1上的穿线孔16与壳体线孔之间设有金属环17,所述金属环17的上部套设有上O型圈18,下部套设有下O型圈19,所述金属环17的上部与接线盒底板1上的穿线孔16四周壁通过上O型圈18密封接触,所述金属环17的下部与壳体线孔的四周壁通过下O型圈19密封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支脚4上的连接孔7通过螺栓11与固定条14上的螺纹孔连接从而使金属环17压紧在壳体线孔于穿线孔16之间。金属环17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接线盒底板1和电机壳体密封,使电源及信号引出线20密封在金属环17内部,提高防护等级。
本实施例的接线盒底板1与接线盒盖2的接触面上开有O型槽,用于放置O型圈9以提高整体接线盒的防护等级,避免内部元器件受外界环境影响;电机内部引出的电源、信号引出线及温度感应线等均通过接线盒底板1上的穿线孔引出,然后接入接线端子5上,接线端子5与接线盒盖2上的端子连接板12通过螺钉8固联,为提高防护等级,端子连接板12与接线盒盖2之间通过O型圈9密封。本实施例将驱动器模块10安装在接线盒结构内,做成整体模块化,降低系统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优势,同时也便于安装与维护,减少安装空间。同时防护等级高,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盒底板和接线盒盖,所述接线盒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排散热翅翼,所述接线盒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支脚,所述接线盒底板的支脚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盖上固定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盒底板上固定有驱动器模块,所述接线盒盖与所述接线盒底板固定连接且驱动器模块位于接线盒盖内侧,所述接线盒底板上设有用于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从穿线孔穿过并通过接线端子与所述驱动器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条形槽且该条形槽内嵌有固定条,所述接线盒底板上设有贯穿所述支脚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条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齐的螺纹孔,所述支脚上的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条上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实现接线盒底板与所述电机壳体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沉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盖上设有端子安装孔,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连接有端子连接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的端子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接线端子位于所述接线盒盖外部,所述端子连接板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接线端子导通的通孔且该通孔用于供电源及信号引出线和驱动器模块的三相线穿过从而与接线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设有一圈O型槽,所述O型槽内嵌入有O型圈,所述端子连接板与所述端子安装孔的四周内壁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端子安装孔内的端子连接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外部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底板的散热翅翼成纵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底板与接线盒盖的接触面开设有O型槽,所述O型槽内嵌入有O型圈,所述接线盒底板与接线盒盖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底板采用铝合金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接线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供电机内部的电源及信号引出线穿出的壳体线孔且壳体线孔位于接线盒底板上的穿线孔正下方,所述接线盒底板上的穿线孔与壳体线孔之间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上部套设有上O型圈,下部套设有下O型圈,所述金属环的上部与接线盒底板上的穿线孔四周壁通过上O型圈密封接触,所述金属环的下部与壳体线孔的四周壁通过下O型圈密封接触。
CN201920109183.9U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Active CN209233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9183.9U CN209233637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9183.9U CN209233637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3637U true CN209233637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1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9183.9U Active CN209233637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3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85785U (zh) 电驱动器和照明装置
CN203026534U (zh) 半灌胶密封式太阳能接线盒
CN109390956A (zh) 一种电气控制盒及svg单元结构
CN209233637U (zh) 一种电机的接线盒结构
CN104753008B (zh) 智能冷却耐火型母线槽
CN106255374A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
CN109600945A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封装方法
CN209448280U (zh) 一种二合一高压配电盒
JP3186847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CN105261658B (zh) 一种光电传感器封装及其方法
CN205611129U (zh) 一种水冷散热板
CN209497272U (zh) 一种电气控制盒及svg单元结构
WO2016029708A1 (zh) 一种igbt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CN204068813U (zh) 一种igbt驱动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CN106452112A (zh) 用于电机控制器的功率板
CN207966939U (zh) 一种半导体设备专用的耐高温连接器
CN20928358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压铸铝控制器
CN208874461U (zh) 一种系留无人机电源模块
CN107040186B (zh) 一种轴向一体化的电机驱动系统
CN204119148U (zh) 一种外置光伏防反器及光伏电站汇流系统
CN210925530U (zh) 一种igbt用复合合金母排
CN207305180U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203387466U (zh)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导热结构
CN209184352U (zh) 一种防水型微型电机
CN104320956B (zh) 一种油冷电动车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000 No. 308, Xiaogang Anju Road,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Feish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803 308 Anju Road, Xiaogang, Beilun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Phase Motion Control Ningbo Ltd.